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生与死的战斗 -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0-27 19:00:02

生与死的战斗 pdf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生与死的战斗 pdf格式下载
生与死的战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225957
  • 作者:[美] 哈利特•巴塞基 王岳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7-4-1
  • 页数:312
  • 价格:5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0-27 19:00:02

内容简介: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治疗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最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参加案例讨论的各位作者则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帮助读者去理解案例报告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推广案例治疗的成果。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临床领域中的施受虐........................................... 003

第二章 施受虐内部相互交错的力量及发展变化 .......................... 017

第一部分 保拉•艾尔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三章 与戴安的工作及游戏中的施受虐 ................................ 031

第四章 对戴安案例的讨论(一) ...................................... 047

第五章 对戴安案例的讨论(二) ...................................... 064

第六章 戴安对抗现实:僵局中的潜意识幻想?

对戴安案例的论 ...............................................080

第二部分 南希•古德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七章 和B先生穿越“伤害的爱”的航行 ............................... 097

第八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一) ....................................... 113

第九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二) .......................................124

第十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三) ........................................138

第三部分 安德里亚•格林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 为空虚、为杀戮而食:

一个贪食症女性的施受虐 .................................... 155

第十二章 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一) ................................... 175

第十三章 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二) .................................. 193

第十四章 创伤、原始超我和施受虐: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 .................. 209

第四部分 理查德•瑞驰巴特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十五章 A先生的原始超我:施虐复仇幻想、激发及随后的受虐懊悔......... 227

第十六章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一) ................................... 244

第十七章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二) ................................... 252

第十八章 施受虐和攻击性——临床理论: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269


作者介绍:

哈利特•巴塞基(Harriet I. Basseches)

哲学博士,曾担任独立精神分析协会联盟(CIPS)主席。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成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FS终身教员。

保拉•艾尔曼(Paula L. Ellman)

哲学博士,华盛顿大学职业心理学中心临床心理学副教授。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成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FS终身教员、华盛顿项目主管。

南希•古德曼(Nancy R. Goodman)

哲学博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华盛顿项目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IPS“活现研讨小组”主持人,CFS终身教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生与死的战斗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生与死的战斗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生与死的战斗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生与死的战斗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治疗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最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参加案例讨论的各位作者则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帮助读者去理解案例报告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推广案例治疗的成果。


精彩短评:

  • 作者: 断篱欹香 发布时间:2018-02-24 23:16:56

    倒错是恨的情欲化形式,是过早发展的对恨的防御机制,有时可能只是为了获得自体的承认。对施受虐有了更多理解,他们比死亡好得多,是指向客体的连结,伴随攻击性认同,羞耻感,在长大后反转受害者角色成为攻击者。解释要等待时机,尤其是解释移情。话说一段坚持到最后的咨询关系,真是美妙到动人

  • 作者: 劈头士》睁木 发布时间:2019-06-08 23:09:57

    已购。四个精神分析临床案例,是关于广义的施受虐的,没能看懂多少,不是我想找的SM心理的资料,所以目前对我无益。需要对精神分析有系统学习后再来看,应该会有收获。

  • 作者: 猫咪探测器 发布时间:2019-06-09 16:26:08

    成长是个漫长而崎岖的终身路程啊… in FrontStreet Coffee

  • 作者: 杲朹 发布时间:2022-04-04 07:22:29

    精神分析学派还是一如既往地晦涩但又在这个学派架构上分析深入且自圆其说。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17 21:45:35

    少点个人抒情,多点图片,会更好。

  • 作者: 啊树 发布时间:2015-09-01 23:06:19

    有些内容精读,有些内容略读。我给这本书打5分。以前的我觉得,不化妆是自豪的,写字写得难看也是自豪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也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定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细节上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这不是一件不接受自己的缺点的事情,而是不能拿着我就是这样的人而限制了对自己无穷潜力和可能性的限制。

    我认为我可以字写的很好看。

    我想要开发自己。

  • 作者: Natural 发布时间:2023-12-11 16:39:21

    挺有趣的防骗手册

  • 作者: tangmm 发布时间:2012-01-09 11:04:31

    理清思维的好书啊!再一次体会到在对的时候看到对的书!!

  • 作者: Eremita_L 发布时间:2021-11-04 23:44:05

    入门级纯干货


深度书评:

  • 书中的理论总结

    作者:Berlin_柏林 发布时间:2018-04-08 16:35:01

  • 唯时间会去解释苦恼也要我许可

    作者:milan 发布时间:2020-05-07 12:17:48

    我们的研讨小组在讨论施受虐的时候,常常发现一种“太多”(too much)的感觉——太多的需要、太多的唤起、太多的羞辱、太多的摆布和屈从。

    ——《生与死的战斗》

    与施受虐的对抗

    这是一个_读书笔记

    这书看的人挺压抑的,施受虐此曲一出,几乎命中90%的社会人群。我和你各自“作”的千姿百态,说到底还是在饰演

    施虐

    受虐

    的角色。

    举个不成熟的例子:

    截图自电影《喜剧之王》

    自1999年《喜剧之王》名场面上映以来,历经20年,一句

    “我养你啊”

    依然令男默女泪,戳心不留余地。尽管电影名字已经坦荡地告诉各位这只是一出荒诞喜剧,你明知,我明知,被现实敲碎了头骨还是要明知故犯——幻想命中出现这么一个人,轻描淡写地承接过来本该属于你的困境和人生责任,现在就养起你,养你个措手不及!

    ——

    你拿什么还这份恩情?

    整儿个的自我都不够填满这份假手于人,你的困难不能自己去解决,你的责任徒有虚名,你飘零在自己都不敢确信的共生关系里,只要对方的一句否定,世界从此崩塌。

    到最后,

    折磨我,请不要离开我……

    你大概不是张柏芝,你只是

    受虐狂

    而已。

    01

    何谓“施受虐”模式?

    《鹅毛笔 Quills 》剧照 萨德侯爵传记电影

    萨德侯爵

    (Marquis de Sade)因在狱中写下许多情色的施受虐场景,而让“

    虐待狂

    (sadist)”和“

    受虐者

    (sadism)”这两个词直接由他的名字派生而来。

    施受虐

    施受虐的核心便是生的力量与死的力量之间的战斗。所谓生死力量之战,指的是每个个体、每对关系中都存在的力量,即试图破坏的力量(死亡)和试图保存的力量(生命)。当我们在此论述施受虐时,我们意识到其中既有保存生命的方面,也有破坏性的潜能。

    摘自《生与死的战斗》

    02

    亲密关系里,你是“抖M”还是“抖S”?

    最大的可能性是,您既是个“

    抖M

    (受虐狂)”也是个“

    抖S

    (施虐狂)”,不是说兄弟您自攻自受……只是施受虐模式里,受虐者和施虐者彼此嵌套,既渴望又反抗共生式的融合。

    假如,你在一段关系里感受到“

    麻木、无能、窒息、内疚

    ”,请警惕自己是否掉进“施受虐”的陷阱里。而我这里所说的亲密关系,不单纯指代伴侣夫妻关系,还包括亲子、朋友甚至是紧密的上司下属关系。

    前段时间刷微博看到的热议话题,刚好可以切题进为什么“施受虐模式”长盛不衰且攻击范围广。大东亚地区热爱宣传和赞美虐恋,加上普遍的“家长式权威主义”原生家庭关系,施受虐即使你没玩过,也肯定见得不少。然而其实除却SM,你还有其他选项的……

    03

    自由之地,是存在的艺术

    既然“施受虐”是生死之歌,又怎么能逃得去存在的问题。虽然“施受虐”概念源于精神分析流派,“精分”这个庞大的学术殿堂在书里术语乱飞,各种大师分析看的人想跪地,然而出路还是在关系之上。其实我也不否定“虐恋文化”的文学和美学价值,然而我们这些生于广缪大地的凡胎俗子,能挣一分选择的自由是一分,对吧?

    推巨石的西西弗斯

    企图获得自由,不得不老生常谈说说自爱的话题。首先请看公式:

    自爱≠自恋

    自恋/自大≈自卑≈容易建立施受虐亲密关系

    自爱=爱人爱己=有能力建立健康良好亲密关系

    《爱的艺术》 艾里希·弗洛姆

    艾里希·弗洛姆著写的《爱的艺术》把

    自爱

    分析的很具体易懂,爱人爱己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锻炼出来的能力。很可惜,世上可能没有太多天赐良缘或者真命天子等着你,所得都是个人修为的造化。不知己不爱己,整个自我沦为建立在他者的反馈上,那只能以自大(施虐)的方式强迫别人肯定自己,或者以自卑(受虐)的方式恳求别人消融自己。

    为什么好手好脚的一个人,偏容易不自爱。或者原生家庭里只提供了单一的控制强迫关系来表达爱,或者自由太泛而无境,人堕进了虚无毫无手握之物让我们慌了。

    而说到底,自由始终与责任并存,你不是无所持,是亲自回避了责任所致。你愿意为一段关系提供多少的付出责任,你愿意为任何关系终将面对分离结局承担多少的现实责任,你也将收获多少自由。

    自我、自爱、自由。我们希望的是,千帆过后,你还是你,甜或苦,都是你自愿选择的尝试。没有逼迫,没有窒息更没有悔恨。

    【壹仟零壹】 记录一些画画随笔和读书笔记

  • 施受虐者的救赎之路

    作者:奥西里斯土狗 发布时间:2017-08-28 22:09:12

    1976年,由皮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的电影《索多玛120天》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放映不久就被世界各国封杀,而后更是被列入了世界十大禁片之首。该部影片是改编自萨德侯爵的小说《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或放纵学校》,而这部在狱中写下的小说不仅将血腥和暴力展现给了读者,还衍生出了两个精神分析领域的重要词语:虐待狂和受虐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SM,这个单词也是根据萨德侯爵的名字(Marquis de sade)派生而来。

    而由美国三位哲学博士编写的《生与死的战斗》一书,主要讲述的就是关于现实生活中施受虐患者的治愈案例。我们对施受虐的印象很多还停留在性的层面,当然无可否认的是施受虐很多伴随着性行为。施受虐心理在文学经典中层出不穷,比如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三岛由纪夫的《美德的动摇》等。文学作品中的施受虐,特别是日本文学,往往以一种唯美的笔触来写这种病态的心理和人伦关系,以至于读者很难察觉其实施受虐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生与死的战斗》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施受虐心理治疗的案例分析书,说实话,这本书没有学过专业心理学的同学想要读懂是不可能的。但经过我的阅读,我选出了几个重要的心理学词汇以及解释(百度的解释),你如果了解了这几个心理学词汇,你阅读这本书便会轻松不少。第一个词是:力比多。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切身体上的快感,心理学上将它称之为一种力量,是一种本能,也是你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第二个词是:移情。这个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生与死的战斗》中的常用手段,你可以理解为把病人的情感投射到你的身上。

    第三个词是:俄狄浦斯。你理解为恋母情结就行了。

    了解完几个心理学词汇之后,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案例了,一共是4个案例,而且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施受虐患者,你会发现施受虐的影响范围很广,并不仅仅是你之前所以为的性行为,当你把它从文学经典中抽出来,用病例来看待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患者非常的可怜。作者在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本书要叫《生与死的战斗》,因为这些患者既想生存下去,又想毁灭自己,他们在痛苦的矛盾中挣扎着。

    第一个案例:戴安的案例:

    戴安好比是那些女强人的变态版,她毫无节制地强迫自己努力,以至于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残疾。她的施虐对象是自己,这个心理形成取决于她的童年,她从小被忽视,而且父亲是个暴露狂,经常在她面前手淫。童年的创伤让她对自己和男人产生了否定,从而慢慢转向了同性恋,最终变成一个施受虐的患者。

    第四个案例是:A先生案例

    这个案例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一个案例,而且和文学中的案例最为接近的一个。首先它讲的是一个俄狄浦斯患者,也就是有着强烈恋母情结的患者的故事。俄狄浦斯的一个重要信号是排他性和仇视父亲,甚至觉得父亲不应该进入母亲的卧室。他甚至想象母亲的自慰棒是一个卷发棒,烫伤母亲阴道后好让父亲不能占有母亲。而A先生之所以有这种心理问题,是因为他小的时候觉得自己胸部变大了,让他自己觉得女性化,然后自己把自己孤立了起来。第二是他的家庭环境十分恶劣,父母有吸食大麻的习惯,而且父亲在母亲面前总是表现的很柔弱,让他看不起父亲。不过让我很钦佩的是,这个案例治疗师治疗了十多年,最后A先生治愈并拥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家庭。

    总的而言,《生与死的战斗》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心理书,我觉得两种人或许会喜欢它,一个是专业学心理学治疗的,第二个想知道喜欢SM的人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的。

  • 介于看懂与看不懂之间

    作者:廿几岁的诗人 发布时间:2021-05-07 20:43:16

  • 童俊:施受虐,一曲存在的悲歌!

    作者:世图北京公司 发布时间:2017-05-17 15:04:22

    “施受虐”在文学经典中经久不衰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SM"--(SADISM,MASOCHISM的简写)甚至成了某些时尚人士的行为艺术。

    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因在狱中写下许多色情的施受虐场景,而让“虐待狂”和“受虐者”这两个词直接由他的名字派生而来。

    自伟大的弗洛伊德执笔理性地阐述这种行为的心理学脉络以来,“施受虐”这一主题一直在挑战和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弗氏信徒们。

    我们被告知,我们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来,既然人类的首先调节原则是快乐原则,那么人们为何往往做出显然是自毁和导致痛苦的举动?

    近年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群精神分析师们不屈不挠地走上了对这种人类“变态”现象的探索之路。他/她们发现“施受虐”的核心问题是“施受虐”者们内心的渴望、憎恨、蔑视、恐怖,以及成瘾般的本能刺激,以及他/她们那贬低别人的自我和被贬低的自我。

    我概括为“施受虐”者们内心激烈地交织着爱和恨的矛盾情感,对本能刺激的强迫性重复,以及由此构建的贬低的自我和客体印象。

    这拓展了我们对施受虐这一范式的理解:创伤——刺激的过渡和不足、自恋性脆弱的碎片、性与攻击性、欲望及其冲突、构建了一幅“生死力量之战”的内在图景。

    所谓生死力量之战,老套地说就是弗洛伊德认为的人类具有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即试图保存生命的力量,死本能则相反。

    在“施受虐”者身上,你会发现强烈的渴望联结、依恋、唤起和被唤起的欲望,但同时,又希望摧毁这种和他人的联结。“施受虐”因而被本书的作者们理解为:或许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与客体联结的方式,而不至于回退到一种自恋的封闭境地,不至于融合进另一个具有强大吞噬性的生命中。为此,你可以理解“施受虐”为一曲存在的悲歌。

    弗洛伊德写道:“我们的工作是从生死本能的大对立中开始的。我们看到,当这些本能处于争斗的时候,力比多就会固着下来,客体会以激烈的方式被贯注,裹挟在主动或被动的欲望力量中:占有和被占有、吞噬和被吞噬、战胜或屈从,甚至摧毁或被摧毁。受虐者和施虐者彼此嵌套,既渴望又反抗共生式的融合。这些相对立的力量使我们需要去考虑自体的存活、他者的存活和分析过程的存活。”

    精神分析师治愈或研究人类这些特别而又常见现象的工具是对移情与反移情的觉查和分析,而在这些移情和反移情中,我们相信再现(enacting)了那些早年被固着的本能欲望和胶着的客体关系,本书的作者们正是了利用这个工作。

    在我们日常任何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你感到窒息、困住、巨大的焦虑拖着你下沉,继而麻木、无助、内疚、被锁死在这种人际的漩涡里,不知如何解脱,你要想到这个紧箍咒可能是“施受虐”。

    顺着这个思路,抽丝剥茧,我们发现“施受虐”背后是强大的分离障碍,它阻碍了人类心理的发展。

    当个体身处恐惧,相信任何生命活力都会招致象征着威权的超我的报复,就会再度经历早期的自恋伤害和婴儿期创伤,这个时候,施受虐或许就是个体唯一可以保持内心完整的方式。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施受虐”中的前俄底浦斯问题、俄底浦斯问题,以及与它们相连的潜意识幻想。“施受虐”客体关系是为了维系与早年母亲的联结,这是某些讨论的核心观点。

    我们看到发生在口欲期的“施受虐”主要与创伤与自恋相关。在婴儿早年与母亲的互动中,母亲提供喂养、抱持、回馈、容纳,期间有大量机会发生自恋损伤。婴儿尝试保持联结,有时候是令人满意的,有时候是令人挫败的,心灵盲目(soul blind)和心灵谋杀(soul murder),这些来自父母的虐待由此引发了对融合的恐惧和渴望、退缩,伴随着摧毁或者被摧毁幻想的攻击。在早期母婴的互动中,婴儿的感受在需要和满足、充实和空虚、自大和不被看见之间摆荡。由于不安全依恋,回馈、抱持和容纳的缺乏导致的断裂,这些共同促成了“施受虐”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极大张力的内部世界,很容易就会使个体依赖施受虐的方式来建立痛苦的联结,带来自大式融合(grandiose merger)的幻觉。而合一(oneness)幻觉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是为了防御谋杀(murderousness)恐惧和湮灭恐惧。湮灭恐惧表现为溶解恐惧、担心碎裂、失去自我感、个体内部结构的溶解。阉割/女性生殖器焦虑表现为攻击自己身体、伤害身体、性无能和丧失生育能力。施受虐常被用来防御这些焦虑。与其被遗忘或知晓内心的恐惧,还不如绝望而痛苦地跟另一个人待在一起,主动也好,被动也罢。

    本书中利用的大量临床材料和文献表明,“施受虐”的萌芽和初步形成是在肛欲期,梅尔泽(Meltzer,1992)将此称之为“在母亲的直肠里生活”。他认为这正是施受虐所处的界面,在此充斥着暴力,到处是倒错和成瘾。在“施受虐”中,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口欲期和生殖器/俄底浦斯期发展的影子,但是正是肛欲期的发展塑造了“施受虐”在心理中的形态,以及人际间的互动。肛欲期之所以占据核心位置,是因为它对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组织功能。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与内外相连的、与自主性、控制、屈服和征服相关的潜意识幻想。在这一发展阶段,否认和倒错影响着有关身体和心理内部空间、自我和他人人际空间的幻想,并反映在“施受虐”中。任何形式的差异都是无法容忍的,而“施受虐”可以被用来应对或者消灭这些差异。

    本书从发展的视角去探讨“施受虐”,探查创伤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自恋、肛欲期、创伤和倒错,这些力量相互交织,激发了从各个发展阶段涌起的挣扎,并伴随着潜意识的幻想和客体关系。与创伤相关的自恋性脆弱和心理无助为“施受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弗洛伊德认为发展在俄底浦斯时期的“施受虐”,挨打幻想是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挨打幻想是因为恐惧性快感而招致惩罚。源自俄底浦斯阶段以及超我的发展,痛苦就成了必须要有的成分,痛苦使性快乐变得可能。挨打幻想可能通过多种妥协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挨打幻想可以代替从创伤性客体上撤走的贯注。威尔登发现,那些殴打孩子的母亲存在女性倒错行为,提示我们这一现象可能存在代际创伤。当母亲把她自己不想要的情感投射给孩子,出现打骂行为,这个孩子就会带着这些痛苦的外化情绪长大。此处会有一个朝向挨打幻想的转向,而不是退回到自恋的隔绝状态。“施受虐”的潜意识挨打幻想使得痛苦被嵌入到关系中。痛苦成了跟他人联结的方式。在生命早期就形成了不快体验和发展阶段相应需要之间的联结。这些经验被带进了成年期的适应行为中,并以一种特定的约束方式呈现在跟分析师的治疗中。这种约束力量将快乐与痛苦、分离与合一、创造与摧毁、生命与死亡混合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分析师们逐步拓展了倒错(perversion)的定义,这里不是指性倒错,而是指心理的倒错,包含了情欲化的恨、对现实的破坏、对差异(difference)的否认。切斯古特-史米格尔声称,她“从没遇到过一个有倒错问题的个案是没有‘施受虐’元素的,即便‘施受虐’在临床中的分布是非常离散的”。

    倒错是通过否认机制表达出来的。在移情/反移情中,否认的作用似乎在于表达“你在那儿,但是你不在那儿,我看到你,但是我从没看到你”。当个体感知到有差异时,他就会出现恐慌。在“施受虐”处境下,空间会坍塌,自体和客体是可以互换的。世代的差异不复存在。性的差异也不被承认。创伤可以被性欲化,情欲生活可以跟创伤相连。在许多情况中,施受虐以具有攻击性的性欲形式呈现出来,实际上性欲化的成分可能是服务于许多另外的动机,特别是为了防御和表达自恋性问题。

    区分“性”(sex)和“色情性”(erotism)非常重要,前者是力比多自然发展的结果,后者是由于防御原因和/或倒错动机产生的对性冲动的滥用或窃取。本书中的B先生,就像许多分析的病人那样,为他对他人的依赖需要而感到羞耻,因为将这种需要伪装成性的需要,以此来获得一个公平的游戏环境。婴儿式或人格的婴儿部分对依赖的客体感到自卑或弱小,这个最初的客体体验是乳房。另一方面,色情的性意味着过早地获得较晚阶段的发展,色情化的伴侣和自我被认为在他们的色情化纠缠中是平等的。

    我对此的观点更接近斯托勒(Stoller)……倒错是恨的色情化形式。个体使用复仇幻想将婴儿期创伤转化为成年胜利,在客体身上付诸行动。

    总结起来,我们看到人类建立了两个自我调节和冲突解决系统:

    一个是开放系统,它适应现实,特点在于乐趣、能力和创造力。这个系统可称为健康。

    另一个是封闭系统,它回避现实,其特点是权力动力、全能感和停滞不前。

    在封闭系统的功能中,心灵是根据神奇、全能和原始的理想化构成的。由此,信念组织的关系是倒错的“施受虐”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敌意、受难的感觉、攻击性、自我毁灭的行为反复循环,强迫性重复,没有真正的变化或成长。全能的信念被作为主要的防御用来自我保护以对抗创伤。外化、否认和回避被用来支持这些信念。目的是控制他人,而不是改变自我。

    因为封闭系统依赖于将自己当作受害者的感觉,因而基于现实的乐趣被体验为对无所不能信念的威胁,自我能力和执行人格的功能被用于维护全能的防御和信念。任何形式的规则,从物理定律到社会习俗和游戏模式,都受到了破坏和否认。作为依恋、防御和满足的手段,疼痛是封闭系统的核心。这种疼痛既包括心理之痛,也包括身体之痛。这种静态而贫瘠的重复偏离了向前发展的道路。在封闭系统中,防御的基础是对权力的全能信念,为了生存,必须成为加害者或受害者二者之一。

    为了帮助这些“施受虐”者,本书中呈现的工作形式可谓匠心独具。一个案例由四个不同流派的分析师来体验和讨论,这些讨论提供了一个反思性空间,在此来自不同理论背景的分析师一起去理解这些分析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他们有一些共同关注的主题,但是每个人都拥有各自对这些病人的病理学理解。从每一篇讨论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作者试图去理解、去保护生的力量免受死的力量的摧毁。他们所提供的案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神秘的、破坏性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开放的形式是再现了分析师与“施受虐”者的抗争中,对开拓患者的开放系统的努力。

    “施受虐”带着一种对心理现实的憎恨,它体现为不同的破坏性水平。“施受虐”关系中的残酷程度跟个体被唤起的对现实的憎恨强度有关,而这又跟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有关。比昂(1967)强调了这一点,并且认为这是承受期待和现实之间落差的区分性能力所在。个体耐受挫折的能力或许在出生以前就有所表现。弗洛伊德有个著名的观点(1911):

    “尽管‘出生’作为一个节点把子宫内的生活和早年的婴儿生活区别开来,但是这种两种生活所具有的连续性其实非常之大。这个过程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种与其母亲客体关系的心理学处境取代了先前的孩子作为胎儿的生物学处境。”

    我认为,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不断分化正是人从生物性的人进化为心理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又痛苦,但随着中国从一个农耕社会快速进入工业化社会,这种个人的变化我们无法回避,而那种分化后获得了个体灵魂自由的生命力定会更有创造性,更加体现生命的价值。

    童 俊

    教授,中美精神分析高级培训项目中方负责人

    IPA认证精神分析师,武汉市心理医院副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科学研究基金评定委员会CERP研究基金评定专家

    2017年3月1 0日

    于武汉市心理医院

  • 放开心态,寻求积极的心理防御——《生与死的战斗》读后感

    作者:十一次元 发布时间:2017-08-24 13:04:56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好书

    作者:lemon 发布时间:2019-08-07 00:03:31

    不用说了 作者优秀 华章经管丛书;目录已what开头 按照理论-国外优秀案例-国内实践-工具介绍五个主线展开 是一本困的时候可以提神醒脑的好书。书虫们 你懂的。

    逻辑清晰 文字简练➕脑图➕表格。唯一不足的是没有展开,逻辑因果关系不甚深入。应该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还在读....很期待自己的读书笔记

    (为啥一定要140个字!

  • 70后农村阿苏内心小男孩的情感创伤和记忆

    作者:思维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1-12-17 16:19:00

    阿苏的情感创伤比我严重,难怪总是带着很强的攻击性。那个时候父母更不把孩子当做人,孩子某种程度上是养老工具和牲口,不像独生子女一代的我最起码还被当宠物去照顾。以前的西方也是这样,派克说美国直到佛洛依德年代还可以随便打孩子,二战之后才真正把孩子当人了。我们则是直到80, 90后当父母了才把孩子稍微当点人。

    他的出身也比我糟糕,我最起码物质上没有他那么匮乏。这是时代原因导致的,那个时候普遍都很贫穷。

    不过从小家里鸡飞狗跳,家族和村里刁民多欺负人和被亲生父亲不断排斥与打压和我类似,因此都对世界充满不信任和防备心。

    爱思考和学习和我也很像,也是从小和同年龄人格格不入,唯独和我不一样的是他从高中文科直接选择了心理学,而我则在中学数理化和大学医学专业上习得性无助和厌学了很长时间。

    总结:像王晓慧那样有幸福童年的比例太低了,大部分中国父母如同没有经过培训的司机,轻则把车撞得浑身是伤,有毒的父母则把车撞得内部结构受挫,而中国人谁的情感上不是各种创伤和情结?

    现代文明进步了很多,最起码90后不再以心理卫生问题为耻了,网络上各种原声家庭的讨论虽然如同女权一样变味了,但是最起码说明90后群体更在乎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我的出生就不受这个世界的欢迎,在我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正好遇到计划生育的开始,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担惊受怕,妈妈被抓去引产两次,都通过各种方法逃掉了,后来妈妈东躲西藏,在逃到洞口县的乡下,又差点被说服生下来交给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妈妈饿得皮包骨头,最终把我生下来,还没来到世上就遭遇到世界的敌意和排斥,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爸爸一直怀疑我不是他的孩子,从妈妈怀孕开始,爸爸的怀疑就一直存在,两个人因为我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冲突,直到哥哥去世后,爸爸大哭道:他的儿子死了,他没有儿子了。我才明白,原来爸爸一直没有把我当他的儿子,我在他心里是野种,从小到大他都对我有着强烈的恨意和排斥,从来没有教导过我,对我好过,我心里一直感觉不到父亲的存在,底层是父母深层的矛盾和彼此的不信任;

    从小到大,爸爸无能,妈妈很忙,忙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忙着做生意赚钱,因为三个孩子都要吃喝拉撒,都要上学,所以生下来后妈妈没有时间带我,和爷爷奶奶关系又很紧张,是姐姐推迟了两年上学,带着我,最初的时候是姐姐把我带大的,妈妈经常不在,导致我的崩解焦虑和分离焦虑如此强烈;

    爸爸妈妈的关系非常的恶劣,家庭战争经常爆发,离婚这个词不止挂在嘴边,也付诸过实施,是我紧紧的跟着妈妈,最后才把妈妈劝回来,那一刻感觉世界都要崩塌了,我的家要破碎了,我像一只跟着妈妈的小狗,在后面使劲的追着,能看到最后摔倒在柏油马路上的场景;

    记得童年时有一次妈妈出去另一个村子打鸡针了,午后,我一个人睡在中间房里的古式木床上,挂着蚊帐,睡得迷迷糊糊,突然感觉左手被一只什么东西叮了一口,很痛,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喊妈妈,妈妈不在,我心里很惊慌失措,不断的叫妈妈,要妈妈,使劲的哭,然后就感觉到左手被咬的地方迅速的膨胀,一小会就膨胀的像个包子,但我感觉到的痛不是手的痛,而是妈妈不见了,妈妈不在的痛,不停的哭着要妈妈,那一次闹腾了好久,记忆感觉那个过程好漫长,就想要妈妈,但妈妈不在,只能嚎啕大哭,伤心欲绝,感觉手肿的越来越大,越来越痛,周围人的安抚完全没有用,后面发生什么不记得了,感觉被遗弃了,被抛弃了;

    5岁之前的记忆,和妈妈去赶集,就在街上,我小小的,人群熙熙攘攘,我拉着妈妈的衣角,周围的人都像巨人一样,推来挤去,突然一下我拉着妈妈衣角的手被挤开了,妈妈一下子在人群里不见了,我看到的是大人们的腿和衣服,还有人缝里的天空,我吓得大哭起来,四处张望,看不到妈妈的身影,特别害怕和紧张,大声叫着妈妈,不知道是要待在原地还是去哪里找她,那种慌张,恐惧,焦虑,不知所措,周围都是陌生人,感觉都好恐怖,好怕别人带走了,一直哭,不记得后来妈妈怎么找到我的,但那种害怕感深深地印刻在我心里;

    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吃完晚饭,玩到夜晚的星空璀璨,山村里的灯光都熄灭了,我才回家,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门从里面栓上了,所有人都睡着了,我使劲的打门,都没理我,我刚开始是很害怕被惩罚,因为自己贪玩而晚回家,没有人开门,感觉到一种无家可归的害怕,进不去了,然后又很愤怒,就跑到晒谷坪里躺在地上看星星,心理恨恨的,心想我再也不理你们了,不要你们了,以后我发达了也不要你们,让你们这么对我,在心理一边生气一边YY,夜越来越深了,又感觉很害怕,只好又回来锤门,后来哥哥把门打开了,我就去睡了;

    家里穷,又有三个孩子要吃,又要读书,所以经常会借债,每逢年关,家里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妈妈有时和别人吵得不可开交,生怕别人会动手打妈妈,那种羞耻、害怕、焦虑、担忧和无能为力交织在一起,家里并不安全和稳定,总是飘忽不定的焦虑和恐慌,不知道哪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担忧;

    后来哥哥读书离开家了,姐姐读书离开家了,一年都很少回来,爸爸也经常出去搞副业,妈妈也要做生意,早出晚归,我经常一个人,有时只能在村里到处游荡,非常孤单,别人家也不怎么待见我,还好我喜欢看书,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想象的世界里寻找慰藉,吸收营养;

    读书时,因为身材矮小瘦弱,营养不良,长得像竹竿一样,农村里有很多混混的环境,风气不是很好,在学校也经常被人欺负,很多孩子会有意的侮辱你,打你,明目张胆的搞你,打又打不过人家,也不敢回家告诉妈妈,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恨,想象自己变得强大了,可以打回去,体力比不过,就在成绩上碾压他们,更加努力的发狠读书;

    慢慢的,我在人群里越来越孤独,敏感,自卑,不相信任何人,不敢依靠任何人,又想融入人群,又害怕别人伤害自己,背叛自己,抛弃自己,没有知心朋友,喜欢写日记,喜欢看书,喜欢思考,我的身上仿佛笼罩着一个罩子,不太主动接触其他人,也不会让别人走入我真实的内心世界,变得很有个性,特立独行,在书籍的世界里才感觉到安全和广阔,吸收各种各样的智慧和精神营养,喜欢自己一个人幻想,编织各种各样的故事,谁都不了解我,我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又在自己的世界里茁壮成长,感觉身边的人很浅薄,谈论的话题都很幼稚,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自傲又自卑,孤独又自怜,虽然外表上很阳光开朗乐观友善,思维层级也很幼稚,我的思维也很独特,不同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独立自主与众不同,我慢慢的开始打造自己的堡垒,一个保护自己的安全的心理空间。

    上大学的选择了心理学,感觉这个专业就是我的天地,那些书里的思考都是我想过的,感觉很熟悉,广泛大量的阅读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书籍,终于不要用我有限的零花钱去买书了,那多么的开心,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辩论,吸收,消化,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框架,其实和人群离得很远,在心理学的书籍里,读到弗洛伊德时,感觉到这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厉害,其他人的书里的理论和见解我都在别的书籍里看到相应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弗洛伊德的独特的方法论让我很震撼,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的去看自己,分析自己,可以达到理性所不能达到的地方,真正的看到人的潜意识,于是我开始使用精神分析中自我分析的工具来进行自我剖析,以前领悟到的佛学和道家的某些思想也参与其中,让觉知的纯粹度更提升,用东方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论相结合,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心理成长之路,让自己成为理解自己的人,真实面对自己的人,慢慢的学会爱自己,陪伴自己,看清楚我这个人,这条漫长的旅途整整走过了20年,我成为了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可以稳稳的顶天立地,陪伴自己的所有情绪和感受,陪伴自己的内在人群,陪伴自己错综复杂的人性,自己成为了一方天地,可以稳稳的抱持住自己,爱自己,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走这条路,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陪伴着很多来访者去阅读自己,成为自己,世界没有给我的,关系没有给我的安全感、信任感和稳定感,我自己给了自己,也陪伴着他人成长。

    直到我感受到“我一直稳稳的在这里”这句话原来是对我内在的创伤的自己在表达时,那种触电般的感受让我深深的明白了:我对这个世界是不信任的,他人即是地狱,我对他人是带有排斥和敌意的,我无法信任别人,因为我受到了太多的伤害,而我自己成为了可以保护自己的人,那一瞬间,我对世界的防御放下了,我对他人的不信任感消失了,我建立了稳定的主体恒常性和客体恒常性,我会稳稳的在这里,别人也稳稳的在那里,不管对方是谁,是生是死,他在哪里,他都在我的世界里稳稳的存在,就像我自己在这里会稳稳的存在一样,关系不再是会被伤害和切断的,关系成为了一种无法被撼动的联结,我心底里深层的联结,这跟善恶无关,跟生死无关,跟好坏无关,跟世界毁灭都无关,我在,你在,一种稳稳的关系。

    此刻,我,终于和人有了真实的关系,好开心。

  • 你的内在自我,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影中?

    作者:职识学徒 发布时间:2020-12-18 11:01:35

  • 隐形领导力:如果你想活得更轻松,更轻易解决人生难题的话

    作者:豆包子豆儿呢 发布时间:2023-02-07 18:15:37

    有没有因为工作了很多年,还在原地踏步而苦恼?有没有因为好不容易带了团队,却没法上下一心而苦恼?有没有因为没办法跟同事好好相处,愉快合作而苦恼?

    会翻开这本《隐形领导力》是因为我有很多朋友都遇到了上述的各种苦恼,虽然我已经脱离职场好几年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有理有据地帮她们和他们解决这些苦恼。

    如果你也一直相信那句‘屁股决定脑袋’的话,如果你也一直认为先当上领导再培养领导力就行了,那你大概也需要这本书里的一些建议。

    比如自己埋头苦干,叫努力;身边的人、事、物,能为己所用,才叫领导力。也对,谁会不想拥有能调动更多资源,用更轻松高效的方式,解决人生难题的能力呢?

    所以,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在保持个人努力的前提下,还要修炼好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修正你‘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认知,改为‘脑袋决定位置’。

    01让你变得跟别人不同

    先别急着说,你对做领导不感兴趣。只要你对达成目标感兴趣,领导力就是必需。也就是你能积极主动整合资源,积极影响相关的人、事为你的目标而服务。

    在你抱怨着工作完不成但已经尽了力的时候,你做到了这四点吗?找到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目标、制订可行的计划、相信目标能达成和做好充分准备,以身作则积极调动大家。

    别被‘打工人’的标签捆住了,一旦先修炼好能积极影响别人的思维方式,学会跟领导者一样思考和行动,你就能比同龄人前进一步,保住工作就不再是首要任务,因为你有底气选更好的。

    02让你变得更值得被信任

    你要是受够了,说的话不被重视,提的建议不被采纳,那就去提升自己的话语权的力量吧。这个‘权’并非权利和位置高低,而是看你的话在对方心里的权威感有多少。

    暂时没具备专业权威也没关系,你也可以通过提高人格权威来提升话语权的份量,从而打造你在身边人当中的影响力。

    就从很多人看不上眼的坚持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开始吧,通过时间积累再加上做好小事情,能带来信任的叠加和影响力的积攒,在一片摸鱼的人海里脱颖而出。

    03让你变得更靠谱更让人稀罕

    没人不讨厌猪队友,原因大抵是他们完成任务的时候既不爱沟通,也根本不做及时反馈进度,做事情更不会有始有终,对吧?那就从做足做好你讨厌猪队友没做好的每一个细节开始呗。

    还有,要记得求助不是索取,而是一种交换行为。与其放低姿态,不如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和日后也能给对方创造更大的价值。记得说明白你的现状和期待,更容易收获到好的结果。

    这世界很现实,一旦你能给别人创造更大的价值,别人自然会给你更多机会,也愿意给你更多帮助,无论经是职场还是人际交往,明确这个现实都很重要。

    书里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观点,等你自己去看。最后分享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的观点:别人会多么努力地支持你,为你冒多大风险,取决于你所提供的东西。共勉。

  • 余光中:不喜亦不惧 工作手记

    作者:沉香木 发布时间:2023-02-04 10:59:16

    2022年3月19日

    第一次审稿余光中三书。

    余光中先生三书,分别是“日常生活观察”“艺术美学随笔”和“寄托着乡愁”的散文。出版定位上,目前有别于市场同类其他版本。余光中先生自述:诗、散文、评论、翻译是他心灵的四度空间。同时从事英诗教育四十年。

    余光中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散文,他教英诗四十年,他生平部分诗友如下——梁实秋、琦君、陈之藩、吴鲁芹、王鼎钧、张拓芜、林文月、林清玄、廖玉蕙、简媜、隐地等等。

    他出生在古典中国里的金陵,毕生浸淫西方文化艺术,他的散文随笔清朗明亮,比平庸作家更值得一版再版。

    再说说诗、散文、评论、翻译是他心灵的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自述)

    之诗——

    他的诗,除了众所周知对祖国母亲绵绵的《乡愁》,还有对“生我劬劳”之慈母之《呼唤》:

    就像小的时候

    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

    一直玩到天黑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总似乎听见,远远

    母亲喊我

    吃晚饭的声音

    可以想见晚年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五千年深的古屋里

    就亮起一盏灯

    就传来一声呼叫

    比小时候更安慰,动人

    远远,喊我回家去

    之散文——

    侃侃健谈,睽睽恭听,读者寥寥,论者藐藐——余光中很喜欢这样的叠字成句。

    之评论——

    之翻译——

    余光中为什么有写出这么好的散文,他教英诗四十年,以及他生平部分诗友如下——

    三十年来台湾的散文作家,依年龄和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的年龄在八十岁上下,以梁实秋为代表。

    第二代在六十岁左右,以女作家居多,目前笔力最健者,

    当推琦君,但在须眉之中,也数得出思果、陈之藩、吴鲁芹、周弃子等人,不让那一代的散文全然变成“男性的失土”。

    第三代的年龄颇不整齐,从四十岁到六十岁,社会背景也很复杂:王鼎钧、张拓芜、林文月、亮轩、萧白、子敏等人都是代表;另有诗人而兼擅散文的杨牧与管管, 小说家而兼擅此道的司马中原(张爱玲亦然,但应该归于第二代)。

    第四代的年龄当在二三十岁,作者众多,潜力极大,一时尚难遽分高下,但似乎应该包括温任平、林清玄、罗青、颜昆阳、袁琼琼、渡也、高大鹏、孙玮芒、李捷金、陈幸蕙等人的名字。

    回顾半世纪女性散文的风景,琦君、罗兰、林海音、张秀亚当为第一旬;林文月当为第二旬;张晓风承前启后,当为第三旬;廖玉蕙、陈幸蕙继起,为第四旬;简媜翻新出奇,为第五旬。至于第六旬轮到谁来出景,则目前尚无定论。

    还提及钟怡雯、陈大为、温瑞安与方娥真、隐地。

    附:余光中三审中发现的问题和当时编辑、编辑部主任的沟通:

    (1)余光中三书,你和编辑要更详细理出这三本区别与其他版本的区别来,附加值是什么?新的创意点是什么?我正看内容,内容本身是多么好的内容啊。

    (2)涉及的外国人名、地名,与现今译法不一致的,在书后做一个对照表。正文可不动。

    (3)余光中的书真是好内容,值得花时间,亲爱的宝贝姑娘们。如果平庸地出,发行也看不上,风险更大。好好策划,好好找营销和渠道。

    (4)如果每篇文章标题,允许修改一下最好了。向版代争取一下啊。版代知道这类书现在市场不好,会帮我们争取一下的。其实编辑能把好文章选出来,也一定能把精彩语录选出来。编辑的同时要做精彩篇章和精彩语录的精选工作。

    (5)以下需要注意:

    a.台湾、大陆、内地、中国的提法,一一核定。

    b.为什么文末有的加作品发表时间,有的不加?

    c.台北美国大使馆?

    d.“拜波之塔”?加一个编者注。

    e.有雪莱夫人和梵高弟媳这样的女权多一点就好了///老得好漂亮,这两篇适合女频渠道推广。

    f.插图能找到可替换清晰之图吗?

    g.她确是文化部长的最佳人选。可是,一个人做了林海音,还稀罕做文化部长吗?”文化部长的提法合适吗?

    h.凡·高、梵谷、梵高都有,不统一。

    i.文革加引号。

    这一天,一边写反省日记,一边听某论坛,都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啊,大多是照本宣科;很难有征引古中外,聚集问题的新见。真遗憾。不如,接着审稿《余光中三书》。

    部分书摘:

    王尔德说他一生最长的罗曼史,便是自恋。

    英国工党的要角班东尼(Tony Benn)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遭遇,大半是片断的欢乐换来终身的不安;摄影,却是片刻的不安换来终身的欢乐。”

    我相信,凡是伟大的音乐,莫不令人感到无上的宁静,所以在《公元二○○一年:太空流浪记》里,太空人在星际所听的音乐正是巴赫。 寂静,是一切智慧的来源。达摩面壁,面对的正是寂静的空无。一个人在寂静之际,其实面对的是自己,他不得不跟自己对话。那种绝境太可怕了,非普通的心灵所能承担,因此他需要一点声响来解除困绝。但是另外,聆听高妙或宏大的音乐,其实是面对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境地同样不是普通人所能承担。因此他被迫在寂静与音乐之外另谋出路,那出路也叫作“音乐”,其实是一种介于音乐与噪声之间的东西,一种散漫而软弱的“时间”。

    有一位朋友就说过:研讨会上,正是补觉的好去处。

    既然提得起,就不该放下。于是满载而归。

    “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

    任祥女士,青衣祭酒顾正秋的女儿,国际建筑名家姚仁喜的妻子,走出自己一条温馨的乡愁之路。不愧是生活艺术的通人,家庭文化的美学家。

    叶慈说得好:“与他人争辩,乃有修辞;与自我争辩,乃有诗。”修辞是客套的对话,而

    诗,是灵魂的独白。

    诗人库伯(William Cowper)说得好: 吵闹的人总是理直气壮。

    哲人桑塔耶纳就说:“雄辩滔滔 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他所指的贵

    族不是阶级,而是趣味。

    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相,需要性格的力量。唯勇者始敢单独面对自己,唯智者才能与自己为伴。一般人的心灵承受不了多少静默,总需要有一点声音来解救。所以,卡莱尔说:“语言属于时间,静默属于永恒。”可惜这妙念也要言诠。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 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时,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

    “深夜醒来我独自走到庭中。四下是彻底的黑,衬得满天星子水清清的。”

    “算来秋天比夏天多了整整一座空山。”

    在散文的批评里,梁实秋的风趣、思果的恬淡、陈之藩的颖悟、琦君的温馨,早经公认,赏析已多,但散文天地的广阔正如人生,淡有淡味,浓有浓情,怀旧的固然动人温情,探新的也能动人激情。说散文一定要像橄榄或清茶,由来已久,其实是画地为牢。谁规定散文不可以像哈密瓜像酒?韩潮苏海,是橄榄或清茶吗?散文的读者不妨拓展自己的视域,也来欣赏张晓风的豪秀,杨牧的雅丽。张晓风既有天才,又有学力,更有可惊的精力与毅力,我热切希望她能尽展所长,少作秀,少编书,少写别人也会写的那些俏皮小品或应景文章,把她的大才用来创新并突破散文的华严世界。

    黎明版《梁实秋自选集》的小传,说作者“生平无所好,惟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这三好之中的末项,季季在访问梁先生的记录《古典头脑,浪漫心肠》之中,把他的文学活动分成翻译、散文、编字典、编敬科书四种。 这当然是梁先生的台湾时代给人的印象。其实梁先生在大陆时代的笔耕,以量而言,最多产的是批评和翻译,至于《雅舍小品》,已经是四十岁以后所作,而在台湾出版的了。《梁实秋自选集》分为文学理论与散文二辑,前辑占 一百九十八页,后辑占一百六十二页,分量约为五比四,也可见梁先生对自己批评文章的强调。他在答季季问时说:“我好议论,但是自从抗战军兴,无意再作任何讥评。”足证批评是梁先生早岁的经营,难怪台湾的读者印象已淡。一提起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这方面的声名几乎掩盖了他别的译书。其实翻译家梁实秋的成就,除了莎翁全集,尚有《织工马南传》《咆哮山庄》《百兽图》《西塞罗文录》等十三种。就算他一本莎剧也未译过,翻译家之名他仍当之无愧。读者最多的当然是他的散文。《雅舍小品》初版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五年为止,二十六年间已经销了三十二版,到现在想必近五十版了。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 以动人,大致是因为具备下列这几种特色: 首先是机智闪烁,谐趣叠生,时或滑稽突梯,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俗趣。他的笔锋有如猫爪戏人而不伤人,即使讥讽,针对的也是来生的共相,而非私人,所以自有一种温柔的美感距离。其次篇幅浓缩,不事铺张,而转折灵 动,情思之起伏往往点到为止。此种笔法有点像画上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补足空间。梁先生深信“简短乃机智之灵魂”,并且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最后是文中常有引证,而中外逢源,古今无阻。这引经据典并不容易,不但要避免出处太过俗滥,显得腹笥寒酸,而且引文要来得自然,安得妥帖,与本文相得益彰,正是学者散文的所长。 最后的特色在文字。梁先生最恨西化的生硬和冗赘,他出身外文,却写得一手地道的中文。一般作家下笔, 往往在白话、文言、西化之间徘徊歧路而莫知取舍,或因简而就陋,一白到底,一西不回;或弄巧而成拙,至于不文不白、不中不西。梁氏笔法从一开始就逐走了西化,留下了文言。他认为文言并未死去,反之,要写好白话文,一定得读通文言文。他的散文里使用文言的成分颇高,但不是任其并列,而是加以调和。他自称文白夹杂,其实应该是文白融会。梁先生的散文在中岁的《雅舍小品》里已经形成了简洁而圆融的风格,这风格在台湾时代仍大致不变。证之近作,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像他的前额一样高超。

    2022年9月

    9月9日

    花了4天反复看书稿。昨和前晚,又根本没睡好。回到书稿本身、再到读者情绪,反复回到、再到,还不时翻翻手边的书,为了起书名。本来编辑部自己选,自己管的。没想到编辑部主任离职,三个新手编辑留下来。因为负责发行G老师建议修改书名,书稿交至我这里来修改书名,我一看书名有改进的空间。重新改书名就得看书稿,越看越觉得余光中先生的作品真好,肯定有必要提升以及有提升的可能,就连看了四天的书稿,为这一本起了个书名《游于艺:做个闲人》(先是《依于心,游于艺》又《欣赏啊!依于美,游于艺》),G发行和接手书稿的编辑L都觉得好。

    然,又与之前两个书名不搭了。发行就建议我断续修改。我一般不会轻易被发行说服的,但余光中的书内容本身真好,让我有做书瘾。我就又熬夜,一边回到书稿,一边回到读者情绪,一边不断翻手边之书,一边查看市场畅销书名,2个晚上都没睡好,其中一个晚上竟然忙得都没洗澡,进入发痴发狂的状态了。不过,在探索书名过程中,这也拯救了我最近对书业极度灰心和心碎,使我免于心死。

    《游于艺:做个闲人》《宜幽默:对抗荒谬的生活》《逍遥游:波波度一生,不喜亦不惧》确定书名。(亦有《逍遥游: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逍遥游:人生不过如此》两个书名,书名三选一,我倾向一或二;发行老师喜欢三,但我不想重复自己之前取的书名了)

    三个书名基本弄妥。现在又要给版代写邮件,看着之前编辑做的目录和优秀出版单位的选篇,又认为我们的还有改进空间。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陷进来的。

    然而,书卖得多好,我没有提成哈。。昨晚我和S总一直在加班。我走时8点多了,他还没走。我们真是傻子。

    (20220909下午)把给版代的信写好,把目录调整好,本想在下班前发出去。又想了想,或许假期期间还可以再完善一下,反正对方也放假不会处理工作。我又是加班到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明天是中秋节。暂此。

    9月11日

    把能做的事做好,是摆脱无力感的方式。

    亲爱的老师: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发去余光中先生的三部作品书名和选篇,有劳过目。此次出版,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反复研读了余光中先生系列作品,调研分析了余光中先生在售作品情况。余光中先生有诗、散文、批评、翻译四类作品。此次出版,除翻译外,收前三类,每本书后都附其诗:一、《游于艺:做个闲人——余光中的散文》是余光中先生关于美、文艺、生活的散文和诗歌作品;二、《宜幽默,宜从容:对抗荒谬的生活——余光中的生活观察》是余光中先生的批评随笔和诗歌作品;三、《逍遥游:波波渡一生,不喜亦不惧——余光中的乡愁之旅》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旅行文章和诗歌作品。

    以下,是目前图书市场上销售较好的书名——

    (图略)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这一次的出版定位,有别于以上图书——他们几乎都统一定位为散文书。本次出版,我们涵盖了余光中作品的三个方面,即散文、批评和诗歌;将三本书做了细分定位,也盼着接下来能得到余光中先生翻译作品的授权。

    同时,我们抱着极大的愿心和信心,愿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能影响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也盼望得到授权方各位老师的支持。愿:爱,越来越多。书,能出版得更好。书,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

    感恩支持。愿共同努力,一切圆满。

    节日快乐,一切好。

    敬上

    书名、选篇如下——(略)

    9月16日

    上午版代回复。

    ——首先感謝出版社的用心,以不同方式選擇作品。

    書名和選篇都同意,唯有《游于艺:做个闲人——余光中的散文》這本的代序--〈用艺术感受人生(复旦大学演讲)〉並未收入父親任何一本集子,也就從未正式校對過,而目前我們也沒有依憑可以校對,所以不同意出版社使用此演講。

    另外,出版社說「每本書後都附其詩」,然而《宜幽默,宜从容》這本並無收入詩歌類,想確認一下。

    我和L欢庆:用心产生奇迹。真是抱着不可能的去做的。就是做了,等结果。谢谢好结果。再做好下一步。

    9月25日

    来办公室加班。从早到晚。一天。

    今天加班帮新编辑梳理新书目录。带新编辑真难啊,而且不知道哪一天浇灌过的玫瑰就离开本社,白费心血了。但也告诉自己尽所能一点一滴,或许对她们以后的人生有用吧。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看编辑做的目录、营销语(前二者是余光中)和给经营商看的PPT(宋画),可改进的还有。感慨:对美的追求,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冬君老师聊到:您要不断地普及艺术、美,虽然很难。如果编辑的眼光眼界不打开、不爱阅读,只关注实际实用,再聪明也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做不出好书的哎。一家出版社有20%好编辑就了不得了,好像其他行业也一样。所以,达至中等水平以上,真难啊,但也要执着追求和严谨务实地做。真正的用心和能做出好书的信念别人教不会的,那是发自你内心的热爱和追求。个人,只有尽心尽力。

    修改了装帧单。

    做了竞品分析,即把销量最好的目录拷贝下来,分析。整理目录。

    网上查询评价较多的诗歌

    (图略)

    发微信告诉L:目录完善可以参考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一书。

    9月23号早,乘坐出租车去上班的路上,确定了设计师J,沟通10月8号前出方案,并电话沟通了包装定位。

    目录没有梳理完。本想今天梳理完,明天想在家躺平,好辛苦啊。

    9月26日

    今天持续修改目录。并收集相关评论,选有价值的。

    看到《高楼对海》有豆瓣评论:“好久好远啊,少年的诗心。只要我一日不放下这支笔,那颗心就依然跳着。”

    《白玉苦瓜》北京联合2017年版相关评论——

    《鄉愁》《鄉愁四韻》《白玉苦瓜》這幾首名篇,《樓頭》一首是真的驚艷。

    看了他的自述,理解了他的路数。不满现代诗过于理性冰冷,受摇滚歌词启发,在诗中加入更多情与意,加上注重韵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情绪饱满。

    读得白玉苦瓜,细细反回,想表达的是一个字:清。 行行文字,白芽翠圃的清凉与清雅。思绪无燥无邪,缓缓畅读,余光中的首首清诗,主题罗布大江南北的款款清思。 如果诗歌可以有颜色,那么我想,《白玉苦瓜》这个诗集的名字,可谓是桥接感性的诗情与图谱的色彩之范本——这是诗歌的胜利,是诗歌读来:拌可如冰,煮可似清的经典。

    《太阳点明》九歌版相关评论——

    读的第一本诗集~没有讨论什么生死轮回时间宇宙的题目,取材都来自于身边的手镯啊,秋千啊等等,有点小清新,也很温馨~一直都折服于余光中行云流水的文风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周一是最为忙碌的一天,被各种打断。编辑的《海滨》征订才三四千,编辑差不多是来倾诉和控诉。理解编辑之苦。协调。尽职尽责协调。其余的真的无法解决。

    一部的科幻竟然没有签合同,亲自做了个模板交待他们补签。走流程。

    现在我变成带领三个新编辑,很琐碎啊。这样恐怕不能更扩大地做事。太恐怖了,要分配下去,我只管核心的重点的策划工作。

    9月27日

    持续做选篇工作。

    查豆瓣《听听那冷雨》相关评论——

    这是余光中的第五部散文集,共收录27篇作品。长短不一,内容不同,有小品,有抒情散文(表现深深的乡愁与爱国之情),有评论诗的,也有对摇滚乐发展的看法——其中可看出他对摇滚乐的深深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披头士、鲍勃·迪伦和琼·贝兹的热爱,跃然纸上。相对而言,四篇小品《蝗族的盛宴》《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幽默的境界》,尤为值得细细品味,有趣而富有现实批判意义!(再看原文,把它收到“生活观察 ”一书里)

    “他的手指按在一个古老的春天上”,多么浪漫啊!

    “那不是朝山,是回家,回到一切的开始。”

    杏花。春雨。江南。 诗。画。音乐。 读完此书,终于意识到自己国文水平如此糟糕,如醍醐灌顶,定当多读书,学遣词造句。

    读余光中,是从初中时候亲戚送的一本《余光中散文集》开始的,少不经事的时候只是被诸如“普鲁士蓝”、“弥月不息的野火”这样华美的意象、繁复精致的辞藻所吸引,后来从《听听那冷雨》到《逍遥游》、《等你,在雨中》、《左手的缪斯》,我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爱他,先生千古。

    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余光中的散文,是恰到好处的舒适,是细水流长的温柔。

    余先生的文章,读罢心静!遣词造句,浑然天成!不愧“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有纤而不绝柔而不弱的中国古典意蕴,浮躁时可常读。

    唯美又深情,余光中的文字可细腻又可壮阔。让人难以放下。

    查《美的刚好》相关豆瓣——

    写了梁实秋、林海音、张晓风、张爱玲、夏济安;梵高、毕加索、劳伦斯、卡莱尔;艾略特、卡明斯、拜伦;李白、爱伦坡、杜甫、闻一多、徐志摩。出其不意的好,偶尔读一读台湾老一辈的作家都能给自己带上时光机,像这本书的余光中,加上齐邦媛的《巨流河》,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三毛一系列的散文、龙应台的散文、席慕蓉的诗和散文、白先勇的小说、吴念真的随笔,读起来想起初读文字的美好,提问:大陆现在还有文坛吗?

    有散文、有评诗、有赏画、有音乐。

    搜小红书:爆款推文

    假如我有九条命: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

    一条命,来做朋友。

    一条命,用来读书。

    一条命,做人师,书要教的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加班到8点半,目录调整得差不多。明天再理顺一下,就可以报给版代了。

    9月28日

    上午报给报代,沟通后,要求把目录改到最终版再请版权方确认。

    下午去市局开会。

    9月29日

    安排由Y、W带领新编辑接着完成这个项目。项目组成立。这时书名已经确定、选篇百分九十完成(可以微调)。需要增补副标题(从作者的原文中找,合主旨;并参考市场同类书)

    9月30日

    在焦虑万分中,持续完善选篇和目录修改。要在10月10日前完善,定版。

    2022年10月

    10月11日

    W发来修改的目录,全都换了。

    10月13日

    原基础做的目录,指出个别修改要调整。然后马上不乐意。叽叽歪歪。但也不算严重,但我不喜欢这样的气氛。

    发信息给他:

    说你副标题改得不到位,你就说选篇有问题。就像前几天我说编辑的选题、质量有问题,他们马上怼说发行更有问题。大家都一样的毛病:从来都不正视问题本身和自己的问题。 不许再唠叨了,如果那样,还不如我自己做了;不过你唠叨一下也正常,就当没听见。只是,别泯灭别人的工作,再微小,别人也做过铺垫。关那孩子新手编辑真是不错的了。

    10月28日

    收到版代的消息——

    謝謝出版社更新,同意授權手稿製成明信片,唯請出版社將手稿傳來給我們看一看,確認一下。

    看過修改後的選篇,有以下意見: 1. p.5 第三章標題下第五行「知音的新年」應為「知音的信念」。 2. p.5 第四章題目《給莎士比亞的一封信》漏了一個字,應為《給莎士比亞的一封回信》。

    其他沒有問題,但是要請出版社務必仔細校對,以免有錯別字,謝謝。

    10月29日

    今天是星期六。

    我周一(10月17日)就催过她,打了三个微信电话都不接,给人特别无理和不尊重合作方的感觉。以前她不这样。甚至我说封面可以了,她还持续完善;我之前特别喜欢她这一点。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哎!!!

    (沟通过程略)

    之前已经损过两稿了。一版是关版。一版是桂版。

    也尝试和新锐设计师合作,比如M没有时间。H是长期和理想国合作,偏素淡,就没合作。甚至也让编辑问过M。才又找的J。把全心委托给J,提前两个星期和她谈的,结果她偏又生病拖了近十天才给的那一版活,没法修改。不是又找Q以往方案的吗?

    这套书真磨人心志!幸好权利方还挺好沟通,书名、目录、附赠都顺利通过。(星期二沟通,星期四就回复,只两天。上次修改书名是三天)

    今天远先催一下Q,我再催她。只能死磕Q。不能再换设计师了。

    2022年11月

    11月3日

    这周一(10月31)做了两版封面的调研。Q拒绝沟通和修改,且比价偏。回到最早G的设计方案。至少能卖。有畅销的底气。自娱自乐还是不必了,再说和设计师沟通像我们欠了几个世纪的设计费一样,完全得不到合作方的尊重。无法沟通。

    看了最近一期探照灯推荐人文社科好书,羡慕嫉妒死了。又对这个平庸的方案,心有不甘。做编辑的心啊,在来来回回地颠簸。

    11月27日

    周日在家看了《余光中: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和采访。

    “与自己争论,乃有诗。” “没逍遥游,向往逍遥游 ” 诗人永远年轻,和孩子一起读诗的场景,真好啊。《红烛》《逍遥游》《吊济慈》《寻李白》《舟子的悲歌》《天狼星》《再见,虚无》。

    家里有一百多张唱片。

    余光中真的机智,如王尔德身上的机智。

    谈到王尔德:我写作用我的才能,我的天才是用来过日子的!

    我想纪录片导演陈怀恩侧重的“游”。一是旅游。二是余光中写作上的“游”,各种风格文体的变化,以致至于逍遥。

    11月28日

    隔离一周来上班的第一天。

    从早到单位至15点16改余光中三书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部分封底和封面文案。这期间只做这一件事。早上带的两个饼,两顿饭合一起,冷吃的(中午去热饼的时候,恰好别人在热饭,我即走回办公桌),改完才喝水的。投入、专注地为别人忙碌的我啊。这样的状态真好啊。

    我不要68克,我要78克 ,可有的编辑真的就看不出其中的差别,也并不在乎其中细微的差别,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细微差别。

    余光中

    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永春人。就读南京大学、厦门大学,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及台湾政治大学荣誉博士。

    著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等;散文集《逍遥游》、《听听那冷雨》、《青铜一梦》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温夫人的扇子》、《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海》、《凡高传》、《济慈名著译述》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系》(一)、(二)、《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余光中,学识渊博、睿智诙谐。文字壮阔铿锵,又细腻柔绵,在华语世界影响深远,被广泛收录于语文课本中。

    《逍遥游》后勒口:

    余光中说,如果你有逸兴作逍遥游行,遗忘不快的自己……如果我有九条命,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

    《逍遥游:波波度一生,不喜亦不惧》收录了包括关山无月、隔水呼渡、八闽归人、故国神游、石头之行、木棉之旅、思蜀、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听听那冷雨等文章和诗歌作品,以记忆的脉络梳理旅途的足迹,将时间与空间结合,余光中化作时光旅人,记录他深沉的故土情思和漂泊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云雾蒸腾的蜀地、壮丽磅礴的山与湖,余光中将关乎“天涯游子”“时光旅人”的愁与喜都封存入文字中。

    余光中时而是归人,时而是过客;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愿你也能在逍遥行中,把愁情烦事都忘了;纵化大浪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无喜亦无惧。

    《宜幽默,宜从容:对抗荒诞的生活》后勒口

    余光中说,幽默实在是荒谬生活的解药!凡事过分不合情理,或是过分违背自然,都构成荒谬。荒谬的解药有二:第一是坦白指摘,第二是委婉讽喻,幽默属于后者。

    《宜幽默,宜从容:对抗荒诞的生活》收录假如我有九条命、朋友四型、借钱的境界、论二房东批评家等文化评论文章和诗歌作品,展现余光中对生活中趣事、新事、奇事的观察、感悟与点评。他以敏锐的双眼观察,以细腻的笔触书写,有辛辣的讽刺、幽默的调侃,也有随性的思考,以及时代变迁的感悟。

    余光中说:“诗歌和散文,我必须发挥创造力。写评论,要用判断力。……写幽默文章,也从王尔德那学到很多招数。”阅读本书,可以看到余光中的渊博学识、引人睿智、绚丽文采和诙谐幽默。

    与其活在乏味的人间,不如自成有趣的宇宙。幽默,是荒谬生活的解药。

    《游于艺:做个闲人》后勒口

    余光中说,我时常觉得,艺术是闲出来的。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闲”当然不是指“懒”,而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从容不迫的出神状态。

    《游于艺:做个闲人》收录杖底烟霞、诗与音乐、捕光捉影缘底事、猛虎与蔷薇等谈诗律、品画韵、讲文法、评音乐等文章和诗歌;还有关于张晓风、徐志摩、凡高、毕加索文艺美之品评。本书堪称美的修养和写作的典范。

    阅读余光中,获得智性的幽默、余裕的闲情、无瑕爱和美。艺术,涵养人心。

    (图片略)

    改为

    :作逍遥游行,遗忘不快的自己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

    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所有封底加一句英文

    ——Where nature fails,art prevails.

    11月29日

    11月29日星期二办公大楼出现十混一阳,居家办公一天。

    9点17

    我:

    我用自己家的打印机打了几页,没裁切线啊,给我发一个带裁切线的。(指版式)

    Y:

    今天都没去单位,设计的文件在公司电脑。只能明天了

    我:

    9点33

    我:

    https://www.douban.com/note/649124257/?_i=9685606ixkMrVc

    于坚 杨炼 王家新的评论,查查他们有没有政治倾向,就可以用在名人评论里。

    W:

    不用不就行了,这几个人有这么重要吗

    我:

    为啥就不用就行了呢,为啥不能好好完善,使用更新一点的材料呢,不用是最省事的了~在诗歌领域,这几个人是有名气的~

    我:

    还有:做版式带着裁切线打印出来,粘在一起,钉在一起,观看 、感受,阅读起来是否舒适,然后再调整。。如果 一直觉得版式差不多就行、感受不出68与78克的用纸不同,差不多就行。这种做出来的书,能给人能细节之处的用心和品质吗?@W

    内心呼喊:

    版式就不要让我费心了。拜托。(还是不说了。他们没准还觉得一个领导竟然还操心版式,有时间做点更高级的事吧……可我的要求是对产品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妥协。从调研到书名立意。编辑读了余光中所有作品了吗?所有作品的相关评论分析了吗?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评论文章看了吗?和余光中有关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影视资料看了吗?同类书的差别和心意在哪?设计版式用纸心思是什么?差不多就行了??)

    细节之处的用心,是能被人感受到的。人与人的不同,产品和产品的不同,就是用心之处吧。

    抓紧时间。做好东西。上天保佑不要让我再整天想的还是编辑部主任的事,各尽其职。抓紧做好书。抓紧做好书。

    2023年2月3日

    昨天拿到了样书,略薄,纸张应该用《傅雷家书》那个啊。真遗憾。真难受。

    这个项目书印出来了,要写点什么,读了一遍之前的记录,感觉可以如实发出来。

    给余光中起的书名,符其实吗?更多是市场角度。不管书名、包装等能否引你进来,去看余光中内容本身吧。内容本身是好的。

    还有这个春节读了三联中读的一篇关于余光中的文章。是另一个角度的余光中。

    (完)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8109+)
  • 推荐购买(356+)
  • 博大精深(837+)
  • 购买多(71010+)
  • 小说多(459+)
  • 内容完整(677+)
  • 五星好评(374+)
  • 无水印(7610+)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9:5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益***琴: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0:4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相***儿: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08:38:4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龚***湄: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8 04:08:1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焦***山: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8:32:23 )

    不错。。。。。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08:36:0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戈***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0:58 )

    特别棒

  • 网友 孙***美: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1:34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同作者:[美] 哈利特•巴塞基的书籍: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生与死的战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作者:王岳的书籍: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赢在单词`专升本英语核心词汇50天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山东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专用教材?高等数学三 》(2022视频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书籍:

  • 考研英语高分作文36法则【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8考研英语语法与长难句华研外语【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9-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高教版-解析分册 曾鸣 张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张剑黄皮书2019英语一 考研英语 2019张剑考研阅读黄皮书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基础训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Barron's 巴朗 SAT 1600(第5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东方 10天掌握PET语法 适用2023考试对应朗思B1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彩绘日语常用拟声.拟态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商务日语实用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韩国延世大学经典教材系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概念德语 第1册 第4版 徐筱春,鲍士月,汤长兴 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