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 word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0-04 02:00:04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word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word格式下载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9015184
  • 作者:张海龙 
  •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365
  • 价格:4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0-04 02:00:04

内容简介:

眼望着北方—— 一个西北男人移居江南后的浓重乡愁

眼望着北方,那是我们的灵魂所系与庇护所在。

对所有从此出发的“野孩子”来说,正是兰州,给了我们一种绝然不同的异域气质。我们飘零各地,四海为家,聚少离多,却众念归一:生活在与她相会的希望中。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是一本十年前曾经出版过的随笔集增补再版,文章多集结于作者在《京华时报》和《杭州日报》专栏中的文字。暌隔十年,作者从西北兰州迁徙落脚至江南杭州,回望生命历程,依然逃脱不开兰州这座城市与他命定般的情感联系。

作家张海龙,运笔如刀,零度写作,以“诗篇·众生·诗人”三个篇章,述写了以兰州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偏北一带的风物、方言、饮食、民谣、历史、地理、流变以及命运。在他看来,那是一座离神更近的城市,那也是一座欢乐与忧伤都很强烈的城市。这是神喜欢的城市,因为它有缺陷和不完美,所以神才有事情可做。

十年间,张海龙去过了全世界的很多城市,都发现了兰州的某些蛛丝马迹——雅典的神性、曼彻斯特的宿醉、伦敦的自恋、爱丁堡的狂想、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巴黎的文艺、威尼斯的迷失、杜布罗夫尼克的创伤、日内瓦的寂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粗暴、纽约的躁动、香港的杂糅、杭州的享乐、广州的无序、北京的自大、重庆的江湖、乌鲁木齐的混血……它灵魂附体几乎无处不在。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一个西北男人移居江南后的浓重乡愁与回望

一个游子对北方大地的深情凝望与庄严致敬

一个诗人对西北腹地内在人文精神的别样阐发

一部有见地、有立场、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命之书


书籍目录:

目录

序一 / 把世界抱在床上(叶舟)

序二 / 一个忧患主义者苦涩的微笑(韩松落)

序三 / 男儿何不带刀行?(涂国文)

序四 / 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冯国伟)

壹 / 诗篇

三/安魂曲

四/最后一日

五/天真的诗篇

六/某个黄昏兰州的背景

贰 / 众生

二一/爱你爱到杀死你

二五/巴图之死

二八/半个兰州

三一/被曝光的爱情

三三/玻璃学士

三五/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三七/出门是江湖

三九/春光乍泄

四二/大地上的事情

四五/大哥

四七/当牛肉面成为兵器

四九/到火星上去

五一/地包天

五三/动物凶猛

五五/遁入空门

五七/粉墨登场

五九/风吹来的沙之一

六一/风吹来的沙之二

六四/干洗店的女孩

六六/冈察!冈察!

六八/跟哑巴结婚

七〇/缑老爷子

七二/狗头金

七五/鬼打墙

七七/河西酒廊

七九/黑暗河流上的闪光

八一/黑白分明的东西

八三/黑河流过古日乃

八五/黑社会之(上)

八七/黑社会之(中)

八九/黑社会之(下)

九一/葫芦,葫芦

九三/花车上的老头

九五/花房姑娘

九七/黄河茶摊

九九/黄河是他们手中的武器

一〇一/黄河水鬼

一〇三/婚礼大盗

一〇五/火车不再开来

一〇七/假诗人

一〇九/街头争霸

一一一/嗑瓜子的男人

一一三/苦水玫瑰

一一五/老爷车

一一七/离神更近的城市

一一九/烈日灼身

一二一/另一个男人

一二三/流浪歌手的情人

一二五/流浪艺术家

一二七/露天电影

一二九/马不停蹄的忧伤

一三一/算命村

一三三/美国雷锋

一三五/棉花俱乐部

一三七/摩羯星座

一三九/那个凶暴的男人

一四一/你那边现在几点

一四三/牛主编

一四五/跑体育的

一四七/偏执狂

一四九/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五一/前面是玫瑰,后面是棍棒

一五三/枪响了,出事了

一五五/窃听器

一六〇/羚羊跑动的地方

一六二/去沙漠里飞(上)

一六四/去沙漠里飞(下)

一六六/人民浴池

一六八/萨达姆牛肉面

一七〇/杀人的音乐

一七二/杀人游戏

一七四/上帝在我里面

一七六/上山. 上山. 爱

一七八/十年设一局

一八〇/一个诗人叫老乡

一八三/石头记

一八五/双百酒吧

一八七/酥油歌手

一八九/洮砚乡

一九二/通向银行金库的地道

一九四/挖了秦始皇的祖坟

一九六/外面的世界

一九八/温州发廊

二〇〇/西省暗杀考

二〇二/像颜峻一样有名

二〇四/行为艺术

二〇六/醒酒屋

二〇八/性·谎言·录像机

二一〇/上半截和下半截

二一三/雪在烧

二一五/羊皮筏子

二一七/一个朋友在路上

二一九/移山记

二二一/鱼缸里的生猛海鲜

二二三/脏话大楼

二二八/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哪

二三〇/浙江扁头

二三二/中国最高爱情方式

二三四/中山铁桥

二三七/侏罗纪公园

二三九/最后一杆

二四一/拉萨的小世界

二四四/在滴水的屋檐下歌唱

二四七/活在秘密当中

二五〇/低俗小说

二五二/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五五/我们内心的爱与怕

二五八/刺青时代

二六〇/灵魂之光

二六四/生命就是一场蹦极跳

二六九/孔雀开屏

二七二/不准掉头

二七四/禁止说禁止

二七六/老大哥在看着你

二七八/愤怒的早晨

二八一/原来你也一样

二八四/摸吧摸吧

二八七/发如雪

二九〇/兄弟

二九四/长尾巴的女人

二九七/秋菊打官司

三〇〇/像一把刀子

三〇四/男同志和砖

三〇七/爆炸新闻

三一〇/情欲艺术家

三一三/在移动中进食

三一五/在学童中间

三一八/你嘴上有一种风暴的味道

三二一/与死亡干杯

三二四/尘世里的城事

叁/ 诗人

三三〇/时间对抗中一枝受难的红花朵

三四一/大敦煌,离神更近的地方

再版后记:河流密集的地方


作者介绍:

张海龙,诗人、影像评论家、纪录片策划人及撰稿人、“我们读诗”创始人。

祖籍甘肃秦安,1973年出生,在兰州长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兰州一中语文教师,后为兰州晚报记者、鑫报副总编;现居杭州,任杭州日报影视工作室主任。

2012年至今,担任央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总撰稿、《功夫少林》文学统筹;担任新疆建区六十周年成就纪录片《新疆是个好地方》总撰稿、《塔里木河》总撰稿、《伊犁河》总撰稿、《流动的盛宴》总策划兼总撰稿;2014年12月,赴南极参与拍摄央视纪录片《疯狂摄影师》;2016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以总策划兼总撰稿身份启动纪录片《国之大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眼望着北方—— 一个西北男人移居江南后的浓重乡愁

眼望着北方,那是我们的灵魂所系与庇护所在。

对所有从此出发的“野孩子”来说,正是兰州,给了我们一种绝然不同的异域气质。我们飘零各地,四海为家,聚少离多,却众念归一:生活在与她相会的希望中。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是一本十年前曾经出版过的随笔集增补再版,文章多集结于作者在《京华时报》和《杭州日报》专栏中的文字。暌隔十年,作者从西北兰州迁徙落脚至江南杭州,回望生命历程,依然逃脱不开兰州这座城市与他命定般的情感联系。

作家张海龙,运笔如刀,零度写作,以“诗篇·众生·诗人”三个篇章,述写了以兰州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偏北一带的风物、方言、饮食、民谣、历史、地理、流变以及命运。在他看来,那是一座离神更近的城市,那也是一座欢乐与忧伤都很强烈的城市。这是神喜欢的城市,因为它有缺陷和不完美,所以神才有事情可做。

十年间,张海龙去过了全世界的很多城市,都发现了兰州的某些蛛丝马迹——雅典的神性、曼彻斯特的宿醉、伦敦的自恋、爱丁堡的狂想、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巴黎的文艺、威尼斯的迷失、杜布罗夫尼克的创伤、日内瓦的寂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粗暴、纽约的躁动、香港的杂糅、杭州的享乐、广州的无序、北京的自大、重庆的江湖、乌鲁木齐的混血……它灵魂附体几乎无处不在。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一个西北男人移居江南后的浓重乡愁与回望

一个游子对北方大地的深情凝望与庄严致敬

一个诗人对西北腹地内在人文精神的别样阐发

一部有见地、有立场、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命之书


精彩短评:

  • 作者: WSMX 发布时间:2018-05-22 14:42:32

    不解释,精彩。

  • 作者: 河周 发布时间:2019-01-03 08:38:41

    离开了兰州再也写不出这样文字的男人以近乎偏执的姿势给自己豆瓣词条疯狂灌水。

  • 作者: TimeOfMyLife 发布时间:2021-01-11 21:20:50

    兰州故事会

  • 作者: 张海龙 发布时间:2018-07-12 01:37:33

    这本书带着地气与血性,呼啸而来。有着江湖气的张海龙带着一丝近乎零度的口吻,述写了西北偏北之下的风物人情。

  • 作者: Chocoo 发布时间:2023-08-27 12:22:53

    或许是因为从小生活在甘肃,小时候来兰州玩儿,现在在兰州工作,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写兰州的那篇还是挺真实的,不过还是想说,兰州没那么暴力,很少有人会把牛肉面倒到另一个人头上。高中读过一遍,大学的时候又读过,这一两年还想再读一遍。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荷鲁斯之眼 发布时间:2017-06-18 19:18:38

    胡宗南长官为首的西北军政要员们...他们的工作、生活是全透明的....

  • 作者: 鹿角 发布时间:2016-11-03 12:07:40

    文风很喜欢,太太式的不紧不慢,含蓄蕴藉,有忧愁有欢喜,还自有一种民国时期中西兼并的优雅的美丽。

  • 作者: timpu 发布时间:2015-09-13 16:30:13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

  • 作者: 琴酒 发布时间:2022-07-21 17:41:31

    提出了一系列有意思的问题并给出了牵强但有趣的回答:为什么量子力学诠释与某些宇宙学原理相关;为什么黑洞成为不同量子引力论的共同关注点(但尚未成为交锋点,因为各种理论对共同有意义的问题均给出了一致答案);为什么全息原理提出于弦论,却可能比弦论更基本;为什么背景依赖/无关对量子引力如此重要。物理学术语译得不行。

  • 作者: 践行每一天 发布时间:2020-01-22 22:47:27

    3岁个体发育黄金期的介绍,解读,育儿观念指导,育儿方式方法建议,让读者抓住个体黄金发展期正确科学育儿,以让孩子各项能力向着健康和特长方向发展的更好。并说了孩子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和智力超常、低下孩子的育儿观


深度书评:

  • 《横行青海夜带刀》

    作者:米单 发布时间:2009-12-02 10:07:02

      横行青海夜带刀,这是张海龙最初上网时用的网名;也是第一部感动我的网络小说的作者名字.当年我刚玩BBS,一众朋友玩命儿的向我推荐那部名为《我们都是被梦做出来的》的小说。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拨大学生毕业离别、即将走上社会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我们刚历过的迷惘,冲动,理想,热血,狂热,悲伤,绝望,甚至是死亡……就像在路上的萨尔,他总爱问身边的人,在一生中,你想得到些什么?你知道,那个时候的我总是很容易被感动,因为我曾经也是满怀理想的青年人,当然,现在我已经不好意思再提及青春这个词语了。我有点儿悲伤地看着它滑向不可避免的平庸……但在当时,那部小说确实对我触动很大,以至后来,我也到处向人传阅这部小说。

     

      我一直在想,这个作者如何写出这样的小说来。

     

      和张海龙相识是在酒桌上,那时候,他还在《都市快报》。他正在筹建一个周刊类的刊物,他有心思,喝酒不是很放得开。这样,我们就算认识了。后来,我让他给我些文章,发表在我们网站的博客专栏上。

     

      他向读者们谈起他的家乡——兰州,那个沉浸在酒精里的城市——屹立在辽阔蛮荒的大西北偏北——狂风,黄沙,荒漠……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在那儿被放大——悲壮,苍凉。

     

      城市在说话,奇怪的语言。每天,许许多多的七情六欲爱恨嗔痴的故事在上演:那是关于大西北,关于兰州的记忆——没几个人懂,它述说那悲凉的河畔,白杨树傲立于黄沙中,在那儿,黄河不动声色地静静穿越而过;自小至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汉子;街上的‘鬼打墙’的酒徒、愚昧的婆妇,带刀的男人,充当武器敲打在头颅上的木屐……而这个1米80的汉子是译者,他在远离兰州的彼处聚积城市的喃喃倾诉。那是他思念的所在,远离的温暖,记忆的终点,他讲述着发生在那座奇异城市的故事,讲述着他记者生涯里所遇到的那些诡异的、滑稽的、悲伤的、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大喜或大悲、滑稽或荒诞的故事他笔下仿若只是平常事,那些他娓娓道来,他的叙述冷静而不失节制,灰色的语调里满溢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之前那个叫横行青海夜带刀的作者不同,那个满怀理想主义和生活热情的横行青海夜带刀已经在沸腾的生活中过了水,蜕变为一个睿智、冷静、坚定的汉子。

     

      然而,相对于每一个存在的个体。城市是庞大的,人是渺小的,只占一隅。每个人都是一座城,一个自主的本体。不管是自己的,别人的故事,或者是不断繁衍再生的事件,都是城市的一部分,无法由人全然决定,承载着城市的是历史,文字所勾勒出来的只是一个大致轮廓。一如张海龙自己所说:“命运有多种可能性,而我只是一个貌似冷静的观察者,和一个不由自主投身其中的参与者。世界在我眼里是一架永不停歇的搅拌机,我们都在其中疯狂旋转不止。世界的目的在于把我们变成坚硬的混凝土,而我们却永远想着逃离,像一颗飞溅而出的石子。”

     

      不管如何,即便是风车下的堂吉诃德,但记载城市和人群,发掘真相和荒诞,这样的努力,张海龙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他也说过:“当你身陷其中,你沉默你不发一言;当你远离,你反而会更好地说出真相。当然,也可能只是接近真相的一种努力。”

     

      罗嗦了很多,终究发现自己没有深入到核中,或者,我在生活表层停留于太久的缘故。还是说一下对张海龙文字的认知吧。就阅读来说,我极度鄙夷那种一天到晚疼痛不停要死要活伤花感月黛玉葬花似文字。那些文字让我我嗅到一种病态,一种很苍白的病态,他们毫无节制的把自己的文字无聊的乱排,发泄一种无聊的感觉,老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善良,更敏感……而凑巧是这种人,在生活中却过得无忧无虑……

     

      张海龙正相反,他的文字冷静节制,甚至是吝悭,他把藻饰的虚空扭转了过来,他只讲究一种东西,一种实质的本色——真相,他的文章很纯粹,他所关心的是平常眼睛里遗掉的种种平常的生活(尽管显得好似有些市井)他的文字穿透了旁人注目的小罅小隙处,凝眸于其后。他观察、描述着生活,却无诗人的善愁,只是貌似冷静却满腔关怀,一如他本身——那悲凉的荒漠里的汉子。他着眼的是生命、真相和思想,而不是小资们的假才情的伪吟哦。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难求的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共谋者,管他是西北偏北,还是东南以南,找到共鸣点时会心一笑,才是温暖灵魂的最终途径。当力你努力去接近真相时,勇气你必须具备,尽管手段不尽相同,但你得是条汉子——“即便你是一只巨鹰的标本,你也得挂在天上,保持俯冲。”

  • 一个忧患主义者的微笑

    作者:韩松落 发布时间:2010-05-11 21:08:38

             认识张海龙,是从报纸开始的,《兰州晚报》。

            大概是96年,这张报纸上,开始出现一些文章,我们立刻发现了,这些文章不一样,会介绍《在路上》,会提到我们没有听过的音乐。我看报纸,犹如福尔摩斯在一切碎片里拼出线索,渐渐我拼出了写这些文章的人的线索,他是重点中学的老师,他要进入这家报纸,他成为特邀记者,他成为记者,他开始报道案件,他开始担任编辑。他是张海龙。

            1999年,这张报纸,突然出现了一个版面,我们立刻嗅出来了,这个版面不一样,这样的版面,出现在这个城市,这个人们还习惯于蹲在路边吃牛肉面的城市,多少有点不可能,至今也不大可能。我们默默地看,慢慢地谈论,在遇到陌生人时,如果对方也提起这个版面来,立刻省略了互相介绍的必要。这个版面的编辑,是张海龙。

            终于有一天,因为这个版面上的一篇文章,我坐着34路车,去报社了。这篇文章,叫《愤怒的早晨》,作者的署名是“榆中一农妇”,她这样写:“我是一个只读过小说四年级的农民,是为了一个我想不同(通)的问题,才这样写了一个愤怒的早晨,请你们不要笑我”,她这样写:“她急(疾)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被冷风吹乱的秀发在白嫩的脸上来回穿梭,黑色的平底鞋踩着积雪”,她这样写:“就像做了一场可怕的恶(噩)梦,眼前时尔(而)出现书记凶恶的咀(嘴)脸,和可怕的那只大右手”,能把这样一篇文章发表出来的人,一定不寻常。

            一米八,胖,戴眼镜。

            我们开始是编辑和作者,是朋友,后来,是上下级,是同一个专栏版面上的两个作者。他带我认识这个城市里的作家、诗人、画家、无业游民,看画展,去那些奇怪的酒吧和聚会,我的世界,在2001年渐渐打开,在顶楼小屋写作的那些日子,常有风浩荡地从窗子里穿堂而过,我常常没来由地想起“好风万里”这样四个字。

             给2001年、2002年由他编辑的专栏版面《新龙门客栈》写稿子,是最快乐的日子。可能在新的、更年轻的一代那里,还有人正在经历世界展开的快乐,在心里经历那些小小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暗流初涌。但在2001年、2002年,我也经历过。

            

            他写作,但在他专栏作家、诗人的身份之前,他首先是个记者,这很重要,他选择这个职业,这个职业选择他,都是有道理的,他的天性里,更多地是记者的天性。在生活中,他有一种谨慎的深沉,他喜欢在置身事外和忘我投入中掌握自由穿行的权力,有时候,看得出来,他也想摆脱这种深沉,然而,这种方式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成为他与世界交接对话的基本策略,所以,当他偶然显得不那么沉着的时候,所有的人,反而不习惯了。在一次次的交谈中,在那些朋友聚会的夜晚,在那些灯光晦暗不明的酒吧里,我们习惯听到他告诉我们,那些他媒体生涯里经历过的事,无论是能写的,或者是最终没能写的,我们与他的对话,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大量信息交换的基础上,而当他偶然流露出他的情感、他的忧愁、他的颓唐的时候,我们都难免四散而逃。作为朋友的我们、作为读者的我们所要求的他,就只是这样:不动声色,手眼通天,掌握着这个世界的密匙,令人放心。大多数时候,他的确是非常令人放心。

            当然,写作中的他,也是一样令人放心的。他在一开始,就避免了那些写散文的人的老路:故土情怀,青春迷思,都市烦恼,或者陷于爱情的人的呓语。他在一开始,就决定把自己隐藏起来,只写那些他看到的、听到的别人的事情。而且,他从不掉书袋,而是洋溢着一种我所喜欢的市井江湖气,也从不雕琢,只是尽着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本分,把自己记者生涯里经历的那些诡异的、滑稽的、悲伤的、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一呈现出来,他的文章,看起来是一个城市的细节,其实却忠实地勾勒着这个城市的真实的轮廓,还有,那些言语所不能描绘的城市的气氛,让我们看到,入夜以后或者光天化日之下,在别的地方,在别人的生活里的那些别样风情,别样景致。题材的丰满和溢出并不意味着他就此忽视了文字本身,他有着惊人的适应性,在诡异的故事里,他的文字像黑房子里错落的钢琴,写到妖艳的情事,他可以在我们眼前铺开一层层的缤纷绸缎,所以,有人疑惑地提出“这些似乎不像散文”,但是,面对复杂诡谲的世界,“像散文”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像散文”的那些部分,也充满了由一尖冰山猜测暗涌与船难的可能:“在我们曾经的生活里,他曾经也像一颗遥不可及的火星,粗砺、荒凉、空气稀薄,并且充满想象。我们一直渴望接近他,却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失败。等到他可亲可近的时候,才发现他果真如此荒凉。”但是,他也让我们看到,那些生生死死,或者惊心动魄,或者波澜诡谲,却也只能刚好容纳进一篇900字的文章里,虽然曲折有致,却文终情止,仅仅是这个事实,就足以让我们黯然心惊,而他却不动声色,隐藏在他的文字后面,把自己的悲伤、无所适从保护得很好,只在细微的地方,露出一个忧患主义者苦涩的微笑。

  • 图穷匕首现

    作者:胖丸子 发布时间:2007-11-18 05:16:10

    “夜里,那场浑浊的泥雨过后,一片沉寂之中,似乎能听见花朵扑噜噜开放的声音,而早晨更能嗅到一种万物生长的气息。”

    “当我的表达也具有某种温度时,那些黑压压的文字便真实可感,仿若一群不惜力的蚂蚁雄兵。”

    “世界在我眼里是一架永不停歇的搅拌机,我们都在其中疯狂旋转不止。世界的目的在于把我们变成坚硬的混凝土,而我们却永远想着逃离,像一颗飞溅而出的石子。”

    这本薄薄的书,我读了好几遍。先是囫囵吞枣的读,好像读传奇故事那样,看情节;然后是看人,颇有几个形象令人回味不止,比如那个在星光下打了一夜篮球的酥油歌手,比如那个弄不清楚新西兰几点的文哥;再然后是细细的读文字。那些源于作者本人的经验,道听途说,阅读甚至虚构的传奇故事,洋溢着一种土地才能给予的魔幻色彩。这种感觉很神奇,它让阅读变成一种主动的想象而非被动的消费。就好像作者手持地图,徐徐展开,用文字给你介绍,这里有座高山,这里有条暗流,这里是个玫瑰谷,这里住过一个来自火星的人。在作者指给你看的时候,你已经不知不觉地置身于那片风沙凌厉的土地,周围都是酒精和鲜花的气息,远处传来隐隐的歌声。

    我想荆轲在缓缓展开地图的时候,赢政的眼光追随着图卷的展开时,大概也有过神飞天外,浑然忘我的时刻。只是图穷匕首见,秦皇终被惊醒。这本书呢?作者的匕首在哪里?作者说,“在我们与自身争辩的过程中,产生了所谓诗意。在我们与世界争辩的过程中,相伴而生的则是大量非诗意的细节。就是这些细节,才成就了一个一个故事。而故事,你以为仅仅是故事吗?”作者在后记的最后说,“我写的这座城市,也可能是另一座城市。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会有一座不断建筑的城市,繁华或者坍塌,有时并不全由你意。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座迷宫,我们误打误撞,有时会找到出口,大多时候,只在迷宫里面大口喘息,无法突围。”

    缓缓的合上书。作者不需要在他的地图里藏起匕首。匕首就在我们的心里。

  • 某个黄昏兰州的背景

    作者:张海龙 发布时间:2012-06-08 01:32:00

    一、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性子比孩子还野,酒量是上帝的一半。”

    这两句狠话,是宋雨哲写给野孩子乐队主唱小索的,也同样适用于野孩子所出身的兰州这座城市。

    八年前,小索因胃癌去世。一只疼痛的胃,就像我们和这个粗糙世界关系的隐喻。那些歌手,那些诗人,那些敏感的家伙,那些情真意切的兄弟,那些跟自己较劲的人,他们总会胃痛。他们吞咽下的食物总是太难消化,最终变成了致命的疾病。

    每次提及兰州,我总能想到听了十年的野孩子乐队,耳边响起他们唱的《黄河谣》: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就对着黄河唱……

    这样干净有力的句子,让人无端热泪双流。因为我们身体里也奔流着一条大河,泥沙俱下,不舍昼夜,也因为唱歌的小索早已消失在这茫茫尘世。

    一九九五年二月,索文俊和张佺在遥远的杭州组建了野孩子乐队。同年,他们又回到兰州,用一年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考察,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等等。他们来来回回地走,为的是反反复复地唱。这真是件耐人寻味的事:我们总是在远行之后才回望来路,然后试图给自己的身份一个定位,沿着脐带重回精神上的故乡。后来,我也出走杭州,却为兰州写下大量文字,成书《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小索和张佺一起去了北京,去了丽江,去了上海……居无定所,随时歌唱。后来,他们在北京三里屯南街开了那家著名的“河”酒吧。黄河的水不停地流,他们从未离开兰州半步。不管在哪儿,西北的音乐元素,始终是他们的灵魂。

    二零零二年秋天,我在北京浪游,无意间撞入“河”酒吧。那里狭窄拥挤,环境粗糙,台上歌手和台下听众仅一臂之遥。他们一开口,我就傻掉了。那座我一直想逃离的城市被歌声直接空运过来,重重砸在眼前,就像孙悟空一直飞不过去的五指山。小索在台上笑着唱着,瘦脸上挤满了张艺谋式的皱纹。那天他唱的歌是只有两句歌词的《早知道》:“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哪,修他妈的那个铁桥是做啥哩?早知道尕妹妹的心要变哪,谈他妈的那个恋爱又是做啥哩?”那天晚上我在这首歌里喝高了,坐在三里屯南街的马路牙子上打了一圈电话。我大脑一片空白,就像一颗被榨干汁水的橙子......

    野孩子的歌,就像黄河的水不停地流。那条姓黄的河流,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野性十足。它的水质含混不清,万物被它裹挟而下,可能半途蒸发,可能中道断流,可能奔流到海,也可能就此沉积成大地的一部分。

    二、在路上

    兰州是座在路上的城市。这座城市里,几乎每个人,他们要么是刚从某个地方回来就又准备出发,要么是在打点行装准备前往某地。他们代表了对生活极大的、无休止的不满。年轻人长时间不见后再次碰面,第一句话总这样开始:“现在在哪儿呢?”

    黄河从城中奔流而过,狭长的兰州城仿佛刀砍斧斫而成。粗粝简单,真实动人。那里的人从来率性而为,不像沿海一带算计成本,故事多少都有些命运感。很多人,很多事,都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本来如此,就是顺其自然,看得清楚却说不明白。

    兰州是座漂泊之城,每个人都是风吹来的沙。传说中,这是一座被不断经过却不停留的城市:霍去病西征,用鞭杆在地上戳出了五眼泉水,就成了今天的五泉山;左宗棠平叛,于是栽下了左公柳,现在还长在黄河岸边;唐玄奘取经,据说是乘着羊皮筏子渡了黄河;成吉思汗驾崩,在兴隆山埋下了衣冢;李自成,兵败后传闻跑到青城做了和尚......

    在兰州,土著甚少,听不到多少人在讲方言,大多数人操着口音可疑的普通话。他们来自哪里?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远方某处故乡,但是故乡面容模糊。他们被岁月那种混杂力量裹挟至此,就像黄河浊浪中的滚滚泥沙。他们是里尔克所说“在时间的岁月中永远回不了家的异乡人”。在兰州,有一条街道的名字叫“一只船”。相传,此处曾经是一群江南亡人的墓园,他们因为某些罪名被贬发至此。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他们在这里制造爱恨情仇,他们在这里客死他乡,但他们修了一座船形的墓园,船头向着南方,望故乡。

    从飞机上看不到兰州城区,云层之下是连绵起伏的干山,是满目焦渴的黄色。夜晚,从机场到市区,一个小时,七十五公里,让人昏昏欲睡、在长时间的荒凉黑暗之后,猛然间眼前灯火通明,拔地而起一座高楼林立人声鼎沸的城市,给人极不真实的超现实之感。似乎,这座城市就是平地里以搭积木的方式建造出来的。曾经,有人从直升机上航拍了兰州,然后在报纸上发出大幅照片,感叹这座城市像香港,像深圳,像上海,像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像尽一切繁华之城。总之,兰州是另一座被想象出来的城市,总是生活在别处。

    三、离神更近的城市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如此评价伊斯坦布尔:“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旅居美国的作家高尔泰这样述说兰州:“这是个美学上荒凉得可以足不出户的城市。”

    因为荒凉,所以忧伤。以其忧伤,所以歌唱。就此而言,兰州与伊斯坦布尔这两座横担亚欧大陆桥两端的城市在精神气质上何其神似。一直以来,我称兰州为一座“离神更近的城市”。正因如此,才会有野孩子乐队,才会唱黄河谣,才会眼望着北方,才会感念“一切都会永远消失,一切欢乐都不停留”。

    这是一座在酒精里泡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世俗与精神并行的城市。它兼具了酒的沉醉与暴烈,还有酒的神启与狂欢。这城市的深处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酒神力量。整座城市似乎都在醉意中摇摇晃晃地行走,黄河从城市中间一言不发地穿行而过,每个人都神色凝重动作缓慢,脸上有风吹过的痕迹,像是刚刚从一场宿醉中醒来。

    或许是源于酒神力量,兰州盛产行为艺术:为了给焦渴的南北两山铺上点绿色,几十年前的人们背冰上山植草种树;为了解决污染问题,人们引黄河水上来冲刷切割那座挡住了风口的大青山;有个青年在校园的丁香树上挂起大大小小各种绳圈,再把绳圈送给每个路人,让他们把花香带回家;黄河茶摊上那些休闲的市民,把一捆捆啤酒直接浸在河水里冰镇;房地产商为开发一块楼盘,在黄河上横空建起一座大桥,但八年来从未通过车;还有个舞蹈演员出身的老头,衣着华丽,每天定时出现在广场上,带着一群妇女载歌载舞,居然也是数年……他们醉了么?如果没醉他们就应该醒着,无所事事或者为钱奔忙。但他们在这个抬头就看见两座大山举足就与黄河同步时时大风凛冽的城市,如果不想法子释放出内心的水深火热,你让他们怎么办?

    所以,这座城市天然地具有一种散漫混血的气质,漏洞百出却花样翻新,趣味庞杂但野心勃勃。在地图上,它处于中国地理几何的中心位置,却被称之为西北偏北。在南方人的臆想中,它周围沙漠横生,人们还骑着骆驼戴着面纱出行。很多人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却固执地认为它就在赫赫有名的敦煌旁边。可是,天晓得,兰州到敦煌还有一千公里遥遥路途。

    酒在这座城市里的地位举足轻重,一个外地人来到兰州,如果没在酒桌上狠狠地醉过一次,就得不到更广泛的信任。如果没有饭局酒场,激情就会减半,事情就会受阻,时光如刀会将很多人迅速收割。

    这是座不完美的城市,因此才离神更近。兰州城无酒不欢,在这旱码头上,各路欢乐神仙大呼小叫,猜拳行令,吃肉喝酒。几杯烈酒下肚,人们立刻燃烧起来,狂暴、沉醉、纠缠、不能自拔,并且迷恋于这种放纵。瞬息之间,就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奔跑的火炉。而那些天生带有混血气质的女子,于美貌间更是带了几分锋利,谁想来征服她们,先得把持好手中这杯激烈摇漾的酒。否则,刀郎那首《冲动的惩罚》为什么会在张掖路拐角的那家音像店里足足放了三个月之久?

    你知道的,每一天,这座城市里都有成千上万颗心被粉碎得如沙尘暴粉末然后重新勇敢聚集,再被无情粉碎。风吹来沙,再带走沙,没有停息。

    这是神喜欢的城市,因为它有缺陷和不完美,所以神才有事情可做。

    所以,我们对这城市恶言相向,却又生死不离。

     

    四、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

    你会发现没有新的土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大海。

    这城市将尾随着你,你游荡的街道

    将一仍其旧,你老去,周围将是同样的邻居;

    这些房屋也将一仍其旧,你将在其中白发丛生。

    你将到达的永远是同一座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

    没有渡载你的船,没有供你行走的道路,

    你既已毁掉你的生活,在这小小的角落,

    你便已经毁掉了它,在整个世界。

    ——在卡瓦菲斯的《城市》一诗里,我终于读到了人和某座城市之间那种情人般的关系:你和她相爱,是因为你们彼此间心有灵犀;你和她争吵,是因为你们有更高的爱恋渴求;你和她离别,是因为你们不能忍受只有爱情;你和她相会,是因为你们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对我们所有从此出发的“野孩子”来说,正是兰州,给了我们一种绝然不同的异域气质。我们飘零各地,四海为家,聚少离多,却众念归一:生活在与她相会的希望中。

    偶尔,我们会遥遥举杯。我见识过她在这尘世上的踉跄难行,她亦深知我飘摇不定的苦楚。有许多次,我搭乘下午的航班向西飞行,北半球漫长的黄昏在舷窗外次第展开,原本弥漫的夜色奇异地渐渐消散,久违的风景竟越来越敞亮。我不动声色,深藏不露,内心却波澜起伏,涌出的全然是感恩与赞美。

    某个黄昏兰州的背景:辽阔天空,长风浩荡,山高水远。我们在风中不停忏悔与祈祷,我们亦在书中无歇铭记与叹息。兰州,那是我们每个人的另一生世。

    兰州,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

  • 【一些摘录】

    作者:ddddultra 发布时间:2012-11-03 13:51:47

    【半个兰州 】

    一条大河从城市中间切割而过,兰州被纵向切成两半。

     

    半个兰州,河南的繁荣与河北的荒芜形成强烈对比,城市的形态因此而不完整并让人有所期待。

      

    半个兰州,精神的左岸是连片的清真寺,是川流不息的大河上飘来的声声唤拜;物质的右岸是隐隐约约的繁华,是城市亮 、化工程之后夜晚的很多灯。兰州,是那种正在成形的、粗糙的、硬朗与温软杂糅、悲情与狂欢共伴的城市。

    有看风水的人说兰州“北山高而南山低”,是“旺客抑主”之地。很多外地人在兰州做生意都赚了大钱,光浙江人在兰州就有20万之巨。曾有温州商人过年回家包了两架飞机,成为各媒体爆炒的对象。浙江商人张国芳在兰州开了国芳百盛购物广场,余汉平则建起了义乌商贸城,兰州东部批发市场跻身国内十大批发市场,其主体人员仍是浙江人。“新移民”正成为兰州的“新贵一族”。

    【大地上的事情】

    他在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个世界的劳作保持基本的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过土地。

    【漂泊之城】

    兰州是一座漂泊的城市,每个人都是风吹来的沙,四面八方,在这里聚集。

    在传说中,这几乎总是一座被经过的城市:霍去病西征,用鞭杆在地上戳出了五眼泉水,就成了今天的五泉山;左宗棠平叛,于是栽下了左公柳;玄奘取经,据说是乘羊皮筏子渡了黄河;成吉思汗驾崩,在兴隆山埋下了衣冢;李自成兵败,传闻跑到青城做了和尚……似乎本城本土的人都没什么特出之处,只是等待着和某段大时代发生关系。

    【河西酒廊】

    从兰州一直向西,过乌鞘岭,向西,再向西,一直到甘肃、新疆交界处,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长约1200公里,宽约100公里,这么一条狭长的地方,唤作河西走廊。

      

    西北人别称这一带为“河西酒廊”。

      

    无他,只因此地产美酒,盛产酒徒,酒事颇盛之故。河西人在甘肃,向被视作直爽、粗豪、硬朗、不做作之代表。《史记》载:“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烈士英雄多出凉州。”过去的凉州,就是今天的武威,这地名里都透着一种肃穆。河西之地,县县有酒厂,人人皆善饮。河西的酒,也和人一样,直接、简单、猛烈、摄人魂魄。这样的酒喝完不上头,直来直去,该怎么是怎么,醉也醉得痛快。绝不似外地有些酒怎么看怎么像个阴谋:入口绵软,不知不觉间喝高,却是头痛欲裂。河西人喝酒,看着你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才觉得喝好了。若是一个场子喝下来还能站在那儿的,一定便成了生死之交。酒酣耳热之时,直可交付生死。

      

    啤酒红酒之类,在河西只能算作酒中俗物,虽然河西的这两种酒都堪称上等。他们固执地认为,喝酒若是只见瓶子倒不见人倒,那杯中之物还能叫做酒么?所以,在河西的酒桌上,啤酒红酒只是开胃涮嘴之物,是丰盛大菜之前一例微不足道的甜点,是漫长瞌睡前的一次呵欠,甚至连试探性的喝酒它们都算不上。在河西酒廊,正式开喝时,一桌人的配置是整整一箱12瓶白酒,猜拳行令,人声鼎沸,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人人都要打虎上山。

      

    我有过一次穿越河西走廊之行,一路醉了过去。先是武威,吃驴肉,喝凉都老窖,玩一种叫做“冲浪”的游戏。此游戏的玩法即一人划拳过关,赢了过关,输了喝一杯酒重来。往往是冲到最后一人面前,又被逐一挡了回来,从头开始。最悲惨者,一瓶酒喝掉了还在苦苦“冲浪”不止。我们戏言,这就好比人生,你有时幸运,更多时却是坎坷。

      

    这样的游戏我们从武威开始,玩到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喝了滨河酒、雄关酒等数个品种。我们在车里睡觉,醒来是一个个全新的酒局,整整一周时间,我们的生活就是从一个酒杯到下一个酒杯。我们冲着无穷无尽的“浪”,喝下了难以数计的那些激烈的液体。我们发现,在“河西酒廊”,人人都在酿造。

      

    在河西,要想取得别人信任的最佳办法就是迅速地喝大并且呕吐。我们百试不爽。我们也见过很多人姿态各异地呕吐,看他们努力的样子,像是在把已经过掉的生活都从头吐出来。酒醉一次,便是一次新生。或许这样,就是他们过日子的念想。

    西北人嗜饮烈酒,酒吧里也有此种要求,于是“摔酒”便应运而生——厚底玻璃杯,二锅头兑入雪碧,杯口覆白纸,以手捂住杯口,用力墩在桌上,然后把那激烈的液体一饮而尽。

    西北苦寒之地,大众文化生活不太丰富,娱乐基本靠酒。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海有个青海湖,水是咸的,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人开玩笑说,一年总得喝掉半个青海湖吧。这个说法或许会有些夸张,但西省酒风之盛,酒精耗量之大,多少也让人震惊。青海人嗜饮青稞酒,无酒不欢,若再佐以粗犷的烤羊排和冰抓(凉的手抓羊肉),则浑身顿生豪气,直顾得叫喊:“拿酒来!”

      

    就像海子诗里说的:“青稞酒在草原之夜流淌/这些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们都不懂得我此刻的悲伤……”

    【黄河水鬼】

    他是职业捞尸人,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他从这项活计里能得到收入。

      

    跳河的人被水浸泡的时间长了,都会鼓胀变形,惨状目不忍睹,软化的身体也不堪触摸,即使是亲人也不愿将尸体亲手入殓。他会接手这个项目,用塑料薄膜将尸体层层缠裹再用白布裹紧,装入备好的棺材,在村头空地火化,最后把一捧骨灰交给死者的家属。这套活,再加捞尸,他收取一千元的费用。对于无人认领的那些尸体,他也会支起火堆来焚烧。据村里人私下里说,他炼出的人油也能卖个好价钱,因为人油是治烧烫伤的特效药。这个相当奇异的行当他干了三十多年,而他的爷爷和父亲也是黄河捞尸人。凭这营生,他盖了一院青砖瓦房,在村里算是富裕人家。但他的房子建在村外,孤零零的一幢,他在村民中不受欢迎,说是他身上有一股邪气。他特意在院子里立了一根木杆,上面挂了一面镜子,说是辟邪。

      

    对“黄河水鬼”这个绰号,他不喜欢。他说,黄河里是有河神的,我怎么敢做鬼?

      

    有一次,他说在河里捞人时撞见一条门板大的鲤鱼,他一时邪火上头,拿木棒狂击鱼背,瞬间河水翻腾,浊浪滔天,他拼出性命挣扎才上得岸来,鱼却无影无踪。

      

    他坚持说那鱼就是河神的化身,我们听了谁也不信。

    【打架】

    有两个西安人骑着自行车相撞在大学门口,都赶着上班,互不相让,吵吵嚷嚷了半天,正碰上一个教授模样的人从学校里出来。两人简单交代了一下冲突的缘由,让教授给评评理。那教授皱着眉头听罢,下了结论:“这不是个吵的事情,是个打的事情嘛。打!”这是贾平凹老师讲的西安故事。但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西北的其他四省,都不会有前面那么多吵吵嚷嚷的铺垫,太温软了些,还不如直接手谈一局。

    【看守所的瓜子】

    进了看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嗑瓜子——兰州盛产大板瓜子,于是看守所里多出了被当做惩罚的一种劳动,每人每天要嗑一大袋瓜子,把瓤剥出来,做成无壳瓜子。嗑不完的不许吃饭和睡觉。那些被作为铁硬任务的瓜子把被管制人的嘴弄破,手上也鲜血直流。有些人的噩梦里也是一直在嗑瓜子,他们此后见到瓜子就会胆战心惊。

    【离神更近】

    《美国国家地理》做过一期印度专题,有张照片是个酒鬼一头扎在树窝子里昏睡,旁边是堆刚刚呕吐出的秽物。图片说明让人印象深刻:“此刻,他离神更近一些!”

    茶是散文,酒是悲剧。想想为什么俄罗斯人也嗜酒如命,想想为什么俄罗斯产生了那么多沉甸甸的艺术与思想,你会明白,在一个寒冷长于温暖,绝望大过希望的地方,酒带来了多么大的安慰!

      

    伊沙有句诗写着:“夕光中有个人酒醉后在桥上弯着腰剧烈地呕吐/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恩方式”。

      

    这像不像是在说兰州呢?

    兰州,以至整个甘肃,都呈现出更加令人惊讶的长条形。从地图上看上去,有人说这样的地形像一柄沉重的哑铃,也有人说它像一根坚硬的骨头,牢牢地长在西北偏北的大地上。这样的地理,如果不长出诗来,的确是不应该的,也的确是不可以原谅的。

    【发廊】

    他还写到了一个细节:说是他进了一家发廊,小姐就要带他到小包间里休闲,手里还捏着一根筷子。他惊奇地问筷子何用,得到的回答是插门用。

    【成名】

    “多写,占有话语权,成为颜峻、许知远和谢有顺”——冯唐在对北漂文青胡纠纠作人生规划时,提了这样的建议。显然,颜峻在这时被用作了励志的范例。言下之意就是,你要像颜峻一样有名。

    【羊皮筏子】

    兰州羊皮筏以羊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作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兰州羊皮筏子,相传是从清光绪年间兴起的。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桨,载重量在20吨至30吨之间。这种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从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小皮筏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皮筏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

    老筏子客们说,在河的水皮子下面还有一条河,皮筏实际上是在跟着那条暗河走。只有真正有经验的筏客才找得到那条有力量的暗河。如今,水越来越浅,找得到暗河的人也越来越少,大家不过随波逐流或是蹚水而行。

    【黄河大桥】

    黄河上以前只有一座浮桥,二十四艘大船贯连,浮于河面,冬拆夏设。严冬时黄河结冰,车马都可通行。清光绪三十三(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做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上第一座铁桥。

  • 很喜欢

    作者:金兽读书 发布时间:2014-02-16 23:35:44

    作者是我的校友,年长于我。先做过老师,后当过记者,又去了杭州,写作。

    听他讲这片我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土地上的人和事,特别亲切。黄河,铁桥,筏子,盖碗茶,华陵山,啤酒,黑兰州,烧烤,酒馆,黑社会,捞尸人,收集奇石的,雕刻葫芦的,搞地下摇滚的,还有身着白衫弹着吉他的朋友们,你们现在在哪里。

    看完有一些失落。路是自己走的,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世间并无完美,如果遇到,请保持本心!

    作者:浅蓝的摩卡 发布时间:2020-10-17 09:08:19

    作为80后的我,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大陆出产过一部儿童电视剧,还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叫做《亲亲我,老师》,讲述了幼儿园准备放暑假,有三个孩子的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来接孩子,苗苗老师也错过了出行的列车,再加上剩下的厨师达达叔叔和收发室的杨爷爷,他们三人只好陪着三个孩子待在幼儿园里过暑假。我记得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达达叔叔问晨晨想上什么?晨晨说:“我想上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课!”

    童言无忌,但很容易理解这种心情,毕竟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的梦想,当然最大的就是不上学,天天玩耍,在学校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里没有父母的啰嗦和管教,真的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现实生活中当然不是如此,所以这才是少年少女们的美好的梦想,更何况,家人的温馨陪伴和关心教导,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繁杂的工作、繁多的应酬让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的陪伴,或者说陪伴的时间太少,让孩子们感受到不被父母重视或孤独,这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家庭问题。

    对于英国作家尼尔·盖曼,我们一定不会陌生,他的作品《坟场之书》《遗忘之海》等都非常著名,他非常善于观察社会,观察儿童问题,通过社会实地考察以后经过文学的再加工,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优秀的作品,当然,这部《假如我有完美妈妈》也是一本讲述少女考罗琳经过努力奋斗,重新回到温馨家庭的励志故事。

    《假如我有完美妈妈》

    每个孩子都梦想有个温馨的家庭,充满快乐和活泼的家庭氛围,关心备至的父母,如果还有几个能引导自己兴趣爱好的好邻居更是求之不得,但实际上,考罗琳的父母都非常忙碌,总是让她自己玩,几个邻居也都神神秘秘、浑浑噩噩的,对她起不到一点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偶然的机会下,考罗琳用钥匙打开了房子中那扇一直被关闭的神秘的门,去到了门后的另外一个家里,碰到了另外一对父母,在这里,考罗琳的“爸爸妈妈”简直太完美了,对考罗琳的关怀无微不至,吃穿住行全都关心到一丝不苟,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家”和“爸爸妈妈”,两边的对比实在太过明显,这让考罗琳感到惊讶,虽然她还是个孩子,但她也能感觉到,这一切都非常的不自然,更不正常,于是她拒绝了“爸爸妈妈”的盛情邀请,回到了门的原来一边,但这时发现,她原来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考罗琳顽强、勇敢的和门后的“妈妈”决斗,目的是要救回自己真正的妈妈,虽然门后的妈妈很完美,但那不是真实的,如果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么人生和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在那种虚假的完美环境中,一切都显得太假,这绝对是一个卑劣的陷阱。

    虽说是儿童文学,但这部作品绝对能够引起深思,并且文中还透漏着惊悚、悬疑的色彩,世间并不存在完美,所谓的完美都是虚幻的,最关键的是身处诱惑环绕能保持本心不改,能够坚持自我的追求,这才是最关键的。

  • 奇怪的是没什么人看这本书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16 15:25:05

        成千上万的书教导我们成功的人士是如何神奇的获得财富的,在那些财富的背后隐瞒了多少失意与无奈却很少有传记提到过,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用耀眼的黄金光辉粉饰这些斑点丛生的过去,金钱,多少丑恶打着你的旗号掩饰自己的本性。

        书籍的作者总是投观众所好,只写踏上彼岸的成功人士的成功。困难,欺骗,无知,挫折常常理所当然的被功成名就所掩盖。大部分的成功学书籍甚至比不上阴谋小说写实,因为观众不喜欢,这是影响稿酬的。所以真相常常被忽略,这本书99页都挣扎在困境之中,最后一页才谈了点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成功,所以没什么人看也不足为奇了。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真的愿意知道么?那么看看吧,这里没有你想知道的,只有你宁愿不知道的真相。

  • 权色交易

    作者:加菲猫 发布时间:2014-05-06 15:48:21

    恰逢换届前夕,市长暴毙,几家欢喜几家愁。

    明刀暗箭,高手纷纷过招,副市长苏一玮成功问鼎市长的宝座。

    小心谨慎的、亦步亦趋的走向市长的宝座,放手大干,开门烧旺了三把火。要说这个苏一玮也的确想为群众办点儿实事,也办到了一些。但是,苏一玮好色,这是他的致命缺点。无权的时候也就罢了,一旦掌权了,色字头上一把刀啊,这把刀就专杀那些达官贵族们。因为好色,被情欲所胁迫或诱惑,用手中的权力进行交换的时候,也就忘记了上台之初自己的雄心壮志。最终的结局没有写透彻,八成还是被情欲所害。

  • 我不孤独,只是独处

    作者:黄延峰 发布时间:2016-04-13 14:08:06

    我有一位朋友,知道我在翻译图书,领着他朋友的孩子来找我,说孩子想跟我交流一下,希望能跟我学习翻译。我是半路出家,不敢为人师,讲点体会还是可以的。图书翻译大多是将英语译成汉语,这方面母语是汉语且懂英语的人比较有优势,所以,主要由母语是汉语的人来做。反之则反之。译者的能力方面,首先,汉语的功底非常关键,这是承载金字塔的大地。反倒英语相对不那么重要,因为英语单词记不住是可以查的,不像口译,现翻词典肯定来不及。当然,知识面也要广,因为一本书中可能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历史、逻辑、希腊神话、诗歌、宗教和政治等。有些能力是可以自己多练就能提高的,有些需要有丰富的阅历,有些通过多阅读也能积累,包括读英文原著。图书翻译都是有合同的,有期限要求,它还需要有速度。在短时间内,译者需要集中各种资源,投入大量的时间,耗费大量的精力,此时,译者能否忍受孤独寂寞,能否坐得住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我担心的就是他可能坐不住。图书翻译是一种孤独的奋斗。很多人坐着读3个月的书都是难事,更别说是翻译图书了。图书译者大都形单影只,一人伏一案,周围一堆书,一台旧电脑,一个半封的网。各人的理解不同,表述方式不同,文字功底不同,翻译理念不同,逼迫图书翻译成为单干户。即使有几人合作翻译图书的,那也必须有一个人从头到尾通读校译,如果认真的话,那跟重新翻译没什么两样,如果不认真的话,可想而知图书的质量。图书翻译不但从形式上表现为一个人的奋斗,而且实质上也是一个人的奋斗,因为你身边几乎没有人懂英语,读书人也不多,更别提翻译图书了。你无从交流,可能谈得来的另外一位译者远在千里之外。此外,你还要忍受冷嘲热讽:又不赚钱,干这个来?这么累,你不能找点能赚钱的事干吗?你怎么老是呆在家里?言外之意,你一事无成,因为中国人认为宅在家里的人都是不成气的人,没有本事,跟人无法相处。更不用说,为了完成合同,你还要减少或放弃社交所带来的孤独。

    有些出版社对待译者的态度也让人欲哭无泪,更觉孤独无助。出版社之于译者还不如嫖客之于妓女。除了少部分民营图书公司交稿即付款外,几乎所有国有出版社和绝大多数民营图书公司都是书出版了再给译者付稿费,而嫖娼都是交货即结算,没有见过嫖客完事之后,说等他挣钱了再付嫖资的。嫌不合理,你可以不干,反正有的是人干;嫌书质次价高,你可以不买不读,能咋的?其实,即便一个不认真的译者,也是得不偿失;认真译者的付出则远超所得。可是如果不认真翻译,何谈尊重作者,何谈尊重读者?该行业还存在其他一些变态的思维,比如译者要价高,说明不喜欢翻译。如果非常喜欢,那岂不要免费?自古以来,完整的交易流程都是:交货-验货-付款,钱货两清,完成交易。可是译者交稿之后,出版社不评审,也不付款,而是想什么时候出就什么时候出,完全不顾及译者要等米下锅。如果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也罢了,一家垄断经营的企业也担心挣不到钱?竟然把算计译者这点小钱当成惯例,无耻地沿袭,并且变成霸王合同条款,让译者别无选择。是本事不济,还是中国人不读书?且莫说咱是文明古国,且莫说咱是新中国,且莫说咱是人民出版,这种连一个普通商人甚至嫖客都不耻的行为,为什么能在知识分子成堆的文化产业中多年来相沿成习,食之如甘饴?这种核心价值观肯定不是从旧中国学来的。

    从这一角度讲,凡垄断,必轻视,必邪行。

    这一切你往往无从诉说,所以愈发感觉孤独。我总是说我给自己判了个无期徒刑,只是偶尔奢侈地放放风。

    可是,在读了阿琳·克莱默·理查兹等人的《穿越孤独》(Encounters with Loneliness: Only the Lonely)之后,我对这种孤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模糊认识得以清晰和确认,现在我知道图书译者的这种孤独其实是一种独处。

    《穿越孤独》的目的是从一个宽阔的精神分析视角来探索孤独感的广泛领域,共有各个方面的专家写出的18篇文章,分成4部分:孤独感与创造性和艺术家、孤独感的临床面向、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感、生活事件中的孤独感。“这本论文集呈现了一个万花筒,透过这个万花筒,我们看到当今精神分析学界有关这一重要主题的观点。”(P284)在浏览了全书之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一部分-孤独、创造性和艺术家。

    孤独是一种痛苦而复杂的情感状态,没有人能够免受其苦。(P283)那么,什么是独处?即在身体和心理上从他人那里撤回,这是一种单独和自己相处的状态,无论这是自主选择还是被环境所迫。……孤独是我们存在的背景,独处是自我的容器。(P17)

    孤独者的宿命是悲惨和渴望,它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而独处(solitude)是受欢迎的暂时缓解。……独处即是孤独,也是从孤独之中获得的安慰。(P8)“没有希望的感觉是孤独体验最基本的元素”(P283),而我是充满希望的,因此,我不孤独,只是独处。“从普通的生活轨迹中脱身,孤身一人去创造一件作品,这件作品以某种新的方式向人们讲述存在和生活。不足为奇,独处是一个充满恐惧和喜悦的地方,充满痛苦的自我贬低和狂喜的自我膨胀,而人类的创造(有时是那些最高水平的创造)就发生在这里。”(P19)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说过:“每本书都是一幅独处的影像,都是作者独守空房,长时间在独处中孵化出的产物。”(P27)

    “实际上,虽然他想要强烈地想要一个人呆着,而且十分珍视这种独处,但是他也很喜欢社交。正是这种孤立隔绝和社会化之间的来回拉扯,这种根深蒂固的既需要孤独一人又需要他人陪伴的状态,深深地浸透在他的作品中。”(P9)

    其实,阴差阳错,大学时我改学了日语,但很快失去了兴趣。大学毕业后我只好从高中的基础上自学英语(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感激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李老师当时应该没有想到我现在走到这条路上。研究生时的王老师则教会了我精读)。在我漫长的自学英语的过程中,从开始漫无目的的学,到为了考研而学,再到为了翻译而学,我时刻都处于一种社交和独处的拉扯之中,“渴望陪伴的同时又无法忍受陪伴”(P9)。它牵扯我的精力,也考验着我的恒心和毅力。比如,在政府期间,我可以和同事们打一会扑克,或输或赢点小钱,但只要有人替我,我立刻就能入静,专心读我的《经济学》,而就在同一间屋里,旁边的同事激战正酣。说实话,没有足够的定力,一个人很容易就随波逐流了。

    独处和孤独是不同的,独处提供了一种存在性,因而是无情感的状态,是一种从痛苦之中获得疏解的孤单。(P12)

    写作对于贝克特来说至少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写作帮助他去探索自我的边界,更好地整合心理和躯体功能。……写作为贝克特提供了一种把对他人的渴望和恐惧(两者往往同时存在)加以外化的途径,帮助他去应对这种分裂……对贝克特而言,陪伴比孤独要好。不过,独处又更好一些。(P14)

    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认为“个人独处的危险就是个人潜在自由的危险”。(P25)独处也有可能变成一种衰退和破坏,正如作家(或者主角)可能遭遇非常痛苦的阻塞,长时间无法创伤。甚至有的人为了寻求从创作的痛苦中得到解脱而选择自杀。(P18)但我知道,我选择的道路不会给我带来痛苦和极端。我有的只是疲惫和烦躁,不是痛苦,而是快乐;我有清晰的目标和追求,我的时间和成绩成正比,因此我会努力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虽然艺术家通常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总是在和他人对话,为他人创作,当然这些人包括读者、观众和听众。(P24)而我在翻译过程中,其实虽独处而不孤单,我几乎每天都要跟作者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他们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还要跟国外出版社的编辑交流,甚至如果作者已经去世,还要跟作者的代理人交流,以期答疑解惑;为了搞准确一个人名或名词,我会跟在网络上联系到的一切人交流;我要与编辑交流,我要跟某些读者交流,我要跟同样从事翻译的朋友交流,为了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自己心仪的书,还要与网络书商讨价还价……尽管我坐在斗室之内,触觉和视野却是国际性的,没有边界。这是对自由的奖赏。

    艺术家的独处是艺术创作的一项必要条件。(P286)创意就像女神,它只在独处的人面前现身(P15,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从本质上而言,艺术创作是独处的职业(丹妮尔·卡纳夫(Danielle knafo)),对于艺术家而言,自尊和个人满足感的首要来源并非人际关系,而是其艺术产出(斯托尔(Storr))。尽管我不算艺术家,但我在图书翻译过程中有这种体会,当我看到渗透了自己心血的书面市时,心生自豪,感到满足。在得知读者满意、喜欢我翻译的书时,更是高兴得了不得。

    周国平教授说过: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周国平的这番话支撑着我的心理,让我孤独地奋斗却不至于崩溃和放弃。我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类,一是活在社会上的人,他们的存在感是在别人的眼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如鱼得水;一类是活在自己的天地,追求大多数人做不到也无法理解的目标。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理解、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暗淡时光,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精心选择的这三句词不正是对独孤求胜的写照吗!

    有时,我感到恍惚,这是一种被迫独处,还是一种自愿独处?被迫独处是一种囚禁,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施加的;而自愿独处是自主选择的隐退,目的是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P18)

    强加的独处未必不是一种赐福,比如法国小说家克莱特(Colette)被丈夫锁在屋子里,不写到一定的页数就不许出去。而且,我觉得强加的独处可以转换成自愿的独处,二者并非完全没有交集的。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遭到贬谪的官员,也许有了独处的环境,不再勾心斗角,才使他们静思,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才华,比如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写出了这首五言绝句。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遭贬谪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作为政治家而言,不能置身于矛盾斗争的土壤,在与人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中影响他人,影响政策方针,影响政局,影响社会及其发展变化,内心是孤苦寂寞的。遭贬谪就一定是痛苦的吗?据我理解,遭贬谪的痛苦并非遭贬谪本身,而是遭贬谪还不能一走了之,还得干,而且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岗。所以,他们的孤独是被迫的孤独。但柳宗元的这首诗,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它反映的是“独处”之美。怎不见得作者心中想的是: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终于可以独自静一静了。比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孤独表达着孤单之痛苦,而独处表达着孤单之荣耀(保罗·迪里奇(Paul Tillich))。我还知道有人说过“正是孤独而不是合群让你变得出众”(It is loneliness that makes you different, not gregariousness)。现在我知道了,此人所说的孤独其实是“独处”。

    我喜欢独处,却不是“孤独”的精神病患者,我穿越了孤独,而让我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对自己加以解剖的就是这本《穿越孤独》。

    所谓开卷有益。

  • 随时随地都要藏猫猫!

    作者:小水滴20 发布时间:2016-08-05 23:04:46

    可可15个月时买回来了一套小鸡球球的书,小鸡球球系列画风纯萌纯萌的,大人小孩看了都爱不释手,加上立体式设计,非常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其中小鸡球球藏猫猫、小鸡球球帮妈妈做事、妈妈在哪儿,这三本是可可最喜欢的。

    小鸡球球藏猫猫这本书详细了描述了几个小动物藏的位置,小猫咪藏在邮箱里,可是漏出来尾巴,小狗狗藏在车里,只露出耳朵,小羊藏在门后,只露出四肢脚,小牛藏在大树后面,被抓住时还打了个打喷嚏,把小鸡球球都震翻啦!

    可可最喜欢的就是小猫咪和小妞打喷嚏,还学小牛打喷嚏呢。

    自从看了这本书,简直就是要随时随地的藏猫猫,躲在门后,喵~

    藏在被子里,喵~

    拿书或者毛巾遮住脸,喵~

    走在路上,遇到大树,也会喵~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896+)
  • 二星好评(448+)
  • 无颠倒(776+)
  • 无广告(397+)
  • 下载速度快(969+)
  • 字体合适(10610+)
  • 内涵好书(786+)
  • 内容完整(1064+)
  • 一般般(455+)
  • 品质不错(939+)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30:0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22:3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28:0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1:4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1:20 )

    品相完美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5:12:0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28:17 )

    强烈推荐!!!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2:32:5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邱***洋: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22:4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0:5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同作者:张海龙的书籍:

  • 正版现货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提供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教材--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税收法律纠纷案件裁判规则解读:疑难案件办案思路和实务要点详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甘肃文化出版社的书籍:

  • 甘肃鼓文化探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甘肃鼓文化探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甘肃鼓文化探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兰州鼓子荟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殒命中亚:斯坦因探险考古生涯 陈自仁 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殒命中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读者旗舰店 喵呜,我是七岁老妈的猫 甘肃文化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古小趣 成语应该这样学 漫画成语故事 套装共10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作家成长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作家成长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