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azw3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pdf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txt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mobi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word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 [kindle 电子书下载]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内容简介:
有个小镇,名叫睡睡镇。在睡睡镇上,居民们都喜欢睡觉。小家伙们睡熟以后千姿百态,形象憨态可掬。一觉醒来……哇!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小蝌蚪变成了青蛙,毛毛虫变成了蝴蝶,鸡蛋变成了小鸡,西瓜花变成了大西瓜,瓜子变成了向日葵,连蛆宝宝也变成了嗡嗡飞的苍蝇……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文:亚东,海归硕士,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时代奖等获得者。2007 年开始从事微博童话写作,著有中国首部微童话书《一本最美的早晨》,被媒体称之为“微童话的先锋之作”。作品刊登于《读者》等多家刊物,曾入选2013 中国年度童话。绘本《跑跑镇》再版印刷10 余次,受到两岸三地大小读者的喜欢,被专家称为“影响中国绘本发展的里程碑”。
图:麦克小奎,麦克画室儿童绘本工作室创办人,儿童绘本教师(教过的“孩子”从5 岁直至90 岁),儿童心灵成长绘本BOX《晚安宝贝》主编。出版绘本《纸飞机》《跑跑镇》《荡秋千》等多部作品。曾获第四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佳作奖,2015 中国童书榜年度最佳绘本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绘本奖,入围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有个小镇,名叫睡睡镇。在睡睡镇上,居民们都喜欢睡觉。小家伙们睡熟以后千姿百态,形象憨态可掬。一觉醒来……哇!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小蝌蚪变成了青蛙,毛毛虫变成了蝴蝶,鸡蛋变成了小鸡,西瓜花变成了大西瓜,瓜子变成了向日葵,连蛆宝宝也变成了嗡嗡飞的苍蝇……
精彩短评:
-
作者: 陈公子。 发布时间:2020-06-23 21:44:55
玩起来非常有意思~主题曲非常赞
-
作者: Karinse 发布时间:2022-03-13 23:30:33
画风可以,内容平淡。市00010100983262
-
作者: 颗颗香干 发布时间:2021-10-25 22:23:54
跑跑镇过来的
-
作者: 莞尔和丸子 发布时间:2022-11-13 20:40:15
挺可爱 适合低龄 蛆宝宝儿子说是蚕哈哈哈。扫码听歌好棒 孩子喜欢
-
作者: 童。篱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9:58
和跑跑镇异曲同工,在变化中,感受时间的惊奇魔力。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Andie 发布时间:2010-05-27 23:33:19
考了而且过了,老娘终于开始转运了,从我发票刮中那10快钱我就知道!
-
作者: 已注销 发布时间:2020-05-10 00:45:58
不要浪费钱!不要浪费钱!直接读初高中课本就好!排版也差,很多信息都在中间,被胶粘住了。
-
作者: malingcat 发布时间:2015-02-18 08:23:06
新版经典。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正仓院古物的专著,多选与我国有关或近似的藏品,有见有识。图片是新替换的,与旧版有些出入。印刷较精。上海书画的这个系列如果出齐了,大有可观。
-
作者: 喳喳喳 发布时间:2013-04-28 15:33:58
这本书在书架上已经放了很多年了,最近才在电脑上看完了电子版(我对阅读电子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实体书)。看完之后有点失望。因为理论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没有研究支持的话就等于是空论。虽然斯腾伯格介绍了不少他的研究,但我觉得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测量实践智力中,不同领域中的实践内容差别非常大。所以其实大家都知道光是智商分数不足以描述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别的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测量。而且书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个案,我现在对于用个案来说明问题非常反感,因为它不具有普遍性,你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想说明普遍性的问题,这本身逻辑就不对。而至于最后总结的所谓高成功智力者所具备的20个特点,已经十分像是一本励志书里的内容了,没有科学的数据,只是个人经验之谈,而且要同时具备这么多优秀的品质,我敢肯定此人的智商肯定不低!
-
作者: 七月的桃之妖妖 发布时间:2022-11-12 08:45:01
儿童版周历,设计的打卡方式很有意思,孩子都有点迫不及待想开始打卡了。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幸福的模样
作者:向日葵*叶子 发布时间:2024-01-31 14:54:09
此书是一位已婚朋友作为新婚礼物送我的,刚收到新奇看了两页,期间忙碌间隙,稀稀拉拉看了几页,2024年1月下旬,我回乡补办了回门宴,长路漫漫,带着此书应景,摇摇晃晃着,好厚一本 ,竟然前前后后两三天看完了,文风质朴、趣味十足,且每篇独立简短,读起来十分畅快,一低头一抬头之间通常就是20多页,毫无阅读障碍。
说到作为新婚礼物,读完感觉这份礼物真真合适,看到最后看的我好感动,仿佛跟着谢老师幸福生活了好些年。
最大的感触之一: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夫妻比翼如教授,感情和睦如本书,也免不了家庭女主人的一点点嫌弃,免不了经历风波,免不了对孩子教育等家庭事务上的小遗憾……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感谢谢老师能如此坦诚地将生活的本来面目还原出来,为很多新婚或未婚人士奠定正确的婚姻观基础,减少很多不合理的期待,对婚姻长久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感触之二:幽默的人是人间的天使,绝对能为身边的人提升幸福感,隔着书页都感受得到钱老师的幸福感,况且谢老师还是教授,听他的课一定是一种享受,当他的学生也是幸福的,还好谢老师出书,很开心能通过作品也感受到幸福感。另一方面向谢老师学习吧,争取能逐步提升此项技能,也能为身边的人提供一点来自幽默的幸福感。
感触之三:人生是长跑,最重要的还是按照自己方式过完一生。追求金钱也好,名誉也好,权力等等,都完全没问题,前提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获得舒适,价值观要匹配,夜夜都能睡得安稳,谢老师对于他的各种梦想,都能在关键时刻遵循内心,没有急于求成,没有被金钱蛊惑一度跟着朋友把自己的知识很快变现,而是坚持教书育人写作,才有如今扎扎实实的成果,该有的都有了,晚年也是可想而知的幸福。
最后,继续祝福谢老师一家身体健康,幸福美满,也祝我自己的小日子向着幸福美满快乐前行!
-
天使和魔鬼爱的结晶
作者:绿山墙的安妮 发布时间:2009-05-29 23:42:01
我看书的时候绝少在书上写字的,曾经会在喜欢的句子下面划线,后来也不画了。
但是这本书看到最后一页,忍不住在书上写了: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这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传》。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她写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
她写的书是值得推荐的,而这本传记却不想推荐,会不耐烦看的。
这本书只不过是一部冗长的流水帐,缺乏思辨和分析。
不是作者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写的不好,而是卡森这个人太讨厌了。
我本来计划每天读20页,利用大约两个月读完的,但是后来却比计划中提前完成任务。
因为阅读中对这个不可理喻的女人越来越不耐烦,恨不得她早点死去,那样传记就可以结束了。
其实了解一个人不太需要完全知道她所有的经历。
不耐烦使我在预计的时间之前完成了阅读,因为不打算半途而废,就只能尽快读完才能摆脱。
这样说似乎很过分,可是真的是这样,读她小说时对她的好感荡然无存了,只剩下厌恶。
终于读到最后一页在书上写下那句话,足以表达我的愤懑和终于解脱的轻松。
要说卡森•麦卡勒斯,有这几个关键词:写作,自我,母亲,利夫斯,朋友,疾病。
本来早都读完这本书了,早该写感受,但是终于摆脱她不想再纠缠其中自寻烦恼。
我想时间隔的久一点 ,心中的厌恶和愤懑应该少一点,说话就会更加客观了吧。
他人即地狱,这种话应该是针对卡森•麦卡勒斯这样的人来说的。
他就是任何接近他的人的地狱,这不禁是我感到的,而且是她很多朋友的体会。
接近一个天才预示着灾难的开始。天才就是别人的地狱。
接近他们注定了毁灭自己的生活,失去自我,不由自主地受影响,甘愿为他们臣服。
她的丈夫利夫斯就那样被她毁掉了,最终不堪忍受精神的沉重负荷,选择了自杀。
利夫斯为了她,把自己的文学抱负搁置一边,甘愿在她天才的阴影下,让自我死去。
他们的朋友们都认为他像一个骑士——仆人那样尽心尽力地服侍着他的夫人。
他显出了爱,希望,灵感和他无声的力量。可是她对他越来越不在乎,厌弃。
那种精神的虐待,让他开始酗酒,两个人一起酗酒,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利夫斯的存在成为一种障碍而不是必须的时候,卡森离开了他。
利夫斯自杀了,可是卡森在这件事情上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并且很怨恨他的死亡。
读过她的小说之后,我以为她是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耐得住寂寞,高贵的人。
没想到正相反,她太在乎了别人的看法,像一个小孩一样需要别人的赞美和肯定。
她喜欢人们围绕着她,除非需要坐下来进行严肃的写作。
她完全不能忍受一个人待着,喜欢被关注,成为中心,热衷接受人们的膜拜。爱慕荣誉。
这让我甚至是失望的,很失望。写下了不朽的《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人耐不住孤独。
并且这个书名并不是她的创意,而是出版公司的莫斯利的主意。
小说的原名叫做《哑巴》,是他劝她把名字改为《心是孤独的猎手》。
这让我又一次非常的失望,读小说时对她原本怀有的的敬佩又一次打了折扣。
不觉得她像传记作者所说的是一个“精神的流浪者”,而是一个讨厌的粘人者。
人们一开始因为她的作品都对她顶礼膜拜,但是一旦了解,都会迫不及待地逃开。
因为她带给人们的只有坏的影响,她不懂得珍惜和友爱 ,只会索取和损害。
她太依赖别人了,还不懂得感恩,以至于大家赶紧躲开,而不是被她缠住。
到后来,大多数人都在避开她。因为她已经成了一个可怕的麻烦。
许多人非常热爱卡森,但对不少认识她的人来说,她似乎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他们觉得她虚荣,枯燥,浅薄,而且没有道理地善辩。一些人认为她多愁善感,尽管他们同意说她成功地把多愁善感排除在她的小说之外。
一而再,再而三,她扮演着受伤麻雀的角色。如果周围有人可能因为她的软弱同情她,对她表现出兴趣,那么他有时会收起翅膀,从鸟巢里虚弱无力地发抖。这种姿态不只出现在她后来由于各种疾病和多次中风而变得虚弱的日子里。
我一直觉得卡森是一个毁灭者:因此我选择永远不跟他有密切的交往。我的确喜欢她,她也散发出天才的气息——这一点不会错的——令人肃然起敬。
卡森给每一个靠近她的人制造麻烦。如果你想要麻烦,喜欢麻烦,你就接受卡森和她的友爱。
如果卡森的拜访时间长一些,那些主人或女主人都毫无例外地发现她是一个苛求的客人,到的时候倍受欢迎——像伊丽莎白发现的那样——但一旦安置下来,就成了“非常麻烦的人”。
像很多跟卡森曾经长期相处过的人一样,西蒙那•布朗发现她是一个不易相处的住客,给与她关系密切的人造成很大负担。利夫斯为卡森所做的超过了人的忍受限度。卡森具有可怕的破坏力。她摧毁着周围的一切——她所热爱的一切。但是她也想付出。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一切都纠缠在一个相当不寻常的爱的怪圈里。
她是个食人兽,吸血鬼。她从来都不是个知识分子;她只是觉得自己是。她是个孩子——一个故作天真的形象。我对卡森的鬼把戏感到恶心和厌倦,在她离开之前就断绝了跟她的来往。
如果卡森是个食人兽,那也只是因为她对爱情和关注有一种无法阻挡,无法满足的渴望和需求。毫无疑问,她爱的那些人必须时不时停止满足她的要求,因为他们面临被这些要求压倒的危险。另一方面,利夫斯是被巨大的痛苦毁灭掉的。
卡森是全世界最清白的天使,也是脾气最坏,最恶毒的魔鬼。她是全世界嘴最甜的人,然而没有水手能够诅咒得过她,没有人能够下流到她的程度。
有人曾控制了她吗?她是受伤的麻雀吗?废话!我的翅膀很硬,但是同卡森的相比,不值一提。她是一座发电站。世界上没有人比她更强壮。她是巨大的。她动摇了人们的想象力。她是铁蝴蝶。然而,卡森既是给予者又是获取者。
她可以变得很有毁灭性。有时你可以看见从她内心透出来的十足的刻薄。
要想爱卡森,你必须喜欢负担,而这是我们许多人不能够承受的,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经济上。
以上都是传记里面摘录的话,说那些话的都是非常了解她的人,也是热爱她的才华的人。
但是他们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陌生,我就没有列出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也没什么意义。
这样评价她的还有很多,不想一一列举了,仅仅这些就已经足够让人讨厌了。
一个自我的,只考虑到自己的,需索无度,又毫无感激和回报的人,是不值得爱的。
如果你想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就和艺术家在一起,否则,远离他们。
做朋友还可以,但是如果做生活的伴侣,就是遇人不淑的下场,会毁了生活。
这样想好像太世俗了,但是天才也要有爱心吧,要有独特美好的心灵让人去爱吧。
一个人首先要做好人,才能让人去欣赏他的才能,否则即使有绝世才能,也只让人唾弃。
比如希特勒,难道能否认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但是他却成了千古罪人。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说服自己不要如此愤懑,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她。
于是觉得也可以理解,比如她的需索无度是因为她对人们的爱,她用那种方式来证明。
天才唯有忽略世俗中的规则,跳脱出束缚,完全遵从内心,才能创造出惊人的作品。
行为上变得符合规则就不是她了,特立独行出人意料才是她。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用来欣赏的,一些人是用来相处的。
那些用来欣赏的人,一般是距离之外的,触不到,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应该首先是相处。
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偶像,是距离之外的一个作家,但是对她能够接触到的人却是现实。
我不得不想到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天才,他们虽然特立独行,但是却让人喜爱。
我在高中时听到一个说法,忘记了是郁达夫说的,还是别人抨击郁达夫的话。
就是说把伤口亮出来给人看,就像伸出手向人乞讨。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不乏道理。
有时候人们就是用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博得同情,博得别人的关爱。
卡森在这一点上真是有些无耻。如果你读这本书的话就觉得这样说她一点不为过。
不过我还是要说,即使再怎么喜欢她的小说,都不要去读这本传记,会把好印象毁掉的。
因为她这个人简直太糟糕了。
我不喜欢她的样子,阴郁的眼神,像是要把你看透似的,一点都不友好。
可以说她完全不是我的想象,并且颠覆了我从她的作品中感知到的的那个理想女孩。
因此失望是双重的,看着她的照片,我甚至感到阴森森的害怕,就像被一个老巫婆盯着。
我觉得卡森就是当你在沙漠里赶路快要渴死的时候遇见的一个人。
这个人半死不活,需要食物和帮助,而她带着一些珍贵的给你生命力的水。
而你,只需要喝掉她的水,弃她于不顾继续赶路就好了。完全不必要太过负疚,因为如果你把食物给她并帮她走出沙漠的话,结果只有一个,在她恢复元气的时候,她丝毫不会感激你,只会痛恨你喝了她的水,她会剥掉你的皮,榨干你的血,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终身成了她的奴役。
她会给你留一口气,而不是置于死地,因为她还要接受你的的膜拜,喝彩,让你臣服于她,服务于她。你会自愿留下来,不会离去,因为你喝了她的水,就已经中了她的毒。当然,如果你喝了她的水之后掉头就走,没有留在她身边的话,那水就只有醇美,毒药不会生效的。
可是有太多人,只要饮了她的水,就不由自主地靠近她,不想离开。
我这里所说的水,就是指她的作品。尽管喝掉的好,不必理会她这个人,就好像作者是佚名的一样,不然的话迟早会觉得这水原来并非甘露,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水,而且,糟糕的是毒性已经发作了。
她绝对不会给你解药,只会看着你慢慢死去,还会不时地折磨你,让你在死亡之前受尽磨难。
真不明白她这样的自信和强硬性格是怎么造成的。
一般来说不温暖的缺少疼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有缺陷,可是她有一个温暖的童年。
继续阅读,我觉得,她的性格除了过早成名,习惯了名誉和人们的膜拜以外,还因为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玛格丽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造成她是天才的感觉,以后的岁月里不断纵容她。
她总是坚定地接受卡森所做的一切,无条件地认为她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
她制造和维护了一个天才,使得那个天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顺应自己的本性展露才华,而不是像许多伟大艺术家的母亲们那样,是为了实现他们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
简纳特•弗兰纳认为她是一个“很糟糕的母亲”。客观地说,卡森继承了母亲在衣着和其他事情上的特立独行,因为玛格丽特自己就不受任何人指挥。
卡森认为,她本人的愿望和决心比什么都重要,她诚实地秉持着这种态度,因为从她出生以来,它们就被强加于她,并且受到她重视的母亲的鼓励。
她们都是固执己见的女强人。正如卡森导致了利夫斯的自我毁灭,其他人也会由于跟她过于亲近,有被消耗和毁灭的危险,除非他们惊人的坚强。
在某种意义上,卡森同玛格丽特的关系就像第二次婚姻。卡森被安全地系在母亲的围裙上,就像她感到无助地被诱入她本人帮助变质的一张麻烦的,悲壮的婚姻之网中。虽然她极度需要她的母亲,但是,正如她同利夫斯的关系一样,她抱怨,有时甚至痛恨将她们拴在一起的这跟脐带。
对卡森来说,利夫斯的自杀是最终拒绝他的角色的一种行为,她处理这种拒绝的方法之一就是首先抛弃他,否认他的存在。她的态度所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怨恨,对立和敌意,对她被迫依赖的人她时时有这种感觉,而不是对他们表示感谢。现在,她通过把对利夫斯的依赖转向对母亲的依赖,卡森不经意地恢复了她对母亲的敌意,这种敌意她在孩提时代已经感觉到,因为母亲曾经逼迫她,在某种意义上,剥夺她,努力地把她打造成一个天才。
太过溺爱和纵容,超过一个人能力的肯定,都是不良的影响,会造成成长的障碍。
玛格丽特对卡森的爱和纵容,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而是极端的自私。
爱之适以害之,她的爱,到了后来只能成为一种束缚。
卡森对母亲也没有感谢,依赖之外只有怨恨。有时非常强烈地想要甩掉这种束缚。
传记中说在她出版的小说里她从来没有描述过哪怕一种幸福的,安全可靠的母女关系。
她生命的后期,并没有写过什么好的作品,不过是在吃老本炒冷饭而已。
《心是孤独的猎手》和另外几本书的光环足够照亮她的一生,让她自我感觉良好。
她的后半生,是在病痛的折磨,酒精的阴霾,还有乱七八糟的恋情里度过的。
她是一个双性恋,更倾向于同性恋,对任何见到的漂亮女人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迷恋。
我们在恋爱中会说“我的他”或者“我的她”,而她喜欢建立的关系是“我的我们”。
也就是说和多个人互为情人,不论男女。
这是她私人的事情,但是书中不断出现的“我的我们”这几个字简直让我厌倦到极点。
我讨厌这种暧昧不明的关系,讨厌她不断地猎艳,从不厌倦,充满热情。
让人觉得她一点不像一个孤独的猎手,而是个俊男美女的猎手。
卡森的座右铭是:男人能做的任何事,我能做得更好。
她给人的印象是,她的身躯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她用来装载其思想的信封。
这两句话都是传记里说的,但是她并不独立,没有亲朋的无限纵容,她什么都做不了。
只是她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比她身边的任何男人都坚强罢了,让他们无所适从,不能抗拒。
卡森局部瘫痪5年后,田纳西•威廉姆斯有一次问利夫斯“卡森现在怎么样”。
利夫斯在停顿了很长时间之后,爆发出一句:“坚不可摧!”
她的朋友也说她是蜂王,其他人都是工蜂。
我觉得这是这部传记的精髓,完全概括了她的性格。
不过书看到后来,还是会同情她,佩服她的。
同情一个原本是不礼貌的,但是她不介意,她就是不断地表现出需要同情的样子让人关爱。
可是事实上她也需要同情,她的身体状况很差,半生都是残疾状态,但是表现出惊人意志力。
能够在那样的身体状态下活那么久,还能写作,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她接受过很多次常人难以承受的手术,从来不叫痛,生命力异常顽强,难以想象。
卡森觉得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生活处在爱与拒绝,喜悦与绝望,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幻灭,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极端。尽管如此,她一直牢牢地抓住生命。
评论最后这几年,必须考虑到她的无以名状的痛苦以及一次次病危住院和手术,她的身体已经枯萎衰竭,变成惊人的意志力和活下去的愿望——不是因为惧怕死亡,而是因为永不满足的生存欲望,还有她的守护神玛丽•莫瑟尔的爱,照料和安慰,是她过去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卡森在《没有指针的钟》的开头这样写道:“死亡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死法各有各的不同。”她,每天也死去一点点,但在这个过程中,正如约丹•麦西贴切的形容,“她向她的医生显示了为生存所做的顽强抗争”。
支撑她的除了亲情和友爱以外,还有写作。写作成就了她,也让她活了下来。
卡森的小说是她的生命。她活在她的作品中,活在那些了解她的人们的心里。
她对于写作的执著实在是值得人们敬重,还有她对文字的理解也是我欣赏的。
她认为,写下来的东西有一种神圣感。把一件事情写下来,就把它变成了真实的——不论是什么事情——正如真理在虚构的小说中比一般的就事论事更能被人接受。
她说写作是她的精神堡垒。艺术创作的行为是健康的基本表现,也是获得安慰和救赎的唯一可以想见的希望。
写作对她来说意味着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说写作不仅事关她怎样谋取生活,而且事关她怎样获得灵魂。
她通过写作来抑制和解决她的感情冲突和紧张。她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受难的气息,提醒我们艺术创作仍然可能是以种悲剧性的,绝望的努力,值得为此付出最后的人类精神资源。
当怀特问卡森写作对她意味着什么时,她回答:寻找上帝。
对卡森来说,最深沉的感情永远无法说出来,但能够写出来。一个人只能努力在这个世界上建立某种有意义的人类联系,因为没有另一个世界。
除了写作以外,还有那些不同时期跟随在她身边无条件照顾她,包容她的人们。
或许是我在嫉妒吧,才会愤愤不平,认为她那样不懂珍惜的人不值得得到那么多的爱。
可是事实上,在她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有那样无私奉献的人。
或许她从来都不乏崇拜者,从来都有人簇拥着,才不顾忌伤害别人吧。
想到她的顽强,“那个古怪,脆弱的灵魂能够持续地存在是多么的不易”,就容易谅解她。
可是我还是只能说她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天才,一个优秀的作家,但不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她的作品是是天才之作,但是她这个人不值得去了解,她的传记不值得去看。
有些人的作品比生活精彩,有些人生活更精彩。
对卡森来说,小说一流,生活让人厌恶。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还是传记体小说更精彩。
毕竟是经过提炼的故事和文字,来源生活,但是过滤掉了那些不美好。
人物更加理想,臻于完美,符合想象。
而卡森,她一点忍受不了孤单,身边总是簇拥着人群。
可是她心中一定也是孤单的吧,即使在人群中也是那样孤寂。
因此才会写出那样不可比拟的孤单。
可是,我还是不想赞赏她,因为她的不甘寂寞。
她是天使和魔鬼爱的结晶。
她身上少一半是天使,多一半是魔鬼。
魔鬼的成分太多了,已经掩盖了天使的光芒。
-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作者:贺嘉老师 发布时间:2009-06-27 10:00:30
第一篇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1.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
2.真诚地赞赏他人
3.想到他人的需求,并告诉他如何实现(影响他人的唯一方式)
第二篇 平安快乐的要诀
1.无须模仿他人,发现自我
2.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
3.放松自己,消除疲劳
4.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要使它充满乐趣
5.想的开心,做的开心,你就会真的觉得开心
6.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这样对你自己的伤害将大过对别人的
7.享受付出的快乐,不要期望他人感恩
8.对得到的帮助心存感激
9.命运给你酸柠檬,把它做成柠檬汁
10.忘却自己,对别人多感兴趣
11.凡事尽力,不必太在意指责
12.记下自己干的蠢事,自我批评
第三篇 如何使人喜欢你
1.真诚地关心别人
2.保持微笑
3.记住他人的姓名,这将有助于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
4.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6.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而且要真诚而为
第四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1.避免与人争论
2.对他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别说“你错了”
3.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4.以友善的方式开始
5.首先让别人说“是,是的”
6.让对方多说话
7.让别人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8.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9.同情对方的意念及愿望
10.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
11.将你的意图戏剧性地表现出来
12.给他人提出挑战
第五篇 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
1.从称赞与真诚的欣赏开始
2.间接地指出他人错误
3.指责别人前,先想想自己的错误
4.保全他人的面子
5.称赞他人的每个微小进步
6.给人一个美名,并使之努力保全
7.鼓励的办法使人改正错误
8.使对方乐于做你建议的事
第六篇 幸福的家庭生活
1.切勿,切勿喋喋不休
2.不要试图改造你的配偶
3.不要批判你的丈夫或妻子
4.给与对方真诚的欣赏
5.对妻子或丈夫要有礼貌
6.学会与她相处
(1)感谢她,称赞她
(2)要慷慨,关心
(3)不要过于不修边幅
(4)了解她的工作
(5)做她的后盾
(6)分享她的嗜好
(7)爱你的妻子
7.了解一些必备的性知识
第七篇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
1.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不要在乎困难,或许它也是一种机遇
3.学会摆脱生活中的不幸
4.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
5.你是独一无二的
(1)每天抽出时间独处,以进一步认识自己
(2)打破习惯的束缚
(3)发现生活中什么东西最能让我们感到满足
6.了解并喜欢你自己
7.不要盲从因袭,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8.注意自己身上令人讨厌的地方
(1)不停谈论小孩或宠物
(2)谈话没有重点
(3)完全不理会他人的话题
(4)不要一直争论不休
(5)永远唱低调的人
9.要让别人喜欢你,先得使自己让人喜欢
第八篇 走出孤独忧虑的人生
1.幸福不来自于他人的布施,而是你自己去赢得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2.消除心中的忧虑
3.对于忧虑的问题,考虑最坏情况,接受这种可能,冷静处理善后
4.问题,问题的原因,可能的几种解决方案,你的选择
5.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
6.活在今天
7.不要为小事烦心
8.计算事情发生的概率
9.接受不可避免发生的事实
第九篇 不要为金钱和工作烦恼
1.慎重做出职业生涯和生活中的重大决定
(1)研究职业选择建议
(2)避免哪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
(3)避免哪些维生机会只有1/10的行业
(4)决定投入一项职业之前,可以先花几个礼拜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认识。通过和从事该行业10年,20年,30年的人士面谈.
1)如果您的生命从头开始,您是否愿意在做一名建筑(XX)师?
2)您仔细打量我后,我想请问您觉得我是否具成为一名成功建筑师的要件?
3)建筑师这一行业是否已经人满为患?
4)如果我学习了4年建筑课程,要找工作是否困难?我应该首先接受哪一类的工作
5)如果我的能力中等,在头5年中,我可以希望赚多少钱
6)当一名建筑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7)如果我是您儿子,您建议我当一名建筑师么?
(5)要知道每个人都可能在多项事业上成功!
2.不要总是为工作和金钱发愁
(1)把事实记在纸上
(2)拟出一个合适你的预算
(3)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4)不要为你的收入增加而头痛
(5)如果需要借贷,选择银行贷款
(6)投保意外保险
(7)人寿保险的收益不要一次现金付给受益人
(8)教导子女对金钱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9)不要赌博-永远不要
(10)如果无法改善经济状况,不妨宽恕自己
3.处理好夫妻间的职业冲突
4.合理开支,不要入不敷出
第十篇 远离疲劳,保持活力
1.经常休息,在你感到倦怠之前
2.说出你的心事
3.消除烦闷心理
4.不再为失眠忧虑
-
周贵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与唯识学相关义的一个比较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0-08-30 16:47:41
摘要 “一心二门”是《大乘起信论》的核心学说,由于其与唯识思想具有明显的关联,历来对其与唯识学的关系有种种解读,本文试图通过与完整唯识学(有为依唯识思想和无为依唯识思想)相关义的比较,对其给出一些新解读,以显示《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间具有基本的一致性。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唯识学 一心二门 心生灭 心真如 如来藏 熏习 有为依 无为依
一、“《大乘起信论》问题”与完整唯识思想
围绕《大乘起信论》有很多争论,至今尚无定论,形成了“《大乘起信论》问题”。对“《大乘起信论》问题”的探究,可以预知,永远会有众多的可能结果。这是因为,《大乘起信论》本身文约义丰,而且出现在中国化佛教传统形成的转折阶段,堪称这个大传统的理论出发点,也是中印佛教交涉最有代表性的交汇处。由于其牵涉到中国佛教前期数百年和此后一千几百年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通过翻译与传承而移植的不同印度佛教思想传统,乃至中国本土文化这些因素所交织成的复杂存在,可以这么认为,我们每提出一种看法,都可能代表了一种特定视角,一种特定的看待中国佛教史的方式,以及一种特定的看待印度佛教的方式,而彼此间会显示出甚至相去甚远的惊人差别。
但《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性质是明确的,提出了一种糅合性质的唯心论。这种唯心论与汉译《楞伽经》等印度经典、地论师说,以及真谛所译《摄大乘论》等印度论典及其传习所形成的摄论师说极有关联,这是学界所共许的。所以,即使《大乘起信论》标为真谛或者实叉难陀所译的印度论著,但仍受到了广泛置疑。实际上,现今学者大多主张其乃中国论师所造,或认为出自地论师,或认为出自摄论师,各有所据,然而最终皆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在笔者看来,纵使对这本论著的作者有万般推测,但要给出定论不说不可能,至少极为困难。甚至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汉文本《大乘起信论》本是一本印度人所造论,但经过了译者或者其他中国论师的编译改作。比如,就其核心思想“一心二门”而言,在印度唯识经典《楞伽经》、《密严经》等中,不仅有心识变现万法的唯识观,也有以心性真如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之说,以及有为的心识与无为的心性真如在依于后者的意义上的和合而统一于阿赖耶识(阿梨耶识)之说,所以在印度出现深入概括并有所改易性质的“一心二门”说在逻辑上完全可能。当然,在本文中,笔者并不拟就此问题作分析抉择,仅是想借此表达一个看法,即不论《大乘起信论》是否直接来自于印度文本,其与印度佛教思想,特别是唯识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
具体而言,《大乘起信论》从其内容与出现时代思想背景看,与唯识思想存在关联。笔者曾将全体唯识思想依据类型与思想缘起之不同,判分为以有为性之阿赖耶识为中心立说的有为依唯识学,以及以无为性之心性真如为中心立说的无为依唯识学。玄奘所传新译唯识属于有为依唯识学,而真谛所传旧译唯识属于无为依唯识学。[1]有为依唯识学兴起于强大的阿毗达磨传统,而无为依唯识学是大乘佛性如来藏思想传统在唯识学中的反映,所以又称心性如来藏学。[2]此学以心性真如说融合了“心性本净”思想、佛性思想与如来藏思想。总略地看,《大乘起信论》在性质上是印度无为依唯识思想的一种变形,也是一种异型心性如来藏思想。
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阐明《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的关系。鉴于 “一心二门”说作为观察诸法的观门以及建构理论的本体论结构,乃《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核心,所以本文主要围绕“一心二门”之说与唯识学中的相关思想作比较,并由此做一些新诠释探索。
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本文中所用以比较的唯识思想,乃完整唯识思想,包括无为依唯识思想与有为依唯识思想,而非象传统研究者那样单纯用有为依唯识思想。这两种唯识思想的相异之处主要在本体观方面,即最终所依持者有别,一为有为性之阿赖耶识,一为无为性之心性真如,由此在缘起观乃至修行观方面,也相应有所差别;相同者主要有唯识观、有无观等。这些在后面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另外,《大乘起信论》有两译,一者标梁真谛译,一者标唐实叉难陀译,后文如有涉及,直接简称梁译与唐译。但下文的分析以梁译为主,唐译为补充。
二、“一心二门”说
梁译《大乘起信论》从大乘角度将一切法以众生心统摄,云: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3]
这里实际是以两种方式,也是两种角度,来统摄与建立一切法,一者以摩诃衍,二者以心。其中,摩诃衍即梵文“大乘”(Mahāyāna)的音译。从《大乘起信论》的意趣看,以摩诃衍谈一切法,是其目的,但其具体机理,却是通过以心谈一切法来建立的,所以后者也成了该论展开的重心。
第一摩诃衍义也有两义,即从教法角度与所缘角度谈大乘与一切法的关系。大乘以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为方便度化众生,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大乘从教法角度摄一切法。另外,大乘佛教作为菩提道以如实证知一切法为旨趣,所以其所缘即对象为一切法:这是大乘从所缘法角度摄一切法。
第二心义是从一切法的具体存在角度而言的。在《大乘起信论》看来,一切法摄于心,即一切法以心为体,即唯心,从而可建立以心摄一切法的唯心立场。《大乘起信论》还从大乘修行的发起角度,将此唯心论的出发点建立在众生因位而非佛果位,所以称心为众生心。
既然唯心,第一义与第二义就可通,换言之,摩诃衍摄一切法,与心摄一切法相通,而且以心摄一切法为基础。所以,前引文才说心之体,所谓心真如相,能显示摩诃衍体,而心之相用,所谓心生灭因缘相(简称心生灭相),能显示摩诃衍体之相用。
在唐译中,第一个“法”翻称“有法”,余者大致一致。[4]“有法”意思更为明确,直接显示了“心”具有统摄义。
按照《大乘起信论》,众生心是统摄义,也就必然有结构,其基本的结构区分乃体与相用这相关联的二分,其中体即心真如相,相用即心生灭因缘相。由此,梁译《大乘起信论》进一步提出了“一心二门”的解释结构: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5]
按照引文,首先可知,众生心乃总相心,所以称一心。这样,众生心括摄二相,即归为一心括摄二相,也就是一心具二相,实即二别相心,而成“一心二相”说。由此,一心具二相,进而摄一切法。而且,众生心的体与相用,随即转为了一心的体与相用。这意味,一心所具二相,构成体与相用的关系,而相互依存。
进一步看,一切法不外心之体与相用,而体与相用又相互关联,互补而成心之全体,所以正好可在互摄的意义上建立二门,分别能摄一切法,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从此二门,就有了两条观察、统摄与安立一切法的基本道路。对此,唐译也同义。[6]
三、“一心二门”说与唯识相关义
1、众生心与杂染识
《大乘起信论》以摩诃衍摄一切法之义,乃大乘通义,唯识学作为大乘之学,当然亦具。从另一方面看,《大乘起信论》谈摩诃衍,最终归为唯心旨趣,即在唯心意义上以心摄一切法,而且此心为众生心,应该说,唯识学也有相当的建立。后者在唯识意义上,以心(识)摄一切法,而且此心为杂染心,即众生因位之心,在意义上与前者一致。正是这种一致性,成为了二者可以相互比较甚至会通的基础。
2、一心与一识
在《大乘起信论》的进一步安立中,众生心被解释为一心,即以一心摄一切法。唯识学安立众生心,本有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但最终归为阿赖耶识,即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识,统摄诸识,乃至一切法,也就成立了一识摄一切法之说。在这里可看到《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最基本的相通之处。
3、一心二相与一识二相:括摄与统摄
《大乘起信论》将一心从体与相用两方面来诠说,即有“一心二相”说,其中,一心之体为心真如相,乃非生灭即无为之层面,而一心之相用为心生灭因缘相,乃生灭即有为之层面。唯识学也有相似的安立,但需稍加仔细理解。
在唯识学中,一切有体法分为二分,谓有为与无为法,即生灭法与非生灭法。但这一切法在唯识意义上都摄在一识即阿赖耶识上。具体而言,阿赖耶识的当体性为有为性,其乃一切有为法之因体,具摄一切有为法之种子,因而摄一切有为法,这说明阿赖耶识具生灭因缘相。同时,阿赖耶识的实性,即实体性,为真如,即心真如,乃无为法,表明阿赖耶识摄无为法,也就具心真如相。简言之,心真如相是阿赖耶识的实体性,而心生灭因缘相是阿赖耶识的当体相用,也可成立“一识二相”之说。这在《摄大乘论》中通过依他起性有显示:
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圆成实。由何异门此依他起成依他起?依他熏习种子起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圆成实?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7]
引文谓依于依他起性成立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其中,性与相相通。由依他起性乃缘起性,成立依他起性;依于依他起性彻底遣除遍计所执性而显之真如性,成立圆成实性。依他起性法的根本法是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也具此缘起性(相)与真如性(相),即依他起相与圆成实相,而成立“一识二相”说。
当然,《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相”说与唯识学的“一识二相”说含义也有差别,即一心具二相与一识具二相的方式不同。一心具二相是含摄,即心将二相包括在内,而一识具二相的方式当抉择,分两种情况: 1在有为依唯识经典《解深密经》、《摄大乘论》等中,一识具二相是统摄而非含摄,比如阿赖耶识以依他起性为其当体性,含摄在阿赖耶识这个法之内,而圆成实性真如虽是阿赖耶识的实性,但非直接含摄在其内,而是与其为不一不异的关系;2在无为依唯识经典《楞伽经》、《密严经》等中,二相多含摄在阿赖耶识之内,又如真谛所译《摄大乘论》中阿梨耶识区分出解性分(如来藏分)与非解性分(杂染心分),亦是括摄的关系。
最后说一点,《大乘起信论》以心真如相为摩诃衍体,心生灭因缘相为摩诃衍体之相用,与包括唯识学在内的大乘思想一致。比如,唯识学中,以证真如为成为圣者的门槛,以真如为法身之体等,又以依他起性即缘起性安立种种教法,乃至一切有为法等,表明了这样的意趣。
4、一心二门与一识二门
在前已述,《大乘起信论》从“一心二相”说进一步开展出“一心二门”说。其中“一心”与“二相”摄一切法的方式有别。一心摄一切法,是括摄;而一心所摄二相亦可分别摄一切法,皆为统摄:1心真如相作为体,可摄作为相用的心生灭因缘相,从而统摄一切法;2心生灭因缘相作为相用,亦可摄作为体的心真如相,从而统摄一切法。这样,一心构成摄一切法之总相门,而心真如相与心生灭因缘相分别构成别相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最终成“一心二门”说。在《大乘起信论》中,具体都依二门展开,且对此二门都很重视。
唯识学的“一识二相”也开展为“一识二门”。其中,一识(即阿赖耶识)摄一切法,以统摄方式或者含摄的方式(依赖于有为依或者无为依唯识学范畴)构成总相门,而二相即依他起相与圆成实相亦分别构成统摄性质的别相门:1依他起相摄圆成实相,可统摄一切法,成立依他起门;2圆成实相摄依他起相,亦可统摄一切法,成立圆成实门。有为依唯识学偏重于前者,无为依唯识学偏重于后者。换言之,在唯识学中,依据别门义,分别成立了依相当于心生灭因缘相的依他起相的有为依唯识学,与依相当于心真如相的圆成实相的无为依唯识学。可图示如下:
圆成实门——无为依唯识学——别相门
一识——唯识学——总相门
依他起门——有为依唯识学——别相门
四、心真如义与唯识相关义
在心真如门中,对心真如,梁译是这样说的: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8]
即心真如谓一切法真实性,由妄念即虚妄分别所遮蔽而见有种种差别,但其于一切法实平等无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法尔一如,不可分别,不可思议,不可言诠。唐译亦如此。[9]这是对真如体性的直诠显示。
这样的真如相是与瑜伽行派即唯识学经典的圆成实性真如即心性真如之义是一致的,如《解深密经》谈真如乃一切法无二即离有与无等差别相所显之性,所谓“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性”,乃一切法离言自性,于一切法平等,[10]又以颂显示云:
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11]
即真如作为胜义谛,是无分别智之自内所证,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不能分别,不可比拟,无一切差别相。由此可知,《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本义并没有过度诠释的过失。
而且,“心真如”在前引文中直接称心,在后来的中国化佛教著述中也如此,如称真心等,这类说法在唯识学典籍中也有,如《大乘庄严经论》云:
偈曰:“已说心性净,而为客尘染,不离心真如,别有心性净。”释曰:“……此中应知,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此心为自性清净。”[12]
此中在真如意义上说“心性本净”,称真如为心,即以心性为心,勘梵文也是如此,即称Citta,直译亦是心。进一步在引文中勘相应梵文,第一个“心真如”,梵文为Dharmatā- citta,直译为法性心;第二个“心真如”,梵文为Citta- tathatā,直译就是心真如。[13]
《大乘起信论》又进一步通过其与杂染、清净法的关系显示真如,谓真如性离一切杂染法,故称如实空,而又本来具足无漏性功德,故称如实不空。如梁译云: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14]
唐译一致。[15]在引文中,第一义通过揭示真如与杂染法的关系,凸显真如清净体相;第二义通过揭示真如与无漏法即清净法的关系,彰明真如功德体相。这是与《胜鬘经》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意义相合的,[16]一般认为此二者取自于该经。
心真如的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二义,在唯识学中亦可见到。心真如的如实空义,相当于在唯识学中所谈的心性真如的自性清净义,后者反映了在唯识观的心性真如意义上的“心性本净”思想,在瑜伽行派的《楞伽经》、《密严经》、《大乘庄严经论》、《辩法法性论》、《辩中边论》、《究竟一乘宝性论》等无为依唯识经典中多有说明;心真如的如实不空义在前述《楞伽经》、《密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等中也通过真如作为如来藏有直接显示。如唐译《入楞伽经》云:
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17]
此中是引《如来藏经》中在缠如来之说来显示如来藏义。本性清净,即是性离杂染的如实空义,而具佛陀三十二相,则是具足无漏功德的如实不空义。
即使是在有为依唯识经典中,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义也有反映。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等通过有垢与无垢真如就有所显示,而在《成唯识论》中表述更为直接,如云:
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18]
其中,“虽有客染而本性净”,表如实空义,而“具无数量微妙功德”表如实不空义。
五、心生灭义与唯识相关义
在心生灭门中,心生灭相直接显示生灭即因缘法这一层次,但从《大乘起信论》的进一步说明中可知,其实际涉及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真如,即如来藏;第二个层次是阿梨耶识,[19]即生灭心,简称心;第三个层次是意、意识,亦直摄种种杂染差别法。下面予以细论。
1、阿梨耶识作为生灭心与真如作为如来藏:和合而不一不异
先谈前两个层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阿梨耶识与生灭心以及如来藏是何关系?生灭与不生灭如何和合?先看梁译的有关文字: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20]
唐译与此一致,只不过阿梨耶识翻为了阿赖耶识。[21]
在引文中,真如作为不生灭者,自古无异议。具体看,真如,即心真如者,由于有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之义,乃如来藏,是为不生不灭者。
细察《大乘起信论》之意趣,心生灭直接显示生灭相,故直接指生灭心,而且,此生灭心具体所指,不是别的,就是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简言之,心生灭者,乃生灭者,谓生灭心,是为阿梨耶识。而传统将阿梨耶识解释为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之心,并不恰当。[22]
具体来看,在前段引文中,心生灭者,即生灭心,“依于如来藏”,即是作为“生灭”与“不生不灭”和合而“非一非异”的相待存在与缘起性,所以“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直接是释“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的相待存在而缘起的关系,而非直接释前“心生灭者”,亦非直接释后“是名阿梨耶识”。这样,引文中段略去后应为“心生灭者,……,是名阿梨耶识。”即是说,心生灭者,作为生灭心,乃指阿梨耶识。换言之,阿梨耶识并非是生灭与不生灭之和合性,而唯是生灭性。总之,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乃解释如来藏与生灭心(阿梨耶识)无始以来之和合。
实际上,在“一心二门”的结构中,只有在总相门中的“一心”,即众生心,作为总相心,乃可为不生灭与生灭的和合之心,而别相门中的心真如、如来藏以及心生灭、生灭心、阿梨耶识等,作为别相心,不能为不生灭与生灭的和合之心,所以在生灭门中谈阿梨耶识而释其为生灭心最合理。这种区分可图示如下:
心真如—--—不生灭——如来藏——别相心
一心——众生心——
不生灭与生灭和合——总相心
心生灭——生灭——生灭心——阿梨耶识——别相心
而且须注意,从前引文中还可知,阿梨耶识作为生灭心,与如来藏无始和合、非一非异,虽然依于如来藏而生,但绝非是由如来藏直接所生。正是在此意义上,梁译谈生灭心依如来藏而有,而非以其为直接因(即亲因)生起,这在唐译中亦鲜明地体现出来,称为“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23]
2、阿梨耶识的自性与差别相
在生灭门中,阿梨耶识由其自身以及与他法的关系,而具有种种相,可略称自性与差别相。
1)阿梨耶识的自相乃生灭相,或者生灭因缘相,这在前文已述。此生灭相显示阿梨耶识的当体,即自性,表明其为有为性、生灭性与因缘性。
2)阿梨耶识的差别相即摄相与生相。在显示阿梨耶识(“阿赖耶识”)作为生灭心的意义后,唐译进一步诠说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的别相统摄与发生二义,如云:
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24]
梁译也称阿梨耶识具此二义,如云:
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25]
唐译这里直接谈阿梨耶识的摄义与生义,下一步才谈觉义与不觉义,而梁译把二者合在一起谈,称由觉与不觉义才有摄与生义。从两译这两段的前后文看,唐译在表达阿梨耶识的含义方面更为清晰。
按照生灭门意趣,阿梨耶识的摄义来自于阿梨耶识摄如来藏成立生灭门而对一切法的统摄,而其生义来自于其作为生灭因缘相显示的缘起义。
3)阿梨耶识还有差别相即觉与不觉相。阿梨耶识所具的觉与不觉义在梁译中是这样说明的: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26]
唐译一致,只是翻“心体”为“心第一义性”,但相通。[27]在引文中,觉与不觉义是依于阿梨耶识与如来藏的不一不异的体用关系而言的。如来藏,作为心体,即是心真如,本来离分别(“离念”),称本觉相。不过,这里必须注意,虽然是在无差别而周遍的意义上成立本觉相,但并非直接成立,还有中间环节。即真如摄一切清净有为法而为法身,在此意义上乃成立本觉。具体而言,从真如作为在缠法身即如来藏看,由本摄一切清净有为法,而称本具无边无漏功德,也就称本具智慧,由此说真如本具觉相。换言之,智慧相应于无漏功德之相,由为真如本所摄,而称真如本具觉相,即由真如本摄智慧,而称真如本具觉相。但这是否意味真如本身既是无差别即无相,又是觉相呢?即如后来中国化佛教所说,既寂又有照用呢?不然。因为真如本身无为、无差别,即无直接功能作用,也就不能有直接照用。故这里应善巧区分真如本是觉相与真如本具觉相二者含义之别。最终可得出结论:真如的本觉相应在真如本具觉相而非本是觉相的意义上来说明。
这样,阿梨耶识所本具之觉相也可相应得以说明。阿梨耶识是生灭心,而真如是心体(如来藏),定然与阿梨耶识不一不异,而为阿梨耶识所摄,正如生灭门义所显的那样。因此由真如本具觉相,而可称阿梨耶识本具觉相。
不觉义直接建立在心生灭相即生灭心上,也就是阿梨耶识直接为不觉相。阿梨耶识具本觉是以心真如为体而具的,其当体相却是不觉。换言之,内在之体相是本觉相,而其直接之相用相是不觉相,后者在无始以来,对前者构成了遮蔽,即覆障,所以不觉相现起而本觉相隐潜。但一旦经过修行,依于本觉会发起始觉而对治不觉,最后回到本觉,而还同本觉。即由阿梨耶识无始不觉,最终通过修行而显现真如,则称始觉,而回到本觉。但这时的始觉已经灭除不觉,消除了觉与不觉的对立,所以虽同本觉,但不称本觉。
3、阿梨耶识与阿赖耶识
1)阿梨耶识作为生灭心,与唯识学中作为有为法的阿赖耶识相当。其中,阿梨耶识作为生灭因缘相的直接体现而具摄义、生义,即能摄与能生一切法,与唯识学中的阿赖耶识的相关义是一致的。因为在唯识学中,阿赖耶识亦是有为之生灭法,即依他起性,其作为种子体,能摄一切法,而且能生一切法,如《摄大乘论》引《阿毗达磨大乘经》云: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28]
此中云阿赖耶识摄一切法种子,一切法由其自种子生起,因此,阿赖耶识作为种子体,而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
2)在《大乘起信论》中还谈到阿梨耶识是无明妄心,如在说及阿梨耶识为生起意、意识的根本所依时,云:
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29]
此中“住持”就是根本所依之义,乃阿梨耶识。而唐译则说以心(阿赖耶识)为根本所依,但又以无明妄念而得建立,与梁译之义相通。[30]这样,阿梨耶识摄一切杂染法,清净法即无漏法则摄在心真如处。这与无为依唯识学的一般谈法一致。后者谈真如如来藏时以真如摄一切无漏法,而此时阿赖耶识作为习气种子体是杂染性,摄杂染法。但与有为依唯识学的谈法有同有别。阿赖耶识作为杂染种子体摄一切杂染法,是同,但清净法通过清净种子也旁摄在阿赖耶识那里,是异,如《摄大乘论》云:
此闻熏习为是阿赖耶识自性,为非阿赖耶识自性?若是阿赖耶识自性,云何是彼对治种子?若非阿赖耶识自性,此闻熏习种子所依云何可见,乃至证得诸佛菩提?此闻熏习随在一种所依转处,寄在异熟识中,与彼和合俱转,犹如水乳,然非阿赖耶识,是彼对治种子性故。[31]
即第八识有两分,一为杂染,以阿赖耶识为体,二为清净,以非阿赖耶识为体,但凡夫位阿赖耶识势力强盛,清净势力不现起,所以清净势力就寄摄在阿赖耶识处,与其和合倶转。
3)阿梨耶识所具的觉义与不觉义,在唯识学中亦有相当的建立。在唯识学中,在众生位,作为心性之真如可称有垢真如,而在无为依唯识学中进一步称如来藏,又称在缠法身,其摄一切如来智慧功德,故本具智慧,亦可称具本觉相,当然亦是在本摄意义上而言的。这样,阿赖耶识以真如为其实性,亦可称摄觉相,而称具本觉相。
阿赖耶识本身,乃一切种子因体,是无覆无记性,所以为不觉性。但众生发起修行,通过转依,消灭阿赖耶识的不觉,在缠法身即有垢真如所具摄的本觉显现出来,即是始觉。
4、“非一非异”义
1)唯识学中的“非一非异”义
既然在《大乘起信论》中心真如、生灭心(阿梨耶识)在意义上与唯识学的真如、阿赖耶识相当,我们就可考察心真如与阿梨耶识的的非一非异或者不一不异的和合关系是否在唯识学中可以见到。实际在唯识学中,通过圆成实性(真如)与依他起性(识)谈到了这种不一不异的关系。如《辩中边论》云:
此空与彼虚妄分别非异非一:若异,应成法性异法,便违正理,如苦等性;若一,则应非净智境,亦非共相。此即显空与妄分别离一异相。[32]
此中,“空”即空性(?0?1ūnyatā),虚妄分别(Abhūta- parikalpa) 即识(Vij?āna),空性真如是识之实性,故二者非一非异。如异,就如同苦等性应离开五蕴独存,但实不能;如一,真如就应是有相法,而非根本无分别智慧的无差别境界,或者,就应非一切法之实性,但实不如此。阿赖耶识属于识,所以与真如必非一非异。《成唯识论》等谈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非一非异,而圆成实性即真如,阿赖耶识为依他起性法,所以亦有阿赖耶识与真如的非一非异。[33]
2)在“非一非异”关系中的根本所依与能依
在《大乘起信论》中,谈心真如与生灭心的非一非异的和合关系,是以真如为所依,且为最终所依,即根本所依,而生灭心为能依,和合关系乃能依依于根本所依的关系,如云: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34]
即有为生灭法依于无为不生灭法构成非一非异的和合关系。这与唯识学的处理有异有同。
在唯识学中,处理诸法依存关系的原则是“假必依实”,在《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成唯识论》等中,就显示了此意趣,即一切法必依实有体性法安立。这样,由于一切有体法只有依他起性(有为性)与圆成实性(无为性)法两类,所以,一切法或依依他起性法安立,由此建立了有为依唯识学,或依圆成实性法安立,由此建立了无为依唯识学。
在无为依唯识学中,以无为性的心性真如为根本所依建立一切法,这意味在处理圆成实性真如与依他起性法的非一非异关系时,是依于圆成实性真如进行的,《大乘起信论》安立一切法的意趣与此一致。但在有为依唯识学中,以有为性的阿赖耶识为根本所依建立一切法,则是依于依他起性法处理依他起性法与圆成实性真如的非一非异关系的,因而意趣不同。[35]
5、阿梨耶识以及阿赖耶识与其他识的关系
1)阿梨耶识与意、意识的关系
在生灭门中,第二层与第三层的关系是阿梨耶识作为心与意、意识的因果关系,这是存在于有为法即生灭因缘法间的关系。如梁译云: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36]
唐译一致。阿梨耶识作为生灭心,简称心,是一切生灭法存在与生起的根本所依。所以,依于阿梨耶识,有意、意识生起与运行。具体而言,意、意识依于阿梨耶识转,意味四义:一者依止关系,即阿梨耶识作为根本所依,意、意识作为能依,成立能依依止于根本所依的依止关系;二者因果关系,即阿梨耶识为因,生起意、意识,构成发生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三者生灭平等关系,即阿梨耶识与意、意识都是生灭法,平等;四者杂染平等关系,即阿梨耶识与意、意识都是杂染法,平等。
2)阿赖耶识与余七识的关系
在唯识学中,阿赖耶识与余七识之间的关系也有这样四种相,这可从阿赖耶识作为种子体,且种子具六义了知。种子六义为: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37]
此中,阿赖耶识作为种子体与一切诸法直接构成依止关系以及因果关系;“俱有”、“刹那灭”意味阿赖耶识作为种子体与诸法因果同时,俱生俱灭,即皆属于生灭法;“决定”、“唯能引自果”意味阿赖耶识作为种子体与诸法记性一致,即皆为杂染性。总之,从总相上看,《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的安立一致。
6、依于阿梨耶识与阿赖耶识:唯心观与唯识观
1)依于阿梨耶识的唯心观
从前文可知,在生灭门中,阿梨耶识作为心,即生灭心,是一切法生起之因,故依于阿梨耶识,可直接成立千差万别的生灭界,而有唯心观。如梁译云:
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38]
此中的心,作为生灭的无明妄心,即阿梨耶识。一切杂染法依于此心生起,一切分别依于此心生起,一切杂染境界依于此心显现。
2)依于阿赖耶识的唯识观
在唯识学中,阿赖耶识作为依他起性之种子体,能生一切法,由此可依于阿赖耶识,成立唯识观。《解深密经》云: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39]
此中意为,一切众生即一切有情,不论是否处于止观中,种种境界种种法现前,都是心识之显现,而无实体可得,由此成立唯识观。此中的心识,根据《解深密经》卷一第三心意识相品,可知是以阿赖耶识(即“阿陀那识”)为根本的。从而可知《大乘起信论》成立的唯心观符合唯识经典意趣。
7、在心识的安立上与唯识学的比较
在心识的具体即别相安立上,《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二者有同有别。
1)看心识的名目安立。《大乘起信论》安立生灭性的心、意、意识,其中心为阿梨耶识,而在唯识学中,亦安立有为性即生灭性的心、意、识,即心为阿赖耶识,意为末那识,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在名目上,前二项同,第三项分别是意识与前六识,大为有别。但在《摄大乘论》中,提到一意识说,将前六识皆归为意识,如云: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40]
这是指在唯识派中,亦有“一意识”师,主张唯有一意识,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意识在相应门转时所安立之名,即都是意识的分缘功能。如同在身、口、意业三者中,唯有意业有自体,而身业、语业皆是意业在这两门转时所得之名。意识于各门转时,都显现出相应的能取、所取之相,所以被视为有眼识等存在。从“一意识说”角度看,对八识而言,即成三识,谓心、意、意识。这在形式上与《大乘起信论》的生灭心识结构一致。
2)从具体含义看,在唯识学中,即使是“一意识说”框架下的心、意、意识三者,与《大乘起信论》的心、意、意识说也是有同有别。彼此意识说相当,但心、意说差别较大。在前者中,心即阿赖耶识,意即末那识,而阿赖耶识是根本识,末那识是转识,末那识依于阿赖耶识生起;而在后者中,阿梨耶识也是根本性的,但在具体功能上要比唯识学的阿赖耶识少,而其意,则要比唯识学的第七识末那识要多,兼有了唯识学中阿赖耶识的一些功能作用,比如现识与相续识功能作用等。
8、真如与一切法的因果关系:熏习问题
1)熏习问题
在心生灭门的前述三层法中,如果将心、意、意识合为一层,则成两层,即心生灭层与心真如层。心真如层作为如来藏与心生灭层和合,非一非异。生灭法要依于真如生起,而生灭法,因为是杂染性的,定反过来对真如有遮蔽。这样,在《大乘起信论》中就引入了熏习义,而且是双向义。相较于唯识学,这是该论中引起最大争议之处。
两个方向的熏习义,如梁译云:
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41]
唐译同义。[42]从直接表述看,引文中的熏习与唯识学的熏习义有所不同。在唯识学中,熏习是一种作用,发生在两个有为法即生灭法之间,而且是单向的。如《摄大乘论》云:
复次,何等名为薰习?薰习能诠,何为所诠?谓依彼法俱生俱灭,此中有能生彼因性,是谓所诠。如苣蕂中有花薰习,苣蕂与华俱生俱灭,是诸苣蕂带能生彼香因而生。[43]
此中能熏是花,即华,所熏是苣蕂,二者都是生灭法,华作用于苣蕂上,久之,花香熏入于上。这显然是单向的熏习。《大乘起信论》的熏习在此意义令人费解,其用衣服熏香作喻,与前述苣蕂熏香一喻相似,但所喻的无明所摄杂染法与真如二者却非皆为生灭法,而且还是双向熏习。所以,熏习义成为了历代唯识学家批评《大乘起信论》的焦点之处。在此意义上,《大乘起信论》的熏习思想形成了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熏习问题”。
2)熏习义
对《大乘起信论》的熏习义实际不难会通,前辈先贤已做过种种努力,本文试图给出一个新解。有一点是共许的:把握此熏习义的前提是不能采用唯识的熏习义,所举喻也不能等同理解。换言之,不能将《大乘起信论》中的熏习,看成为在杂染法与真如自体间具有动力性作用,因为真如自体乃无差别、无造作。在此意义上,不能将真如作为缘起之果,以及具有发生功能的亲因,如唯识学中的亲因种子。
按照《大乘起信论》,在凡夫位,真如如来藏完全被遮蔽,只有心生灭层在生灭流转;而在佛位,心生灭层所摄杂染法被断尽,唯有真如如来藏显现。其中,无始以来,无明所摄杂染法生灭不断,覆蔽真如,使其不显现而众生流转,说无明熏习真如;真如作为如来藏乃在缠如来法身,具足无漏性功德,即摄一切如来清净法,故无始能熏习无明所摄杂染法,而令善根成熟,能发起修学,在此过程中,杂染法能渐被对治而真如渐显现,说真如熏习无明。这实际是大乘佛教中“心性本净”思想或者佛性如来藏思想的一种展开表达,在无为依唯识思想中多有诠显。具体而言,心性真如,作为自性清净心,作为佛性如来藏,无始以来,为烦恼客尘或者虚妄分别杂染所覆蔽,即可看成为无明熏习真如;待真如作为如来藏摄清净法熏习善根成熟,而发起修行,烦恼客尘渐被对治,而真如如来藏渐显现,乃至最终圆满显现,即可视为真如熏习无明。显然,在这样的解释中,熏习含有两重意义:
1从真如自体与无明的关系角度看。因真如自体与无明所摄杂染法乃无为与有为法的关系,所以二者间的熏习,就绝非是一种动力性的作用。此时的熏习可这样认为:在杂染生灭法与如来藏非一非异而和合的关系中,由杂染生灭法摄真如,则真如在缠,也就是杂染生灭法覆蔽真如而流转,称无明熏真如;由真如摄杂染生灭法,杂染生灭法可除而真如可出缠,最终法身现前,称真如熏无明。[44]此熏习义在无为与有为法间建立,不同于唯识学的熏习义在有为法间建立,但不相违。
2从真如作为如来藏与无明的关系角度看。真如作为如来藏,摄一切如来清净法,故能在真如所摄清净法与无明所摄杂染法之间谈熏习关系。无明熏习真如,意味无明所摄染法覆障真如所摄净法,而染法不断,众生流转;真如熏习无明,意味真如所摄净法影响无明所摄染法,众生善根能够成熟,能起修,最终真如如来藏出缠,而为法身。这时,熏习乃是一种动力性作用。这一层熏习义建立在清净法与杂染法间,亦与唯识熏习义建立在同类法间(杂染熏习杂染,清净熏习清净)不同,但实际亦不相违。
其中,特别须注意,说无明染法由真如熏习而起净用,是指无明染法中,有一分是凡夫修学者随顺净法而发起的,虽仍为杂染性,但实有对治余杂染法的胜用。这在唯识学中也有明确说明,如《摄大乘论》云:
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出世间最净法界等流性故,虽是世间而是出世心种子性;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能对治诸崄恶趣,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虽是世间应知初修业菩萨所得,亦法身摄。[45]
此中,正闻熏习种子是凡夫修学者所行之世间善种子,仍为杂染性,但由于是随顺善法所成,而能对治其他杂染法,即有净用,方便称为“出世心种子性”。与此相似,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谈熏习也是属起信阶段,即凡夫修学阶段,所以称染法起净用。
3)熏习与染净法的发生
1无明熏习真如而流转
在《大乘起信论》中,还从熏习角度说明了染净法生起的道理。先看杂染法的生起,所谓无明熏习真如而“起染法不断”,如梁译云: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著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46]
这里给出了一个生起杂染法与苦的次第:真如(如来藏)与杂染生灭法无始以来非一非异而和合(生灭门基本义)——依于真如而方有杂染法存在(真如为所依因)——杂染生灭法由为无明所摄而熏覆真如(异性熏习;“心性本净”说中杂染法对心性真如的熏覆)——由熏覆真如而起妄心——妄心反过来熏习无明,即令无明增长(同性熏习)[47]——不了真如的无明念(相当于唯识学的虚妄分别)生起而现妄境界(相当于唯识学的“似外境显现”)——即种种杂染法现起——反过来熏习而增长妄心(相当于唯识学的虚妄分别心)——造种种业,受种种苦。其中要注意,真如为生起一切染法的根本所依这样之因,即所依因,而无明为直接因。这实际与无为依唯识经典《楞伽经》所说一致:
如来藏是善不善因,……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注不断,……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现,计著名相起苦乐受,……。[48]
此中可知,除了未提及同性熏习外,其他发生道理与前述《大乘起信论》的杂染法及苦的发生道理并不相违:如来藏为一切善法不善法即染净一切法之因,但显然是最终之依因而非亲因,亲因是无始之“不觉”即无始之妄想;依于如来藏而由不觉,轮回所摄的一切果得以生起。具体而言,无始虚妄习气熏习如来藏,而为藏识,相似相续,恒无间断;此藏识以如来藏为体,以虚妄习气为相用;依于如来藏,以虚妄习气为亲因,生起一切杂染法,换言之,藏识为因,生起意、意识等七识,乃至一切杂染法;在其中,七识乃虚妄分别(“妄想”)与境界和合而生起,包括了执著性认识与苦乐受用等方面,显示其所摄的世间果的苦性。这说明《大乘起信论》的发生论符合无为依唯识思想。
2真如熏习无明而涅槃
在《大乘起信论》中,一切清净法的生起也通过熏习道理建立,所谓真如熏习无明而“起净法不断”,即以真如为生起净法之因,如梁译云: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49]
引文给出了净法生起与修行发起的次第。根据前文所述生灭门的基本道理,真如为因生起净法的基本的前提有三:一者真如如来藏乃在缠如来法身,具足无漏性功德,即摄一切如来清净法;二者,真如如来藏与心生灭相和合而非一非异;三者,依于真如如来藏而有生灭心,乃至一切法。在此三前提下,方可建立净法生起以及修行发起的次第的说明:以真如法即真如自体及其所摄如来净法为根本所依——真如法熏习无明所摄杂染法——熏习而成熟善根,发起趣求涅槃之心——所起善心(趣求涅槃之妄心)熏长善根,生起唯心正见,开展修行——随顺无住无所得之唯心正观,以种种方便行菩萨行,而进一步熏长善根,对治无明——次第证入能所皆无所得之唯心正观——圆满证入能所皆无所得之唯心正观,而获得无住涅槃,不休息地度化众生。
《大乘起信论》的净法生起与修行发起的次第,与唯识学中的相关思想亦相通的,可分别略述如下:
第一,在唯识学中,修学的道次第为:在善根成熟时发心——在资粮道随顺唯识观修菩萨行——在加行道渐次悟解与印可外境不可得与识不可得——在见道位证入外境与识皆不可得的唯识现观——经过修道位,最终圆满证入唯识现观,而成佛。显然,前述《大乘起信论》的修行次第与此相一致。
第二,在唯识学中,虽不谈真如熏习无明,但也称真如是一切清净法生起之因。在有为依唯识学中,真如在两种意义上称因:一者,在《瑜伽师地论》称真如为生起一切清净法的“所缘缘种子”,如云:
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50]
即出世间法即清净法非是以阿赖耶识(“彼”)所摄杂染种子(“习气积集种子”)为因所生,而是以真如为所缘缘所引生。这里意为,要证真如后,方能生起清净法,换言之,真如作为无分别智的所缘而为缘,引生无分别智生起,而后方有清净法的生起。因此,真如作为所缘缘这样的胜缘引生清净法,故称真如所缘缘种子。当然此种子非亲因种子,是特殊性质的助缘,即所缘缘因。
二者,称真如作为法界,乃一切圣法(正法,清净法)之因,如《辩中边论》云:
由圣法因义说为法界,以一切圣法缘此生故。此中界者,即是因义。[51]
即称一切圣法以真如为因。但此因非亲因,仍是特殊性质的助缘,即所依因。
在无为依唯识学中,以真如为一切清净法之因,是一种普遍用法,如前文所引《楞伽经》中以如来藏为“善不善法因”。但此因的用法非亲因,仍是所依因,亲因乃习气种子。
3真如作为一切染净法之因
从前已知,在真如与无明间的熏习义中,显示了真如为染净一切法之因。但这里真如是作为一切染净法的根本所依而为因,即所依因。如《大乘起信论》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以及“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真如熏习无明而“起净法不断”等,如前文所述。这继承了《胜鬘经》对如来藏作为因的用法:
生死者依如来藏,……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52]
即如来藏是染净一切法的依(依止、所依)、持、建立,而为因,统称所依因。
在《大乘起信论》中,直接因仍是“阿梨耶识”、“无明”等生灭法,如《大乘起信论》说无明熏习真如故“起染法不断”,又说“心(指阿梨耶识——笔者注)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以及阿梨耶识“能生一切法”。[53]简言之,在《大乘起信论》中,真如如来藏作为无为法,而为生起染净法之因,乃所依因,而阿梨耶识等生灭法为因,则是直接因,即亲因。[54]
在唯识学中,真如为因也非亲因,或为所缘缘因,或为所依因,亲因乃阿赖耶识所摄种子。这是《大乘起信论》与唯识学在发生论方面最基本的相共处。
六、结论
《大乘起信论》围绕“一心二门”说的展开,传统一般认为与唯识学的关系相当明晰:二者虽然在局部安立有相合之处,但实质根本不同。事实上自唐代始,就有唯识学家对《大乘起信论》在唯识义理范畴内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到现代更是愈演愈烈,甚至将其树立为代表中国化佛教的相似佛教性质的样板进行批判。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判定有其武断与偏狭之处。从义理角度而言,带来这样一个结果的原因,除了佛教意识形态的对立的因素外,更主要是对唯识学理解上的偏化。玄奘学派所译传的唯识学,谨守护法唯识规范,乃纯粹的有为依唯识学性质,而排斥了无为依唯识学即心性如来藏思想方面。按照有为依唯识学视角观察《大乘起信论》,必然会得出二者相违的结论。但如果放在完整唯识学即有为依唯识学与无为依唯识学视野里,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将《大乘起信论》视为一部无为依唯识思想性质的论著。当然,为此在其中还需做一些会通方面的工作。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在新视角下进行观察的尝试。
2012年11月——2013年7月
[1] 周贵华著:《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第202-28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周贵华著:《言诠与意趣—佛教义学研究》,第3-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 梁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75页下。下文简称梁译。
[4] 唐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84页中。下文简称唐译。
[5] 梁译,第576页上。
[6] 唐译,第584页下。
[7] 《摄大乘论本》卷中所知相分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9页中至下。
[8] 梁译,第576页上。
[9] 唐译,第584页下。
[10] 参见《解深密经》卷一胜义谛相品第二,卷二一切法相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
[11] 《解深密经》卷一胜义谛相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0页上。
[12] 《大乘庄严经论》卷六随修品第十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2页下至第623页上。
[13] 转引自周贵华著:《言诠与意趣——佛教义学研究》,第12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4] 梁译,第576页上。
[15] 唐译,第584页下。
[16]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1页下。
[17]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9页中。后文涉及《楞伽经》亦取《大乘入楞伽经》译文,因为学界共许此译本与现存梵本最为接近。
[18] 《成唯识论》卷十,《大正藏》第三十册,第55页中。
[19] 梁译是阿梨耶识,唐译是阿赖耶识,后文主要以阿梨耶识代。
[20] 梁译,第576页中。
[21] 唐译,第585页上。
[22] 笔者在拙著《唯识、心性与如来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中,亦称阿梨耶识是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之心,见第157页。
[23] 唐译,第585页上。
[24] 同上。
[25] 梁译,第576页中。
[26] 梁译,第576页中。
[27] 唐译,第585页上。
[28] 《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3页中。
[29] 梁译,第577页中。
[30] 唐译,第585页下至586页上。
[31] 《摄大乘论本》卷一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6页下。
[32] 《辩中边论》卷一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5页下。
[33] 《成唯识论》卷八,《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页中。
[34] 梁译,576页中。
[35] 周贵华著:《言诠与意趣——佛教义学研究》,第3~2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6] 梁译,第577页中。
[37] 《摄大乘论本》卷一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5页上。
[38] 梁译,第577页中。
[39] 《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8页上至中。
[40] 《摄大乘论本》卷中所知相分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8页下。
[41] 梁译,第578页上。
[42] 唐译,第586页中至下。
[43] 《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4页下。
[44] 周贵华著:《唯识、心性与如来藏》,第158-159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45] 《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36页下。
[46] 梁译,第578页上。
[47] 周贵华著:《唯识、心性与如来藏》,第158-159页。异性熏习发生在真如与无明间;同性熏习发生在无明染法间。
[48] 《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刹那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下。
[49] 梁译,第578页中。
[50]《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大正藏》第三十册,第589页上。
[51]《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5页下。
[52]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2页中。
[53] 梁译,第577页中,第576页中。
[54] 周贵华著:《唯识、心性与如来藏》,第40-45页。
(载于《比较经学与<大乘起信论>》,2014年第3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一本不错的逻辑学通识读本!
作者:纯阳书评 发布时间:2018-09-11 11:13:19
要写好一本通识读本其实是不容易的,而要写好逻辑学的通识读本则要更难一些。通识读本的定位就要求这本书必须是写给很多人看的,而受众一广就容易众口难调,因为大家情况不同,基础有异,所以怎么让这本书让大家看了感觉都合适,都能有收获,真得需要下一番功夫。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最大的考量应该是要做到书里设定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含量与最大多数读者的平均水平相匹配,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的一样,如果书里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含量过高,超过了绝大多数读者的心智水平,读者就会有明显的困惑感,甚至滋生了苦恼的意识,结果从书里边没学到多少东西。反过来也不行,如果书里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含量过低,低于绝大多数读者的理解能力,读者就会读起来索然无味,感觉这本书没有什么营养,书可能读完了都没觉得有什么收获。这就要求作者能够首先具备良好的平衡观,要平衡好展现一门学科所必需的知识深度和绝大多数读者理应达到的理解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好一部面向大众的通识读本。但是说到这里,只是完成了问题的转换,并没有完成问题的解决,作者该如何把握学科所需的知识深度?怎么确定读者理应达到的理解程度?这两个问题既很关键,又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必然只是一种主观判断,个人意见,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分,那么相对好的答案只能是来自于作者自己对这门学科的整体把握和基于教学经验的反复思考。
以上只是一般通识读本写作之难,而逻辑学通识读本的写作是更难一些的。首先一个原因是逻辑学本来就比较难,逻辑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辨证逻辑,这种逻辑被黑格尔在《大逻辑》和《小逻辑》里完成了体系化和完善化,这种逻辑学难道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搞懂,不过幸运的是本书不是讲这种逻辑学的。而本书讲的是另外一种相对简单的逻辑学,即形式逻辑,虽然相当简单,但是并不意味着不下功夫就能学会,要想有所收获,得有不断烧脑的决心和勇气。另外一个原因是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而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性的不讲逻辑,或者说是不按逻辑去表达思想和处理信息,但是我们对于这样的事实又浑然不觉,没有认识到自己不讲逻辑的问题,而这一点又客观上增加了普通大众学习逻辑的难度。而这一点客观上又为作者写一部优秀的逻辑学通识读本增加了难度。
从这本书的实际情况看,读者比较好的完成了两个平衡,既一方面平衡好了逻辑学各部分内容的遴选和权重分配,通过合理的内容安排,较好地勾画出了逻辑学的总体轮廓,使得读者能够相对容易地建立一门学科的整体认识,通过本书窥得逻辑学的门径,为日后在这个领域的登堂入室提供了阶梯和指南。另一方面作者较好的平衡了逻辑学本身的难度和读者的水平。
另外作者还采用了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并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上补充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体会,客观上降低了书中理论的理解难度。
综上所述,这本书是一本写的比较成功的逻辑学通识读本。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0:26:15 )好用,支持
-
网友 潘***丽: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0:28:49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戈***玉: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1:57:30 )特别棒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5:19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丽: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5:15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曹***雯: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1:29:06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5:19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4:45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同作者:其他的书籍:
-
清洁化妆品+护肤品+疗xiao化妆品+美容美发化妆品设计与配方 共4册 化妆品配制技术和配方实例详解 美容美发功能化妆品研发技术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英汉词典(zui新修订版)/《新英汉词典》编委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30000词英汉汉英词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东方旗舰店】GRE考试指南(第3版)+NEW GRE词汇精选(共2本)俞敏洪GRE宝书 GRE OG 书籍 网课 官网博闻推荐任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外研社少儿英汉词典(二版)(点读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法语DELF高分突破A1/A2/B1/B2/4本套装法语水平考试法语备考法语考试 法语考试题型答题技巧考试用书 法语预测练习题法语高分突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法语考试全攻略TCF/DALF考试5本套装外语教学与研究正版法语专业TCF/DELF/A1/A2/B1/B2水平考试法语自学辅导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祝福祖国新时代少年儿童爱国歌曲精选 小学生卷 歌谱曲谱 中国少年儿歌歌曲大全 少年组歌曲 声乐培训教材 爱国歌曲歌唱祖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BEC真题集 第4辑(高级)【正版图书,放心购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龙年运程:2012十二生肖人生运势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其他的书籍:
-
新英汉词典(zui新修订版)/《新英汉词典》编委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TOPIK(II)强化套装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祝福祖国新时代少年儿童爱国歌曲精选 小学生卷 歌谱曲谱 中国少年儿歌歌曲大全 少年组歌曲 声乐培训教材 爱国歌曲歌唱祖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法语DELF考试全攻略A1-B2全套4本 法语考试题型答题技巧delf 考试用书 法语预测练习题法语高分突破 法语考试攻略法语考试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中级财务会计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中级财务会计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中级财务会计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中级财务会计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学生声乐书音乐书少年儿童爱国歌曲选中学生歌谱 曲谱 小白杨 雨花石 新时代爱国儿童歌曲选 祝福祖国歌曲歌谱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如何唤醒数学脑 趣味数学知识科普读物创意思维训练书 6-12岁益智游戏书逻辑推理书课外教辅籍数学教辅课外读物学习方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童书” 的书籍:
-
剑桥少儿英语专项强化训练(二级)(含磁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专项强化训练(三级)(附磁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Scholastic Success with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 Division学乐成功系列:美国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练习册5年级英文原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考前9天轻松复习:二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全真模拟题(1级附磁带)/剑桥少儿英语考试辅导丛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升级突破(一级)(第3版)(磁带1盒)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启蒙教材 幼儿版 含盘2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随课练(三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同步辅导教程:二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 考级模拟题集 二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想像力/创造力” 的书籍:
-
周国平散文经典读本-唱出我们的沉默【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国平散文经典读本 唱出我们的沉默 周国平【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课堂内外低年级注音版杂志2023年9月 备考2024一二/1.2年级小学生作文素材带拼音过刊 KT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新书 训练思维力创造力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职业启蒙绘本百科 长大我要当什么系列 【长大我要当什么:建筑师 】0-3-4-5-6周岁少幼儿童绘本图画故事书0-3-6岁亲子阅读 幼儿园阅读绘本故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一个人在家 精装绘本图画书 一本治愈孤独害怕与焦虑释放想象开启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图画故事书 奇想国童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你们都是我的爱 (精装绘本) 【英】山姆麦克布雷尼.978753326753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最强大脑小学生智力测验全书+漫画头脑风暴 全脑开发儿童图书益智游戏智力开发书籍 数学思维训练 专注力训练左右脑左脑右脑开发 小学生逻辑思维迷宫书找不同7-10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籍读必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美术与创意开发 少儿教育宝典全面系统实用全球畅销的儿童创造力培荞课程 儿童创造力培养课程系列儿童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汽车顾问式销售实务(工作页一体化) 陆松波, 科学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喜欢"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的人也看了
-
男性不育看名医/家庭医生医学科普系列丛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学习没烦恼全套书10册 我的成长没烦恼系列 学习方法趣味学习篇二三年级课外书阅读 好孩子成长励志故事书籍四五年级小学生儿童成长励志文学故事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解读美国名胜American Places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防守叫牌导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理查二世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3册精装跑跑镇睡睡镇超级跑跑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适合3岁以上正版童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战国名将之李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绘本大师Oliver Jeffers 我们在这里 一位父亲的地球生活笔记 Here We Are 奥利弗·杰夫绘本 英文原版 儿童故事绘本 地球生活用户指南 温暖治愈系绘本 纽约时报畅销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复习题集 -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特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物流作业管理 中国财富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保健学(第4版/本科儿科/配增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相关推荐
-
城堡 [奥]卡夫卡 汤永宽【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学车考证30天速成/学车考证速成精解系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制器尚象: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研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宋太祖赵匡胤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合同法案例研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红楼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978750387258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2山东普通高校招生高考必读-专科高职部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两面间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北大东奥·轻松过关1·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经济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客家山歌:认同·发展·嬗变(Hakka Mountain Songs: Identity Devel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商务礼仪:情境·项目·训练(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邮轮安全运营管理案例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PNSO恐龙博物馆:中国恐龙2(用科学艺术作品呈现近百年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恐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玉匣记正版增补万全老旧古书玉匣记注评真本完整版原著无删减东晋道士许真人 著耕种气象婚丧嫁娶求学开张出行起造移居看阳宅占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博士论丛 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校正全本增刪卜易 野鹤老人著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古代术数书籍 周易六爻经典入门 爻 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满2件享】《走短的路》——纵横职场少走弯路的秘诀 赵海男 北京仓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功/励志 人在职场 职场人际/职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