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必出球":N选R型彩票实战技术 - azw3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1-07 17:00:08

"必出球":N选R型彩票实战技术 azw3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必出球":N选R型彩票实战技术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362440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07 17:00:08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Faceless 发布时间:2022-04-20 12:53:41

    意外的发现还不错

  • 作者: 悲辛無盡獨行夜 发布时间:2019-01-29 17:41:48

    今年是一战结束101年、二战开始80年、德国分裂70年、德国统一29年、某不可说事件30年,纵然亲历者犹存史料浩繁,对纳粹的解读对东西德的比较并没有唯一结论,历史的不确定性并没有随着时间消解,争论仍在继续,历史是流动的未来是无法预知的,柏林墙已倒东西差距却依然显著,历史不会因为不看不听不说就安然无恙,沉默者的爆发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翻译流畅却有点问题,譬如《窃听风暴》何必译成《那些人的日子》,

  •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29 15:00:31

    值得译为英文出口的精品技术专著。

  • 作者: 方家先生 发布时间:2019-08-02 11:46:54

    辽宁省作协主席滕贞甫创作,2019年3月出版。

  • 作者: 在水一方 发布时间:2019-12-03 18:15:52

    曾经的点点滴滴从来不会平白消失,只不过被我们刻意回避,如果我们不能与过去的自己和解,那就只能接受无尽的折磨了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应该怎样写“希腊伪史”

    作者:挖土 发布时间:2020-12-13 20:48:17

    “企鹅欧洲史”总计九卷,覆盖欧洲文明近4000年的历史,第一卷《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牵涉到的时间段,大概有2000多年。

    显然,和后面八卷比,这第一卷堪称极简。这么有限的篇幅,当然无法在历史叙事中呈现太多细节,作者本来也无意于此,全书的主题,是“记忆”。也就是希腊-罗马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过去,而希腊-罗马的历史,又是怎样在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的文人、学者的努力下,成为西方文明的理想源头的。这些观点对学术界也许不算新颖,不过考虑到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关于希腊-罗马的书,往往还是对十九世纪西方著作的学舌,那就有很多能引起特别兴味的点了。

    譬如说,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盛赞了雅典民主制的辉煌成就后,非常简略的提到,雅典民主制下,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公民权,但没有涉及最重要的问题:雅典开支浩大的民主制,建立在对盟友的掠夺之上。这本书的侧重就刚好相反:对雅典怎样在同盟身上汲取资源,下足了功夫。尤其强调了雅典人发明的两个神话:一是“我们是土生土长的的雅典,其他城邦的人散居各地,是来自其他地方的移民。”雅典人喜欢用这种方式,宣称对自己看中的地方拥有主权。二是雅典人宣称自己是太阳神和一个雅典女人的后代,而这个女人的其他后代,建立了爱奥尼亚诸城邦。于是雅典把所有这些城邦视为自己的殖民地,也就各种“自古以来”,有了理论依据。

    这么看来,雅典人是真喜欢从神话和历史里(事实上这两者本来不可分)给自己的行为找依据。事实上,这也是本书格外强调的一点:“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雅典人都相信自己是按照‘祖制’在行事。在雅典人的思想里,抵制改革是一项原则。”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从未违背这项原则,雅典很快发明了论据:认为克里斯梯尼改革之类的创举,本质上是恢复古老传统。这种托古改制的戏码,中国人当然特别熟悉。如果不是过于健忘,我们当然也还记得,“希腊人勇于创新,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中国人保守僵化,只知道重复传统”之类的论调,曾经多么流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颇有些文化散文名家,撰文称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表现出伟大的探索精神,而把秦始皇修长城,比喻作小地主给自家后院修土围子的鼠目寸光。而这本书里则强调了一点:亚历山大之所以一直打到印度,实际上是源于错误的地理观念:他认为印度河与尼罗河上游是相通的,而希腊的博物学家反复强调,特定物种只会在特地地区出现,那么在印度河看见了莲花与鳄鱼,显然就证明已经离尼罗河不远了。所以,本来他只是想抄近路回家而已。亚历山大从未想过自己在探索未知世界,只是以为自己在重复神话英雄走过的道路。而当最终证明印度确实是个陌生的地方之后,酒神狄奥尼索斯曾经来过这里的神话,也迅速被炮制出来。

    书里这样的篇章几乎俯拾皆是。总之读下来感受就是,希腊人和世界上的其他族群没什么不同。只是相当偶然地遇到一些独属于他们的困境,为了克服这些困境的各种短视行为,因缘巧合塑造了希腊文明,而不是希腊人本来就有什么独特而伟大的文化基因。

    这些年,国内有股子奇怪的“希腊伪史论”流行,认为古代希腊的史料,均属伪造。这种论调,第一当然拿不出像样的证据;第二,实在也有点表错了情:要知道,现代西方文明从来就不热衷于强调自己的历史有多长,他们关心的,是证明自己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性。

    比如说,极度鄙视中国的黑格尔,就曾经慷慨地把文明起源最早的头衔,送给中国,所谓“历史开始于中国和蒙古人,神权专制政体的地方”。只不过他同时认为中国从未有过发展,所以也格局最低罢了。

    另外有个影响巨大的说法是,进入文明阶段比希腊早的,是“早熟的儿童”,所以后来都发育畸形;根本没跨过文明门槛的,是“野蛮的儿童”,那是不消提起;只有希腊,是绝无仅有的“正常的儿童”,所以当然价值最高。

    为了捍卫希腊文明的独特性,当年有不少古典学者都是不惜缩短希腊的历史的。希腊半岛上,曾有个迈锡尼文明,后来崩溃了进入所谓黑暗时代,然后才轮到中国人也熟悉的雅典、斯巴达等城邦登场。由于迈锡尼文明受古老东方的影响很明显,而且就从考古发现里,也能强烈感受到它宫廷政治的专制气味,所以曾经有一批学者,就宁可对迈锡尼文明和后来希腊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宣称希腊的城邦文明,才真正是由希腊人建立的,好确保民主传统的根正苗红。

    所以,抨击西方伪造自己有古老历史,很有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嫌疑。实际上,既然人家最大的热情是证明自己的文明独一无二,要写希腊伪史,怎么也该从消解人家的独特性入手。这种希腊伪史论,其实二战之后西方学者倒是提供了大量论据扎实,见地通透还饶有风趣的著作,只是国内那些伪史家,反而不可能有什么呼应罢了。

  • 王兵谈和凤鸣:用单一影像构建“阴森坟墓”,突出语言张力

    作者:C-Lovers 发布时间:2024-02-26 18:40:53

    《和凤鸣》缘于一个艺术节的邀请,希望我给他们一个作品。由于资金和时间的关系,我需要快速地拍这部电影,于是就用了一个人从开头说到结尾的形式。和凤鸣对我帮助特别多,跟我的关系也很近,我对她很了解。因为出差时我经常住在她家,所以拍摄起来比较方便,这使我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影片。

    用单一影像来处理这个影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这个人的生活适合用语言来叙述。大家都知道,“语言”在所有的电影叙事因素中是最弱的,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考验。因为选择了一个最弱的、最不利的因素来做电影,我就要考虑影片的形式、可能性、张力和她生活的关系。在我的印象中,和凤鸣的家永远是黑黑的,光线很暗,只有一个老人的身影,没有第二个人,而她每天想的都是过去那些关于死亡的故事,这个家像在一座坟墓里。

    总的来说,我就是抓住了她生活的那种暗暗的、静静的、很孤独的感觉,但同时有她内心的活跃。她的语言就像内心的思考,流水一样,有激进的,也有松弛的,而单一的影像构成她生活的世界坟墓般阴森的一种气息。影像都是那么简单、平静,可是又突出了一种语言表达的张力。

    平时,我与和凤鸣也会零星地聊一些以前的事情,但是这是第一次,她这么完整地在我面前从头到尾讲述这个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任何调度,这也使得她的语言在影片中特别有张力。影片里和凤鸣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是,她千山万水地找到丈夫的影踪,却发现丈夫已经死了。那个时候正好是天黑,这就涉及一个光线的问题。那一天西安下大雪,我坐一辆面包车从西安出发,到定西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九点了。司机连续开了二十四小时的车,实在不能再开了,我就和另一个人坐公共汽车直奔兰州。到了兰州已经是中午了,在和凤鸣家吃了一点东西马上就开始拍,一个下午就把整个电影的百分之九十拍完了,之后用了两三天零星地拍了点素材就结束了。

    对我来说,光线在任何时间里我都有方法来控制。在下午过渡到晚上的时候,一个人在黑暗中去讲她的故事,就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传来她的声音,实际上特别像一个鬼魂在说话。我们看不到她的脸,只能听到她的声音。其实我们在很多种状态下对于历史的回顾,就像听一种天外之声一样,听到的那些东西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差距那么大,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是那么陌生。但是当你面对这种真实的时候,会感到它并非那么简单,确实是有理由让我们去倾听的。有人说这电影有点长,但是我不这么认为。那么长的历史,用了三个多小时就描述完了,我觉得这不长。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别自以为是,不愿意听别人说话,对别人的话很不以为然,实际上这就是相互不尊重。我们都不能很平静地听另外一个人在电影中去讲几句话,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多欠缺。

  • 主观性太强

    作者:悠悠行万里 发布时间:2021-03-06 17:03:15

    完全把犹太人写的又仇大苦深又正义,难怪世界上这么多人说犹太人聪明,看来是真聪明,到处宣传自己。宣传的太给力了 ,以至于犹太人聪明和他们的苦难人人皆知。怎么不多写写巴勒斯坦人的遭遇。这类书籍主观性太强,看法太过于偏颇。对一个民族宣传确实很强悍。什么时候中国要是也有犹太人那种宣传力度就好了。据说犹太人在美国是最能生育的民族之一,然后又在宣传上说中国人能生,其用心可想而知。

  • 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告诉过家长只要学习10以内的数字?可是家长偏要学习100以内的。

    作者:钱莱爱读书 发布时间:2019-12-07 19:20:25

    小朋友认识1-100有多少是从幼儿园学的,又有多少是老师教的,相信很多父母从小孩会说话开始就开始各种的教数字,教黑白卡,教图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不错,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

    还记得幼儿园老师在有个阶段说过,只让小朋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不要加重小朋友的负担,但是家长们就认真听了吗?恨不得要求自己家的小朋友一下就学到100以内了呢,父母有这样的意识还不行,那只是父母强加给小孩的学习,不是小孩自主意识到的,必须要小朋友自己有这样的兴趣才行,比如小朋友对数字感兴趣,那就可以看《100层房子》系列书,这套书可以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100以内的数字。

    这和传统的数字书,或者教小朋友认识数字的书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数字书是需要父母逼着小朋友去学,可是这套《100层房子》却是小朋友自己感兴趣,才能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真正的东西。从来没有,也可能永远不会再有一本像这样有趣和令人愉快的数数书。

    最近和小朋友看了这套《100层房子》系列书,这真的是一套神奇的书,跟着书里的主人公可以上天入地,跟着多奇、小空、天天和阿吉一起来体验地上、地下、海底还有天空100层的房子的惊奇吧!每一层都住着不同的主人,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故事,那么住在第100层的到底是谁呢?

    这套《100层房子》的作者是岩井俊雄,生于1962年,绘本作家,多媒体艺术家。1985年就读于筑波大学艺术专业时,获得第17届现代日本美术展大奖,成为有史以来非常年轻的获奖者。

    让我们走近这100层的房子去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分别住着谁。

    《海底100层的房子》

    一艘轮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一个小女孩抱着名叫天天的洋娃娃站在桥头,正要给海鸥喂食。突然,海鸥的翅膀撞到了天天——扑通!她一下子掉到了海里。那么,天天最后能不能再回到小女孩的身边呢?

    一,很容易交到朋友

    一个喜欢交朋友的孩子,一定会从朋友身上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优点,获取开阔的思路,多多的智慧,以及成倍于自己的力量。

    《海底100层房子》是主角天天到海底去找丢掉的衣服,每走到一层都会和人打交道,这里就会教小朋友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看到自己的东西,如何开口询问要回自己的东西。天天有的时候走到某一层,如果你不快速的说明你的目的,有可能会遭到袭击。当我们尊重孩子在阅读时的思考和表达,孩子会变得更加的主动,更加愿意通过阅读去学习。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绘本数字学习数学的,比如小朋友很喜欢的皮特猫,在《数学其实很好玩》中,皮特帮同学汤姆学好数学了,可是有一天他们一起做数学作业,结果都只错了一道题,而且错得一模一样,老师和他们说:“你们知道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吗?”虽然皮特说了“我们没有抄啊!”,但是老师就是不相信。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少家长会义愤填膺的说老师不对,但是皮特猫是怎么做的呢?它笑着让同学汤姆带着“数学教具”—赛车玩具来学校,现场给老师展示了如何学好数学的,老师知道后夸奖说:“很好,有些事我们可以跟皮特好好学习。”所以利用感兴趣的东西进入到学习是一件很欢喜的事情。

    二,学习到海底生物

    当我们带着小朋友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这时候亲子阅读还没有结束,当父母合上书本后,和小朋友交流,来让我们回想一下,在这本书中海底住了多少个小动物呢?这时候小朋友会发挥思考和回想能力,不断的回忆着从耳朵听到的到眼睛看到的海底生物。

    当我们在给小朋友讲到每一页的时候,会看到每一种海底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吃什么,怎么睡觉的,这时候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数一数,哪个海底生物住在多少层,自己用眼睛发现,自己用手指指出来。给小孩子朗读不应该是单独且被动的体验,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和你以及书本进行互动,你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插入些评论,来和孩子交流。

    现在我们给小孩买得绘本越来越多,囤的绘本也越来越多,是不是小孩愿意看的到成了其次,买绘本只是父母愿意的,并不是小孩心中愿意的。作为父母我当时买绘本的初衷是希望小孩以后能喜欢上阅读,但在带着小孩一起看绘本的过程中,我渐渐的改变了这个想法,即使小孩书读的越多,心中不愿意,不感兴趣,那就对什么都失去了信心,当小孩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爱阅读只是她小小心灵当中的一部分,唯有心中有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阅读和育儿,都需要持久的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在这本《100层房子》的阅读中不光体会到小孩感兴趣就会学习,还体会到小孩和父母一起看书的乐趣,当白天上完一天疲惫的工作,晚上的亲子时光就变得特别的珍贵。

  • 关于《爱弥儿》的两个结局

    作者:甘蓝 发布时间:2009-08-23 23:08:12

          就1762年出版的五卷本来看,《爱弥儿》是一个喜剧结局:在“我”的悉心教导与指引下,爱弥儿成为一个十分完美的人,找到了天造地设的伴侣苏菲,谈了一场节奏分明过程完整的恋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畅享幸福人生。

        

        但在卢梭死后1783年出版的续篇《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他写了另一个色彩迥异的结局。续篇以爱弥儿写给“我”的书信的形式叙事。婚后十年左右,他们的家庭遭受重大打击,苏菲接连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和女儿,变得性情孤僻,郁郁寡欢。为了避免苏菲睹物思人,爱弥儿选择把妻子带到首都去暂居一段时间。然而大城市中朽败糜烂的社会风气玷污了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动摇了夫妻间的亲密感情,结果导致苏菲出轨(有某种暗示表明她其实是被算计的,并非自愿),爱弥儿怒极出走,四处漂泊,又因遇到海盗,被卖身到非洲,成了奴隶。卢梭没有写完续篇,爱弥儿的书信就停在描述他成为阿尔及尔总督奴隶的情节上,但有一位普雷沃斯特教授,曾经听卢梭口述过爱弥儿故事,他从自己的笔记里将这个结局综合概括了出来。最后,爱弥儿来到了一个荒岛,苏菲恰好在岛上的教堂里做修女(荒岛上怎么还有教堂呢?这点不太自然吧)。经历了一番假婚姻的波折后,两人破镜重圆。至于和好之后,他们是留在荒岛上过隐居生活呢,还是回到自己从前的家,这就语焉不详了。

        总之,续篇里充斥着悲惨的因素与沉重的气息,前面整整五卷煞费苦心构建的幸福人生,在短短几十页里就被黑暗冷酷的现实轻而易举地摧毁,简直令人痛心疾首。因此,这个破坏性结局对读者的杀伤力,那是相当地大。爱弥儿和苏菲,卢梭倾注了大量心力来创造这一对理想的人,为什么就舍得让他们瞬间堕落呢?对此,我设想了几种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卢梭的自恋情结作祟。天才总是有点自恋情绪的。在前面五卷中,“我”作为卢梭的化身,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使命,这是正面的褒扬。而续篇,则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从反面来证明“我”的存在价值。从爱弥儿的信中我们发现,这种种不幸都是在“我”退出爱弥儿的生活之后发生的。爱弥儿也反复强调,如果“我”还在他们身边的话,一定会有办法带他们远离罪恶和痛苦。因为“我”不在,连老天爷也不再保佑他们了。(读着这几段言语,我仿佛看见天空里一张脸自上而下俯瞰着爱弥儿一家,那表情仿佛在说:“没有我,果然不行吧。”)不过这种解读,实在是把卢梭想得太肤浅,所以很快就被我自己推翻了。

        第二种,这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也象征卢梭的教育理想在现实面前的破灭。爱弥儿虽然被“我”教育得非常美好,但以个人微薄的力量,终究难以对抗整个大社会的污浊,在失去了精神导师的庇护之后,在接踵而至的痛苦打击下,社会邪气必然乘隙而入,再纯洁无瑕的心灵也不可避免地沾染灰尘。换言之,在道德败坏、鄙俗无耻的社会大环境下,爱弥儿与苏菲终难独善其身。理想虽美,撞上现实这堵冰冷坚硬的墙,也只有徒呼奈何。如果只看故事情节,不看具体文字,一定会认为这种解读合情合理。

        第三种,是我把现存的续篇认真读完之后得到的感受,卢梭并非借爱弥儿之口悲叹他的教育梦的破灭,恰恰相反,这是一场教育成果的检验与展示,只不过所用的手段比较另类,(所以说,天才是不走寻常路的啊!)最要命的是卢梭还很不负责任地挖了个烂尾大坑(几百年的大坑啊,真正没人补得上了),粗心的读者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事实上,续篇除了一开始的悲情倾诉有些消极沮丧之外,大部分篇幅都在努力证明一点,那就是,爱弥儿在应对生活的打击和命运的捉弄时,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多么有效地挽救了他,又是多么高明地帮助了他!正是由于接受了这种教育,他能够合理地选择宣泄愤怒的途径,理性地反思苏菲和自己的关系,勇敢地承认自己对这桩耻辱事件所应承担的责任,并将自己逐渐从愤怒、怨恨、懊悔、悲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也正是由于接受了这种教育,他在四处漂泊的旅途中能够随遇而安,靠自己多种多样的才能获取食物、报酬和人们的尊敬,连海盗都对他另眼看待。哪怕做了奴隶,也丝毫不减他的气度和见识,续篇中断的地方,正写到爱弥儿因表现出众,得到了阿尔及尔总督的赏识,读者分明感觉他似乎已经度过了人生最糟糕的低谷,要开始慢慢走上坡路了。而在这个曲折而不乏痛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当年“我”的教育方式所给予他的那些优秀品性与特质。

        到这里,卢梭的写作意图已十分明显,其逻辑也不难理解。爱弥儿说到底是一个通过相对严格地控制变量而培养出来的实验室产物,一旦把他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让“我”这个精神导师退出他的生活世界之后,他是否能够独立地、不负所托地应对人世的种种艰难叵测?卢梭正是要将爱弥儿置于无情现实和残酷命运的熔炉之中,使其饱受痛苦的煎熬,由此来彰显他内心的坚韧与高贵——那正是“我”的教育的成果。而对爱弥儿这样性情的人而言,功名利禄都不能令他动心,最能给他致命一击的不幸,便只有苏菲的背叛。试想,假如爱弥儿与苏菲连这最险恶最痛楚的一关也都能努力渡过,那么世上还有什么灾难能够妨碍他们的幸福呢?卢梭是将爱弥儿和苏菲作为理想的人来创造的,但他很清楚,理想的人不等于没有人性弱点的人。只要是人,就必然会有人性的弱点,难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而犯错,更逃脱不掉造化的圈套、命运的陷阱,关键不是犯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如何自处。我觉得这才真正是卢梭的深刻之处。

        如此看来,这个表面似乎是如此不和谐的续篇,与前面的煌煌五卷本倒有着一脉相承的紧密联系,它是正篇的补充和深化,姿态甚为奇特,却能发人深省。从续篇已完成的部分来看,卢梭应该会让爱弥儿和苏菲就这个人生最大的难题,完成一份圆满的答卷。可惜他没写完,光有故事梗概,是完全体现不出他的理念的,《爱弥儿》也就令人遗憾地,没能再跃上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不过,这个遗憾并不妨碍《爱弥儿》成为西方教育史上地位仅次于《理想国》的经典。真的是经典啊!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685+)
  • 排版满分(755+)
  • 在线转格式(869+)
  • txt(985+)
  • 格式多(1076+)
  • 内容完整(794+)
  • 无盗版(489+)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1-04 21:54:4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4 21:55:5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4 21:57:4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1-04 21:59:4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4 22:01:1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4 21:56:3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4 21:51:2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