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孟子(全四卷) - azw3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1-06 10:40:04

孟子(全四卷) azw3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孟子(全四卷) azw3格式下载
孟子(全四卷)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506459
  • 作者:孟轲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
  • 页数:649
  • 价格:29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06 10:40:04

内容简介:

《线装藏书馆:孟子(套装全4卷)》内容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即孟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孔设的门人,是继孔予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孟子(全四卷)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孟子(全四卷)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孟子(全四卷)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孟子(全四卷)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线装藏书馆:孟子(套装全4卷)》内容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即孟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孔设的门人,是继孔予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一瓢道人 发布时间:2022-01-07 16:56:44

    对图像并没有给出准确定义,形象image是普遍观念,生发出各种相似物(和谐、模仿、类比),这些相似物通过知识形态把世界聚拢起来。仍然是非常分析哲学化的定义。但是后面写马克思主义对形象的批判,本雅明论摄影、马克思暗箱都还挺精彩的。

  • 作者: Alkis_Tangelis 发布时间:2015-04-18 03:59:52

    不知道首先这本书出版的情况如何,十分同意净空老和尚的观点,如果是佛法还拿去卖,有点非弘扬佛法的感觉。anyway,不少内容很make sense,只是对形式,对皈依,对所谓上师的极端崇拜, 对只能皈依他们教的观点不能认同。既然一切都是心的学问,观看自己的内心,形式这些外在又有什么在乎,跟禅宗的观点相比,后者更make sense 的多。其他的三个就更显得狭隘了。看来不同分支跟当地本身的文化以及发展水平还真是正相关。

  • 作者: 咕国人民 发布时间:2023-09-27 19:52:25

    系统性不够

  • 作者: 一丘一壑也风流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3:18

    同上

  • 作者: 夏海 发布时间:2023-02-20 00:03:31

    社会学调研方法入门,看这本书可以知道是什么,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多参考实际论文。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我总算明白自己和人类是怎么回事了!

    作者:cat or tree 发布时间:2012-10-27 00:18:15

    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最根本需求便是生存和繁殖。祖先在面对食物、栖息和危险中进化了各种适应器,这让我们得以苟活。而面对繁殖,情况就要复杂多了。女人自古的择偶偏好便是高富帅,她们拥有的繁殖资源是贯穿男人生命周期的圣物,而男人得通过不断提升社会地位获得更多资源,以吸引更多配偶,获取更大的繁殖收益。

    60万字,作者描述了一个宏观却又细微的进化史。择偶策略、亲缘关系、两性冲突、合作、攻击、战争、地位争夺…人类自古便熟谙投资与收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的组合,人类趋向于用最小的投资来收益最大的资源,并将资源用于吸引配偶、投资子代。男性与下代关系的不确定性是贯穿全书的另一条线索,将很多人类困惑打通。

    >活着并不容易

    在远古,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食物,饿肚子是常有的事。男人的价值体现在为配偶和子代提供食物与保护,这其中也含有一种炫耀心理机制,有助于提高男人的社会地位。女人的职责是照顾子代和采集植物水果,男人打猎成果十分不稳定,采集让他们艰难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夜晚,当然极端情况也时有发生,人们不得不偶尔食腐(进食死亡动物尸体,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腐败是多么幸福)。在人类尽情享用自然美食时,有些植物通过进化带有毒素,这是它们的生存机制。虽然大部分时候人类能够识别出带有毒素的食物,但是偶尔也会中枪,呕吐、反胃、妊娠便是人类进化以抵抗毒素的适应器,后来人们也学会了在进食前加入香料,香料能够杀死真菌,通过漫长的进化,现在已经变成了美味的添加剂。值得一提的是,喝酒其实来自于远古的食果机制(人类喜爱成熟水果适应行为),所以当你与朋友下次喝酒时,你可以遥想那几十万年前,祖先们坐在树下一起进食水果的场景。

    当你现在为房子而感到压力时,你要知道远古的人类也为它犯愁,寻找一个安全、资源充足、风景好的栖息地并不容易。人类喜爱在树下的庇荫,这是现代住所的一个雏形,热带大草原当时是最理想的地方。而远古的生活总是危险重重,人们随时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这种压力让人产生了害怕、恐惧、焦虑的心理,现代人的分离恐焦虑、广场恐惧、陌生人焦虑等心理症状可以归咎于此。当面对疾病时,我们的祖先更加束手无策,但是自然赋予了我们力量,一些抵抗疾病的适应器让人类躲过死亡,而现代的医学却对其视而不见,当人们发烧时,其实是体内通过烧死病菌来康复,吃药只会延长康复的时间,再比如当血液内Fe离子数量降低时,其实是要饿死以Fe为食的细菌,这些时候我们最好什么都不做。

    生存是一个难题,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已经远远优于祖先,他们随时面对的是死亡,而我们无非是达不到高富帅的生活而已。

    >繁衍是高尚并下流的事情

    繁衍是可持续性的基础,自然界中各物种内部最不可调和的矛盾是繁殖机会不均衡和不满足。对于人类,繁殖能够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这是死亡后唯一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大多数的繁殖活动发生在长期配偶间,因为繁殖代价较高,女人的择偶策略往往更加复杂。屌丝们往往抱怨现在的女人太势力,只爱高富帅和干爹,可知从远古开始,女人的择偶策略大致就是高富帅。

    女人拥有宝贵的繁殖资源,而在繁殖中还要经历怀胎、分娩、哺乳、抚养、保护、喂食等过程,正因为高繁殖投资,女人进化出了一系列挑剔的择偶标准,围绕着“资源”展开。资源是生存的保障,她们偏向于现在拥有以及有潜力拥有资源的配偶,他们能够为自己和子代提供稳定且可持续的资源保证。配偶的品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权衡因素,这种品质决定了配偶是否适合当父亲,以及是否能够持续的获取到资源。配偶的身体条件是保护自己和子女的基础,特别在远古,男子得承担起保护配偶和资源的安全,这可以解释现代女人为何如此中意身材高大的男人,即使男人再也不需要用身体PK保护资源。当然,也许会有人问那爱情呢?爱情还没被研究透,在远古也是很模糊的东西,大致的标志是承诺,女人需要配偶的承诺,这种承诺能够维持长期的配偶关系,避免配偶将资源投资到其它异性身上,也是区别长期择偶和短期择偶的重要标志。再对比今天的女性,是不是觉得她们继承了她们成功的祖先择偶时的明智和谨慎啊!

    那男人呢?男人时刻在寻找高生育力和高繁殖价值的配偶,她们年轻、健康、美丽、有低腰臀比(WHR),她们有很好的生育潜力。而父子关系不确定性却是男性面对的很严重的问题,女性的排卵期是隐蔽或者秘密的,那些漠视该问题的男性就有可能冒着抚养别人子女的危险,浪费大量精力却不能成功养育后代。从繁殖经济学角度来说,对于大多数男性,没有长期配偶,想成功繁殖后代代价太大了。于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男性都重视未来新娘的忠贞度,这增加了父子关系的确性度。

    前面我们在讨论长期配偶的策略,然而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短期择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为。对于男性,短期择偶的收益显而易见:可以增加后代的数量,但是投入却极少。而女性的代价往往较大,不仅名誉受会受到较大损害,子代也往往也因为没有资源而无法生存,当然也可能感染各种生理疾病导致无法继续繁衍。所以大家往往认为短期择偶是男性得了便宜,是的,的确男性会表现的更加积极,但是哪一次短期择偶没有女性的参与会成功呢?每一次短期择偶后面都隐含这两性对应的收益。

    男性的收益前面已经讲了,主要是低投资获得大的繁殖收益,所以男性往往在短期关系中降低择偶标准、不愿意给与承诺,以获得更多短期配偶。错误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男性会更加“自恋”,也就是夸大女性对自己的好感,他们宁愿理解错误也不愿意丢失一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男性在短期关系中表现得更加积极的原因。而女性在短期关系中的收益主要是获取资源和更换配偶,女性通过短期关系往往能够获得免费晚餐、更多金钱、珠宝和服饰等,现代社会中被包养的小三是极佳的依据。

    繁殖将两性关系更佳微妙化,不管是长期择偶还是短期择偶,两性之间的投资和收益似乎在博弈中,但是最终都将人类生命体延续着,感谢自然,让人类能够有如此美妙的融合,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存感恩。

    >抚育后代任重而道远

    后代是父母基因的载体,因此确保后代生存和繁殖显得至关重要,这就形成了亲代抚育心理机制,这种机制也存在于很多非人类物种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女性对子女抚育投资总是高于男性?答案是父子关系的不确定假设——母子关系确定性是100%,而父子关系确定性低于100%,所以母亲总是有意识地通过评论新生儿和他长相上的相似性来提高父亲对自己身份的确信度,以增加父亲对子女的投资。这种不确定性甚至影响到上一辈,通常对子代投资的力度外婆>外公>奶奶>爷爷(耐心地解释下:外婆100%确定外孙是自己的后代,爷爷首先不确定爸爸100%是自己的后代,然后孙子也不能100%确定是爸爸的后代,这种不确定性重合起来太大。外公和奶奶介于两者之间,而奶奶可能成为别的子代的外婆,那么她就会更多资源投向那个外孙,外公可能成为别的子代的爷爷,所以他会将更多资源投降外孙,所以总得来看,外公投资会多余奶奶)。

    而那些没有亲自“创造”子代的亲属们为什么会对子代投资?子代是亲属基因的载体,遗传相关度可能是50%、25%或者仅仅12.5%,对子代投资有利于亲属的基因进化,这是著名的内适应理论。Hamilton公式量化了这一投资,通常利他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自己会付出代价(2)为他人提供了利益,如果利他行为的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b乘以受惠者携带理他这基因概率r后,仍然大于利他者自身所付出的代价c,那么这种利他的基因就得以进化,也就是c<rb。从中我们能看到,亲属关系越近,投资也会越多,当然这种亲属关系必须是确定无疑的,继父继母的投资明显会低很多。

    有了父母和家属才得以组成家,而家的意义正在为为还未找到繁殖空缺的子代提供显然意见的收益,比如增加存存活机会、获取家庭成员帮助等。

    >社会是多么残酷

    一定数量的家庭便组成了群居团体,团体内外会有合作,会有纷争,而合作与纷争的副产品则是社会地位和支配等级的出现,它将社会资源和繁殖机会重新分配,从那以后,人类便再也没感觉到满足。

    我们知道,亲属的利他行为是内适应理论指出的对“自己”基因的投资,那朋友之间的利他行为应该怎么样理解?互惠式理他行为认为,只要利他者能够在将来某个时刻从受惠者哪里获得回馈式的收益,那么非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就得以进化。由于收益在远期,那么就必须面对欺骗行为,也就是获得了收益却没给予回报。欺骗行为的存在会抑制互惠利他行为的趋势,而应对的方法便是以牙还牙,这能惩戒欺骗,也能促进互惠式利他行为。

    人类除了双向合作之外,还形成了多向的合作联盟,也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而实现这个目标往往会将资源再分配,那么不可避免地,攻击与战争就会爆发。战争是暴利获得利益的手段,现代文明之前战争是纯男性活动,女性是主要的战利品,而现代战争女性也参与进来,那么她们当然再也不是战利品。

    战争总会有输赢,那么原本的资源平衡便会被打破,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社会地位和支配等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支配等级能够让一部分人获得更多非常关键的资源——即有助于个体生存和繁衍的资源。男性往往更热衷于追逐地位,古代一夫多妻制便是男性追求地位的证据,不管是古印度还是古中国,位置更高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配偶,皇帝的后宫三千、臣子的一妻多妾,而地位低的人甚至连繁衍机会都没有。值得一提的是往往支配等级更高的人有如下特征:挺拔的身姿、低沉洪亮的嗓音、直接的眼神交流、大步流星的行走习惯等。

    既然有支配等级和行为,那么服从行为不应该不忽略,在进化过程中,祖先们必须反反复复面对那些需要服从的场景,通过低调能够避免冲突发生,也能够避免收到支配型个体的攻击。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服从者都在等待成为支配者的机会,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生存繁衍机会,历史上无数次的造反推翻旧时王朝便是举证。但是服从又容易让一部分脆弱的基因变得奴性,那么一代代文人疾呼的去除奴性怎么会被驱除呢?除非你能推翻这些压榨阶级,夺回自己的资源!

    读到这里,有没有感到体内细胞正在蠕动着,思考着未来应该如何进化。DM.巴斯把我们的世界精简到四个字——生存繁衍,它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在那里我们理解了”自己“与”自己之外“的联系,也找到了那些美与丑的根源,并更加坦然视之。

     

  • 一个读书人的香港

    作者:柳希予 发布时间:2013-08-11 22:20:16

         看到《我要的香港》这个书名,猜想这是一本愤青的书,这个人他看到现在的种种不足,慷慨激昂,痛陈利害,严厉指出应该改进之处和理想的境界。

          可是,真正看了,才发现不是。这个严飞,他温文尔雅,从名校学府走出来,走到香港,观察这个社会,写出一个读书人想要的香港。

          严飞从3个方面写他要的香港。第一部分是“这座不读书的城”描绘香港的读书风气,第二部分“在'文化沙漠'里看到绿洲”则做介绍当代香港文人和其主要著作,第三部分是“书影书话”。他写的想念的,居然就是那些人和那些书。当他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你对香港最大的留恋是什么?“书店。”每一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些越搬越高的二楼书店,是他笔下关注的对象,青文书屋的老板罗志华,他的故事令人唏嘘。他为我们描绘了还有那些与香港息息相关的写作者,叶辉、孔少林、也斯、林夕、李欧梵等。香港真是不读书的城吗?香港有那么多写作者和文化名人,如果以面积和人口来估量,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

          他的香港,与平常人所知道的所向往的香港是如此不同。他笔下的香港,给了在香港的人们一个重新欣赏它的角度,给了尚未去过香港的人多一个喜欢它的理由。香港不仅是购物之都,那里有比大陆便宜的名牌产品,那里有让我们放心的奶粉,还是一个产生了很多文化名人的地方,有更多让人留恋的事物。

          他不愿只做一个过客,他在香港不愿只是获取香港的资源享受香港的便利,他不愿只是浮在这座城市,他亲近这片土地,观察着他身处的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像当地人一样热爱它。他看到香港的变化,他思考香港人对大陆的反应,他向别人介绍他在香港看到的书和人。

          他写香港,这也给了年轻人一个启示。我们从家乡走出来,从大学毕业后走出来,很多人都走向了一个孩提时不熟悉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长沙……我们身处在这个自己选择停留的城市,难道我们每一个人不是应该要认真观察自己所处的社会吗?它哪里吸引你?它哪里让你恋恋不舍?我们和这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观察记录它的本身,也是在观察记录你的生命。

  • 看历史

    作者:回家吃饭 发布时间:2011-07-08 12:07:25

  • 不存在的松岛

    作者:赵松 发布时间:2021-11-25 20:09:35

    不存在的松岛

    赵松

    想想看,一个男人,梦到妻子出轨,醒来后失魂落魄,当晚与妻子激烈争吵甚至动手。之后他愤然出走,飞到了遥远的东京。他在火车站阻止了青年舆谢拓麻的跳轨自杀,说服其成为了自己的旅伴。说到这里,如果我说这个故事会跟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有关,你一定会诧异:这样一个听着就很诡异幼稚的故事,怎么会跟松尾芭蕉扯上关系?确实偶然,那个男人在东京机场,出于应景的习惯,随手买的几本日本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本里,就有芭蕉的游记。而正是这本书和那个想自杀的青年,把他的这次有些荒唐的逃离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朝圣之旅——他决意按照松尾芭蕉北游的路线,从东京一路向北,直到松岛。最后,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偶发的旅竟变成了他发现本我的觉悟之旅。

    在德国作家玛丽昂·波施曼的小说《松岛》里,只有三个人物,吉尔伯特·希尔维斯特,他的妻子玛蒂尔德和那个舆谢拓麻。玛蒂尔德的戏份很少,除了跟吉尔伯特通过几次电话,主要是作为他旅途中写信对象而存在。而那个一心想自杀的舆谢拓麻,则更像是松尾芭蕉的那个旅伴曾良的扭曲变体,他跟着吉尔伯特走了很久,但在离松岛不远时忽然消失了。如果说玛蒂尔德所担当的是吉尔伯特情绪的引爆点和情感牵系点,那么,舆谢拓麻则更像是作者为他量身定制的自我镜像式分身,一个敏感、脆弱、孤僻、无助的失意者。或许,对于他来说,舆谢的自杀意愿与行动,就是他在潜意识里要走出早年留下的心理阴影的意愿的象征。

    也正因如此,在重走芭蕉之路的过程中,当“学习死亡”这样的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才会以阻止舆谢拓麻自杀的名义,说出了自己那完全不同以往的对于死亡的全新认识:“外部的自杀与内心的自杀没法相提并论。芭蕉是在努力进内心的自杀,他想去除自我,才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当然人们可以把这种做法看作某种没有必要的极端行为,但这却是另外一种有趣得多的实验。”

    他终于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摆脱现有环境和那些令他尴尬的他者阴影,而是像松尾芭蕉那样去除“自我”。芭蕉的启发,令他对自己之前盲目的逃离有了全新的认知:“是逃离,接近,无非就是努力关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空间。一种运动,跟随思想的扩张,在‘这里’和‘那里’的中间空间,寄希望于心灵能够越来越平静,思考的行为变得有序,让万物的漩涡能够放慢一点儿,找到已经忘记的形态,在这个中间空间里能够观察到模糊、未知、始终处于变化中的事物。能够跟随细微的变形,幻想的形态,希望能够更清楚地发现看不到的东西,看到本我。”他知道,人只有在去除了“自我”的前提下,真实的“本我”才会自然浮现,并能由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而不会再受制于环境与他者的任何扰动。

    开篇时,他就像个正处地青春叛逆期的大男孩,而不是个成熟的男人,否则的话,他的思维与行为就不会因为脆弱自卑和醋意发作而变得只有情绪而全无理智,也不会那样陷入依恋和怨恨的漩涡里——在摔门而去之后还希望妻子能追出来挽留他,到了机场后,还在看手机里有没有妻子发来的信息,更不会矫情地把这逃离看作是“玛蒂尔德对他的迫害”。

    他的情绪由来已久,那个梦不过是导火索而已。因为自卑与多疑,他也许早就处在爆发的临界点了。他是德国某高校里不起眼的学者,没能争取到教授职位的编外讲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他当时在做的那个某电影公司资助的冷僻课题项目,《电影里胡子造型产生的影响》。而妻子玛蒂尔德不仅是优秀的教师,还是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的人。

    可在在他看来,自己的所有不成功,在于他缺乏必要的家庭背景、不懂构建关系网,不会讨好别人。

    “他时常会觉得自己变成了透明的,这种透明感与轻盈无关,而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他占据空间,挤压出空气,摆动自己身体的能力似乎很奇怪地受损了。因此他觉得连行走都变得困难,他感觉身边人工作结束之后那种骤然而至的激动在推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似乎他是一具僵尸,正在吸取身边的人散发出来的能量,而他自身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驱动力,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所以就毫无目标地跟着人流走。”

    “这么多年来他都生活在害怕之中,担心自己沦落到无法清晰思考的地步。……他也学会了对一切都表示赞同,不提反对意见,只表示支持,可惜他明白得太晚,白白耽误了几十年。”

    这个时候,他还不可能意识到,导致其尴尬处境的,正是他自己的致命问题:只知沉溺于脆弱自我深处,却丢失了本我。

    实际上,最初他对日本并无兴趣。这是个“把茶文化发展到极致的国家”,它有的不过就是“这种特别需要耐心,极为细碎,繁文缛节多到令人沮丧的茶文化。”然而,他很快就改变了这种看法。

    在给玛蒂尔德的信里,他写道:

    “在东亚文化里深邃是至高无上的。深邃意味着不引人注目,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既不会太大声也不会太显眼,而是一种平衡的内敛,所以不那么敏感的人,尤其是从外国来的人,几乎觉察不到这种特质。它不会冲在前面,因为它过于重要,也不会充当背景。它是一种中庸之道吗?它很重要吗?它是秘密吗?这些都不是。它无色无味,没有清晰的印记,它是微妙的,也许和西方传统里被称为崇高的那种品性有关。它也不会体现在权力和暴力中,放纵地狱计划的生活里体会不到它,也不在特别宏大或者掌控全盘的局面里。在那些冷静、悬垂,同时又充满威胁性的岩石上无法体会到这种深邃,而是安静地观察荒凉的芦苇滩或者干枯的秋草时,在没有什么亮点的大自然里,在一片虚无和伤感的风景里。可是不管沼泽还是草,或是竹子构成冥想的物体,褪色的叶子,一片雾气笼罩的田野或者是云雾低垂的山峰——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让人到处都能看到那种深邃。因为深邃是一切现象的基础。这样说的话,它倒是最接近于德国神秘学里的概念‘深渊’。”

    促使他觉醒的,就是松尾芭蕉。他在机场里买到的,应该是那本《奥州小路》,芭蕉俳文体代表作,写它的时候,芭蕉离去世还有五年。当时芭蕉已是名声显赫的俳句大师,但他却远离喧哗、避居乡野。随后,因追慕日本十二世纪著名诗人西行法师的北游之举,他变卖家产,开启了那次漫长而又艰辛的行旅。他一路向北,走了2400公里。这个路线图里,就有松岛。

    那么,他从芭蕉那里学到了些什么呢?“这一切必须发生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持续地步行。最简单的住宿。不使用技术方面的辅助工具,尤其是手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状态,让人与严格的超我拉开距离,正是这个超我每天都监督我们的日常行为不会失控。这是一种高度自主和无欲无求的态度,最终会让我们毫无保留地转向其它的事物。转向内心生活。转向松树。转向月亮。”

    芭蕉那一路的艰辛是无以言表的,但又是乐在其中的,这苦中之乐,其实是精神上的,是在山水间的,更在一路写下的那些俳句里。而吉尔伯特从芭蕉的游记和俳句里获得的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精神之乐。

    他知道,自己的旅程尽管是按照芭蕉的路线来进行的,但又是根本不一样的过程。不仅因为芭蕉是徒步的,而他是乘坐现代交通工具,更主要的是,芭蕉是在觉悟之下开启这次漫长行旅的,而他则要靠这旅行逐渐唤醒自我,发现本我,去重新体会并融入世界,学会了重新认识绿色,松树,甚至重新回忆起宾西法尼亚森林里的65种树木的名字。

    这个觉醒的过程注定是曲折的。他意识到放下精神重负是走向觉醒的开始,自己可以“不再按照周边世界的允诺生活,更何况是这种绝大多数人要做的俗气事情。”他不断打开自我,就像一棵能够移动的松树,去专注体验每一天的风云变幻。他不断追寻着,以期让本我重现。在松岛,他在松林间穿行,“在半梦半醒之间,他似乎看到黑暗之中无法接近的海面上重新浮现出长满了草木的礁岩,圆的像是黑色的水母,脆的像晒干的海带,黑暗中能分辨出更黑一些的海岛的剪影,像是黑暗冒出来的泡泡,形状逐渐清晰,有了自己的身体,而身后的黑色慢慢褪去,在深不见底的害怕和无缘无故出现的巨大泡沫上方出现了坚硬的剪影。这才是它,终于出现了,黑色的泡沫现出了真面目。破裂。”

    这破裂的,正是过去的那个脆弱的自我,而浮现的,则是本我。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之前一心想自杀的舆谢拓麻确是一个象征——吉尔伯特那个处境尴尬且敏感脆弱的自我。当舆谢拓麻在旅途中走失时,实际上是在暗示,吉尔伯特已从过去的自我中破壳而出,并就此开启了精神觉醒的历程。

    在这部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几乎都与风景描写有关。那些风景之所以动人,关键在于作者能把人物的心境融入了景物,能让他在观看景物中逐渐化掉自我,融入万物,又让真实本我的气息无所不在。比如,“前一天夜里他久久无法入睡,一直不安地盯着昏暗的天空。他能感觉到云朵变大了,又舒展开来,变成巨人的样子,又被一股任性的风吹走了。云朵被风吹散了,打成了碎片,又重新组合成别的形状,浓郁的黑色也变成了淡淡的灰色,之后再次变成无边无际的灰色平面,像层云就要垫向他压下来,他想逃跑,逃到海边去,那里是云朵自由自在漂浮的地方,它们失去了相互结合的能力。”或许,所有风景都是人物心境的投射——他可以是每一棵松树,每一块岩石,每一根细草,每一缕月光,每一阵清风,每一波海浪,每一个寂静。

    这部小说表面上看是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的,但在情节展开过程中,作者通过吉尔伯特展开的叙述,在很多时候所呈现的几乎是第一人称视角下才会有的效果——这不仅导致吉尔伯特与作者的界限有时变得不是那么清晰,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被引入介乎人物和作者之间的交叉视角地带,进而产生某种诡异真切的在场感,于是,你与人物如影随形,经历体验了一切。正因如此,原本属于吉尔伯特的朝圣和觉悟之旅,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也归属于阅读小说的人。

    “关键是内心的体会:时间飞逝,而地点永存。”当我们看到吉尔伯特在这次朝圣之旅的途中会有这样的感悟话语时,其实完全可以换个说法:松岛并不存在。这种不存在当然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指象征意义上的。当他抵达松岛,并获得了觉悟之时,这个象征意义上的“松岛”也就不复存在了。它不在那里了。它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也正因如此,它才又是无所不在的。

    2021年7月29日于上海

    (《松岛》推荐序,《文学报》转载于2021年11月23日)

  • 小五,飞奔吧

    作者:幽幽筱紫芊 发布时间:2014-02-10 15:44:36

      超温馨的一本书,书中的丁小点和小五像极了我和我家的来福,呢一张张萌翻人的照片,让我有一种再养一只摩萨的冲动~结尾虽然结尾不是呢么美好,但它是真实的,触动人心的。撒手没真的没了,小点是不是很伤心呢。小五,飞奔吧,就像莱西一样,飞奔回小点的怀抱!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557+)
  • 经典(5910+)
  • 强烈推荐(475+)
  • 超值(849+)
  • 内容齐全(91010+)
  • pdf(958+)
  • 全格式(10310+)
  • 下载快(645+)
  • 快捷(436+)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3 14:35:0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3 16:04:17 )

    OK,还可以

  • 网友 索***宸: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3 14:33:4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3 14:39:5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1-04 15:42:3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潘***丽: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1-03 14:41:4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寿***芳: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3 17:17:3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孙***夏: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1-03 14:36:3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辛***玮: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3 14:33:0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同作者:孟轲的书籍:

  • 孟子(孟子译注本)绿色印刷版 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孟子译注本)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 [战国]孟轲 吉林出版集团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荀子 线装4册 中国哲学 原文白话翻译注释 儒家国学藏书 四书五经之孟子全集解战国孟轲著仿古线装 中华线装书局 荀子集解 相关出版:孟子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荀子 中华书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孟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藏书阁:名家集注孟子(竖排线装 全四册 全彩精装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全四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子(全四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中国言实出版社的书籍:

  • 国学大讲堂 修身之道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经典著作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机关秘书写作全书 中国言实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公务员礼仪培训教材 公务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培训系列教材 公务员礼仪概述修养 公务员日常办公礼仪 培训用书 形象办公接待礼仪 党员学习培训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基层“工会”双争活动工作指南:争创“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信赖“娘家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入党培训教材及入党文书写作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图解基层工会工作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怎样当一名合格的职工代表:新编职工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综合英语(一)00794 0794天一图书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用书全真模拟试卷英语专业 综合英语一自学考试辅导用书试题练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天一文化·自考通·考纲解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考写作一 2021年成人自考全真模拟试卷写作(一)0050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通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一试题 成人自考书历年真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