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精美图片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13042828
  • 作者:刘策 刘焱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2
  • 页数:201
  • 价格:16.62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文化 传统文化 禁忌信仰/择吉文化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01 13:40:03

寄语:

【热销推荐,正版现货,全国三仓就近发货,物流快捷,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居住用的房屋,作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环境,值得大家注视和议论,因为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书提出了房屋中涉及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方面十个实质性课题,凭借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 “房屋病”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阐述,向人们揭示了被忽视多少世纪的建筑的科学属性,以维护人们在房屋中应该获得的权益,实现人居健康吉祥的夙愿。

本书深入浅出地议论了建筑中“以人为本”的一系列课题,对学习和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环境等专业,从事房地产、建筑规划设计和装修等行业,以及关心和研究建筑人文、健康养生和房屋人权等领域的每一个人员及其家庭,均有参考价值。本书附有作者创作设计、享有国家专利权的“ 房屋定向仪”一套,供读者判测房屋吉凶方位时使用参考。


书籍目录:

一说 房屋吉凶

一、吉凶的意义

二、房屋吉凶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吉房的祈求

四、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

二说 房屋环境

一、环境的意义

二、房屋环境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环境的选择

四、人对房屋环境的改造

三说 房屋方位

一、方位的意义

二、房屋方位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方位的选择

四、人对房屋方位的顺应

四说 房屋设计

一、设计的意义

二、房屋设计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设计的要求

四、人对房屋设计的依赖

五说 房屋使用

一、房屋使用的意义

二、房屋使用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使用的要求

四、人对房屋使用的抉择

六说 房屋文化

一、房屋文化的意义

二、房屋文化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文化的理解

四、人对房屋文化的延续

七说 房屋科学

一、房屋科学的意义

二、房屋科学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科学的探求

四、人对房屋科学的信赖

八说 房屋迷信

一、房屋迷信的意义

二、房屋迷信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迷信的崇拜

四、人对房屋迷信的迷茫

九说 房屋保健

一、房屋保健的意义

二、房屋保健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保健的应用

四、人对房屋保健的投入

十说 房屋人权

一、房屋人权的意义

二、房屋人权的影响因素

三、人对房屋人权的诠释

四、人对房屋人权的捍卫

附录 中国传统建筑之“神”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出版社

成立时间:1983年

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主要业务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近年的出版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优化出书结构,提高图书质量,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各项出版管理规定,领导班子健全,人员结构合理,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上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出版了一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图书。

获得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近年的出版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优化出书结构,提高图书质量,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各项出版管理规定,领导班子健全,人员结构合理,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上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出版了一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图书。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房屋有吉凶,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本书提出了房屋中涉及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方面十个实质性课题,凭借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房屋病”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阐述,向人们揭示了被忽视多少世纪的建筑的科学属性,以维护人们在房屋中应该获得的权益,实现人居健康吉祥的夙愿。本书附有作者创作设计、享有国家专利权的“房屋定向仪”一套,供读者判测房屋吉凶方位时使用参考。

  居住用的房屋,作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环境,值得大家注视和议论,因为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书提出了房屋中涉及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方面十个实质性课题,凭借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房屋病”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阐述,向人们揭示了被忽视多少世纪的建筑的科学属性,以维护人们在房屋中应该获得的权益,实现人居健康吉祥的夙愿。

  本书深入浅出地议论了建筑中“以人为本”的一系列课题,对学习和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环境等专业,从事房地产、建筑规划设计和装修等行业,以及关心和研究建筑人文、健康养生和房屋人权等领域的每一个人员及其家庭,均有参考价值。本书附有作者创作设计、享有国家专利权的“房屋定向仪”一套,供读者判测房屋吉凶方位时使用参考。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剑影清波 发布时间:2018-03-04 17:10:26

    等了一周多终于到手,慢慢品读。和几年前买的王维杜牧李商隐集,正是一个系列。

  • 作者: 简单生活 发布时间:2014-01-27 16:24:56

    读了1个小时。事实上,父母没有错。是你对父母行为的判断伤害或影响了你。是这样的吧。

  • 作者: 阿烈 发布时间:2015-04-28 16:21:52

    好故事都是短的。清风明月,她知道什么该写进小说里。

  •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24 00:58:57

    在听

    听完了12.23

  • 作者: Blade King 发布时间:2021-09-13 20:25:05

    并不反对作者对人权形而上学和神学来源的批评,也同意有效的人权必然是薄的和有限的,但是作者的论证并不说服我。人权彻底的自然主义使其丧失了作为“权利”的规范力量,同时作者用齐美尔和米德的理论是不当的,社群内的交往很难扩展到并不那么频繁的社群间,以及我甚至不知道作者最后提出的HR国家是社会建构的还是作者建构的。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具有真性情的凡人蜘蛛侠

    作者:喵发财咪 发布时间:2016-08-24 10:25:54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所谓正确的选择,不管选择的这条路是否是康庄大道,也不管后果如何,只要是我们认定的路,都会心甘情愿、坚定地走下去。但是,这条路真的是正确的吗?究竟能够走多远?一旦发现真相原来不是自己所想象所期望的,又会作何感想,又会作出何种举动?

    类似的经历我们都曾有过,但是没有人像蜘蛛侠彼得帕克一样,面临如此的重大的抉择。《内战 : 超凡蜘蛛侠》就像我们展示了蜘蛛侠两难的境地和改变的心路历程。

    对于英雄辈出的现状,政府和英雄们都进行了思考:没有法律的约束,英雄们是什么?只是些热衷于刀头舔血的野蛮人,斯塔福德的误伤事件,造成了无辜群众的死伤,但没有人因此而问责。普通人的权益也失去了保障,难道这是英雄们的初心吗?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基于此,便有了英雄注册制的起源。对于蜘蛛侠而言,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因此,蜘蛛侠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撕下自己的面罩,坦然的面对媒体大众,将自己的隐私暴露无遗。他认为自己站在了法律这边,而法律也站在他这边;他站在了所有正确事物这一边。但是,当他会同钢铁侠转移囚犯的时候,看到围观群众抗议的反应,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为何事情明明如此正确却还是感觉如此糟糕呢?”

    一如蜘蛛侠感知危险的准确度,面对媒体之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生活,还有自己最爱的梅婶和玛丽简,当然还有来自同伙的背叛。当蜘蛛侠参加战斗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到钢铁侠送给自己的战甲有问题。它不但收集自身数据,还对自己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甚至还泄露了更多的未知数据。正如斯塔克与蜘蛛侠冲突的时候所言:我可是个技术专家,怎么可能交给你一套如此强大的战衣却不装安全装置以确保它不会用来对付我呢?

    看到钢铁侠的超级英雄监狱以及对自己的态度,蜘蛛侠幡然醒悟,他对梅婶和玛丽简说:我犯了个非常非常糟糕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和任何我试图修正它的行为都会让我付出代价。但我必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而且是立刻去做。知错必改,善莫大焉,更何况错不在己,错在他人!

    那驱动蜘蛛侠转变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是感情。对于蜘蛛侠而言,一切真正重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梅婶,没有玛丽简,就没有任何可为之战斗的东西。二是道德。有人说世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我们的人身安全,但是国家的信仰超越一切,国家的利益超越一切。

    美国队长对此有了深入的阐述:你们每个人必须讲话,这是为了你们自己,是表达你们自己的意愿,是你们自己的责任。这是个庄严而重大的责任,并且不要因传教者、媒体、政府的胁迫或政治家空洞的口号而轻而易举将那责任抛弃。每个人都须为了自己去判断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爱何为叛国。逃避这责任你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媒体的言论不必去在意,政客和乌合之众的言论不必去在意。若是整个国家都作出了颠倒黑白的决定也不必去在意。这个国家是被建立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准则之上的,我们战斗的必要条件便是为自己的信仰,无关乎胜败与后果。当那些乌合之众和政客乃至全世界都让你走开之时,你的任务就是将自己像树一样扎根于真理之间的河畔。然后告诉全世界:不,走开的是你们!

    正如梅婶所言:如果你有责任,那我们也有。而如果我们都对这个决定负有同等的责任,那我们就必须共同承担后果。无论一条法律是对是错,道德或不道德,是想法还是个人哲学,但看起来思想上的碰撞总能跨越真实世界的栅栏,变成真正肉体上的战斗。蜘蛛侠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英雄内战,所代表的并不是钢铁侠阵营,而是美国队长阵营。

    就在蜘蛛侠参与内战之时,蜘蛛侠的老对头金并聘请了一个狙击手妄图除掉帕克和他所爱的人。在蜘蛛侠回到家中后,虽然感应到了狙击手的存在,但为时已晚。推开了妻子,射中了梅婶。

    英雄无泪。我不负世人,奈何世人负我!

    从此,崛起的只有暗黑力量——黑暗蜘蛛侠!

    悲怆,从心底涌起。蜘蛛侠是个性情中人。

  • 有一个女孩,爱着那个男孩。

    作者:老郑卖茶 发布时间:2009-06-17 22:53:15

    嗯,这般大的年纪,看这样的青葱言情小说,多么不合时宜。

    待到看完后,只觉内心酸涩,恨不能泪洒白纸黑字,又是何等的神经。

    小娴姐姐刚出道时,热衷于写都市男女,情感纠葛,多角爱恋,成年人的世界,多么复杂。成年人的爱情,更加不易看清。

    我们毕业了,小娴姐姐不再年轻,她开始写校园小说,写青涩初恋,透明到令人心疼。这样的轮回,多么像每个女孩小时候要扮lady,青春不再时却恨不得把自己往十八岁整的和年龄对抗的无聊之举啊。

    可是,可是,我还是喜欢得要命。

    那个叫郑唯妮的女孩,一直爱着那个叫大熊的男孩。

    他们终于相恋。像每一对花季小情侣一般,如此甜蜜,叫人嫉妒。单纯的只是因为爱所以爱而已。

    可是,可是,在某一次旅行时,维妮出了意外。她再也不能和大熊在一起。

    她只能在云上爱他。所有的思念,牵挂,一旦天人相隔,分外动人。借由一枚少女,殷殷倾诉百般情愫,似乎又比人鬼情未了更加动人。

    想到甫念大学时,深度为一首情诗着迷:“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我说了,我就会死去,我并不怕死,我怕我死了,没人像我那样爱你”。据说这是一首刻在课桌上的情书。字迹清秀而有力,无端引发青春年少的我们无数遐想。

    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她又爱着怎样的一个男孩?这般刻骨铭心,让人心疼。她是不是偷看他打篮球的英姿,她专心聆听他在校园迎新晚会上的萨克斯风,她每次看到他的身影,总要心跳加速,她站在操场边上,和众多女生一起为他加油,她无意中在自习室撞见他,她窃喜不已,她三番五次抬起头偷看他的背影。

    仿佛,全世界都知道她喜欢他。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不会知道。他永远不必知道。

    纯度这么高的爱情,果然只能留在那个让我们缅怀不已的青春年少。

    成年人的爱情,更像易碎的奢侈品。小心轻放已经是入门要求。更常听到红唇冷笑,爱情,爱情又是什么东西?

    是啊,是啊,廉价的工资,高不可及的房价,爱情是什么东西?

    是啊,是啊,习以为常的背叛,劈腿劈成狗血韩剧,爱情又是什么东西?

    年纪一大把,还胆大包天要为爱情死去活来,不是幼稚透顶,便是病入膏肓,鬼迷心窍。爱情,算什么东西?

    谁再反对早恋,愚蠢到应该下地狱,兴许那是这辈子里最该珍视的爱情。

    当然,到现在,我还是相信爱情。我乐意相信,那个曾经被爱情忽略过的街角,隐藏着生命力剽悍的种子,总有时机到来时,风和日丽,轻轻绽放。

    我无法抗拒那样的生死挂念的美好。

    我喜欢那个叫郑维妮的女孩。她一直爱着那个叫大熊的男孩。

  • 致命的深度

    作者:光荣与梦想 发布时间:2013-01-23 14:53:36

    在新近出版的《反动的修辞》(The Rhetoric of Reaction)里,徳裔学者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给出了一对颇有意思的命题:一条来自沃维格纳的前浪漫主义宣言(“伟大思想来自人们的心灵。”),另一条则来自法国作家瓦莱里(“我们最重要的思想是那些与我们的感觉相悖的思想。”)赫希曼引述尼尔斯·波尔的分类,将前一种命题视为“简洁明了的真理”,后一种则被视为“深刻的真理”。[1]赫希曼的例子,多少道出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特质,较之于沃维格纳,瓦莱里的洞察可能因他的“深度”更得人心,因为有深度的东西总是好的。

    然而,深度未必是好的,这个常识值得反思。尽管知识分子们正齐声谴责这个时代的“去深度化”,但“深度”从未淡出时代,失去它的魅力和市场。“深度”是诱人的,即便肤浅之人也会对深度表达敬仰与崇拜。人们深知阅读需要深度,写作需要深度,甚至感到为人也需要深度;但对深度为什么重要,深度能够做什么,知之甚少;更没有觉察到深度正扮演着巫师的角色,强烈地腐蚀着这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诠释只有走向极端才有趣。四平八稳、不温不火的诠释表达却像白开水一样淡乎寡味。”乔纳森·卡勒说,“如果它们果真非常极端的话,对我来说,它们就更有可能揭示出那些温和而稳健的诠释所无法注意到或无法揭示出来的意义内涵。”[2]对于这种言论,波普尔很是不屑:“十分遗憾,许多社会学家、哲学家等等,传统上把使简单事物显得复杂、浅薄的事物显得困难的讨厌的游戏视为他们合法的任务。”[3]

    作为洞悉事物本质的“深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追求深度又有什么不好吗?思想的深度又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深度之国”的德国无疑是绝佳案例。这个以“深度”著称的国度曾经发生的大屠杀迄今令人困惑。德国当代学者沃尔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在近作《德国历史的文化诱惑》(The Seduction of culture in German history)中指出,德国式深度具有致命的局限。这种深度在使德国成为文化巨人的同时,却导致了其在政治上的侏儒化;使其在整个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先于现代政治的实践,对本土文化的迷恋多于对普世文明的接受,对思想深度的崇拜高于对政治正义的关注。这种德国式的深度,或许是解释德国历史教训的另一条路径,也能帮助我们澄清当代文化中一些令人不解的问题。

    文化与政治的断裂

    没有人会怀疑在世界的思想版图中德国文化的地位。任何一本西方哲学史都少不了康德、谢林、费希特、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要说德国思想自18世纪始引领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进程,并不为过。在思想的深度与原创来看,德国的确展示出它的卓越。不过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德国式的深度是以文化与政治之间的断裂作为代价的。德国人对思想文化极为狂热,却对现实政治实践极其冷漠。“我坚持认为,对文化成就的过高评价,以及‘对政治表现出奇怪的冷漠态度’,在德国所起的作用比在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其表现程度也比在其他国家要强得多。”[4]沃尔夫·勒佩尼斯作出上述判断。

    这种在文化上的狂热和政治上的冷漠,在二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据说当时对希特勒和大多数德国民众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战争中大型住宅军事设施被摧毁,而是伟大的艺术作品遭到了损毁,最悲哀的不是德国城市德累斯顿三万人在空袭中丧生,而是这座城市作为艺术象征的圣母教堂被夷为平地;“真正的灾难是美丽的古城、古老的教堂、洛可可式的宫殿、巴洛克的城墙和中世纪的街道全部成为废墟。”[5]在战场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士兵有着德国士兵那样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据说他们的背包里塞着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的作品[6],他们的飞行员能够以古典音乐作为军事指令,毫厘不差地赶赴目的地,这些有着如此高雅艺术品位的战士,毫无反思地忠实执行着领袖发布的命令。这些似乎表明:“战争与文化、教育与毁灭、政治与诗歌、精神与暴力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构建德国精神的一部分”[7]。

    这种德国特有的现象挑战了我们原先既定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有深度的就是好的,追求深度能带来政治清明与社会正义。恰好相反,深度竟然还极其丑陋且反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了。

    不过该问题在德国史上由来已久。同为启蒙运动,当时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地区也呈现出与英、法启蒙运动截然不同的诉求。文化史家彼得·盖伊(Peter Gay)指出:

    法国方面,他们在对抗教会和国家时,特别强调言论自由和合乎人道之刑法的创制,还有特别重视‘迷信’的破除。在英国,特别是从事文学活动的人,他们反而非常满意于他们的政治和社会体制。在德意志的启蒙运动则显得相当孤立,也很无能,甚至几乎毫无政治色彩。[8]

    德国启蒙运动仅仅是文化思想层面的,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当时就有人说,现代英国首先思考的是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话,现代德国首先思考的却是国家的权威与尊严。这是“一个永远需要‘殿下’‘阁下’等辞令不绝于口的国度”(伏尔泰语),这是“欧洲最具奴性的国家”(莱辛语)。尽管是德国人康德为启蒙运动作了最为深刻的阐释与总结,但他本人亦常常迫于德国的政治环境而难以做到“公开地使用自己的理性”。

    于是,思想归思想,政治归政治成为了德国历史的宿命,也成就了一种特别的深度。因为这种深度是在对政治的冷漠与清高中产生的。历史学家克劳斯·费舍尔(K. P. Fischer)指出,德国的思想从不触及政治,他们的思想家把“自由看成是路德宗所谓的个人精神的自由,一种自我发现的精神过程,与外部必须严格服从的政治权威没有什么瓜葛”,他们只是“预想一种建立在纯粹的美学和精神层面上的个人自我发展的思想模式,却忽视了改变政治体系的重要性”。[9]此后的19世纪,席勒以及德国浪漫派着手以文化取代政治。席勒的审美教育的初衷是走向现实政治,却最终落实于审美超越。尼采思想中的反政治倾向更为之推波助澜。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繁荣必将以政治上的失意为代价,文化与政治共荣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在政治病榻上,一个民族通常自动年轻化,重新找到它的精神,这是它在对权力的追求和维护中渐渐失去的。文化的最高成就应归功于政治上衰弱的时代。”[10]为了某种文化上的深度而不惜付出政治的代价,这在德国已成共识。

    文化与政治不平衡的发展模式,最终结出魏玛共和这样的畸形果实。在文化艺术的创造上领风气之先,在政治上却疲弱不堪。从德国政治家到知识精英再到普通民众,德国人的政治能力却又贫乏得让人震惊。他们不屑于琐碎的政治事务,却每每为极端主义的美学魅力所诱惑;他们对宪政民主的厌倦最终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希特勒终让他们以某种美学的方式参与到了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政治狂热中去。但问题是这种深度背后的冷漠与清高,又如何跟另一种狂热的政治走在了一道呢?那些有深度的思想家既然这么不屑于政治,又如何最后又晚节不保了呢?

    现代性与德国性

    的确,美学趣味会让人对现实政治产生极大的厌恶。据说,许多追随希特勒的知识分子在罗姆大屠杀发生之后,与纳粹政权分道扬镳。但论及原因却令人惊讶:“令他们不可忍受的倒不是他们发现纳粹的杀人小队在清除‘二次革命’的危险时的残忍行径并不合乎律法,更多的是因为这种行为毫无品味。对于这些同情者来说,形式要比内容重要的多。纳粹的罪行在他们心中激起的不是道德恐慌,而是美学失望”。[11]问题在于,审美能够指引人走向正义,那么它会不会同样带人走向邪恶呢?当希特勒的屠犹变得“精致”,国家社会主义呈现出美学品格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抉择呢?法西斯美学也同样迷人的很,苏珊·桑塔格曾为此专门撰文讨论了女导演里芬斯塔姆。

    很多人希望以美学的理由为历史上不少愚蠢的选择开脱罪责,其实他们常常忽略了一个现象:一个对民主政治表示不屑的知识分子,往往并不反感极权政治,尽管他一再宣称他对政治毫无兴趣。这种“不屑”与“不反感”之间应该是存在情感区别的,这也表明看似纯粹的美学趣味和文化深度背后,其实是有政治情感作为支撑的。我们不能认为他们主动表达了某种政治态度,但至少他们纵容了这种政治的发展。

    埃利亚斯指出,其实德国人对“文化”的推崇其实存在着某种负气的成分,并以此希望与英法的“文明”相对抗:“镶嵌在德国词汇‘文化’中的含义也许是非政治的,甚至有可能是反政治的偏见,这是反复出现在德国中产阶级精英中的症候,即政治与国家事物代表他们引为羞耻、缺乏自由的领域,而文化则代表了他们的自由之邦,而且代表了他们的尊严和骄傲。”英国的以赛亚·伯林也看到,德国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像英国、法国,甚至像荷兰那样建立起一个权力集中的民族国家,各种战争使其分崩离析。在某种意义上它摧毁了德国精神,致使德国文化萎缩成一种地方性文化。这种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受伤的民族情感和可怕的民族耻辱的产物。[12]

    耻辱感与民族主义成为了德国文化审美背后的政治立场,也导致了德国思想中强烈的反现代倾向。尽管它可能如伯林批评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地方性文化,但它的那种边缘性的视角,那种有意地抽身现代世界之外的立场,意外地造就了德国思想在现代性反思事业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也正是它的那种反思性与激烈的批判性,成就了它的深度,即便这种深刻背后存在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怨恨。这些怨恨,使德国文化沉浸于自我迷恋,放弃政治责任,并沦为狭隘的审美主义。即便奥斯维辛后,德国顺利地走上了现代性的宪政民主道路,但这种源自于18和19世纪的德国性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克服。在20世纪,它只是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变身为现代性批判,它不但依然构成了当代德国思想的主流与特色,而且也成为了德国之外其他现代后进国家民族主义叙事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德国式的深度并非厌弃政治,而是厌弃现代性的民主政治。它的深度崇拜虽然与对宪政民主的现代政治的冷漠并行,而支撑这种深度崇拜背后的恰恰是另一种富于美学意味的极权主义政治。民主政治是肤浅的,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深刻的政治。从浅层次说,反现代性出于美学趣味;从深层次看,反现代性是个人及民族自尊心的实现方式。“法西斯主义是令人厌恶的,不是因为德国人曾经实践过它,而是因为它能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被实践。” 恩岑斯贝格对大屠杀的反思极具代表性,正是在把对大屠杀的反思与现代性而非德国性关联起来的过程中,他就提出了颇有“深度”的观点。

    类似的还有:阿多诺号称在美国发现了另一个极权主义国家,并在现代性的逻辑里,读出了启蒙的邪恶辩证法。战后的海德格尔虽已臭名昭著,但它的学说却依然有着惊人的影响力。他依然坚持他对现代性所采取的攻击立场,却从未真正意识到正是他为现代性之毒所开的药方本身更具毒性;较之于海德格尔,汉娜·阿伦特对美国及现代文明表现出更多的同情,但她也依然认为,“平庸”而不是“深度”导致了艾希曼以及整个极权主义的罪恶;而在中国目前大红大紫的斯特劳斯,更是以一种神秘莫测、不容置疑的口气告诉人们,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不是凭现代的平庸眼光就能理解的。

    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充斥着诸如“本真性”、“完整性”、“主体性”以及“存在”等等这样的概念,暧昧难解,难以落到实处。他们能够在对这些玄奥问题的探索中找到理直气壮拒绝政治的理由,有人就指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解读是非伦理性的。这种对“完整”或“本真”的追求不仅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乌托邦色彩,试图超越扭曲与异化的现实生存;而且还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气息。当海德格尔会把“存在”、“本真”等一系列术语用于解释他对纳粹主义的欣赏时,人们便会在这些概念的引导下误入迷途,尽管在哲学上的价值难以抹煞,但这种对“本真性”的追求体现了对“本真性政治”的渴望,但这种政治与肤浅的现实政治毫无关系。正如英国学者斯蒂芬·布隆纳(Stephen Bronner)所言:“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这些无比关注‘主体性的失落’的人居然对与反动的伪普遍主义和集权主义在制度上造成的恶果对抗的真正民主的实际作用完全懵懂不清。”为了存在而放弃伦理选择,为了深度而放弃政治正义,在德国思想中这样的事情是时常发生的。

    德国文化中的反现代性思潮也对德国以外的世界产生着影响。它不仅为知识分子实现个人目的,对文明社会的不满提供了有效的弹药,而且更能引发后进国家的民族主义共鸣。无论是当代的“学术左翼”还是“学术右翼”,都很难与某种不那么客观的情绪脱开干系,尽管这些愠怒的冲动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正派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对现代性的批判本身有助于现代文明的自我修缮和自我更新,但某种带有民族主义怨恨的学说又不得不让人感到警惕,那种标榜着“深度”的学说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心。

    深度写作与政治宣传

    “如果总的氛围恶化了,语言必受其害。”乔治·奥威尔在1946年写作的《政治与英语》忧心忡忡地表达了他的顾虑,“我预测,德国、俄国和意大利的语言,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间,由于独裁统治的缘故,已经退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我没有足够的知识予以确认。”[13]奥威尔的猜测不无道理,政治与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一个时代的政治氛围会影响该时代的语言表述,同样,语言表达也会反过来对政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德国的知识分子尽管并不热衷政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深度帮助政治家进行政治宣传。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神秘化形式的辩证法成为德国的风尚。那种故弄玄虚的深度写作会掩盖一些政治上显而易见的罪恶。海德格尔的思辨令人难以捉摸,他写的那些书,尽管“极少有人能了解其中意义”,但他竟能用“本真性”、“存在”等为自己的现实政治选择辩护。同样在战后,依然有不少学者刻意地在作品语言和写作风格上表现“深度”:阿多诺文风之缠绕隐晦自不必说,似乎“正是为了抵制文化工业的侵袭,才出现了他们那种极其晦涩,或者毋宁说是佶屈聱牙的写作风格”(斯蒂芬·布隆纳语);斯特劳斯的“行文常显冗赘,其思想则甚为神秘而晦涩”(莎蒂亚·B·德鲁里语),他们旨在以“深度”的写作揭示现代性的“平庸”之恶,似乎只有“平庸”才会导致暴政,“深度”将足以让个体清醒完善,社会才能健全与正义。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些思想家的学说在一些后极权国家特别受欢迎,也特别容易走红。

    这种德国式的深度思考,也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与媒体话语中泛滥成灾。它正日益越出德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并以“反动的修辞”和“高级迷信”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极权主义在德国、苏联兴起之时,“政治语言不得不主要由委婉式、祈求问题式和纯属云遮雾罩式的说法组成”。媒体可以把剥夺农民土地的行为称为“整肃边境”,把人们关押起来,经年不予审判,称之为“消除不稳定因素”。奥威尔例举当时的左翼知识分子如何用堂而皇之而又不明不白的言论为当时的极权主义辩护:

    虽然我们坦率地承认,苏维埃政权表现出了某些特点,对此人道主义者可能会大加挞伐,但是,我想我们必须同意,对政治反对派的权利做某些限制,是过渡时期避免不了的事情,而俄国人民不得不经受的艰苦生活,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看,也是完全合理的。[14]

    这种语言上的夸饰,“像软软的雪花一样飘落在有关的事实上,模糊了事实的轮廓,掩盖了事实的所以细节”。为此,奥威尔发出这样的警告:“语言清晰最大的敌人是不诚实。”政治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谎言看上去更真实可信,使谋杀变得更值得尊敬,让空话显得更有分量。但这样的例子,不仅发生在当时的欧洲,而且在今日的世界也日渐泛滥。拉塞尔·雅各比例举了斯皮瓦克关于萨尔曼·拉什迪事件的评论为例,斯皮瓦克这样论道:

    我再一次强调这种通过逆转而产生的难以逆转而产生的难以置信的联系——假装成作者的霍梅尼和作伪的莎巴诺标志着在源头就被抹掉了的痕迹的地位:集体支持的符咒使充满了神圣意图的单一当事人变得突出了;集体抵抗的符咒用东拉西扯的推论取代了在书上画出横直交叉阴影的被动书刊审查员。

    “无法写出完整的句子同无法做出坦率的政治判断或许是相互关联的。”[15]对这种明显捣糨糊的知识话语,雅各比有点愤怒得无话可说。在中国,我们同样能读到这类浮夸而狡猾的语言:

    准确地说,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部门在一个基础有些松懈的社会里,向世界最高水平做的一项全面冲刺,它要求铁路部门把自己的小环境打造成一个“超发达国家水平”的组织,还要求整个中国社会以严厉、同时又很积极的态度对待铁路部门的大胆创举。高铁的创新,就是中国社会的一次自我折磨。[16]

    这段文字出自中国某主流报纸针对温州动车事故所发表的社评。仅这段文字就可看出写作者的千回百转,左右逢源,立场暧昧。一件清清楚楚的责任事故最后被说成是“高铁的创新,就是中国社会的一次自我折磨”。这种扯淡式的写作在学术研究者的文字中也绝不鲜见,比如“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不宜用专制集权来概括,而是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反殖民体系语境下的,发挥了本土能动性的,反抗了霸权性世界构造的,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政党国家化’和‘政党成为主权的内核’”诸如此类的表述,让人读了觉得真是哭笑不得,无话可说。

    “夸夸其谈,佯装具有我们所不具有的智慧”是一种罪过,“它的诀窍是:同义反复和碎屑之事再加上自相矛盾的胡言。另一个诀窍是:写下一些几乎无法理解的夸大的言词,不时添加一些琐屑之事。这会受到高兴地在如此‘深奥’的书中发现自己原也具有这样的思想的读者的喜爱”。[17]波普尔深感这种所谓“深刻”的文风恰恰显示了知识分子在思考与写作上缺乏起码的诚恳。有时,较之于那些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达,这些晦涩暧昧的文风反倒更容易对人产生诱惑,即便这仅仅是形式上的诱惑;正是这种形式上的诡异吸引力,为他们借助非论证手段传播奇谈怪论提供了捷径,这种深度写作也成为了政治的营销工具与洗脑手段。

    从贵族精英到民主公民

    从这样的深度迷恋中挣脱出来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德国战后重建现代国家的任务,而且也是一切后进国家在社会转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要让德国知识分子走出文化崇拜与民族主义,绝非易事。19世纪的海涅曾经面对的是这样一些同胞:“(浪漫派)不再想做世界公民,不再想做欧洲人,而只想做一个心胸狭窄的德国人”。[18]20世纪,雅斯贝斯的时代同时也是斯宾格勒、施密特和海德格尔的。斯宾格勒以上帝式的审判预言西方文化的衰败,海德格尔则顽固地以农夫式的生存方式坚决抗拒现代思想的影响;即便亲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阿多诺依然不够诚实地将奥斯维辛的责任推卸给现代性与文化工业;而在移居美国的德裔思想家斯特劳斯的眼中,美国除了平庸也只有平庸,反而他在同胞纳粹法学家施密特身上读出了深刻,并与这位前纳粹时期法学家展开了“隐秘的对话”。

    德国知识分子能够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贵族的身份,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种高贵背后的小家子气。1918年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曾自得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冷漠。他认为德国的传统思想体现在文化、灵魂、自由和艺术上,而不是文明、社会、选举权和文学。民主精神与德国人格格不入。他“痛恨政治和对政治的信仰,因为政治会让人变得傲慢、教条化、固执以及非人性化。”[19]他的看法直到20年代才发生改变,两次世界大战的亲身经历使他逐渐反思自己曾经坚守的价值。他终于认识到,政治和社会的行为,是人类领域中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彼此分开。尤其当他来到美国时看到,文化与政治在这里没有冲突,惠特曼式的浪漫主义与美国的民主政治和谐共处。时代沧桑与人生经历使他最终明白,德国人需要的不是深度,而是“正派”(Anstandigkeit)。

    如何摆脱非现实的深度,如何克服文化与政治之间的断裂,如何从精神贵族走向民主公民,成为了战后德国知识分子自我教育的重要目标。学者杨-维尔纳·米勒看到,以君特·格拉斯、马丁·瓦尔泽为代表的德国的“怀疑一代”破天荒地头一次克服了精神与政治之间传统的德国式割裂,他们的首要目标是阻止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死灰复燃,他们试图促进民主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一种民主的公共领域的形成。他们拒绝重蹈魏玛时期知识分子的覆辙,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将自我定位于“名士”(mandarins),“一种被认为是非政治的精神贵族”,他们对现代的、西方的、犹太的事物怀以极端藐视的态度。君特·格拉斯明确拒绝这一身份,认为“知识分子属性与其说是在文学领域中,不如说在与政治状况打交道中得到了促进。”[20]在另一篇《身为公民的作家》的演讲稿中,他坚持了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公民理想,提出作家们应该把自己从贵族精英的傲慢姿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捍卫共和制度的民主公民:“只有作家把自己看作是公民的时候,公民才开始把他看作是作家。”[21]除他之外,马丁·瓦尔泽、尤根·哈贝马斯也持类似的看法:“激进的魏玛知识界和纳粹时期腐败的德意志名士们,这两个反面教材,是激发我这一代人参与政治的动因。”[22]他们努力从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成为公民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免又一个德国共和国因民主派的缺位而颠覆。他们共同看到德国知识分子唯有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克服自身的精英主义与贵族趣味,才能真正走出德国文化的自我封闭,真正融入现代文明的开放多元。

    民主先于文化:德国的教训

    除了亲历二战之外,托马斯·曼的思想转变与他的美国经历有关。新大陆的政治与文化成就为他的精神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这个新兴的民主国度里,托马斯·曼看到民主的广博与文化的深度能够共存共荣,相得益彰。在那里,“文学不是自命不凡地成为政治的替代品,而是要使政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共荣共存确实在英美盎格鲁-撒克逊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即便同样使用“文化”,英美思想体现的内涵也与德国大相径庭。19世纪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作品《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虽然不无怀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但他也仅将文化视为补助手段,而非拯救世界的全部。在诸多美国思想家中,杜威最同情德国思想。他曾极力打破美国哲学界经验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德国唯心主义思想引入其中,对黑格尔思想保持了极大的热忱。但他对德国唯心主义思想的关注,不仅仅满足于“深度”的魅力,而是希望这种形而上学有助于启示人类将生命投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在这个意义上,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公民的哲学”。[23]他将这种“深度”有效地进行了常识性改造。

    作为杜威的当代继承者,理查德·罗蒂虽然也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的标签,但他并没有他的欧陆同胞那样故作神秘,而有着清晰的思想立场和哲学表达。在他看来,哲学真正重要的既不是高度,也不是深度,而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正是在对问题的解决与克服中,我们有可能抵达某种深度;而抵达某种深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给人类的世界确立一个富于希望的未来。在文章《民主先于哲学》中,他直接引述约翰·罗尔斯的见解:把民主政治置于首位,而让哲学处于次要地位,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民主先于哲学。[24]由此推论,民主也应先于文化。罗蒂的文化立场,不单单是他个人的立场,而是代表了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对于文化深度与政治正义问题的普遍共识。

    从德国的教训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发:对于一个现代文明的后进国家而言,必须警惕文化特殊论的思想魅力。文化上的创造能为弱者赢得自尊,但也能使其沉溺其中,自我迷恋。它让人遗忘追求公正与自由所必需的政治实践,却在美学与知识的空间里赢得虚幻的自尊。尽管德国的问题有它独特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但在关乎追寻现代与人格完善的问题上来自德国的故事依然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文化不可能超越政治,完善的人格培养也离不开政治实践这一重要前提。否则某种脱离现实的文化深度,只能被居心叵测的政治所利用。

    百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也提醒我们:在重视提高个体文化素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公民政治能力的培育。无论是蔡元培的“审美教育说”还是鲁迅先生的“改造国民性”,整个五四时代似乎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政治能力之于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当时梁启超有所认识)。此外,五四以来国人对启蒙运动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法德思想,对英美现代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尤其是没有认识到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觉悟高于政治实践这一事实。

    德国式的深度同样影响着我们对于现代性的认识与理解,当前流行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尽管看似兴盛于法国,但就源头而论也多来自德国。我们当然不能轻易否定这些批评理论的思想价值,但必须看到它与德国性的特殊联系,尤其是它与某种狭隘的德国式的趣味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由于德国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因此来自于德国思想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显得尤为可疑;对现代性的反思似乎只是以“德国的头脑”思考“英美的躯干”,会使人们对这种现代性批判的客观性与正义性感到困惑。尤其当不少中国学者不断地引入德国式的深度以克服所谓现代人的“流俗之见”时,我们更需要倍加警惕。

    最后从美国与德国的比较中,人们应该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深度”。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思考一定是针对现实问题,是能落实于人类现实生活所遇到的困境的,此之谓“深刻”;反之,一旦深度思考沦为语言游戏,丧失了自身的问题意识之后,它就成为一种“深奥”。这种“深奥”特别容易为政治宣传所利用,说着普通人听不懂的语言,打着“客观性”和“复杂性”的招牌招摇过市[25],对这样的招摇撞骗,我们不能不多一份谨慎。

    哲学家、社会学家赫尔穆特·普莱斯纳(Helmuth Plessner)曾这样写道:“自从德国错过了对于发展强大的市民阶级和现代自由民主至关重要的17世纪以后,德国就是一个‘被耽误的民族’。赶超的绝望努力、国家建设和民族意识上的弥补缺漏引导她走上一条‘独特道路’——所谓‘独特道路’——其终点就是第三帝国。”[26]想必这句话也会引起不少有良知的国人的共鸣。跟德国一样,我们也是一再错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转瞬之间,辛亥已逾百年。站在今天回望百年之前的辛亥革命与魏玛共和,发觉这两段共和往事冥冥之中存有联系。尽管往事如烟,但教训大于怀旧。这个发生在德国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本文发表于《上海文化》2013年第1期

    [1]阿尔伯特·赫希曼:《反动的修辞:保守主义的三个命题》,王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3-164页。

    [2]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19页。

    [3]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31页。

    [4]沃尔夫·勒佩尼斯:《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刘春芳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8页。

    [5]沃尔夫·勒佩尼斯:《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刘春芳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4页。

    [6]参见彼得·盖伊:《魏玛文化》,刘森尧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3页。

    [7]沃尔夫·勒佩尼斯:《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刘春芳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3页。

    [8]彼得·盖伊:《启蒙运动》(上),刘森尧等译,台北:立绪文化,1999年,第25页。

    [9]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钱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5页。

    [10]弗里德里希·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杨恒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7页。

    [11]沃尔夫·勒佩尼斯:《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刘春芳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51页。

    [12]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44页。

    [13]乔治·奥威尔:《政治与文学》,李存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359页。

    [14]乔治·奥威尔:《政治与文学》,李存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359页。

    [15]拉塞尔·雅各比:《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姚建彬译,2007年,第212页。

    [16]《环球时报》2011年7月25日就温州动车事故发表的社评《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17]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31页。

    [18]亨利希·海涅:《浪漫派》,薛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页,第42页。

    [19]彼得·盖伊:《魏玛文化》,刘森尧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5页。

    [20]君特·格拉斯:《身为公民的作家》,选自《与乌托邦赛跑》,林茄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03页。

    [21]君特·格拉斯:《身为公民的作家》,选自《与乌托邦赛跑》,林茄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18页。

    [22]杨-维尔纳·米勒:《另一个国度:德国知识分子、两德统一及民族认同》,马俊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第15页。

    [23]罗伯特·威斯布鲁克:《杜威与美国民主》,王红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页。

    [24]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79页。

    [25]“常有人指我骑墙,前后不一致呵。我的微博介绍就是“复杂中国的报道者”。复杂的中国哪有前后很一致的事情,哪有朝一个方向疾走而不瞻前顾后的时光?矛盾是中国的天性,改革调整是最常态选择。坚定的意义,首先是面对复杂的坦然和豁达。我尊重态度永远单一者,但我觉着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挺真实的。”摘自《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的微博。

    [26]杨-维尔纳·米勒:《另一个国度:德国知识分子、两德统一及民族认同》,马俊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第48-49页。

  • 期货人的小说——《期货风云》读后感

    作者:jan 发布时间:2021-10-06 23:01:13

    这本小说到目前只看到一半,可以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我的感受:“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开篇描述的是中国期货史上著名的“国债327事件”,我们从网络上能很容易地搜索到327事件的概述,不同的作者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描述327事件,而如果读过10篇以上的此类文章,就会发现大家的写作手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描述事件本身实质的内容却都简单到一致。本文的作者也是如此。

    327国债揭示了90年代中国期货萌芽时期的各种乱象,保证金可以收盘结算后再收的、也没有独立的保证金监控中心,涨跌停板、限仓、限成交的不完善,造成了327国债事件的惨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监管层的经验总结,才有了我们今天相对成熟的期货制度。

    小说的一位重要人物——甘小姐,开场被描述成画图表达人,努力勤奋又聪明美貌的期货新人,人设很高。但到了后面一章马上变成晚上去了夜店陪酒,仿佛印证了最近几年形容期货赌徒的一句话“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去会所做嫩模”。但到了又后面一章,甘小姐的人设又反转了,原来她的父亲因炒期货导致家破人亡,甘小姐小小年纪为了给家里还债,不得已才去会所陪酒,虽然身在会所,但依旧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期货,于是才有了开场时白天的期货新人甘小姐。可见身兼两职或一心二用所进行的两件事情的主次非常重要。

    开篇讲完327国债,后面的剧情就平淡起来了,虽然披着期货行业的外衣,偶尔讲讲期货里的小故事,但本质上还是言情小说的写法。之后再把剩下的看完。

  • 《CSS世界》以及现实中CSS的世界

    作者:向前 发布时间:2018-08-30 13:47:36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最近看了下张鑫旭老师的《CSS世界》,又想起了以前看过的

    CSS揭秘

    9.3

    [希] Lea Verou / 2016 / 人民邮电出版社

    。总有国外大神让你感叹css还可以这样玩,一方面惊讶与css的魔力,一方面对他们对css的热爱也表示佩服。原话不记得了,好像excel的开发团队也曾表示过,有些excel的用法或者做出的东西,完全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国内外环境毕竟不一样,国内也就大厂有专门写CSS的,好像岗位名称叫“重构”,其他大部分公司,很少有专门写css的,甚至一些小公司,前端的工作可能就直接由后端来做了。

    记得刚开始学CSS的时候,最先知道的好像就是张鑫旭老师的博客,刚开始觉得,哇,这人研究得好深啊,又过了几个月,觉得,好像有一些完全没有这坑啊,他怎么发现的?,后来写多了,才发现,其实,还是自己当时写得少,场景不同。后来知道scss,又顺藤摸瓜知道了大漠老师的w3cplus(林小志、一丝等)。不熟悉css的,或者刚入门的人觉得css很简单,不就是调个字体颜色吗?不就是加个div吗?(原话如此)。了解css的却很少说css很简单。知乎上前段有个问题:

    为什么 CSS 这么难学? - 知乎

    。css和js都是易学难精,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比较鄙视前端。可周围说css或者js简单的,也真没见他们写的代码厉害到哪里去,当然了,可能对方主业并不是前端,也有不少后端js之类用得比较熟悉,但是后端里面对CSS很了解的,还真比较少,CSS大抵是前端工程师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吧?。单纯地设置某个css属性,很多人都会,但是一个项目系统地写下来,可维护,可扩展,多人协作等等,很多人就做不到了。css这类工作比较繁琐,也像是针线活,一般人不愿意碰。bootstrap那么流行,其实前端真正开发项目的话,用的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后端用。

    css学起来比较容易入门,如果英语水平比较好就更不用提了。80%的属性可以应对80% 的情况,不过剩下的20%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少。很多js可以实现的效果,其实css有时候更方便。

    后来想想,css属性这些,好像和当时 delphi 那些很类似的,Android和iOS不是太清楚,不过好像也有一些相同的,毕竟,用英语描述UI的话,英语单词也就那些。

    看到有不少人吐槽这本书,个人觉得 初学者不太建议看此书。有一定项目经验或者工作经验了再看也不迟。

    最后容我吐槽一句,我现在再也不想写CSS了。。

    原文链接:

    《CSS世界》以及现实中CSS的世界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9105+)
  • 在线转格式(7310+)
  • 超值(889+)
  • 书籍完整(10109+)
  • 方便(8810+)
  • 傻瓜式服务(984+)
  • 三星好评(369+)
  • 经典(445+)
  • 引人入胜(787+)
  • 可以购买(739+)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9 19:00:3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9 18:30:4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9 16:43:4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隗***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9 19:17: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林***艳: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9 18:55:4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丁***菱: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9 16:45:1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9 16:35:0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9 16:36:18 )

    OK,还可以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9 16:42:0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9 16:41:1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同作者:刘策的书籍: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 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球仪通用要求(CH\T1053-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球仪通用要求(CHT1053-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球仪通用要求(CHT1053-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城市运营核心逻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骇浪故事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太平洋的荣耀 重庆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作者:刘焱的书籍: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房说 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 刘策、刘焱【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扩展幼儿的思维:父母与教师的合作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全三册城市版+城乡版+班级保教工作质量评价量表 刘炎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ttx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游戏通论 刘焱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游戏通论 刘焱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 儿童教育 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书籍:

  • MTI英语翻译基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SAT读故事记单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国中学课程IGCSE——化学词汇(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商务法语沟通(上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浪漫意大利语口语:生活、旅游一本就go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年英语高口译证书考试 实考试卷汇编历年真题实考汇编2015~ 高口译真题试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实考试卷汇编(2010~201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级口语辅导教程(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培训与考试系列丛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考博英语综合辅导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文化” 的书籍:

  • 独脚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5折包邮 沁河风韵系列丛书 沁河光影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邓晓芒【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道有理:中西比较新视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人文价值的再发现及新诠释:第六届中韩人文学论坛文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杜学增、胡文仲【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民间禁忌 任骋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发条橙 安东尼·伯吉斯 译林出版社【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增广贤文--中华蒙学经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增广贤文(彩图典藏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传统文化” 的书籍:

  • 中华美德故事· 全文注音版 --从小学立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华美德故事 ·全文注音版-- 从小学创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华美德故事 ·全文注音版-- 从小学做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有故事的汉字 第1辑(全3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年读圣贤 苏尚耀讲孔子的故事(与林海音齐名的童书作家、新锐作家张大春的写作启蒙老师倾心力作)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太好玩了,京剧!(全彩7册)荣获2021年第十六届国家图书馆评选“文津奖”,“京剧进校园”得力参考书。让孩子懂国粹,爱传统,做更酷新一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 全四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给孩子讲的聊斋故事(全10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好啊,史记漫画版(盒装全7册 ) 附赠史记超长全景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端砚—岭南文化艺术图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禁忌信仰/择吉文化” 的书籍:

  •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万建中【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好名好运一辈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福:中国传统的福文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徽州民间信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华书店自营店】中华民俗万年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仙 黄景春,徐蒙蒙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择吉通书 余耀东 编写 黄山书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禁忌风俗 任骋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福文化 殷伟,殷斐然 云南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