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萧红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之一。其命途多舛的短促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战争的驱遣下辗转流徙,从异乡奔向异乡;而在不到十年的创作中,她留下了《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传世名著。本书叙述了她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书籍目录:
目 次
第一章 呼兰河——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第二章 哈尔滨——萧红的新世界
一、落花流水春去也
二、在文艺阵营及社会上的崭露头角
三、《跋涉》
第三章 文坛崛起之过程——由青岛到上海
一、上海——寂寞的开端
二、鲁迅和上海文坛
三、萧红与鲁迅
四、《生死场》
第四章 上海和日本的岁月
一、上海:1936年
二、《商市街》
三、“文学论战”的重新启幕
四、《桥》
五、扶桑之旅:幻灭和悲愁
六、《牛车上》
七、鲁迅的逝世
第五章 命定独行的萧红——“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
一、上海:1937年
二、湖北、山西和陕西(1937—1938年)
三、重庆时期(1938—1939年)
四、《旷野的呼喊》
五、《回忆鲁迅先生》
第六章 萧红人生旅程的终站——香港
一、1940年——抵港后的日子
二、《马伯乐》
三、《呼兰河传》
四、1941—1942年:萧红在日军占领香港时的病危与去世
五、后记
第七章 萧红及其文采
一、作品主题及其写作态度
二、萧红的文体与技巧
第八章 结论
附录一
“九一八”致弟弟书/萧 红
萧红·绝笔?/葛浩文
附录二
萧红研究资料目录索引(1933—1982)
英文原版序
香港初版序
哈尔滨版序
香港再版序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的出版社
成立时间:1981年
简介: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有事业编制人员130人,临时聘用人员70余人,年出版新书近400种,重印书600余种,新书、重印书合计近千种。2005年销售码洋达到2.1亿元。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呼兰本地有两件事对萧红有很大的影响:一是当地的农家生活;另一是她的孤独和寂寞。 虽然她出生于士绅之家,但她童年的许多时间 都在邻近的农家消磨。 农民生活在她脑海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因 此她日后两本重要作品的主角都是农民。 至于她个人对农家的了解, 以及她与农人的关系,在以下篇章中再详述。 “孤寂”是她童年生活的 另一面,一直折磨着她的一生。 她是在缺乏爱,缺乏朋友的环境中长 成,在她日后所写回忆儿时生活的篇章中,可看出“孤寂”对她的敏感个 性有多重大的影响。
关于萧红身世确实情况,说法不—,为解决此问题,近几年来国内讨论者费了不少笔墨,而笔者认为争论尚未“水落石出”。 因之在此只好将两种不同的看法略略作一总结,让读者自个斟酌有关资料作出适当的结论。
据东北作家萧军所云,萧红的亲弟弟张秀珂,曾当面说他“疑心以至确定 他现在的父亲张选三并不是他和萧红真正的亲生父亲。据他的说法———而且有据可证,他真正的父亲可能是个贫雇农的成分,他的母亲因为和张选三有了关系,把他们的生父谋害死了,而后带领他和姐姐———那时全很小———就名正言顺地嫁到张家里来”(见《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198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46页)。
在《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一文中,作者(蒋锡金有同样的看法 (见《怀念萧红》,王观泉编,198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43—44页),但资料的来源恐怕多是由萧军著作而来。后来,萧红的妹妹(同父不同母),张秀琢在《重读<呼兰河传>,回忆姊姊萧红》一文中,说:“关于姐姐的身世,报刊上有的说她原来可能不姓张,她和弟弟是随着母亲一起到张家来的,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还有的说,萧红的父亲对萧红的母亲系属逼婚,这就更荒谬可笑了。” (见《怀念萧红》,第48页)
另有铁峰、陈隄二位学者对此问题的学术争论。前者在《萧红传略》(《文 学评论丛刊》,1979年4期,第263—266页)以《东昌张氏宗谱书》(即呼兰张家年谱)来证实萧红是张廷举(字选三)与其妻姜玉兰的亲生女儿。陈隄教授竟认为此说法站不住脚。他之所以否认萧红系张家之亲生女还有下列四点理由:
一、 因为“家谱是后人修的,是对自己祖先的歌颂工具,反正家谱是留给后人看的,起到一点‘慎终追远’的作用就行了,写的是真是假,也没有人去‘追究’”(见《漫话写萧红》,刊于《学习与探索》,1980年第1期,第116页)。 因此作者认为《东昌张家宗谱书》可靠性并不高。
二、 萧军由萧红弟弟张...
萧军本姓刘,用的名字很多(学名刘鸿霖>,在社会上用刘军或刘均,也时以田军、三郎为笔名。 1907年,农历5月23日,生于辽宁省义县农家。 有姊一人 。 他父亲和两位叔叔,中年和晚年都是在抗日义勇军中度过。 少年时历经变乱漂泊,后来幸而在军中找到一栖身之所。
他从1925年到1931年中曾在各军种担任各种不同的大小职务。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在沈阳,后来迁到比较安全的哈尔滨,在一间小旅店中落脚。 在那里找不到工作,所带的一点钱又很快就花光了。 次年3月,萧军亲往《国际协报》馆向编辑斐馨园求职。 裴问他笔下如何,次日他即送上一篇文章,裴一看,大为赞赏,立刻聘请萧军为《国际协报》定期撰稿按月支薪 。 第二天,萧军的大作即以三郎的笔名见报。 三郎是萧军在军中诨名,即“酡颜三郎”的后半 。 此时的萧军鸿运当头,在那年夏天就认识了萧红。
“读者有时真希望他不被写得那样逼真,免得他那倒霉的一生看起来悲哀极了。”
冯歪嘴子是在这种残酷虐待下的另一个牺性品:他和他的同居妻子受到像团圆媳妇般的迫害,但冯歪嘴子却屹立不摇,他对那些虐待置之不理。
此外,在萧红的故事中又揭露了农人的另一种弱点,她痛责那些有病态好奇心的无双旁观者,喜欢看执有死刑及其他有关不人道的人类暴
她之所以为农人们仗义执言,主要是因为农人们一向受那些贪得无厌的地主们、城市中的市侩们、军阀的部队、列强侵略者以及反复无常的大自然的无穷迫害。在萧红心目中,那些农人既可怜可悲,又勇武可爱。他们受尽虐待,但又极端顽强。他们并不聪明,因出他们往往是悲惨命运的保持人。
萧红不是共产主义者,因此她没有一般党员在党领导下可改变现状的信心。她认为只有农人自己才是改革他们生活现状的惟一希望。她一方面赞扬农人们与生俱来的无限潜力,也同时对他们那种泥古不化的保守作风予以申斥。在思想上,她既不属于社会主义,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个道道地地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信徒(这一点她与她的恩师鲁迅也不分上下)
丛书信息:
本套丛书包含:
《萧红传 葛浩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放心购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孔海立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端木蕻良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等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萧红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之一。其命途多舛的短促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战争的驱遣下辗转流徙,从异乡奔向异乡;而在不到十年的创作中,她留下了《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传世名著。本书叙述了她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精彩短评:
-
作者: 大眼狗 发布时间:2014-10-07 19:54:11
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则伤,但颠沛流离的窘境里,作谦谦君子几人能够?何况娜拉或者萧红有追求自由的意志,却没做好对自由的负担,这一点左棍丁玲投靠组织,还是张爱玲独自承担都来得成熟。叹萧红的才情,叹她的游移,叹她追求无力负担的自由,叹她在乱世的漂泊没有一个真正的家。
-
作者: 投射性認同 发布时间:2012-04-04 18:57:25
一生苦难,一生流离,有生之年尽是折磨,惨淡的命运煎熬出来的,是一段让人怜悯的传奇。受尽父母冷淡,只能倚偎祖父身旁取暖。在萧军的暴戾与背叛中孤寂,又在端木蕻良的懦弱与卑微中喑哑,每一次爱人,每一次在她声势的女权中压上一辙。不知命中犯了何物,她在爱里饱受凌迟。于是情述笔端,满满苦涩。不依附党派,不屈从革命,不归顺主义。她未借笔作战,更不愿让由衷文字和肃杀政治挂钩。这也正成就了她的诚恳与真实。这次读萧红,真的发现自己爱上这个作家,因为钦佩她对自我的坚守,因为同情她那人生的缺憾:遇世不济,遇人不淑。突然很想再去一次浅水湾,即使知道你已不在。
-
作者: 阿普 发布时间:2014-09-18 23:39:52
堪称萧红研究奠基之作,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一些看法早已不合时宜了~
-
作者: Paratus 发布时间:2014-10-31 13:01:06
还是像作者自己讲的,本书作为“萧红评传”要更精确。因为书里对萧红文艺作品的艺术分析更重于对其个人生平的记述。这不堪的人生,有什么好记叙和值得反复揣摩的。
-
作者: Saloptus 发布时间:2013-02-21 12:42:19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能有多少纯真和勇气,豁的出去,受的下来,还热情。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伊颜伪右卫门 发布时间:2018-09-16 16:49:53
找回了童年的感觉(*꒦ິ⌓꒦ີ)怀念,还记得这书皮是磨砂的,那个时代比较少见。
-
作者: 明 发布时间:2016-05-17 00:00:05
去过两次台湾,喜欢当地人对生活的态度,不是害怕改变和自我耽溺,而是勇敢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之付出实在的努力,桃子的这本书,就写出了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
作者: 但松鼠按兵不动 发布时间:2017-05-19 00:14:59
对我个人挺实用的,在一点材料学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听了半年的高阶的材料课程,赶紧把概念理解一下。学渣真可怜。这本书通俗易懂,对我来说帮助还比较大
-
作者: 等风来的yiyi 发布时间:2021-12-27 23:03:13
家里长辈著作,刚好跟我专业有点搭!
-
作者: Joey 发布时间:2023-11-08 01:28:27
断断续续读了多年,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本书。只有原文标点,需要注释的读者不选这本就好。
深度书评:
-
寂寞的红山茶——小记萧红
作者:于夕 发布时间:2013-02-03 15:10:57
阴沉的午后,读罢《萧红传》,心里有种难言的惆怅。
书是淡朱红色的硬皮封面,左上角方有一大一小两只白色花翎鸟,看着像蝴蝶,又有凤冠,但身子是小小的,仍是无助的雀鸟。左下方是萧红传三个简单的白色字,作者和出版社名。用色本来算得上张扬浓烈,却反显出一种极素净的效果。似是应了萧红这个笔名,“红”的底下却是孤寂而凄凉的一生。
识得萧红,算是很晚了。预备要考中文系的研的时候,她对我来说只是文学史课本上的一个不甚重要的名词,归在“东北作家群”里——说来也颇讽刺,她与三个与她有过纠缠的男人归在一个文学概念里: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后来想着,随便翻翻《呼兰河传》吧,熟悉一下她的风格,没有准备要读完。
但是读了两段,我就眼睛发直,全然被她的文字卷进去了。似乎也置身于呼兰河县的十字街头,正对着那挂着好大一只牙齿标牌的牙医诊所,周围走过担豆腐卖的人,不远处纸扎铺里俨然另一重世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萧红的笔触就这样淡然地一笔一划地描着呼兰河城的图景,其中隐含的苦难辛酸,她既不渲染也不淹留,只是任文句如同无情的时间一样淌过去,我读着却总忍不住停下来按住书页,心里被一种苦涩所砥砺。
我自小在城市长大,几乎没有见过乡村是什么样子。十几岁的时候读张爱玲,就已懂得了当中现代人的孤独意味,读卡夫卡,觉得自己也处在一种地窖般的困境里。而乡土文学却是不爱读的,你很难让一个只见过面粉的人去体味麦子的香味与田野上起伏的麦浪。后来在乡土文学这一块里,我就只爱读沈从文,如今又爱上了萧红。仔细想想,他们的文字都是超越了乡土的,上升为一种抒情的存在。他们笔下的乡土,浸透的并非是农民的苦难命运或是城市化的变迁图景,而是他们的私人记忆与情感,而凝结为一种澄明恒久的抒情。
相比起沈从文,萧红又更让我偏爱。她的写作,她的命运,都是典型的“女性式”。
在一篇散文里写到饥饿,她是这么写的,“窗子在墙壁中央,天窗似的,我从窗口升了出去,赤裸裸,完全和日光接近;市街临在我的脚下,直线的,错综着许多角度的楼房,大柱子一般工厂的烟囱,街道横顺交织着,秃光的街树。白云在天空作出各样的曲线,高空的风吹乱我的头发,飘荡我的衣襟。市街像一张繁繁杂杂颜色不清晰的地图,挂在我们眼前。楼顶和树梢都挂住一层稀薄的白霜,整个城市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撒了一层银片。我的衣襟被风拍着作响,我冷了,我孤孤独独的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每家楼顶的白霜,一刻不是银片了,而是些雪花、冰花,或是什么更严寒的东西在吸我,像全身浴在冰水里一般。”
男性就作不出这样的文字,几近是一种任性的抒情,完全是从自己的肉体经验去洞察世界。萧红的文字就是这样,《呼兰河传》甚至说不出有什么贯穿始终的情节,只是凭借着它当中所流淌的如同抒情诗般的气氛,却已足以捉住读者了。自古以来不朽的作品都是如此,难以解构,你无法将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侧面截取来分析,然后说,你看就是这部分造就了它的不朽。如同最让你念念不忘的深爱之人,你根本说不清楚你爱的是他的什么,但你只觉得他是独一无二、无可取替的。因此文学研究其实是一个困境,一流的杰作根本没法真正地研究出什么可推而及全体的结论来,它们的存在与不朽都是独一无二的。
至于萧红的命运,其跌宕起伏超过她的任何一部小说中的情节。还在十几岁上,她就逃婚,引得未婚夫一直追其至北平,后来又与他同居在小旅馆里,怀孕后被他抛弃,旅馆老板预备等她生产后将她卖入妓寨以抵房费。她写信向当时的报社求助,萧军等人来营救她,拖欠的房费太过高昂,于是在大雨的夜晚找来小船偷偷将她接走。自此她便开始了与萧军六年的同居生涯,萧军脾气暴躁,她常常忍受着他的谩骂,甚至是殴打。两人辗转各地,颠仆流离,在延安时她终于下决心要离开他,随了端木蕻良,不久二人结婚。端木却是一个既胆小又自利的男人,婚后萧红不仅要操持家务,还时常要做为他抄写文稿的一类工作。为逃避战火,二人辗转至香港,长年的奔波、怀孕、流产让萧红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终于病下,生命的最后四五十天里,她认识了骆宾基,后来据骆宾基称,萧红最后写下了“我恨端木”的小纸条,并与他许诺,如有来生,愿能续缘。由于医生误诊,割除了萧红的声带并引发伤口感染,1942年1月22日,萧红终因肺炎及喉瘤炎去世,年仅三十。
萧红立下遗嘱,《商市街》的版权归她的弟弟,《生死场》版权给萧军,而《呼兰河传》的版权则属骆宾基。
到了生命的尽头,她念着的,却还是那几个爱过的男人。
临终前,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诚然。以她的才华,当时的文名,本来无须依附任何男人,自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与生活。可她的一生都离不开男人,或者说,离不开爱。自小父母与她关系极为冷漠,她与弟弟的感情也并不亲密,短短三十年的生命里,她都在寻求爱。
对爱的渴求几乎可以说是女性普遍悲剧的来源,然而这悲剧的核心在于,正是女性自己而不是别人选择了这样的命运。这种悲剧性在女性知识分子身上又显得尤为突出。“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她们有着比传统女性更高的个人追求,她们明明可达至更高的成就,然而却依然选择回归家庭,甘受爱的束缚。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知识分子也好,传统女性也罢,爱与家庭都是她们所追求的最高价值。这样的价值追求本无高下之分,是的,罗姆尼的妻子养育五个孩子并不比他去竞选美国总统来得低下。然而,这样的价值追求却在事实上时时将女性置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当然,想要不被动,在爱与家庭以外,女人还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与成就。在这个层面来说,现代女性的生存处境恐怕比从前还要艰难,更为疲于奔命、惶惶不安。
而这样的处境,八十年前便已逝世的萧红一定不曾料想得到。那时她还在专注地描写,健壮活泼的小团圆媳妇如何被愚昧的乡民折磨致死,不愿顺从包办婚姻的翠姨如何在忧郁中溘然早逝。而她那颗关注女性命运的敏感郁悒的心,又可否想过,将近一百年过去了,女性如同千百年来一样,依然处于“第二性”的位置上,默默地承受着“女性”的命运呢。
戴望舒曾写了一首小诗凭吊萧红。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我喜爱这首诗,因为我也常常抒情地希望着,萧红能这样地静静歇息,卧听海涛闲话。可惜后来她的墓从香港浅水湾迁到了广州,怕是再也不会有涛声相伴了。
待得红山茶盛开的季节,让我带上一束去看看你。
虽然,你本身就是寂寞而美丽的红山茶。
-
整个的是一团模糊
作者:黄小米 发布时间:2008-08-18 12:25:30
没有比萧红更面目模糊的了。
肇因是她自己下笔也始终是一团模糊,她很少肯定地表达自己,并不是其他作家惯常的“我”“我”“我”的角度。她不是这样看世界,于是特别。她始终是年幼的角度,静观,并被所观察的世界忽视着。连带她写的句子,有时让我觉得读着像幼女气不够,断得就像个病弱的,命不久的人的呼吸韵律。(虽然这样说太事后诸葛)
关于《马伯乐》里她突然爆发的喜感,我觉一点都不突然,因在我看来《呼兰河传》甚至《生死场》《商市街》已算好笑,浏览当年随看随抄的段落,多很惹笑。《马伯乐》首句:“马伯乐在抗战前就是非常胆小的了”,让我停留很久,默默弹出“长篇要看首句就知高下”这句谶语。简短的首句,包含了无数可能,起码有以下几种:
抗战后依然胆小了么?
抗战前如何胆小?
抗战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改变了会不会走上革命文学的路数啊?
好像有了这看似随意冒出在脑子里的一句话,你就会有写下去的冲动了。即便写着遇到阻滞,也随时可回到这初始的第一句重新获得动力。
他传的目标之一是爆料。
葛浩文爆料值得一晒的如下:
追悼会上有一人(忘了是谁)诟病萧红生前花大量精力穿漂亮衣服。(对萧红衣服的印象好像只有怀念鲁迅先生里被鲁迅指导配色。)
有一段时间她非常苦闷到写了很多绝望的信。(程度相当凄厉,不知是什么原因)
《生死场》初次连载有段性描写,是她小说里鲜有的,太虐,被编辑觉得刺目,被删除。
然而我们不能将这些对她零碎无主题的印象链接起来。作为双子女的她,这样“估佢唔到”,也算成功了吧。
-
萧红的一些
作者:lcpp_7 发布时间:2012-09-21 23:34:52
第一次读到她的文,立马就喜欢上了,笔头轻盈,情绪柔软,既感性又精准妥帖,还有淡淡的诗意,情不禁地就融在了她絮叨的世界里。直叹这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有这么厉害的功力。
很早就想读她的传记,这次读到葛浩文的《萧红传》,总算是了了一件心事。一口气读罢,放下,过些天又翻了几页,叹息不已。准备为她记下些什么。
1930年,萧红拿到初中三年毕业证后,父亲将她终身许配给一个大军阀的儿子,而那个唯一疼爱她的祖父撒手西归。她决定逃婚,离开了家乡,去了哈尔滨。
不久,她与女中教书的李姓青年同居,几个月后,她发现恋人竟然还有太太和孩子,她苦恼不已,一个人搬出,在小旅馆租了一间小房间,怀着身孕。半年过去,山穷水尽,她向《国际协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投了求救的通讯。编辑和萧军替她偿还了欠旅馆600多元的外债,把她送去医院,萧军天天去看她。她生下的女孩送给别人了。
据描述,萧军生得短小身材,国字脸,目光锐利,弯弓眉,性格粗暴,常酗酒、口角、打斗。 他们在一起了五年,虽然也有相互扶持的快乐时光,在此期间,萧红写了不少作品,她的写作大部分可说是受了萧军的影响和鼓动。但萧军的性情急躁,最后竟惯于在有人面前揭露她的弱点,且对她时而拳打脚踢。萧红忍无可忍。
1937年她与与端木蕻良相识,这是个仰慕她的人,萧红名气比他大,因此她在与端木之间的关系上占了上风。他们迅速在第二年的5月举行婚礼。胡风提议新郎新娘谈谈恋爱经过时,萧红说:“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事实上,这位新伴侣并没有让萧红满意,她和友人抱怨说端木是个“胆小鬼,势利鬼,马屁鬼,一天到晚在那里装腔作势的。”她的不满并不是只针对他一人而已,她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女人的世界,感到非常心酸,她写道,“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我知道;可是我还是免不了想:我算什么呢?屈辱算什么呢?灾难算什么呢?甚至死算什么呢?我不明白,我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是这样想的是我呢,还是那样想的是。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白朗说,“萧红是个神经质的聪明人。”萧红自己说,“我的心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会被淹死的,我知道这是不对,我时时在批判着自己,但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
与她一见如故的丁玲写道,“当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春初,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的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直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原故吧。但我们却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都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情感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
1940年,萧红抵达香港,41年春,病情加重,而她正打算另写一篇长篇小说:“内容是写我的一个同学,因为追求革命,而把恋爱牺牲了。那对方的男子,本也是革命者,就因为彼此都对革命起着过高的热情的浪潮,而彼此又都把握不了那革命,所以悲剧在一开头就已经注定的了。但是一看起来他们在精神上是无时不在幸福之中。但是那种幸福就像薄纱一样,轻轻的就被风吹走了。结果是一个东,一个西,不通音信,男婚女嫁。在那默默的一年一月的时间中,有的时候,某一方面听到了传闻,那哀感是仍会升起来的,不过不怎么具体吧了,就像听到了海上的难船的呼救似的,辽远,空阔,似有似无。同时那种惊惧的感情,我要把他写出来。假若人的心上可以放一块砖头的话,那么这块砖头再过十年去翻动他,那滋味就绝不相同于去翻动一块放在墙角的砖头。”
而身体不允许,她已知复原无望,除了听天由命外,偶尔也发发“愤怒”:“我本来还想写些东西,可是我知道,我就要离开你们了,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你们难过什么呢?人,谁有不死的呢?总要有死的那一天,你们能活到八十岁吗?生活的这样,身体又这样虚,死,算什么呢?我很坦然的。”她终以喉瘤炎、肺病、虚弱等症逝世,年仅三十。
一位评者说,萧红“不以诗名,别具诗心”。
可以想到的最好的怀念方式,就是阅读她诗样的行文吧。
-
误入文艺圈的“宅女”
作者:Gabrielfan 发布时间:2014-10-14 10:52:37
葛浩文的这本传记材料相当丰富,观点也很中肯。以下不是针对此书的书评,只是我对萧红人生经历的随感。
怎么说呢,萧红真是一个很难简单描述的人。我倒是觉得文艺女青年的标签对她而言不太合适,她其实更像是个“宅女” 。虽然她似乎一直以坚强、独立乃至抗争的姿态为人们知晓,实际上却时常陷入软弱与对他人的依赖中,甚至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她太容易寂寞与空虚。而她本质上应该是不善交际的,虽然结识不少圈内名人,也受到许多人喜爱,但她似乎始终无法长久从与他人的交集中汲取热量与活力。她尚未长成就已经受伤了,而且无法修补。在旅居日本时她彻底自我禁闭,其实是回到了最真实与本源的状。 她全部的生命都已经打上了呼兰河那阴郁而哀婉的底色。如果说有些诗人和作家如荷尔德林、尼采是受心中的魔鬼驱使,飞蛾扑火般走向毁灭,那萧红则是在同将自己拉入黑暗与混沌中的无形的手作斗争。她的所有努力,将自己从切肤入骨的寂寞与悲凉中拯救出来的努力,终归失败。 从这一点上看,她与深受心中“鬼气”困扰的鲁迅同病相怜,而鲁迅对她的欣赏或许也是某种惺惺相惜呢。
如果让我来设计萧红的二次元形象,一定是一个缠着绷带惹人怜爱的少女。
以上主要是从个人气质上进行分析,其实从作品上看,我们也无法忽视萧红自身特色的强烈影响。她就是那种用笔尖最真实地展露自我的作家,当然这种展露是一种自然而诗性的流露,不同于当下某些写作者的自我叫嚣和炫耀。她不仅缺乏理论才华,而且也从没有刻意对自己的文字进行有计划的改造。那些哀婉动人的乐章很大程度上是真情的倾诉,这也使得她不少作品带有散漫而缺乏系统的问题,这种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反倒成了她的特色。我们其实无需假设如果她能用心锤炼自己的才华能上升到什么高度,因为她与生俱来的气质决定了她不会迈出这一步。事实上,她作品中最杰出的地方恰恰是与她那颠沛流离的悲剧性生命体验相连。如果她能够克服那种寂寞与空虚的诱惑,过上真正平静、克制而充实的作家生活,我们或许就无法欣赏到她那令人心醉的本源的美。正是这种令人唏嘘的悖论与宿命,使她的文字与那些在题材或写作方式上有相似点的女作家们,比如林海音或希斯内罗丝显著地区别开来,脱离出常规的对成长与伤痛的追忆与诗化,具有了更深一层的韵味,却也染上了更加黯淡而令人绝望的色彩。
-
葛浩文是萧红的隔世爱人
作者:萃萃 发布时间:2014-04-18 15:58:08
在老挝把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萧红传》读完了。选这本主要是因为作者:诺贝尔文学首个中国获奖作家莫言的小说,就是葛译的,他被认为是英文世界里最牛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葛浩文是萧红铁粉,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师从柳亚子的公子柳无忌,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萧红和萧军,自此成为萧红的立传人。他也因此向往中国东北,还专程去哈尔滨生活过一年,对那里的风俗、人情有切身体会。
葛认为萧的作品例如《呼兰河传》、《生死场》、《商市街》、《马伯乐》这几部都被严重低估了,和国内对萧红曾有的评价颇有距离。
我也觉得,萧红仍然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东北作家,虽然不是篇篇好(《桥》那篇简直看不下去),但有些难能可贵地超越了当时作家所受的时代束缚。读她写自己、写家乡的小说,甚至不需要了解其所处时代——今日东北,并未有多大改变,人性普遍的幽暗和光华,土地赋予当地人的特殊情趣,幸运地由萧红用笔写下了。
在我看来,想了解东北,是无法绕过《呼兰河传》的。
文字,可以打败时间,也能消弭地域隔膜。葛浩文与萧红的奇异关系就是证明。他和她不仅分隔大洋两岸,而且天人永隔,萧红竟有葛浩文这样的读者和爱人。
《萧红传》还提供了很多信息,包括和鲁迅、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的种种情谊和纠缠。葛对她一生缺爱造成的性格也有分析。
边看边叹气。
唉,我也爱萧红。
-
因为如此,所以爱她
作者:Winny8022 发布时间:2018-07-16 17:13:16
先看了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所以对萧红的生平不算陌生。但是看完葛浩文的版本,感觉这才是传记的样子。记叙、评述、引用,尽管事无巨细——父亲是否亲生的争议,小学同学的名字等等——但是不觉得累赘,所有的评述都有出处,真的很佩服作者。
作者在其中的《哈尔滨版序》中说:此书为《萧红评传》:“传”指萧红的生平,而“评”则指对其文学作品的评论。这是对本书最好的概括。
先不提萧红生平,不说她的作品,就说传记本身。
尽管“撰写传记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为不但要顾及主角生平的种种事件在历史下的透视、发生的年代及其产生的不同意义与贡献,同时还需兼顾到其他复杂纷纭的因素……。另一种难处则是作传者本身的心态问题:……最初为了客观,距离当然越远越好,但一旦浸润于主角的生平事件及各种动态,距离便越来越接近了。”如此,作者仍然事无巨细地记录她的生平,客观且全面的评说她的作品。每章末尾的都有几十条注释,以及文末长长的研究资料目录索引,都让人读之心安。
说到萧红,作者有段话总结得很到位“萧红好像对把自己牵入无须有的困境,然后再选择其中最困难的出路,因此使她自己陷进更大的悲愁中有着过人的本领。 我们从她那受尽折磨的一生中可看出,她好像有种被虐待狂似的,把她自己的过人才智和平静心田去供那些男人利用,去为他们做那些下贱和辛劳的琐事,如抄写东西,做做情妇以及管管家等。”,真实而残忍。
另一方面,她生在那个年代,身体饥饿,精神孤独,却不依附政党,不归顺主义,加上她自身“独特的艺术才华”,使她的作品“超越时间和空间”。
她的作品我没看完,只看了精选集,头两篇就是《王阿嫂的死》和《生死场》,除了感觉结构比较松散,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场景,不能成为完整的故事;而那一个个的场景,凶残!绝望!生和死都是那么轻而易举。看了一半,我竟然看不下去了。
如果说李碧华是“阴森森”,那么萧红就是“血淋淋”。
可是你看她的诗歌,又是那么睿致、通透:“
朋友和敌人我都一样的崇敬 / 因为在我的灵魂上他们都画过条纹
人在孤独的时候 / 反而不愿意看到孤独的东西
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 / 不然丢了你 / 怎么感到有所失
理想的白马骑不得 / 梦中的爱人爱不得
什么是痛苦 / 说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其实,她只是一个敏感、孤独、不幸的有才华的女子,所以才爱她!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我不是华子那种女人
作者:柏邦妮 发布时间:2007-04-08 13:01:34
突然有点明白,
为什么《沉落的黄昏》书皮上会写:像安妮宝贝。
又看了一篇别人写的《切勿横置》。
像华子那样的女人。
很好看,当然不是浓俗那种。
纤细,要瘦,因为她活得在动物和植物之间。
不工作,不外出,不做饭。
喉咙细细的,喝一点点酸奶和牛奶,什么都吃不完,喝不完。
随身一只小小的箱子,装两双鞋子,丝瓜爽肤水,《追忆似水流年》,
在家里穿短裤和T恤,无论任何季节。
有点像孩子,有点像小动物,比如猫。
没有任何世俗社会的任何束缚,比如家庭,比如单位,比如城市,比如朋友。
随时拎着小小的箱子就走了。
与男人的关系混乱:
总有男人提供给她住所,
她和他们放肆的做爱,
但是她从不和他们发生亲密的感情关系。
呃,真的很像安妮宝贝的女主角哈。
我突然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喜欢这种华子一样的女主角,
她们代表了一种生活向往。
女人,在不断长大中,生活生长出不知多少个触角,狠狠的把你缠住,
你必须和靠谱的男人在一起,找靠谱的工作,让你的靠谱让父母满意……
但是,在这种时刻,
总也有一种向往:去做华子那样的女人。
感情无论决裂还是继续,都需要很大的力气,
需要不停的解释,给自己或者别人。
有时,也希望能够突然消失:就这么不靠谱的结束。
这种女人,小说里当然没有好下场。
这告诫女人们,这仅仅是一个向往。
合上书的时候,我认真的想给我一只很小的箱子要装什么:
如果只带两双鞋,我要带我的玫瑰红高跟鞋和我的球鞋,
只带一本书,呃!这个很难选择,
好吧,我也拿最难读的那本。
衣服……华子总是每次回来穿不一样的衣服,
那么,我选我最好的内衣吧。
我要带笔记本,我要上网,我要带数码相机。
护肤品……我不是特别挑剔的那种女人,
但是我要随身带的瓶瓶罐罐也有五六七瓶……
呃,我不是华子那种女人,注定不是。
生命难以承受的,往往不是重,而是轻。
所以,每个人都在给自己找重量,虽然有时觉得难以负荷,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觉得幸福,踏实。
华子的生活有她自己的幸福和痛苦,她很轻,不要任何负荷,最终却抓不住自己,飞向另外一个世界。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可同情,也没有什么可羡慕。
-
《傲慢与偏见》作品赏析
作者:polymercat 发布时间:2009-06-04 00:56:18
2001/12/21
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却深深震撼我心。
——题记
又一次翻开已经稍稍发黄的书,熟悉而亲切的文字,让我立刻想起伊丽莎白美丽的眼睛,达西似乎冷竣却隐藏着温柔的面容……这并不厚的一本初中就已读过的书,我却不惜千里之远从家里带到学校,让它时刻伴我身边。也许它并不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小说,却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本。
真的,这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薄薄300来页,不到30万字,没有波澜壮阔,也谈不上深奥,和例如长达4000余页、超过300万字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一比就相形见绌。就像作者奥斯汀本人一样无法和那些大文豪相提并论。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本书太平常而根本就不屑于去评价它。然而这却是一部极具生命力的小说,历经200余年,仍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在今天著名的腾讯BBS论坛外国文学版面上,只要出现与《傲慢与偏见》或者奥斯汀有关话题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一定会直线上升,尽管这些话题已不知被讨论过多少次了。
和奥斯汀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的取材事实上是相当狭窄的。正如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可不愿意在她们的那些高雅而狭窄的房子里跟她(奥斯汀)的那些绅士淑女们呆在一起。”在我看来,奥斯汀的小说有点像小女子文学,缺少一种大气的感觉。但我却喜欢这种“小女子文学”。你可以说她目光狭窄,也可以说她缺乏深度,你却无法抵挡她的魅力。事实上,取材范围的狭窄,并没有限制作者的视野,正如《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一段对话。达西说:“在乡下,你四周的环境非常闭塞,很少变化。”而伊丽莎白却回答到:“可是人本身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这也许正代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吧。奥斯汀自己说“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是她“得心应手的好材料”,还把自己的艺术比作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在我看来这正是作者的长处,也是其小说独到的地方。精工细致,一丝不苟,娓娓道来,细水长流,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小女子文学”的特点。无怪乎有人建议奥斯汀换一种写作方式的时候,奥斯汀拒绝道:“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按自己的方式写下去……”忽然联想到台湾作家三毛的文章,其最受欢迎的几本散文集如《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等,无非也是写一些生活琐事,取材也不见得有多广泛多深刻,却如此受亲睐,大概也源于此吧。反映生活的作品即是美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英国乡村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自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反应永恒的人性,普通人的心态,在读者中产生共鸣。评论家们始终把奥斯汀排在勃朗特之前,其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在于她的平淡、安宁。更何况有道是于平凡之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取材虽小,反映的问题却不一定小。这一点下面将谈及。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内容,自然是吸引读者的。但描写爱情的小说不计其数(言情小说似乎就很多产),要像《傲慢与偏见》这样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傲慢与偏见》之所以称得上世界文学名著而不流俗于一般爱情小说,自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它脱颖而出呢?一部好的小说,内容、情节是非常重要的。《傲慢与偏见》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却引人入胜。读过本书的读者应该对小说开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 在英文中in want of 是指客观需要,而不是主观想要;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反映出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与利益的结合,可见作者的目光之透彻犀利,也正应证了前面所说的细微之处却能反映大问题。小说开篇就这样牢牢抓住了读者,接着通过班纳特夫妇风趣的对话,把读者带进一个女儿多得发愁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这个家庭家道已经中落,却还有5个待嫁的女儿,而且不幸班纳特先生又没有儿子,其财产将由表亲柯林斯继承。在资产阶级社会,如果女孩没有丰厚的嫁妆,就是再有才貌,也难找到体面的丈夫,就像书中达西所说:“她们倘使想嫁给有地位的男人,机会可就大大减少了。”所以处在婚姻要权衡双方阶级地位和金钱利害的情况下,这五位姑娘的出嫁前景确实不太美妙。小说采用古典的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结合,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也借此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为财产打算的婚姻是没有幸福的,结婚不考虑财产是愚蠢的,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当儿戏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真心相爱,美满结合,是作者所颂扬的幸福婚姻。从伊丽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作者虽然没有反映出她那个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然而她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却表现了出来,对经济、财产决定婚姻关系乃至生活命运的揭露也可谓入木三分。西方有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大卫•戴克斯曾半开玩笑的说,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奥斯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
谈到《傲慢与偏见》,就不能不谈到它诙谐风趣的语言。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而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在《傲慢与偏见》中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比如在写班纳特太太时,作者就这样写到:“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又在班纳特太太与其丈夫的对话中写到:“我的好老爷,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你是在故意叫我气恼,好让你自己得意吧。你半点也不体谅我的神经衰弱。”“你真错怪了我,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在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一直听到你郑重其事地提到它们。”多么活灵活现的语言,绝妙的嘲讽与诙谐,立刻使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变得立体而清晰。再如另一个片段的描写:咖苔琳夫人的马车路过门口,柯林斯牧师全家手忙脚乱出去迎接,伊丽莎白却说:“就是这么回事吗?我还以为是猪猡闯进了花园呢。”直率的挖苦,戳穿了咖苔琳夫人自己吹起来的唬人架势,也使伊丽莎白这个蔑视权贵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越发觉得她的可爱。奥斯汀还善于通过最普通的语言让人物自己暴露自己。例如小说开头时,班纳特太太曾说郎格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而到故事的结尾,当其大女儿与彬格莱的婚事已成定局时,她又说“我觉得郎格太太这个人真是太好了。”这两段截然相反的话,让读者不禁哑然失笑的同时,又多么生动地表现出班纳特太太的反复无常、自我中心。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一个曾充满偏见的伊丽莎白、一个曾浑身傲慢的达西、一对有趣的班纳特夫妇、一个可笑的柯林斯、众多出场人物、再加上喜剧效果和特殊写作技巧,这就是《傲慢与偏见》,却不是它的全部。奥斯汀的幽默是需要反复咀嚼的,并不是一看就能逗得你哈哈大笑的书,你最多只能会心的微笑。
奥斯汀素来擅长于描写人物,正如《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傲慢与偏见》中所涉及的人物虽不多也并不算少,要把所有这些人物描写得各具风格个性,突兀于纸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打开这本书,这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好像可以从书中向我们走来: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的吉英,机智聪明、生气勃勃、有胆识、有远见的伊丽莎白,相貌平平,性好虚荣的玛丽,幼稚轻浮、娇纵放肆、卖弄风情的吉蒂与丽迪雅,愚蠢粗俗、趋炎附势的柯林斯……甚至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人物也描写得惟妙惟肖。如书中写伊丽莎白等人到咖苔琳夫人府上作客这个场景:“威廉爵士虽说当年也曾进宫觐见过皇上,可是看到四周围这般的富贵气派,也不禁完全给吓住了,只得弯腰一躬,一声不响,坐了下来;再说他的女儿,简直吓得丧魂失魄一般,兀自坐在椅子边上,眼睛也不知往哪里看才好。伊丽莎白倒是完全安然自若,而且从容不迫地细细瞧着那三位女主人。”似乎随手一写却那么生动细致的刻画,使我们好像也是当时的客人,身临其景地看到他们,甚至他们的内心世界。总之,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了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语言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傲慢与偏见》是我珍爱的一部小说,它不伟大但精工,不广阔但深刻。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书中弥漫着安详、静谧、和谐、秩序的气氛,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小说文风细腻生动,英国乡间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处处以小见大、匠心独具,社会风情画式的故事吸引着广大的读者,给我们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仰望世界文学的天空,巴尔扎克、莎士比亚、马尔克斯、乔伊斯……诸多文学大师浮现于眼前,也许我们不会想到奥斯汀,尽管我们可能对她早已知晓;《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尤利西斯》……一部部伟大的作品如夜空中璀璨的明星,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让我们把《傲慢与偏见》遗忘,尽管我们可能早已读过。因为它太简单,太平凡,太通俗,人们通常是不愿意自己流俗的,尽管很多人事实上对高雅不知所云。我欣喜于自己发现了《傲慢与偏见》,它事实上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因为对它的熟悉才更加感到亲切。它像乡间小路上的一缕清风,让我避开世间的喧哗,或者人间的悲伤。女孩子总是渴望浪漫,喜欢幻想,在作者笔下,爱情像传统的英国绅士,有些拘谨,但高尚可爱。达西“傲慢”,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追求真爱的勇气。伊丽莎白敢爱敢恨,有着一流的口才,出众的美貌,非凡的气质和勇气。我想这世界上肯定会有完美的爱情。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和人们沟通,交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真正本质,最终,一定会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
随感随记
作者:子正-含光左卫 发布时间:2020-07-13 18:15:48
按照当前的定速,这本书读完一遍需要16小时左右。主题我很喜欢。开篇就是阿难遭遇诱惑,佛追问他心在何处的故事。佛似乎的用意不在屏蔽色欲,而是要从根本处动手,就是要守心。
佛与阿难的对话中,我有大概30%不理解。佛经对阿难的设定有些太脸谱化了,阿难在佛前毫无主见,像只小狗,牵过来引过去。也不做过分辩解。佛说是啥就是啥。
我现在觉得,儒也好,佛也好。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全知全能的东西。他们,哪怕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也如同一个人一样,有优势,有不足。有正确有错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一处的好恶,推论出所有的优劣。
佛和儒,作为认识世界的心法,守心守念之法都是不错的。
我非常在意工作上的成败。这种观念,恐怕也不是太对头。因为我会被某些表象左右、蒙蔽。不能产生中正的认知。
对诱惑,谁都没有把握能免身。美女使人倾心。物物追索,使人迷失。所以,重点在于立其本心,不惑于外物。据我的一个同学说,这叫金刚心。金刚大概指不坏,明澈,坚固。
第二段,起因很熟悉,问死与不死。但是很快被阿难引到了另一个看起来无关的概念。只看到阿难提了一个好问题——妄念都会消退,为什么真实的念头不会也消退呢这部分逻辑还稍明显些,后面那个菩萨出来后,佛的解释就完全听不懂了。
我们好像是隔着毛玻璃,带着耳罩听人说话,模糊不清。
楞严经经文据说只有6万字,我觉得它应该比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还要难。我一两天才能读完一篇,而且仍然会留下读不通的部分。
我觉得佛似乎在玩弄语言和逻辑。人们使用语言,使用逻辑,是有指向性的,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佛似乎在debug那些概念和逻辑本身。这是我见过的尺度最大的精神体操。
Jul10,2020 补: 今天意识到佛教的原始经典数量是很少的。据读过的同学说,佛教原始经典只有12部。按照我手里,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来看,经文总数大概45万字,儒家五经的白文,篇幅是38万字。儒家十三经全部篇幅,接近64万字。
Jul13,2020 补:楞严经里需要凝力关注的部分,我估计不会超过3000字。佛经很啰嗦,它可能是为了在读经时造成近似催眠效果,同一个概念,会以模板形式重复若干遍。楞严经中出现了观世音菩萨的自我介绍。32像,男相女相之类的都有提到。佛教十三经中入门级的经书有心经、金刚经、坛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似乎是佛教传入中土后被翻译出的第一本经书。很可能是在洛阳,巩义一代翻译的。非常短。佛经中最让人迷惑的,可能就是多重否定。类似非法,非非法之类的。有时候,这种否定会绕到四重。我不确定佛是否自己明白他在说什么。
佛有时会把比喻,估计,当成是真实的。比如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比如大陆上存在着多少个国家。他用非常明确的数字说出。我觉得这要么是翻译的问题,要么就是他把现实和想象已经混淆在一起了。这种思路不是没有先例,英文世界以英里为单位计数,对于某些估计值,转换成公里制的时候,有些不靠谱的译者就会直接拿计算器乘系数硬转,然后有效数字有4,5位,任何人一眼看去,都觉得这是个准确的测量值,其实,它就是个估计值。随便打个比方。
-
父母说话孩子不爱听,是沟通方式错了,学会用孩子思维和孩子对话
作者:自有我在 发布时间:2023-03-05 19:07:14
当我们打开这样一本《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时,最初进入我们视线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不能完成良好沟通的案例。但这些案例一个个就像发生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就想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像我们和孩子们沟通模式的再现。
“自己选择的就必须坚持”,“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坚持,坚持才可能成功,一旦养成随便放弃的习惯,长大后做事情也会半途而废”,“只要你坚持,妈妈每周给你做最喜爱吃的牛排”,“我太累了,这些问题我们明天再来讨论,今天你想吃什么?”
这些是不是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经常挂在嘴边应对孩子问题的话语当我们用这些话语应对孩子的时候,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了吗?相信绝大多数都并不能令人满意。
一直给孩子强加各种要求的父母,最终孩子可能走向崩溃,要么大哭,要么躲进自己的世界,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讨好孩子的父母呢?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最终依然会突破父母的底线,给出强烈的反击。而不解决问题的父母看似当时风平浪静,可事后依然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断出现。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开启了和孩子沟通,这样的沟通模式注定是会走向失败的。
温全燕,家庭教育指导师,荣美地家庭成长中心创始人,以一本《不用催不用吼的时间管理课》,为非常多的父母带来了更加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现在她更是以这样一本《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对话》,开启更符合孩子心理的亲子沟通模式,让父母和孩子在良好的沟通之中,把一些孩子们必须知道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让孩子们更为健康幸福的成长。
那么,这样一些沟通模式都包括什么呢?重要的是父母需要不断的自我觉察,必须要从自身改变做起。这是重塑沟通模式的起点。如果父母不做出改变,所有的沟通模式都无从下手。每个父母内心之中也有着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这些价值理念是否合理,明显会对于亲子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就提供了大量父母们开启自我观察的小练习,助力父母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模式能够有着清晰的认知,通过这些练习,把适合的沟通模式深入内心,在和孩子沟通时,才能不把自身偏颇的认知强加给孩子身上。
父母了解了自我,在和孩子沟通的具体细节之中,也有着大量的内容需要全面的学习和梳理。这就包括全面接受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的坏习惯,父母往往非常急于给孩子们纠正,可是这也要在以全面接受的基础之上,还要让孩子自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我去纠正,而不是父母横加干涉,那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亲子沟通的细节还包括明晰边界、认真倾听、有效发问、智慧表达等等细节,就是值得父母深入研究的内容,都是这本书所讲授的内容。那就把书中的智慧内化成自己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这才能让亲子沟通更加得心应手,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有些事发生了就要永远独自背负啊
作者:张春[阿卡纳] 发布时间:2017-10-31 00:35:45
提醒:有剧透
人物职业为作家的小说,我通常不大待见。《孤独的小说家》不用说了;《1Q84》其实也是,因为主线全部都和天吾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背后其实不也是一个自恋狂作家吗。因为主要人物是作家,这些小说在我心目中都因此沦落到二流。如果有人物(甚至主角)是作家,往往总带着点自怜自伤,仔细一看总有点臭不要脸。所以《独居的一年》这部全家都是作家,所有主要人物都是作家的小说真是让我惊叹:好大的狗胆啊!
我猜想这个作者以前可能也是忌讳写作家的,所以这次既然写了,就恶狠狠地一次写个痛快。书里有多少作家我算算:特德,玛丽恩,露丝,埃迪,汉娜。其他人物也都是文学老师,编辑和读者。简直是作家和周边大批发,不要脸极了。
但是,这并不是一部通常的,写写作者的生活然后流于内心独白的小说,它仍然不断地行动,每个人都有无数不需要心理描写,只是不断在打斗、逃跑、和谈话的,可以被看见的经历。从这个角度来说——写这么多作家,仍然可以有如此复杂而密集的情节,这是个很高超的故事。
我有一点明白村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者。因为这种跳出自身经验许多的写作,是村上没有的。村上所有的小说里,都至少有一个人是他自己,严重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他自己。(切!)
它也可以说是一本讨论“作品里怎样使用真实/虚构”的文学评论。除了这一群人的大故事本身,还可以把它当成各个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并且从中得出一些经验:他们是如何在作品中使用“自己”的。尤其复杂的是书中最成功的作家露丝。她在前期的创作生涯中尽可能不使用自己,但仍然无法绕开自己,以至于面对读者提问时无比恼怒。在最后一本作品里她渐渐敞开心扉,书写自身纠缠,这是她最畏惧的创作方式,但也成为她最成功的作品。而且最后被一个真正爱她,理解她的人完全读懂。代价是写作者的尊严,得到的是幸福。这是好的吗?对的吗?我不知道。
各个人物大概的生平和作品,我是这样理解的:
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埃迪。我本来以为那是因为他最真实:一辈子纠缠在一段感情里,成为一个平平庸庸,从不进步的人。但转念一想,其实在现实经验里这样的人是离真实最远的。谁能一辈子这样痴恋啊,谁能让一生在16岁的暑假里徘徊啊。小说里也对他有特别的处理,那就是让他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他把不多的才华和精力,全都用于纪念他心爱的女人。时间是很残忍的,如果不努力,它就会把那些最强烈最浓郁的体验自然地带走,所以埃迪得一本又一本地写,把他回忆中的所有细节一一写下来。当回忆全都写完,再编入想象的情节和细节,以此让自己永不相忘。他在自己的读书会上结结巴巴地说:“人物还是那个人物,只是他们……长大了一些……”埃迪在男子高中里与过去性幻想的对象——老师的妻子相见时,那个女人已经知道了他和其他男孩不一样:“她看得出来,他爱过什么人。”这个地方打动了我。我想我最喜欢埃迪的地方,就是他把“爱过什么人”的情感,变成了自己的相貌。他拥有了爱过的模样。大部分人生都是平凡度过的,但他用爱让自己面目清晰。他如此平庸,却从来没有虚度过光阴。
我没法喜欢完美的哈利。正是因为他太完美了。他强壮、坚贞、稳定又内敛,是所有作家梦想中的爱人吧:妈的他不但是你最大的粉丝,而且还因此读完了你全家人写的书,然后他的梦想的婚姻生活就是在家读书和管理家庭,搞好后勤,并且把身体练得壮壮的和你没日没夜地搞(白眼)。哈利完美到了突兀的程度,简直是中年和肉欲版的白马王子。但是和这样一个人结婚,跟打飞机有多大的区别?没有痛苦的爱还是爱吗?
其实对特德我是同情的。他能无私地爱着一个人就很好了,剩下的精力和智慧都用来满足自己,他伤害了别人,但也服务了别人。他勾引了别人,但那些女人当时不也是开心的吗?一个人应当为别人负多少责任呢?对女儿的责任是应该要大一些,我觉得他已经尽力了,他没有错到应该那样凄凉地死去。露丝的明信片寄到之前他就已经死去,让我非常难过。他没有那么错。
露丝的故事其实我很不喜欢,她怎么可以在投入爱情之后,就安心幸福地生活下去呢?她杀了她的爸爸。她这一生都在做受害者,是因为她善于忘记加害者的身份吗?露丝的故事最复杂,我对她的情绪也最复杂。我不能原谅她对爸爸做的事,也不能原谅她对艾伦做的事,如果不是艾伦死的及时,这个最爱她的人,心上也要被深深捅出刀口了。作家的事业没有那么了不起,如果会伤害深爱的人,那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素材也不能用。这就是我讨厌小说中“作家人物”的一个原因:这种故事里,把写作这个工作描绘得太重要了。我最不能原谅的,是她竟仍然能遇见完美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和盘托出。有些事既然发生了,就要永远独自背负,永远不可以放下。这才是我尊敬的。我讨厌被救赎的幸运儿。
所以汉娜说得对:真恶心!
玛丽恩是一个可悲的女人。当然,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太惨痛,让人无法对此提出质疑。可是,她的丈夫,女儿和情人又何尝不是千疮百孔?为何只有她可以痛得那么强烈和残忍?她把伤痛转化成了几乎带着诗意的作品,并且活得很长很长,直到得到了所有人的谅解。玛丽恩凭什么就可以这么弱?弱到幸福为止呢?
写了这么长,不得不说我读这本书时投入了很多感情。相信每个人看待这些人物都会有自己的解读,这正是优秀作品的标志。其实我很期待这篇评论被吐槽,在有些看法上被说服。
对了,其实这本书很风趣,很多地方引人发笑。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08:41:22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8:36:09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42:09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08:37:51 )五星好评
-
网友 国***舒: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8:36:19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辛***玮: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8:36:41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孙***夏: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08:42:48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08:42:48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丁***菱: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8:34:40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08:38:08 )还不错啊,挺好
同作者:葛浩文的书籍:
-
萧红传 葛浩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放心购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籍:
-
美容美体技术(活页)(全国现代学徒制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A-level 纯数1课程精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中级(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中级(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0~3岁婴幼儿照护与保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美容仪器应用(活页)(全国现代学徒制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汉军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汉历史(新学科术语小词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喜欢"萧红传"的人也看了
-
家庭钢琴启蒙课(爸妈一定要懂的学钢琴那些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科妮第一次乘飞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以爱为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己动手家庭影像制作 含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萧红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南海地区形势报告(2015-2016)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预售【外图台版】设计智人的未来:培养T型知识架构,用大数据辅助找出独特性,创造自我新观点/邵唯晏作/麦浩斯出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液压元件与系统设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侵权法解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研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相关推荐
-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情感篇 9787301282250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年维特之烦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紫砂入门十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资产评估实务(二)(2022年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8执业药师考试用书2018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同步题库 药事管理与法规(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水经注/中华经典藏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爱的告别式 (日)乾胡桃 著;丁楠 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13岁以前妈妈决定孩子一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普通动物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客家山歌:认同·发展·嬗变(Hakka Mountain Songs: Identity Devel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商务礼仪:情境·项目·训练(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邮轮安全运营管理案例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PNSO恐龙博物馆:中国恐龙2(用科学艺术作品呈现近百年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恐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玉匣记正版增补万全老旧古书玉匣记注评真本完整版原著无删减东晋道士许真人 著耕种气象婚丧嫁娶求学开张出行起造移居看阳宅占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博士论丛 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校正全本增刪卜易 野鹤老人著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古代术数书籍 周易六爻经典入门 爻 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满2件享】《走短的路》——纵横职场少走弯路的秘诀 赵海男 北京仓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功/励志 人在职场 职场人际/职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财商教育 富爸爸 用钱赚钱的活法 实操案例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