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金多多财会日记: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 - mobi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1-05 22:20:03

金多多财会日记: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 mobi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金多多财会日记: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 mobi格式下载
金多多财会日记: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0509061
  • 作者:圣才学习网 
  • 出版社:圣才教育
  • 出版时间:2014-10-23
  • 页数:120
  • 价格: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05 22:20:03

内容简介:

特别提醒:可免费试用,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33687(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内审知识ABC

技巧1 多多接受新挑战 内审外审有区别

技巧2 天气放晴心情好 内审目标多角度

技巧3 上网学习新知识 内审工作范围广

技巧4 同事见面叙个旧 内审机构助管理

技巧5 多多继续写制度 内控目标复合型

技巧6 顶头上司问进度 内部控制五要素

第二部分 内部审计初体验

技巧7 多多首次进车间 内部审计的七步骤

技巧8 挑灯夜战忙工作 内审证据广泛获取

技巧9 上班气氛好和谐 内审计划先行一步

技巧10 周末加班不抱怨 认真对待初步调查

技巧11 工作娱乐两不误 谨慎评价内部控制

技巧12 汇报进程受鼓舞 扩大性测试巧完成

技巧13 前辈职业经验多 审计发现无处不在

技巧14 要想得到一百分 审计建议不容忽视

技巧15 雨后天晴希望来 终于换来审计报告

技巧16 同事向我提意见 后续审计以及评价

技巧17 同学聚会感慨多 选对审计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 内部审计全接触

技巧18 师徒二人配合好 销货与收款审计无疑问

技巧19 采购人员有疑难 购货与付款审计来解答

技巧20 十年寒窗大学梦 生产循环审计必须用心

技巧21 项目投资需谨慎 筹资与投资审计要周全

技巧22 会计人员责任多 货币资金审计正确处理

技巧23 企业效益好与差 经营审计就可明确回答

技巧24 周末培训第一天 培训师把绩效审计夸

技巧25 培训学到真知识 企业需提高顾客满意度

技巧26 部门经理能力强 人力资源审计不可缺少

技巧27 得知领导任期到 离任审计对公司很重要

技巧28 同事聊天论买房 重视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作者介绍: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

圣才学习网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高清视频课程、3D电子书、3D题库、圣才图书等学习产品的教育类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高清视频课程,包括考研考博、英语类、证券类、管理类、心理类、工程类、医学类等34个类别的考试和经典教材。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

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412所高校12872个专业的考研辅导班(网授保录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班)、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3D题库、考研3D电子书、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考研教辅图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特别提醒:可免费试用,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33687(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有阴影的才有光 发布时间:2012-06-14 20:23:08

    真实的记录历史

  • 作者: junepig 发布时间:2009-08-08 13:43:09

    哈哈,笑死我~我看的版本还有山歌,基本就是吴方言的挂枝~

  • 作者: 为语梦窗憔悴 发布时间:2020-08-08 10:04:05

    词学圣经。

  • 作者: 麦子 发布时间:2010-04-15 03:16:59

    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 作者: 流浪京津 发布时间:2015-06-27 23:05:45

    妈妈吝啬谋夫守财儿女异心,妹妹贪贵要挟老母有心无胆,弟弟花钱房大车贵缺钱苦扰,姑父借钱家有病人屡招拒绝,男孩失业口出杀言被当枪使,园丁重回花园农场或有所求,姐姐苦恋金钱布局爱情破空。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全面了解咖啡的入门书籍

    作者:solo 发布时间:2010-03-07 11:07:11

    如果你想深入全面的了解咖啡的栽培,生豆,精制法,烘焙,研磨,萃取等系统的知识。对于所有咖啡新人来说,无论你是爱好者亦或是想以此为职业,这本书是你的首选。

    PS.不推荐台版,价格高。当当和卓越有日本方面授权辽宁出版社出版的简体中文版本,书名有点出入内容趋同《咖啡品鉴大全》。定价49.8元折后40元左右。

  • 《富人的逻辑》书摘

    作者:螃蟹蟹 发布时间:2024-05-22 17:26:43

    1、俗话说“宁可没钱健康也不要有钱病怏怏。”不过施潘纳格尔的研究结果非常明确:“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良好的总体健康状况与财富存在着关联。德国西部和东部地区以及整个德国的情况都是如此。”她的调查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富人“不仅健康状况更好,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为满意”。

    2、亿万富翁对风险的理解不同于我们其他人。在他们看来,错失机遇或许是更大的风险。“他们害怕因没有抓住机遇而失去机遇,他们往往不担心冒险失败所带来的不利的一面,而是担心错失有利的一面。”

    3、目标越是雄心勃勃,通常结果就越好。他说到三种不同的思考目标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幻想着如果达到目标该有多好,另一种是担心达不到目标的情况,第三种是将目标与当前状态作对比。虽说幻想实现目标和担忧情绪会让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降低,将对于目标的积极幻想与当前状态作对比却是增加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最有效方式。”

    4、不管你从事哪种行业,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不管你是受雇于人还是自雇:销售的角色向来拿着最高的工资。“一名企业家所要具备的头等技能是销售能力。”他们认为,如果不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没有哪个企业家能够赚到钱——如果缺乏推销能力,唯一的弥补办法是委托别人去做。“如果你不擅长销售,那么你就必须找一个擅长于此的合作伙伴。”出色的销售人员拿这么高的工资还有一个原因:这不仅仅是对哪怕最优秀的销售人员也要面对的许多“不”作出的补偿,也因为这份工作相对缺乏“保障”。

    5、在商场上的不诚实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理性的,因为这经常意味着为获得很小的好处而承担巨大的风险。

    6、对于沃伦·巴菲特来说,不诚实会将交易搞砸。巴菲特这样建议:“在寻找可以雇用的人时,要关注三种品质:诚实、智慧和精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一品质,那么另外两种品质——智慧和精力会要了你的命。”巴菲特说:“通过堂堂正正的手段可以挣到的钱很多。没有必要走歪门邪道。”

    7、斯坦利关注了733名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他发现“百万富翁,甚至大多数千万富翁并不靠消费品来享受生活。他们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更多地与家人、朋友、宗教、财务独立、身体健康还有或许偶尔打打高尔夫球有关”。

    8、·70%的百万富翁说,他们会将穿坏了的鞋拿去修,而不是买新鞋。一半的人说,他们会将家具重新装饰或者整修,而不是换新的。一半的人说,他们因为长途通话过于昂贵而更换了电信服务提供商。

    9、研究人员还让百万富翁们记录自己30天内的活动。93%的人闲暇时与子女或孙辈在一起,88%的人和密友在一起,46%的人去麦当劳或汉堡王,31%的人去沃尔玛或凯马特购物,只有26%的人去了像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这样的高级商场购物。

    10、德国的富人很少像其他地方的富人那样沉溺于炫耀性消费。德国也没有多少无所事事的富人。在各种社会背景下,德国精英阶层人士都主要通过工作来定义自己。”

    11、有些计算结果会让你认为可以将存款投入利率达8%的投资基金中来赚更多的钱——既然如此,何必要投资回报率可能只有一半的房地产呢?不过,这样的计算结果既不切实际,也没有意义,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储蓄者缺乏几十年如一日地将钱投入投资基金所需的自我约束能力,而房产所有者别无选择,除非他想让自己的房产被贷款机构收回。

    12、他发现,要带来行动上的改变,需要有意志力,但是一旦这些改变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了

    13、杜希格总结道:“研究表明,强化意志力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变成习惯。”消费和储蓄的情况都是如此:你可以很容易习惯于把自己挣的所有的钱(或者高于自己收入的钱)花在消费品上。同样,你也能习惯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把上涨的收入或是你得到的额外收入的50%用于储蓄。

    14、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储蓄既需要自我约束,也需要强大的动力,而动力反过来又需要具体的目标。

    15、我记得有一次乘坐长途出租车时和态度友好的司机聊天。我问他对其他什么事情感兴趣,他说他上过大学。我起初以为他退学了,不过事实是,他成功拿到了生物学学位。当然,我想知道他为何在干开出租车这种每月1000欧元的工作。他给我讲了一个又长又曲折的故事——我记不清所有的细节了,不过说到底,全都是他有多倒霉,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公以及他对当前状态的无望。有一刻,他问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情况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回答说:“我只认识你20分钟,所以无法告诉你这一点。不过或许你应该歇上四周,在这段时间里只和收入至少是你10倍的人聊聊天。”他对此表示反对,说不认识这样的人。他所认识的人要么是出租车司机同行,要么是失业者。我怀疑这些人可能让他越发认定没有办法摆脱目前的处境。

    16、每当不成功的人聚在一起时,他们给彼此泄气。他们喜欢谈论社会不平等,喜欢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他们抱怨“制度”或“身居高位的人”,让自己扮演没有希望的“小人物”的角色。而这样一来,他们剥夺了自己原本可能拥有的一切机会。富人们的想法不同。财富研究者所做的调查表明,富人不会认为其他人要为自己的不幸或幸运负责。德国88%的富人都认为“生活的方向掌握在我的手中”。59%的人认同下面的说法:“一次又一次不断陷入大麻烦的人大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该为此承担责任。”根据对有关《德国的财富》的研究,德国只有2.5%的金融界精英不大“相信人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多达62%的人坚定地认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换句话说,掌控着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将所有负面经历归咎于“社会”或其他外部因素的人将更有可能获得财富。

    17、在五年里股指涨幅最大的国家中,有2/3的国家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经历了股价的下跌,而在五年里股价跌幅最大的国家中,有高达94%的国家在之后的五年里经历了在考虑通胀因素后122%的上涨。希勒评论说:“我们于是看到了一种虽不是万无一失但实实在在的趋势,那就是股价大的动向会在下一个五年里出现逆转,不管是上行的动向还是下行的动向。”换句话说,就因为某只股票在过去几年里表现良好而将其买入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18、并非股票或房地产价格的每一次上涨都预示着泡沫。不过,如果价格在短时间里大幅上涨,而且每一个和你聊天的人似乎都想当然地认为价格还会无限期地涨下去,这时你应该非常小心。相反,如果你听到的关于某种投资的议论都是负面的,那就更仔细地观察一下——会不会是市场反应过度,价格已经跌到了比应有水平更低的程度了?

    19、记住,也不要过于相信媒体:在人们情绪高涨时,它们往往关注的是“你应该入市的原因”并对一切负面的消息视而不见。在市场进入下行区间时,它们做的恰好相反,关注的是“你不该入市的原因”并只报道负面的消息。在任何时候都记住你从媒体那里得到的情况可能不是过黑就是过白,这样的话你就有望避免“后视镜”陷阱并在投资上取得成功。

    20、研究人员调查了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及其背后的原因。实验表明,人们往往认为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可以影响随机事件。在一项研究中,赌博者要赌掷骰子的结果。他们愿意在骰子掷出之前下更大的赌注。可是一旦骰子已经掷出,数字尚未公布,人们愿意投注的数额就要低一些。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控制错觉”,这也导致投资者高估了自己在股市上创造财富的机会。

    21、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曾与乔治·索罗斯共同管理量子对冲基金公司,他一再告诉我,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最危险的时刻是在他刚刚做成一笔或几笔极为成功的投资后。罗杰斯说,那时,很容易感觉自己不会犯错,而且很难抵制开始筹划下一笔大投资的冲动。不过,暂时什么都别做、继续观察市场并等待合适的时机要好得多。通过听从自己的这一建议,罗杰斯本人赚了数亿美元。

    22、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重点可能非常容易让他们损失部分或者全部钱财。

    23、富有的个人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将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自己的公司,并且把钱放在那里不动。将你所有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很可能是让你的财富增长的最快方式。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赌博——不比你将所有的钱投在一只股票上的风险小。永远都要让你的个人资产与你公司的资产严格分开,以此来保护你的个人资产。

    24、 富有的人经常——而且可能是无意识地——将自己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归结为“运气”,试图以此来“消除任何潜在的妒忌他们的感觉”。相对于别人更胜一筹的能力而言,人们不大可能怨恨这些人的“好运”。说“我只是比你幸运”听起来要比指出你的成功可能源于你高于常人的精力、创造力或智力更容易让旁人接受,也更四平八稳。

    对这本书有更多想探讨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

  • 小说《离开拉斯维加斯》:爱是万物,也是虚无。身处深蓝却可仰望繁星

    作者:爱看书的小百合 发布时间:2019-12-02 10:46:57

    本文转发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精品好书点评,喜欢文学可关注

    前情提要:

    最近很忙,哈,好像这几期解读每次都会提到很忙。最近,我的新小说《谷子书店》在月底就要上市,等到当当、京东、实体店都要铺货齐全估计要到12月中。所以在上市之前有很多事很多事要做。

    到时候,我也会在本公号里发一些关于《谷子书店》的文章。这本书讲述了一家老书店经营五十年之后,在最后一天要搬迁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今天要写《离开拉斯维加斯》这本小说了。我努力写好。

    正文:

    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让人绝望的小说,我想《离开拉斯维加斯》应该能排入前三。在写本文之前,我想了一下过去读过的那些书,把自己认为最为悲惨的小说都想出来放在脑海中和它比较,发现好像真没有书能在“绝望”两字上战胜它。

    雨果的《悲惨世界》?虽然冉阿让被塑造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但自从他遇到神父被宽恕偷窃后,他一直在对世界施与奉献。他在养女获得幸福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还是快乐的。

    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一件凶杀案发生,似乎那个被杀者应该很绝望,但并不是。他到最后结尾还在调侃自己中刀这件事儿。

    杜拉斯的《情人》?终于有个差不多的了,五万多字,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国男人在越南的情感故事。绝望的情绪一直在那几万字里侵染着,微醺着看它的读者,但我们都知道杜拉斯最终脱离了那个阶段后获得了正常人该有的生活,还写就了这本著作。所以也不算太惨。

    张平的《凶犯》?我写过解读的一本非常棒的犯罪小说,全村人都阴谋陷害一个护林员让他悲惨死去。但护林员有信仰,有勇敢,去复仇杀死了害他的四兄弟啊,所以也不算太惨。

    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路易和莱斯特虽然死了变成吸血鬼却获得了青春永驻,逃离了时间对活人的束缚,路易最后的绝望和反思,有一点儿庸人自扰的意思,也不算惨。

    ……

    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样看来,至少在我过去阅读的小说书目中没有作品能比这本书更绝望。

    哎,但它真正的魅力也正是在于“绝望”。

    这本书的魅力在它封面上就有了。

    是蓝色的,海底一样的深蓝,有一些雨滴铺满。这似乎来源于同名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一张主打海报。在那张海报中我记得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和女主妓女萨拉两人沉入水底相互抚摸对方脸颊。但无论是这张海报还是这本书中国版的封面,都在用深蓝色向人传递出它故事的气质。

    蓝、蓝。

    Blue,Blue。

    忧郁,忧郁。

    迷人,迷人。

    美国人把一种音乐就叫“蓝调”,听过的都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心中渴望,要一个完全倾诉式的故事,一种内心独白,一点儿浪漫,一点儿疯狂,一点儿神经质,但主角是可怜又善良的,无法改变处境的,那么这本书正是如此。

    我是在看到那部电影时喜欢上这故事的。

    大概三年前,正在和一位女导演做我某部中篇小说的剧本改编。她从美国学习导演回来,鉴赏水平并不如她说的那样。当时,她让我多看一些凯奇的电影,比如《天使之城》?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喜欢那个鸡汤又虚假的爱情童话。但我在看了《天使之城》后又去看了这部电影,也就是最终让尼古拉斯·凯奇摘得影帝桂冠的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

    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

    开头儿,凯奇扮演的绝望男人本,毫无理由地在好莱坞某次派对上对抗了某个制片人,被大众(好莱坞名流和正常圈内人)视为无法理喻的神经病。之后,他就开着车来到拉斯维加斯,他决定要买够下面几个星期的酒,一天天醉倒,直到最后喝到死去为止。

    这个故事设定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看一部好小说能否成功都在于它的故事设定,也就是说,一句话能否概括出主人公要干什么,这句话又是否引发了你的兴趣。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叫安迪的男人用了几十年筹划最终挖地道逃出了监狱。

    比如《达芬奇密码》,博物馆发生离奇杀人案,玄妙都藏在名画里。

    比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故事很棒,小说一般),一个印度男孩参加“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用十三个问题赢得了巨奖还救出了他的初恋女友。

    比如《谷子书店》,开了五十年的老书店要关张,看店主康阿婆和丈夫司徒老头儿怎么在24小时里保住书店?

    这种设定,如果做得紧迫做的好,都会很容易改编成影视剧,因为目的明确,戏剧冲突好看,但《离开拉斯维加斯》的设定有点儿不一样。

    它让一个没有任何原因解释,上来就告诉你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希望的男人本来到一个最注重金钱的地方。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用钱可以交易一切的地狱(或者天堂?)。本开始倒计时要喝酒到死。细想一下还是非常恐怖的。更恐怖,或者说更绝望的是,小说还给这个绝望的男人加了一个绝望的女伴儿,同样没有任何希望的妓女萨拉。

    萨拉是从危险国度被一个男人艾尔带到拉斯维加斯从事性工作的妓女。她才二十多岁,却已经伤痕累累。这伤痕中有艾尔给她的(奇怪,这男人靠萨拉活着却总打她),还有一些她在做性交易时客人们给她的。小说主要都是从萨拉的视角来写,所以我们对于萨拉基本可以判断她当时正处在这样一个情况中:

    每天浑浑噩噩,接客为了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好像立刻去死也并不比现在更坏,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人是谁,遇到的每个男人都可能给她一点生意。对生活麻木。

    在本书过了三分之一她才终于遇到的男主人公本的时候,本从萨拉的角度上看,本就是一个醉鬼,并不比其他客人们特殊多少。

    在电影中,两人在开片没多久就相遇了。但在小说里,作者一直在写萨拉,还有带她来赌城的男人艾尔,介绍萨拉几次接客的情景,介绍拉斯维加斯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那种颓废、消极、迷乱、无望的味道有一种吸引力。至少我在看的过程中被它们吸引。因为这种生活只有是完完全全浸透在那里面的人,被腌透了的人才能写出来。考虑到这小说就是作者自己的自传体小说,也就知道为什么他能写出赌城的精髓来。

    小说的共分为四章,章节名分别是:樱桃、酒吧、柠檬、梅子。

    我想,这大概是作者心中对于赌城印象最深刻的吧。

    一些细节,一些小水果,让人在醉酒的时候有一点儿甜蜜的果子。

    却并不充饥。

    电影中,凯奇因为自带巨星光环,从出场到后面片尾“死去在床上”,都展露了他作为一位好演员该有的特质。他很适合这个角色。我在读小说的时候,心想着那个早逝的作者(他在小说开拍后两周自杀)的样貌,觉得,可能大概,他和凯奇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绝望没有向凯奇那样被放大发光。

    小说中的本更平民,更像一个普通的绝望的青中年男子。能够知道他事业没有建树,妻子离开,生活陷入泥潭,但他并不具有凯奇那种虽然不英俊却忧郁迷人的双眸。所以,小说中当本遇到萨拉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醉鬼和普通妓女的相遇,就和在北京工体,半夜三更很多醉酒的人邂逅那样差不多。套用现在的话,两个垃圾人相遇,没什么稀奇。

    但为什么《离开拉斯维加斯》能够俘获奥斯卡评委的心呢?还感动了上亿观众?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里邂逅是常规,但邂逅之后的故事是极为独特的。

    本遇到了萨拉,本看出萨拉是妓女,提出让她陪自己过夜。

    但其实萨拉和他真独处一室的时候,他却独自睡了一晚上。他一心求死,无所在乎,其实也不在乎妓女和性。萨拉却在和他分开后继续在赌城拉客。

    他们再次相遇,萨拉可能由于对他的同情或者需要男人的慰藉,竟然带这个醉鬼回了自己的住处。在这个时候,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是在用这种方式安抚自己绝望的心。

    片中有一条隐形的线,就是萨拉很快爱上了本,本也爱上了萨拉。萨拉内心中渴望和本达到肉体的融合,可本因为醉酒影响身体完全不可以。在电影中,也在这小说中,虽然只点到几处,但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讲就意义不同。因为萨拉每天还在和不同的客人通过发生关系来赚钱,和她最爱的男人却不可以。这种矛盾点一般的编剧如果没有生活体验编出来可能自己都不信。

    两个都浑浊的人,至少一个一直在浑浊中被浸透的有点儿浑浊的妓女,两个人却以一种精神恋爱的纯洁方式共同生活,挺不可思议。也是这个故事的成功之处。

    我不知道多少看到这里的书友朋友会相信这样的设定。

    经历少一点儿的可能不会相信,成熟一些的,我想会更容易接受吧。

    曾经有一位男性友人。他在某门户网站做电影编辑。每天上夜班,每天过的很绝望,单身状态。他曾说过自己和一个根本不算熟悉的女孩在一个晚上约会又在一个房间里和衣拥抱睡到天明。他给我讲完这件事,我觉得那时候的他和那个女孩都是在飘零中寻找暂时的慰藉。后来这位朋友在某次潜水中溺亡,才32岁。这件事儿事也成为我对他最深刻的记忆。

    这件事和本和萨拉的故事有些相似。那个男孩是北漂打拼的文艺青年,北漂者们忍受着巨大压力、无望、不确定性等诸多消极情绪,和本这个谜一样的男人会相似。

    我喜欢电影中萨拉和本的几段戏。

    一段是本送给萨拉耳环。萨拉去买新衣服送给本,无论怎样,希望他绝望中有点希望。本呢,买了一副耳环。小说中写道,那是镶嵌玛瑙的白金耳环。电影中,那是一对有墨西哥风格的银镶黑玛瑙耳环。萨拉拿起了耳环,可能从没有男人送过她礼物,她受宠若惊。“我现在就戴上,”她好像是这么说的。本呢?在小说中,他的心里描写过多,外化的行为不够。电影中,凯奇只用了一个意味深刻的微笑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两个人,都很珍视现在的短暂幸福,但两个人也都知道他们的前方似乎不会有天明到来。

    我这里要说一下这个故事的艺术处理手段。

    在小说里,萨拉视角在叙事时会突然插入她的意识流想法。比如她在接客和人搭讪的时候,会突然插入她某次和另一个客人的情景。还经常插入她和艾尔来到这里时的情景,他打她,逼迫她,和别的妓女在一起的片段。这种写法,我想是出于作者对真实萨拉原型的同情和了解,已经不需要虚构自己就跳出来她过去的生活。

    但在电影中,这一段的塑造用了闪回和讲述两种方式。我很喜欢。

    闪回,闪回她和艾尔来到赌城的过去生活。

    讲述?其实是访谈性质。一个人对着镜头不断诉说。这部电影很大胆,它让萨拉对着镜头一个人说她赌城的印象和过去生活。是纪录片风格的,偶尔插入,没有任何征兆。结合影片的主线内容反而让它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审美感受,那就是:萨拉已经逃离了赌城,过上了新的生活,她好像没谈到本,但我们知道那段日子是她重获新生的原因。

    我当时和那位导演曾经说过这一段的处理用在我们的剧本中。她显然更喜欢鸡汤常规做法。

    同名电影在对小说的改编上还挪了一个事件位置,作为渲染剧情达到最高潮部分,达到绝望顶点后下落的布局策略。这个改编也很值得说说:

    在小说中,萨拉一出场就被几个男孩骗去完成了一次她不情愿的粗暴交易。男孩们带着青春期的无辜的脸,对她这样的下等妓女做出了非人对待,只用钱打发。她上出租车被司机讽刺“像坐到了鸡蛋上”。但在电影中,这一终极事件被放在了萨拉和本分手后。本为了让萨拉对自己死心故意去找另一个妓女发生关系,萨拉气的离开本,再次投入无望的赌城生活。她被一帮男孩强迫交易后被出租车司机讽刺。这种“比悲惨更悲惨”的升级事件让她在那之后收到了本快不行的消息,她的个人境遇和本都同时达到了同样绝望的程度。

    所以,在最后片尾,那个悲伤的房间中。她在本临死前终于和本发生了肉体结合,本也在那顶点到来的一刻离世,从而达到了剧情的最终升华。

    而电影,也在那个镜头中结束。

    萨拉坐在本身上,生死两隔,画面定格,音乐响起“MY ONE AND ONLY ONE.”

    通常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

    不喜欢一个故事一味地贩卖苦情或贩卖色情,不喜欢故事为了宣扬灵与肉而展现灵与肉,不喜欢自己都不去拯救自己的无能主人公陷入沼泽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

    上面写道的它电影最后的处理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然描述起来有点儿难为情。但,它的这种处理确实和我很喜欢的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和《情人》,还有《廊桥遗梦》有相近性。但它又是不同的,小说中完全没有达到我提到的三部作品的文学水准,但电影做到了。把电影这一段的视听表现力如果给了《廊桥遗梦》小说中,那封叫“从零度空间的坠落”的信中所写高度,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吧。

    在作者介绍中,小说作者的父亲说这本书是作者的绝命书。我也这样想。但同时,我又在想,一个人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才能让他绝望到毫无希望,一蓝到底的境地?是他真的无法自救还是有意放逐内心,懒惰和逃避呢?因为他自己的悲剧诞生了一部经典电影,这种牺牲值得吗?还有,虽然绝望的深渊有其吸引能力,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每当站在深渊边缘时都用力逃开深渊,避免被深渊蛊惑呢?

    书友朋友们请自己想。

  • 比任何东西 都晶莹比任何东西 都剔透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4 16:53:35

    ◎解放感官,拥抱扑面而来的大自然。

    在《水的绘本》出版之前,荒井良二和长田弘这对搭档已经出了同系列的《天空的绘本》和《森林的绘本》,不同于其它儿童绘本,这系列绘本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点就在于书籍通过画面和文字想要传达的不单单是道理或者观念,而是要带领读者经历一场酣畅的审美体验,解放感官,放下经验,感受扑面而来的大自然,体验震撼灵动的生命力量。

    荒井良二的绘画非常具有个人特色,虽然在不同作品中使用的绘画方式、颜料和笔触不尽相同,但一以贯之的特点就是擅用色彩,笔触恣意且富有张力,对于小孩子来说,荒井良二“直觉”、“印象”般的画作更让他们有种亲近之感,虽然纸张书页是静止的,但是通过作者的笔触处理反而更显生动态之感,有呼之欲出、迎面而来的效果,能调动读者打开感官,沉浸画中。

    绘本从一对父子顺水而行的旅程开始,沿途经过河流、码头与瀑布,凝视水的颜色、形状与方向,每一页似乎都在写水,又不仅仅是写水,依水而行,我们会发现与水并生的是生命的气息。随着旅程的深入,水由家门口寻常河流逐渐变得磅礴、动感,最终凝聚成宇宙生命的大河。

    ◎未被经验的感受就是诗意。

    本书的文字稿为长田弘所写的一首关于水的小诗,图画是荒井良二在小诗的基础上创作而来,因而整本书读来感觉充满诗意,有种旷然悠远的气质,

    阅读本书除了让孩子感性感知诗歌气质,还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写写画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心中的诗意,书写属于自己的小小诗篇。

    其实未被经验化的感受就是诗意,在本书中,长田弘的小诗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孩子问水是天上神仙的嘘嘘吗?对呀 我回答”短短两句,有种未经雕琢的拙朴童趣,生动又活泼,是独属于孩子眼睛的理解世界之角度,这种纯真天然之气或许正是孩子们喜欢的原因吧。

    ◎颇具哲学色彩的艺术启蒙书

    水,流动性强,无色无形,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各种意向内涵,像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有“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更一直是诗人们关注的重点,赞颂描写水的诗句篇章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水,正如长田弘小诗中所写,是水,又不仅仅是水。

    在绘本中,绘画画面多采用俯瞰的角度,特意缩小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以达到一种人与水、水与万物、万物与宇宙混然而一的艺术效果,这种处理方式也令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并非画家信手拈来,在其背后蕴含着东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颇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老庄风范。

    作为艺术启蒙书,本书在色彩、构图和手法上都有许多可借鉴阐释之处,让孩子直接去看去欣赏去体会,或许才是艺术学习最好的方式吧。

  • 纳博科夫的“残酷”与“美感喜乐”

    作者:malingcat 发布时间:2005-11-08 23:29:31

    纳博科夫屡屡拿自己的“蝶类专家”身份说事儿,所以1970年冬天美西北大学为庆祝他的70大寿,特别选择蝴蝶作为特刊的装饰图案。纳博科夫表示理解:“蝴蝶是本书考虑最周全最感人的方面之一”,但他改不了臭脾气,还是针对其中的一幅蝴蝶照片发表了公开声明:“Nymphalidae只是它的科名,而不是它的属种(它属于Vanessa种)。”纳博科夫的“眼睛里不容沙子”,由此可见一斑。

    往好的方面理解,纳博科夫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看他晚年恃才傲物、睥睨群雄、大鸣大放,旁观者难免有种慌乱和欣喜杂糅的心情,类似于听见小孩子大喊皇帝没穿衣服。纳博科夫把这组访谈性文章取名为“Strong Opinions”,潘小松译为“固执己见”,译得真好。根据纳博科夫的个人意见,巴尔扎克、高尔基、托马斯·曼写的都是“观念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廉价的感官刺激小说家,又笨拙又丑陋”;海明威和康拉德是“为小子们写书的作家”、“在精神和情感上不可救药地幼稚”;加缪、卡赞扎基斯、劳伦斯、托马斯·伍尔夫都是“二流作家、短命作家”;高尔斯华绥、德莱塞、泰戈尔、罗曼·罗兰、帕斯捷尔纳克和福克纳“好笑”而“荒唐”;庞德是个伪君子,弗洛伊德干脆就是个走江湖卖假药的……像纳博科夫这样的人,在布尔乔亚们看来,一般不是天才就是疯子。不过纳博科夫并不是只破不立,也有他喜欢的作家:威尔斯、勃朗宁、济慈、福楼拜、魏尔伦、韩波、契诃夫、托尔斯泰、亚历山大·布洛克、柏格森、乔伊斯、普鲁斯特、普希金。这里面,写《时间机器》的英国作家威尔斯位居第一,无他,威尔斯有“想像力”。

    注意,一向认真的纳博科夫可不是那种随便说说、哗众取宠的人。那么纳博科夫老师的评分标准是什么?答案:纳博科夫的脊椎。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教文学的时候,纳博科夫反复叮嘱学生:“虽然读书时用的是头脑,可真正领略艺术带来的欣悦的部位却在两块肩胛骨之间。可以肯定地说,那背脊的微微震颤是人类发展纯艺术、纯科学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的情感宣泄形式。让我们崇拜自己的脊椎和脊椎的兴奋吧。”(《文学讲稿》)让纳博科夫的脊椎“微微震颤”的除了文学还有蝴蝶,他诗意地描述:“无时间性的最高乐趣——在一片随意挑选的风景里——是在我置身于罕见的蝴蝶和它们食用的植物中间之际。这是迷醉,而在迷醉背后是什么,难以解释。它们如同一片瞬息即逝的真空,我所爱的一切疾驰而入。一种与太阳和石头浑然为一之感。一种感恩的震颤……”(《说吧,记忆》)这也就可以解释纳博科夫为什么能把文学和蝴蝶这风马牛不相干的两桩事情搅合到一起了,说白了,二者都能带给他某种“high”的感觉。

    按照纳氏理论,读书和逮蝴蝶时所体验到的这种“震颤”有个名目,唤作“美感的喜乐”(aesthetic bliss),按照牛津词典的翻译,“bliss”意为“洪福”、“极乐”,比“high”多了点神圣意味,有点“上帝选民”的气息了。纳博科夫以此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绝对标尺,他声称:“在我看来,一部虚构的作品得以存在,仅仅在于它向我提供了我直截了当地称为‘美感的喜乐’的东西,这种东西不知起于何因、来自何处,并与其他的艺术常规(好奇性、敏感性、亲切性、狂喜性)发生关联。” (《谈谈一部名叫〈洛丽塔〉的书》)

    进一步,蝴蝶和文学中的什么东西能让纳博科夫体会到“美感的喜乐”呢?细节,经过想像力加工的人造细节。纳博科夫说:“在高雅艺术和纯科学中,细节就是一切。”

    作为蝶类学家,纳博科夫对鳞翅目动物的细节、特别是有想像力的细节深感兴趣——“当某一只飞蛾在外形与颜色上与某一只黄蜂相像时,它行走和摆动触角也是一种暴躁的、与飞蛾不同的样子。当一只蝴蝶不得不像一片树叶时,不但一片树叶的所有细部都被美丽地呈现出来,而且还慷慨奉送摹仿蛆虫所钻的洞孔的斑点。”他承认:“我在自然之中找到了我在艺术中寻求的非功利的快乐。两者都是魔法的一种形式,两者都是一个奥妙的巫术与欺骗的游戏。”

    就像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一般,纳博科夫以科学家的一丝不苟细读文学作品,从中发现作者的巫术、文本的游戏、还有细节中的“美感的喜乐”。他果然是一个目光锐利的大师,在经典作品中发掘出了无数读者从未注意过的问题,比如,《荒凉山庄》里的“浓雾”主题,《包法利夫人》里“农业展览会”一节的“多声部配合法”,《追忆逝水年华》里“比喻里还层层套着比喻”的特点,《尤利西斯》中时间与人物行动的同步性和精确性。更有甚者,他在课堂上为学生绘制《尤利西斯》里的都柏林地图,《安娜·卡列尼娜》里俄国火车包厢的细节图,《变形记》里的公寓平面图。他指出:《尤利西斯》里有一个神秘的“穿棕色雨衣的人”,那其实正是乔伊斯自己;而《变形记》里的格列高尔,是“甲虫”而非“蟑螂”或“屎克螂”;至于《外套》的结尾,那个大拳头大胡子的幽灵,不是可怜的小人物亚卡基,而正是当初抢走亚卡基外套的人……据信福楼拜说过:“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那么纳博科夫会把这个句子扩展:优秀的作家在细节中,优秀的读者也在细节中。

    纳博科夫对学生的“苛刻”是有名的,上课的时候——“座位都已经派了号,不再更换。不准说话,不准吸烟,不准编织,不准读报,也不要睡觉,看在上帝的份上,请记笔记。”考试的时候——“一副清醒的头脑,一份试卷,加上墨水和思考,简写熟悉的姓名,例如包法利夫人。不要用修辞掩饰无知。除非有医生的证明,否则任何人也不得上厕所。”同样,唯恐读者不能体会细节里的微妙之处,纳博科夫对优秀读者的要求也是蛮高的——“一个优秀读者应该有想象力、有记性、有字典、还要有一些艺术感”。可惜的是,读过《洛丽塔》的人数以百万计,但是人们对细节的关注远远达不到纳博科夫的标准,于是,在著名的《洛丽塔·后记》里,纳博科夫忍不住要向读者提示“小说里的神经、秘密的要点、全书情节的隐形架构”,而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要点”啊:“塔科索维奇先生、兰姆斯戴尔学校的班级名单,夏洛特的话‘防水的’,洛丽塔缓缓地朝亨伯特的礼物移动,加斯顿·戈丁的风格化的阁楼里装饰用的画,卡思边的理发师(他花了我一个月的工作时间)……”对于一般读者,这些都是阅读时一带而过、甚至跳跃而过的无聊琐碎之处。多少年过去了,即便是专门研究者也对此一笑置之,偏偏有人当真了,从一点深挖下去,挖出一个别样的纳博科夫,此人非同小可,乃是当今赫赫有名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而罗蒂下手的这个细节就是“卡思边的理发师”,虽然“卡思边的理发师”在《洛丽塔》里只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简略而言,罗蒂发现的是纳博科夫对待“残酷”的复杂态度。自觉或不自觉的,普通人总是将真善美割裂开来,因为这里有一个鱼和熊掌的问题,也就是谁更“优先”的问题。而无论哪种处理方式,似乎都免不了造成残酷。唯真主义者,容易以为自己真理在握,也容易强迫别人接受这个真理,容易让别人为这个真理付出代价,将虚幻的荣光寄托在现世的牺牲上,所以理想主义者对于他人,有一种特殊的残酷。唯善主义者,容易和出一堆博爱的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因为不敢面对人性的邪恶,未免会当上东郭先生,有时候换个招牌叫作“正义”啊“平等”啊什么的,又太容易被人窃取,最后不仅吃亏,弄不好还落个伪善的帽子,对人对己,又何尝不残酷。唯美主义者,容易让人想起“为艺术而艺术”或者“要玫瑰不要大白菜”的宣言,功利主义者会说:美是要有物质基础的;讲人权的会说:西施对东施——那是社会歧视;再者说,“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美,是很容易伤害到善的,没见法文歌剧版《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肝肠寸断地唱:“你会爱我吗,艾斯梅拉达?”令天下丑男鼻酸。这么综合起来看,好像该把罗兰夫人的名言改改了——真善美,世间有多少残酷假汝手而行!

    罗蒂借纳博科夫主要是想解决“美所造成的特殊的残酷”。关于这种善/美二元论的老问题,专业点儿的手法是回到古希腊,搞哲学出身的罗蒂当然训练有素。他指出,在纳博科夫看来,“美好”或“善”(goodness)具有非理性的具体性,必须以想像力才能掌握,无法通过理智达成——纳博科夫举例说,美好或善就是某种“圆圆的、柔滑似乳、散发美丽红晕的东西,藏在干净的围兜中,还有一双抚育我们、安慰我们的温暖手臂”。罗蒂说,纳博科夫这是颠倒了柏拉图对“想像力”和“理性”的区分,认为想像力才是道德认知的机能。罗蒂还说,纳博科夫将柏拉图式的反时间主义和反柏拉图的感官主义揉成了一个怪异的、不一致的混合体。最关键的是罗蒂想说,纳博科夫的小说其实是反对纳博科夫的美学的。

    罗蒂指出:“追求美感喜乐的人可能会犯一种特殊的残酷,情感敏锐的人可能杀人,善于美感喜乐的人可能残酷,诗人可能毫无怜悯之心。”而“纳博科夫由‘内在’描写残酷,让我们亲睹私人对美感喜乐的追求如何造成残酷。”——听起来很复杂,简单点儿就是:“纳博科夫”反对“亨伯特·亨伯特”。亨伯特为了自己那个“天空充满地狱火的乐园”,也就是为了自己的“美感的喜乐”,残酷地牺牲了洛丽塔的美好童年。尽管他写了忏悔录,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让洛丽塔“活在后世人们的心中”,但是洛丽塔的现世生活,却是永远无法弥补了。亨伯特怎么也算搞比较文学的吧,相信生命短暂而文学不朽,所以在最后写道:“我正想着欧洲野牛与天使,永恒色彩的秘密,先知般的十四行诗,以及艺术的慰藉。这是你与我能够共享的唯一的不朽,我的洛丽塔。”从某种程度上说,亨伯特很像是纳博科夫美感主义的信徒,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唯美主义的罪犯。要是普通读者没有注意到那个一笔带过的“卡思边的理发师”、没有注意到作家本身反对“残酷的冷漠”、没有注意到纳博科夫的反讽风格,My God,人们多么容易把亨伯特看作是纳博科夫的另一幅面孔。罗蒂对“卡思边的理发师”的读解,其实是将纳博科夫从亨伯特的面具下拯救了出来。在罗蒂为纳博科夫所贴的新标签上写着:他提倡美感主义,但是他也反对残酷。

    罗蒂之所以煞费苦心地拯救道德者纳博科夫,乃是因为纳博科夫很像罗蒂乌托邦中的人物:“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liberal ironist)。这类人物首先应该是自由主义的,这里的“自由主义”除了坚持自由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外,还需套用朱迪斯·史克拉尔(Judith Shklar)的解释,那就是相信“残酷是我们所做作为的最糟糕的事”,希望人类的苦难终究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侮辱终究会停止。这类人物还必须是反讽主义的,也就是打倒柏拉图、回到苏格拉底,摆脱形而上学、终极意义、所有带“元”字的东西。这类人物如果还是诗人,那就更好了,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罗蒂要请他们回来当未来世界的顶梁柱,罗蒂认为,人类团结不能靠理论探讨,而必须靠想像力,也就是把陌生人想像为与自己处境类似、休戚与共的人物,然后达成理解,走向宽容,这样一来,文学艺术就俨然成了“道德变迁与进步的主要媒介”。综合考评结果,纳博科夫有想像力、是诗人、多年以来在反讽方面一直是一面旗帜,现在又考察出“并不残酷”,完全可以发证上岗、传播文学救世的福音了。

    不过,借几分“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之鼻祖苏格拉底的精神,且让我们问罗蒂一句:“卡思边的理发师”真的只有唯一解释吗?《洛丽塔》真的是一部春秋笔法的反对残酷的道德故事吗?还有,纳博科夫真的那么关注残酷吗?总觉得,纳博科夫的标签更确切一点应该是:他反对残酷,但是他也(更)提倡美感主义。记得纳博科夫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对冲进大火救出邻家孩子的英雄,我脱帽致敬;而如果他还冒险花五秒钟找寻并连带孩子一起救出他心爱的玩具,我就要握握他的手了。”

    说到残酷问题,罗蒂没有提到纳博科夫的文学批评著作《〈堂吉诃德〉讲稿》,其实这倒是理解纳博科夫的一个窗口。据说1952年纳博科夫在哈佛大学纪念堂讲授《堂吉诃德》时,当着六百名学生的面,撕毁了这本“残酷、粗俗的书”,更不承认它是“世上最伟大的小说”。这种反对有两个层次:首先,纳博科夫对塞万提斯的结构、语言和技巧深为不满,因为纳博科夫的脊椎感受不到美感的喜乐。其次,纳博科夫更不满的地方是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的“残酷”,也就是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所遭受的痛苦津津乐道、大加渲染、毫无怜悯之情。不过,后者并不能证明纳博科夫的道德心肠(自然,纳博科夫不是反人类的作家,他反对残酷乃是普遍水准的)。他说塞万提斯“残酷”其实大有深意。我们当会发现,纳博科夫反对《堂吉诃德》、反对塞万提斯,但不反对堂吉诃德!他喜欢堂吉诃德,不是因为堂吉诃德行侠仗义的道义力量,而是在于“另一个方面”——诗人气质、惊人的想像力。在某种意义上,堂吉诃德与纳博科夫血脉相连——他们都是梦想家,驰骋在想像的国土;他们都是偏执狂,坚守在臆想的世界。而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残酷,也就是对纳博科夫的残酷、对真正诗人的残酷。纳博科夫的不满,在此。

    不难看到,在纳博科夫笔下,主人公都是“否定性的堂吉诃德”,也就是说,他们和堂吉诃德一样执著于自己想像出来的天堂,一样在流浪的旅途中往返奔波;只不过,堂吉诃德向公共领域发出一次次挑战,而纳博科夫式的主人公们则一次次退回私人的精神空间。这些“流浪者”实际具有“边缘人”与“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他们是“边缘人”,因为他们远离主流价值观念、道德传统、庸常之见;他们是“艺术家”,因为他们渴望在回忆、爱情、棋术、电影、妄想之中虚构出另一重世界。纳博科夫的主人公们拒绝现在,他们或者戏对人生,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颠覆这个寻常的世界,哪怕这种幽默不过是黑色幽默;或者逃避现实,渴望在幻想和回忆中营造自己的时间之塔,哪怕这种坚持不过是绝望的坚持。纳博科夫在《文学艺术与常识》一文里说:“我想像得出我的年轻的梦想家们,上千成万地浪迹在地球上,在肉体的危险、苦痛、尘雾、死亡、最黑暗却又最斑斓的岁月里,保持着同样非理性和神圣的标准。这些非理性标准意味着什么呢?它们意味着细节优越于概括,是比整体更为生动的部分,是那种小东西,只有一个人凝视它,用友善的灵魂的点头招呼它,而他周围的人则被某种共同的刺激驱向别的共同的目标。”

    罗蒂的雄心之一是解决“公共的正义”与“私人的完美”这种由来已久的对立。他找到的是一个最低限度的统合,也就是把正义的社会看作容许所有公民都能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自我创造的社会,只要他们彼此不伤害对方、优势者不占用劣势者维持自我基本生存和自我创造所需要的资源。当然,如果纳博科夫不残酷,罗蒂的乌托邦就大功告成了。那么,如果不牺牲洛丽塔,还有亨伯特的故事吗?如果《洛丽塔》是道德寓意小说,何以纳博科夫自己宣布“《洛丽塔》没有任何道德讯息”?从叙事伦理上说,由于小说的视角是亨伯特的,读者自然会被亨伯特的具体境遇牵着走,有人同情他也是很自然的事。再进一步,既然阅读并没有唯一的阐释,也就说明不只有一个亨伯特形象,大家如果没有看到罗蒂看到的,只看到了自己所看到的,那又怎么样呢?

    文学总是给哲学出难题,因为文学是细节化的、是个别的,而哲学是笼统的、概括的,文学里的个别,无法累加出哲学里的一般。其实不必在道德上拔高纳博科夫,也不必讲什么“文学的兴趣将会永远依赖着道德的兴趣”,有一点罗蒂已经说对了:文学的社会性功用在于促成理解。至于残酷,在人类还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时候,又何必要求文学担负大任?纳博科夫的脊椎骨对巴尔扎克没有反应,并不是说所有人的脊椎骨都对巴尔扎克没有反应。纳博科夫写了一个亨伯特,并不是每个读者读了都会变成亨伯特。真正的自由世界应该很广大,容得下巴尔扎克的后代,也容得下纳博科夫的徒子徒孙,即便后者宣布:“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无聊的废话”。

    PS,合上书,我痛下决心,当我码自己的大白菜的时候,不再劝邻居放弃玫瑰花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1077+)
  • 赚了(634+)
  • 体验满分(1057+)
  • 还行吧(535+)
  • 体验还行(358+)
  • 超值(5410+)
  • 值得购买(1054+)
  • 可以购买(869+)
  • 引人入胜(597+)
  • 简单(4108+)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3 05:30:4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家***丝: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1-03 05:23:19 )

    好6666666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3 05:30:2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3 05:21:40 )

    好棒good

  • 网友 屠***好: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1-03 05:18:43 )

    还行吧。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3 06:42: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3 05:30:1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3 05:27:1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3 05:22:4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3 06:21:13 )

    五星好评哦


同作者:圣才学习网的书籍:

  • 【全2册】2024新版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级银行从业中级题库银行法律法规银行管理官方习题集题库真题银从业教材资料题库圣才官方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备考2024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银从初级个人理财题库习题真题过关 银从基础可搭配辅导教材银从法律法规贷款信贷风险 圣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教育:2019年银行从业个人贷款(初级)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教育:2019年银行从业个人贷款(初级)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官方自营】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科目一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机考题库与高频考点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经济学与价格学基础理论过关必做1200题(含历年真题)(赠圣才学习卡20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国际商务单证缮制与操作过关必做习题集(赠圣才学习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辅导系列国际商务单证缮制与操作过关必做习题集(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统计业务知识<初中级>过关必做1200题(含历年真题第6版)/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6年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辅导系列 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理工类C级)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圣才教育的书籍:

  • 2014年预防医学技术消毒技术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4年5月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期货投资分析》【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3小时高清视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1)》(修订版)学习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4年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名师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4年春季中国精算师《金融数学》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名师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4年英语专业八级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题库·2014年肿瘤内科学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题库·2014年肿瘤内科学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题库·2014年肿瘤内科学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