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9787509354414 -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0-06 02:00:03

9787509354414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9787509354414 pdf格式下载
9787509354414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35441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0-06 02:00:0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509354414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509354414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509354414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9787509354414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方泊茹 发布时间:2018-03-04 23:56:36

    很实在的!通俗易懂,没有空话

  • 作者: Ainy 发布时间:2023-10-05 11:14:26

    司法部研究室领导承担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课题的成果(有点不太合适哈,应当避嫌),全书共分上下编共8章,内容涵盖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概述、项目、后续关怀、非拘禁的融入以及少年犯、女犯、特殊罪犯、再犯等内容。选取主题很特别,实务针对性强,但比较特色不显著。pdf非原排版

  • 作者: 白云超。 发布时间:2018-04-18 22:06:57

    3天读完了,平均一天100千字,对高数也有这种热情,无敌了。

  • 作者: 白無硯 发布时间:2018-10-25 23:21:06

    還不錯

  • 作者: momo 发布时间:2021-11-12 21:45:24

    凑《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精装系列所购,暂不评论。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从庸常之中腾空而起

    作者:苏溪坡 发布时间:2017-05-13 21:25:26

    我想这些短文,如果不细细地慢慢的品味,可能是难读难解的。这本书是亲切的,因为它的题目都很日常(比如离开,进入等等都是日常用词),可是为什么不太容易理解呢?!

    因为它的内容却一点也不平常,它是从庸常生活之流中腾空而起的爱的精灵之花,对于习惯于平面思维的一般读者来说确实有一些困难。

    这使我想起来《妙法莲花经》,经中说,佛的舌头覆盖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是说,佛所说的佛法是圆融无碍,遍及整个宇宙的意思(完全不是迷信哦!),这是一种形象象征的手法,很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可能在佛陀时代,文盲很多吧,用形象的语言更有效果吧。

  • 《中国诗用学》笔记

    作者:清都客 发布时间:2023-02-05 21:31:27

    ((括号内有参以己意者,明鉴))

    (一)研究进路:

    从“诗用”的角度对“诗式社会文化行为”的复杂经验现象或事实,进行类型化处理。(从内部建立中国诠释学,情境诗学诠释学)

    (二)中国古代士人阶层“诗式社会文化行为”的实践情境结构

    一、其结构规式(规则形式,静态性结构)

    1. 发言者与受言者、在境与离境(境指的是具体的事件情境)、隐性意向与作者本意(在境之中,隐性意向与作者本意相同,而离境后,对于开放性受言者,即一般读者而言,所诠释的作者本意,往往与在境的隐性意向是不一致的。)

    2. 受言者或读者的多重性(特定读者与泛化读者)

    3. 文本的私有意与公有意(在境中的隐性意向往往为当事人私有,而文本、情景和文化所沉积所谓“作者本意”,为泛化读者所公有。故而作者本意及其诠释的有效性问题非常复杂。)

    4. 社会文化情境、事件情境、文本情境、比兴符码成规是四大要素,是双方进行意向诠释的限定性语境。

    5. “比兴符码”出自连类(彼此之联想)、惯例、典律(典范)等共识性成规。

    二、其实践程序(这种行为模式的历时性、动态性的实践规则及其程序)

    1. 建构预理解知识(庠序学习而获知行为之前的既存理解)

    2. 总体社会文化情境共定(在共同社会情境中熏陶而得,是行为者对于客观的社会情境的主观感知并定义出来的活动境域)

    3. 事件情境共定或情境连类(具体的实践中)(常态情境与特殊情境的关系如下:“在特殊‘事件情境’当下,进行‘诗式社会文化行为’之时,常态共处的讽谏、教化、通感、交接四中‘社会文化情境’可作为行为者自觉、感知以进行‘情景共定’时,‘取类’而选择‘角色定位’的参照系。”)

    4. 作者比兴制码与读者比兴解码(比兴不仅具有诗歌修辞意义,更具有社会文化行为上的言语伦理意义。)

    三、诗式社会文化行为的实践情境结构:

    1. 上层:“和”文化情境

    2. 中层:“礼”、“诗”、“乐”文化情境并行;

    3. 下层:“教化”、“讽谏”、“通感”、“交接”社会情境。(上中下三层自上而下制约,是社会互动行为产生时角色定位和取类的参照系。)

    (三)中国古代“诗式社会文化行为”的类型——讽化

    一、封建文化情境——西周之时:“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双向互动行为

    发生实践于政教场所(朝堂之内),上下互相传递或讽或化的行为意向,以共同营造政通人和的外衍效用。君臣当面在境,以诗讽谏。

    二、“泛社会情境场所”以诗讽谏——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庶人传语,师箴等。是“风听胪言于市”,形同舆论。

    其行为意向是关切政教的美善或刺恶,既以诗歌为之,则或显或隐,显者直赋之,隐者比兴之,其外衍效用则不明(不直接)

    三、特定情境场所的以诗讽谏:(君臣对面在境,当下对话)

    1. 诗歌作为特殊语言形式,不同与日常语言而具有的神圣性;

    2. 诗歌传播过程中格言化,传递着共同遵守的经验和普遍价值,具备权威;

    3. 这种讽谏,或显或隐,依事件情境而定,“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是主流选择。

    四、泛文化情境场所以诗讽谏:即讽谏成为士人阶层所秉持的一种文化精神传统,在普泛的文化存在情境中,士人随其感时缘事,不择地皆可付诸吟咏,往往在境而非现场,受言者有的是泛化对象,指向当政之他群,有的是特指对象,指向君王或权臣。

    1. 屈原之作《离骚》,即秉持着一种讽谏文化精神(依诗取义),在普泛的文化存在情境中,缘事而发,在境而不在现场。(其外衍效用是不可测的,但是内在自慰之用则凸显)自此以降,讽谏之意少而自慰之意多,其意义在于表现‘以道相期’的士人阶层,所继承政教关怀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使命感。阮籍《咏怀》之作,子昂《感遇》之篇,其社会性的诗用其实微弱。

    2. 汉赋之显性行为意向,并非全属讽谏。“如对寓言,期其自悟。”

    五、从“讽谏”到“讽喻”

    对象泛化,诗人吟咏的目的性变弱(直接之诗用减弱),其行为意向乃哀叹、告诫等等,带有以诗教化之意味(整顿风气)。讽喻其实是讽谏之诗用的扩大,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政教情境场所中的诗用行为,发展至此,讽与化实际彼此交集。(颜崑阳从场所转变,权力官职结构变化(诗人地位)来论述从讽谏到讽喻,并不是从诗歌自身发展,实际上诗歌也早已开拓出讽谏之外的功能,如幽居靡闷,贫贱易安。)

    1. 白居易的“向下实指”型讽喻:其“讽喻诗”所继承的风雅精神,变比兴为赋法,乃讽谏文化中风雅之变奏。采用的是“为民代言”的发言策略(诗人自身身份定位),期待闻之者足以戒,虽然行为意向明确,却无特定的对象,故而力求晓畅。其效果却“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虽然是在正当的政教传统中,占据道德制高点,不足以有罪,但行之不远)

    2. 陈子昂、李白“向上虚指”型讽喻:采取“虚喻”型比兴策略,目的动机不明,言在此而意在彼,行为意向难测,自慰之意多,讽谏之意少,乃骚之变体。寄寓个人之情感多于讽谏政治得失(虽然个人情感无法和政治得失分离,但两者有区别),此骚之别于风雅所在。

    3. 杜甫则采取“虚实结合”,既赋又比兴的策略,以赋法而收谲谏之效果,以比兴而成记叙之功能。故而杜甫之揉和赋比兴,揉和风雅与骚体,揉和个人与政教,为集大成。(这个角度,完全从诗艺之外考量,也有一定的解释效力)

    (四)中国古代“诗式社会文化行为”的类型——通感与交接

    一、以诗通感的类型:独白呼告型(是不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对白表意型(与以诗交接区别和在)

    二、以诗交接的类型:分为期应和赠谢,

    三、需要反思的问题:

    (1. 五四知识型是否是“为艺术而艺术”和西方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抒情”?诗歌内部研究与“事件情境”建构或说“诗用学”角度是否完全对立?

    2. 从先秦的用《诗》到诗人写诗(都出于不同的“行为意向”),如何判定一个“社会文化行为”?这个区分在论述中是不严谨的。

    3. 交接与通感本无具体界限,以“精神”和“功利”进行区分也是不严谨的。

    4. 集体意识与士人意识,个体意识与常人意识,是不对等的两组概念,更何况,个人意识和个体经验,个体经历更不是对等的概念。)

    (五)中国古代‘诗用’情境中‘比兴’的言语伦理功能及其效用:(将比兴从文学本位转移到诗用学,即社会文化行为诗学的诠释视域。)

    1. 言语伦理:“从伦理的秩序去规范言语的合宜性。所涉及的是人在社会互动关系中,所发生之言语行为的伦理原则。P323”“社会互动必然要依循文化所建构的伦理秩序,故比兴就不只是一般的文学创作的表现原则或修辞技巧而已,乃具有言语伦理的功能与效用。准此,比兴的研究必须置入这种社会文化行为的历史情境中,从言语伦理的观点,才能理解进而诠释这种特殊的符号形式,在士人阶层的社会行为关系中,有何适分性的表情达意功能与效用。P334”

    一、古代士人阶层在伦理关系中言语行为的基本原则:(诚、微、文、达)

    1. 主体心态——修辞(不仅是日常言说,更是关乎政教的言语行为)立其诚;

    2. 表意方式——曲折隐微;

    3. 适度的言语修饰——文:主文而谲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 适分的表意效用——辞达:“达”是古代士人阶层在“言语伦理”情境中,“强调的是双向言语行为之表意的适分性与有效性。P(放在互动双方打的情境中而非单方面的文本内来理解“达”)344”

    二、比兴在三层言语伦理关系中的实践

    1. “在表意原则的先定下,以及礼文化的存在情境中,士人阶层为了维持和为贵的人际、物际秩序之美,故而采取曲折隐微而温柔敦厚的符号形式,那就是比兴。P358”

    2. 情之变与情之私——难言;讽谏与美颂——适分与避嫌。

    (六)中国古代诗用情境中的多重性读者

    一、私领域和公领域

    1. 诗人与受言对象所在情境——事件情境,私领域具有个别性、特殊性;

    2. 诗人与受言对象离境后,文本进入公共领域,被公众阅读理解

    这两种不同领域(不同层位)的读者,所形成的阅读身分(社会文化行为中双方的伦理关系)与阅读位置(双方特定的互动关系,私领域所形成的)不同,进而导致对作者本意做出不同诠释。

    二、多重性读者

    第一序位读者:诗人作诗的特定对象或者同时文学社群(即诗人并未特指,是第一序位的泛化读者,往往诗题未作说明);

    第二序位泛化读者:脱离事件情境的私人关系,诗歌成为公共读物传播过程中的读者。(又可根据时代和文化情境不同分为几类,过于琐细而无益)

    个体读者与群体读者

    显性读者与隐形读者

    实则以上划分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诗人作诗之事件情境,二是文化共同体。

    三、私有意与公共意

    1. 私有意是指同在事件情境中的双方,直接感知本意而完成的文本意义诠释,是与事件情境中的存在经验结合在一起的,在语言表现之外,只能两心相会而不可言传。

    2. 一般泛化读者藉由文献考察、历史参证,结合适当的方法,予以同情之理解所做出的文本诠释。

    四、从诗用学的角度将作者本意分为两层:

    1. 原初本意:在私涉关系的事件情境中,彼此直接感知之私有义的作者本意。这本意所蕴含的内容超乎语言所能表现,由双方的现实存在经验所做直接会心的感知。(不可诠释的)

    2. 重构本意:时过境迁,泛化读者对于事件情境的重建而得出的作者本意,与原初本意存在解释的时空差距。又可以分为:

    A. 拟真本意:泛化读者,能以相对客观而严格的方法学,做出真切之古典文化传统情境的回归,以及做出所欲诠释之诗作的事件情境重建,在充分而可信的文献考察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历史参证,设身处地地涉入第一序位读者所处的情境,进行同情的理解,并且做出适切的比兴解码,从而获致文本的意义诠释。

    B. 拟似本意:弱化客观而严格的方法(对泛意诗歌考证之法不适用),不致力于建立事件情境,而相对强化主观感思的程度,不过仍能回归真切之古典文化传统情境,持保留态度,不植入特定事件,而以普遍存在经验的泛意作解。

    C. 喻托本意:以解决当代社会文化问题为导向,将作者本意当做自身遭遇或政教意识形态的投影,在笺释古人的过程中笺释自己。如毛公解诗,黄侃笺阮。“诠释经典之作者本意即是全是自身之生命存在意义,此即情志批评的‘反身性诠释效用’,或者诠释《诗经》之作者本意即是旨在寓教于诗,藉古喻今。”(悲士不遇、吊屈原等等,即是凭借前代相同遭遇的文士,进行生命存在的通感而反照自身的诠释,诠释古人即全是自己。)

    D. 缪想本意:望文生义,既与时代语境相违背,也未寄托当代、自身的情思。

    (七)先秦“赋诗言志”之“诗式社会行为”所展现的“诠释范型”意义

    一、主旨:即“诠释的诠释”,视先秦的诗式社会文化行为是一种对《诗》的诠释行为,而去诠释此一诠释行为所涵具的诠释学上的意义。

    二、先秦诗式社会文化行为:是结合了“象征表达式”(诗)与“公开行为表达式”(赋诗、引诗)而展现的具体的诠释行动。这种全是不是语言与理解的一般性哲学问题,而是存在特殊历史文化条件下的某一诠释行为范型所涉及的语言与理解的问题。P461

    三、诠释特性:①多重综悟性(庠序教授《诗》文本既有知识的理解(诗文本之意和礼乐文化之别,主客观交织在一起)和对现场实际情况的理解(外交、庆典、私人等等场景判断而做出适分的行为和解释),一共三重);②现场即应性(当下的时空中的存在经验);③互为主体性(理解是有意识的互相指向的行为,用诗双方互为主体而进行意向交会)。

    四、“诗言志”在情境中(赋诗言志的社会文化行为中)的发生意义:包括形式意义之言的概念与内容意义之志的概念。言指表达形式,志指表达内容。表达形式为具有托喻功能的诗式语言,而表达内容则是与政教有关之价值意向。(P472,将诗言志,不学诗无以言这类口头禅解释得很明白,故抄录于此。)

    五、从事件情境中看:微言即曲折婉转的诗式语言,即比兴(《周礼·春官·大师》),即博依(《礼记·学记》),即情境连类(情境之中的联想引譬)。“兴之所以往往带比,就因为起兴者与被兴者之间具有相似性。但它之不同与比之为比,也就因为它的相似性必是系属行为者主观情意经验,而不系属于对象物之可观型态或质性,故明显具有主体性色彩。”P476

    (最后一篇《唐代集体意识诗用的社会文化行为现象》,没记,但包括在上面了)

    (八)总的来说这本书:

    1. 认为:诗歌诠释只能在当下的事件情境中直接会心,强调生命存在经验,非语言能传达,故而不可探求其本意(事件情境中双主体之间的生命经验互动呈现的一团说不出的东西,是诗歌的本意)。

    2. 认为:区分先秦两汉的诗之用,和魏晋以降的诗之作(作、用),在历史情境中认识体、用。这情境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化、传统情境,二是具体事件情境,亦即公、私两部分,私则随风而散,而仅仅是公的一部分才是可知的。

    3. 但,没有直面诗歌审美性、艺术性的问题,没有厘清“穷贱易安,幽居靡闷”、“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与“诗用学”——社会文化行为的关系。“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走出五四。

  • 本书的一些特征

    作者:DarkHorizon 发布时间:2015-12-19 21:18:19

    关于本书:

    1.之一:数据爆炸,表格让人头晕,前三章尤为明显。作为一名实证主义犯罪学者,龙勃罗梭不遗余力的从各方神圣(他的好友,如地方监狱长等)手里拿到关于犯罪人的数据,或者是他亲自采集。

    这些资料的覆盖面也很广,不论是从研究领域来看还是从数据来源的地域来看--地域几乎包含了意大利的所有小镇(非常详细)以及众多海外地区(中国included),这些资料显得尤为宝贵。

    但大可不必担心枯燥,因为除了数据之外,还有各种犯罪人的画像(龙勃罗梭会做非常细微的区分,小到你耳朵上是否凸出来一小块软骨);在第三章文身中,还可以见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文身图像;第十二章“笔记”中,搜集了各种犯罪人、精神病患者的签字;第十三章“文学”中,龙勃罗梭完整收录了大约30篇犯罪人的诗歌、歌曲(包括一些文章的片段)。

    2.之二:和平年代培养的世界观动摇预警

    分析犯罪原因要从犯罪现象入手。大量列举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各种耸人听闻的案件,带着有显而易见的时代隔阂的思维方式,笔触粗粝冷硬(字面意思)

    3.之三:于其时代的开创性

    很多不符合我们当代犯罪学通说的理论。

    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关于这本书的评价,人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质疑:难道我们仅凭一个人的外貌、骨骼等生理特征就下结论说他是一个犯罪人吗?如果龙勃罗梭的观点是对的,难道社会为了自我防卫,要对天生就具有这些特征的人采取暴力手段预防吗?

    但读完《天生犯罪人》,怀疑的种子将埋下,也许能从一个侧面催人用更客观、现实、审慎的眼光去探究犯罪的真正原因。

    4.BTW,黄风翻译的一版一定是最值得信赖的版本,毕竟在意大利语和犯罪学领域同时取得建树的人才凤毛麟角。

  • 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是书没用,而是你还没开始行动

    作者:弥小木 发布时间:2022-06-01 16:38:40

    文|弥小木

    说来好笑,以前偏爱文学类书籍。经管类书籍,是这两年才开始读。关于读什么样的书,众说纷纭,有人推荐只读经典作品,有人偏爱经管类书籍。

    这两个极端,我都走过。以前几乎只读文学作品,然而,读了那么多的书,因为读书而改变,还是这几年的事。

    阅读也是讲机缘的,开始接触经管类书籍后,一发不可收拾。狠读各种工具书,读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收获。在那一个时间段,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只偏爱工具书。可是,读得久了,心开始慌,总觉得哪里不对。再次陷入了,“读了那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的状态。

    后来发现,问题出在:

    只输入,没输出

    。沉迷于“输入”的获得感,忽视了知识的应用与内化。每一种书籍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看阅读者如何消化。读经典书籍,能让人心定,读经管类书籍,能快速提升一个人的某种状态,然而,最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是否行动了。

    今天这篇文章,想聊聊,为什么要读经管类书籍,以及如何阅读经管类书籍。

    想聊这个话题,是读村上悠子《关键词阅读术》时,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读经管类书籍

    对于村上悠子在《关键词阅读术》里,提到的一句话很是认同: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经管类的书籍,是为了弥补自身的缺陷,提高某项能力

    阅读,可以是消遣,也可以是改变。改变自己的一种状态,书籍中藏着我们想要的答案。读经管类的书籍,是为了改变我们目前的一种“不满”的状态。

    如果仅仅期望阅读,就能改变状态,那是一种误解。阅读引发行动,才是读经管类书籍,能给人带来更大改变的方式。

    如何读经管类书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但是了解一些阅读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很有帮助,尤其是阅读经管类书籍。

    村上悠子在《关键词阅读术》里,分享了阅读经管类书籍时,可以跳读的三种内容:

    已知信息

    自夸内容

    宣传信息

    什么是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有阅读者自己知道,这部分看到的时候,可以跳读。另外两部分,就是自夸的内容,作者对自己的夸奖,以及对产品的夸奖。当然,如果你觉得这部分内容,阅读下来,很有收获,也可以不跳读。

    开始行动

    市面上有一种阅读方法很流行,就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出3个行动项目。关于行动的重要性,我也是这两年得到了很深的体会。

    有行动,才会有更快的成长。如何行动?村上悠子在《关键词阅读术》分享了从一本书中,筛选行动的三个条件:

    马上上手

    踮脚实现

    不花钱

    能马上上手,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并且不需要花钱,这都是将行动障碍最小化,比如《关键词阅读术》中,分享了如何在网络上做阅读笔记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作者的经验总结。对照着这些方法,看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合上这本书之后,按照书中分享的方法,写下一段文字,就是最好的行动方案了。

    读完一本书,也有可能找不到行动方案,

    这不是你的错

    。可能阅读的时机不对,也可能作者纯粹灌鸡汤。如果是后者,还可以借机制作一份自己的阅读“黑名单作者”。这也算是一种阅读后的行动。

    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可以试着读一些有用的经管类书籍,从观念上做出一些改变。然后,

    开始行动,开始行动,开始行动

    ,重要的事说三遍。

    有没有效果,行动之后,自有结果。

    我是弥小木,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 大健康+可穿戴+医疗变革的概述(医生角度)

    作者:钢琴键上的人儿 发布时间:2022-02-22 12:58:44

    在这本书中,展现了美国医疗或者说非中国地区的医疗体系的差异以及问题,其中有些共同的问题包括家长式医疗,也有些不一样(例如公费医疗与保险医疗的覆盖范围),看到这一点确实是非常有趣的见闻。

    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医疗现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医疗的设想,下面mark几个我觉得十分有趣且重要的点。

    * 托普以印刷术的发明对知识的普及,比喻智能手机对医疗的普及。可能是时间线问题,我觉得这是可以的,但不应该是智能手机,应该是更广泛一点的抽象概念,或许IOMT(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更切合。

    * 家长式医疗。这一点作者极力反对的,这点反对未必在中国就适用。首先国内感觉很多人对医生的信赖感并未能建立起来,并且公立医院,低利润的现状,也导致了医生的超负荷工作,根本不具备再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记录的时间。并且,这一问题感觉,就是精英阶级统治还是民主统治更有利的问题,在民智未开(不接受辩驳,单指在医疗这一块,很多知识是需要前置知识去消化理解的,是否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态度)的时候,可能更危险。但是通过对患者过往更好地记录和同步,以可穿戴设备提供更长时间的数据参考,这一点也可以认为是患者积极参与到诊疗中,这一点我认为是极好,且有意义地。

    * 书中以GIS系统类比了希望建立的对人体GIS,其中阐述了从人体RND,DNA,蛋白质组等生物学信息到个人生活习惯,过往医疗记录等,并且要求将这一信息交还给本人作为信息资产。但这一点确实充满了幻想吧。并且后面这一点目前在其他领域也一直在谈论,个人在不同网络上产生的数据的归属,这一点没有技术保护以及法律保护前,如果过早地对所谓的人体GIS,只让人毛骨悚然,Big brother is wathching you.

    * 作为一个从事柔性可穿戴健康监护设备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感受到了美国初创企业在这一块大大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许多令人震惊的技术居然已经有商用的范例。但同时有些熟悉的技术,确实在托普的笔下有所夸张,目前离可以使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从医生角度写的关于可穿戴+医疗,或者说大健康系统的书。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1088+)
  • 好评多(785+)
  • 无颠倒(484+)
  • 超值(868+)
  • 少量广告(967+)
  • 一星好评(1089+)
  • 值得购买(365+)
  • 无多页(889+)
  • 内容齐全(944+)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2:40:54 )

    强烈推荐!!!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35:5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30:50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37:1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8:5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2:40:5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8:51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游***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37:3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8:3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