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书 UNIX传奇 历史与回忆 操作系统UNIX的诞生记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的幕后故事计算机先驱布莱恩W克尼汉 UNIX操作系统发展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2021新书 UNIX传奇 历史与回忆 操作系统UNIX的诞生记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的幕后故事计算机先驱布莱恩W克尼汉 UNIX操作系统发展书精美图片

2021新书 UNIX传奇 历史与回忆 操作系统UNIX的诞生记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的幕后故事计算机先驱布莱恩W克尼汉 UNIX操作系统发展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2021新书 UNIX传奇 历史与回忆 操作系统UNIX的诞生记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的幕后故事计算机先驱布莱恩W克尼汉 UNIX操作系统发展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5557179
  • 作者:[美]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3-1
  • 页数:264
  • 价格:111.19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UNIX Solaris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27 22:00:04

内容简介:

自1969年在贝尔实验室的阁楼上诞生以来,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远远超出其创造者们的想象。它带动了许多创新软件的开发,影响了无数程序员,改变了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轨迹。

本书不但书写Unix的历史,而且记录作者的回忆,一探Unix的起源,试图解释什么是Unix,Unix是如何产生的,以及Unix为何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本书以轻松的口吻讲述了一群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发明天才的有趣往事,探秘他们如何从传说中走出来,就地显现极客真面目。本书中每一个精彩故事都是鲜为人知却又值得传播的宝贵资源。

本书是为对计算机或相关历史感兴趣的人编写的,虽然它包括一部分技术相关的资料,但读者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技术背景,就可以欣赏Unix背后的思想,了解它的重要性。


书籍目录:

第1章 贝尔实验室 001

1.1 贝尔实验室的物理科学研究 005

1.2 通信与计算机科学 007

1.3 结缘贝尔实验室 008

1.4 办公空间 013

1.5 137→127→1127→11276 023

第2章 Unix雏形(1969) 031

2.1 一点点技术背景知识 031

2.2 CTSS和Multics 035

2.3 Unix起源 038

2.4 何以命名 041

2.5 肯·汤普森小传 042

第3章 初版(1971) 051

3.1 用作专利申请文档工具的Unix 053

II UNIX 传奇:历史与回忆

3.2 Unix房间 056

3.3 Unix程序员手册 064

3.4 存储略谈 065

3.5 丹尼斯·里奇小传 068

第4章 第6版(1975) 073

4.1 文件系统 074

4.2 系统调用 076

4.3 shell 079

4.4 管道 082

4.5 grep命令 086

4.6 正则表达式 092

4.7 C语言 094

4.8 软件工具和Ratfor 100

4.9 道格·迈克罗伊小传 103

第5章 第7版(1976—1979) 109

5.1 伯恩的shell 110

5.2 Yacc,Lex,Make 113

5.3 文档编制 124

5.4 Sed和Awk 141

5.5 其他语言 147

5.6 其他贡献 152

第6章 科研中心之外的传播 163

6.1 程序员工作台 164

6.2 高校授权 168

6.3 用户组和Usenix 170

6.4 约翰·莱昂斯的评注 172

6.5 可移植性 175

第7章 商业化 179

7.1 剥离 179

7.2 USL和SVR4 181

7.3 UNIXTM 183

7.4 公共关系 186

第8章 派生物 191

8.1 伯克利软件发行版 192

8.2 Unix战争 194

8.3 Minix和Linux 196

8.4 Plan 9 200

8.5 流散 203

第9章 遗产 207

9.1 技术方面 208

9.2 组织 213

9.3 认可 220

9.4 历史能重演吗 222

资料来源 227


作者介绍:

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是《C程序设计语言》和《UNIX编程环境》等10多部计算机著作的合著者。他曾在贝尔实验室计算科学研究中心Unix开发组工作超过30年,见证了Unix的诞生。

译者韩磊,是IT产品与运营专家、IT图书专业译者,译有 《代码整洁之道》《梦断代码》《C#编程风格》等多部计算机图书。他曾担任CSDN副总经理、《程序员》总编辑、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等职,现任AR初创企业亮风台广州公司总经理。


出版社信息:

类型:公司

成立时间:1953年10月1日

简介:

人民邮电出版社,1953年10月成立,隶属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建社以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坚持守正创新,围绕“立足工信事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引领美好生活”的出版宗旨,发展成为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及数字出版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大社。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早期系统有一小群用户,其中当然包括肯和丹尼斯,还有道格·麦克罗伊、鲍勃·莫里斯、乔·奥桑纳,以及撞了大运一般的我。每位用户都有一个数字身份编号。有些编号代表系统功能而非人类用户,例如root,或者说超级用户,身份编号为0,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编号。人类用户的编号从4开始。我记得丹尼斯是5,肯是6,我是9。在初版Unix 系统中拥有个位数用户身份编号,大概也算略具声望了。


丹尼斯是超一流的技术作家,文风清雅,用词灵巧,字里行间闪烁着干练的智慧,准确地反映了他的个性.......毋庸置疑,C语言和Unix的部分成功可以归功于丹尼斯的写作。


在高校里,招聘和晋升会大量参考来自同领域外部知名学者的推荐信。这激励了对狭窄领域的专精研究,因为学者的目标是深究一门,好让外审人员能理所当然地评价“此人在其学术生涯的当前阶段,已是该子领域的魁首”。

而贝尔实验室则为每位研究员打造了自下而上的评级制度。部门主管为其员工评级,评级结果在中心层面与部门主管的评级合并,如是再向上传递两层,最后,每个人在全体人员中的大概位置就确定了

专精某一领域的人可能会得到其直接上级的高度评价,但再上一层就未必了解其工作成果。另外,跨学科的工作在更高层眼中更突出,因为更多管理人员看得到它。协作越广泛,就会有越多管理者看得到,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偏重协作与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做决策的管理人员也要经历这个评估过程,所以他们会有同样的倾向。

我做了15年以上部门主管,管理水平顶多算中等,而且绝对愿意让贤予能。有些人成功地长期拒绝晋升。我做部门主管后不久,丹尼斯・里奇也做了主管,但肯・汤普森就一直没进入管理层。

在高校任教20年之后,我仍然不乐意评价别人的工作。然而,这事确有必要。有时你必须做出影响他人生活的决定,例如解雇某人(还好我没这么做过)或不让学生及格(不常见但也偶有所闻)。贝尔实验室绩效考核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基于由理解某项工作的人的共同评估做出。如道格・麦基尔罗伊所言:“合议是这套体系的极妙之处。谁都不必依赖与单个老板的关系。”贝尔实验室这套流程不见得完美,但它的确挺好,我听说过和读到过一些差劲得多的绩效评估方法。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自1969年在贝尔实验室的阁楼上诞生以来,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远远超出其创造者们的想象。它带动了许多创新软件的开发,影响了无数程序员,改变了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轨迹。

本书不但书写Unix的历史,而且记录作者的回忆,一探Unix的起源,试图解释什么是Unix,Unix是如何产生的,以及Unix为何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本书以轻松的口吻讲述了一群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发明天才的有趣往事,探秘他们如何从传说中走出来,就地显现极客真面目。本书中每一个精彩故事都是鲜为人知却又值得传播的宝贵资源。

本书是为对计算机或相关历史感兴趣的人编写的,虽然它包括一部分技术相关的资料,但读者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技术背景,就可以欣赏Unix背后的思想,了解它的重要性。


精彩短评:

  • 作者: Fenng 发布时间:2021-01-14 20:16:12

    终于有人写了这一段故事。

  • 作者: 适兕 发布时间:2021-01-05 21:08:16

    Unix 技术本身对于现代操作系统和应用影响深远,是毋庸置疑的,本书也给出了最谦逊而自信的描述。技术之外,文化和组织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部分,本书也娓娓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开放、平等、频繁交流、问题不设限、宽松、享受工作本身、注重知识传播、保持和高校的关系、友好的协作精神等,是Unix成功的重要原因。

  • 作者: 轩辕御龙 发布时间:2021-02-19 00:04:35

    值得一读,那些熟悉的名字都不再只是一个个字符。

  • 作者: 庄表伟 发布时间:2021-02-12 11:33:48

    一杯好酒,一饮而尽!

  • 作者: 旸谷 发布时间:2021-03-25 06:23:09

    不只是历史,还有回忆,所以我拒绝了用《UNIX简史》这个中文书名。《UNIX传奇》这个书名更有温度、更有情感色彩……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志于匏 发布时间:2022-10-14 21:10:21

    覺得老師有個比喻好精準:學者如雜技演員,厲害的兩手拋三球而應對自如,朱子不是,朱子兩手玩十幾個球。。。

  • 作者: kayoko 发布时间:2022-06-11 14:24:53

    不全

  • 作者: 云在云霄 发布时间:2019-12-14 09:30:20

    分量很厚重的一本书。虽说不少也是百科堆砌,但胜在资料详实,各摄影师实拍的照片很多,每个省的古镇分类整理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身边现存的古镇。

  • 作者: 夜风 发布时间:2010-12-21 12:40:08

    三星半,入门扫盲级读物。

  • 作者: 絮影 发布时间:2022-11-18 20:32:31

    用漫画的方式打开文身的前世今生


深度书评:

  • 成也专利,败也专利

    作者:pluskid 发布时间:2020-06-15 12:01:11

    K&R C 的那个 R 写的关于 Unix 的一本小回忆录,封面印刷极其模糊,看起来像自家小作坊打印的,不过内容还不错。介绍了一下 Unix 的起源、发展和没落,也有一些 Unix 重要组件的基本介绍。不过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作者作为亲身经历整个过程之后怀旧所写下的回忆录,里面有不少趣闻轶事,仿佛能在字里行间看见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温暖的感觉。

    作为从 GNU 和 Linux 开始接触开源世界的一代,对 Unix 的印象更多的是刻板守旧的顽固派,最终被 Linux 抢占了所有的天下。从这个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在 Unix 起源的时段它是非常革命性的创新(Unix 作者因此得了图灵奖),不过 Unix 成也专利败也专利:早期在 Bell Lab 搞操作系统的那些人申请不下经费来买电脑(PDP-10 在当时的价格是 50 万美元),但是当时在公司申请专利是一件大事(平均每天都会有一个新专利),于是他们说服专利局买了一台 PDP-11,帮他们搞可以让写专利更顺畅的软件,同时获得晚上访问机器的权限,Unix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开发出来的。而后来 Unix 的没落我们都知道了,由于 Unix 极其高昂的 lisence fee(也不是 Unix 原作者们所能左右太多的事了),导致了各种冲突,比如 BSD 那边添加了 TCP/IP 的功能之后发布他们的 Unix 版本,结果吃上了漫长的官司,重写了 Unix 原来有的所有代码还不行,总之在各种混乱中 Linus 发了那封著名的邮件宣告了 Linux 的诞生。

    后期关于 Bell Lab 本身在母公司分崩离析中没落的过程描述也有点让人伤感的,配合另外的关于贝尔实验室的历史的书看会更有感触。曾经的贝尔实验室不再了,不过所幸现在在其他的一些 Industrial Lab 也还有比较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没有了单间的独立办公室,但多了 free food。

  •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责编手记(完整版)

    作者:酸奶圈 发布时间:2021-06-09 14:00:04

    身为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平时都会记录一些出版流程上的事儿。这本书是我开始写的第一篇手记,希望把一本书的诞生过程分享给大家~

    前言

    一、定选题

    二、审内容

    三、起书名

    四、选封面

    五、做版式

    六、下印厂

    七、算定价

    八、促营销①邀请大咖写推荐&拍视频

    九、促营销②准备素材

    十、促营销③定制专享书

    十一、促营销④上架电子书

    总结

    前言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这本书,内容就像书名一样,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而出版过程中前前后后留下的故事还挺多的。它既是曾经让我欣喜若狂的书,也是让我陷入极度自我怀疑的书;既是让我真正找到做书感觉的书,也是让我在跨领域出版上走出第一步的书。

    图1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外封+腰封(左)内封(右)

    成为这本书的责编之前,我还在经管领域做书。码洋到达高级策划编辑即将升职级之时,决心重新学习新领域的出版(哈哈这里的故事省略一万字),因此这本书算得上是我的编辑生涯中出版的第一本计算机领域的书。也许书名已经暗示了冥冥之中注定的一切,在它即将上市之际,我写下这个编辑工作手记,记录“历史”,也留下回忆!

    一到信息技术出版分社时,分社领导说想把这本书交给我做。刚刚听到消息的我,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既想做,又怕做不好,生怕刚刚换出版方向的我出小错,酿“大祸”。后来与分社领导沟通后,看到了分社对于这本书寄予的厚望,也感受到分社领导对我在之前部门工作的认可,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厚爱,接下了这本书。

    图2 原封面

    一、定选题

    在出版领域,选题是指经多方面分析、考量而选中主题后拟实施的出版项目。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有时还用以指代出版物本身。 编辑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建议进行某出版物品种的生产时,首先要提出选题,经过集体论证,一般是本部门论证、中心论证、出版业务管理部论证后才能进入三审三校环节。如果想要申报重点书,还需要进行一次答辩类似的重点选题论证会,展现该选题有哪些市场潜力。

    这本书因为作者是C语言圣经《C程序设计语言》的作者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UNIX发展历史和回忆录的相关题材是国内市场没有的,于是我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在出版社内部的重点选题论证会上介绍好它,以顺利入选重点选题,从而得到社里更多的营销资源,更好地推广这本书。

    转换部门的第一个选题就申报了重点选题,我在准备时花了很多心思。通览稿件+调研+制作PPT大概用了一周时间,重点突出了作者代表作、影响力以及内容的独特性。

    图3 重点选题论证会PPT的其中一页

    在社级重点选题两天前,整个科技中心60多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中心内的评选,这是以前我没有经历过的。中心领导、分管社领导,以及中心所有员工一一听过大家的介绍和回答问题后,进行了在线问卷评分。

    第一个上台的我有些紧张,慌乱中连作者名都没读顺溜,不过好在后面把作者背景和内容特色讲得很清楚,最后顺利进入了社级重点选题的候选名单。

    两天后的下午,准备召开社级重点选题论证会,上午分管社领导召集我们中心的汇报人开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定位、调研、拓展方式甚至答辩技巧等方面,做好重点选题论证会的汇报。他的大局观和对细节的重视,让我深受震撼。他一个个听取大家对自己选题和其他选题的想法,并且不分好与不好一一给予意见,坦诚相待又倾囊相授,既让我学到了很多,又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

    经过分管社领导的点拨,社内的重点选题论证会顺利通过了这本书,使之成为2020年四季度社级重点选题之一,同时配齐了这本书的出版营销小团队。

    二、审内容

    这本书的译者韩磊老师在IT技术书翻译方面经验丰富,《代码整洁之道》是他的代表译作之一。在这本书的翻译上,译者既能尊重作者的原意和态度,又能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正是具备这些综合因素,韩老师从几位译者的试译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认可。当然这段精彩的故事是听分社领导说的,我没赶上。

    这本书从我接手时已经是从编加中心返回的编加稿,因为译者的专业性与尊重作/译者文风的要求,编加稿上的痕迹并不多。我想要加快进度,便仅仅与译者沟通了编加遗留的问题,导致发二审后被二审老师发现了很多编加出错和漏看的情况。

    于是我调整了节奏,处理二审意见的同时将稿件通读了一遍。个人而言,通读实质就是编辑加工,一般在译者交完电子稿编辑初审时和下印厂之前,编辑需要各通读一次。这本书初审环节的通读自己没赶上,所以决定补一次通读。

    简单介绍一下我通读的方式。

    (1)用黑马工具筛查简单错误,比如“的地得”错误、明显错字、重字等。

    (2)由于本书是外版书,因此需要对照英文原版,一行行看是否有漏译的段落语句。

    (3)仔细阅读带有痕迹的译稿的每一个字,尤其重点观察编加老师和二审老师的修改,斟酌原版书中作者的表意和感情后看修改的是否有问题,与译者一一确认有问题需要修改的地方。

    (4)通览全文以保证上下文同一专有名词的统一、常用词表述的统一、书名/地名/人名/学校名/公司名等处理方式的统一。

    自己通读陆续花了3周时间,才让稿件进入下一个流程——三审。我听过有编辑没有全文通读过自己的书就印刷,导致最后出现严重问题的案例。其实图书相对于编辑,相当于孩子相对于父母,如果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就无从谈起了。通读环节便是很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也是发现问题并改正,从而让其变得更好的机会。

    三、起书名

    经过三审后就到了签发环节,即确定所有图书信息,包括图书的书名、署名、内容提要等关键信息,以申请书号和版权页上方的CIP。下面我把签发环节的关键步骤分享给大家:

    图4 签发环节关键步骤

    这个环节是图书效益的第一个关键。起书名最重要的,是必须能够简短而准确地传达图书内容,其次要让读者容易念得出、记得住。如果在书名中,图书的内容没有被传达到位,连被搜索的机会都没有,更何谈效益和影响力?有的人会说,那是不是踩着关键词就可以?当然不是。起书名需要综合考虑这本书的内容、读者对象以及所涉领域的热搜词,前两者尤为重要。

    比如“简史”是备选书名之一,既符合图书大部分内容,又是近期热搜词,几本IT人文的畅销书都用了这个词,然而最后考虑其情感和其他技术简史类图书不同而被排除。其他简史书的作者尽管都有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但毕竟只是历史的研究者、后验者,这种“简史”书的内容定位以及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和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市场定格了;而本书的书写角度是亲历历史,描写的故事有的被广为流传,有的却无人知晓,这离不开贝尔实验室的老同事提供史料的支持。

    图5 1969年贝尔实验室内部电话号码簿

    图6 肯·汤普森与乔·康登开发的Belle国际象棋计算机

    图7 穿孔卡,1960s大多数操作系统将程序指令打到穿孔卡上操作,耗时巨大

    图8 磁芯内存;16K bit, 2KB,1971年大概卖1.6万美元

    我的感受就像作者写到的,宝贵程度无以言表,光是耳闻颇为满足。

    图9 致谢首段截图

    老朋友和旧同事提供的老旧图片,为作者的回忆增添了历史佐证。尽管也有同事从市场的角度提议用“简史”,基于对书稿内容和情感的判断,在我和分社领导以及译者的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

    四、选封面

    一般签发时确定书名,之后就可以着手写封面设计文案了。作为责编,我需要总结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等重要信息;还要结合内容设计整体风格,提炼卖点。前者需要的是细心,后者不仅需要对内容完全熟悉,能够提炼出本书最特色的点,还需要对市场熟悉,清楚市面上同类图书哪些设计已被广泛认可,目标读者喜欢哪种,与本书定位相符的其他领域图书是如何做的。

    完成签发后,我对封面还没有大概思路。原书封面使用的图是公司投放的UNIX平面广告之一。

    图10 源于布莱恩想法的UNIX平面广告(原书背景图)

    广告中的儿童积木是作者的主意,背景是作者提供的Troff文档,虽然图片已经不是很清楚,但是很有意义。

    不过,在目前国内图书市场琳琅满目的设计里,如果沿用原书封面的那张图作为封面主图,或许很有意义和韵味,但是恐怕难以从现在的众多图书中跳脱出来。虽然很多经典文学著作从外观看并不出众,但这个前提是其自身已经是经典了。如果刚刚引进,图书还没有为国内读者所知就不“打扮”自己,或许真的很难被大众一眼挑中,口口相传也就无从谈起,这个道理和选对象是一样的。

    学会“打扮”图书,对于责编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学识,审美可能确实局限。为了体会得更真切一些,连续几天让王师傅带我去图书种类较全的美术馆三联、涵芬楼、王府井新华书店线下体验,将历史题材、人物传记以及商业科技类的图书都比较分析了一番。哪些设计是当下流行,哪些设计适合小众口味,哪些设计厚重,哪些设计脱俗……从幼儿园就去三联看书的王师傅以点带线带面的分析听得我一愣一愣的,这还要特别感谢一下王师傅。边分析边体会,我找到感觉时就和设计老师进行讨论、研究。

    经过几天去书店找感觉,渐渐有了对这类图书封面设计的想法。

    (1)找准读者定位和图书定位:对计算机或创新史感兴趣的人和可收藏的历史书。

    (2)确定精装还是平装:精装。

    (3)主关键词体现(风格偏向):主关键词是传奇、历史与回忆,次关键词是UNIX。这本的叙事风格偏向于回忆录,突出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而不仅仅局限于UNIX系统等技术本身,所以整体风格,要有历史书、回忆录的感觉,而不是深入技术或者科普技术的感觉。

    (4)次关键词体现:对于如何呈现次关键词,我们参考了原书封面中的插图——UNIX积木。虽然不是同一个,但是也有延续作者主意的想法。

    (5)装帧调研:同类好书的封面做的如何?有哪些细节值得借鉴?这些问题可能从线下书店“找感觉”的准备工作中难以一步到位,除非见到优秀的都买下来(除非我们领导都给报销……哈哈)。王师傅的书虽说有领域偏爱,没有广到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书里找感觉,但是从民国到现在,各个时期出版的图书装帧如何,有大致可以摸索的线路和时代标准。

    (6)广泛听取意见,吸收众长并最终敲定方案。

    前5步并不是一开始就构思好的,要想做到心里有数,可能还需要做到第6步,找其他人验证。以下是当时设计老师凭借最初的封面设计单给的方案:

    图11 封面的5个方案

    我第一眼看到方案3就喜欢,但是咨询了有经验的编辑、年轻的程序员、资深互联网人,多数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尽管如此,听取那些选择方案3的人的独特评价,并且对5个点的反复推敲,思路逐渐清晰才得出上面5点的结论。

    我的分社领导也告诉我,婆说婆有理,最重要的是编辑的认同感。此时此刻编辑最了解图书内容,尽管有时可能会因为偏离市场设计不好,也是编辑应该能够承受的。

    有一次,在深圳参加的某个大会上,我拿着这5个方案去做了小小的调研,其中一位参会者说:“这5个方案都差点意思,我直观了解不到这本书讲的什么。”这位参会者的意见很直接也很中肯。确实,这本书的书名目前还不够直接,简单的版式满足不了基本内容信息的呈现,于是出差回来我就开始撰写腰封的文案,并与设计老师沟通加腰封。最终确定方案3加腰封。

    图12 最终加腰封的外封和内封效果图

    具体落地到封面真正包裹在图书外边,又涉及产品如何包装的问题了,比如封面选什么纸,附什么膜,字体或者图案上是否设置凸起、烫金等工艺,环衬选什么纸,是否要丝带等,这都需要看看同类的优秀产品。我那两天找了近10本外社畅销和经典的传记、历史书一一摸过、看过、体会过,对比各项参数并确定后,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图13 印刷、装订好第一时间送到编辑手上的样书

    唯一遗憾的是环衬没有垫纸板试验,印出来才发现摸着厚,实则有些透。尽管有的同事说可以当成设计好的半透明感觉,我依旧不想留有遗憾,决定在二刷时替换。

    图14 浅黄色 120克树雅纹环衬

    五、做版式

    版式的设计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做好这步可以给内容加分,反之则起到减分效果。根据编辑的习惯,做内文版式也可以在作/译者交稿后就进行,最终的内文版式也会在各个审稿环节成为审核对象之一;做内文版式也可以在三审/签发后再进行,这样排版老师漏排错排的风险会小一些。所以做版式的顺序也是看编辑想规避风险还是方便审核。这本书是在签发稿件后做的版式。

    下面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的。

    (1)确定印刷色数。

    根据作者的影响力、书的内容和可收藏的历史书定位,我选择了四色印刷(全彩印刷)。尽管原书很多老旧照片是黑白的,我依旧想还原每一幅照片,让读者看到老旧照片最清晰的样子。

    (2)确定内文主色调。

    为了图书色彩更丰富,视觉感受更好,除了图片呈现彩色,还需要使标题、页眉、页码等处用一种与封面较搭的颜色。这样做多少也有“你不要注意这些地方,专注于黑色字体的正文!”的意思。

    当然,因为在我看过五个方案后心里有了偏向,所以当时暂定橙黄色。一般在确定封面方案后可以调整,这个不难,主要是此时要确定好哪些部分需要着色。

    (3)版式调研后确定。

    说到着色也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所有四色书给人的体验都好。因此我从确定内文主色调这一步就开始了又一番的调研和比较。挑出10本整体设计比较好的书进行内文用纸、字乘行、行间距、页边距、字体字号及页眉页脚、标题排列方式等产品设计方面的调研(这里不得不称赞一下后浪的作品,确实用心),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细分领域里目前流行的、体验好的版式的各个细节如何设计。至于哪些采纳,哪些创新,就全看编辑的感受了。最后将想法与排版老师充分沟通后确定内文版式。

    (4)找人体验,改进细节。

    一般排版老师按照编辑要求,初步排好的版式(如前言目录等前辅文部分+部分正文)发给编辑确认,调整至细节好了才按照确定的版式灌版。很幸运的是,这本重点书分社领导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意在正式排版并第一次校对(一校)完成后提前制作简约封面版未定稿的半成品给大咖试读。这不仅是提前营销的方式,也是对内文改进的重要举措,毕竟那么多双专业人士眼睛在瞧着。

    图15 试读版图书

    果然,大约半个月后各位大咖纷纷反馈意见,除了交推荐语/序外,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比如文字、统一性等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尊重,坦诚和认真,我十分感谢!

    图16 推荐人反馈的意见

    记得拿到试读本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拿回家。正好那天我婆婆也在,王师傅和婆婆也帮忙提出了一些版式上的意见。比如人物头像的图片是否可以统一文字环排?这样既可以避免图片占用太多篇幅,又可以缩小图片以降低陈旧照片可能带来的清晰度不够的影响。还比如已经环排的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距离是否可以拉大?离得太近容易被打断,有一种突然“撞墙”的感觉,需要调整到舒适距离。

    那两天我也拿给有资深编辑经验的分社领导帮我提出意见,除了提出个别专业名词统一性的提醒外,还有希望我手动添加索引,以满足读者对传奇人物和传世发明的定位需求。

    细化、优化内文版式这一步,想到比较容易,但实现起来就需要责编不断权衡,毕竟不是所有人提的需求都能满足或是你希望的。作为责编需要虚心求教,权衡利弊,协调各方,决策取舍。

    六、下印厂

    在试读本出来后,一、二、三校次,从处理意见为主转向通读为主,这要求责编更加仔细的阅读。虽然大部分编加有异议的地方已确认,但依然免不了编加到三审期间的修改没有经过译者同意擅自改变原意的情况,这在试读本发给译者时一一暴露了。

    “前面环节的不知哪位老师,确实做了点超出本分的事。我的个人看法,对于符合中文规范和原文意思的句子、词和短语,不必非要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样可能会导致译者风格丢失。”

    作为责编我虚心接受。编辑的责任并不应该把你认为的完美当作完美,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强加于作者或者译者,失去原本的滋味就不再具有灵魂了。比如个别的口语式词汇在不出规范的前提下可以保留,而非改为标准或者通常说法。

    经过译者拿着试译本的反馈,我也深刻明白,处理编辑加工意见的责任,不仅仅是审查正确性,还有是否保留作/译者语言风格和情感。

    一、二、三校稿件回来后,我还能找出差错,最多的不过统一性问题,这是各个环节包括译者都有可能忽略的问题。原书是自出版图书,意味着原书缺少外方出版社的审校把关,这对引进出版多少提出了更高要求。译者如果最大限度尊重作者的表述,可能就会导致原文有误、翻译无误的情况,这就需要责编的认真和求证精神,勘误出包括作者或译者没有注意到的,甚至不知道的出版规范上的错误。

    当我知道那时将近春节,印厂已经大部分关停的消息时稿件还没有核红,分社领导提出的加索引也非常有道理,目前书中的索引部分就是在三校稿上增加的。

    那天是周五,我白天对校对回来的稿件进行最后浏览,总结出部分统一性差错的同时,全文画索引词。晚上去排版老师的公司加索引并核红,进行完毕后将电子版拷回家,利用周末两天又通览了一遍电子文件。

    图17 去排版公司与排版老师一同提取索引并现场删改文字、调整版式等的照片

    图18 添加并修改的索引

    最后的全文通览依旧发现问题,比如UNIX在信中的格式,被引进的图书可翻译为引进版,但未被引进的只能斜体英文表述,括注中文解释以帮助理解等细节问题。周一早上与排版老师再次沟通后,修改完毕交至质检部门。好在顺利通过,处理个别差错后将文件上传系统交给印制部门安排下印厂。

    一本书的内容质量,通过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审查,也可能无法穷尽所有错误,只能说尽量降低差错率到符合出版的标准。待到印刷了以后,除了作/译者,还会有对这本书喜爱并且认真的读者愿意反馈错误到出版社,责编可以在下一个印次印刷前修正,并体现在下一批印次的所有书中,这样读者也在帮助一本书变得越来越好。

    七、算定价

    除了营销,一个选题成为一个产品的最后一步就是根据印制部门给出的预算计算图书定价。让它有商品的价格属性,就要在满足一定的成本率基础上去判断定价、首印册数和重印册数。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一本书的成本和利润如何计算。

    图19 图书成本、利润计算公式

    可以看到,一本书的成本不仅仅是纸张和印刷的印制费,还包括给作者的稿酬、全流程审核、校对、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等人工成本。

    利润则涉及找渠道推书、上电商平台的资源位、给电商平台的折扣等成本。大致算算一本书最后带来的利润也就和作者的稿酬差不多或者更少。

    回到定价,本书负责印制的老师根据最终责任编辑定好的材料、装订方式等各项指标测算出89元并需要提高首印册数。分社领导同意定价与相对较高的印数也是对这本书抱有信心,同时这也加强了“我可不能搞砸了”的信心。

    到这里为止,有关这本书的一切信息都已确定,封底的定价和版权页信息印制老师也会做最终完善,待我确认这些信息后就只剩配合营销这一件大事了。

    八、促营销①邀请大咖写推荐

    有些出版社可能因为部门岗位设置较为完善,有专门的营销编辑,一些编辑还没有做过营销。新部门所在的科技出版中心有营销部门,有营销部门的领导统筹协调,有专业的营销经理一起策划和实现,对于责任编辑来说,除了要有营销思维,还要做好营销配合和先期准备工作。这里说说重点书我是怎么帮助促进营销进展的,希望对非重点书的营销也有借鉴作用。

    (1)制作试读本&罗列推荐人清单。

    这个重要的营销动作分社领导在三审阶段提醒过我,于是在三个审次、签发、一个校次都完成后进入了排版阶段(具体见《五、做版式》),对版式要求较高,时间也紧,短期目的就是想让业界大咖们体验更好。

    在做好内文版式后,排版老师开始按照版式灌版,这个过程我就可以安心找推荐人。当然我刚刚涉足该领域,资源还不多,仅仅有去年参加几次大会认识的嘉宾,做操作系统的又所剩无几。因此灌版的这两天,我在请教部门领导后,罗列了大致推荐老师名单、需要咨询的其他部门领导和做过相关图书的编辑老师,这样假书到手就可以直接去沟通。

    我拿到排版好的电子稿立马发给印制老师安排假书制作,封面仅用简单的文字,正文用双色,基本与最终的版式一致,同时排版好的纸质稿拿去一校。由于加急,仅用了一天时间拿到假书,所以贵一些。没过两天又加印了一批不加急的。因为假书印刷了小数目,成本高,单本成本都比大批量印成品的要贵得多。

    (2)制作推荐人邀读函。

    在第一批印刷试读本时,我用了半天时间撰写邀读函的内容,大概阐述了UNIX的重要地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色。起邀读函的标题也是需要仔细琢磨的事。又用了半天时间给各位领导和同事审核并修改,感谢大家提出中肯的意见,让我发现自己说话原来这么绕弯。

    第二天早上安排排版,排版老师很快给出了样式,现场看着还不错。我以为这样去复印店找个特种纸彩印就可以顺利寄出了,但实际情况是我在复印店待了3个小时。

    “按照这个版式我打印了哈~”中午吃过饭后就直接去了附近的复印店,复印店小哥拿着我选好的纸已经开始彩印了。

    图20 第一版废弃的邀读函

    我突然看见一张可以向上打开的,四面都有文字和图片的新年贺卡,再看看已经设计好的打开才有内容,折叠时外边全是白色的设计,于是立马喊了声“停!”,现场和排版老师沟通想法,想做成新年贺卡那样,折起来外面有邀读函字样,打开后才是具体内容的。

    图21 打印室的新年贺卡

    排版老师当时不方便修改,于是我和复印店小哥说了自己的想法。术业有专攻,他们的软件确实不是排版用的,只能复制粘贴,但是态度很好愿意尝试,于是我们因为正反面复印文字颠倒以及两边对齐后字距的问题一遍遍在白纸上打印尝试,最终形成“贺卡版”邀读函。

    图22 “贺卡版”邀读函

    最终确定后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回出版社后下午第一批假书也印好了,我拿着假书夹着邀读函,开始按照之前准备好的大约20多位大咖的列表邮寄。

    (3)邀请大咖写推荐序/语,并修改、反馈。

    寄送假书后需要和20多位大咖一一提醒查收邮件,并诚挚邀请其撰写推荐序/推荐语。

    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够,几乎每一位被邀读者都是一口答应,有的表示作者之前的《C程序设计语言》是自己的启蒙书,甚至有的是作者布莱恩曾经的同事。总之好书邀请写推荐是一件不太难的事。

    15天内,各位大咖陆续反馈推荐序和推荐辞。由于是重点书,我是第一时间收到就进行了调整反馈。在收齐全部20个推荐并处理统一性等问题后请两位领导帮忙审核,最终于核红前放入校对稿的译者序之前。当然,推荐不仅仅是成为图书的一部分,还可以在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宣传文章、发布会等情景中出现,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提前了解到这本书。

    图23 蒋涛老师在头条推荐

    图24 程显峰老师在朋友圈推荐

    (4)邀请拍推荐视频。

    另一个与邀请写推荐同步的邀请计划是拍摄推荐视频,用于后期发布会或网店销售。这也需要花大概2~3小时准备视频方案和措辞。

    图25 推荐短视频策划思路

    但是拍摄推荐视频的邀请效果并不好。当时考虑也有可能是环节设置得不对,拿着正式出版图书会更好。于是在专享版图书寄出后再次邀请录制推荐视频,但效果依然不好。因此邀请拍推荐视频的想法尝试暂时失败。

    九、促营销②准备素材

    这本书营销素材包括营销信息登记、详情页文案、思维导图和宣传视频。这一步一般在算定价之后就开始进行了。

    营销信息主要是提炼总结图书的信息,包括内容提要、编辑推荐、扩展名、关键词等,登记在ERP系统后会经过运营经理审核后同步到京东、当当、天猫等电商平台,也就是商品的详情页面;如果本书安排制作详情页,到时也可上传电商平台该商品的详情部分,在详情部分编辑推荐上方会首先出现一个长长的图文介绍。

    这两部分提炼的方法基本一致,但是表现形式和内容细节略有差异。比如营销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现,需要详略得当体现出本书卖点,需要将可以吸引人的标题和稍微详细的说明作为其中1个卖点部分,再将2~3个卖点部分放在一起。

    详情页则需要抓住图片的特点,充分利用不同部位图片对应读者心理变化来呈现卖点。

    比如头图位置放置最重磅信息且卖点突出显示,最直接地直击人心;第二部分图体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者简介/推荐语,突出这本书的专业度有多高;第三部分图突出细节,提炼图书内容;第四部分图可以是小彩蛋环节,一般我会放置图书附赠资源的获取方式或者书评等。

    由于这本书的故事线条比较多,为了后期营销方便,专门为这本书做了思维导图,并以此为详情页文案、发布会视频、文案视频、电商头图视频等提供直观一些的素材。

    图26 思维导图(部分)

    十、促营销③定制专享书

    准备营销素材的同时,我也在配合我们UNIX传奇营销小团队的营销编辑制作专享书。一般专享书即在正式出版的图书上贴有KOL姓名标签,这本书除此之外,还定制了异步社区的优秀作/译者姓名标签,为的是小部分在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人能够为阅读本书带个好头。

    (1)收集专享书KOL+作/译者名单。这一步是以推荐人为线索展开的。先与各位推荐人的对接编辑联系,确定推荐人、其他适合的KOL及操作系统相关的优秀作/译者名单,并请各位对接编辑邀请拿到专享书的老师能够为本书晒图宣传。

    (2)制作专享标签。营销经理选定好标签的位置后,安排制作带有姓名的专享标签。

    图27 贴有标签的专享书

    (3)确定邮寄批次。由于最终收集170多位享有专享书的老师,营销经理考虑到节奏问题,将专享书分为两个批次分别邮寄,以延长整体的晒图宣传周期。

    图28 老师们收到专享书后的晒圈

    十一、促营销④上架电子书

    这一步经过仔细的讨论,考虑到这本书很适合做听书和电子书,可能有优势也可能是潜在的劣势,对纸质书有冲击,最终决定纸质书上架3个月,纸质书销售热度有所缓减后,再上架电子书。

    但是还没有等到3个月,异步社区读者留言已经纷纷留言想要电子书,于是我和领导沟通后又改变计划及时上架电子书。为了电子书也能宣传范围广,我们社有专门负责电子书分发的老师会制作电子书及听书文件,并且与知乎、京东、当当、kindle、豆瓣、得到等销售平台合作,一般以频道顶图banner、开机屏等方式曝光,以获得最大化的宣传效果。

    图29 当当新书抢鲜资源位

    图30 当当顶部banner

    图31 知乎顶部banner

    图32 知乎顶部banner、得到资源位展示

    其他营销动作如举办发布会,写营销文案,做视频,找抖音、微博、微信等大号、大咖合作等,营销部门老师都很专业,作为责编的我后期大部分处在了解后积极配合的状态。

    总结

    总归是花了将近3个月的上下班地铁时间,从责编角度记了记这本书的成书过程。

    跳出这本书,一个编辑如何处理和协调好以下几大关系,是我这4年一直在思考的,借着出版这本重点书的过程,浅谈几句。

    (1)图书内容和呈现形式的关系

    以前刚刚做书时认为,图书内容决定呈现形式,呈现形式服务于图书内容,图书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作品的价值,而呈现形式处于被动地位,被图书内容牵制着。现在我不完全这么认为了。

    图书内容需要依靠书名、封面、营销海报、营销软文等呈现形式来表达其中的信息,呈现形式又依托于时间、人物、方法、故事等图书的具体内容。有时候书名、封面、图片、软文等本身就蕴含了内容,所以形式也是内容,二者是有机的整体。形式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故事内涵。在起书名、做封面、写软文时,完全可以赋予与图书内容有关但又有自己的表现张力的内容。

    (2)时间要求和质量保证的关系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曾几何时也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被领导批评然后自己默默擦眼泪。对于刚刚踏入出版行业的同行们可以不用着急,往往着急会带来焦虑,焦虑啥事也办不好。平衡好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时代的编辑不仅仅要有日积月累的资料库,还要有实时可点的刷新键。保持学习的态度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质量是否有保证,起初都需要根据把关者(比如自己的领导、审核校对老师)的界限来衡量。后来则需要自己不断积累知识,不懂就问是个很快学会的方法,如果想系统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就需要实时学习行业动态,同时关注新的政策,做好出版的意识形态工作。

    那领导或作者不断催怎么办?根据截止时间,倒推做好计划就可以。理解编辑工作的领导会理解的,他们的催促有时只是为你敲响警钟让你保持工作状态。作者的催促可能由于作者有大会演讲或者读书会的计划,所以需要编辑提前了解作者的营销计划。如果在一开始和领导或者作者沟通好这本书的出书计划,并且后续按照计划有序推进,领导和作者以及编辑自己都会从容一些。

    (3)责编与作译者的关系

    刚刚说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有机整体,不得不想到责编与作译者的关系。许多人说编辑是作译者知识的传递者,我也不完全认为是这样。作者创作的图书内容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创作形式的过程,译者和责编的任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帮助作译者创作形式。

    比如《UNIX传奇》这本书,起初全文并没有脚注,引进后译者对中国读者可能不理解的地方作了注释放在脚注位置,这就是译者帮助作者创作形式的过程。同时,我们在初步策划时考虑到人文类图书的视听延展性,将所有人名地名都翻译,为了中国读者视听的体验感;在排版时将所有黑白人像照片改为环排的形式,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像忏悔录;在书后增加了所有关键人物和发明的索引,为了读者面对这么多故事、人物时能够从容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个人的感想是,责编与作译者的关系,落脚点都在如何在原有的内容和形式基础上,让作品呈现出得更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形式,这样信息的传递才有了更高的价值,责编也在这个关系中起到了应该有的作用。

    (4)责编个人和出版营销团队的关系

    宽泛理解,这就是一个项目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出版的前期,责编负责把控整个出版流程,并且及时与团队中的营销人员对接计划,从而能够保证图书按时按量出版,营销动作按计划进行;在出版的后期,责编转变为理解内容、提供内容的角色,营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将图书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目标读者。所以在一个出版营销团队中,首先把握好自己的中心工作,然后大家各司其职,尤其沟通很重要。

    《UNIX传奇》的封面、海报文案、营销视频等不是责编一人臆想的文案,而是有了想法后就组织大家开小会、讨论后决定的。出书前1个多月开了营销交流会,现场讨论集思广益,并且落实营销工作计划,后续一切营销工作根据计划有序推进。

    总而言之,这本重点书的诞生,对于我来说是进步的机会,因为有参与全部流程的机会,有与业内大咖充分沟通的机会,有充分学习调研的机会,有深入内容梳理思维导图的机会,还有在这里分享的机会和勇气。如有表述不准确、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我虚心求教。也希望能看到其他优秀编辑们的出书历程,大家共勉。

  •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责编手记

    作者:酸奶圈 发布时间:2021-03-19 16:47:13

    身为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平时都会记录一些出版流程上的事儿。今天想以这篇手记开个好头,把一本书的诞生过程陆续分享给大家~

    前言

    一、定选题

    二、审内容

    三、起书名

    四、选封面

    五、做版式

    六、下印厂

    七、算定价

    八、配合营销①邀请大咖写推荐&拍视频

    九、配合营销②准备素材

    十、配合营销③定制专享书

    十一、配合营销④准备发布会

    总结

    前言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这本书,内容就像书名一样,注定要成为一个传奇,而出版过程中前前后后留下的故事还挺多的。它既是曾经让我欣喜若狂的书,也是让我陷入极度自我怀疑的书;既是让我真正找到做书感觉的书,也是让我在跨领域出版上走出第一步的书。

    图1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外封+腰封(左)内封(右)

    成为这本书的责编之前,我还在经管领域做书。码洋到达高级策划编辑即将升职级之时,决心重新学习新领域的出版(哈哈这里的故事省略一万字),因此这本书算得上是我的编辑生涯中出版的第一本计算机领域的书。也许书名已经暗示了冥冥之中注定的一切,在它即将上市之际,我写下这个编辑工作手记,记录“历史”,也留下回忆!

    一到信息技术出版分社时,分社领导说想把这本书交给我做。刚刚听到消息的我,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既想做,又怕做不好,生怕刚刚换出版方向的我出小错,酿“大祸”。后来与分社领导沟通后,看到了分社对于这本书寄予的厚望,也感受到分社领导对我在之前部门工作的认可,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厚爱,接下了这本书。

    图2 原封面

    一、定选题

    在出版领域,选题是指经多方面分析、考量而选中主题后拟实施的出版项目。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有时还用以指代出版物本身。 编辑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建议进行某出版物品种的生产时,首先要提出选题,经过集体论证,一般是本部门论证、中心论证、出版业务管理部论证后才能进入三审三校环节。如果想要申报重点书,还需要进行一次答辩类似的重点选题论证会,展现该选题有哪些市场潜力。

    这本书因为作者是C语言圣经《C程序设计语言》的作者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UNIX发展历史和回忆录的相关题材是国内市场没有的,于是我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能够在出版社内部的重点选题论证会上介绍好它,以顺利入选重点选题,从而得到社里更多的营销资源,更好地推广这本书。

    转换部门的第一个选题就申报了重点选题,我在准备时花了很多心思。通览稿件+调研+制作PPT大概用了一周时间,重点突出了作者代表作、影响力以及内容的独特性。

    图3 重点选题论证会PPT的其中一页

    在社级重点选题两天前,整个科技中心60多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中心内的评选,这是以前我没有经历过的。中心领导、分管社领导,以及中心所有员工一一听过大家的介绍和回答问题后,进行了在线问卷评分。

    第一个上台的我有些紧张,慌乱中连作者名都没读顺溜,不过好在后面把作者背景和内容特色讲得很清楚,最后顺利进入了社级重点选题的候选名单。

    两天后的下午,准备召开社级重点选题论证会,上午分管社领导召集我们中心的汇报人开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定位、调研、拓展方式甚至答辩技巧等方面,做好重点选题论证会的汇报。他的大局观和对细节的重视,让我深受震撼。他一个个听取大家对自己选题和其他选题的想法,并且不分好与不好一一给予意见,坦诚相待又倾囊相授,既让我学到了很多,又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

    经过分管社领导的点拨,社内的重点选题论证会顺利通过了这本书,使之成为2020年四季度社级重点选题之一。好了,这样一来由编辑、运营经理、营销经理组成的营销小团队就顺理成章地“佩奇”了。

  • 笔记: Unix 的回忆

    作者:masterplan 发布时间:2021-03-14 10:16:27

    实体书的风格挺随便(符合 Unix 风格!), 好像作者从 kindle 版本直接打印出来的, 没有出版社

    大众所不见的盖茨和乔布斯背后, 隐藏着技术人员非常熟悉的第三个巨人: UNIX 系列的伟大创造者. 在50年后的今天, Unix 系列已经无处不在: Linux 和 Darwin 这样的 Unix 后裔奔驰在每台 iphone, 安卓手机和 Mac 电脑上, 在大部分顶尖超算里, 在大部分互联网服务器上, 为互联网提供核心动力.

    最初 Unix 由 Ken Thompson, Dennis Ritchie 和 Brain Kernighan (作者)等人开发于贝尔实验室, 母公司是 AT&T. 当时 AT&T 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电信, 提供电话电信服务, 有类似国企的垄断地位. 这一地位的好处是公司收入稳定, 能稳定地支持贝尔实验室, 2.8%给研发, 0.3%给基础研究来改进通话质量. 这一比例看似小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 但 AT&T 有超过100万雇员, 算下来并不是小数目. 这笔钱花得非常值得: 促进电话系统转型, 在基础科研做出宇宙背景辐射和信息论等诺奖级别的贡献. 顺便也诞生了优雅, 持久的操作系统标准: Unix.

    作者在1960年代进入在新泽西的实验室. 实验室之前因为二战的原因从纽约撤出, 拥有3000名员工, 三分之一有理工(物理, 化学, 数学, 工程)博士学位. 作者在实验室2号楼一干就是33年, 从1967年的实习到2000年退休.

    长期稳定的投入让实验室能支持短期没有收益的项目, 宽松的条件让实习生也有独立办公室. 作者感叹现在的世界已经改变: 如今公司研发投入多半挂钩下季度财报. 不得不说这是系统的宿命: 信息革命前缓慢的反馈周期为专家们提供稳定和不求速效的环境. 着眼长远的环境里接二连三地做出突破, 成为信息产业爆发的基石. 产业爆发造成大量公司涌入, 迅速加快市场到公司的反馈速度, 降低生命周期. 最终产生高竞争压力和快速反馈的环境, 大部分公司必须以求变和求速效的方式才能生存.

    Unix 出现在1960年代末期(技术人员一定熟悉 timestamp 从1970年1月1日开始). 1950年代, 贝尔实验室还在使用大型机(central computer). 1960年代, 数学研究中心拆出一部分人组建了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Computing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1970年代, 计算机中心里大概一共30人, 其中4-6人参与了 Unix 早期设计和开发.

    当时使用过几种机型:

    IBM7094, ~128KB 内存(字长36位, 比较奇葩), 300万美元, 需要空调系统和专门的操作员.

    IBM7090, ~128KB 内存

    PDP-7, ~16KB 内存(字长18位)

    PDP-11, 24KB 内存

    Unix 最早的版本在 PDP-7 上开发, 之后移植到 PDP-11. 对比现在的机型:

    MacBook Air 2015, 8GB 内存(x 300000), 512GB 硬盘(x 500000). ~1k美元

    最显著的进步是内存价格大大降低, 因此能添加更多的内存(1971年, 内存大概8000美元1KB). 1970年代以前的内存技术基于磁芯, 笨重昂贵. 之后半导体应用于内存出现, 开始降价. 内存降价导致 C 这样的高级语言的出现.

    在当时, 虽然设备和软件都极为原始, 人工智能也是计算机行业的热门话题: 自动化定理证明, 下棋, 机器翻译. 从现在看, 当时下棋和机器翻译离成熟还有50年,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 产出少是必然的. 2010年代的数据和算力才能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潜在力量.

    实验室组织

    实验室主席: 手下有 1.5-2.5 万人. 下设 research / development / telephone / military 部门, 部门副主席管理. research 按领域划分: math / physics / chemistry / communication systems, 设执行总监. 附带法律和专利小组. 作者成为“计算结构研究小组(Computing Structures Research)”的领导, 大概管8-10人, 小组兴趣是非常分散的: 显示设备, 集成电路设计, 文档, 操作系统, 网络, 编译器, C++, 无线系统, 计算几何, 图论, 算术复杂度.

    绩效

    每个年度, 实验室员工每人在一页纸上写今年做的事情. 领导多写几页, 再加上“可以改进的工作”. 作者要么留白要么写“继续发扬”, 对制度不太在意(但是他们确实做了很多事). 当时实验室的风气是不怎么关心短期晋升, 作者认为关心晋升的人也不会来这里.

    Kernighan 的个人历史

    多伦多出生, 多伦多大学物理工程. 大学有场石油公司的失败实习(写 Cobol 分析炼油数据, 但作者认为程序从没跑成功过), 1964年毕业. 当时也迷茫(“I had no clue what to do next”), 海投了半打美国的研究生学校. 幸运的是, 包括 MIT 和普林斯顿的一众学校给了 offer(历史地位大于个人努力的例子, 从中国进这两所学校, 需要是最顶尖的人才和资源配置). 选择不难: 普林斯顿要求一般 PhD 3年毕业, MIT 要求7年; 普林斯顿给全奖, MIT 需要每周做30小时 TA. 再加上以前的好友已经在普林斯顿, 作者当然选普林斯顿. 后来作者觉得这一选择非常幸运. 但实际上他1966年的暑假到MIT 交换才接触到了分时系统, 和 Multics 的主管.

    1967年的暑期实习, 作者幸运地进入贝尔实验室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在大型机上做一些内存管理相关的事情. 实习生有自己的办公室, 隔壁是汉明(Hamming, 汉明距离, 纠删码发明者). 第一天中午汉明就叫他一起吃饭. 汉明觉得大多数程序员水平不怎么样, 经常给作者吐槽, 促成了后来作者写 The Elements of Programming Style. 讲一些常用的程序设计实践, 比如说反对利用语言特性把两三行硬写到一行: seemed too clever to me, and misplaced cleverness is bad idea in programming.

    1968年作者开始做博士论文, 图的拆分问题. 实际应用包括内存分页算法和芯片设计. 作者和实验室的 Shen Lin 讨论了一下, Shen 给出了一个类似启发式的算法(Shen 好像是做组合优化的), 作者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推进和实现, 但他实际认为自己并不擅长新算法设计. Shen 和作者对找不到总是给出最优解的图划分算法感到奇怪, 直到1971年 Stephen Cook 提出了NP完备性, 才发现这属于 NP-hard 问题.

    1969年毕业之后, 作者顺理成章拿到贝尔实验室的合同. 进了实验室之后没人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作者后来发现这是惯例, 实验室没有从上到下的直接指引. 员工之间互相了解, 从中看有什么可以做的. 此后作者继续在实验室工作30年, 同事不少鼎鼎大名, 包括 Ken Thompson, Dennis Ritchie(C/Unix), Rob Pike(Go).

    编程语言: Fortran. 结构化的编程尚未出现, 当时的编程基本是一系列的 if 语句.

    早期 Unix (1969)

    Unix 的前身是分时系统(CTSS, 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和 Multics. CTSS 在1964年发源于 MIT. CTSS 比批处理系统先进的地方在于提供了终端, 通过电话线连接到主机. 终端导致了多用户, 为了支持多用户, 自然提出了分时, 这是后来单进程到多进程的基础.

    CTSS 是如此成功, 以至于 MIT 打算进一步做一个更好的版本, 就是1965年的 Multics. Multics 又是如此肩负众望, 以至于遭遇到第二系统效应(Second System Effect), 在试图修复所有缺点的同时, 添加更多的特性, 导致系统最终变得过于复杂而难以使用. 到了1969年, 继续 Multics 计划的代价已经过于昂贵, 贝尔实验室退出了该项目. Multics 最终在 MIT 和通用电气的推进下完成, 但它最大的影响——启发了更轻量的继承者 Unix——是未曾预料到的.

    Multics 项目中止了, 但 Ken Thompson 还想继续做操作系统. 他找到一台破旧的 PDP-7 机器, 而这台机器的磁盘似乎比较古怪, Ken 为此专门写了磁盘调度算法. 为了测试这个算法, 又写了编辑器, 汇编器和内核(大概1000行, 非常简单), 每个花一周时间(他老婆刚好带孩子出门度假三周). 三周后, 第一版的 Unix 出现了. 后来他开玩笑, “一周, 一周, 再一周, 就有了 Unix”. 最初的功能是非常简单的.

    Ken Thompson 小传

    父亲有美国海军的背景, 所以童年时期在世界很多地方呆过. 在上大学前10年, 他就对电气工程感兴趣, 进入伯克利之后觉得非常简单. 大学毕业时似乎也有些迷茫: “I was just going to stay in the university because .. I owned it. My fingers were in absolutely everything”, “I was happy. No ambition. I was a workaholic, but for no goal” 自己想做一些事情, 但没有特别的目标, 有点接近 mastery 里 “the ultimate reward is the path itself” 的状态.

    毕业的时候, 他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所以没申请研究生. 结果有老师帮他申请了, 于是继续上伯克利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 贝尔实验室的人来找他, 他拒绝多次. 后来有人带他去实验室逛了一圈, 他同意了.

    爱好象棋, 做过专门的象棋机器(吸引到了 grandmaster), 开飞机, 飞过米格-29

    总结: Unix 一开始是非常小的. 因为小, 简单, 能被很多人使用. 是复杂, 昂贵(因此难以触及大多数人)的反叛.

    第一版(1971)

    实验室的管理哲学

    * 雇佣最聪明的人, 让他们在环境里相互熟悉 hire bright people, introduce them to the environment

    * 给出大方向 give them general directions, as to what sort of thing is wanted

    * 给非常大程度的自由 give them lots of freedom

    * 资金并不是特别多 don’t necessarily give them all the money that they want

    PDP-11

    以专利为名义搞到一台 PDP-11 之后, Ken 着手把 PDP-7 上最初版本的 Unix 移植过来. PDP-11 非常大, 通过打印纸带交互. 同时键盘非常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 Unix 命令都非常短, 如 ls, cat.

    办公室文化

    私人办公室让人更平静, 更能集中注意力. 与开放办公环境对比, 作者认为开放环境破坏了注意力的集中. 私人办公室和共享空间的搭配产生了非常好的结果, 非常搭 Unix 早期的高素质小圈子风格. 办公室共同形成了幽默感, 约定了共通的文化氛围. 我认为小, 流动性低(安全), 平均水平高是形成乌托邦氛围的必要条件.

    Unix Programmer’s Manual

    即程序员非常熟悉的 man page. 简洁, 精确. Unix 风格的代表.

    Dennis Ritchie 小传

    1941年出生. 父亲也在贝尔实验室. 哈佛, 先读物理再读数学. 后来总结, 拿物理学位之后, 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做物理; 拿数学学位之后, 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做算法理论(博士论文似乎是关于嵌套函数), 所以只能做做过程语言.

    1967年加入贝尔实验室后, 和 Ken 一起做 Multics. Multics 项目结束后, 收获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设计的经验. 当时没有足够的内存和算力, 于是他的高级语言只涵盖最少和最必需的特性, 构成了后来 C 的风格, 与 Unix 一脉相承. 和乔布斯同样死于2011年10月, 家人如此评价: 极为善良, 谦虚, 慷慨. 一个完全的极客, 富有幽默感, 对人生荒谬坦然接受.

    第六版(1975)

    大约每6个月发一版.

    文件系统

    文件就是比特序列——这一自然简单的观点在 Unix 之前并不普及. 大部分系统把文件分为各种特殊文件, 区别对待.

    系统调用

    第一版的 Unix 有大约30个系统调用, 一半关于文件系统. 确立了用返回值 -1 表示出错, 设备(终端, 磁盘)作为文件的传统. 作者特别提到, 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这样的简化是多么重要: 硬件设备各有各的特殊属性, 提供简单一致的接口并不自然而然. 早期操作系统通常选择把复杂度暴露给用户, 比如磁盘的磁道和柱面. 接口必须有所取舍, Unix 遵循 Multics 隐藏无关信息的传统, 对文件保留最少的信息: 比特序列.

    Shell

    Shell 提供 Unix 标准交互界面. 最重要的是, shell 只是普通的用户程序, 不存在其他特殊性. 我认为就 Shell 日常的功能而言, 并不随时体现这一点的好处. 更重要的背后的观念: 干净利落的切割是良好抽象的体现, 表明作者找到了最适合的坐标拆分系统.

    管道

    Unix 的独特发明. 在有 I/O 重定向之后, 管道的概念是比较自然的. Doug Mcllroy 设想进程之间像一张图一样连接, Ken 在一个小时内实现了第一版, 再与 Dennis 一起用一个晚上把系统的所有命令适配了一遍. 管道很快在小组内刮起一座旋风: 每个人都开始尝试怎样把已有的程序通过管道组合起来, 实现一些新的功能.

    Grep 和正则表达式

    Unix 早期功能可以看作小工具加上管道, 通过 shell 交互. Grep 提供的字符流搜索功能是其中翘楚. 更高级的搜索自然引入了正则表达式. 最后作者还讨论了下 egrep, 总结:

    * 真实用户的真实问题

    * 对相关理论有深切知识的专家

    * 高效的工程学, 用以实现理论

    * 持续改进

    技艺水平很高的团体, 在开放的, 鼓励实践新点子的团体里诞生.

    C 语言

    C 的前身是 B 语言, B 的前身是 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 往前还有 Multics 使用的 PL/I.

    PL/I 像其他 Multics 工具一样过于复杂, B 是 Thompson 在 PDP-7 上对 BCPL 的移植. 后来 B 又被移植到 PDP-11 上. PDP-7 使用“字”(word)作为单元, 而 PDP-11 使用比特(byte). 后来这一移植转化为 C 语言. 同样因为 PDP-11 的类型支持, C 成为有类型的语言.

    初始的 C 还不支持结构体 struct. 直到1973年 Ken 尝试了3次用 C 重写内核, 都以失败告终之后, 才加入 struct. 第6版内核包括大约9000行 C 代码和700行汇编.

    作者之前学 B 语言的时候就自己写了个小册子. 1978年, 他找到 Ritchie 一起写了 TCPL (C 程序设计语言). DMR 主要写了系统调用和最后的参考手册. 此书评价是一贯的 Unix 风格: 精确, 优雅, 紧凑.

    Doug Mcllroy 小传

    康奈尔, 物理, 1954

    MIT, 数学, 1959

    malloc 作者. 同时还有 diff, sort, calender, echo, tee. 管道最早的提出者, 虽然后来用了 Ken 的版本. 兴趣广泛而深入, 总是第一个去尝试某种程序或者概念, 在第一时间就开始做试验. “他懂得所有我正在做的事情”. 大量地读和写作 Unix 工具文档.

    第七版(1976-1979)

    Bourne Shell

    加入 if-then-else 和 while 控制结构. 反转终止符(if-fi, case-esac)来自 Algol 68.

    Yacc, Lex, Make

    编程语言探索时期的辅助工具. 一般化的规则是, 程序生成的代码会比手写的更好. 每次更新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 比如 yacc/lex 根据语法/词法生成的代码), 所有生成代码都进步. 而手写的代码达不到规模化进步. 在自动化生成代码方面, 我还需要改进. *任何重复做的事情都应该自动化*

    文档工作

    基本讲文档的格式化器(formatter). 包括作者用来给自己毕业论文排版的程序(普林斯顿第一篇计算机打印论文). 早期计算机排版有相当多的工作, 幸运的是现在的人已经不用接触其中大多数细节. 部分工作启发了以后 Knuth 的 TeX 程序, 成为现在数学打印标准. 另外这些 formatter, 甚至包括后来 C++ 前驱的 Cfront, 都使用了 yacc, 体现了 Unix 工具链相互组合的传统.

    发表

    龙书, TCPL, 程序设计实践等多本书来自贝尔实验室. 这里有一种非常在意写作的文化, 也有非常犀利的评论家(如 Doug Macllroy). 另外, 管理者也很在意发表和出版, 你可以花6个月的时间全职写一本书. 实验室考虑到: 如果学生们发现使用的软件是实验室创造的, 教材是实验室写的, 那么他们就不担心加入实验室像加入其他“工业界”一样被湮没无闻, 这使得实验室可以与高校一争人才. 最后是实验室内部诸多在当时非常先进的工具, 帮助文档的排版和打印.

    C++

    1979年, Bjarne 从剑桥博士毕业后加入了贝尔实验室. 感到现存的语言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他创造了 “C with class”. 现在的人常常感到 C++ 过于庞大臃肿, 或是与 C 兼容的旧特性令人不便. 但每个特性新加入的时候都有很好的理由, 而 C++ 如果不保留与 C 的兼容, 他在工程上就无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想想其他系统体制, 也含有类似的结构.

    Golang

    1980年代早期, Rob Pike 等人开始实验包含并行处理的语言, 包括 Squeak 和 Newsqueak. 后来演化成 Plan 9 里的 Limbo 和 Alef. 08年成为了 Golang.

    研究之外

    Unix 开始流传出贝尔实验室, 在大学(1400+)里传播. 外部软件出现, 分化为多个分支, 包含新的工具(源码管理, 辅助写作等等). 1973年 AT&T 开始向大学出售 license, 放到今天大概10万美元. 只包括源码, 没有技术支持(“no support at all!”). 最著名的分支是伯克利的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Bill Joy 在里面加入了 vi(第一个交互式编辑器), 和最初版本的 TCP/IP 网络. Bill 后来中断了博士学业, 创立了 Sun Microsystems.

    莱昂氏源码评论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 早期 Unix 参与者. 1977年在第六版 Unix 的基础上做了每一行的源码注释.

    商业化

    在早期, 贝尔实验室的法务团队就给 UNIX 申请了商标, 附带一些使用规则. 作者其实对这些无所谓, 还找了一些例外: unix 笔, unix 灭火器, 和 unix 橱柜.

    后继

    Unix 在教育界的铺开, 和 AT&T 逐渐收紧的许可政策共同催生了诸多变种, 如 BSD 和 Minix. 之后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故事: 1991年的一个帖子里, 芬兰大学生 Linus 宣布了自己的课余项目 Linux. 基本参考 Unix 系统调用接口, 但不包含 Unix/Minix 代码(因此没有专利许可问题). Linus 和曾经的 Ken, Dennis 一样, 没有预料到系统以后的巨大成功——以他名字命名的 Linux 将有超过两千万行代码, 运行在十亿数量的设备上——从 Alexa, Kindle 到安卓手机, 到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 再到 top500 的大部分超级计算机.

    Plan9

    1980年之后, 贝尔实验室的 Unix 研发工作逐渐减缓. 1989年的 v10 之后完全停止. Ken Thompson 和 Rob Pike 等人继续开发一个新系统: Plan 9(取自一部科幻电影). Plan 9 进一步延伸了 Unix 的一些理念, 包括把进程, 网络连接, 窗口系统和环境变量也视为文件, 提供更干净和规范的新 I/O 接口. 但是 Linux 已经占据了很多市场, Plan 9 的不兼容特性阻碍了用户的涌入. 不过至少有一个 Plan 9 的发明广泛推开: UTF-8 编码, 现在互联网比较通用的编码标准.

    拆分

    1996年, AT&T进一步拆分为 AT&T, Lucent 和西部电气. Lucent 获得了贝尔实验室. 实验室人员流失. 2006 年, Lucent 与法国的电信公司阿尔卡特(Alcatel)合并. 2016年, 被诺基亚收购. 每次拆分和收购流失一批人才, 而计算机研究中心这批人也到了差不多退休教书的年龄. 在2005年的一次重组中, 计算机中心消失了.

    Unix 的遗产

    Unix 及其后继 Linux, macOS 运行在十亿计的计算设备上, 被十亿计的用户使用, 为上层应用挣到了十亿计的美元(虽然创造者没拿到这么多), 奠定了在操作系统界的主流地位. 其语言 C/C++ 被广泛使用, Unix 工具链(bash,vi,grep,make,awk,sed)在业界广泛使用, 基于其的 GNU 运动广泛开展. 作者总结了技术和组织上的两方面原因:

    技术遗产

    层次文件系统

    事后看, 非常显然的约定. 但在当时, 从根目录开始的文件层级不是显然的, 目录/文件的区分也不是显然的, 设备作为文件也不是显然的. Unix 选择了最合适的抽象.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用于用户程序/系统. C 克服了 PL/I, BCPL, B 的不足, 提供了恰到好处的, 简洁的抽象. 高级语言第一次用于系统, 使得系统获得了硬件间的可移植性.

    用户态, 可编程 Shell

    支持控制流和 I/O 重定向. 为用户程序提供组合的能力, 一个用户程序的工具箱. 管道, 简洁的方式进行流数据处理.

    简单工具的组合, 而不是单体大程序.

    Unix 设计原则的核心, 我认为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原则. 解耦让系统更加灵活, 小工具各式各样的组合, 发挥空间大于部件已经在编译期定死方向, 结构不可改变的单体程序. 但小程序也需要共同遵循约定来组合, 系统需要提供控制流和管道.

    纯文本作为标准数据格式

    组合工具平台需要统一数据格式, 并且格式越简单有共识越好. 纯文本是自然的选择.

    程序生成程序

    编译器/yacc/lex/make 都是例子. 自动生成代码方面, 后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实践. 对我这快有待加强.

    专用语言

    如 shell. Unix 在专用语言的历史上比 Shell 更长: 文档准备工具, 计算器, 脚本语言, 正则表达式都算专用语言. 专用语言与生成程序配合, 提升易用性, 降低技术门槛.

    Unix 哲学

    由 Doug Mcllory 1978年总结. 列出前三点:

    i) Make each program do one thing well. 著名的“do one thing, do it well”

    ii) Expect the output of every program to become the input to another. 时刻考虑方便与其他工具的组合

    iii) Design and build software, even operating systems, to be tried early, ideally within weeks. Don’t hesitate to throw away the clumsy parts and rebuild them. 很喜欢这句话. 早尝试, 最好在一周内做出原型. 不要犹豫扔掉早期的垃圾代码.

    组织遗产

    贝尔实验室的组织结构, 计算机研究中心的氛围, 有天赋的人群, 对多种问题对研究.

    i) 稳定的环境

    非常关键. 资金, 资源, 使命, 结构和管理都需要稳定. 稳定体现在一致和可预期. 长远的公司使命(提供电话服务, 虽然现在听起来比较简单)提供了非常稳定的环境, 这非常关键. 国内私企环境里, 除了最顶尖和特殊的几家, 大部分做不到. 国企能做到稳定资金, 资源, 但有国企文化.

    没有研究方案, 没有季度报告, 在研究之前也不需要管理批准(no research proposals, no quarterly progress reports, and no need to seek management approval before working on something). 半年报告一次, 也不作为绩效考核. 优秀的人才, 合适的态度, 稳定的环境. 管理自然简单, 某种程度上让人想起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ii) 充满技术问题

    汉明有言, 重要的工作基于重要的问题. 当时的计算机科学是个新领域, 在 AT&T 内部, 对计算机的使用飞速增长, 电话交换业务正从电机化像数字化转变. AT&T 的计算机中心与施乐和 IBM 的实验室切磋, 也和学术界靠得很近: 旁边就是普林斯顿, 纽约大学.

    iii) 招最好的人

    这里挺残酷的. 实验室每年只招1-2个人, 而且基本是年轻人. 招聘决定下达非常谨慎. 作者的偏好: 招把自己的事做得非常好的人, 至于到底是哪个领域, 不太关心. 明说专才大于通才.

    研究员直接参与招聘, 而不是 hr. 潜在的雇员可以直接和他们进行技术对话.

    与学校保持长期关系

    iv) 技术管理

    管理者需要了解他们管理的技术. 贝尔实验室一直到最高层的管理者都是技术出身. 部门头头需要了解手下人做事的真正细节, 这样他们才能向潜在的合作者和用户解释清楚. 总是合作, 而非竞争.

    v) 合作环境

    贝尔实验室的规模决定了对任何技术领域, 很可能有世界级的专家在这里工作. 标准流程是: 直接走进他们的办公室问他们问题. 很多情况下被问的一方会直接放下手里的事来帮忙, 甚至对于非技术的事也一样

    vi) 有趣

    享受与同事一起工作. 很多的恶作剧. 更多属于人员水平和组织状态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It takes effort to build and maintain an organization whose members like and respect each other, and who enjoy each other’s company.

    总结

    这些组织遗产让人想起 Google, 与诸多后来的模仿者. 甚至包括 dress code: “I personally have never seen Ken dressed up at all”. 作者认为 Unix 的历史很难再重演. 操作系统会带着 Unix 印记继续演进, 但不会有革命性的改变. 相比50年前, 现在的工业界研究经费减少, 更着眼短期利益. 个人开发者会更多涌现, 但初创公司更可能被大公司收购. 最后作者表达自由的重要(美国人讲技术经常要勾一下, 自由的研究氛围确实比较舒服): 自由选择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探索的总是未知, 并不存在地图的指引. 自由选择最大化地发挥了研究者的创造力, Ken 开发了下象棋的程序, 并不需要解释与电话业务有多大关系. 好研究的最大秘诀是雇佣好的人才, 给他们提供有趣的事情, 目光长远, 然后放手不管(像老子的无为而治). 这并非完美的管理制度, 但贝尔实验室就是以此成功的.

  •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责编手记

    作者:酸奶圈 发布时间:2021-03-26 17:10:30

    八、促营销①邀请大咖写推荐

    有些出版社可能因为部门岗位设置较为完善,有专门的营销编辑,一些编辑还没有做过营销。新部门所在的科技出版中心有营销部门,有营销部门的领导统筹协调,有专业的营销经理一起策划和实现,对于责任编辑来说,除了要有营销思维,还要做好营销配合和先期准备工作,这里聊聊在这本书里我特别关注和执行的点有哪些。

    (1)制作试读本&罗列推荐人清单。

    这个重要的营销动作分社领导在三审阶段提醒过我,于是在三个审次、签发、一个校次都完成后进入了排版阶段(具体见《五、做版式》),对版式要求较高,时间也紧,短期目的就是想让业界大咖们体验更好。

    在做好内文版式后,排版老师开始按照版式灌版,这个过程我就可以安心找推荐人。当然我刚刚涉足该领域,资源还不多,仅仅有去年参加几次大会认识的嘉宾,做操作系统的又所剩无几。因此灌版的这两天,我在请教部门领导后,罗列了大致推荐老师名单、需要咨询的其他部门领导和做过相关图书的编辑老师,这样假书到手就可以直接去沟通。

    我拿到排版好的电子稿立马发给印制老师安排假书制作,封面仅用简单的文字,正文用双色,基本与最终的版式一致,同时排版好的纸质稿拿去一校。由于加急,仅用了一天时间拿到假书,所以贵一些。没过两天又加印了一批不加急的。因为假书印刷了小数目,成本高,单本成本都比大批量印成品的要贵得多。

    (2)制作推荐人邀读函。

    在第一批印刷试读本时,我用了半天时间撰写邀读函的内容,大概阐述了UNIX的重要地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色。起邀读函的标题也是需要仔细琢磨的事。又用了半天时间给各位领导和同事审核并修改,感谢大家提出中肯的意见,让我发现自己说话原来这么绕弯。

    第二天早上安排排版,排版老师很快给出了样式,现场看着还不错。我以为这样去复印店找个特种纸彩印就可以顺利寄出了,但实际情况是我在复印店待了3个小时。

    “按照这个版式我打印了哈~”中午吃过饭后就直接去了附近的复印店,复印店小哥拿着我选好的纸已经开始彩印了。

    图20 第一版废弃的邀读函

    我突然看见一张可以向上打开的,四面都有文字和图片的新年贺卡,再看看已经设计好的打开才有内容,折叠时外边全是白色的设计,于是立马喊了声“停!”,现场和排版老师沟通想法,想做成新年贺卡那样,折起来外面有邀读函字样,打开后才是具体内容的。

    图21 打印室的新年贺卡

    排版老师当时不方便修改,于是我和复印店小哥说了自己的想法。术业有专攻,他们的软件确实不是排版用的,只能复制粘贴,但是态度很好愿意尝试,于是我们因为正反面复印文字颠倒以及两边对齐后字距的问题一遍遍在白纸上打印尝试,最终形成“贺卡版”邀读函。

    图22 “贺卡版”邀读函

    最终确定后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回出版社后下午第一批假书也印好了,我拿着假书夹着邀读函,开始按照之前准备好的大约20多位大咖的列表邮寄。

    (3)邀请大咖写推荐序/语,并修改、反馈。

    寄送假书后需要和20多位大咖一一提醒查收邮件,并诚挚邀请其撰写推荐序/推荐语。

    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够,几乎每一位被邀读者都是一口答应,有的表示作者之前的《C程序设计语言》是自己的启蒙书,甚至有的是作者布莱恩曾经的同事。总之好书邀请写推荐是一件不太难的事。

    15天内,各位大咖陆续反馈推荐序和推荐辞。由于是重点书,我是第一时间收到就进行了调整反馈。在收齐全部20个推荐并处理统一性等问题后请两位领导帮忙审核,最终于核红前放入校对稿的译者序之前。当然,推荐不仅仅是成为图书的一部分,还可以在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宣传文章、发布会等情景中出现,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提前了解到这本书。

    图23 蒋涛老师在头条推荐

    图24 程显峰老师在朋友圈推荐

    (4)邀请拍推荐视频。

    另一个与邀请写推荐同步的邀请计划是拍摄推荐视频,用于后期发布会或网店销售。这也需要花大概2~3小时准备视频方案和措辞。

    图25 推荐短视频策划思路

    但是拍摄推荐视频的邀请效果并不好。当时考虑也有可能是环节设置得不对,拿着正式出版图书会更好。于是在专享版图书寄出后再次邀请录制推荐视频,但效果依然不好。因此邀请拍推荐视频的想法尝试暂时失败。

    身为责任编辑,平时都会记录一些出版流程上的事儿。想以这篇手记开个好头,把一本书的诞生过程分享给大家~

    前言

    一、定选题

    二、审内容

    三、起书名

    四、选封面

    五、做版式

    六、下印厂

    七、算定价

    八、促营销①邀请大咖写推荐&拍视频

    九、促营销②准备素材

    十、促营销③定制专享书

    十一、促营销④准备发布会

    总结

  • 当我们谈论 UNIX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haoo 发布时间:2021-03-26 10:35:06

    有时候,我会觉得计算机是一种近乎魔法的产物。

    它成长和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对世界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甚至让我不由地生出一种奇怪的器物崇拜。

    而当我在读到《UNIX传奇》这本书,了解 UNIX 的起源和发展之后,方才意识到是我狭隘了,哪里是计算机伟大,而是那些推进技术创新、科技发展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伟大。他们就像是一群虔诚的布道者,将计算机技术和思维推向了整个世界,也影响了全人类。

    一、《UNIX传奇》讲了什么?

    《UNIX传奇》的作者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是《C程序设计语言》和《UNIX编程环境》等10多部计算机著作的合著者。他曾在贝尔实验室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UNIX 开发组工作超过30年,参与并见证了UNIX的诞生。

    在书中,作者本人作为 UNIX 诞生及发展的亲历者,以一种用异常清晰地行文方式向我们介绍了 UNIX 诞生地贝尔实验室;UNIX的雏形、演变;科研之外的传播、商业化、派生物、遗产。

    通过这本书,你不仅可以学习到详实的 UNIX 的核心思想、体悟属于 UNIX 的优雅,更是可以了解到那群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发明天才的鲜为人知的有趣往事。

    比如说,你既可以知道UNIX的主要创造者肯·汤普森如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用汇编语言神奇地实现了包含文件系统的操作系统内核、文本编辑器、汇编器以及一个命令行界面的 UNIX 雏形。

    肯·汤普森

    也会一不小心发现这位天才程序员的诸多奇趣轶事:

    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没申请读研,导师看不下去他的凡尔赛,偷偷替他申请了。

    贝尔实验室的招聘官邀请不下 8 次愣是不去。参观了贝尔实验室后,第二天就收了 Offer。唉呀妈呀,真香警告。

    退休后加入 Google,在邮件中回复老友自己拉高了年龄平均线,随后参与发明了 Go 语言。

    所以说,《UNIX传奇》这本书面向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相关的从业者,对于对计算机相关历史感兴趣的人一样可以依然可以轻松阅读,欣赏 UNIX 背后的思想、了解其诞生及发展的故事。总而言之,阅读这本书并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专业技术背景。

    二、如果没有 UNIX

    1983 年,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作为 UNIX 的主要创造者获得 ACM 图灵奖时,评选委员会如是说道:UNIX 系统的成长源于其高品位的关键概念选择及优雅的实现。UNIX系统模式引领了一代软件开发者对编程的新思考。UNIX 的天才之处在于其框架,它使程序员能够相互倚重。

    诚如《UNIX传奇》中所直述的那样:UNIX 及其衍生产品在特定的技术社区之外并不广为人知,但它们是若干系统的核心,而这些系统已是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 UNIX,今天手机上的 Android、iOS,电脑上的 Windows,以及云计算中被广泛使用的 Linux 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甚至也可以说,如果没有 UNIX,那些随 UNIX 而生的编程语言(如 C语言、C++)和开发工具的出现也需要晚一些年甚至干脆就不会出现。倘若再接着推算下去,那每天活跃在全球数十亿电脑上的微软 Office 套件(Word、Excel等)的诞生也许会坎坷不少。

    除此之外,如果没有 UNIX,程序员们在看电影《侏罗纪公园》时可能也会少了一些乐趣。

    毕竟这部电影中有个著名的桥段,13 岁的莱克斯·墨菲说:“这是个 UNIX 系统!我知道。” 随后她浏览文件系统,找到大门控制装置,锁上了门,从而使大家免于被迅猛龙吃掉。

    这一幕可以说是极客们的高光时刻。

    三、当我们谈论 UNIX 时,我们还会谈论什么?

    也许有的工程师会对其文件、管道、grep、Yacc 等 UNIX 的核心理念或工具赞叹不已,这些在书中当然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但于我而言,我对 UNIX 的诞生环境反而更感兴趣。

    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当一大批天才人物聚集在一起,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 KPI 的烦恼,没有不懂装懂的上司的管制,他们会做什么?当然是 —— 折腾出一些好玩有趣,证明自己厉害,顺便还能改变世界的玩意儿。

    我们却很难想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工作环境竟然真实地存在着:同事优秀而有趣、管理体制卓越而开明、公司富有远见愿意持续投资、工作氛围无比宽松自由……

    UNIX 恰恰就是诞生于这样独特的创造性环境之下。

    在书中,你会看到那群贝尔实验室的年轻人,用 UNIX 命令鼓捣出午餐提醒服务,然后每天下午一点,UNIX 房间里装的一个大喇叭就会准时响起:午餐时间,午餐时间,午餐时间。美味,美味,美味。

    你还会看到,为了反击公司要求员工必须佩戴工牌的规定,那群年轻人有人把胸牌别在胸毛上,在被要求出示的时候才露出来。有人虚拟了一个压根不存在的员工,并制成了胸牌,不时出现在官方名单和出版物上。而作者本人的做法就更夸张了,他在胸牌上贴着米老鼠的图片,甚至在贝尔实验室会见比尔·盖茨的时候也戴着。只可惜,当时比尔·盖茨的到来是为了宣传 Windows 3.0 ,没人注意到他胸牌的异样。

    作者布莱恩·W.克尼汉的贝尔实验室高安全等级胸牌

    反观现实,在一些硬性条件或待遇上,我们中国的某些大公司是可以与之媲美,但在一些软性的文化和组织部分,我们却依然相距甚远。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老有人说「在中国可以成长出有钱的公司,但孕育不了伟大的公司」的原因之一吧。

    四、结语

    如果你近期对工作或生活感到迷茫,寻不见方向。

    那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UNIX 传奇》这本书,它不是抚慰人心的心理著作,也并非催人奋进的励志读物。作者只是用一种平静地口吻讲述着一群有趣的人是如何创造出 UNIX 这样一个影响着全世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但正是这份平静,却让人无比踏实。

    这也许就是理工男的浪漫和妥帖之处吧。

    只要你发现有趣,就足以抵御生活的烦扰。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柳如是:有野心又拎得清,桃花得气美人中。

    作者:马晓刀 发布时间:2018-03-16 16:13:39

    陈寅恪,一代国学大师,是“教授中的教授”,竟是一位青楼女子的骨灰级粉丝!

    在八十高龄的时候,却在贫病交加中,用10年的时间,他为她完成了一部学术巨著,整整80万字。

    这位女子叫,柳如是!

    对,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

    01

     

    柳如是生来手里握着的就是一副烂牌,她一辈子要思考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将这幅烂牌打的风生水起,炫目而灿烂”。

    幼年时,柳如是被明码标价卖到吴江为婢,10岁被江南名妓徐佛看中,收在归家院。

    简单说,归家院是一所著名的风月场所,同时也是一所以培养艺妓上岗职能的私家培训院校,主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而柳如是就是这所学校的风云人物,颜值开挂,品学兼优。

    14岁那年,她遇到一个贵人,名叫张岱,彼时已经名扬海内的风流才子。

    他曾送给柳如是两句诗:

    太湖明珠豪光射万有,

    南国红豆美艳醉千人。

    自此,柳如是以“红豆美人”的名号正式出道,从此艳名广传。

    而随之而来,不只是文人雅士的风流,更有登徒浪子的强行霸占。

    14岁的柳如是,豆蔻年华,却被吴江故相、年逾花甲的周道登,强行娶为妾室。

    在周家,她哭过长夜,也委屈愤怒,但她仍是感到无力。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念那句徐佛跟她说的话: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所幸,在周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寡淡。

    周道登给柳如是请了琴师让她练习唱曲,教她诗书作画,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把她培养成风华绝代的才女。

    柳如是也是争气的,不仅悟性极高,更是勤奋用心,在周家,诗文翰墨渐渐大有长进。

    诚然,柳如是是不幸的,妙龄之姿嫁给花甲老汉;

    可她也是幸运的,她从没有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大的意义是:拥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02

     

    仅一年,周道登死了,周家自然容不下柳如是,所以柳如是被迫回到归家院。

    回到归家院的柳如是,把所有的功夫都用来干一件事:学习。

    柳如是心里憋了一口气,学习就更加刻苦,她作诗到深夜,研画到精深,甚至学了不少徐佛的看家本领……

    只为,绽放那一天,光芒万丈,吐气扬眉。

    那一天,终是来了。那一天,是柳如是的生日。

    在生日宴会上,柳如是跳了一支舞,本以为只是一段宴会助兴的片段,却没想到引起“轩然大波”。

    其中一位秀才挥笔写下:

    柳荫深处十间楼,玉管金樽春复秋。

    只有可人杨爱爱,家家团扇与风流。

    秀才的诗又让柳如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江南,柳如是彻底火了。

    一时间,女子团扇,丝绢以绣柳如是名为时尚,男子包括文人雅士,巨贾豪客不惜重金一睹柳如是芳容。

    不到半年,柳如是的出场费已经翻了几翻。

    她红了,红得发紫,她站在了万人焦点之上,她该满足?不,这还不够。

    她决定走出归家院,去游历世间,看世界,长见识,与牛逼的人交朋友,跟优秀的人谈爱情,遇见更好的自己。

    听了这个决定,徐佛二话不说话了花费五百金赞助一辆房车,哦不,是“房船”,还配了丫鬟和保姆。

    自此,柳如是开始了她的游历生活。

    03

     

    柳如是乘着“房船”,一路游览风光,一路停泊靠岸,在喜欢的风景处停下,遇见聊得来的就深交。

    从拜访恩师陈眉公开始,她的世界大了起来,她的生活就有了理想中的模样。

    这一路走来,她认识了载书万卷、游遍天下的草衣道人王修微;

    认识了名冠钱塘的才女林天素;

    认识了此生至交,对她至侠至义的忘年友汪然名;

    还有与她日后都有一段情的“云间三子”——陈子龙,李雯,宋辕文;

    后来与云间三子的渊源,她又认识“几社”组织里许多的当世青年才子;

    当然,她更是认识了当世文坛泰斗,那个让她无上荣光又无上耻辱的男人,钱谦益。

    柳如是与这些文人雅士相交,其诗情品性被慢慢滋养,格局眼界浩然拓宽,这也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

    柳如是挑男朋友的眼光高得很,不仅要长得帅,还要有才华。

    她与“云间三子”都有过一段情,简直是一段比一段高级,因为她不允许现任比前任差,因为她知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因为她有选择权了,就是这么有底气。

    第一段与李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段属于李雯的单方面狂爱。

    第二段与宋征舆,是个高富帅,狂爱柳如是到了海誓山盟的地步。

    柳如是慎重考虑后有嫁给他的打算。

    谁知道这是个妈宝男,他妈一反对他就怂了,渣男鉴定完毕。

    第三段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陈子龙。

    这个就厉害了,“云间三子”之首,是整个江南词坛的执牛耳者。

    特别有才,经济、农业、水利甚至科技都精心研究,著书立说。

    后来国家动乱清兵扰国,陈子龙一介文人竟也有一身铮骨,他投笔从戎,离柳如是而去。

    面对爱情突然夭折,柳如是没有怨天尤人,她尊重陈子龙的理想。

    所以当她嫁给钱谦益之后,她也会骄傲的说,她依然爱陈子龙。

    当她知道陈子龙为了国家大义怒跳清河,无比哀痛也无比自豪。

    这相比“水太凉君”,陈子龙胜出一筹。

    04

     

    说起“水太凉君”,大家都知道,就是钱谦益。

    话说,钱谦益也是大明响当当的人物,文坛泰斗。柳如是曾玩笑说:“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也就是才学不如钱谦益的人我不嫁。

    可见,柳如是对钱谦益也是素有敬仰之情。

    谁知道一语成箴,柳如是自此与钱谦益结下姻缘。

    钱谦益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甚至愿意以“匹嫡之礼”也就是娶大老婆的礼仪,迎娶了青楼女子柳如是。

    成婚那一天,是柳如是无上荣光的一天,她掀掉盖头,走在阳光下,无比骄傲。

    钱谦益也是无比真爱柳如是的。

    为她花费不菲建一座小楼,取名“我闻室”,如是我闻,这恩爱秀的,不服不行。

    他们在我闻室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唱和诗词,画画唱曲……

    直到大军压境……

    兵荒马乱,是考验人性的。

    动乱时,文人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柳如是底气十足地呐喊:匹妇亦有责。钱谦益也是一副立志报国的决心。

    柳如是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这样不输男儿气概的诗句,钱谦益高兴地夸赞她不让须眉。

    她甚至希望能像效仿偶像梁红玉,希望钱谦益像韩世忠一样,成全她的梁红玉梦,奔赴沙场,保家卫国。

    只是,谁也料想不到,人性,可以在刹那间转变。

    钱谦益叛变投降了。当初那个不按常理出牌,敢于和世俗叫板的男人,不见了。

    钱谦益不仅投了降,也没有听从柳如是的建议,自尽保全名节,甚至还去大清朝做官,柳如是内心崩溃了。

    身为女子,也有家国大义,不仕掠国者,是最后的底线,柳如是守住了,而钱谦益全线溃败。

    这一夫一妻,自此留在史册中,钱谦益遗臭万年,柳如是亘古传奇。

    05

    想想柳如是当初手里的那副烂牌,是不是被自己打出了王炸的气势?

    这个女人有野心又拎得清,所以,她目标清晰,胆气丛生,不纠缠不如意的生活,只选择更好的人生。

    这样的人,她是配得上世间最好的一切的,更是因为这是她负重前行后必然的风华绝代。

    也难怪陈寅恪先生,以八十岁高龄为她写下八十万字《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不同阶段先后用过阿云、杨爱之名,

    文中不做区分。

  • 中国文化细水长流

    作者:和其正泡饭 发布时间:2016-03-02 00:01:07

    前几日粗略浏览了一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了解到欧洲文明也基本上属于基督教的文明。曾经还听说过有歪果仁嘲笑中国人是没有信仰没有原则的民族。

    今天读到胡适著书《哲学的盛宴》,已认真看了五章。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发展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考证。并提出古代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问题。

    从老子的“无为”“大同”思想起源,至孔子提出“正名分”,以孝、礼名天下。再后佛家输入,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博弈,融合。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沉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构建起了整个的中华文明。

    举例来说,在我农村老家,每个村都会有保守一方的庙宇,供奉的有土地公。或者观士音,或者两者都有。是由村上挨家挨户轮流去给守护村子的神灵点灯的。土地属于道教的神,观音是佛教的神,那儒教的神呢?儒家的神就是我们自己的祖。

    所以,中国人拜神、拜佛、祭祖。

    我记得过年杀猪,煮好的第一块肉是要先拜猪圈的,新收的稻米是要祭天(往屋顶洒新米),还要在套屋内摆上一座饭菜祭先祖,除夕夜是要送灶神回天上过年,年后要接灶神回来才开火做饭。这是传统的习俗,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累积。

    小时候我似乎是不能理解的,如今我回想起来。才明白这些习俗并不能叫做封建,并不是迂腐。这些种种现象其实是淳朴而勤劳的华夏儿女对养育自己的先祖,承载自己生命的土地深情感恩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对先祖和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现在人人都能把节日过成购物狂欢节,要红包节,要礼物节,或者啪啪啪节。还好清明节还没有被闹腾,说明国人还是有羞耻之心的。

    人不能忘本,忘本就等于忘了自己是人。

  •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书评——他们说这本书有趣好读涨知识?是真的么?

    作者:ty 发布时间:2021-01-08 20:06:09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本意是说一个人获得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看完这本书后,我只能说,书名真的很贴切书的内容。

    哈哈开个玩笑。不过确实,科学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的再多,不过也就是增加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维度。尤其是关于宇宙的知识,总是会让我自己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存在好像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人类个体不过就是在偌大无边、无穷无尽的宇宙(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中的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我无论是吃喝拉撒,呼吸,或是工作奉献价值,或是成为民族英雄为人民捐躯,或是带领全族人民反抗压迫……不论人生怎样辉煌,一旦进入了宇宙层面,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换句话说,这些就像是人类自导自演的闹剧。

    因此,对于这本书以及这个类型内容的书籍,我强烈推荐友友们在“遇到情感上的困难时”“在职场上被忽视不理解时”“工作家庭遇到些许不愉快时”抽个几分钟看一看某个片段的内容。随便哪个故事,都能抚慰你心理的创伤。因为,你真的一点也不重要,你的存在只对你自己有意义。因此没必要为一些小事烦恼,你开心了才是真正对你自己有意义的。

    好了回到这本书。作者马库斯·乔恩(Marcus Chown)乃是BBC科学栏目常驻嘉宾《新科学家》宇宙学顾问,他还是荣获《泰晤士报》年度科学图书奖的

    作家,曾多次入围英国皇家科学院年度图书奖决选。除此之外,马库斯也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科学普及,他制作的"太阳系"APP被评为年度书商数字创新奖。这本书是英国科普界倍加推崇的年度力作。

    尽管作者如此优秀,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如此深厚,人还幽默风趣,但是她的妻子还是很嫌弃他。

    作者:“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知道吗?你可以将全世界的人都塞进一块方糖大小的立方体里,而且尺寸正好呢!”

    妻子:“是是!当然可以。我现在能看电视了吗?”

    作者:“我的妻子就是我调研自己科普演讲是否受欢迎的最好实验室。”

    真的很同情作者了,不过实验结果是非常准确的。读完全书后,我确实感受到了作者真的是非常尽力的想把复杂的科学知识往简单有趣的方向讲,能感受到作者的努力。但我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本身就难懂的知识,恐怕再怎么幽默简化,不困也是很难的。

    此书我不是很建议一直读下去,不妨一天读一个小知识。可能我是一个爱困星人。也可能是,只要涉及到物理,我就觉得不有趣。

    其实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封面。我也觉得此书的封面设计可圈可点。

    风格上,封面设计的像是给5-10岁儿童的读物。因此就会让你觉得,孩子都能看懂的东西,我这接受过完整义务教育与自主连续教育的成年人,还能读不懂?果断拿下!不要被它幼稚的封面所蒙蔽,里面的内容,可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什么“用科学解读不那么科学的事”,完全就是“很专业地用科学解读本来就很科学的事儿”。看看内容就知道了,绝对让你大开眼界。纯纯厚厚的科学知识,把你之前的认知打破的碎碎的!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从量子物理到宇宙学、生物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即使是理工科背景的读者也能获取更为广泛的学科知识。”

    全书为深蓝色,蓝色本就是很神秘的颜色,天空、大海、宝石、眼瞳,都是幽蓝色的。

    书名占据了此书封面的绝对大半部分,书名字体活泼可爱,还有可爱的半截猫猫,它的尾巴是“识”的最后一笔,它上翘着尾巴,好像在寻觅着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总是会吸引小猫咪用爪子扒拉。

    作者说:好的科普并不是培养兴趣,而是释放人类天性中对于未知的好奇。而好奇心就是快乐和进步的源泉。是呀?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就非常容易自我满足,自我娱乐。

    所以,那么有好奇心的你,绝不能错过这一本书。

    大览

    科普图

    科普图

    科普图

  • 《20堂心理减压课》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大宝 发布时间:2021-01-31 00:02:41

  • 无论是谁读都会有启发

    作者:sun 发布时间:2021-10-10 09:33:37

    本书对我来说是比较惊喜的,因为这种题目的书我都比较排斥。耐不住别人推荐所以就读了。基本上很快就读完,感觉写的很不错。

    1.这本书是演讲合集,所以可读性自不必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演讲,那就不要在逻辑上做太多苛求。比如说举例子并不是论证方法只是说明方法,演讲稿都是直接抛观点和核心论据的,所以没必要在逻辑上较真。更何况本书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逻辑漏洞,算是深入浅出。

    2.从书的内容看,绝对是行家说行话,让外人懂。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专家还是很少的。书中对于战略的理解,对于威胁,胆识等方面的理解是能让人有启发的。要看一个专家研究东西研究的深不深,就要看他对最底层的知识理解到不到位。从本书可以看出,金老理解的很到位,重点抓的也很好。

    3.书中有很多令人思之甚服的好句子,终身受用。于我而言,主要是以下四句话:

    力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是风险。你的目标很高,你的力量达不成,你的风险就不可控了。

    妥协要注意两点:第一,注意妥协的时机,必须利于降温和危机控制,而不是导致相反的结果,你妥协,对方认为是退让,变本加厉,提高价码,那妥协时机就错了;第二,要注意妥协的损害必须是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绝对不能因为规避眼前的风险而给自身造成长期无法挽回的损害。

    你最卑微、最没地位、最不重要、最不被人看中的时候,是你时间最多的时候,你有时间去体会,之后就很难有了。高位是运用积累的,不是进行积累的。当你到达领导的位置时,你说“我来学习学习”,晚了。积累必须在到达高位之前完成,这就是真正的领导者。

    真正研究胜道者,关键是要从琢磨别人怎么失败的而不是研究人家怎样胜利的入手。真正明白别人是怎么失败的,才能悟出你怎么样避免失败,然后才能取胜。

    总之,我觉得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或者是久经社会历练的社会人,读这本书都会很有启发。


下载点评

  • 体验好(394+)
  • 排版满分(5310+)
  • 经典(3410+)
  • 无漏页(354+)
  • 不亏(4610+)
  • 无多页(377+)
  • 一星好评(1065+)
  • 内容完整(61010+)
  • 无广告(877+)
  • 愉快的找书体验(1096+)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5:3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9:57:3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9:25:55 )

    OK,还可以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4:5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养***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9:45:55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游***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5: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08:46:50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8 01:25:5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08:43:4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08:47:2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同作者:[美]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 Kernighan)的书籍: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 布莱恩W克尼汉 操作系统UNIX环境网络编程书籍 现代操作系统教程 UNIX的诞生与发展史贝尔实验室幕后故事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传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书籍:

  • 老秘书工作笔记 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合规型内部审计:精准发现违规行为,实时化解合规风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合规型内部审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5G+智慧教育 重塑未来教育新图景 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彗星旅行记 注音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考研英语写作考前冲刺点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PMP 5A备考宝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PMP 5A备考宝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附微课视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计算机/网络” 的书籍:

  • Photoshop完美广告设计案例精解(附DVD光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局域网管理(Windows NT平台)在线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操作员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领域最全面的MBA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数字突围:私域流量的用户数字化运营体系构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Java程序员职场全攻略——从小工到专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AUTOCAD2010室内装潢实例教程 陈志民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文版3ds max+vray+photoshop园林景观效果图表现案例详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3ds max&lihgtscape 3.2室内效果图制作典型实例(附光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细节CAD图集.假山与水景(附光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手学AutoCAD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的书籍:

  •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影印版)(第三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Google App Engine开发(影印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Linux程序设计——经典原版书库(英文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备份与恢复 【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同学教材分层讲练 高中数学 必修4 人教A版 曲一线科学备考 曲一线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操作系统(英文版·第3版)——经典原版书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一个64位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田宇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同学教材分层讲练 高中数学 必修2 人教A版 曲一线科学备考 曲一线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Google广告高阶优化第3版:Google主要广告平台的指南【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同学教材分层讲练 高中数学 必修4 人教A版 曲一线科学备考 曲一线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UNIX Solaris” 的书籍:

  • Unix备份与恢复 【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Linux嵌入式实时应用开发实战 阿伯特 (Doug Abbott) 周艳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入门经典【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环境高级编程 W.Richard Stevens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一个64位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田宇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网络编程 卷1 套接字联网API (第3版) 【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高考新思路辅导与训练 数学 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 张峰 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Linux高级程序设计 杨宗德, 吕光宏, 刘雍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速发】iOS应用逆向与安全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9787111643586编者:罗巍|责编:张淑谦赵小花 YT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UNIX环境高级编程(英文版 第3版)【正版书籍,满额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