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中子物理学(上下) -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30 10:00:04

中子物理学(上下)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中子物理学(上下) pdf格式下载
中子物理学(上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2234867
  • 作者:丁大钊 展茗 
  •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8
  • 页数:712
  • 价格:16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30 10:00:04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子在有关学科中的应用为主线,全书分四篇,分别冠以基础篇、微观篇、宏观篇和应用篇等篇名,论述了有关中子学科的基本实验方法、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中子在物质中输运与中子在相关学科与技术中的应用。各章、节的作者努力做到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简要而全面论述有关专题的基础知识、已取得的成果及近期的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有关研究工作者、大学物理专业教师及研究生与高年级学生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以中子在有关学科中的应用为主线,全书分四篇,分别冠以基础篇、微观篇、宏观篇和应用篇等篇名,论述了有关中子学科的基本实验方法、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中子在物质中输运与中子在相关学科与技术中的应用。各章、节的作者努力做到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简要而全面论述有关专题的基础知识、已取得的成果及近期的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有关研究工作者、大学物理专业教师及研究生与高年级学生的参考用书。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贰手昵称 发布时间:2016-12-07 12:17:13

    书中相当一部分观点缺乏论证过程,缺乏文献引证。借鉴各处理论的杂糅,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逻辑无法自洽。各种闷头抛观点,东拉西扯打比喻。三观严重不敢苟同,尤其最后关于“抄袭”的观点让人大跌眼镜。对于零基础一定要入门的人来说,如果自身有一定思辨能力,这本书或能成为一块敲门砖,否则敲不开门反砸了手也不是不可能。

  • 作者: lincoln 发布时间:2021-03-15 00:28:07

    本书的观点是:睡眠越少,寿命越短。令人讽刺的是我在凌晨12:30分读完了这本书。影响睡眠的两大因素是昼夜节奏(褪黑因素)与睡眠压力(腺苷);睡眠的两种模式:非快速眼动睡眠储存、记忆信息,快速眼动睡眠宏观角度集成信息;双相睡眠模式更适宜;青少年时期的昼夜节奏更晚,教育子女时注意。

    附录的12条健康睡眠小贴士不错,部分可以实践。

  • 作者: 菇菇不明白 发布时间:2012-11-30 21:34:01

    2012.11.26

  • 作者: Homura 发布时间:2019-05-10 08:26:04

    幻想与真实之间只有一扇门之隔,只要尝试打开它,界限就会变得模糊。

  • 作者: 风行水上 发布时间:2023-02-23 10:30:22

    浪漫,热烈,奔放,瑰丽。饱含了生命力,我很喜欢 横空出世的《女神》。尤其是:《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湘累》等等诸篇,借古代的典故,发新诗的精神。

    郭沫若的新诗,比较注重形式,一唱三叹,音乐性和节奏感明显,朗朗上口,他之后的《九歌》译诗一脉相承。

    后面不少短的篇章,如描写松林、大海,日出的《登临》、《光海》、《太阳礼赞》、《夜步十里松原》,对色彩的描写也是一大特色,读起来很有诗情画意。应该是作者在日本海边生活的感受。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适合老手查阅和补充知识,不建议新手入门时翻阅

    作者:炎伯 发布时间:2009-11-05 15:42:58

    适合老手查阅和补充知识,不建议新手入门时翻阅。原因是本书针对的是unix标准接口,而实际上各家遵循unix标准并不是那么完整,所以你会发现对书上的代码进行验证时往往得不到期望的结果;再有,本书的例程也比较意识流,对章节知识点的代表性不足。总之新手翻阅本书会头大的

  • 他不止是网红

    作者:老丑 发布时间:2015-08-02 17:07:26

    很抱歉,最近的确忙,没时间看书,更谈不上写书评。

    但因为小川叔的淫威,我不得不在上下班的途中,认真把书看完,甚至连蹲厕所的时间也不放过。

    可提笔想写的时候,我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这是一个拼人气的时代。

    许多作者,因为身上被贴满了标签,所以人们评价他的时候,常常会直接把身上的标签整体看一遍,再去看他的文字,读他的文章,理解他的思想。

    就好像这本书上的作者简介一样,“ONE·一个 耳光大师”“全宇宙无敌暖男大叔”,“豆瓣最受欢迎的治愈系叔叔”,“老清新电台主播”,单纯望过去,好像是一本自带二维码的宣传单一样,想要知道他是什么,请打开微信扫一扫吧。

    然而码扫完了,人们记住的往往仍旧不是文字,而是这个人,以及身上的标签。

    想一想,这是一件很令人伤心的事情。

    曾经和几个编辑聊天聊到小川叔,编辑们开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惊人的一致:啊,我知道他,豆瓣红人嘛。

    我问:你们觉得他文章写得如何?

    一人回:像他这样,写啥都能卖的不赖吧。

    另一人答:我看过他的文章啊,但现在卖书,主要还是得看人气,完了就是资源。

    我只是想单纯地讨论文章,但很明显,像他一样红的作者,再要单纯地说文字而不提及人气,很难。

    显然,那一刻我是替小川叔,还有替我自己难过的:很可能别人聊我们人气的话题,要比聊作品的多太多。

    老实说,我和川叔的来往并不多,除了他送我书的时候聊上几句,催书评的时候玩笑几句以外,我们并没有说过太多的话。

    我本身也是一个很闷的人,不喜欢聊天,不喜欢混圈子。所以认识他,大多都是通过这本书才了解到的。

    读过文章,你就会知道,他其实并不是一个文笔了得的高手,这也不是他立身之本。

    他也绝对不止是一个网红,如同红过了的虾蟹,煮熟了便会被人吃掉,而后默默无闻。

    他有他的独到之处,不然不可能连出三本,仍有话说。

    他的经历以及阅历,他对问题看待的高度以及深度,的确我所不及。

    在谈自己过往经历的时候,他说:我并不知道那会是怎样,但我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如果当初没有”少了,也许我就不会成为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我。

    他还说:也许你当初选了别的路,我当初选了画漫画,那么也许今天我们不一定认识,但我们两个一定都会成为像现在一样好玩又爱生活的人。

    这种姿态,俨然不再是标签上所提的“耳光大叔”,给人的印象除了犀利痛快地骂上几句,没有其他;当然也不是“治愈大叔”高光伟的形象,只会生硬地指点江山,教人励志。

    这种姿态,是一个慈祥的职场前辈,经历过磨砺,却并不抱怨过往,而是平静地接受现实,成熟地走稳当下正走的路。

    这种姿态,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我来体会,但岁月安好,留给你们。

    初生牛犊是不知妥协,跌跌撞撞,大不了从头来过;而职场老手却平和地接受一切,痛快洒脱,不会再走回头路。

    如此思想,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好的职场作家不会教你职场的方法、技巧、心计、手段,他们传递出来的,只是一种态度。包括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

    等你真正理解这个社会,清楚地知道要如何对待自己,那些所谓的职场问题,不过是道路上的小沟小坎罢了。方法?技巧?永远不是关键问题。如何通过别人的经历,理解自己的问题,再去用心安抚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才是根源。

    许多宣传迫不得已。

    但作为看过这本书的人,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你,这些文章里,他首先把自己的标签彻底撕掉了。

    他很可能就坐在办公室的转椅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文件一边与你聊天。

    我想,他的姿态和阅历,已经足够成熟安抚你这颗迷茫的心了。

    -----------------------

    这是我的处女书评,嗯。

    所以怎么谢我,小川叔你看着办吧。

  • 日本妖怪养成记录

    作者:卢卡斯 发布时间:2009-07-29 15:58:11

  •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作者:air 发布时间:2021-01-30 15:44:07

    写这日记的确实不是正经人

    《洛根·蒙斯图尔特人生总结报告》

    亲爱的洛根·蒙斯图尔特先生,您好!

    您的日记本陪伴了您68年,共3973259字。

    出现最多的事物是“酒”,共408次,

    提到32次“无聊”,

    其中10次(近⅓)是在艾比学院。

    同样出现32次的还有“谎”,

    您苦恼:“有没有可能不撒谎又正常生活?”

    关于胸、乳的描写共出现47次,

    您对平胸无感,偏爱大胸。

    您的足迹遍布伦敦、巴黎、纽约、蒙得维的亚等18个城市

    其中,您偏爱巴黎:

    “在巴黎,我觉得自由。”

    晚饭,一粒米陷在牙齿的凹槽里,舌头舔不出来。猛然想起洛根在痛失妻女后第一次感到快乐是把牙缝里的肉弄了出来。我对妈说,光凭这个细节就可以断定《凡人之心》写得太好了。

    妈:那是什么?

    我:一个人一生的日记。

    妈:等我死了,把我的日记拿去出版。

    这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书:

    这可是一个人一生的日记哎!

    这人还是个作家!

    我,24岁,写了十多年日记,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真有人把日记体当日记吗?

    《凡人之心》的作者威廉·博伊德是个高超的骗子。他曾通过《纳特·泰特:一位美国艺术家1928—1960》一书,把纳特·泰特这位自杀的年轻画家介绍给了世界。

    在新书发布会上,大卫·鲍伊深情哀悼纳特·泰特。

    大家纷纷为业界失去了一位大师而悲痛,不少人声称自己受纳特·泰特的影响很深,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这个噩耗。

    然而,不久后人们发现这位名叫纳特·泰特的画家压根就不存在,而是作家威廉·博伊德虚构出来的人物。那幅纳特·泰特唯一的遗作《桥114号》也是威廉·博伊德随手画的。

    这并非是一场恶作剧,威廉·博伊德有意借此来揭露艺术界一些他看不惯的事,此事件本身也成为了艺术史上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概念艺术”。

    有媒体认为“《纳特·泰特》是任何作者能写出的「最完美的虚拟传记」”,直到《凡人之心》的问世。

    较真地看,《凡人之心》的很多地方更像第一人称小说——我花了很久才相信洛根真实存在,也花了很久才变成了洛根。但看见最后一页洛根·蒙斯图尔特作品列表的那一刻,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好家伙,这他妈是个真实故事?”

    确认这是作者的小聪明后,我还是不死心:洛根·蒙斯图尔特的《此非出口》什么时候出版呢?

    洛根在日记序言里试图追溯他最早期的记忆,他看到了一条河,一艘船,船上的人。他困惑:

    我是船上的人,还是岸边的看客?

    那是真实存在的河,还是灵魂在时光旅行中的想象?

    这一幕,展示了记忆本身的耐人寻味。

    我们在回忆时,上帝视角(局外人视角)和局内人视角混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模糊。

    这与阅读的过程多么相似:

    阅读一本小说,就是不停地在「船中人」和「岸边客」间切换的过程

    我们痴迷小说,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变成另一个人,体验另一种人生,去往无法抵达的世界。

    文本的说服力在这里尤为重要:

    想让读者代入?先得说服他!

    《凡人之心》是一本厚到离谱的书,这为威廉·博伊德提供了足够长的时间赢取读者的信任。我们都在谈文本的说服力,但很多时候读者是自己说服自己的。读者渴望进入书中,尤其当这本书是名作的时候(请脑补一些如雷贯耳的书名)。

    不论这件事归功于作者还是读者,一旦代入,文本的说服力就不重要了,因为你已没法抽离出来审视文本了,实现了最炉火纯青的共情。

    你将享受两个好处:

    1、浸入式阅读,亲历另一种人生

    2、不受道德观、价值观的干扰

    道德考察一旦侵蚀到艺术这片自由地,艺术的自由便是无稽之谈。但在自认为“一码归一码”的时候,你敢保证有些东西不会潜移默化地进入你的大脑吗?

    很多读者自始至终都无法将自己代入到《凡人之心》的主角洛根身上,甚至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厌恶感——这本“渣男”日记我是看不下去了!

    我倒是成功地成为了洛根,使用着洛根的眼睛和大脑,可在游戏玩得如火如荼时,我突然灵魂出窍了。起因是,洛根儿子的死因跟现实中的那位“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完全一样:吸毒过量的情况下,被自己的呕吐物窒息而死,次日凌晨被回家的女友发现。

    威廉·博伊德借鉴这个死法当然没问题,问题是我出戏了,我从洛根的身体里出来,重新变成一位多疑的读者,接下来就一团糟——洛根趁格洛丽亚的丈夫上楼睡觉后,从背后抚摸格洛丽亚的乳房,格洛丽亚说“不,不,不,不,不。”洛根坚持说“看在旧情的份上,放纵一次都不行吗?”栩栩如生的油腻男。

    我无法自控地代入了格洛丽亚——没人比我更熟悉这场面了——她不容争辩又不伤和气地拒绝了洛根,洛根却贼心不死,晒着日光浴的格洛丽亚对他来说是“诱人的折磨”。

    女权意识觉醒后,这书简直读不下去。

    这是洛根的日记,极少出现关于洛根的外貌描写。我合上书,开始畅想:

    假设他年轻时是个俊小伙儿,逼近六十,多少有些不成样子——并非嫌弃衰老者,只是年轻男人可以有各式各样的魅力,人们对老男人的魅力却大多存在刻板印象:健康、克制、绅士、优雅、睿智……

    被躁动的欲望填充的老朽肉体,不体面;不再年少却依然轻狂,不讨喜。

    我们的老洛根,一个纵欲、酗酒的糟老头,一个垂涎少女乳沟的色老头。多令人讨厌啊!他就不能照照镜子吗?

    您都五十多啦,依然在过量饮酒,同时搞很多女人,轻信胡言乱语的心理医生。目睹了战争、死亡,经历了无数传奇事件,怎么还是二十岁那个刚从牛津混毕业的小伙子哪?

    倘若不是作者的失误,那洛根先生您可真是可爱。

    后经证明是后者。然而,

    放纵和欲望是年轻人的特权吗?人的发展是线性前进的吗?

    不同年龄段的洛根

    威廉不仅是个聪明的骗子,也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作者,他在序言里就解答了我的疑问:

    写日记是为了记录不同自我的集合。但人一生中所分布的无数个自我,并非像人类进化史一般,从最初的类人猿一步步进化到最终的样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存在的,但它们混乱、对立、随机重复

    ——

    “你会看见神经衰弱的知识分子用脚在试图绊倒土著人”。

    作者认为唯有“不设定秩序、层级,不进行评判、分析”才能展示出「绝对真实的私密日记」。

    一本真实的私密日记里都有什么?

    写日记的唯一意义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日常活动的细节上,忘掉整个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反正,新闻会报道那些的。我们并不想知道“希特勒入侵波兰”——我们更好奇你早餐吃了什么。当然,除非是希特勒入侵波兰时,你正好在那里,而且你的早餐因此被打断。

    《凡人之心》贯彻了这一原则。

    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失落和美国崛起、人类登月……20世纪的历史事件只是虚化的背景,日记主人详细记录的都是生活的细节,包括每一餐吃了什么。

    然而,早餐会中断——

    每当重大变故发生时,洛根的日记会中断许久。

    真正的痛苦会让一个人失去他的日常生活。

    遭受苦难之后,一个人最迫切的心愿不是记录、复盘,而是恢复日常的秩序。我们会看见,洛根在失去妻女后,依然在喝酒、做爱。

    该谴责他的狠心吗?

    伤痛不在读者所见的字里行间,而存在于那漫长的失语中。

    比起日记里有什么,更应留意的是日记里没有什么。

    我们从失语的空白中读出:不论如何专注于日常生活,你都不能对世界视而不见。真正重要的东西,无法诉诸文字。

    你喜欢“渣男”洛根吗?

    洛根·蒙斯图尔特,跳过伞,航过海,藏过炸药,当过间谍,永远二十岁,永远能勃起,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一生放荡不羁」,唯一一段忠诚又幸福的婚姻被战争毁了,其他的婚姻都充满了谎言。没有孩子,其实有,但都死了。晚年有一段靠吃「狗罐头」度日的时光。死前未完成《九重奏》,可能怕丢人,烧了。墓碑上的介绍很简约:作家。

    这就是书名里那位“凡人”的一生。

    连名利双收的老友彼得都羡慕他在战争期间的奇遇,那是自己花再多钱都买不到的。

    又有多少读者在羡慕他与海明威、伍尔夫、乔伊斯、毕加索等各色文学、艺术圈名人的交集。我们不会是走进了电影《午夜巴黎》吧?

    那个叫嚷着“天哪,我必须尽快开始真正的生活了,在我死于无聊和沮丧之前”的艾比学院的中学生一定不会想到,在死神来临的前几天,他是多么满足:

    “奇怪的自豪感涌上心头:我倒要看看你们有谁能过上我这样的人生。”

    他终于摆脱了童年时期萦绕不散的富利冻肉厂的气味,在花花世界里尽情畅游了一番。

    洛根表示,虽有遗憾,但我对自己很满意。你们呢?

    我几乎立刻听见了家长们的声音:

    不考公务员活该吃狗食!

    我也听见了女孩们的声音:

    出轨者不得好死!

    还少不了文青的声音:

    《丧钟为谁而鸣》写得烂?

    但一定也有人觉得洛根真亲切。

    比如他的年终总结:总而言之,这是荒废的一年。

    我时常觉得这就是我自己的日记。我们都是:

    酒精依赖者

    “这就开始喝酒了?”阿兰娜用她最挖苦、最不认同的语气说。“啤酒而已,天哪。”我表示抗议。这罐酒能让我撑到中午,到了中午,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调一壶马丁尼了。

    多元性爱者

    对安娜的痴狂与对兰德的痴狂。可若有必要,我每周可以五次满足自己对安娜的痴狂。这似乎越发刺激了我对兰德的痴狂。

    世界主义者

    他们写的都是浪漫的事,是关于生活中的刺激与冒险,及其本质上的悲哀与短暂。他们细细品味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有好的,也有苦乐参半的——他们的享乐主义中带着禁欲主义。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生活准则。

    易枯竭者

    我绝对需要变化和惊喜,否则,我将枯竭而死。

    痛恨时间者

    只想永远停留在这个年纪、这一天、这一周、这一月、这一年,永远。

    洛根的心理医生的治病方针是S&M(“性和钱”)、

    他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九,其神经官能症都是由性或钱的问题引起的,或者两者皆有。抓住这两点,就没有治不好的病。

    “性”和“钱”,多少男人的人生主题。

    洛根的人生主题是“性”和“写作”。

    前者还更突出一点。很多人把洛根与本书作者威廉·博伊德本人对应起来,他们确实有很多相似点,但威廉·博伊德没有洛根的那些坏毛病,所以他的作品列表比洛根的作品列表要长得多。

    写作的最早记录 :

    “我,洛根·蒙斯图尔特,住福洛雷斯别墅,巴西大道,蒙得维的亚,乌拉圭,南美洲,地球,太阳系,宇宙。”——六岁的洛根(这本日记只写了这几句,之后都是空白)

    写作生涯的结束 :

    烧掉了未写完的《八重奏》。

    最后一次写作描写:

    “我摆出惯有的姿势,拿出笔记本和笔,眼睛却不停乱转——今天好看的东西太多了!”(年轻女孩真漂亮!我们那代人在中学怎么就接触不到女孩呢!)

    最早的童年记忆:

    偷看导师的阴茎

    生命最后一天的早晨:

    为晨勃的阴茎洋洋得意,它是多么坚挺啊!

    他越老越荒唐,快60的时候一边抽大麻一边搞了一个16的少女,因害怕法律制裁逃到非洲。

    “渣男”洛根值得喜欢吗?

    我当然是不讨厌的,那些坏事我也干。看看彼得,那个曾经纯情、有责任感的男孩——在艾比学院的无聊生活里,只有彼得对苔丝的爱是一抹亮色,情窦初开的纯粹之爱——他这一辈子就在苔丝那儿产生过爱,后面就一塌糊涂:害死老婆,消费老婆的死,追名逐利,毫无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坏家伙!洛根拒绝看那本消费苔丝之死的书,一直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愧疚,没有为了名利做过分的事,

    至于他的那些荒唐,或许也可以称之为赤子之心。

    原著改编的英剧,名字直接就叫“赤子之心”

    洛根到死都没有丢失他的赤子之心。

    老成那样还躲在树丛里帮暗恋的女人逮“坏人”,依然有一颗打抱不平,试图揭露黑暗的心。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还是当初那个在画家纳特·泰特因对世道不满自杀后,立刻宣布不出售毕加索那副烂画的小伙子。

    这是一次小小的反抗,一次让我动容的反抗。这一反抗与前文提到威廉·博伊德的那场恶作剧目标一致。威廉·博伊德在《凡人之心》里关于纽约美术馆的那部分内容也是他本人的宣言书。

    我的生活中一次真实发生的对话也刚好与之呼应:

    你学什么的?

    诈骗。

    诈骗?

    对,当代艺术。

    70岁,他开始吃狗食

    《凡人之心》有无数个理由吸引你,文学圈的八卦,战争中的奇遇,与王室打高尔夫,为左派组织运炸药,但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最平凡的,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疾病、衰老、死亡。我第一次认真地去想象我的晚年、我的死亡。

    提到边缘人,我们会想到同性恋、异装癖、吸毒者,可数量最庞大的边缘人其实是老人。让主流社会感到刺目的人是被公开拒绝的,同时也是吸人眼球的。

    老人则是“隐形人”,我们从未主动地拒绝过他们(拒绝也是隐形的)我们压根看不见他们。

    他们可以一动不动地坐上一整天,也可以很久都不开口说话。人们对此很习惯,甚至求之不得。那些以病床为家的老人更糟,他们是活死人。

    童年、青春期、中年危机一直是艺术的热门主题,表现衰老的作品太少。或许,我们不敢去直面衰老和死亡。

    作家生命的最后时刻往往是不会被记录下来的,因为现实太令人羞愧了,太悲哀了,太平庸了。

    “这儿有个老头说他叫蒙斯图尔特。”

    “多老?”

    “很老”

    第一个衰老信号是什么?

    一起经营纽约美术馆的年轻人对洛根说:“你跟我爸爸一样,你们都太老土了。”

    洛根对此不屑一顾,他憎恨艺术圈的浮躁、虚假、以“钱”为核心而无视“艺术”,但久而久之,他也曾有过疑虑:是否真的是我落伍了?

    出版业的变化则更让他痛苦,这是他谋生的行业。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过气作家”。合作几十年的经纪人退休了,新上任的经纪人不把他当回事。终于有一天,他去使用办公室打印机,他的经纪人要求他支付费用,

    那一刻,他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再属于这里,他的风光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接踵而至的是身边朋友的忧虑。

    格洛丽亚对我说:也许我应该搞同性恋,你觉得呢?我惊讶得眼镜都掉了。你?我说,这种事不像买顶新帽子,是你想要就能要的,你得有这方面的倾向。可我很希望等我老态龙钟时,能有个高大健壮的年轻姑娘来照顾我,她说。我警觉地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

    此时的洛根无法对此共情,他的心还年轻。

    但他的日记生平第一次开始记账了——年近七十的他,依然在靠笔杆子维生。

    我吃得十分简单,罐装咸牛肉(我的餐饮主调)、烤豆子和土豆。一罐浓缩汤多加点水就能喝上四五顿。一个茶包好好利用能泡出三杯淡茶。

    曾经魅力四射的“妖女”格洛丽亚也变成了老太婆,因不想孤零零地死去住进了洛根的家,洛根亲眼目睹了她患病去世的全过程。

    葬礼上,老友们互相之间的问候方式是互相抱怨各自身体上的病痛,洛根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但他没当回事,直到那场车祸——

    那些一直拥有健康的幸运儿会忘记属于病人的这个庞大的平行宇宙,忘记他们每天遭受的痛苦和严峻的考验。只有当你越过那条界线,进入病人的世界后,你才会意识到它沉默而庞然的存在,以及它令人忧惧的永恒。

    洛根越过那条线,进到地狱中,目睹了一切的残忍、惨痛、尊严尽失,还有死亡。

    “把管子拔了,兄弟。我想走了。”我四下张望。有那么疯狂的一瞬间,我觉得我真会这样做,可我看到一个护士朝我们走来。我把他的面罩戴了回去。两个钟头后,他死了。

    洛根痛恨医院,但当他终于离开那个可怖的“集中营”后,却又无法适应独自一人在家的孤独。(这是他第一次在日记里写到孤独)同时,他开始为了省钱给自己买宠物吃的罐头。

    他为什么会有这么惨的老年时光?这个故事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老老实实把婚姻凑合过下去,老老实实考公务员,过乏善可陈的一生,好让自己能有个不那么不幸的晚年?

    很久以前,在海地一片荒凉的沙滩上,两人做爱后赤裸地躺在那里,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突然感叹道:我永远也不会变老。她把这句话理解为他要与时间的劫掠进行殊死搏斗的英勇决心,但接下来他说得更为清楚直白:他决定,要在六十岁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初读到《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这段话时,我产生了极深的共鸣。

    我们是痛恨时间者,时间的流逝让人焦虑不安,这焦虑源于生命的有限。

    我热爱青春,害怕衰老,步履匆匆,因为我知道终有一日我会力不从心。

    她在黑暗中伸出手去,抚摸着他的小腹,他身体的两侧,以及他那几乎已经没有毛发的耻骨。她说“你的皮肤就像婴儿一样”接着她迈出了最后一步:她寻找它,发现它并不在那儿,她继续无望地找着,终于找到了那个手无寸铁的东西。“它死了”他说。“过多的爱和过少的爱都对它有害”但他说这话时并没有信心,事实上,他羞愧难当,正和自己怄气,渴望找个理由把失败归咎于她。

    昆德拉的《先死者让位后死者》里细致地描写了

    老人的性——面对性时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糟糕的生理状态。

    曾梦到一位老妇人要跟我做爱,她由于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而拖延时间,我们之间横贯着几十年的时间,我如此年轻,而她在我面前却像一个孩子。羞赧得不敢抬头。

    即便是《凡人之心》里永远不缺女人的洛根,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也开始找廉价的四十岁妓女满足生理需求。

    令人难堪的性、每况愈下的身体、深不见底的孤独,习惯了这些,你还要迎接最后一位朋友:死神。

    就一下把灯全关了吧!

    早在童年时,父亲告诉洛根,自己即将死去。这个消息并未带来任何波澜,好像父亲只是告诉他,明天会下雨。

    而年迈的洛根在得知老友彼得的去世时——

    不知为何,我觉得自己更脆弱、更不堪了。我感觉在失去彼得·斯卡比尔斯之后,我的生活、我的世界,突然之间变成了颤巍巍的豆腐渣大厦。

    洛根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养的那只狗死了。

    我的痛苦如此强烈,如此纯粹,我感觉这痛苦会要了我的命。我把我的狗抱在怀中,像个婴儿一样号啕大哭。

    小学一年级的某个晚上,父亲推门而入对我说,爷爷走了,明天参加葬礼。我当即快活地问他:我明天不用上学了?

    只有属于死亡的那个世界开始逼近自己,一个人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分量。

    最近听播客,故事FM《一个关于衰老、死亡与生命尊严的故事》里,讲述者某次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写两位90多岁的老人已无力互相照顾,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照顾他们。

    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评论:但愿有一天,中国能允许安乐死。

    这是一个引子,残酷的故事刚刚开场。讲述者接下来讲述了姥姥的自杀之路。她尝试了吞安眠药、割腕、跳楼等多种自杀方式,求死不得,最终选择了安乐死。姥姥在跳楼之前对妈妈笑了一下,然后轻巧地跳了下去。她围着围巾,把剪刀固定在脖子旁边,生怕自己死不了。

    自杀的老人并不罕见。

    近日,湖南益阳一位老人跳江自杀。原因是益阳某养老院以预定养老床位为由,收取高额费用,实为骗局。老人一生积蓄化为乌有,选择了结束生命。此案例并非个例,老人的钱包是骗子的最爱。年轻人的钱被骗了还能赚,受骗老人却无路可走。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老人并非是投资,而是在保命,他们在养老上的不安全感,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被利用了。

    昨天下午三年三十分,家住朝阳区甘露园南里的刘老汉,从自家6楼的阳台上跳了下去。抢救无效,当场死亡。老刘七十多岁,平时一个人住,很少下楼,也就是去菜市场买个菜。有个女儿,偶尔来看看他。老刘跳楼的时候,用一块布包住了头,这样鲜血就不会流出来。

    这则新闻因被改编为美好药店《老刘》的歌词而被人们知晓。

    因重大变故而自杀的老人是少数,更多人是老刘——平淡赴死,世人不知其原因。

    勇敢者、幸运者成为了老刘。更多的老人,或不敢求死,或求死不得,在漫长得无法忍受的孤独里失去了所有做人的尊严和乐趣。

    四年前看了纪录片《骨未成灰》的点映,那些垂死之人的面貌我已忘记,但弥漫于整个空间的氛围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腐烂的味道,像我屋内的鲜花。我手足无措地目睹它们每天都死掉一点点,最后变成干尸。植物的尸体依然有美感,可做标本、可做装饰,人却不一样。

    临终关怀最崩溃的一点,就是目睹生命力消失的过程。

    最后一次见奶奶,她让我帮忙挠痒,她的皮肤像干掉的树皮,我的指甲缝全白了,像是抓了石灰。生命最后的阶段她不能喝水。一口水都喝不了了,为什么还要活着?

    那期播客的评论区有人说:

    对我来说人生就像一场电影,看到最后开始过演员表了,我还不能选择提前走吗?

    立遗嘱、订棺材、修坟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生前做这些事。

    就连死亡都让人焦虑,只有全都先安排好了,才能安心地死。

    殡仪馆对我来说是个亲切的地方,参加的葬礼比婚礼多,家里老人已全部过世。第一次看见墓园,就想,我以后可千万不能在这儿呀!活着挤了一辈子,死了也这么挤。哪有安宁可言?但在墓碑上看见“二老合墓”四个字,又突然心里一热。吵了一辈子的外公外婆,最终葬在了一起。

    “落单了就不行了。”一位先走了,另一位的生活会变得想象不到的苦。爷爷去世后,奶奶开始信基督教。没有这东西,她没办法继续活。

    我很少想关于死的事。看电影《布拉格之恋》的时候,影片的结尾是几个好友彻夜跳舞后,一边唱歌一边驾车在迷雾里穿行,一场车祸,全车人死亡。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死法。

    我们都以为死亡来临时是突然的,可我们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这样。死亡的过程越是漫长、痛苦、缺少尊严,我们就越渴望死去——我请求宇宙再给我最后一点好运。请让我走得突然些。就一下把灯全关了吧。

    死亡是一场美妙的邂逅

    昆德拉的《不朽》里有位时不时躺入棺材的年轻人。每次躺进去,都认真观察自己的内心,什么时候觉得活够了,就可以盖上盖子。

    那是什么时候?

    感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不朽时。到那时,死亡就是一场美妙的邂逅。

    永生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而最好的活法,是向死而生。讨论死,是为了讨论生。我害怕衰老和死亡,只是因为对生活有太多的激情和热爱。

    洛根在“五颗柏树”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他写“小确幸”,小镇多么温暖,居民多么善良。日记里第一次出现了自然描写,他关注天气,细细描摹天空中云朵的形态和颜色,关注白昼的长度,关注草木的状态,关注月亮,关注树,关注蜂巢,关注池塘,关注睡梦中的小狗,揣测他是不是在梦里追逐蝴蝶。

    曾经把乡村称为炼狱的洛根,一定想不到自己老了会是这副德行。

    曾经痛恨时间的年轻人,一定想不到,时间有一天不再带来焦虑。

    在麦迪逊大道的画廊附近,有家我以前常去的咖啡馆:我记得他们有政策,雇来的服务员都是有动脉硬化的老人。这些老人走起路来非常缓慢,说话也相当轻言细语。在这个地方,没有一丝匆忙,只有一种奇异的宁静——时间在听他们的吩咐,而不是反过来。

    我百无聊赖,

    在这虚无的夜总会中,我们的生活是什么。

    (莱昂—保罗·法尔格)

    曾经终日虚无的洛根,也想不到最终他的心在爱里丰盈。

    我又哭了,哭完我好多了。我感觉自己更柔弱了,身心都得到了净化。我走进屋,看着芙蕾雅和史黛拉的照片。芙蕾雅和史黛拉。那是我的幸运;那些年是我幸运的日子,我不能抱怨什么。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幸运过。在那些年月,我爱芙蕾雅,她也爱我,我沉浸在爱里。只是后来霉运又回来了。这就是你一生最终的结局:将你经历的全部幸运和霉运加起来。

    眼看这本厚厚的《凡人之心》就要读完,洛根会如何死去?我会如何死去?

    如果可以,我想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边晒太阳一边读书,在树叶的清香里打了个盹,就再也没醒来。

    作者也不约而同地给洛根安排了同样的死亡:

    (即便是人生最后一篇日记,依然能看到洛根的可爱)

    天气太好,不能待在家里。

    我应该选一本熟悉的旧书,走到大栗树凉爽的蓝色树荫下,坐在帆布躺椅上看书。今天早上醒来时,我竟然有了老年人短暂的勃起。我做了个梦,我记得,

    梦到的是沙滩上从我身边走过的裸体姑娘。

    这些天来,我晚上做的梦都是那么栩栩如生,以至于我在早上醒来时还眨巴着眼睛,被无意识时的这些邂逅弄得迷茫又疲惫,不知道自己是谁又身在何方。所以,今天早上我握住自己的阳具,很高兴它还能如此坚挺、如此阳刚,哪怕这种状态只持续了半分钟。还算是活力尚存吧。

    生活——还活着

    ,很高兴在这个漫长又蒙昧的世纪里,经历过它的每一个十年。我活过了怎样的时光啊——用法国人的话来说,这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啊。我认为此时应该举杯。是的,绝对的——

    我要开一瓶冰凉的白葡萄酒,

    拿到外面,坐在大栗树下,为洛根·蒙斯图尔特举杯。

    那一天快要结束时,让—罗伯特·斯特凡尼利才发现了他。让—罗伯特当时带着一篮苹果作为礼物来到五棵柏树庄园。敲门没人应答后,让—罗伯特绕到屋子后面。在那里,他看到了栗子树下的躺椅,躺椅旁边的冰桶里一瓶喝了一半的白葡萄酒,以及一本反扣着打开的书(安东·契诃夫的《剧作集》)。冰桶里的冰都融化了,让—罗伯特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他四处走动,很快发现了洛根,洛根已经死了,脸朝下趴在谷仓角落一大丛蓟草旁边的草地上。

    “他烧掉了很多纸,”(指未完成作品《九重奏》)斯特凡尼利回忆说,“对那样一个老人来说,他看起来非常健康,非常快乐。”

  • 运动、人际和正念练习

    作者:涛哥也不懂 发布时间:2018-12-26 17:47:06

    201822:本书作者曾写下“我只是再也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了”的诀别信,历经4次自杀未遂后走上康复之路,写下此书:

    《我战胜了抑郁症》

    1、不要对“抑郁症”这个名字太较真,无论是医生还是被诊断出来的患者,都可以在确诊后对抑郁症这三个字说:我知道你了,所以你可以滚了。

    2、成长必须以哀伤为代价,能够充分哀伤的人,就不会抑郁。

    3、 所有当初经历过的事情--原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在抑郁症发作的一刻都回来了,那时候作者才认识到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造成的影响比意识到的要深远得多。

    4、谷歌公共政策主管鲍勃-布尔斯汀讲述自己的抑郁经历:如果平底锅上把什么东西煎糊了,就得用钢丝球把那些残留物狠狠地刮掉,而抗精神病药就像钢丝球在刮大脑一样!

    5、有四分之三的终身性精神障碍都是在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出现的,通过保证青少年的饮食含有充足的营养,就可能防止他们出现抑郁症。

    6、 每天平均花6个小时用于社会交往的人的幸福感最高,包括与同事沟通、与家人交流、与朋友聊天、社交媒体互动等,尤其是尽量不隐瞒自己的感受。

    锻炼身体、正念练习、寻求医生和家人支持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共同方法。


下载点评

  • 格式多(8410+)
  • 引人入胜(1097+)
  • 书籍多(8510+)
  • 好评多(567+)
  • 在线转格式(1075+)
  • 无漏页(3710+)
  • 可以购买(786+)
  • 强烈推荐(664+)
  • 已买(66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46:0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4:1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47:46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5:2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3:5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1:27:4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9:0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索***宸: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7:0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詹***萍: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7:0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同作者:丁大钊的书籍:

  • 中子物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核科学技术丛书·中子物理学(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核科学技术丛书·中子物理学(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核科学技术丛书·中子物理学(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子物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子物理学(上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子物理学(上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子物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上下册精装)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核科学技术丛书·中子物理学(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核科学技术丛书·中子物理学(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作者:展茗的书籍:

  • 成人高考 专升本 新版 (专科起点) 成考 2023 专起点 生态系基础 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考试辅导教材专科起点升本科 生态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凑贵 汪金平 展茗 成考专什本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原子能出版社的书籍:

  • 文都教育 2017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导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导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都教育 2017考研英语写作高分攻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单词大王:PET词汇速记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备考2022自考教材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近代史李捷王顺生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03708全国成人专升本本科东林好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都教育 7天攻克考研复试面试(201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都教育 7天攻克考研复试面试(201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都教育 任燕翔 2019考研专业院校选择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都教育 任燕翔 2019考研专业院校选择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