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mobi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的宗旨就是从最令妈妈们头痛的问题着手,告诉妈妈们: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听话”,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为妈妈们提供可借鉴的简单可行的教育方法。希望每一个妈妈都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生活习惯 拖拖拉拉是孩子的天性吗? 不爱干净的小孩 小怪物喜欢捡“垃圾” 好奇与危险 妈妈,我能养小动物吗? 口齿不清不是病 偷和拿的区别 撒谎背后的原因 孩子学骂人真快! 礼貌的培养需要环境支持 没有改不掉的坏习惯第二篇 游戏兴趣 喜新厌旧 没有小毛巾就睡不着的孩子 认识孩子从游戏开始 电视儿童 赢得起,输不起 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每个孩子都是画家 不要强迫孩子的“兴趣” 玩具越贵越好吗? 会玩的孩子最聪明第三篇 个性脾气 依赖感的戒除 表现欲过剩 小气始于溺爱 不要让孩子变得敏感 爱发脾气的孩子 急性子孩子都有个好强的妈妈 孩子也有自卑感? 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嫉妒是天生的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第四篇 人际关系 不给内向的孩子贴标签 妈妈要有感恩的心 孩子有假想朋友,妈妈要注意 公共意识的培养 不在孩子面前说是非 孩子老受欺负怎么办? 家有小魔王 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陌生人不全是坏人 鼓励孩子的交友第五篇 智商培养 没完没了的“为什么?” 多让孩子动手 帮孩子找成就感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肯定孩子的“别出心裁” 学习的能力 不怕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关掉电视,还孩子一个读书的环境 带孩子去参观 像孩子一样爱科学第六篇 情绪智商培养 不让孩子成为坏情绪的受害者 告诉孩子什么是情绪 帮孩子控制情绪 一次只给他一颗糖 否定孩子的恶果 赞美是催化剂 接受孩子的安慰 抗挫折性的培养 耐心的游戏 EQ是遗传的吗?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的宗旨就是从最令妈妈们头痛的问题着手,告诉妈妈们: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听话”,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为妈妈们提供可借鉴的简单可行的教育方法。希望每一个妈妈都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RosierRosier 发布时间:2014-04-03 12:16:08
insightful
-
作者: BX2925 发布时间:2023-07-21 23:24:25
认为礼学是朱子晚年的高阶学说,相当于春秋是孔子晚年之教那样,而理学那套这时候就成了入门级别的。闽学群体在修礼书的过程中形成。按这说法那陈淳岂不是根本就没混进圈子…
-
作者: 0.0 发布时间:2021-05-24 13:22:12
Everyone can gets the perfect pet he wants.
-
作者: 幸福的米线 发布时间:2020-02-12 17:48:19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写的,关注他的公众号了解了很多护肤知识。这是一本很好的生活工具书。
-
作者: D1920 发布时间:2012-06-24 02:43:52
尼玛我考99分卧槽!!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茶马古道,最高、最远、最美的路
作者:grasstone 发布时间:2015-08-14 12:48:37
茶马古道虽然是一条偏重于地理走向、商品流通的路线,但这条道路上各族群对自然和神明的敬畏却是与之紧紧相随的另一条无形的文化之道。马帮们走过的地方,因茶叶贸易而一度繁盛的城镇以及当地居民在生活、语言、习惯、节日仪式中所呈现出的各种文化符号一直持续到今日,这种精神之道的影响可谓更为源远流长。事实上,信仰之道与旅行之道并非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二者或可理解为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一种原生态。
-
转载:经济学人为桑贝写的讣告
作者:edge 发布时间:2022-08-31 16:07:18
The joy of small things
Jean-Jacques Sempé, cartoonist of human dreams, hazards and delights, died on August 11th, aged 89
At the edge of the gigantic sea, his clothes left in a pile, his arms hugging his shivering body, a frail, tiny figure wondered whether to take the plunge. In an immense plain, under a huge black cloud, a woman in a sunhat furiously pedalled her bicycle, with its basket of precious vegetables, towards some distant home. Amid an infinity of fir trees two ant-size cyclists almost met, but their paths diverged before contact. In a landscape of rampaging lushness and glorious views a pipe-smoking painter worked at his easel. His human subject, insignificant in the long grass, called "Remember not to forget me!"
In cityscapes-the tall grey buildings and mansard roofs of Paris, the massed skyscrapers of New York-the proportions were the same. Here the human ants often moved in crowds, through the rainy streets, into opulent concert halls, towards political rallies, usual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Yet in the city, too, they broke away and became solitary among the enormous towers. On a flat roof, a little girl jumped a skipping rope. In one lit window, a trainer coaxed a tiger through a hoop. From one balcony, a couple leaned out dangerously to catch the crescent moon through a canyon of high walls. In an immense lamplit colonnade, a furtive tuba-player smoked behind a column.
Images like these, in ink and wash or gentle watercolour, featured for decades in dozens of French magazines, in Britain's Punch and on the covers of the New Yorker. They filled books that sold in the millions. His little figures, coping with the world, made Jean-Jacques Sempé internationally famous. But why, he wondered, did humans assume they were big? They were tiny, little scraps of things. Their lives were a mess, his own especially. He had been brought up petit-bourgeois and poor in south-west France, never knowing his real father, feeling therefore he was built on nothing. His foster parents almost killed him, and his stepfather- when his sales of canned anchovies went well- would come home drunk and beat him. He was expelled from school at 14 for being distrait, too distractable. When he looked for work, everyone rejected him.
His tiny figures were haunted by notions of greatness. Under an enormous statue to music, in an overgrown park, a weary man trudged with a violin. Before a colossal monument to some ancient hero wrestling a stallion, a glum businessman waited for the crossing light to change. Backstage, among soaring fly-towers, half a dozen child ballerinas lined up nervously to go on. Dreams of what they might do were limitless, but what might befall if they tried? His own ambitions had been, first, to be a brilliant jazz pianist like Duke Ellington. He had even met him once, in Saint Tropez, and they had banged out "Satin Doll" for a few bars. He still dreamed of reprising that, duelling with the Duke. An even bolder hope had been to be centre forward in the French national team. But by some conspiracy he had not been called.
In default of greatness, his little figures did whatever they could. In the midst of one of his exuberant forests, a couple with a caravan laid out a garden and mowed a lawn. A middle-aged woman in a housecoat polished the railway tracks that ran past her cottage. One plump, balding husband, home from work, serenaded his wife with a cello; another, rising from the supper table, took a bow in the sunlight that streamed through the window. In a garden shed, a mousy little man forged a knight's shining sword.
As for him, he became an artist. It was not easy. In his youth he had only doodled, nothing serious. He never drew from life, only from his head, which contained everything necessary. When he started to sell drawings for a living, a last resort, he came across copies of the New Yorker with drawings by Saul Steinberg and James Thurber. He decided they were just too great, little dreaming that in 1978 he would dare to ask to do the same. But at the New Yorker, as elsewhere, he felt he did nothing remarkable. Though he teased philosophers with the titles of his collections ("Nothing is Simple", "Everything is Complicated", "Unfathomable Mysteries"), he just drew the world as he saw it, striving for a new idea every day. He filled big sheets and canvases with the smallest details of grass, birds, mouldings, chandelier drops, creating a whole world for a single image which often required no words.
That world was old-fashioned,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modern one. On his rural roads there were no cars. Women stayed around the house; men put on hats and went to work, or sat in neighbourhood bistros, among the half-net curtains and bentwood chairs, talking politics and football. His cartoon-novel, "Monsieur Lambert", was set entirely there. He did not care to update himself. Nor would he do satire or mockery, only humour of the sort that friends and colleagues indulged in. The gently nudging sort. How could he mock, when in every image he was drawing his own vulnerability?
The hero of "Le Petit Nicolas", a series of books for children created with René Goscinny in 1959, also looked vulnerable and small. But Nicolas caused chaos on all sides with his daydreams and his pranks. He lay on his bed with his football, scheming, surrounded by toy cars and the discarded pages of his lessons. He was scolded at school, while behind the master's back his friends leered and laughed. Off diving boards he jumped cheerfully into nothingness, holding his nose for luck. Little Nicolas had the happy-go-lucky childhood he himself never had. That made his own a bit easier to take.
Childlike instincts helped generally. A middle-aged businessman kicked up fallen leaves in a park; an office worker, returning home, flicked the pedal of a drum kit. Another, smiling blissfully, rocked on a playground swing to contemplate the sunset. A plutocrat sat splashing in his villa's private pool. Cyclists, the happiest of beings, raced down tracks together, brought cities alive with their colours and coasted solo above gridlocked traffic over the Brooklyn Bridge. At the edge of the gigantic sea, on a vast beach, a tiny figure in red shorts did a handstand for sheer joy.
借豆友的文字图片转成纯文字,便于阅读
-
技术变革与游戏机发展
作者:北望 发布时间:2017-05-29 16:24:59
-
现实版的神奇女侠和她的超人男孩
作者:天天向上 发布时间:2019-06-06 05:36:49
,《她的骑士男孩》
上个月,带着儿子看《复仇者联盟4》,我瞬间迷上了片中拥有超能力的神奇女侠。当她双手托举着载有钢铁侠的宇宙飞船,跨越时空和距离,安然回到地面,虽然明知那是科幻效果,我仍是抑制不住对她的崇拜之情。
而在美国作家金·菲利普斯带来的《她的骑士男孩》这本书里面,琼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子,也犹如现实版的神奇女侠,在和儿子一起面对生死危机时刻时,所表现出来的冷静、理智、机智和勇气,也令人佩服不已。
01 危急关头,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
琼带着四岁的儿子肯在他们常来玩的日落动物园里消磨了一个下午,在动物园关门前的几分钟,琼带着儿子匆匆赶往出口。
在出园的路上,琼发现了一具真实的尸体,在更远的地方,她看见一个拿着枪的歹徒,她马上意识到她和儿子都处于危险之中。她当机立断,扛着儿子拼命地跑起来,开始了一场与歹徒斗智斗勇地生死角逐,对儿子深切地母爱,帮助她用冷静、机智和勇气,化解了一次次危机,最终获救。
琼带着儿子林肯先是藏在了一个相对安全之地,在那里,她目睹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哭闹的婴儿仓惶路过。她很想让这位可怜的母亲到她们的藏身之地来,但是理智告诉她,这么做的后果,非但不能救那对母子,反而会让自己和儿子置身险地,她做出了理智的选择。
第二次,当她在垃圾桶中发现被母亲藏于其中的小婴儿,她本想带上小婴儿一起逃命,但是审时度势后,她考虑到自己无法同时保护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于是再次做出了最为有利于她们三人的选择,让小婴儿继续藏身在垃圾桶里,等待救援,而她则带着儿子林肯,小心谨慎地继续躲避枪击。
我们在面对险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做出一些看似人道侠义,实则不理智的行为,最终反而是害人害已。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量力而行,做出理性地抉择,也许更为重要。
02 智慧和勇气是摆脱困境的法宝
在带着儿子林肯逃亡的过程中,歹徒发现了她们的踪迹,与她玩心理战,诱骗她们出来。琼克服了恐惧心理,一方面耐心安抚儿子,另一方面主动出击,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后投出石块和手机,扰乱视听,引开了嫌犯。
在躲避猎杀的过程中,琼和林肯遇到了女孩凯琳和教师包威尔太太,出于好意,女孩凯琳将她们带到一个她自以为安全的藏身之地,没想到很快被歹徒罗比发现她们的踪迹。幸运的是,包威尔太太是罗比的老师,出于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放过了她们。
包威尔太太因年迈体弱,伤病在身,无法与他们一起长时间逃亡,机智的琼帮包威尔太太找到一个理想的藏身之地,让她躲在那里等待救援警察的到来。
为了保护儿子林肯,琼将林肯藏于一个安全的地方后,她则继续逃跑,引开追踪者,机智地藏身于水中,躲避追杀。当凯琳遇险时,琼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从嫌犯手里救出了凯琳,带着她一起跳入水中,躲避追杀。
人生难免会遭遇许多危机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惊慌失措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冷静面对,依靠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内心的恐惧,积极地应对,才有可能摆脱困境。
03 理解和信任孩子,会带给你意料不到的惊喜
父母常常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得多。跟着母亲躲避追踪的林肯,根据母亲的神态觉察到了危机,在母亲琼的刻意引导下,他并没有感到恐惧,反而表现得比平时更为乖巧懂事。
当琼带着儿子林肯藏身于豪猪洞穴的篱笆上时,在琼的耐心劝导下,林肯克服了自己的洁癖,在无法冲水的草地上撒尿,尽量保持安静。一方面是琼在拼命保护林肯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林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予琼信心和勇气。
当琼把林肯藏在灌木丛中,独自引开歹徒后,林肯没有畏惧,而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更好地掩体,假装自己是乌龟,将自己藏得更好。当琼灵光乍现,心意相通地找到林肯,问为什么自己叫他,他不回答时,他说:“我刚刚没听到。我消失了。”看到这个回答,我简直被林肯萌化了。
中国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总是对孩子这不放心,那不放心,不敢轻易放手。其实父母只要愿意理解和信任孩子,他们的表现常常会令人惊喜不已。
不同于那些时间跨度拉得很长的书,《她的骑士男孩》的时间跨度只有三小时十分钟,书的目录大部分是以时间来表示,精确到几分几秒,从目录里便烘托出全书惊险刺激的氛围。
看书的时候,作为一个母亲,阅读伊始,我便陷入对琼和林肯母子能否逃脱歹徒追杀的担忧之中。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书的结尾,看到他们获救,我才算是放下一直悬着的心。
《她的骑士男孩》全书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同时又贯穿着令人感动的母子温情互动,两种强烈的情感反差体验,一直吸引着我一口气看完本书,不愧是获得媒体盛赞的好书。
在残酷世界构筑童话天堂,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得彼此更加坚强!
-
老舍:“自绝于人民”的“人民艺术家”
作者:马掰掰 发布时间:2017-02-18 18:58:01
投太平湖自尽,尸骨无存
1966年8月24日星期三(农历丙午年七月初九),是老舍书房硬木书桌上的单页年历最后停止翻动的日子。那天早晨,老舍从家里出发,行至太平湖投水自尽。当时老舍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这座房子是1949年他从美国回来后所购置的。老舍的家离太平湖约8公里,之前他在美国落下坐骨神经痛,腿脚并不利索,步行到这里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
至于为何选择跳河的方式自杀,冰心在跟舒乙聊起的时候说,他作品里自杀的人,大多是跳河。这大概是某种宿命论。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丹柿小院”
太平湖这个地方,元代是积水潭;明代是京城西北墙外的湖沼地带;1953年北太平庄乡政府发动群众治理苇塘;1958年疏浚成湖,取名“太平湖”;1971年太平湖被填废,后来成为地铁公司“太平湖车辆段”。虽然老舍在太平湖投水自尽,但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在老舍的作品里出现过。
20世纪30年代,老舍在西直门的观音庵胡同买了一处房子给母亲,就在太平湖西南面不远,一个叫葡萄院的地方。老舍的母亲是在这所房子里去世的。从母亲的旧居往西北蓟门故里,是老舍父亲的衣冠冢。老舍的父亲是守护皇城的满族护城士兵,阵亡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炮火中,尸骨无存,衣冠冢里只有一双临死前脱下的袜子。而老舍投湖自尽后,骨灰也不见了踪影。据舒乙回忆,北京文联给他的书面文字是“舒舍予自绝于人民”。“自绝于人民”的人是无法保留骨灰的。火葬场的两个小姑娘还告诉舒乙,全国政协常委中第一个不能保留骨灰的就是老舍。
“文革”结束后,老舍获得平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重设灵堂,他的骨灰盒内放了一副眼镜、一支毛笔、一支钢笔,以及两朵茉莉花。后来舒乙又为父亲设计了一个新的坟墓,与母亲胡絜青合葬。
家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成最大遗憾
老舍生前有三部小说写作计划,第一部是写自己的家史,第二部写从扬州和苏州被拐到“八大胡同”的风尘女子,第三部写天桥文化,王公贵族、遗少遗老玩蟋蟀、斗蛐蛐、勾心斗角、欺诈贫民的故事。1966年4月份,老舍去香山拜访谢和赓、王莹夫妇时,提到自己的写作计划,居然流下眼泪来。这三部反应北京旧社会变迁史的小说,以后再无人能写。
《正红旗下》手稿
《正红旗下》是老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写作计划里提及的关于家族史的小说。
1961至1962两年间,周恩来多次发表讲话,鼓励艺术家们创作,陈毅也在1962年3月广州的文艺座谈会上表示:“应当为他们(知识分子)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老舍当时还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专门提到他正在创作《正红旗下》,说这部小说写得很慢很慢,一天只能写几百字,连每个标点符号都要想很久。这部家传体小说就是在当时突然宽松起来的创作环境下开始动笔的。
每逢家里来客人,老舍就会朗诵《正红旗下》已经完成的部分给朋友们听,还让大家提提意见,这是他的习惯。对老舍的朋友们来说,聚在一起听他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沙龙活动,他们也十分享受。
到了1962年9月,政治风向又突然变了。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毛泽东的报告《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批判了李建彤的历史小说《刘志丹》,并讲到:“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多次强调要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文艺界一时风声鹤唳,老舍在这年年底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而从此往后,对文艺界的批斗也愈演愈烈。直至老舍去世,都没有机会再接着创作这部作品。
“四人帮”被打倒后,《正红旗下》在1979年连载于《人民文学》杂志3月至5月号。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出版了单行本。此时距离老舍投太平湖自尽已经过去了将近13年。
《正红旗下》手稿(第四小节)
《正红旗下》手稿总共164页,十分整洁漂亮,是手稿中的上品。“文革”期间,老舍珍藏的许多文物珍品都被抄了,唯独这部手稿,家人冒着风险偷偷转移。从小院废旧的烟囱、煤堆,到北京林学院家属宿舍、对外友协家属宿舍、铁道部家属宿舍、再到南苑……一路辗转才得以保存。
老舍生前最为珍视的就是这部手稿,据舒乙回忆:
老舍先生的书桌是红木三屉桌,他把《正红旗下》手稿放在书桌中间那个抽屉里,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拉开抽屉就是它。足见老舍先生对它的重视,虽然没写完,但就一直这么放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宛如随时都会返回到继续创作的样子。
历史记忆与现实经验的矛盾
关于老舍停止创作《正红旗下》的原因及其艰难的创作过程,学者石兴泽的研究文论《
关于<正红旗下>的无奈中止
》有比较具体的分析。当然,政治环境不允许显然是导火索,而由此引发的问题更能说明老舍的艰难处境。
当时提倡“大写十三年”,即必须以新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创作题材,但《正红旗下》是历史题材,描述的是清末满人在末路求生的故事,要怎么客观地写清政府、义和团、洋教……这些难题都是历史记忆与现实经验相冲突引发的。
最典型的例子,《正红旗下》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定大爷”原型是资助老舍上学的刘寿绵,对老舍来说是大恩人。而现实经验对他的要求是:富人是剥削阶级,小说里的富人不可能是好人。另外小说里的其他人物,不分贫富,都有善有恶,它们涉及老舍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人物的个性、品行,跟人物所处的阶级并没有关系。这些原则最终变成与老舍个人创作经验最大的矛盾,作品也就再难进行下去了。所以小说也在“定大爷”与洋人交锋的小高潮处戛然而止。小说从“我”出生写起,终止时“我”才刚满月。
即便《正红旗下》没有最终完成,但仍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书里非常真实地呈现了末代旗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老舍隶属“满洲八旗”(以旗色为号,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八旗,八旗成员均称为“旗人”)的“正红旗”,这也正是作品名字的由来。书中有很多经典片段,当时大清将倾,许多旗人还不愿放下身段,依然追求过去优渥的生活方式,他对旗人的迂腐作了精准的评价:
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老舍对除夕的描写:
街上,祭神的花炮逐渐多起来。胡同里,每家都在剁饺子馅儿,响成一片。赶到花炮与剁馅子的声响汇合起来,就有如万马奔腾,狂潮怒吼。在这一片声响之上,忽然这里,忽然那里,以压倒一切的声势,讨债的人敲着门环,啪啪啪啪,像一下子就连门带门环一齐敲碎,惊心动魄,人人肉跳心惊,连最顽强的大狗也颤抖不已,不敢轻易出声。这种声音引起多少低卑的央求,或你死我活的吵闹,夹杂着妇女与孩子们的哭叫。一些既要脸面,又无办法的男人们,为躲避这种声音,便在这诸神下界、祥云缭绕的夜晚,偷偷地去到城根或城外,默默地结束了这一生。
热闹中透着悲凉,这种末世感结合老舍后来的处境,可以说字字戳心,而历史恰恰就是这般轮回。
从“人民艺术家”变成“阶级敌人”
1960年7月毛泽东接见老舍
抗战期间,老舍的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在《我怎样写通俗文艺》中说:“在抗日战争以前,无论怎样,我绝对想不到我会去写鼓词与小调什么的。抗战改变了一切。”他把“个人主义”的想法抛到脑后,并以为可耻,“假若写大鼓书词有用,好,就写大鼓书词。艺术么?自己的文名么?都在其次”。这与他之前提倡的“为文的要件是有内心表达自己,不是为什么道为什么理做宣传”理念大相径庭。他明确反对过“文以载道”,并声称“不管所宣传的主义是什么和好不好,多少是叫文艺为奴仆的,文艺也不会真诚地伺候他”。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邀赴美讲学,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美国待了三年。种种原因,他从一开始对美国之行的满怀期待到最后失望而归。在美国三年他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也看清了所谓民主的“面目”。在美国滞留后期,他时常批评美国和国民党,直至与冯玉祥在美国会面,他的政治立场已经十分明确。就在50岁这一年,老舍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
老舍在政治上其实天真。当时新中国成立,一切朝气蓬勃,老舍内心澎湃,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写家”,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国家。他由原来的无党派作家渐渐向中国共产党靠拢。他觉得“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掌握好、治理好全中国”。
老舍回到北京后,受到周恩来的重视。1951年2月,老舍被增补为全国文联理事,由他领衔北京文联。他曾经还根据1949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此后他创作的主要功能,首先服务于政治。
1951年6月,老舍对自己过去的作品做了深刻的检讨,撰写了《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一文,随后又写了《认真检查自己的思想》。1951年12月,老舍因《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这个时期,他对作品中“对不对”的问题更为关心。
《茶馆》剧照
直到1957年不朽名作《茶馆》面世,老舍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茶馆》诞生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之下,老舍也解放了思想,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创作。这大概是老舍对政权天真的信任,因为这个阶段他还发表了一些颇为大胆的言论,批评作协对作家创作的干预,提倡给予作家创作的自由。
但好景不长,1958年3月29日《茶馆》首演,7月10日停演,共演出49场。当时政治风向又突然变化,这部戏剧也不再被允许上演了。直到1963年,《茶馆》和谐版才再次上映,但老舍似乎已经失去了热情。即使是第二版《茶馆》,也只上演了53场。当时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发表“大写十三年”的讲话,提出“只有写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才是社会主义的文艺”。
“反右”、“大跃进”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使老舍多次差点被卷入其中。年过六十的他,已经身心疲惫。
1961年年底开始准备创作《正红旗下》的老舍,其实已经被唤醒。此时的他,陷入了各种矛盾。他内心深处也应该隐约感受到,《正红旗下》其实不是他小说写作的回归,而是对他一次无望的直面冲击——因为这部无法继续下去的作品,就像他在政治漩涡中的处境。
《正红旗下》搁笔之后,老舍陷入写作低潮期。从1964年到1966年,他留下的文字作品越来越少。老舍一生务实,不曾想会以悲剧收场。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荣誉,到“文革”中被划为“阶级敌人”、“自绝于人民”的人,到底是为什么?没有人知道1966年8月24日傍晚坐在太平湖畔想了又想的老舍是否已经想明白了这一切,但那一刻,他决定放过自己。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5 20:55:30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孙***美: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5 21:03:32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薛***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5 20:55:55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1-05 20:57:52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5 21:00:45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5 20:56:01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石***烟: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5 20:55:33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5 22:49:46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辛***玮: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5 21:01:11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1-05 20:52:32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同作者:胡晓梅的书籍:
-
【任选】【】轻松当富人9787547003800万卷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轻松当富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邓成珊血液病诊疗传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霭祥血液病临证集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嫁人厚黑学 胡晓梅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嫁人厚黑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书籍:
-
建筑工程测量(第3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汽车美容与装潢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实施汽车发动机维修(第四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修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语(第三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职英语教程 2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秘书信息工作实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常用职场工具与设备使用:学生用书怀建重庆大学出版社9787562436638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秘书职业概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秘书职业概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喜欢"矫正孩子的坏习惯"的人也看了
-
Java程序设计入门(微课版)(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月亮与六便士(新课标无障碍阅读)/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非常讲解:高中语文教材全解全析(必修1)(配课标人教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三国演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天然气开发常用阀门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然资源调查概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会计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85:新概念造纸技术与纸基功能材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米其林人:驾驭帝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相关推荐
-
还原:抗美援朝25场殊死较量(抗美援朝亲历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氮化铝晶体生长与应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安全创新实验教程(微课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9787562342885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3中公版考前冲刺预测试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广东公务员考试专业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孟建平系列丛书:各地期末试卷精选 五年级上 科学(2018年 教科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初级会计电算化上机考试题库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辅导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Hello机器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米其林人:驾驭帝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85:新概念造纸技术与纸基功能材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会计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然资源调查概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天然气开发常用阀门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三国演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非常讲解:高中语文教材全解全析(必修1)(配课标人教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月亮与六便士(新课标无障碍阅读)/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Java程序设计入门(微课版)(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