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07 02:40:03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pdf格式下载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85221
  • 作者:克日什托夫 朱小平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1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组合包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文学 戏剧文学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07 02:40:03

寄语: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剧本简体中文授权版首次引进 收录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的16部剧本 电影剧本典范 作家电影标杆


内容简介: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系首次以中文本形式出版,三本单册,函套装。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两位合著者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是电影史上著名的导演/编剧搭档,1990年代享誉世界影坛的《蓝》《白》《红》三部曲、《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两生花》)及著名电视电影系列《十诫》,即出自他们二人之手,两人的创作自1990年代以来在国内影迷圈和专业工作者圈子内一直深受推崇。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囊括两人创作的所有十六个剧本,内容叙事切入当代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涉及道德、人性、伦理、科学等诸多人类精神世界的问题,剖析了永恒的人性难题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挑战与质疑。可以说,剧本和其后的电影作品,是藉已深入波兰民族日常思维中的伦理观念,在经过现代性叙事转换之后,阐发创作者对人性的超越性审视和理解。


书籍目录:

《十诫》目录

前言 / 001

诫 / 001

第二诫 / 045

第三诫 / 081

第四诫 / 117

第五诫之杀人短片 / 159

第六诫之爱情短片 / 209

第七诫 / 259

第八诫 / 299

第九诫 / 331

第十诫 / 385

《三色三部曲 蓝 白 红》目录

 

前言 / 001

蓝 / 001

白 / 111

红 / 221

《无休无止·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天堂》目录

 

前言 / 001

无休无止 / 001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两生花) / 129

天堂 / 221


作者介绍: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生于华沙。他的处女作是短片《电车》(1966),当时他还是罗兹电影学院的学生。1969年毕业后,他拍摄了更多的纪录片,其中有名的是《工人》(1971),讲的是1971年什切青大罢工。他的部剧情长片是1976年的《生命的烙印》。《影迷》(1979)为他摘得莫斯科电影节一等奖,也奠定了他在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学派的领军地位。《机遇之歌》(1981)拍摄时,波兰正值“团结运动”爆发之际,官方颁布戒严令后,该片被禁,直到1987年方解禁。《无休无止》(1984)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律师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合作的部电影。他们的下一个电影计划便是《十诫》。1990年,他俩合作完成了剧本《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该片拍摄于法国和波兰,于1991年发行。两人后合作的作品是《三色三部曲:蓝,白,红》,拍摄发行于1992到1994年间。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病逝。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生于1945年10月25日。1970年从华沙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做了三年实习律师,后决定专攻刑法。1981年戒严令的颁布让他更多地介入政治案件。皮耶谢维奇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初识于1982年,当时后者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戒严令下的政治审判的纪录片。后来基耶斯洛夫斯基就他正在筹拍的电影向他咨询法庭问题:结果就有了《无休无止》。拍摄《十诫》的想法是皮耶谢维奇提议的。他称自己为基督徒,而非天主教徒。皮耶谢维奇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定居华沙。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6部剧本在说:即便一个人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无从避免的生活悖论中被撕成了碎片,依然是美好的人生。


媒体评论

名家推荐

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审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剧情。人们不谈论这些,是因为他们会倍感窘迫,他们不想揭开旧日伤疤,又或者担心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多愁善感。因此,我们想让每一部电影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像在暗示这些主人公是从茫茫人海中被意外选中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一向不愿意为某位重量级电影人的作品单独列出一些所谓的特点,因为它不可避免地会简单化和削弱作品。但在这本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合著的剧本集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他们具有极其罕见的能力来戏剧化呈现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谈论它们。他们用故事的戏剧性动作来表达观点,让观众获得额外的力量,去发现真正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被灌输了什么。他们的才能如此炫目,以至于你永远不会看到观点在向你涌来,而是过很久才意识到它们是如此深切地到达你的内心。

——斯坦利·库布里克


前言

2018年12月的上海,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先生给我们看了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多的生活照,他指着其中一张瑞士小木屋前的留影和一张套着游泳救生圈的留影,平静甚至严肃地说“看,就是这个家伙”。《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的出版计划便是在那时进入了细节的讨论。

“1984年到1993年间,我们一起写了十七部电影”,皮耶谢维奇曾提起1982年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相识于华沙一家灰冷的咖啡馆,之后才有了所有的合作,从《无休无止》到《十诫》《关于杀戮的短片》《关于爱情的短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三色》,以及日后未竟的计划。基耶斯洛夫斯基将两人的编剧工作和剪辑阶段的讨论描述为“难分彼此”。两位克日什托夫的作品向世人提出了恒在的疑惑——“我们为何活着”,当年的波兰、紧接着的欧洲和日后的世界消费主义,令每一个体都孤独地面临着“为何活着”的问题。

1966—1981年间,在《无休无止》之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完成了十九部纪录片,包括纪录片处女作《办公室》(1966)和他决意不拍纪录片前的后一部《车站》(1980);担任编导的剧情片十部,包括——纪录剧情片《初恋》(1966)和《履历》(1975);短片《电车》(1966)、《愿望音乐会》(1967)和《人行地道》(1973);电视长片《人员》(1975);以及长片《生命的烙印》(1976)、《宁静》(1976)、《影迷》(1979)和《机遇之歌》(1981)。

回看影片《无休无止》及剧本,这一合作起点已可见对灵魂的探讨,他们在日常中观察着由机遇、决心和自由三者组合而成的个体命运。基耶斯洛夫斯基强调自己在每件事物上都追求一种抽象概念的“超越”,后,由每一个细察和悲悯镶嵌而成的微观“超越”成了他的作品总和;而皮耶谢维奇则在个体与世界、信仰与规训的命题上,带来了观念的深度和普适性,这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的电影从《无休无止》开始,亦即1984年之后,进入了另一阶段,发展并逐步完成了一种安杰伊·瓦伊达(Andrzej Wajda)所说的“悖论式创作”——通过心理学和精神层面的棱镜,观察着当代生活。

《十诫》的灵感起于1983年,律师皮耶谢维奇阅读了《轨迹》一书并在波兰国家博物馆反复观看了一幅匿名油画,画作里道德戒律被引入世俗社会。他向正处于《无休无止》剪辑工作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建议“为什么不拍《十诫》”。1985年后的十个月,他们一起完成了十个电视电影剧本及两个衍生电影版,并在1987年3月开机,拍摄及后期制作共用廿一个月,也就是说,两年时间拍摄了十二部电影。

从1987年12月单片《关于杀戮的短片》的波兰试映,到戛纳电影节的多部放映,及至1989年9月威尼斯电影节的全系列电视电影首映,《十诫》和这位47岁才真正走向世界的电影作者带来的震动是多重的。首要的是其创作的形式与方法,为当时正经历电影的过度商业化转向和意识形态新命题的欧洲带来了某种振奋。其次,《十诫》在全新定义了电视电影的模式及可能性的同时,对艺术、法律、神学、民族和文化思想界,以及各大洲几十个国家(包括中国)的观众的影响延续至今,而就其中大部分而言,是十分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沙Dzika街公寓大楼若干个窗口延伸出来的故事,由于其所表现的人性、光影和声音的力量,触动了观看者难以言说的经验或想象之地。电影让角色们所背负的道德伦理的无解难题,并未受地域和时间所限,成为每一位当下的观众走出影院时沉思的开端。每部影片由《十诫》的一个句子而来,皮耶谢维奇的职业积累、博览群书和哲学关怀,转化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场景、摄影机、演员、道具和后期剪辑等等不计其数的确切选择,其中包括那个无名的年轻人,如同复调注解一般现身于每一集,但唯独第十集不见踪迹。

1991年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也译作《两生花》)可以说是《十诫》与《三色》的间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由此开启了从波兰到法国的旅程。这部两国双城电影,先后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和法国的克莱蒙·费朗(以及巴黎)拍摄,它可能暗示着信仰(波兰)和理性(法国)、围绕木偶师的诸多隐喻,以及相似与等同的问题。此外,片中预言般的心脏问题的情节,源自《第九诫》,也使两个维罗妮卡的神秘关联被悬置起来。然而,皮耶谢维奇认为,《双重生活》是一部很难用理性分析的电影。

故事要表现的是分处两地的一个自己和另一个自己,一明一暗的前、后景对峙有美学的考虑,也暗示着两位克日什托夫的“后《十诫》心态”和女性进入主视野后对“实存”与生命意义的仔细掂量。剧本酝酿和动笔的1989—1990年,波兰面临改制,皮耶谢维奇则刚刚遭遇恐怖的家庭悲剧。后,正如我们所见,电影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和“希望”之间寻找着平衡。基耶斯洛夫斯基曾就此说过,“很难分清剧本哪个地方究竟是谁的想法,……我们两人几乎讨论一切事物。”

电影《双重生活》中,直观体现剧本字里行间的灵性、预感和未知关联的,便是音乐——由兹比格涅夫·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创作。在导演仅能提供一个剧本及大致设想的有限条件下,普瑞斯纳成为(可能是的)阅读剧本文字进行创作的电影配曲师。普瑞斯纳与皮耶谢维奇同期加入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故事片创作,一起完成了导演1984年之后的所有十七部电影;也就是说,《无休无止》一片,也启动了这个“导演、律师、配乐师”三位一体的电影团队。

法国制片人马林·卡密兹(Marin Karmitz)怀着极大的认同感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开启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合作项目《三色》,他曾描述说,基耶斯洛夫斯基身上有一种不断折磨着他的自觉性。

《三色》包含着三组数字“3”。首先是片名所指的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其次是三个词:自由、平等和博爱;后,是故事所发生的三个国家和城市:法国巴黎(《蓝》)、波兰华沙(《白》)和瑞士日内瓦(《红》)。《三色》延续着两位编剧的数字游戏,《十诫》的“10”、《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的“2”和《三色》的“3”,可能呼应着的是1981年《机遇之歌》初的“3”,以及因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而被搁置的剧本计划——源自但丁的三部曲:《天堂》(当时已完成)、《炼狱》和《地狱》。而《红》结尾处对获救人员的安排,让整个三部曲旋即成为一个电影中的电影。这种含游戏意味的超越,在音乐中也有迹可循——《第九诫》中被虚构出来的荷兰古典音乐家范·登·布登梅尔(Van den Budenmayer),他的作品被《三色》使用,而《无休无止》的葬礼主题曲在《蓝》中重现。

纪录片时代起就以聚焦人和个体现实而与众不同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其为之努力的对真实的追求,在《三色》里仍显现在每幅画面的边缘、一场戏的背景或两组镜头的衔接处,甚至是一块糖浸入咖啡的现实时间;这也被认为是“有着纪录片的精确性”。与此同时,另一重真实性来自于皮耶谢维奇,职业律师每日所面对的卷宗让他深感现实之喧嚣,十七部合作电影高度提炼了真实的人和事,而从《无休无止》的题材到后一部《红》的男主角身份,我们都意识到了隐在深处的那个律师;然而,皮耶谢维奇每次向基耶斯洛夫斯基所建议的下一部电影,都几乎是抽象的概念或哲学命题,包括柏林墙倒塌后,他提出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沉思,并认为博爱这个美丽的事物,是真正不可或缺的。

1994年,《三色:红》入围戛纳金棕榈主竞赛,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基耶斯洛夫斯基表示将不再拍摄电影,随后开始在母校罗兹国立电影学院担任教师。1995年,《红》获美国奥斯卡奖导演、原创编剧和摄影指导的提名,他与皮耶谢维奇一起参加了学院奖典礼。同年夏季在波兰马苏里亚(Masuria)湖区度假时,基耶斯洛夫斯基心脏不适,遂听从女儿开始戒烟。1996年2月24日,他带病参加了波兹南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回顾展,这也是他后一次公众活动;3月9日,与两名波兰高中刊物的学生记者面谈,成为他接受的后一次采访。3月12日,手术前一天,他去挚友家道别并借书,离开时一同出门的挚友在其坚持下坐进他的爱车,他炫技般地踩足油门飞驰,而且看来心情极佳。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华沙的医院完成心脏手术后,因又一次心脏病发去世。

波兰导演、他曾经的老师、同事和挚友——克日什托夫·扎努西(Krzysztof Zanussi)回忆后的病中探访,“那是在他处于危险期的一次告别。……他想知道,什么是他的命运?是什么对他施以的命运?”而此后留下的,他的全部作品及追随者,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

作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中国大陆授权版的首次引进,从酝酿到终成书,历经多年。期间与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先生在上海、华沙和巴塞罗那的多次见面交流,不仅让本书系的出版事宜日渐成型,更让有机会聆听他睿智之言的我着实受益匪浅。我们也有幸得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孀及女儿在版权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波兰文化中心为译校工作提供了的帮助。

我在此尤其要感谢Julia Fr?ckowska 女士和Damian Ja?kowski先生,他们细致而无私的工作贯穿着本书系从初意向至片目校译的整个过程;还需要特别感谢Magdalena Czechońska女士,我们所有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的电影项目都得力于她初的支持和长期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的有:Jan Jerzy Malicki先生、Zofia Gulczyńska女士、黄琳女士、Paula Gumienna女士和高原女士,他们为本书系的译校和联络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协助;更有王晔女士,正因她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对《十诫》展映项目的决策支持,让我们之后的诸多计划(包括本书系)成为可能;还需感谢为本书系的翻译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沈河西先生、杨懿晶女士、黄珊女士、刘安娜(Anna Liu)女士和刘倩茜女士等。

本书系的视觉与装帧设计在审美和深度上准确传达了出版初衷和作品的力量,深深感谢朱云雁女士。

倏忽已多年,关键也繁杂的出版工作,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张翔先生和胡远行先生之专业且敬业的辛勤之下,得以圆满。


书籍介绍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系首次以中文本形式出版,三本单册,函套装。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两位合著者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是电影史上著名的导演/编剧搭档,1990年代享誉世界影坛的《蓝》《白》《红》三部曲、《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 《两生花》)及著名电视电影系列《十诫》,即出自他们二人之手,两人的创作自1990年代以来在国内影迷圈和专业工作者圈子内一直深受推崇。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囊括两人创作的所有十六个剧本,内容叙事切入当代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涉及道德、人性、伦理、科学等诸多人类精神世界的问题,剖析了永恒的人性难题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挑战与质疑。可以说,剧本和其后的电影作品,是藉已深入波兰民族日常思维中的伦理观念,在经过现代性叙事转换之后,阐发创作者对人性的超越性审视和理解。

16部剧本在说:即便一个人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无从避免的生活悖论中被撕成了碎片,依然是美好的人生。


精彩短评:

  • 作者: 羊123 发布时间:2023-11-30 13:14:36

    轻盈的语言。视觉化的转换。结构的精心营造,始终围绕着“爱”这个主题不断展开,主角们都沉浸在爱不可得或者爱已逝的哀思之中,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清淡的画面之下。线索,伏笔,角色关系设定,值得学习

  • 作者: momo(抹茶版) 发布时间:2024-01-14 23:23:59

    一口气先把《蓝白红》那本读了,很有意思,除了一些小细节电影几乎没有改动,前言里写“导演有着纪录片的精确性,另一重真实性来自编剧”一点不假……

  • 作者: to Véra 发布时间:2023-03-29 18:51:58

    无休无止5,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4.5,蓝4

  • 作者: 十六 发布时间:2023-09-10 11:25:32

    太好看了,尤其是《十诫》。读完红白蓝剧本三者的喜好顺序和电影一样,果然内里的张力是一样的。

  • 作者: 贫血战士 发布时间:2023-06-04 16:01:59

    兼具以下特质:哲学,政治,宗教,文学,精致,审美,洞察,悲悯。我想称之为知识分子的高度自觉性。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Sui 发布时间:2020-11-02 22:41:52

    进化与革命的那章真的很有启发……一个总的感受,女性主义的问题深陷于普遍的种族、阶级和性别不平等的结构中……所以军国主义修辞和言说方式走向种族和阶级鄙视链真的一点也不难理解了……

  • 作者: 蜜桃精 发布时间:2011-11-08 23:33:03

    台湾作家叶怡兰推荐的书。很美好很微妙的女人关系。很喜欢的感觉

  • 作者: muxueqz 发布时间:2016-06-13 14:58:04

    奈何谈美不美。

  • 作者: 小桃 发布时间:2023-07-30 21:33:00

    这套书适合小朋友看,是因为书里用轻松活泼的同龄人安娜的故事给小朋友们讲道理。快乐的前提不应该是伤害,而是兴趣与爱,与人相处需要表达自我,也需要关怀对方。优秀的作品,总有力量。

    #20230720 B500

  • 作者: 广东烂仔爱卷袖 发布时间:2024-05-09 11:35:40

    总算写完了……比较喜欢这本书有详细解析的答案(看到评论说有错误的地方,作为初学者完全看不出来T T


深度书评:

  • 关于再版《十诫》剧本的小小心愿

    作者:寻找哥本哈根 发布时间:2023-03-26 01:48:34

  • 王方: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出版前言

    作者:寻找哥本哈根 发布时间:2023-03-26 01:51:06

    2018年12月的上海,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先生给我们看了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多的生活照,他指着其中一张瑞士小木屋前的留影和一张套着游泳救生圈的留影,平静甚至严肃地说“看,就是这个家伙”。《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的出版计划便是在那时进人了细节的讨论。

    “1984年到1993年间,我们一起写了十七部电影”,皮耶谢维奇曾提起1982年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相识于华沙一家灰冷的咖啡馆,之后才有了所有的合作,从首部《无休无止》到《十诚》《关于杀戮的短片》

    《关于爱情的短片》《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和《三色》,以及日后未竟的计划。基耶斯洛夫斯基将两人的编剧工作和剪辑阶段的讨论描述为“难分彼此”。两位克日什托夫的作品向世人提出了恒在的疑恐——“我们为何活着”,当年的波兰、紧接着的欧洲和日后的世界消费主义,令每一个体都孤独地面临者“为何活着”的问题。

    1966-1981年间,在《无休无止》之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完成了十九部纪录片,包括纪录片处女作《办公室》(1966)和他决意不拍纪录片前的最后一部《车站》(1980);担任编导的剧情片十部,包括一纪录剧情片《初恋》(1966)和《履历》(1975);短片《电车》(1966)、《愿望音乐会》(1967) 和(人行地道》(1973);电视长片《人员》 (1975):以及长片《生命的烙印》(1976)、《宁静》(1976)、《影迷》(1979)和《机遇之歌》(1981)。

    回看影片 《无休无止》及剧本,这一合作起点已可见对灵魂的探讨,他们在日常中观察着由机遇、决心和自由三者组合而成的个体命运。基耶斯洛夫斯基强调自己在每件事物上都追求一种抽象概念的 “超越”,最后,由每一个细察和悲悯镶嵌而成的微观“超越”成了他的作品总和;而皮耶谢维奇则在个体与世界、信仰与规训的命题上,带来了观念的深度和普适性,这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的电影从《无休无止》开始,亦即1984年之后,进入了另一阶段,发展并逐步完成了一种安杰伊·瓦伊达(Andrzej Wajda)所说的“悖论式创作”——通过心理学和精神层面的梭镜,观察者当代生活。

    《十诫》的灵感起于1983年,律师皮耶谢维奇阅读了《轨迹》一书并在波兰国家博物馆反复观看了一幅匿名油画,画作里道德戒律被引人世俗社会。他向正处于《无休无止》剪辑工作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建议 “为什么不拍《十诫》”。1985年后的十个月,他们一起完成了十个电视电影剧本及两个衍生电影版,并在1987年3月开机,拍摄及后期制作共用廿一个月,也就是说,两年时间拍摄了十二部电影。

    从1987年12月单片《关手杀戮的短片》的波兰试映,到戛纳电影节的多部放映,及至1989年9月威尼斯电影节的全系列电视电影首映,《十诫》和这位47岁才真正走向世界的电影作者带来的震动是多重的。最首要的是其创作的形式与方法,为当时正经历电影的过度商业化转向和意识形态新命题的欧洲带来了某种振奋。

    其次,《十诫》在全新定义了电视电影的模式及可能性的同时,对艺术、法律、神学、民族和文化思想界,以及各大洲几十个国家(包括中国)的观众的影响延续至今,而就其中大部分而言,是十分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沙Dzika街公寓大楼若干个街口延伸出来的故事,由于其所表现的人性、光影和声音的力量,触动了观看者难以言说的经验或想象之地。电影让角色们所背负的道德伦理的无解难题,并未受地域和时间所限,成为每一位当下的观众走出影院时沉思的开端。每部影片由 《十诫》的一个句子而来,皮耶谢维奇的职业积累、博览群书和哲学关怀,转化为基耶斯洛夫折基对场景、摄影机、演员、道具和后期剪辑等等不计其数的确切选择,其中包括那个无名的年轻人,如同复调注解一般现身于每一集,但唯独第十集不见踪迹。

    1991年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也译作《两生花》)可以说是《十诫》与《三色》的间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由此开启了从波兰到法国的旅程。这部两国双城电影,先后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和法国的克莱蒙 •费朗(以及巴黎)拍摄,它可能暗示着信仰(波兰)和理性(法国)、围绕木偶师的诸多隐喻,以及相似与等同的问题。此外,片中预言般的心脏问题的情节,源自《第九诫》,也使两个维罗妮卡的神秘关联被悬置起来。然而,皮耶谢维奇认为,《双重生活》是一部很难用理性分析的电影。

    故事要表现的是分处两地的一个自己和另一个自己,一明一暗的前、后景对峙有美学的考虑,也暗示者两位克日什托夫的“后《十诫》心态〞 和女性进入主视野后对 “实存〞 与生命意义的仔细掂量。剧本酝酿和动笔的1989一1990年,波兰面临改制,皮耶谢维奇则刚刚遭遇恐怖的家庭悲剧。最后,正如我们所见,电影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和“希望”之间寻找着平衡。基耶斯洛夫斯基曾就此说过,“很难分清剧本哪个地方究竟是谁的想法,…我们两人几乎讨论一切事物。

    电影《双重生活》中,最直观体现剧本字里行间的灵性、预感和未知关联的,便是音乐一—由兹比格涅夫•普瑞斯纳 (Zbigniew Preisner)创作。在导演仅能提供一个剧本及大致设想的有限条件下,普瑞斯纳成为(可能是唯一的)阅读剧本文字进行创作的电影配曲师。普瑞斯纳与皮耶谢维奇同期加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故事片创作,一起完成了导演1984年之后的所有十七部电影;也就是说,《无休无止》一片,也启动了这个〝导演、律师、配乐师”三位一体的电影团队。

    法国制片人马林 • 卡密兹( Marin Karmitz )怀着极大的认同感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开启了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合作项目《三色》,他曾描述说,基耶斯洛夫斯基身上有一种不断折磨着他的自觉性。

    《三色》包含着三组数字“3”。首先是片名所指的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其次是三个词:自由、平等和博爱;最后,是故事所发生的三个国家和城市:法国巴黎(《蓝》)、波兰华沙((白》)和瑞士日内瓦((红》)。《三色》延续着两位编剧的数字游戏,《十诫》的“10”、《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的“2”和《三色》的“3”,可能呼应着1981年《机遇之歌》最初的“3〞,以及因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而被搁置的剧本计划——源自但丁的三部曲:《天堂》(当时已完成)、《炼狱》和《地狱》。而《红》结尾处对获救人员的安排,让整个三部曲旋即成为一个电影中的电影。这种含游戏意味的超越,在音乐中也有迹可循—

    《第九诫》中被虚构出来的荷兰古典音乐家范•登•布登梅尔( Van den Budenmayer),他的作品被《三色)使用,而《无休无止》的葬礼主题曲在《蓝》中重现。纪录片时代起就以聚焦人和个体现实而与众不同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其最为之努力的对真实的追求,在《三色》里仍显现在每幅面面的边缘、一场戏的背景或两组镜头的衔接处,甚至是一块糖没入咖啡的现实时间:这也被认为是“有着纪录片的精确性”。与此同时,另一重真实性来自于皮耶谢维奇,职业律师每日所面对的卷宗让他深感现实之喧嚣,十七部合作电影高度提炼了真实的人和事,而从《无休无止》的题材到最后一部《红》的男主角身份,我们都意识到了隐在深处的那个律师;然而,皮耶谢维奇每次向基耶斯洛夫斯基所建议的下一部电影,都几乎是抽象的概念或哲学命题,包括柏林墻倒塌后,他提出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沉思,并认为博爱这个美丽的事物,是真正不可或缺的。

    1994年,《三色:红》人围戛纳金棕榈主竞赛,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基耶斯洛夫斯基表示将不再拍摄电影,随后开始在母校洛兹国立电影学院担任教师。1995年,《红》获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和最佳摄影指导的提名,他与皮耶谢维奇一起参加了学院奖典礼。同年夏季在波兰马苏里亚(Masuria)湖区度假时,基耶斯洛夫斯基心脏不适,遂听从女儿开始戒烟。

    1996年2月24日,他带病参加了波兹南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回顾展,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众活动;3月9日,与两名波兰高中刊物的学生记者面谈,成为他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3月12日,手术前一天,他去挚友家道别并借书,离开时一同出门的挚友在其坚持下坐进他的爱车,他炫技般地踩足油门飞驰,而且看来心情极佳。3月13日,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华沙的医院完成心脏手术后,因又一次心脏病发去世。

    波兰导演、他曾经的老师、同事和挚友一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Krzyszi of Zanussi)回忆最后的病中探访,“那是在他处于危险期的一次告别。⋯⋯他想知道,什么是他的命运?是什么对他施以的命运?”而此后留下的,他的全部作品及追随者,成了其种意义上的孤儿。

    作为《基耶斯洛夫妍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中国大陆授权版的首次引进,从酝酿到最终成书,历经多年。期间与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先生在上海、华沙和巴塞罗那的多次见面交流,不仅让本书系的出版事宜日渐成型,更让有机会聆听他睿智之言的我着实受益匪浅。我们也有幸得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孀及女儿在版权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波兰文化中心为译校工作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我在此尤其要感谢Julia Frgckowska女士和DamianJaskowski先生,他们细致而无私的工作贯穿着本书系从最初意向至片目校译的整个过程;还需要特别感谢

    Magdalena Czechonska女士,我们所有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奇的电影项目都得力于她最初的支持和长期的帮助。

    我还要感谢的有:Jan Jerzy Malicki先生、ZofiaGulezynska女士、黄琳女士、Paula Gumienna 女士和商原女士,他们为本书系的译校和联络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协助;更有王晔女士,正因她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同对《十诫》展映项目的决策支持,让我们之后的诸多计划(包括本书系)成为可能;还需感谢为本书系的湖译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沈河西先生、杨懿晶女士、黄珊女士、刘安娜(Anna Liu)女士和刘倩茜女士等。

    本书系的视觉与装帧设计在审美和深度上准确传达了出版初衷和作品的力量,深深感谢朱云雁女士。

    倏忽已多年,最关键也最繁杂的出版工作,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张翔先生和胡远行先生之专业且敬业的辛勤之下,得以圆满。

    王方

    2022年10月17日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剧情。”

    作者:打枪的王阿姨 发布时间:2023-03-31 18:04:21

    无论在电影史,还是更广义的历史中,基耶夫洛夫斯基都是一个独特且重要的名字。脱胎于波兰复杂、多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基耶夫洛夫斯基的电影如同影像化的史诗,承载了同样复杂、深刻、多元的故事。

    从大名鼎鼎的《十诫》、红白蓝三部曲、《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译《两生花》),再回溯到其更早的《面孔》《初恋》《无休无止》……

    他电影中独特的镜头语言、色彩及音乐运用,让他的作品长久地跻身电影史中“文艺青年必看”、“作者电影必看”的神坛,让科班出身、或是无数普通的电影爱好者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观看、分析和借鉴那些美丽的镜头、巧妙而不刻意的伏笔。

    △图片来自蓝白红三部曲系列电影剧照。

    从借宗教元素诉说复杂人性的《十诫》,到对细节极致刻画,讲述两个样貌相似女子人生的《两生花》,再到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被解读为“自由、平等、包容”的蓝白红三部曲

    ——基耶夫洛夫斯基总能在捕捉最细微的动作之际,展示人物最细腻的情感、最深层次的矛盾挣扎,以及波兰剧变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内心的困惑、情感的冲突、信念的缺失、道德的背离、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瓦解和重建。

    △图片来自于《十诫》《两生花》剧照

    这些故事文艺、“高雅”得飘入云端,同时却又能沉入生活,放之全世界,放之每个人,都能引起深深的共鸣,让屏幕前的你我陷入长久的冲击与思忖。

    也许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所说:

    “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审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剧情。人们不谈论这些,是因为他们会倍感窘迫,他们不想揭开旧日伤疤,又或者担心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多愁善感。因此,我们想让每一部电影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像在暗示这些主人公是从茫茫人海中被意外选中的。”

    在技术之外,使得这些电影作品隽永、经典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与搭档皮耶谢维奇共同创造的,故事的生命力。

    而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世界面市60余年,影响了70/80,甚至90和00后影迷之后,我们终于,等到了这套剧本集。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有关精神分析学的那些

    作者:Royal 发布时间:2012-01-02 20:59:50

    对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之类林林总总,总是抱着好奇却怀疑的态度。据说,当诺贝尔奖要颁给佛洛依德时,爱因斯坦表示了强烈反对,并称其是“江湖骗子”。

    鼻祖都被如是评论,其后人更加日渐衰微。

    精神分析学犹如一面奇妙的镜子,投射出被观察者的内心深处,但是,观察者在观察镜子时,亦会看到自己的影像,那么,观察者的分析是否客观?此外,精神分析学又因无法“证伪”而被称为“伪科学”。

    抛开这些对精神分析学的批评,但论霍妮此书,还是认为,有着译制类读物的重要问题——翻译。就学术上而言,我所懂不多,但作为一个女生,我倒不认为自己有所谓“阉割恐惧”......

    当然了,书中一些论述,如“神经质爱情”,我也觉颇为深刻。

    但总体而言,若是想看一本剖析女性的读物,我还是推荐波伏娃的《第二性》——深刻、全面且系统,一语中的。

  •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

    作者:你看起来很好吃 发布时间:2013-07-08 17:49:24

    三毛与荷西

    初识荷西时,三毛正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就是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

    福!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将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而心底里却有一丝虚荣:哇!天下竟然有如此帅气的男孩?!要是做他的妻子,该是一种荣耀才对呢!随即她只是以姐姐的身份教训他:不要逃课!再逃课就不理你了!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有意或无意。   

    再次得荷西的消息是六年后,荷西托一个朋友捎来他的近照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帅小伙正在河里捉鱼,留一脸的大胡子在阳光下灿烂地笑。三毛也没太在意,只是感觉:荷西长大了!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于是,冥冥之中的异国姻缘开始走近他们。   

    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她根本不记得这一天是荷西来看她的日子,而三毛与女友外出的下午,荷西打了十多个长途电话给她却找不到人。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举行公证结婚,开始他们幸福而疼痛的爱情之旅。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工程师,最初的时间里荷西上班的地方离他们家比较远,而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而执着的爱!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自已放弃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爱的荷西。   

    每天骑脚踏车去荷西工作的码头,她都要带上好吃的东西,而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受到他们彼此深沉真挚的爱,每每到了码头时,第一个见到三毛的人便会指引她去荷西工作的具体地方,然后,远远地,那个岸上的潜水员便提前拉拉信号,水下的荷西便一头冒出水面来,跑上来抱住三毛就笑了。三毛便不管那一身的水滴,紧紧地靠着爱人,为他喂水果,或丢果核玩儿,逗得旁边的人羡慕至极。   

    三毛婚后七年,那一次,陈爸爸和陈妈妈远道飞来欧洲探望外子,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这可是不行的。一定要叫爸爸妈妈才可以,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从始至终都还是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一个夏天,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嘱三毛早点回来!可是,这便成了永诀!!三毛终生的最爱就这样在几天后长眠……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   

    时年荷西仅28岁!多么年轻旺盛的年龄啊!!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一直一直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或许上天赋予三毛太多的爱,除了她的荷西,对其它的人也都亲近随和,不管他是乞丐或是流浪汉,都是她的朋友。世间每一件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善良美丽的化身,一株野草,一枚落叶,一朵浮云,一滴水珠……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有语言的,都是可以与她进行心灵交流的。   

    几年后她返乡祭祖,却忘不了看看她幼时的家人而当时早已古稀的竹青叔叔,祭拜祖父曾经居住的破败小屋,冒雨跪拜祖坟回来后路过儿时邻居阿姨家便执意陪陪老人再走,不顾一身的劳顿之苦亲手打一桶井水,灌上一瓶然后和着祖坟上取来的故乡土一饮而尽……如此重情重义之女子,又怎不能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呢?   

    在地摊上,她看中了一串银锁片,又看中了一双红石头耳环,而拥有者却是那个身背婴儿的贫苦妇人。纯朴卑微的模样令三毛不忍取舍,但最终还是用多倍的钱买回了令她心仪的东西,而一种歉疚却始终让善良的三毛困扰不已。其实对方却因手中多了意料之外的钱而一直欢喜着呢!   在撒哈沙漠中,有钱的人总是可以享受到尊贵的身份和奢华的生活,而三毛在做客时,却会厌憎那些所谓的大财主,却对服侍他们生活的小奴仆心生同情与疼惜,丝毫不曾顾及自已的身份,而与他们亲近,和蔼地聊天,赠送钱财与生活用品以舒缓他们当前的困境。每当看到她与哑奴那一段故事时,我总是感动得忍不住泪湿双颊。在她看来,一点钱财的馈赠对他们是一种小小的侮辱,而事实上却真正地帮到了他们解决生活之需呀!可爱清纯善良的三毛,总是这般为他人设想!   

    正因为荷西与三毛的爱情感天泣地,也因为他们的人生爱及天下,所以,我们爱三毛我们爱荷西!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为他们的幸福祝福,为他们在天堂相爱相守而祈祷……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奇女子,脚步走遍天下,而撒下一路的爱!   

    让我们用心记住她的爱情她的爱人:荷西·马利安·葛罗。   

    让我们永远缅怀一名至情至性的女子:ECHO——三毛。三毛。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姐弟恋”。荷西要三毛承诺等他6年,给他四年上大学和两年服兵役的时间。三毛没有承诺,她说六年的时间太长了,六年里什么都会变。   

    在这六年里,三毛没有怎么和荷西联系。六年后的一天,三毛被朋友叫到家里。她被单独关到了一个房间里,闭着眼睛——她对朋友这样承诺的。有人进来了。那个人忽然从后面将她环抱起来,在屋子里转啊转。她睁开眼,竟然是满脸落腮胡子的荷西!三毛高兴极了。她问荷西,“六年前你要我等你六年,如果我现在答应是不是晚了?”这下轮到荷西兴奋了。 荷西带三毛来到住所,三毛发现那里贴满了她的照片,荷西所有的有关三毛的东西都是从三毛的朋友那里得来的。 结婚后,三毛与荷西到处流浪了6年。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湖里发现了荷西的尸体。   

    三毛陷入了半疯的状态。为荷西守灵的那夜,三毛对荷西说,“你不要害怕,一直往前走,你会看到黑暗的隧道,走过去就是白光,那是神灵来接你了。我现在有父母在,不能跟你走,你先去等我。”说完这些,三毛发现荷西的眼睛流出了血。谁能解释这一切?   

    琼瑶是三毛的朋友。她知道三毛十分重视的是对别人的承诺。琼瑶花了很长时间要三毛答应她不会自杀。她答应了。   

    可是最后三毛还是死了。这也许是她唯一一次食言。   

    听声音,远远想不出这是出自一个48岁的女人。有点孩子气,有点天籁的感觉。她口中的荷西也是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两个人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们似乎注定不是人间的,这段爱情似乎注定是属于天堂的。三毛让荷西等了一辈子。等待这个注定要属于他的女人的出现,等待她与他共度一生的承诺,最后依然是要在天堂等待她的到来。也许三毛不想再让荷西等下去了。一生有这样一个人在坚定地等待自己,还能有什么别的需要呢?   

    他们是走了,

       留下世人在这里谈论,留下希望让我们寻找,留下遗憾让我们感慨。结果又是泪流满面。   

    三毛是一个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这样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个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个王子。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前三年在国外,后三年在台湾。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位台湾籍的在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位所能达到的还要高。回到台湾的三年,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未婚夫却在结婚前被死神夺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1973年,三毛选择了和“苦恋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起因于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三毛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作者:傅立叶变换 发布时间:2022-03-04 17:09:24

    小记《人老舍不得》老舍——五星

    我对老舍有偶像滤镜的,偏爱他所以给他打了五星!真的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中国散文,篇幅短小,而且那时代文人语言也很有意思。

    这本书里面收录了老舍描写北平、济南、青岛的散文,有很多优美的风景描写。以前高中学作文的时候我就很爱模仿老舍、林清玄、余秋雨等人的语言。看完第一部分默默给自己的旅游清单加上了一些地点。第二、三部分记叙的都是老舍的故友亲朋,还有他喜欢的动物花草。这两个都是作者本人背景的篇幅。只有第四个部分,是短篇小说散文的形式。

    最喜欢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老舍写景色和动物植物真妙。快去看!

    这本书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借回来的时候明显还没有被翻过,毫无翻页痕迹。看了一下是19年出版的,却已经发黄了。果然轻型纸发黄好快!

  • 值得一提的大大大地板书

    作者:若瑾夏时 发布时间:2018-12-04 10:57:13

  • Le meilleur des pires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1-02-11 01:03:05

    与现有的其它法汉词典相比,这一本已经是最好的了。

    任何一个想在外语方面真正有所建树的人,早晚都要开始使用原文词典。这本词典是法汉双解,既方便了只看汉语解释的懒汉,也方便了想进一步深究其涵义的好学生。

    可惜在中文翻译方面,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实在太多,另外还有诸多拼写或者打印错误。

    我手头的是02年买的,不知道这几年是否新出了修订后的再版。我是觉得,如果译者没有在法国生活的经历,那么至少,在网络时代,可以多查一查,少些似是而非的错误。

    等闲得无聊的时候再举几个例子吧。这个帖子算是一个坑,多大、什么时候能填满,不一定。那错误实在太多,我要是一一列出,估计他们要付给我编辑费了。

    当然,我对编写字典的教师和学者,持有诚挚的敬意。因为我们都知道,编字典是一项工程浩大且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些不辞辛苦的学者们,初学法语者才得以看到这样一本还不错的工具书。


下载点评

  • 差评(6610+)
  • 经典(734+)
  • 字体合适(5410+)
  • 目录完整(7109+)
  • 速度快(776+)
  • 愉快的找书体验(995+)
  • 好评(968+)
  • 无颠倒(958+)
  • 二星好评(784+)

下载评价

  • 网友 谢***灵: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09:41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1:45 )

    OK,还可以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1:49:4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18:00 )

    我说完了。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2:2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36:0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沈***松: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35:3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35:2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2:3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同作者:朱小平的书籍: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第二版)(软考冲刺100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第2版软考冲刺100题新考纲新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3版新考纲软考课程5天通关) 编者:朱小平//施游 中国水利水电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信息安全工程师5天修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书籍:

  • 打击乐考级曲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涅槃:母体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涅槃:母体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涅槃:母体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游戏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静静的下野地 董立勃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最后的守护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乘风 腾肖澜 上海文艺出版社,【正版速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静静的下野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文学” 的书籍:

  • 税收基础知识 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 编 中国税务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青少年求知文库—高考状元经验谈 魏姚童 吉林人民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政治是怎样学好的 王金战 主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成功面试900题详解 程连昌 主编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考前辅导教材 综合、基础知识 全国广播电视辑记者、【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新汇编600题 中审网校 著作 广东经济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提琴考级曲集第四册 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考级委员会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沉疴 中国传统教育的危机与批判 冉云飞【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电子琴考级练习曲 上海音乐家协会电子琴专业委员会 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3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专题精讲荷载、内力分析及桥梁结构 施岚青 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戏剧文学” 的书籍:

  •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卷——元曲名家精品类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霸王别姬(莫言剧作系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日出 (戏剧大师曹禺经典剧作,精装收藏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被拯救的威尼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舰船医师实用外科学(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们的荆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孩子都是哲学家:勇敢做自己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摇滚信息图--一部摇滚乐简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致青年教师的信(大教育书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