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李敖回忆录 - txt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16 22:40:04

李敖回忆录 txt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李敖回忆录 txt格式下载
李敖回忆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6820889
  • 作者:李敖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1
  • 页数:342
  • 价格:39.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李敖作品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16 22:40:04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从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岁耳顺之年,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后去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这些往事的回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独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横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堪称一则现代的传奇。


书籍目录:

如果台湾没有李敖

自序

哈尔滨

(1935—1937·一到二岁)

北京·太原

(1937—1948 ·二到十三岁)

上海

(1948—1949·十三到十四岁)

台中

(1949—1954·十四到十九岁)

台大

(1954—1959·十九到二十四岁)

军队

(1959—1961·二十四到二十六岁)

山居

(1961—1962·二十六到二十七岁)

“文献会”

(1962—1963·二十七到二十八岁)

《文星》

(1962—1966·二十七到三十一岁)

星沉

(1966—1970·三十一到三十五岁)

软禁

(1970—1971·三十五到三十六岁)

监狱

(1971—1976·三十六到四十一岁)

隐居

(1976—1979·四十一到四十四岁)

复出

(1979—1981·四十四到四十六岁)

“二进宫”

(1981—1982·四十六岁)

笔伐

(1982—1992·四十七到五十七岁)

口诛

(1993—·五十八岁至今)

前程

(1997—·六十二岁以后)


作者介绍:

李敖(1935—2018),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中国知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评论家。一生快意恩仇,笔耕不辍。“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加之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深厚学养激发的蓬勃才情,使得李敖在广大国人乃至整个华人圈、世界文学圈都享有盛誉。

著有《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李敖快意恩仇录》《李敖有话说》《李敖语录》《李敖书信》等100多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

读李敖的书,就是读一种自由精神,品一份独立思考,享一席智慧盛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李敖回忆录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李敖回忆录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李敖回忆录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李敖回忆录PDF下载


原文赏析:

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的书的习惯,则普通书就不怕了。读书时要庄重静心凝神,能静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看花,等于白读。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法,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


我跟胡茵梦离婚后,有人匿名打电话来,说:“李放,你这不要脸的爱情骗子,我要杀你全家!'我说:我全家只有我一个人。他说:那就杀你一个人。”我说:好呀,你就去排队吧!”


爱是一种方法,

方法就是暂停。

把她放在遥远,

享受一片空灵。

爱是一种技巧,

技巧就是不浓。

把她放在遥远,

制造一片朦胧。

爱是一种余味,

余味就是忘情。

把她放在遥远,

绝不魂牵梦萦。

爱是一种无为,

无为就是永恒。

永恒不见落叶,

只见两片浮萍。


1979年我复出后,皇冠的平鑫涛请我吃饭,由皇冠的几位同仁作陪,我到了以后,平鑫涛说:“有一位作家很仰慕李先生,我也请她来了,就是三毛。”于是他把三毛介绍给我。三毛跟我说:她去非洲沙漠,是要帮助那些黄沙中的黑人,他们需要她的帮助,她是基督徒,她佩服去非洲的史怀哲,所以,她也去非洲了。我说:“你说你帮助黄沙中的黑人,你为什么不帮助黑暗中的黄人?你自己的同胞更需要你的帮助啊!舍近而求远、去亲而就疏,这可有点不对劲吧?并且,史怀哲不会又帮助黑人,又在加那利群岛留下别墅和‘外汇存底’吧?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三毛听了我的话,有点窘,她答复不出来。她当然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三毛所谓帮助黄沙中的黑人,其实是一种“秀”,其性质与影歌星等慈善演唱并无不同,他们做“秀”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比如说,你真的信三毛是基督徒吗?她在关庙下跪求签,这是哪一门子的基督徒呢?她迷信星相命运之学,这又是哪一门子的基督徒呢?……所以,三毛的言行,无非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而已,她是伪善的。三毛以外,还有金庸。金庸为国民党捧场,跑到台湾来。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谈八小时。他特别提到他儿子死后,他精研佛学,他已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了。我说:“佛经里讲‘七法财’。‘七圣财’、‘七德财’,虽然‘报恩经’、‘未曾有因缘经’、‘宝积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等等所说的有点出入,但大体上,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所谓‘舍离一切,而无染着’,所谓‘随求给施,无所吝惜’。你有这么多的财产在身边,你说你是虔诚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金庸听了我的话,有点窘,他答复不出来。他当然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金庸所谓信佛,其实是一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其性质,与善男信女并无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三毛...


我不相信国民党会把中国救活,他们不论怎样改造,也是无可救药,他们的根儿烂了。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

是李敖,李敖,李敖,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李敖


丛书信息:

本套丛书包含:

《李敖回忆录(当当李敖大师珍藏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当当李敖大师珍藏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从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岁耳顺之年,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后去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这些往事的回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独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横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堪称一则现代的传奇。


精彩短评:

  • 作者: xxd员 发布时间:2020-06-05 12:02:25

    没本事就别总想着救中国,最后搞得“我志未酬人亦苦”。

  • 作者: 周行陆 发布时间:2019-10-13 00:23:19

    圈粉了圈粉了,真的是快意恩仇,树敌无数,让人痛恨,也让人欣赏……我居然和这样的人同一个时代!

  • 作者: 月兔子 发布时间:2019-02-08 08:55:12

    李敖的才气配得上他的狷狂轻傲,而后者也是李敖能够达己理想的外在条件。

  • 作者: 夏蕊 发布时间:2019-12-02 11:00:01

    微斯人,岛与谁归?好玩的奇葩╮(╯_╰)╭

  • 作者: 爱杀猪的何志武 发布时间:2020-02-22 23:13:25

    1.人可以不学李敖的自恋与好斗,可以学不会李敖的才华与风流。但是一定得学学他的正直与洒脱。

    2.李敖说长在台湾是他的悲剧,但是我觉得也只有台湾才成就了李敖。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24 17:50:47

    小时候的营生`

  • 作者: 布鲁黄 发布时间:2011-07-26 20:02:58

    not bad,入门级别

  • 作者: 读一点书长见识 发布时间:2021-12-24 17:06:32

    《不是他不爱你,而是你不懂他》,让女人了解男人,让女人更好的成为自己,让亲密关系更加融洽。作者还有着非常多的话要说,还有着大量的心理学知识要交代。亲爱的女性们打开这本书,学会了解男人,学会成为一个有爱商、更会经营亲密关系的现代女性。

  • 作者: Lavinia 发布时间:2016-11-04 19:31:19

    好冷啊。。。

  • 作者: 也要元气满满呀 发布时间:2022-11-21 10:08:27

    宋碧云版本译的更好,平实简练的语言和文公更相称,确实是真诚的力量


深度书评:

  • 李敖的情与色

    作者:瘦竹 发布时间:2008-02-27 02:17:23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叫李文的女人频频亮相在中国的媒体上,对李敖的风流史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几十年前李敖与一位台大校花风流的结果。

    先不说李敖的风流史。如果有人让我从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挑出几个我喜欢的人来,李敖肯定会名列其中的,比李敖有才学的人多的是,比李敖风流的人也多的是,比李敖正直的人也多的是,比他特立独行的人也多的是,但能象他那样,将才华、风流、正直、特立独行聚一身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恐怕找不出几个。

    人们常常把李敖与鲁迅相比较,鲁迅作为“民族的脊梁”固然是伟大的,但他的个人生活呢?翻遍鲁迅全集,你几乎找不到他对快乐的体验,有人曾说司马迁失掉一只生殖器,但产生了一部伟大的《史记》。在我而言,我宁愿不看《史记》,也愿意让他体验到作为一个男人的快乐。应用到鲁迅身上就是,我宁愿不看鲁迅全集,也愿意他活得快乐一些。

    与鲁迅不同的是,李敖虽然和他一样都是“斗士”,但李敖从来不认为因此就应该牺牲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快乐,他用“大头”学习、思考与战斗,用“小头”享受,人们说他“敌人多,朋友多,女朋友更多。”,显然,这不会是一张夸张。如果说从李敖的风流史能看出他面对女人时满心的“淫荡”来,那么同时也可以从他的《北京法源寺》看出他面对历史时满目的苍凉来。

    不必去考证李敖的风流史,不必去清点那些他生命中的女人,他自己就宣称“君子爱人以色”,他翻遍中国的历史,找不到一次值得他称颂的“爱情”,于是他戏称中国人的爱情历来都是“大中华,小爱情”,他大声地疾呼:“觉醒吧,中国的情人们!大情人正等着我们来做,此时不做,还待何时?难道真等地老天荒吗?别迷糊了!地老天荒只能做大浑蛋,绝非大情人,要做大情人,可得趁早啊。”

    据说,李敖的书房里挂着他喜欢的几张裸女的相片,并且他还作打油诗曰:“何须天女来下凡?凡间本自有红颜,江山代有裸女出,各领风骚一两年。”,李敖真性情中人也。他的那本小说《上山,上山,爱》,如果去掉他那些丰富的知识,作为一本高雅的“泡妞手册”当不为过,在这本“泡妞手册”里,从如何让一个小女生坠入情网,到让人眼睛火辣辣的性爱秘籍,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在这本手册里,还可以找到他的爱情观:

    “生老病死本是常情,你可以面对、可以适应、可以听其自然,但是,唯独在爱情上,你不要听其自然,你要提前一点。爱情是什么?爱情的关系好像一起上一座山,上山时候,可以在一到了山顶,就该离开,不要一起下山,不要一起走下坡路。男女之间最高的技巧是不一起走下坡路,应该在感情有余味的时候,先把关系结束。不要搞到山穷水尽、疲惫不堪。在爱情里的人,尤其热恋中的人,没有人愿意看到感情在变,但是感情明明在变,不承认感情在变的人,是不了解爱情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拼命用各种保证与手段去防止情变,用海誓山盟、礼教、金钱、道德、法律、戒指、结婚证书、儿女,乃至于刀枪和盐酸来想使感情不变,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第一流人的态度。第一流的态度是潇洒的、洒脱的、来去自如的、像一位外国诗人所说的。”

      “既然没有办法!

      让我们接吻来分离!

      Since there's no help.

      Col me let us kiss and Part.”

    很显然,在李敖看来,爱情应该是轻逸的,而不是沉重的,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忧伤的,应该是短暂的,而不是长久的,他说过爱情“因为短暂,所以永恒。”,我想李敖是做到了他对爱情的这些理解的,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他赢得一个个女人的爱情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在《上山,上山,爱》的上半部结束时,带着面具的李敖在和自己的小爱人过了几天天堂般的生活之后,在身陷牢狱前,没忘了往自己的小爱人账上转一笔巨款,他是真心对女人好。

    他说,男女之间最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美,是在唯美主义下的发展,是美的发展,是美的开始,美的结束,他很怀疑那种白头偕老的婚姻会是美的,但他显然也知道生活中只有唯美虽然是最美的,但是不够的,所以,他在风流了多年之后,还是结婚了。

  • 不得不说的李敖

    作者:刀叢中的小詩 发布时间:2008-07-05 12:22:07

      

    文人介于或波及于政治,看来是文人所曾有过的最大之悲哀了。这时还可以想到李敖,李敖也用其较为独特的白话文创作把其丰富的斗士经历推入及至,其用性的观念来阐述政治更是开了中国文人少言或不言政治的先河,其雄踞睥睨文坛的样子看来似乎更无人所及。作为这一位长期不啻于政治的李大本事近日却颇为上眼,先是一部《北京法源寺》意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闹的沸沸扬扬不说,但是另一条消息却足以让海内外所有喜欢李敖或者鄙夷李敖的人为之动容或者再欣然一笑,看来我们这位尊敬却又不得不暗自佩服一向又喜欢在文坛上掀其浩风巨浪著称的“李大教主”这回又该出什么新招以享国人呢?那就听好了。

     

    报纸不是今天的,消息却又是足够真实的。李敖一不小心便作为新党的候选人涌入台湾竞选“总统”的行列,看来我们这位自称与老子源本同宗意欲老子一样开山立派的李敖这回是痛下决心以身殉于本不喜欢的政治了。虽然到了最后一出闹剧终于吵吵嚷嚷一方唱罢一方又粉墨登场,或许这种所谓走过场式的选举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其实李敖的许多文章都不厌其烦,的给以阐述并且可以多处证明。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为之,似乎这次李大教主横下决心有意来趟此混水了,所以我也有必要感到惋惜,看着那么大的一个活人或者可以说成不拘于物的活人刚在台上打了一个颤颤的照面,似乎还被镁光灯偷吻了一下转眼就被拉扯到了台下,我的心里便不由暗暗感到惋惜,并且不止一次地希望这只不过是李大才子偶尔头脑发热即兴表演疯狂潇洒走一回之外,所能够握在手里的另一个命题就是但愿他不要成为所谓政客手中传送的玫瑰,这当然包括在他的那些文章还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的时候。

     

    但是我天生就不善于相信或取信于别人,何况这位名盖冠华的李敖就根本没有必要做到人人非要相信不可的境地。但是我还是不敢妄言相信,只是还有所保留有所期待,这或许还应该有一些约许的悲哀。当这一头只剩下这一头令我们怀念的猪(因为另一头是王晓波,因为他死了)又该离我们远去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所能余下所能期待的还会再有什么呢?

     

     

    文人自弃于世,或者借一两杯淡酒邀满窗明月自娱自乐全然相忘于江湖之外,这是古来文人最容易做的也最容易说不上新鲜的事;当然还包括更多的文人忙忙乱乱挤身于声色犬马蝇营狗苟之间,整日做些不容忽视的怪梦;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一些躲在专权阶级的宝座下面匍匐前进进一步将自己骨子里一些还在发痛发颤的东西完全抹杀掉。文人相轻,文人自贱,都是自古有过的事,如果再说下去未免掉进另一个话题的范畴之内,就象我有时使自己置信于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的话一样,读书越多越反动。

     

    置信或者再让自己坚持着相信,当然应该还有所保留一些适当的疑问,但这句想起来分量还不算太重的话(因为还没有收入红宝书里面)于是也就给给历代文人送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帽子。历代政治之祸文人也逃不了在里面推波助澜相互勾心斗角的逅病,当然如陶潜一般种两块薄田自耕自娱的过日子,却又似乎是每个人清醒着而又不太甘心做的事。

     

    总想对社会有所期望有所帮助再有所提高,或许大多数文人都怀着这样一个匡世救人的宿愿来立身尘世的,但现实又是那么的灰暗那么的让人绝望,于是难以置信心灰意懒者有之;心生艳羡改衔易辙者有之;屈身奉世匡名扶危者有之;这当然少不了有一些始终不信砥柱中流笑看滔滔江水的约许几个人,他们大概可以归为专权制度下的“逆子贰臣”的范畴,而李敖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

     

    再仔细想一想这一些或许全都会是希望,一些思想上的“叛逆”作为一种力量却也最容易促使社会自醒而又使其进步的。

     

     

    这时便容易地想起曾经看过李敖的一些书,直到真正拥有他的第一本书也就是那本李敖的情诗才发觉他的文笔确实不错。那时才想起自己在很早以前曾经读过他的一篇写给rose的杂笔,其行文中那种独特的感伤也曾经在那一段时间悄然触动我心中某一个不曾被人觉察的一部分,并且还记得其文中有几处自己曾经还是用彩笔重重地划了几道横线。那时然后再回过头来读他的诗,很显然地受了胡适老先生的影响,难免沾惹上了一些纯白话文的陋习,但细细一读到也涉笔成趣。这时再想起他曾经说过要稳居汉语写作的前三位,还自诩为老子的后人,总觉得他有那么一些莫名的狂傲,这都是还未曾真正接触他的那一些文章的时候呢。

     

    以后自己却又读了他的不少书,但是心中淡淡的影子却又是那么真实地保留了下来。然而李敖的书却又出的特别快,当然他的勤奋固然是少不了的。可自己在这方面却又是出奇的懒惰,不过一看见他的书总要强迫自己一股脑儿地读完,书还是读的十分地慢,有些是因为自己还不太懂,确实文字中所负载着的一些太深的沉重感不时地压迫自己的身心,让我从胸口里暗暗地掏出血来,至于感觉是一天比一天地好了。即使有时自己觉得他还是那么的狂傲,但很多时候我却把那作为文人不可避免地一种诟病渐渐包容并且忽略了,因为他毕竟是拥有地广物博的国人中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智识并且还站的靠前的那么几个。

     

    所以我就有理由用来接受用来自己思考,并且自己也渐渐开始了怀疑。那段时间我于是也就用一种闪烁不定的目光细细地打量着在我身边不停游走着的人类,同样能够浮起的是我面部上太多夸张的不容忽视地看起来却又是十分恶毒的笑容,这表现在行动上以及具体事物之间就是太多的不喻和难以理解。

     

    但是自己又不太喜好政治,直到今天自己也总算能够在许多的期望和等待中继续积累自己那些还不太清醒着的见解,我也渐渐开始从人类混浊的呼吸中而不是从教科书上去触摸一些属于时代的质感,来继续关怀同样贴紧我们的历史如同感触到每一次阵痛开始着的日出。很多时候发觉自己很少很少地再能够读到他的一些文字了,他的文字则变的更加的难懂了,每一次当我看见他站在原地上转了无数个圈子,然后象一个神经西西的魔术师那样将许多看上去很美的政治名词抛来抛去,等了许久我们还是没有答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却又似乎紧紧地捏在别人的手里。

     

    想象着自己还是最终一言不发突然转过身去径直地朝一边走了,自己也便当然地采用一些“拒绝什么对抗什么不搭理什么”一类的话语来打点自己那看起来十分寒酸的门面,因为自己看起来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用来无所事事。

     

    “我跟着你从同一扇门里进来,却不能再跟着你从另一扇窗户里出去,因为我,我已经跟丢了。”对吧,李敖!

     

     

    每一个人到了最后并非完全是无懈可击的,所以多了一些看似明白的自知却又是很有必要的。于是过分地强求或许永远让李敖保持那份独特的而又极其浪漫的斗士情怀在这里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于是抹杀个人屈从大多数或抹杀大多数屈从个人不免就成了另一种专制。

     

    中国是一个偌大而又博远的国度,同样我们也应该有必要为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所以我们再带着几分批判着的良知似乎又很有责任地瞩目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那样专注的样子无非是想从每个鸡蛋上都细细地找出苍蝇侵蚀下的痕迹。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想到我们是应该为这与生俱来得幸福感到欣慰,所以我们无须太多的求全责备,只要我们还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活着。

     

    末了还是放开手,就让李敖成为他自己吧。地广人稠的中国腾出几个来以思考谋求进步根本是不需要太多的责难,如果人人都如批判者一样以一种均衡的面目出现那势必到了了另一个违背批判者原旨的境地,何况人人思考的国度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国度。

     

    所以当李敖随着街头巷尾的一些闲书小报被推上台面而吵的沸沸扬扬的同时,我们也无须太多的惊讶和失落而寄形于色。只要有这火种曾经燃烧并且留着,就够了。

  • 硕儒

    作者:小常 发布时间:2015-04-11 15:09:19

    高中时候爱读韩寒,有天一个朋友拿来李敖先生的书,给我指了几个《三重门》里的“典故”,什么“大阴人”呀,“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呀。记得当时他信誓旦旦地说想不到韩寒和郭敬明一路抄袭的货色。我那位朋友口口声声说韩寒抄袭,要远早于后来的麦田和方舟子,这也是多年后在那场质疑风波里,我没有太大诧异的原因,倒不是我相信了朋友的话,照他的逻辑,韩寒顶多是个二道贩子,李敖先生可以引用古书,韩寒为什么不能应用李敖先生呢?(不要和我说韩寒恰巧也看了李敖先生看的那几本古书,我见的巧事太多了,已经多到不相信巧合了)。我也对韩寒没有恶意,甚至说韩寒的书在我独立思考的路上给我起了启蒙作用,只不过同学的话把我对韩寒不敢兴趣的时刻提前了几年。既然很多“东西”是引用别人引用别人(好拗口)的,那我干嘛不看别人的。这么着,开始看李敖先生的书。

    对于一个头脑还不清楚的热血青年,开始读李敖先生的书不异于从对韩寒的推崇转向对李敖的崇拜,也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岁月。后来又崇拜过些现在想想就可笑的人,慢慢地,头脑难得地冷了下来,对谁也不热切了。回头看李敖先生的书,还是觉得先生可以称作一代大儒。李敖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坦荡,《李敖回忆录》中有段先生说自己父亲当年是北大学生,但资质平平,学问不深,我也看过好多那个年代人写的回忆录,都是给父辈贴金的,上个大学都恨不得说是神童,可唯独李先生是个例外。再有是这本《李敖快意恩仇录》里,先生评价自己的老师,说从他身上就能看出没有天赋的人苦读的下场。作为一个文科生,先生蔑视宗教,蔑视礼教,有很多学理之人都少有的科学逻辑思维。这些都是曾经直到现在都让我佩服的特质。

    不过,说起先生,就不能不提先生年老之后(先生1935年生人,今年已经80岁了)的糊涂了。先生历经牢狱之灾,和国民党斗了大半辈子,对民进党也是白眼相加,可不知怎么晚年抛出好多糊涂言论。先生亲共大概是受中学时严老师的感染,再加上先生去国多年,这些糊涂话也算是有个依托了。

    对于先生的评价,我觉得蔡康永的一席话恰到好处:李敖先生对于台湾的民智开化功不可没。也许,可以把范围再扩大一点。

  • 乱弹:“放屁”的美德

    作者:Robert 发布时间:2006-05-27 09:56:39

    最近在读《李敖回忆录》(已经读到1981年),上次在学校里买了这本书,HY看到说垃圾。我问你看过他的作品吗?HY说看过他的情书集,这或许能代表不少人的态度。历来对于特立独行的人,要么是被赞到惊若天人,要么是被骂到人声鼎沸,李敖自然也不例外。

    以前对于李敖的了解比较平面,仅限于他的一些散文和他在凤凰卫视上做的《李敖有话说》的节目。《李》这个节目颇有些争议,经常是纠缠于台湾政治人物们,管死的活的,都要揭你的老底,拆你的戏台,真是不掘地三尺不罢休的意味。但是他的散文风格却大相径庭,语言恬淡,颇有境界,全无乖张戾气。

    李敖在节目中丝毫不掩饰对于台湾政界的不屑和亲大陆的态度。李敖曾经有台湾“大选”只是从一堆烂苹果挑一个较好的的妙论,在去年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也曾经有我李敖一直都是红色的惊人之语。凡此种种,曾经使我觉得李敖有投机主义者的政治特征,不过待读到《李敖回忆录》,也似乎就可以理解了。李对于大陆的抬爱源于其对大陆的无知,他所有关于大陆的记忆都停留在1949年5月11日,对于大陆这些年的政治风波和社会动荡毫无深刻体验。按照李敖的个性生活于大陆那更不知要不要把牢底坐穿。

    李敖的狂妄源于其才高八斗,看《李敖回忆录》书中随手引用的典故和文言短句只能让人佩服其博闻强记,而其在性格上又是敌我分明,牙疵必报,萧孟能与其也曾是知交多年,但后来诬告李敖,以至于李敖舍命相陪,反告萧孟能,使得萧坐牢两次,最后一次只得逃离台湾才免得牢狱之灾,这是李敖一直津津乐道的“世之好跟李敖为敌者,有如此萧”,也成为人们眼中李敖喜欢发律师信的由来。

    李敖的名声也大多缘于其特立独行及沟女无数。正如其二进宫时自嘲说的,第一天出去放风,那些流氓们喊的是,“那是胡茵梦的老公”,而不是大作家李敖。不少灾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并非因为其文韬武略,而是特立独行和不与时世苟合。所以阮籍的《咏怀诗》没有人读,但是人们记住了他的“青白眼”,嵇康的《广陵散》早已绝世,人们记住他却是因为抡锤打铁。李敖之行与之相类,老百姓并不关心你的《蒋介石研究》、《孙中山研究》,人们知道你是因为你坐国民党的牢,掘国民党的老底,年轻漂亮的女人,显然,在传统的背景下做一个挑战者比做群众演员当然更容易出彩。

    当然,有人说李敖对于政治现实的嘻骂有失文德,有失文品,那是错误的遣词造句。因为在一个八面和风都无法动弹的僵化社会里,放一个(臭)屁显然比期待“让风来的更猛烈些吧”更有现实意义。

  • 书中相见——李敖和陈顾远

    作者:物不平则鸣 发布时间:2005-10-07 21:29:31

    今日于玉泉路一路边市场内,以三元购得一册《中国法制史》,该本著者为民国时期法学家陈顾远,书则为中国书店一九八八年之影印本。除去书体稍有水渍外,品相还算不错。

    初闻陈顾远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中国法制史老师在他的一篇中国法制史论纲中提到了这个人。与他同时出现的名字还有沈家本、程树德、蔡枢衡、杨鸿烈等等,在那时看来一并都是古人,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

    今天这本《中国法制史》其实我只买了一册,还少两册。但就是因为陈顾远这个名字很吸引我,我才决定将其买下。大学时候陈顾远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学究,或者说是个老学究。但是后来,我却在李敖的回忆录里面,发现了陈顾远老先生的另一面。

    李敖与胡秋原因为《文星》杂志打起笔墨官司,后来进一步演变为对簿公堂,也就是胡秋原起诉李敖诽谤。而在那场官司中,法学家陈顾远恰好是原告胡秋元的诉讼代理人。当我看书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律师的名字似曾相识,于是找书来看,发现原来早就与他在法制史的课本上相识。

    《李敖回忆录》中写道:“还有一次胡秋原加请法学家陈顾远做他律师,陈顾远不知是老糊涂了,还是装疯卖傻、两面做人,竟在法庭上说我好话,并代我辩护起来,气得胡秋原再也不请他了。”我在这里读到的陈顾远,已经全然没有了他在课本中老学究的气息,完全变成一个不称职的律师,只剩下了滑稽。

    我想他们其实应该很早就认识的,至少应该是有所耳闻。要知道李敖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而陈顾远对亲属法学的贡献恰恰在于他的两部婚姻史著作,一部是《中国古代婚姻史》,另一部是《中国婚姻史》。而这两部书分别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能放大找材料”的李敖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没有理由错过这两本书。更何况他在此后的《中国性研究》里,一篇名为《头大·头大·两头大》的文中,也引用了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这也就是说,他们二人在法院碰面之前,已经是很有渊源的了。

    不过这些事情给我的更深的感觉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和一个糊涂的律师,原来是可以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如此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而令他们古今相会的,就是两本书。虽然今天我买了不全的《中国法制史》,但是它算是给我的这个奇妙的经历,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当有一天我将陈顾远的《中国法制史》和李敖的《李敖回忆录》摆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能长久的记忆这个故事了。

  • 坦诚的李敖

    作者:城下夏花 发布时间:2011-12-07 10:51:36

    我对李敖不了解,即使读了这本回忆录。

    对于书中提及的种种,是阅后即忘,不想在脑海中存档。

    读完此书后,加深了一种印象,李敖很自恋,同时,他又很坦诚。

    在我看来,李敖的坦诚,只不过将他想说的都说了出来,至于他的说法,可不可信,是不是主观臆想,那就无从考证了。

    无知者无畏。当然,李敖不是无知者,他读过太多的书,又有太多的经历。

    他的无畏源于他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如何生成的呢,是基因与环境。

    李敖是偏执狂,但他已经是一个名人了,所以这种偏执会给他锦上添花。试想,如果大街上有人胡言乱语说些狂妄的话,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疯子。

    不管怎么说啦,李敖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无论是关于政治还是关于他对无数女人的一见倾心。

    但是,也好好笑。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值得男人崇拜的女权主义者

    作者:铁背苍龙刘轩鸿 发布时间:2018-09-27 10:18:58

    《异见时刻》这本传记有啥好的?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会去写书,更只有极少数人会去写一本传记。但我们这辈子总要不停地介绍别人和介绍自己。文艺地说法叫卖人设、做好人物形象塑造。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都得学会怎么给人打广告。

    传记的写法如演员——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

    托洛茨基的《斯大林传》类似檄文,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形同演义,诚然有着各自的缺陷,总归好过中规中矩干巴巴地把传主的人生履历讲上一遍。《异见时刻》像一部剧本,它和2018年圣诞节即将上映的电影《以性别之名》的关系类似于小说版和电影版的《英国病人》——既相得益彰又互为表里。

    传记的内容如补品广告——过去你可以胡吹乱侃包治百病十全大补的心灵鸡汤灵丹妙药,但现在的读者越来不好忽悠,不会再轻易相信只要你怎样你就能怎样的那一套,实实在在有啥说啥才是王道。

    比尔盖茨的传记不会告诉读者他的母亲是IBM董事,母亲给儿子促成了第一笔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读者他八岁就去参观纽约交易所,但不会告诉大家,那是他贵为参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亲自接待;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传记毫不讳言她那家境殷实的丈夫为了她能获得克林顿总统的提名四处奔走、多方游说。

    传记的翻译如恋爱——越纯粹,越珍贵。

    在骆伟倩的专栏中我注意到她是纯粹出于爱好而把它译成中文的,她的本职工作是律师。翻译家通常也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翻译,可再喜欢的工作也终究是工作。如果把翻译家们的作品比作大龄青年或多或少被动的相亲,骆伟倩对《异见时刻》的翻译就是高智商校花情窦初开后的第一次倒追。

    (顺便说一句,她的才华和颜值都配得上这个比喻。)

    金斯伯格大法官这个人有啥看头儿?

    虽然金斯伯格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她所象征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司法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范畴。

    从微观上看,金斯伯格大法官展示了一个人如何与不开心、不甘心的自己和解?

    她年幼喪母。

    她因为校规对女性的“保护”,无法在夜晚进入阅览室查阅资料。

    她曾因为自己的性别,手握哥伦比亚法学院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却被律所和法院拒之门外。

    她在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后因为怀孕而被扫地出门。

    她发表完意见,别人毫无反应。而当一位男士说出和她完全一样的话来就会得到重视和点赞。

    她本人和她丈夫都两次不幸患癌。

    她要同时照顾孩子、重病的丈夫并攻读学位。

    让各种糟心事儿恶心事儿都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的戏份儿我们都太熟悉了。要么是苦情戏,要么是励志剧。

    金斯伯格真实的人生应该再加上如下内容:

    她的母亲虽然在她高中毕业的前一天离世,但这位母亲观念前卫而且给女儿攒下了大学的学费。(实际上她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母亲留给她的学费被她送给了父亲。)

    她读书的时代正赶上二战和战后男性缺失,女权运动抬头的时代。

    她在大学里很喜欢听一位俄国流亡者讲的欧洲文学课,这个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老师就是纳博科夫哦。

    她遇到了一位聪明、富有并且不介意妻子比自己聪明的的老公。

    她有一个特别欣赏她的婆婆。

    她的丈夫在2011过世前以80高龄给他写下最后一封情书,而她本人更是以85岁高龄还能每天做20个俯卧撑。

    金斯伯格明明可以放弃学位和工作,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这样她既不会遭人非议还能轻轻松松当富婆儿。她也可以在大学拿到终身教职后专心教书,这也不失为成功女士的典范嘛。可人家偏要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打官司、搞学术推进女权运动,而且对戏剧的爱好也没扔下。

    看了她的传记,谁还好意思说自己没时间学习和锻炼?谁还好意思说自己太累,只想要不费脑子的放松?

    如何与自己和解?

    把烦躁和娱乐至死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欣赏艺术和干事业呗。

    从宏观上说,金斯伯格大法官示范了一个人如何与自己不认同的世界做斗争?

    骆伟倩在译者序中说:“女性主义者的标签时常与强势、不讨喜、婚姻不幸联系在一起。这种刻板印象并非毫无道理——在东亚社会女性以柔顺为美德的文化中,女性主义者有时确实显得过于执拗和清高。”

    一些女权主义者居然连谁是她们的朋友,谁是她们的敌人都没有搞清楚就出来嘶吼。她们狭隘地以为女权主义的敌人是所有男人,以为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矫枉过正地建立一个女性主导、压迫男性的社会。

    金斯伯格是继波伏娃之后又一位女权运动的导师,而且她的演讲和文章比波伏娃的《第二性》简明和通俗得多。她指出,

    性别歧视对男性和女性都是一种伤害。女权运动的敌人不是男权,而是所有人心中对男女分工的刻板印象。

    比如一个喜欢在家做家务、带孩子的男性就会受到非议和偏见的影响。这样的男性也是女权主义者应该帮助和保护的对象。

    一些女权主义者恨不得一夜之间消灭所有的性别歧视。她们用能想到的最激进的方式引起世人的关注,以为越极端越过瘾的办法越能尽快达到目的。

    金斯伯格说:“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我认为,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作为一名稳健派的女权主义者。金斯伯格不顾一些女权主义者的不理解,帮助很多男性维权。比如,同样是伴侣离世,寡妇能拿到抚恤金,鳏夫为什么不能呢?

    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世界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金斯伯格说:“女人和男人只可能同时被解放。”其实他们关心的都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当别人在竭嘶底里唉声叹气怒发冲冠咄咄逼人中原地踏步时,金斯伯格以律师的身份帮助因为怀孕而被逼退役或堕胎的女军官打赢了官司,改变了军队;帮助被家暴又丧子的女性打赢官司,破除了她那不负责任的丈夫对儿子遗产的优先处置权,从此女性有了和男性同等的财产处置权;作为大法官,她揭穿保守派在无法阻止堕胎合法化后为堕胎加上诸多限制的阴谋;她说服了另外八位大法官判决学校对13岁少女的搜身行为违宪;她的异议意见书引起了世人对最高法院保守派明显站在企业一方所做出的的判决的关注,推进了男女的同工同酬。

    大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她因为相信而看见。

    读她的传记时,我经常想起曾国藩的名言:“结硬寨,打呆仗”。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常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然而发展和进步并不是时间带来的,历史的车轮是由很多人通过战斗和生产一寸一寸往前推动的。

    的确,产业升级抵消了男性在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体力优势是历史的进程,男女平权是大势所趋,但有没有金斯伯格这类人的个人奋斗,结果还是大不一样的。

    如今,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自由派和保守派各占四席,另有一位大法官中立。作为自由派领袖的金斯伯格为了避免自己的退休或去世给特朗普总统提名保守派法官的机会,绝不退休,坚持锻炼,力争活到民主党总统上台的那一天。(在奥巴马任期内没有退休是因为她笃定地以为下一任总统是希拉里·克林顿)祝她长命百岁。

    如何与自己不认同的世界做斗争?

    看完《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你就会知道了。

    (其实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啦。)

  •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评分这么低

    作者:不醉酒怪 发布时间:2010-07-08 18:32:04

    我前两年很迷成功学的书籍,从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一路下来的成功学大师的著作都逐一拜读过。其实,更多的时候,书籍会使一个人愚笨——同那些“书籍使人进步”的言论恰恰相反。我不是哗众取宠,这是我观察的经验。叔本华也曾说过,阅读很容易使人放弃思考。

    那些成功学的作品确实使人心血澎湃,但是,往往是,你在激动过后还是继续面对现实,大师的经验仅仅是使你的知识得以增长,它们根本没有改变你的生活。

    这本书不一样。很少的字,很简洁的文风,简单而玄妙的道理,简便的实施方法。通篇都在强调,拥有魅力的最简单的做法是“关注对方”,崔西也确实在这本书的论述和讲解中将这一观点落实了下去。

    没有一句废话,这就是我力荐本书的原因。

  • 20130401读书《创意脑》

    作者:爱喝茶的书童 发布时间:2013-04-02 00:42:48

  • 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作者:撄宁 发布时间:2019-09-12 19:37:56

    第一次翻开金爱烂的短篇集《你的夏天还好吗》,就被她对生活和人的敏锐洞察深深击中。金爱烂的小说关注人,以及人在其中生活的家庭和城市空间。她的人物无不背负着巨大的生活艰难前行,就像每天被淹没在日常中的你我。“你有可能仅仅是会成为我。”“犹如关闭在括号里的问号一样封在隔间里,逐渐凋零的八年……”金爱烂看似不经意的笔总能精准地插入真与假的接缝之间,剥下生活表面泛着雅致珠光的壁纸,让布满污渍与霉点、斑驳龟裂的内壁呈现在读者眼前。但她不同情,不讽刺,也不说教,只是用带着淡淡温度的语气轻声对你说:“生活真的很累,对吧?”一瞬间,你感到一直以来累积的疲惫与压抑,竟像有了出口。

    直击人生的伤口本身

    暌违五年之后,金爱烂已经不满足于靠洞穿日常生活的悲凉底色唤起读者的共鸣,这一次她将温和而锐利的目光直接对准了人生的伤口本身。在《你的夏天还好吗》中,人物在生活的苦海中挣扎,奋力想浮出水面。在《外面是夏天》中,生活则以更复杂难解的姿势在人物眼前下坠,甚至毁灭,孩子、父亲、丈夫、爱情、身份、尊严……生命中重要的人与事物一一离席,“丧失”感弥漫在字里行间。但金爱烂当然不会声嘶力竭地渲染苦难,在书中“丧失”很少以现在进行时态存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多是“丧失”迫近的脚步声和“丧失”燃烧过后的余烬。如《风景的用途》一篇中的比喻,作者将苦痛的原点封存在时间的水晶玻璃球中,球内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外面是夏天。“丧失”过后人物就被囚禁在这玩笑般的时差里,像是永远无法再跟上生活的时序,却又不得不拼凑起残骸,跌跌撞撞地继续向前。

    书写属于个体的生活史诗

    书中描述的是在生活中遭遇丧失的人,也是在疾驰的时代列车上失去席位的人。《立冬》就是书中“民生”气息较为浓郁的一篇。故事中的夫妻拼搏了二十年,所求不过是在城市拥挤不堪的“圆圈”之中,拥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方栖身之地。然而当他们如愿以偿地住进贷款买入的二手房后,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丧子之痛摧毁了他们刚得到不久的一切,小说的结尾,丈夫对着空虚的居所,也对着时代和生活沉痛地发问:“我们到达的地方‘就是这里吗’?是陡峭如悬崖的壁面之下吗?”他们巨大的痛苦似乎找不到理由,更无从寻觅答案。

    金爱烂在陈述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时说:“青年们换房子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韩国的现代史。”她会赋予小说某种历史感,却绝不会让小说成为历史的脚注。正如导演北野武在谈起日本一次地震时所说的:“悲恸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体验。我们不能将这次震灾笼统地概括为‘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金爱烂的小说也从不普遍化个体的苦难,而是选择书写无法用事实和数据承载的,属于个体的生活史诗。《立冬》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夫妻俩终于下定决心整理生活的残骸时,却在久未移动的收纳箱下面发现了儿子荣宇在世时偷偷写下的名字:“我从来没见过荣宇写自己的名字。我知道他偶尔会在地板或素描本上写写画画,画些既不算画也不算字的歪歪扭扭的东西。原来那个不会坐也不会爬的孩子,转眼间突然长大了。”他们仿佛被荣宇留下的暗号短暂地带回了那个荣宇还在一天天成长的时空,又被重重地扔回这个荣宇的生命已经永远静止的现实。悲伤像一支回头的箭再次将他们射穿,内心本已开始结痂的伤口再度鲜血淋漓。金爱烂认为小事比大事更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她充满细节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代的阵痛碾过每个人的身体时,那疼痛是多么真实而具体。

    金爱烂的文字时常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直觉般的敏感,她不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解析事件,而是在用一个女性的身体和感官,与经过自己生命的现象发生化学反应。她的文学无法被纳入女性主义范畴,好的文学也不会是某一种主义或立场的图解。她会在小说中加入社会和政治的元素,我想那并不是因为她想在作品中寄寓某种社会批判或政治观点,只是因为人无法隔绝于社会和政治之外生活,生活的真实本就如此。

    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作家余华有一本杂文集名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句话出自一位在二战中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犹太人生命的波兰农民,在被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余华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证明伟大作家与作品的共通之处——他们都知道人是什么。人究竟是什么呢?金爱烂的这本小说中自然也不乏对人性普遍特质的深刻洞察,但她似乎更想表达的是对人这种生物的好奇,是对人性不可解之处的困惑,是“我不知道人是什么”。

    《卢赞成与埃文》中,跟随忙于生计的奶奶生活的十岁小男孩赞成,不得不独自承担起老犬埃文的“老病死”。从竭力想挽救埃文的生命到决定让埃文接受“安乐死”,再到为了手机“挪用”埃文的“医疗费”,最后不敢面对包裹在袋子里血淋淋的真相。金爱烂不带任何评判,只是忠实地描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对生命和死亡,跟随本能做出的一系列决定和行动。在她平静的叙述之中,孩子的懵懂无知与生命的沉重荒诞地对撞,故事之外,对人性的困惑也在读者心里重重地荡开。

    《遮挡的手》则一步步揭开看似融洽的母子关系中骇人的真相。小说的前半部分,金爱烂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制作料理的场景和她对儿子成长节点的温馨记忆,烟火的气息,日常的稳定感,日式家庭片一样的温柔画面,母亲的视线之下,梓伊像植物一样安静而茁壮地成长着。如果故事以这样的节奏进行下去,那就是是枝裕和而不是金爱烂了。金爱烂耐心地描画生活的温柔正是为了铺垫后面的凶相毕露。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中开始频繁出现“吃饭的手”和“遮挡的手”这两个意象:在母亲目光的注视下,梓伊手的骨节一天天变粗,母亲一厢情愿地觉得这是梓伊“成长得很好”的表现,她欣慰地叮嘱儿子:“梓伊呀。多吃海带,对骨头好。”但她忽略了跟随“吃饭的手”一起变粗的还有“遮挡的手”,如果说“吃饭的手”象征着成长,“遮挡的手”则隐喻着成长过程中生命的异化。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社会”这个不速之客早已闯入梓伊的生命中,让他一天天远离母亲的视线,蜕变为让母亲辨认不清样貌的“陌生人”。反过来,从儿子的角度看,母亲其实也从来不曾对他敞开心扉。她不愿向儿子坦承跟丈夫分手的真相,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儿子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承担的社会重量。亲密如母子,关系中竟也隔绝着如此不可逾越的鸿沟。小说的结尾,看着嘴角泛起诡异微笑的孩子和在黑暗中慌乱地寻找模糊脸孔的母亲,不禁感慨人与人的生命之间是这样的孤立,一股寒意渗透了全身。

    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另外一个生命,这是一种美德吗?如果看过金爱烂的这篇《您想去哪里》,你会觉得在这里使用“美德”这个词太过轻佻。

    小说一开篇,平静的叙述之下就隐隐透出歇斯底里的气息。你很快辨认出,这平静不是日常,而是一片生活的废墟,故事中失去丈夫的女人心底压抑的巨大痛苦,随时会将这份伪装出来的平静打破。但金爱烂并不急于释放高潮来抓住读者,她小心翼翼地将叙述的力度控制在冰面将破未破的分寸之间,耐心等待一封信闯入主人公的生活,来信人是丈夫牺牲性命去救的那个学生的姐姐。这一刻,禁闭着小说中所有能量的闸门终于泄洪般打开了,从此处开始直到结尾的每一个字,都被喷薄而出的能量烧灼得滚烫。

    通过这封信,处于悲剧天平两端的两个人——救人老师的妻子和被救学生的姐姐令人难以置信地携起手来,并肩走向那个夺走她们至亲生命的场景。经由姐姐的叙述,妻子看到了让她丈夫丢掉性命而自己也没能活下来的那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挣扎求生的脸孔。这个场景值得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救命。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不停地吞着溪水,朝着世界长长地伸出手来。孩子的眼睛在我面前闪烁。”想象着这个画面的妻子仿佛醍醐灌顶,终于理解了丈夫那一瞬间在她看来“莫名其妙”的行为。面对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的呼救,丈夫不是在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之间做选择,而是根本别无选择。金爱烂敏锐而冷静地抓住了这一缕人性的强光,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也许在那天,那个时间,在那个地方,不是‘生命’闯入死亡,而是‘生命’闯入‘生命’。”读完这句的我定在原地,“美德”“高尚”等词语无法承载的生命力量,在生命的绝境之中盛放的人性力量,如黄钟大吕之声,从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地涌入我的身体,在脑海、胸腔、血管里翻腾震荡。人究竟是什么呢?在《遮挡的手》中我们看到人与人的生命之间是那么的隔绝,互相理解是那么的无望。而在《您想去哪里》中,通过一封信,救人的老师、被救的学生、老师的妻子、学生的姐姐,本来隔绝的生命又不可思议地像电路般串联起来,在死亡的寂灭之中亮起一盏人性的明灯。

    作家沈从文曾说:“黑夜仰望苍穹,可见细碎的星子。文学就得如星子,得有光明,哪怕是细碎的光明,它得包含一种永恒,一点力量,一点意志,它得是未来的种子。”诚然,金爱烂的这篇小说也无法带我们抵达人性的真相,但或许某一天,在我们对人感到绝望的时候,抬头仰望黑夜的苍穹,会记得这篇小说曾在内心播撒下的那片星子之光。

    金爱烂曾这样表达她对人类的看法:“我们人会去伤害别人,会去剥削别人,但我们又会为了不认识的人、家人以外的人去牺牲、去贡献。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我也不认为这样很美好,我认为人的这些行为很‘奇怪’。”这是属于真正小说家的视角,正是在这种“好奇”的驱使之下,她才提笔写下这本《外面是夏天》中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种好奇,一代代小说家才能向着人类内心雾气弥漫的密林,一次次勇敢地发起或许永远无法抵达终点的探险。

  • 字体是城市的灵魂

    作者:沉静天空 发布时间:2015-07-18 20:33:49

    上段看了一篇在朋友圈转得火热的博文,讲的是香港的霓虹灯招聘。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香港这个城市必须被这种特殊的字体和灯光包裹,否则,它就是一座死城。”那些霓虹灯照亮的各色字体,绚烂了一整个香港的夜空,正体字招牌是街上亘古流传的欲望,那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眼中的香港倒影,也是王家卫世界里的香港特色。由此可见,字体可以代表一座城,代表回忆,面向现世。

    作为一个痴迷于字体审美的人,不仅仅在香港,无论旅行到哪个城市,都会格外注意街边的各式招牌,无论是江南古镇的古色繁体招牌,还是瑞士小镇的哥特体招牌,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你欣赏那些街边的字体时,仿佛自己真正融入了那个城市。每个地方的字体,会有它独特的风土。这样的观点,小林章先生在《西文字体2》中也多次进行了表达与阐述,让我颇有遇知音之感。在他看来,字体是一座城市的颜面。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代表字体,那是专属的风情万种,让一座城市有了点睛的灵魂。

    如果之前自己对于字体的喜爱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感性体验,在遇到小林章的这本《西文字体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后,则有种“野路子”遇到专家的感受,对于字体的审美,小林章先生给了我们系统的科普与梳理。在正文之前,小林章先生对于衬线、字怀、升部、无衬线体等字体基本术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全书正文共分两个章节,第一章为字体表现入门,作者将字体按照感官体验分为“高级感”、“亲近感”、“信赖感”几类,并专辟篇幅讨论了“促进食欲的字体”与颇有时代特色的70年代字体,同时分国别类探讨了具有英国、德国、法国风情字体的异同。第二章则是12款经典字体的透彻解析,小林章采用的访谈的形式,将那些经典字体的幕后故事一并和盘托出,让介绍本身更加有血有肉。

    小林章让我们懂得,字体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而已,而是有据可依的创作灵魂。衬线、纤细典雅,加上铜版质感、宽松排版,是营造出“高级感”古典字体经典永流传的必杀特技,比如《泰坦尼克号》与巧克力中的贵族品牌Godiva均心有灵犀地选择了Trajan字体;而手写体、适当的连笔处理,让字体充满了“亲近感”,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商品广告中;而无衬线字体看似泯灭了字体的个性,恰恰给予了观者一种“信赖感”,各大城市的公共设施都会采用这样的字体。

    每一个路牌,都蕴含着人情的信息;每一种字体,都隐藏了城市的风情。德语区爱用哥特体,花哨却蕴含着庄严感,排版更是包含了各种复杂规矩,德国人严谨的处事风格一目了然;法国的字体则与本国的文化一样浪漫多情,字体造型独特,有着浓重的艺术风格,甚至保留了略显浮夸的装饰花边;英国则中规中矩,最接近活字印刷体,将传统进行到底。从某种意义上说,字体确实是城市的灵魂,而透过美丽的灵魂,我们也许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下载点评

  • 无广告(764+)
  • 书籍多(664+)
  • 赞(10810+)
  • 超值(997+)
  • 无水印(364+)
  • 三星好评(1045+)
  • 傻瓜式服务(456+)
  • 二星好评(644+)
  • 无缺页(7510+)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35:1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33:3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步***青: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5:22:39 )

    。。。。。好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9:0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孙***美: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8:3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2:39:54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丁***菱: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30:0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33:1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石***致: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4:27:3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同作者:李敖的书籍:

  • 李敖回忆录(当当李敖大师珍藏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胡适评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当当李敖大师珍藏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回忆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胡适评传 (台湾)李敖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敖自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台海出版社的书籍:

  • 让你一学就会的101个小魔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滑屏时代:新媒体运营精进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滑屏时代:新媒体运营精进手册 作者:新榜 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丰盈心态养孩子(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