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线装藏书馆-道德经全集 - word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10 21:20:02

线装藏书馆-道德经全集 word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线装藏书馆-道德经全集 word格式下载
线装藏书馆-道德经全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2288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
  • 页数:290
  • 价格:29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10 21:2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lieerli 发布时间:2016-04-04 22:12:46

    作者和主角都随心所欲的感觉

  • 作者: 锡安山上的羊 发布时间:2020-10-17 16:28:21

    @2019-12-13 19:54:42

  • 作者: 大栗暴 发布时间:2023-07-12 16:05:54

    构图精彩无比,但具体到国别去研究的时候反而看出朋友圈般的孱弱

  • 作者: 流迹方舟 发布时间:2023-03-30 00:44:52

    适合小白看看阻抗训练的肌肉分解图。游泳,你学废了吗?

  • 作者: 混迹 发布时间:2019-10-28 15:31:41

    没怎么死人的社会派推理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了不起 冯唐

    作者:JOEY 发布时间:2023-04-30 16:11:39

    1. 人有三性,神性(道德)、人性和动物性

    2.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3. 修炼智慧的四种方式:读书、行路、学徒、做事

    4. 狠:做事要有刚毅之气,怕别人觉得你软,你就真的软。

    5. 以事为先,先办事再考虑情绪对错,不要以自己爽为标准,那样是假狠人。

    6.敬:敬自然规律,不走捷径;恒:投入时间精力,不着急。

    7.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讲述南宋日常:(1)都城临安(杭州),临时安定一下的意思,还要打回开封;(2)在欧洲,出现商人阶层后,就会萌生权利观念,以钱换权,从而产生新的社会秩序和规范,进入市民社会。但中国没有,因为:有钱并不高贵,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钱换不来权,读书考举才能换来权;所以很多人及时行乐。(3)人民生活虽然富足,但南宋却因为无法对抗外侵而王国,因为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重文轻武。

    8.老子《道德经》:

    (1)春秋战国时期出人才,是因为:有识之士被逼着思考为何乱的问题,也有时间去写东西,骂油腻的聪明人。

    (2)《道德经》是君王的管理学,《论语》是说给士阶层、官僚体系和社会中间层。

    (3)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挖掘出《道德经》①《道经》说的是大道,形而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随时间空间变化。《德经》说得具体,先天的德和后天的德。②老子还说不争,不要打仗,自然发展。③士大夫阶层总说:内庄外儒,就是用儒家的东西处理俗世,道家的东西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4)“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讲,也可以衍生出很多东西;

    “常无欲,以观其妙”:经常降低自己的欲望,看看世界的奇妙。暂时的理解:不要看那些高大上的,看看自然的美。

    “行不言之教”:自己做,做到了,别人学到多少算多少,不要求别人做到。

    “生而不有”、“功成而弗居”:你让一些东西长成,但不要认为这些东西是你的私人财产和你的全部功劳。不霸占,就不失去;不风光,就不落魄。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富贵又骄傲,自找麻烦。适时学会功成身退(得大功、大名、大利前退下来),越到顶峰,越易出事。

    “企者不立,胯者不行”:垫着脚尖站不久,步子迈得太大,容易伤胯,即,过分努力不长久。

    9. 《庄子》:你放不下的东西一点都不重要。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任何地方都可以苟且,也都可以有诗和远方;我们也可以活得像草木一样自由优美。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积累太少,想干的事太大,干不成的。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大家不在一个层面,各自无法说服对方,彼此都没错。

    10.《传习录》王阳明

    (1)适应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安慰剂:孔孟帮助君王去管理社会,致力于让乱世变有序;程朱二人的时代没有那么多官坑,所以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劝人苦修,一点一点来;到明代,读书人苦其久,王阳明引入佛教,开始致良知了,解放自己,随心吧。遇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你的心里一切都有,自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

    (2)做难事,做对的事,才能成事。

    (3)静处体悟,事上磨练。

    (4)多问问自己要达成共识什么目的。

    (5)理解自己,承认自己是最好的,好的地方多发挥,坏的地方多克服。

    11. 《六祖坛经》:禅宗三要义是简素、思考、自立,不忽悠信众捐钱,不要求烧香磕头,不求佛菩萨保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懂。

    12. 《人类简史》:会想象和编故事是重要能力,宗教、国家、信用都来源于此。

    13.人是来渡劫的,人生就是苦,但是要苦中作乐:没钱也很爽是很厉害的能力,玩虫鱼鸟兽,明月清风不要钱嘛,要乐嘻嘻的,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能量;

    不要养成用价格判断价值的习惯,可以用少量的钱买能尽量长久带给自己快乐的东西,对我而言第一是书,第二是花。

    14. 人生悲喜的主因多数是自己:大事做选择时要慎重,看长期。

    15. 第一次听到的概念:

    (1)隐私之美,有的人喜欢在卫生间待很久,可能是这个原因。空间虽小,但非常独立私密,只属于自己。

    (2)划痕是你与爱物之间的故事,是时间关联、爱恨情仇。是不完美的美。

    16. 西方人喜欢钻石宝石,闪烁耀眼的;东方人喜欢玉,内敛暗淡不激昂的。

    17. 懒惰的第一要义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你懒惰,别人被迫需要勤快,那就不对了。

    18. 艺术入门《艺术的故事》,葡萄酒入门《世界葡萄酒地图》。

    19.了解人类的捷径是了解变态的人类。出格的小说、电影、画作更容易出圈,因为变态,所以展现出的人性更露骨更全面。

    20. 慎始,敬终。

    21. 理治君子,法治小人。

    22. 不要非黑即白的二维思维。

  • 911之后的文化与信仰危机(伊格尔顿为本书作的自序)

    作者:鱼太朗 发布时间:2016-05-18 12:51:00

    文 | 特里·伊格尔顿

    译 | 宋政超

    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的反恐战争。我自上帝如何在18 世纪的理性主义中存活下来而展开论述,以他戏剧般地重临于我们自己假定的信仰缺失的时代作结。在其余的部分中,我必须讲述一个关于无神论并不像其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事实。

    宗教已经成为政治主权合法化最有力的途径之一。诚然,使宗教沦落到这样的功能是荒谬的。如果说它为权力提供了怯懦的辩护,它还时不时地在旁边扮演着荆棘的角色。然而上帝在维护政治权威中扮演了如此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即便那些完全不信神的人也无法平和地接受上帝在这个世俗时代影响力的减弱。从启蒙理性到现代派艺术,一整个系列的现象因此承担了提供超验的替代形式的任务,填补上帝曾出现过而留下的缺口。我的部分观点就是文化是这些代理者之中最为资源丰富的,从这个术语的广义而非狭义角度来讲。

    所有这些补缺者都还有其他任务在身。它们并非仅只是神的替代形式。宗教并非仅仅由于采取了若干巧妙的伪装而生存了下来,正如它也没有被世俗化所驱逐那样。然而尽管事实上艺术、理性、文化等都有自己繁荣的生命,它们仍然不时地被迫承担起意识形态责任,对此它们总是被证明无法胜任。在我的论述之中这些上帝的代表没有一个能够证明是可信的。全能的神已经明确地被证明是难以取代的。事实上,这或许是本书的论述之中最为不同凡响之处。一次又一次,至少持续到了那个看似真正的无神论实则并非如此的后现代主义的降临。

    我论证的另一个反复出现的特征是宗教具有的将理论与实践、精英与大众、精神与感觉相结合的能力,一种文化永远无法企及的能力。这就是宗教可轻松被证明是最顽强和最普遍的流行文化形式的原因之一,虽然你并不会通过迅速翻阅一些大学文化研究报告去质疑此观点。“宗教”这个词总是会在提出“我们必须保护精英文化的价值不受大众文化玷污熏染”这个命题的著作中突然出现。当今时代的几乎每一位文化理论家都以沉默来回避数以亿计的普通男女的某些最重要的信仰以及活动,仅仅由于这些恰好不符合他们的个人口味。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时还是最激烈的反歧视者。

    本书脱胎自我在诺丁汉大学2012年的弗斯演讲,我想感谢项目的组织者托马斯·欧洛克林教授,他是这么亲切而高效的主办者。同样非常感谢约翰和埃里森·米尔班克在我逗留诺丁汉期间所给予的友谊与殷勤帮助。皮特·迪尤斯和保罗·汉密尔顿以他们娴熟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阅读了打印稿并且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 写给自我的慰藉

    作者:谷立立 发布时间:2014-02-15 20:45:27

    文学创作中,故事新编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作家从自身的体悟出发,改写或重新诠释沉没于故纸堆里的传说,彰显浓烈的个人色彩,也为故事赋予了新的含义。出版于1945年的《御伽草纸》是太宰治为安抚在战乱中东奔西走、忧于物资匮乏的人们所做的写作尝试。其时,困于狭小防空洞一隅的作家手中是写给儿童的绘本,脑中酝酿出的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世界。

    《御伽草纸》脱胎于日本民间故事集《宇治拾遗物语》与中国的《聊斋志异》,但太宰治的故事没有老少咸宜的愉悦。虽然剔除了血腥、暴力的成份(比如《喀嗤喀嗤山》狸猫吃了老婆婆的情节),但这绝不是“令人耳目清新的玩具”,也非“慰藉心灵的路旁之花”。本质上,这仍是太宰治自我意识的展现。在传统的道德伦理与叙事架构之后,隐藏着作者那颗饱受伤害、纤细脆弱的灵魂,他将自己面对纷扰浮世的挣扎与彷徨、战栗与怨嗟的情绪融入讲述中。原本以取悦世人、激励士气为书写目的的故事新编,也因为夹带有太多个人极端的身体体验,一再陷入绝望不安的氛围。

    《御伽草纸》没有自古以来被不停传颂讴歌的“伟大男子”,以降妖伏魔著称的勇者桃太郎,被以“弱者”自居的作者摒弃、排除于书写之外。“多余人”是纠缠太宰治一生的意识,“多余人”也以各种不同的形象出现于其作品之中。后期小说如《斜阳》里悲怆失势的没落贵族、《维庸之妻》里纵情酒色的落魄诗人,早在《御伽草纸》里就以颇具传奇意味的角色反复出现。比如,《肉瘤公公》中把脸上肉瘤当作“亲生孙子”的孤独老公公,《浦岛先生》里无所事事、终日游荡的士家子弟。《舌切雀》一篇中,身体孱弱的隐士更有太宰治自身的烙印:正值盛年的他以“老爷爷”自居,无欲无求,对世俗价值观视而不见,只愿与诗书、鸟雀为伴,“懒散地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

    在太宰治看来,慵懒、孤独、清贫并非消极无为,这只是人生的一种状态。在他闲散的讲述中,传统的善恶观被一再打破,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故事里没有所谓的坏人,世间所有悲欢与不幸,都只是“人性的悲喜剧”。《喀嗤喀嗤山》表面上是“大叔”狸猫痴心妄想追求“萝莉”兔子,反被兔子骗上泥船痛下杀手的惨剧,但在太宰治的阐述中,更隐含着对普世认同的“生活正道”的嘲讽:不能怪兔子太狠心,怪只怪狸猫汲汲于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痴念迷了本性,到头来落得一场空,更误了卿卿性命。《肉瘤公公》里一心想要除去肉瘤的公公没有成功,不是他犯了错,而是过于刻意,适得其反,败了鬼们的酒兴。

    《御伽草纸》作为太宰治的翻案之作,是其作品中为数不多的“遗珠”。如同战时的绝大多数作品一样,《御伽草纸》展现了一种“健康、明快”的书写(文风的改变并非出自作者本意,这只是应付当时日本国内出版机制的权宜之计)。太宰治希望,在战时的诸般萧条之中以故事重建一种“废墟上的生命力”。作者掩饰起秉性里的虚无,将生存的希望遍洒向空袭后偷生的人们。于是,潦倒、无赖的士人们在意外来临的机缘之下如有神助般地改变了既定的命运,迎来“麻雀变凤凰”似的新生。曾经的讨人嫌,如今成了惹人爱;贫寒清高不在了,留下的只有心境的安闲。《舌切雀》中,归隐山林的老爷爷因为麻雀的金币做了高官;《竹青》里,悍妇大病之后变得温婉可人,原本数度自杀、了无生趣的落第书生鱼容,与之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才子佳人白头偕老的美好结局,与其说是安抚他人的心灵鸡汤,倒不如说是太宰治做的一场大梦。

    但梦终归会醒来。故事里,孤独的人可以在鸟兽之中找到知己,可以在大醉之后坦然接受世界的残缺,现实又是另一番迥然不同的景象。想要在太宰治笔下找到真正的希望,只是一种奢望。终其一生,他就是集清醒与幻灭于一身的矛盾个体。对现实的一再失望使他遁入空想的渊薮,“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狂傲又将他推入极端的孤独。他一边在故事里制造美妙的仙境,以看透世事的先知口吻苦苦劝诫世人要“积极地爱这个俗世,恨这个俗世”,一生“沉浸享受”其中,一边又反复实践着自我的毁灭之道。

    如太宰治所说,他不是什么成就大事的英雄,他只是他笔下“碰到棉花也受伤”的懦弱者。不管他以如何超然的姿态置身事外剖析世情,他仍逃不过虚无的煎熬。尽管在《御伽草纸》里,他再三重复某种救赎的可能,岁月是救赎,忘却也是。但时间并没有带来适度的遗忘,更无法找回片刻的安宁。他的希望来得快、去得快,既救不了他人,也救不了作者本人。仅仅3年后的1948年,太宰治就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丢下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以戏剧化的投水为其短暂一生划上了句号。无论后世如何评价他的孱弱,写下就是永恒。至少,《御伽草纸》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太宰治以往阴柔颓丧形象的另一面,哪怕这仅仅是他与世界开的一个玩笑。

  • 《纽约书评》“杰出、神秘的意大利作家”by Rachel Donadio

    作者:索马里 发布时间:2016-12-22 13:01:39

    《纽约书评》2014年长篇书评

    在费兰特的杰作“那不勒斯系列”的第二本《新名字的故事》中,有一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莉拉在街上碰到了她从前的奥利维耶罗老师。让老师沮丧的是,尽管天赋异禀,年近二十的莉拉从小学后就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她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奥利维耶罗老师忽略了那个小男孩里诺,只注意莉拉带着的一本书。莉拉很紧张。

    “这本书是《尤利西斯》。”她说。

    “讲的是《奥德赛》里的事儿吗?”老师问。

    “不,讲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么低俗。”

    “然后呢?”

    “就这些。说我们的脑子里全是愚蠢的东西。我们是由骨头和血肉组成的,每个人都差不多,我们只想着吃,喝,干。”

    奥利维耶罗斥责了莉拉出口低俗,然后告诉她,每个人都可以成家,但她理应该做一番大事儿。“你不要看那些看不懂的书,对你没好处,只有坏处。”老师说。

    “有很多东西都有害。”莉拉说。

    这段简短的对话切中肯綮地点出了这几部非凡的作品及其作者——当下最有影响力、也最神秘的意大利作家——最富生命力的部分。隐匿在笔名之后、从未公开露面的费兰特——从没有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和《尤利西斯》一样,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按照它们自身的方式,从其视野和野心来说,堪称史诗。这些书的叙述者——《我的天才女友》(2011)、《新名字的故事》(2012)、《离开的,留下的》(2013)、《失踪的孩子》(2014)——都是埃莱娜·格雷科,简直就是希腊的海伦。

    她的旅行并非在海上,她的旅程也更为内在化,在这部贯穿了童年、少女时代、青年、身为人母的漫长午后时光的那不勒斯“成长小说”中,慢慢得到揭示。这部作品和19 世纪的小说一样,拥有繁杂的人物和次要情节,但故事核心是成长于二战后破败的那不勒斯郊区的埃莱娜和拉法利亚·赛鲁罗(别人叫她“莉娜”,只有埃莱娜喊她“莉拉”)之间的友谊和战争。

    小说贯穿了1960 年代的经济飞跃,1970年代的政治骚乱,直到今天。莉拉和埃莱娜交替地是对方眼里的那个“天才朋友”,她们无可避免紧密牵连的生活,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忽而重叠,忽而分叉。

    故事始于2010 年,莉拉现已成人的儿子里诺给埃莱娜打电话,说66 岁的莉拉消失了。已是一个成功作家的埃莱娜,开始回忆自己在那不勒斯度过的青年时代——父亲是门房,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埃莱娜,与修鞋匠的女儿莉拉,在她们的洋娃娃掉进人人惧怕的、放高利贷的堂·阿奇勒家阴森森的地窖后,成了莫逆之交。

    然后我们跟随着时间前进,婚姻、孩子、婚外恋、离婚、成功或惨败、死亡、谋杀、文学成就。书中的人物,就好像古代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一样,在自她们出生开始即被规定好的命运和试图想要掌控自身命运的努力之间,进行无止境的谈判。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那不勒斯——意大利式宿命论的中心,以及黑社会组织克莫拉的大本营——后者像一团雾一样笼罩在每一本书中,同时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面对和处理的“社会准则”。(“我一点也不怀念我们的童年。”埃莱娜在四部曲的第一本《我的天才女友》的一开始就说,“因为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暴力。”)

    虽然莉拉对《尤利西斯》的阐释并不切题,但她的回答带着令人难以忍受的准确,关键并不在于字面或者文学意义上的解读和误解。那位老师也许不知道乔伊斯是何许人也,但正是她发现了莉拉和埃莱娜身上的那种天分,并鼓励她们通过学习获得独立,逃离悲惨的环境以及将来多少带有囚禁色彩的主妇生活。费兰特的那不勒斯系列本质上是关于知识的小说——关于知识的可能和局限。智性的知识,关于性的知识,政治知识。我们需要哪种知识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我们又是如何获得那种知识?我们拥有的知识又是如何同时改变我们、伤害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我们想要知道什么,又宁愿永远不去知道什么?我们能控制什么,又是什么在控制我们的生活?

    在《我的天才女友》中,我们很清楚,莉拉和埃莱娜还有那不勒斯的其他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已经异常了解权力格局了。他们知道要尊重哪些人,必须要输给哪些人,甚至在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赢的时候。在小学教室上演的那一幕中,莉拉——因为她的聪慧,以及她面对那些她理应示弱的人时所表现出的蔑视而为大家尊重——同卖水果的女人的儿子恩佐卷入一场数学竞赛。那男孩几乎不会说标准的意大利语,但他在脑中进行了复杂的计算后,用那不勒斯方言说出了答案,身为班级明星的莉拉战胜了恩佐。“从那时开始,莉拉就表现出一些很难描述的态度,”埃莱娜说,“比如说,我清楚地看到: 莉拉可以自己控制才能的使用。”

    很多年后,当恩佐开始清算自己的命运和这个世界时,他将成为莉拉的拯救者。但那场数学竞赛后,男孩子们因为莉拉打败了恩佐而讨厌她,开始朝她和埃莱娜身上扔石头——一种同时涵盖了愤怒和尊敬的暴力。

    几年后,仍在她们的童年,莉拉为了捍卫遭受街区的男孩子们嘲弄的埃莱娜,用一把裁皮刀顶住马尔切洛·索拉拉的喉咙——后者是当地一个克莫拉黑帮成员的儿子,并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她随时准备好动刀。这吓坏了马尔切洛,却也激起了他终生对她的爱。这,同样也是费兰特的风格——去追溯暴力和爱之间那几乎无法察觉的界限。

    这些故事带着血迹、谋杀、经血,同样还有泪水和汗水。男人们对女人暴力相向,女人们亦以暴力还击。女人们被背叛,同样也在背叛——自己和他人。费兰特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很多赤裸裸的、通常来说毫不浪漫的性爱。将这些作品归为“女权主义”作品是准确的,虽然这也许是一种简化。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些作品探索身为女人的完整经历中那些私密的、甚至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细节,以及在那不勒斯系列中,探索女性友谊的深刻复杂性时所带有的审视和强度,是当代文学——可以说是任何时代的文学——少有的。此外,那不勒斯系列出色、持续地探讨了嫉妒——这种最为致命的情感,因它有时候将自己伪装成爱。

    以《新名字的故事》中的这段为例,这本书的开头,是16 岁的莉拉和堂·阿奇勒的儿子斯特凡诺·卡拉奇的婚礼。随着婚礼的进行,莉拉意识到她不爱斯特凡诺,永远也不会,她突然明白,他并非完全自由的,他和这个街区的所有人一样——她相信自己不会——受制于索拉拉一家,在婚礼上那家人不请自来,在表面上看似优雅的礼节后面,是 暴力的恐吓。

    作为一个笨拙的少女,埃莱娜非常嫉妒自己的好朋友即将进入性爱世界。在婚礼的那天早晨,有一场类似于部落仪式的瞬间,埃莱娜为莉拉洗澡。

    这个场景具有典型的费兰特风格——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动;生活在展开的同时也在被记录,女性叙述者挣扎着理清自己矛盾而混乱的内心冲突,然后带着一种令人戒备全无的诚实,将自己无从逃脱的念头和盘托出。

    埃莱娜帮助莉拉步入成人世界,但却是莉拉刺激埃莱娜产生了一种竞争意识——无论是性爱,还是文学——这也激励了她的自我反思,并在后来让她成为了一名小说家;这种竞争意识同样驱使她渴望在婚前失掉自己的处子之身,这在1950 年代的那不勒斯不啻于一种挑衅和叛逆。(那个夺走她处子之身的男人日后会写评论表达对她的处女作的不屑一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两个好朋友的生活会是彼此的一面黑色的镜子。在她父亲不允许她参加升中学的考试后,莉拉辍学,抛弃了自己在学业上的野心。她成了一个修鞋匠,后来成了一个耀眼的、迷人的新娘。再后来,她干过一系列卑微的工作,包括在一个肉食厂打工,那里糟糕的环境让她的身体备受折磨。

    埃莱娜从文科中学顺利地毕业,这是她通向上层中产阶级的第一步。莉拉尽管辍学了,但她还是学习更好的那个,她还帮助埃莱娜补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埃莱娜成功考进了很有威望的比萨高等师范学院,嫁给了一个古典学者,开始写一些文章,也令她自己惊讶的是,她最后写出了一部小说,(“每一页里都回荡着一种有力的东西,我不明白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她的小说的编辑告诉她。)

    我们会发现,莉拉一直也在秘密地记笔记。在《新名字的故事》中,她将这些笔记本托付给埃莱娜保管。后来,在这四部曲最令人心碎的一个场景中,埃莱娜将这些笔记本都推进了阿诺河里——一种近乎谋杀的举动,但埃莱娜觉得自己必须如此,以便向她的天才朋友宣示自己的权力。

    尽管如此,埃莱娜内心一直对莉拉抱有某种敬畏,因为莉拉拥有真实的感情,“能够打破陈规旧矩”,去主动获取她想要的东西;而埃莱娜觉得自己“总是落在后面,总是在等待”。后来,埃莱娜意识到使自己成名的小说,其实是从莉拉小学时写的《蓝色仙女》中汲取了强大的情感力量——奥利耶维罗老师曾经对那个故事不屑一顾。后来,埃莱娜将写有《蓝色仙女》的那些笔记带给在肉食厂工作的莉拉,莉拉将它们投进火里一把烧了。

    在《离开的,留下的》中,埃莱娜的小说因其具有的“现代力量”获了一个文学奖。那是1969 年。一颗炸弹在米兰喷泉广场的国家农业银行爆炸,导致17 人身亡,几十人受伤,这也是意大利“沉重年代”中一个最神秘的插曲。在她的获奖感言中,埃莱娜说自己和“走在月亮的白色旷野上的宇航员”一样开心。她给身在那不勒斯的莉拉打电话,告诉她自己获奖的事。莉拉早已经从当地的报纸得知了这一消息,并揶揄了她的措辞:

    “月亮的白色旷野,她语带讽刺地说,有时候什么都不说总比说些无意义的废话好。然后她说,月亮只是几十亿块石头中的一个,就这些石头而言,你最好把双脚稳稳踩在地球上的这堆混乱中。”

    很快,埃莱娜生了一个女儿。“我经历了可怕的疼痛,但那没有持续很久。当宝宝出来时,我看到她了,黑头发,一团紫色的生物,充满能量,在扭动在嚎哭。我感到一种生理快感,如此强烈,没有其他任何快乐可以比拟。”费兰特写道。埃莱娜给莉拉打电话,“这种体验真美好,”她告诉莉拉。

    “什么?”“怀孕,生产。阿黛尔很漂亮,很美好。”

    莉拉回答:“我们每个人都按自己想要的样子叙述自己的生活。”

    让我们回到作者的问题上来。费兰特是个笔名,她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从没有人见过她,这让她在过度迷恋形象——如果你不出现在电视上,你就几乎不存在——的意大利有了一种奇怪的角色。

    在意大利,她的出版人是很小的E/O 出版社,她作品的英文版是E/O 的姊妹出版社Europa 出版的,这两家出版社都以出版翻译作品见长。2013 年,詹姆斯·伍德在《纽约客》上为《我的天才女友》写了一篇充满溢美之词的评论后,费兰特开始收获了很多忠诚的英语读者——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她的英语译者安·戈德斯坦(Ann Goldstein)极度生动而流畅的英语译本。她的匿名状态助长了很多流言蜚语。她的作品是否是一组作家的共同作品?她是不是电影圈的人?(那不勒斯系列第三本《离开的、留下的》中那些粗糙暴力的段落,比前两本都更政治性,场设置在“沉重年代”和当时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运动,有时给人剧本的感觉。)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她到底是不是个男人?——相比于费兰特的作品,这个问题更多地反映了今日意大利的状况。正如一些人暗示的,她是否可能是那不勒斯作家戴蒙尼科·斯塔尔诺内?她是否就是安妮塔·拉娅——她是E/O 出版社的顾问,曾将克里斯塔·沃尔夫等人的作品从德语译成意大利语,且恰好是斯塔尔诺内的妻子。去年9 月,在《金融时报》刊登的一份问答文章——这是她少有的公共交流——中,费兰特承认她有一份全职的工作。当被问到如果她必须要放弃写作,她如何谋生时,她答道:“靠这些年里我每天在做的工作——并非写作。”她还将弗吉尼亚·伍尔夫和艾尔莎·莫兰黛引为对她在文学上影响最大的人。

    很多年来,费兰特的笔名犹如某种证人保护程序那样运作着。信息的缺失会滋长怀疑。费兰特是否和莉拉和埃莱娜一样卷入婚外情?她是否像《被遗弃的日子》里的奥尔加那样,在丈夫为了另一个女人抛下她之后,她、陷入一种抑郁的疯狂?

    又或者,她就像《遗失的女儿》中那个离异的叙述者、非常痛苦的年轻母亲勒达,因为一种窒息感,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女儿? 她是否和《被遗弃的日子》《遗失的女儿》,还有那不勒斯系列中的埃莱娜那样,一边周旋于应对为人妻母所要面对的那些支离破碎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一边急切地想要清理自己的精神空间,找到精神的平静以便可以写作?她是否和那不勒斯系列中的埃莱娜一样,出生于那不勒斯的贫困的社区,父母几乎大字不识,后来通过学习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但一直恐惧自己被拉回她以为自己已经逃离的世界、变成更原始的那个她,那个说着那不勒斯方言而非意大利语的自己?谁离开了,又是谁留下了?

    费兰特所有的作品——尤其是那不勒斯系列,可以被视作当代的《变形记》。她所有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形”,是那些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女人们。女儿变成了妻子,然后又变成了母亲,但她们身上始终保留着这三种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在她体内一直在争执,在冲突。在《被遗弃的日子》中,奥尔加的孩子们让她“为那些我没有犯下那些黑暗、虚构出来的罪孽赎罪”。在《讨厌的爱》中,故事寓意更加黑暗,主人公迪莉娅也是一个未婚的漫画家,穿着她刚去世的母亲在溺水前穿的浴袍,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她的母亲。在一处让人不安的性爱场景中,并非出于完全的自愿(但也算不上侵犯),迪莉娅和她母亲的情人的儿子上床了。

    在《遗失的女儿》中,抛下丈夫和两个女儿的勒达在度假,她发现自己对海滩上的来自那不勒斯的一家人很感兴趣。那个蹒跚学步的女儿——名字碰巧也是埃莱娜——丢失了自己的布娃娃;勒达将玩偶捡起来,出于她自己都不清楚的某种神秘心理,将那只玩偶紧紧抓在自己手里。甚至她笔下的那些名字也会转化成另一个。这些现代的、非正统的女主人公创造、再创造了她们自身,改变了自身的形状,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从痛苦变得平静,又经常再度回归痛苦。与过去那些世纪里的文学女主人公们不同,费兰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能够奢侈地在现代世界行动——带着所有的怀疑和不确定性,更多地是回应自身混乱痛苦的意识,而非在战后意大利已经消失的那些沉重的社会束缚。

    《被遗弃的日子》是关于奥尔加的故事,这个38 岁的女人彻底被她丈夫抛弃她的事实摧毁了,但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她又重建了自己,她从外部审视自己,就好像在观察他人。这些女人可能是生活里的受害者,但是她们用一种只有自己清楚的方式主掌了自己的命运:通过一种极度近距离的观察——这种观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但经常缺乏决心和启示。在《被遗弃的日子》最后,奥尔加向一个和她有暧昧关系的男人解释自己在些疯狂的日子经历了什么。“我的反应过度了,刺穿了事物的表面。”她说。“然后呢?”她的同伴说。“我跌倒了。”“你最后在什么地方结束了?”“无果。那里既没有深渊,也没有悬崖,什么都没有。”

    在《离开的,留下的》的结尾,埃莱娜在完成一本新书,她不确定那会是一本小说还是别的什么。当被问到作品的主题时,她回答道:“男人捏造了女人,”然后交谈变成了皮格马利翁和类似的故事。但是,在意大利版的原文中,这句话更加微妙、暧昧。埃莱娜的回答是“男人们捏造了女人”——同时也可以指代“女人们捏造的男人”。至少,自从但丁的《地狱篇》以来,fabbricare——去“捏造,制造、锻造”,这个词自身就暗含了伪造和诡计的意味。我们每个人都按自己想要的样子叙述自己的生活。

    虽然她的故事背景都设置在意大利,但费兰特的书中并没有什么优美的风景。故事发生在那不勒斯丑陋憔悴的郊区或那些毫无特色的公寓里;偶尔,故事场景变成一片浪花泼溅的海滩抑或是中上层知识分子们那些考究华丽的公寓。《我的天才女友》中,有一处令人难忘的场景——在莉拉和埃莱娜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们试着从家里走到海边,她们只是听说、却从未去过海边。对于那不勒斯系列而言,大部分的场景都如古希腊戏剧的设置那样简略,这样反而更容易去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

    费兰特的所有作品都欠缺幽默感。任何一本她的作品都不会让你大笑,除非是那种阴暗的、令人不安的笑。“书籍不会改变你的生活,”费兰特在2014 年9 月对《金融时报》说,“如果它们够好的话,它们至多可能会给你带来伤害和困惑 。”

    阅读她的作品也会产生这种累积的效应。她的小说都骇人地会冲向某个如深渊的地方。和很多人一样,我是到很晚的时候才开始阅读费兰特。这一年,第一次阅读她的作品几乎是一种启示。是否有一种可能,在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治理意大利的那些年里——那个充斥着广告女郎和未成年少女的意大利,充斥真人秀和整形手术的意大利,有着全欧洲最低的女性就业率的意大利,经济和文化停滞的意大利,那个对变化普遍持麻木和抵制态度的意大利,在这些年里,很多左翼的知识分子住在他们舒适的、继承来的公寓里,心不在焉地探究为何安娜·马格纳尼的那个意大利变成了鲁比·偷心者——是否有可能,自始至终,这个国家都存在一个清晰、可怕的声音,它贯穿了那些历史时刻,同时又超越了它,讲述了意大利女性所有的矛盾和力量?是否有可能,她一直在这里,只要我们关上电视、聆听?

    在《离开的,留下的》的结尾,小说的时间是1976 年,我们在猜想已经成为成功作家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埃莱娜会发生什么,她已经和钝感的丈夫日渐疏离,却发现自己狂热地爱上了尼诺·萨拉托雷——那个和她在一个街区长大、已经变成知识分子的男孩,尼诺同样也已结婚,在四部曲中那个至关重要的插曲中,他曾是莉拉的情人——事实上,正是他激励了莉拉去阅读《尤利西斯》。

    我们仍然不知道,66 岁的莉拉彻底消失之后,她又会彻底经历什么。几年前,她曾经警告埃莱娜不要写她的故事。她会和《讨厌的爱》中的那个母亲阿玛利亚遭遇同样的命运吗——极有可能像是自溺在海里?她是否会像《被遗弃的日子》中的奥尔加一样,获得精神的某种宁静?……对我们这些沉迷于费兰特的世界不能自拔的人,我们会像关心生活中的人和事一样在意这些小说人物的命运,在读完这部令人难忘的系列作品后,我们开始更有力地关照世界和我们自身——我们几乎是迫不及待想读到她最新的作品。

  • 你会如何讲述你的一生?——《叙事疗法》读后有感

    作者:nic 发布时间:2019-08-14 09:58:20

    你看过蒂姆·波顿的电影《大鱼》吗?

    男主人公威尔始终无法理解自己的爸爸。因为他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夸张地讲述他年轻时的一段冒险旅程。而威尔始终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可不是吗,父亲满嘴跑火车的故事里有:巨人、美人鱼,连体姐妹,甚至有狼人马戏团长。

    父亲临终时,他来到父亲身边。想起这些故事,他突然明白,正是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撑起了父亲对人生的热爱,帮助父亲渡过或许平凡的一生。而正是父亲讲述的这些奇幻故事,让他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当我读到这本《叙事疗法》之后,这一部关于故事的美好电影再次萦绕于我心头。我想,这部电影所述说的,恐怕也是我所理解的叙事治疗的核心理念:

    我们讲述自己生命故事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生命体验。

    而叙事治疗取向的咨询师则是通过和来访者探索他/她生命的多重性,从而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多种可能性。而这样的多重性,也绝不是某个单一的标签、某个单一的问题就能够粗暴概括的。

    打个比方。有一个30岁的男性刚刚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如果以一个传统的角度来看,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如果翻开异常心理诊断手册,哦,那么他可能符合这些标准。这个男人应该是个对生活没有太多的激情的人;他可能思维比较迟缓;比较自卑、不够热情;情绪时常低落,也许还不时会有自杀的念头。

    但换做用“叙事疗法”的视角看呢?这个男人生活的多重维度会慢慢浮现。他或许极具绘画天赋;生活虽然单调,但很擅长玩模型;在得抑郁之前,他是某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也拥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尽管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这个男人依然是个拥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心理治疗或咨询所严重欠缺的。

    可以这么说,传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给来访者写了一个病历单,告诉他/她:根据我们对你的诊断,你哪儿哪儿有病,赶紧对症下药吧。而叙事治疗的过程更像是交给来访者一副硕大的拼图,指引他/她:你的人生有无数块拼图,你的症状只是其中的一块。在慢慢拼凑的过程中,一个更丰富、完整的你会呈现出来。

    当来访者看到更多样化的自己和生活的可能后,他/她会渐渐摆脱当下问题的束缚。再下一步,通过对话,咨询师(或治疗师)会逐渐和来访者找到其他的拼图,比如:来访者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愿景?来访者有哪些美好但常年被忽视的特质?来访者有哪些信念和承诺呢?他/她又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来面对当下看似不堪的生活呢?

    我想这就是“叙事疗法”的第一个打破:对于当下困境的打破,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两个打破。其一,打破权威。学习心理咨询的朋友都有印象,初学者有一门很重要的课叫做《异常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这门课很重要,说的就是怎么通过询问来访者的症状,快准狠地给出一个诊断:这人到底是什么病。这是心理治疗自诞生起就一直遵循的权威法则。然而,叙事治疗师不一样,他们会询问来访者:你觉得,你会怎么描述你的情况呢?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而这一个个生动的形容词“吃不下饭的魔鬼”、“狡猾的便便”、“倒霉的臭家伙” 这些称呼难道不比粗暴的“厌食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可爱、更符合人性吗?

    其二,打破记忆。准确的说,是打破来访者单一的记忆,从而达到重组人生记忆的目的。我曾读过一篇运用叙事疗法的报告。讲述的是一家养老院的一位叫琼的老人离世后,作者找到养老院的其他人,通过听取这些人对琼的不同回忆,慢慢地丰富出和琼有关的记忆。而这位叫琼的老人的形象,在大家的回忆中,不断被丰满——她十分热心,帮助每一个新来养老院的人熟悉环境;她具有领导力,养老院的活动大都由她参与组织;她性格温和,朋友众多...正是这些回忆,让人们忘记了琼的离开,而是记住了她的故事。

    我想,“叙事疗法” 最神奇之处在于,它使得原本看似事故满满的我们生活的土壤,长出充满故事的、意义的果实来。可见,“叙事”与其说是一种治疗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值得不断在生活中被我们探索。

    对于初涉叙事疗法的朋友来说,这本《叙事疗法》可以说是不错的入门书;而对于接触叙事治疗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其中丰富的原理和案例也让人意犹未尽,值得一读。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5410+)
  • 情节曲折(1068+)
  • 体验差(7107+)
  • 值得下载(476+)
  • 无广告(1078+)
  • 已买(568+)
  • 博大精深(1056+)
  • 实惠(9510+)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1:53:54 )

    五星好评

  • 网友 瞿***香: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1:3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晏***媛: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22:11 )

    够人性化!

  • 网友 常***翠: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0:31:4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1:4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詹***萍: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3:1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相***儿: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1:2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3:02:14 )

    可以可以可以


同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书籍:

  • 库课2024山东专升本英语必刷2000题库试卷模拟历年真题英语考试专用题库习题资料山东省章节训练题2000题同步教材题库2023天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版2024】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7职称英语真题汇编及考前预测:(卫生类A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7职称英语真题汇编及考前预测:(卫生类B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6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真题汇编及考前预测:卫生类(A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6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真题汇编及考前预测:卫生类(A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4版广东专插本教材 政治理论上册 小红书库课教育专升本 广东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专用公共课用书正版书籍202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材(天一)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大学语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3广东省专插本冲刺模拟试卷-政治理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