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学习方法 案例解析 从基础到精通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辅导书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学习方法 案例解析 从基础到精通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辅导书正版精美图片

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学习方法 案例解析 从基础到精通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辅导书正版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学习方法 案例解析 从基础到精通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辅导书正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3782508
  • 作者:三道手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
  • 页数:252
  • 价格:69.7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考试 建筑工程类职称考试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6 01:50:02

寄语:

思维训练及实际题目的解析与点评与解答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风景园林快题设计的教材,本书从易到难的介绍了快速设计的特点与学习方法,技术性图纸的表达要点,快速设计的思维训练及实际题目的解析与点评,常见问题的解答等。循序渐进地将快速设计进行了系统化、逻辑化总结与归纳。

本书立足于为广大学员提供全面、容易快速掌握的快题设计技法,并成为方便学员查阅、参考相关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一手资料。以景观节点为主打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共分为7 个章节:前两章主要从制图方法步骤、景观设计尺度及公园规划设计规范等基础入手,全面梳理学员入门必备知识点;第3 章则重点介绍快题入门的基本设计思路,阐述设计过程“五步曲”并详解每一步的设计重点;第4 章则在第3 章的基础上通过各类景观节点的展示与分析指导学员灵活应对各类设计场地;第5 章主要目的是对学员进行空间思考的引导,学习景观空间的构成方法与创作思维,提高学员的综合设计能力;第6 章为效果图范例。


书籍目录:

第1 章 景观快题设计基础概述

1.1 初识快题设计

1.1.1 学习目的

1.1.2 命题类型

1.1.3 考查内容

1.2 制图规范讲解

1.2.1 基本制图工具

1.2.2 成图制图规范

1.2.3 排版式样参考

1.3 学员必备素质

第2 章 景观快题设计基本规范

2.1 景观常用尺度规范

2.1.1 各类景观要素的尺度

2.1.2 特殊场地设计尺度规范

2.1.3 空间感知尺度

2.2 城市公园设计常用规范

2.2.1 城市公园设计一般规定

2.2.2 城市公园总体设计相关规范

第3 章 景观快题设计方法讲解

3.1 快题设计五步曲

3.1.1 第一步:基址分析

3.1.2 第二步:功能分区

3.1.3 第三步:确定景观结构

3.1.4 第四步:空间营造

3.1.5 第五步:细节设计

3.2 植物种植设计指导

3.2.1 植物配置模式典型案例参考

3.2.2 景观常用园林植物

3.2.3 植物配置相关要点

第4 章 景观节点专题分析

4.1 景观节点分析方法讲解

4.1.1 景观节点结构形式的剥离

4.1.2 景观节点空间组织方式的分析

4.1.3 景观节点细节设计手法分析

4.2 景观节点分类展示

4.2.1 入口广场设计

4.2.2 滨水景观带设计

4.2.3 建筑外景观环境设计

4.2.4 植物围合设计

4.2.5 特殊活动场地的设计

4.2.6 其他景观节点参考

第5 章 设计能力提高方法

5.1 构图联想

5.1.1 Google 遥感图片解译

5.1.2 景观设计意向图的平面化

5.2 构图示意

第6 章 景观效果图赏析

6.1 人视点效果图

6.2 鸟瞰图

6.3 效果图赏析

第7 章 实战训练

7.1 广场设计

7.1.1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题目

7.1.2 基址解析

7.1.3 方案评析

7.2 公园设计

7.2.1 滨湖公园设计题目

7.2.2 基址解析

7.2.3 方案评析

7.3 校园绿地设计

7.3.1 校园读书公园设计题目

7.3.2 基址解析

7.3.3 方案评析

7.4 滨水绿地设计

7.4.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题目

7.4.2 基址解析

7.4.3 方案评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三道手绘隶属于上海三道环境规划有限公司,创立于上海,在武汉、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主要提供设计方案手绘图表现、手绘教育培训、考研快题培训方面的服务。 是目前国内*权威的考研快题与设计表现机构,在国内建筑设计类院校以及设计类公司中享有盛誉。三道手绘创办至今教学成果颇丰,学员屡屡获得在全国规划建筑景观环艺类招考院校的快题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风景园林快题设计的教材,本书从易到难的介绍了快速设计的特点与学习方法,技术性图纸的表达要点,快速设计的思维训练及实际题目的解析与点评,常见问题的解答等。循序渐进地将快速设计进行了系统化、逻辑化总结与归纳。

本书立足于为广大学员提供全面、容易快速掌握的快题设计技法,并成为方便学员查阅、参考相关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一手资料。以景观节点为主打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共分为7 个章节:前两章主要从制图方法步骤、景观设计尺度及公园规划设计规范等基础入手,全面梳理学员入门必备知识点;第3 章则重点介绍快题入门的基本设计思路,阐述设计过程“五步曲”并详解每一步的设计重点;第4 章则在第3 章的基础上通过各类景观节点的展示与分析指导学员灵活应对各类设计场地;第5 章主要目的是对学员进行空间思考的引导,学习景观空间的构成方法与创作思维,提高学员的综合设计能力;第6 章为效果图范例。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阿道克 发布时间:2019-07-20 08:39:00

    看过英文了。

  • 作者: 关于你的眉 发布时间:2022-01-28 17:28:37

    第一本词汇手册

  • 作者: 飘飘白云 发布时间:2014-04-19 12:58:59

    相比之下巴斯的那一本同名书水准要高很多,建议阅读那一本,这一本仅作补充,这本中间有讲婴儿心理的发展,而巴斯那本讲的很少。

  • 作者: 猪肚鸡 发布时间:2020-09-13 15:16:51

    之前没有想过,在中国语境中习以为常的“中国画”,其实已经包含着全球视角的审视。当我们默认中国画应该是水墨丹青的时候,中国作家创作的油画似乎在中西中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不禁开始想当代主流文化里的中国性,究竟是中国历史的承袭还是西方凝视和构想的产物?

  • 作者: 书生 发布时间:2010-07-09 00:30:39

    课堂教学观察。需要进一步仔细再看,尤其是其中的课例与观察量表需要进一步推敲。


深度书评:

  • 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考研与求职的辅导书。

    作者:凤凰空间 发布时间:2017-08-07 10:53:10

    精选200张图,从建筑学考生的角度,进行知识点的梳理,重点难点突出皆在培养快速的快题构思与设计能力,画出优美的、线条流畅的快题表现。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博

    案例均选自全国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和三道手绘培训班师生的快题练习作品内容涵盖博览类、办公类、旅馆类、教学类、餐饮类、文化类图书馆类等。

    凤凰空间首席编辑——杜玉华

    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考研与求职的辅导书。

    同济大学教授——曹炜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一了 发布时间:2007-03-03 14:52:54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土气”毫无疑问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根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乡土社会。另一层意思是说现在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就是说虽然地主、知识分子、工人、资本家等社会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那些城里人对乡下人冠以“乡巴佬”的称呼,因为他们对于乡土社会已经完全没有了认同感。至于这些阶层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怎样具有着乡土社会的文化的根,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

      在第一章里,作者从“土气”切入,分析中国人的农业本性。“远在西伯里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因为农业的固定性,才有了“土气”,所以说这个词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的农业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生活的固定,结成了稳定封闭的邻里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许多中国社会的特征都是由此而来。比如说,中国为什么早在战国就有墨家提出法制社会的观念,但是两千年了中国为什么还是人制社会?就是因为这种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和邻里的熟悉性。“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还用的着多说么?”这种生活背景下显然没有法律和合同之类东西存在的必要,因为那都是对付陌生人的,只有整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现代人才需要。对中国人来说,分得太清楚未免伤了感情。中国文化的模糊性大概也从这里来。

        第二和第三章讲当时一些人提倡的“文字下乡”。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但是费老认为不应该这么说,乡下人不是智力上笨,只是知识上不足,更确切的说是知识结构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而对于城市的文明生活当然不甚了了了。这种不了解就像城里人分辨不了麦子和韭菜、不会爬树、不会抓鱼一样,没什么值得取笑的。作者进而探讨了语言的产生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字的产生原是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交流的,但是在乡土社会,由于生活的一成不变和空间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面语言表达的东西丰富快捷。文字既不是乡土社会的基础,本来就不是乡土社会的本性。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庙堂性的,都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记录帝王事件,所以不是乡土社会的必要。因此文字发明了几千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依旧目不识丁。当然当代的乡土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农民必须要识字了,因为要科学种田、操纵机器。但是实际上我的母亲初中毕业,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文字,长年没有阅读和书写,因此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读我的家信都很吃力。这无疑是费老观点的例证,说明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农民的生活还是带着传统乡土社会的痕迹——地方性和口语化。(待续)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二)

    (一)在“男女有别”一节里,提到Oswald Spengler曾说西洋有两种文化模式,一是Apollonian亚普罗式的,一是Faustian浮士德式的。前者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自然超人力的秩序,人只能接受它,维持它。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后者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费老认为乡村社会是前者,现代社会是后者。

        且不说是不是,我对这两种文化模式很感兴趣。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对理想世界的拙劣的模仿,还有圣经中对于原罪的解释,原来都是前一种思想的表现;而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观,“生命是障碍的克服”,苦难越大,生命力因之越强,生活的意义因之越深。这里面隐藏了一个结论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结果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进而推论,我们不是要得到更多而是要经历更多,这就是存在主义者加缪的观点——不是生活得更好,而是生活得更多。

    (二)对于男女感情,费老又说“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最后的统一是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男女的共同生活越是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障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需更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费老这里说的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异性吸引力和爱情。我不由想到我们在感情中体会到的爱情,如果抽去了表层的性欲和生活,其实就是这种依恋感,这种恨不得和对方变成一个人的冲动。卢克莱修说“情人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情爱的牙齿顶着牙齿,但他们不能在另一方销魂,也不能成为另一个自我。”正是这种永远不能克服的距离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很多人难以体会这种本质的爱情,甚至用性或者“在一起”代替爱情,无疑是对爱情的肤浅的理解。

    (三)在“礼治秩序”里,费老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礼治。若是法治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私情和冤案发生,若是人治就不会有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总说身不由己烦恼重重了。中国社会的人们是依照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行事的,不管处于什么地位,都得按照这些规定行事。儒家说“克己复礼为仁”是个最好的例证。

    (四)接着,在“无讼”里,费老接着推论,既然是礼治社会,那么礼就不仅仅是礼貌,不懂礼就简直是个道德问题,如果有官司非打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规矩。中国乡土社会的理想是没有法律和政治的,因为一切都按照祖先流下来的规矩进行,政府的统治以教化为主,“苛政猛于虎”;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自有父母教化他们适应这些规矩。这就实现了“无为而治”的理想。

        我想到在我的家乡,很少有争端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家务纠纷或者两家发生了争执,一般都是找村里能说会道的“明礼人”来“评理”。很少有人想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被认为是“丢人”的,不管你有理还是无理。当然过了这么多年,中国农村的乡土性已经有所稀释,乡村里的家长和长老们的影响力慢慢下降,村里以前经常为人评理的人现在只不过是个婚丧嫁娶仪式的主持者,平时喜好赌博,在乡亲中已经没什么威信。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三)

    在下面几节里主要讲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具体统治进行方式。

    (一)在“无为政治”里。费老总结论权力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冲突和剥削统治产生了权力,一种认为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产生了权力。一个来自于暴力,一个来自于契约。费老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同时存在,前者成为横暴权力,后者称为同意权力。接下来费老认为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权力都很微弱,因为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剩余价值不多,横暴权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被陈胜吴广之流推翻;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所以依赖社会分工存在和壮大的同意权力也很微弱。最后费老说“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维持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这个我不是很同意,依我的生活体验,中国农村的权力基本上还是以同意权力为主的,因为上面说到“礼治社会”,所谓“礼”难道不是大家在生活中相互协调达成的一致吗?乡绅和长老们的调节纠纷的权力和威信,不是同意权力吗?

    (二)在“长老统治”里,费老在上述两种权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化权力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或者说是爸爸式的,是Paternalism。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是既非横暴又非同意的,是基于血缘事实和社会经验的。孩子们必须遵从长辈的意愿,以适应这个他并不了解的社会,他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父母并不从教育孩子这件苦差事上面得到实际的好处,父子之间也没有本质的利益冲突。但是“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的手下过日子为难过。”孩子们受到的教化是全方位的、深入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而且教化的权力由于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又扩大到成人之间,这就是长幼之别,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长幼分得这么清楚,兄弟姊妹叔伯,每个前面都要加一个数字“大哥”“三姐”“二叔”,相比之下,英语中只有brother、sister、uncle等。

    (三)在“名实的分离”中,费老又提出了时势权力的概念。与教化权力产生于社会继替不同,时势权力产生于社会变迁。哪个占主导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决定的。如果社会的变迁速率慢得和社会继替的速度相同,那么就没有革命的需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社会变迁被父子之间的更替消化掉了。但是社会变迁快到社会继替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旧的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加速的改变和革新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时势造英雄”,由有才能的人出来充当文化英雄或者政治英雄,推动社会向前变革。从这个角度看,苏俄的专制统治和沙皇的统治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横暴权力,而前者是时势权力,社会主义者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充当了文化英雄的角色,带领苏联国家和人民加速实现现代化。这样也可以理解英国为什么可以不流血的实行各种富于基本性的改革,就在于社会的领导者可以及时顺应社会变迁和历史潮流,所以不致发生流血革命。

        回到乡土社会,“中国思想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之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是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相适应。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儒家经典只有那几部,但是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诠释版本,一代又一带人对经典做着自己的诠释,经典诠释著作要比经典多得多。形式没变,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中国人虚伪的劣习也由此而来,因为长辈和经典的权威不可侵犯,只有通过歪曲解释和阳奉阴违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像费老说的,“虚伪在这种情形下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四)在最后一节“从欲望到需要”中,费老认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还举了北方人爱吃大蒜为例,这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文化对欲望有着筛选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但是我不同意,爱吃打算并不能说是欲望,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不是所有的“我想”都是欲望,“我想吃饭”是欲望,但是“我想吃米饭”就不能说是欲望了。因为欲望应该是人之本性,很多地方的人们饿了并不想吃米饭。这种应该叫需要,需要是带着个人、文化和地域的烙印的。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欲望是什么呢?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延绵,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会有五味之好。”

        我觉得“食色性也”这句话揭示了欲望的本质,“食”是为了人个体的生存和延续,“色”是为了代际之间的继替和延续,满足了这两点,一个物种就可以绵延不绝,这样看来,人类只是一种普通的生物而已。所以说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到今天的生物机理。但是单纯的欲望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节制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会思考,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之快,能够有计划地行事,通过长时间一系列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才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以前我说理想因为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是人的本性,现在看来是错误的,与生俱来的是动物性。动物的意识中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它们只生活在现在,而人生活在一个延续的历史中,不仅是个人的延续,也是代际之间的延续。

        这才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完>>

  • 读凡尔纳

    作者:Chen XY 发布时间:2011-04-24 20:00:21

    儒勒.凡尔纳,应该是我最早能记住名的法国作家,《80天环游地球》是我读的他第一个故事。少年时曾到处找他写的小说,当时看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在90年代再版的“凡尔纳选集”,一共选择了他的17本经典小说。这17本大都属于凡尔纳作品中“奇异的旅行”系列,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从地球到月球》《飘逝的半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们》《气球上的五个星期》等。

    90年代初,在北新桥十字路口附近有家小书店,架子上是一排排的书,其中在最好的位置整整两排摆着正冒着热乎气儿油墨喷香的凡尔纳小说。我还是中学生,省下零花,天天放学后就跑到小书店学末,出一本,买一本,最后凑齐一套,读的如痴如醉。紧接前后脚央视的《正大剧场》播出了皮尔斯.布鲁斯南演出的BBC剧集《环游地球八十天》,好像当时还播过《地心游记》。两个片儿都基本忠实于原著,很好看。

    少年时读凡尔纳,痴迷于故事中的探险,想跟着主人公一起上天入地下海仗剑走天涯打土人救落难大美女,有点洋金庸的感觉。等再过几年重翻时,则惊讶于故事中的‘真实’,其实当然明白这些故事几乎都是想像中的产物。但是,凡尔纳小说迷人的地方正在于他把现实与幻想完美的集合在一起。作者在故事中会煞有介事的列举大量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等等数据,极力合情合理。让人首先主动相信它是真实的。比如在《从地球到月球》中,作者会真像那么回事的推算巨型大炮发射登月舱所需的炸药重量,登月炮弹的容量,在太空中如何解决饮食,如何制造氧气......。好似一本说明书,仿佛照着凡尔纳笔下的方法去做,是谁都可以上天兜一圈玩。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便会情愿并且自愿随着作者的想像一起去旅行。即便读者在阅读间隙忽然想到这只是本科幻小说,但依然主动相信它。能做到这样不容易,因为到处都不缺见多识广和挑剔的读者。

    曾在网上看到有细心的读者,把凡尔纳小说中所有人物探险世界的路线在世界地图上逐一描出,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世界仿佛被一张蜘蛛网密匝匝的罩住。而这张遍布世界的蛛网,是凡尔纳独自一人从笔端徐徐吐出。

    在《地心游记》里,黎登布洛克教授在斯特隆博利岛的火山爆发时说过一句话,仿佛作者再在说自己:“这个怪异的、微不足道的家伙,能将一个无限宇宙容纳在他那小小的脑海里,能探测宇宙的秘密,能慢慢地洞悉宇宙的法则。他所作的努力并没白费,因为这么一来,他的思想也就融汇于世界的范围内。”

    查看资料,“第一本凡尔纳中文翻译小说在百年前就诞生。1900年,福建女诗人薛绍徽(1866-1911)在他的丈夫、旅法学人陈寿彭(1855-?)的帮助下,将《八十天环游地球》翻译成中文。当时便受到读者的欢迎,于是夫妻俩再接再厉又译出数部。随后,又有译者加入进来。“1902年,卢藉东、红溪生译了《海底旅行》,梁启超译了《十五小豪杰》,1903年鲁迅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包天笑译《铁世界》、无名氏译了《空中旅行记》,1904商务印书馆译了《环游月球》,1905年奚若译《秘密海岛》,1906年周桂笙译《地心旅行》,1907年谢译《飞行记》,1914年叔子译《八十日》,1915年译《海中人》。此外,还有若干不知道译者姓氏的中文译本,如《幸运的比甘》(1903),《没有名称的家庭》(1905)等,直至“五四”前,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译成中文的不下十五六种。”

    “而较系统的翻译凡尔纳小说则在建国后,1957-196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的科幻小说,有范希衡译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曾觉之译的《海底两万里》,联星译的《地心游记》和《蓓根的五亿法郎》,沙地译的《八十天环游记》、王汶译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杨宪益、闻时清译的《地心游记》等,少儿社1957年也出版了周熙良译的《天边灯塔》。80年代之后,凡尔纳的作品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首先重版了以前出版的凡尔纳小说,接着继续翻译了《凡尔纳选集》。与此同时,各地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其翻译质量和出版数量均超过本世纪的前80年。”

    我读的便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译本,90年代初出版。翻看一本本书前的译者,名家云集。前段时间杨宪益先生去世,我这才注意到原来《地心游记》也是杨先生的翻译作品。

    如今,没事时也会再翻翻凡尔纳的小说。打开书页,还是仿佛被立刻催眠一样。不管科技已经多么发达,但我仍是相信他写的是真的。事实上凡尔纳在作品中并不是极其热衷于对科技的崇拜,后人研究发现,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是18世纪末期的知识。对他同时期的科学新发现,凡尔纳一概不采用,有时甚至到了漠视的程度。但读来依然会觉趣味盎然,激动不已,这便是因为作品中呈现的那一个个的人。在《地心游记》中,那个黎登布洛克教授又说:“我们固然会死亡,但我们的行为决不会消逝,因为这些行为永远存在于它们的无限结果之中。度过一天之后,我们的脚步便在沙路上留下永不消失的足迹。没有前者决不会有后者,未来是由过去的不为人所知的延伸组成的。”

    作品中那些人的精神,就是凡尔纳作品的魅力。

    1900年,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本翻译的凡尔纳小说,《80天环游地球》。到今年已经111年。111年是个挺巧的数,但到目前还没看到有媒体报刊纪念这位法国作家。作为一名喜爱凡尔纳作品的读者,自己能做什么呢?这几天挑本他的小说再重新读遍。家里有本传记,叫《凡尔纳带着我们旅行》,作者迪马是法国凡尔纳研究专家,这本传记着重于描述凡尔纳创作过程而非过度记录他的生活细节。抄几条书上画的道道,算是对凡尔纳小小的纪念。

    感谢凡尔纳让我们青少年时代随着他去旅行,渡过那么多精彩难忘的旅程。

    书上的道:

    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作家之一。

    2.凡尔纳1863年他发表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个星期》,稍后又写了使他获得巨大声誉的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到晚年写完《世界主人》,他一生共写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2.18岁时,凡尔纳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毕业后,他曾努力创作投入诗歌和戏剧,遭到父亲的反对,并失去了家里的经济资助。终于,凡尔纳与一个胖子合作创作了一个剧本并于1850年初次上演,这个胖子叫大仲马。但此后,凡尔纳在诗歌和剧本创作上再无更新的突破。

    3.1863年,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五岁。

    4. 凡尔纳在小说中充分利用了自己对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的知识。但,他利用的几乎都是18世纪末期的科学知识,对于他生活的时代新发现的科学知识,凡尔纳几乎从不采用到小说里。凡尔纳曾说自己从报纸期刊报告中摘抄了很多很多科学常识的纸条,供写作参考,然后才开始创作故事。他说,这些纸条非常之多,即便到了晚年依然还有很多纸条还没有用到。据说他有2500本笔记,还分门别类,有122门569类之多。

     

    5. 凡尔纳虽然在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科学常识,充满了科技数据,但实际中他的数学很差。他承认自己没有受过科学教育,对科学兴趣也不大。

    6. 凡尔纳无论生前生后都在经历着作品被篡改的经历。凡尔纳成名后长期跟一位出版商合作,跟这位出版商签署了很多不利于收入的合同。出版商还不满于利用作者发财,在阅读完手稿都要求他作或多或少的修改。而且,有很多处重要的修改是从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上要求凡尔纳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这令凡尔纳很是苦恼,他曾愤怒的辩论力争,但几乎最后都听从了这位出版商的要求。毕竟凡尔纳曾多年经历失败和贫穷。传记中展示了凡尔纳原稿和经过出版商修改出版后小说的对比,看的出,原稿更能体现小说人物鲜明的性格和精神。凡尔纳去世后,他的作品接着又受到他儿子的篡改,他的儿子甚至还以他父亲的名义出版自己写的小说,比如受人称赞的《多瑙河领航员》。虽然现代的研究者尽量使凡尔纳被篡改的作品还原到最真实,但他的小说的遭遇,对凡尔纳来说不免是个遗憾。因为他曾说:我不是一个科幻小说家,我是一个艺术家。

    7. 凡尔纳早年是一位戏剧作家,创作过很多戏剧剧本。可惜,在戏剧创作方面,凡尔纳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改为创作小说一举成名。有意思的是,他的小说名作《八十天环游地球》最早是为戏剧舞台创作的剧本,然后才改写为小说。

    8. 凡尔纳曾遭遇枪击,又因为他有糖尿病,所以导致脚部伤口愈合缓慢。为了减少痛苦,他开始使用吗啡,导致上瘾。他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赞美神奇的吗啡。

    9. 凡尔纳敬仰的本国作家是雨果,对英国的狄更斯则赞不绝口。

    10.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糖尿病加剧,24日去世。1905年3月28日送葬,全世界纷纷电唁,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 成年前的最后一个童话

    作者:popo 发布时间:2006-01-21 00:24:29

       是在我20岁生日后的第9天,作为生日礼物得到它的。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我一段有些迷乱有些青涩有些紧张有些绝望的故事。

        纷繁复杂的功利肮脏社会中,两颗出世的心,一段世外桃源般纯美的爱情。不去比较《火与冰》,不去考虑《想飞的翅膀》,把作者是曾经尖锐激进的余杰这回事给忘了,单看这部小说,实在是好文字好故事好思想好情感。套句琼瑶阿姨的词,是“美丽得一塌糊涂”。

        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默然着想了许久。余杰许是想要唤醒现代成年人的一种“信仰”吧,对于家国天下,对于纯真爱情。这也是我向来所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却是一种深深的难过。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难过,许是故事太美好了所以我无法相信?又或许是我知道我这一辈子大概真的难以得到如此简单纯美的感情?就好像送我书的那个男孩子——他比我还更虔诚的信仰并追逐着这种感情,我们最后只能以一本《香草山》去了结我们的故事——如果,那一段可以称之为故事的话。我不是那“小鹿”般的女子,我给不了他香草山,甚至因此我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怨这本书的存在。为何要给世人一个几乎是到达不了的美好?为何要设定这样一个让人们在美好与现实的对比中幻灭的故事场景?不过时间长了,自己的心情平复后,再想这本书,我又笑了,无论如何,余杰是在教我们信仰,至少是给了一个信仰美好的可能性吧。之前的我的怨结,真是小女子的卑微郁郁。

         法律上的成年是18岁,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心理上的成年要晚得多。至少大学三年级在读的我,惭愧至今未有能力担负起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一切责任。自小我喜欢看童话。我把一切纯净美好纤尘不染的故事定义为“童话”。《香草山》亦是。我想这不是对《香草山》的一种轻视,因为能给孩子们看的,应当是最好的东西:纯美而深刻,现实而理想,有思想,有信仰,充满人性的光辉,老少皆宜。所以我建议,有机会的话大家都该读读这本书。读一遍就好,认真的读一遍,莫失莫忘其中的美好。

        不过有时我也揣测,大概《香草山》会是我成年前的最后一个童话了。

  • 作者没有实际运营经验:2星|《新媒体运营》

    作者:左其盛 发布时间:2018-06-05 20:22:30

    本书封面注明:勾俊伟编著。看过全书后感觉作者自己写的内容极少,基本以编为主。但是书中没给出任何的信息来源。

    全书页没对作者的从业经历做任何介绍。看过之后判断作者没有实际的运营从业经验。书中实际作者的经验只有两处:1:分析了100条运营招聘信息;2:这套书中的另外一本在网站上的运营技巧。

    全书就是作者整理的运营工作流程加上一些公开可见的运营案例的点评分析。由于没有从业经验,作者的案例和点评分析水平都一般。

    总体评价2星,价值不大。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经典的新媒体运营分为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P14

    2:在企业新媒体运营的实际应用中,四大经典模块会进行重新组合,衍生出出五类模块,包括社群运营、网站运营、流量运营、平台运营及店铺运营。P18

    3:一部分运营者喜欢拖延,希望在月底或年底“突然发力”,实现运营目标。但实际上,运营不是一项速成工作,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P21

    4:例如,在2017年阿里巴巴年会开始之前,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以《年会即将开始了,点个名吧!》为题目推送出一篇文章。短时间内,阿里巴巴各业务模块集体留言,共同打出了年会新媒体创意的第一张牌,P22

    5:通过图2-3不难发现,现阶段在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各项能力需求中,超过50%的企业都需要的能力共七类,包括文字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用户洞察能力、热点跟进能力、渠道整合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P25

    6:把Fintech与Freestyle结合、将流行语与新科技结合,中国平安围绕Fintechstyle推出的传播内容仅借助四条微博,就斩获1 300万次品牌曝光,6000多次讨论。P28

    7:为了扩大宣传效果,运营者必须“帮粉丝写好”转发语,把转发语一并发给粉丝。粉丝转发语包括四大要素。要素一:第一人称“我”。要素二:一句话描述。要素三:价值点呈现。要素四:稀缺性强调。P117

    8:浏览麦当劳官方微博2011-2013年的具体内容并充分记录其细节文字、图片、内容等信息后,运营者可以得到三条关于麦当劳的案例拆解成果。1:运营节奏:麦当劳历年的微博运营分为三大类,即年度活动、周期活动、阶段活动,2:主推内容;3:神秘造势。P161

  • 休谟《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上)》摘要

    作者:江绪林 发布时间:2013-02-18 19:19:47

    【按语:休谟(David Hume,1711-1776)的《人性论: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Being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reasoning into moral subjects,1739-40)》(上)的基本思想或许可以简单描述如下。上卷分析了人类知性: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观念源自印象,是印象的复本,而印象也就是存在或对象;无限可分性的主张是错的,广袤是知觉对象的方式,没有真空;除了观念的直觉比较外,只有因果关系才产生推理,因果推理有三个要素:时空接近、因先果后的次序,必然联系。而分析最终表明,这一必然联系只是重复导致的习惯刺激下的心灵的思想倾向(determination of the thoughts)。没有实体、没有心灵、没有自我同一性,这一切都是想像促成的。因而休谟在哲学的怀疑论和习俗或自然的观念之间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虽然觉得自然才能医治这种哲学病,不过休谟仍然坚持了其怀疑论。他说“一般说来,宗教中的错误是危险的,哲学中的错误则仅仅是可笑而已(Generally speaking, the errors in religion are dangerous; those in philosophy only ridiculous)。”【303】

    休谟常常被推崇,然而,我的感觉,休谟或许并不比笛卡尔伟大,笛卡尔的第三个形而上学沉思中的“观念是表象事物的影像”的思想和Berkeley的存在即感知观念锁定了休谟的基本框架;而休谟对因果性的联想主义解释,仅仅是采纳一种纯粹现象描述方法(或实验性经验观测方法)的产物。也就是说,休谟默认自己的描述是对原初事实的揭示,当然休谟的描述是精细而清澈的;休谟的因果观念并非对传统因果性观念或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的决定性驳斥,而仅仅是冷漠的抛弃。《人性论》初诞时遭受的“死胎”冷遇不是没有理由的。

    一个可能的缺陷是休谟可能忽略了对逻辑和数学知识的本质的探究,这是忽略大陆传统的结果。休谟的实验观察压抑了对数学的讨论,虽然其对直觉知识的简略分析也强悍地触碰了非欧几何的边缘。休谟的另一个特点是完全抛弃了宗教和灵性。这两点都为后来的Kant所关注到。Kant在《纯粹理性批评》中 “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BXXX】 的旨趣或许可以看做对休谟后一个特征的反弹或回应。

    另外一个困难,在于休谟以自己的观念瓦解或重构了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后,休谟的论述仍然实质上依赖于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也就是说,休谟本人的论述也常常依赖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来支撑【如p19页“感觉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因为他自己新颖的观念是摧毁性的:几乎是说一切都是片片流沙,一切稳固、美好和优雅之物不过是心理想像,犹如死神在沙漠里唤起的海市蜃楼。

    阅读的关文运翻译的商务版简直是无可挑剔。英文参阅2009年the Floating Press版本。】

     

    引论(Introduction)

    Hume说,哲学(和科学)中充满争吵和无知,而“一切科学对于人性(human nature)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如果人们彻底认识了人类知性(human understanding)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在这些科学中将会作出多么大的变化和改进。”【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7页,下同】因此,休谟要“直捣这些科学的首都或心脏,即人性本身。…在试图说明人性的原理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提出一个建立在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7-7】Hume认为这一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之上。…我们不能超越经验。”【8-9】这里他表现出对大陆传统的漠视,将从培根到洛克的变迁等同于全部近代哲学的进展。最后Hume说,在达到人类理性的最后限度时,应该安心满足;并且指出精神哲学中的一个不利条件:在观察自我时,反思会搅扰心理自然原则的作用,这需要借观察人生和日常生活来解决。

     

    第一卷 论知性(of Understanding)

    第一章 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of ideas, their origin, composition, connection, abstraction, etc.)

    节1 论人类观念的起源(of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知觉(perceptions)分为两种:印象和观念。在刺激心灵时,印象更强烈更生动,“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sensations, passions and emotions)。”【13】观念则“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the faint images of these in thinking and reasoning)。”【13】知觉还可区分为简单知觉和复合知觉。除了强烈和生动程度,印象和观念都极为类似,因此“心灵的全部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和观念两者,”【14】当然复合知觉就未必了,而“一切简单观念和影响是互相类似的。”【15】

    Hume说本书主题就是研究观念和印象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一个概括的命题或第一条原则是“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that all our simple ideas in their first appearance are derived from simple impressions, which are correspondent to them, and which they exactly represent)。”【16】印象总是先于观念,印象是原因。这里Hume还想到了一个特殊的例子说明并非所有观念来自印象:色彩过渡中欠缺的补足,但这例子极少。次生观念可以作为原始观念的意象,但原始观念由印象而来。

    借着这一原则,Hume否定了先天观念(innate ideas),因为观念都来自感官印象。

     

    节2 题目的划分(division of the subject)

    印象分为两种:感觉印象和反省(reflection)印象;后者大多来自观念。发生的次序是这样:“一个印象最先刺激感官,使我们知觉种种冷热饥渴苦乐。这个印象被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仍然存在;我们把这个复本仍然存在;我们把这个复本称为观念。当苦、乐观念回复到心中时,它就产生欲望和厌恶、希望和恐惧的新印象,这些新印象可以恰当地称为是反省印象,因为他们是由反省得来的。这些反省印象又被记忆和想象所复现,成为观念(An impression first strikes upon the senses, and makes us perceive heat or cold, thirst or hunger, pleasure or pain of some kind or other. Of this impression there is a copy taken by the mind, which remains after the impression ceases; and this we call an idea. This idea of pleasure or pain, when it returns upon the soul, produces the new impressions of desire and aversion, hope and fear, which may properly be called impressions of reflexion, because derived from it. These again are copied by the memory and imagination, and become ideas; which perhaps in their turn give rise to other impressions and ideas)。”【19,疑问:苦乐等知觉印象不能直接产生欲望与厌恶等新印象,非要观念来过渡下么?】因为情感和欲望等主要研究对象源自观念,因此先研究观念。

     

    节3 论记忆观念和想象观念(of the ideas of the memory and imagination)

    印象复现于心中有两种方式:较为活泼的记忆(memory)和失去了活泼性的想象(imagination)。“记忆的观念要比想象的观念生动和强烈得多。”【20】记忆受印象的束缚,而想象则不受原始印象的次序和形式的束缚。“记忆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保存简单的观念,而在于保存它们的次序和位置;…想象可以自由地移动和改变它的观念。”【21】

    节4 论观念间的联系或联结(of the connexion or association of ideas)

    想象这一官能能分离和随意结合简单观念。这一结合的原则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经常占优势的温和力量。“产生这种联结,并使心灵以这种方式在各个观念之间推移的性质共有三种: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The qualities, from which this association arises, and by which the mind is after this manner conveyed from one idea to another, are three, viz. RESEMBLANCE, CONTIGUITY in time or place, and CAUSE and EFFECT)。”【22】想像因习惯之力获得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其中因果关系最强。“这些原则就是我们简单观念之间的联结或结合原则,并在想像中supply了那种在我们记忆中几何这些观念的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一种吸引作用(attraction)…必须归结为人性中的原始性质(original qualities)。”【24】不过Hume的说明到此止步,并警告说:真正的哲学家应该约束探究的过度欲望,不然会陷入模糊的臆测(obscure and uncertain speculations)。“满足于经验”实际上是休谟的第一原理。【75】

    观念结合的最重要结果就是复合观念(complex ideas)。“这些复合观念可以分为关系、样态和实体(Relations, modes and substances)。”【25】随后还会讨论下一般和特殊观念。

     

    节5 论关系(of relations)

    一般指把两个观念在想象中联结起来的性质;这里指比较两个观念时所依据的那种特殊情况,“没有联系原则的任何特殊的比较题材。”【25】Hume整理出7种关系:类似;同一(一切具有持续存在的存在物所共有的);时空关系;数量关系;程度关系;相反关系;因果关系。

     

    节6 论样态和实体(of modes and substances)

    “实体观念,只是一些特殊性质的集合体(a collection of particular qualities)的观念。…实体观念正如样态观念一样,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体。…构成一个实体的一些特殊性质,通常被指为这些性质被假设为寓存其中的一种不可知的东西。”【28】样态观念中的性质则分散,如跳舞、美丽等。

     

    节7 论抽象观念(of abstract ideas)

    Berkeley认为“一切一般观念都只是一些附在某一名词上的特殊观念,这个名词给予那些特殊观念以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使它们在需要时唤起那些和它们相似的其他各个观念来(all general ideas are nothing but particular ones, annexed to a certain term, which gives them a more extensive signification, and makes them recall upon occasion other individual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m)。”【29】Hume认同Berkeley的思想并予以证实。

    哲学家常认同这样的思想“抽象观念不表象任何特殊性质”,Hume认为这是不对的,并说明A、“心灵对于任何数量或质量的程度,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无法对这个数量或质量形成任何概念。”【30】B.“心灵的才能虽然不是无限的,可是我们能在同时对于一切可能程度的数量和质量形成一个概念。”【30】关于A,有三个理由:1.“观念出现在心灵中时,总是具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一个确切程度。”【31,这里有个原理:可区分的则也是可想象区分的】2.印象在数量和质量的程度上是确定的,而观念只是印象的复本;3.不能形成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界限的任何观念。

    把观念应用超出其本性之外,“是由于我们把观念的一切可能程度的数量和质量粗糙地集合起来去适应人生的目的。”【32,对应于B】类似关系,由一般名词或抽象名词唤起伴随者的习惯。“观念在它们的本性方面是特殊的,而在它们的表象方面却是一般的。”【35】因此需要解释的仅仅是那种联结的习惯(habits),Hume只是根据经验和类比给予了一些说明。最后,Hume说明了“理性的区分(distinction of reason)”,诸如区分figure和body、figure和colour等,这也类似于抽象观念的做法。

     

    第二章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of the idea of space and time)

    节1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of the infinite divisibility of our ideas of space and times)

    Hume通过讨论infinite divisibility来开始讨论空间和时间观念。Hume否认无限可分割性,“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任何有限性质所形成的观念都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区别和分离过程,我们便可以把这个观念分割成完全简单而不可分的细小观念。”【39-40,最小观念似乎完全建立在感知经验基础上,未必可靠】Hume相信不可分割的最小点(Minimum)的存在,“如果再要分割,便会完全消灭了。”【40】但由于巨大的东西会被表象为不成比例的小东西,则会推理有比最小的观念更小的观念。

     

    节2 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of the infinite divisibility of space and time)

    “观念是对象的恰当的表象的时候…这就是一切人类知识的基础。”【42,这是对Descartes的继承?】Hume似乎设定最小对象与最小对象的观念是同一的,因为“观念是广袤的最小部分的妥当表象…这些部分永远不会变的小于我们所形成的这些观念。”【42】由此,这里的观念与对象有同样的性质,“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能包含无数的部分,因此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是无限可分的。”【43】在辩护时候,Hume相信Unity(单位)是不可分的存在。

    广袤的推理也完全可应用于时间。时间也由单一而不可分的刹那(moment)组成。

    最后Hume用一个形而上学公设进行了论证:“凡心灵能清楚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换句话说,凡我们所想象到的东西都不是绝对不可能的(That whatever the mind clearly conceives, includes the idea of possible existence, or in other words, that nothing we imagine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45】而我们有一个由完全不可分的部分组成的广袤观念,它不是由无数部分组成的,也不是无限可分的。因此,“广袤可能是符合这个观念而真正存在的。”【46,这形而上学论证啊】

     

    节3 论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of the other qualities of our idea of space and time)

    Hume说,“广袤观念只是这些色点和它们的呈现方式的一个复本(the idea of extension is nothing but a copy of these colored points, and of the manner of their appearance)。…我们就尽可能除去颜色的特点,而只根据那些色点的相同的排列方式或呈现方式形成一个抽象观念。”【47】然后依据类似关系表象更多的观念。

    另一个抽象观念时间“是由我们各种知觉的接续中得来的。….是依据观念和印象的接续而形成的;时间绝不可能单独地出现于心灵,或被心灵所注意。….总是由于可变的对象的某种可以知觉的接续(perceivable succession of changeable objects)而被发现的。”【48】“心灵必然要有某些对象的观念,而离了这些观念,心灵也永远不能得到任何时间概念;这个概念既然不是作为任何原始的独立印象出现,显然就只能出现于某种排列方式、即互相接续的方式中的不同的观念、印象或对象。”【50】

    还有一个重要的论证。广袤观念中取一简单而不可分的点,则不是广袤,而且必须被看做为有颜色的或可感知的粒子的印象。也因此必须把空间或广袤观念看做视觉或触觉的对象。

     

    节4 对反驳的答复(Objection answered)

    因上述论述,Hume的思想是:广袤和时间都是由数目有限的、简单而不可分的观念组成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由于本身是非实在物,所以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像。因此,空间和时间观念…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我们不可能想像一个没有物质的真空和广袤,也不能想像一段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物的接续或变化的时间。”【53】

    异议i. “广袤必然是无限可分的(divisible in infinitum),因为数学点这个理论是荒谬的。”【53,这意味着Hume是数学点的理论?】数学点是非实在物,与其他数学点结合不能形成真实的存在。Hume答复说,存在一个中介(medium),即“我们可以赋予这些点一种颜色或坚固性。”【53】

    异议ii. 广袤由以组成的数学点会相互渗透(penetration),但渗透是不可能的,因此数学点也是不可能的。休谟用Color来防止渗透。Hume说,引起这些异议的是感官和想像在应用于微小对象时的不稳定。

    异议iii.这里Hume说,数学定义与自己理论的符合,虽然数学证明常与之反对。点线面的定义唯有依赖Hume的不可分的点组成的广延概念才是可以理解的。1.认为点线面只是心中观念而不存在于自然界的观念;但Hume说这是荒谬的,因为凡是能清晰设想的东西总是蕴涵可能存在的。2.虽然不能想像没有宽度的长度,但可以单独考虑其一(理性的区分)。但Hume说,这需要假设心灵具有无限能力。而且必须有某个观念作为有限的数量观念的界限,因此点线面的观念不容许再分。

    Hume进而问了一个问题:“一条线或一个面等于、大于或小于另一条线或一个面”是什么意思?【59】只有不可分的点的观念才能恰当答复这个问题,即点的数目的相等,虽然这个相等的标准完全无用,因为感官的脆弱;而主张可分性的数学家则甚至无法设想这个标准。Hume说,“关于相等或不相等的惟一有用的概念,是从各个特殊对象的整体现象和比较得来的。”【61】而这样做常常不能免于不确定和错误。同样的推理也可应用于曲线和直线,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我们不但没有精确的直线或曲线的观念,同样也没有精确的相等或不相等、较短和较长的观念。”【64】“最终标准既然只是由感官和想象的来,所以如果超出了这些官能所能判断的程度之外去谈论任何完善性,那就荒谬了。”【65,这里Hume相当于对几何给出了经验限度的说明】“结论不能超出官能,更不能和它们抵触。”【67】而证明广袤无限可分性的几何证明都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譬如“圆和直线的接触点”问题】。

     

    节5 对反驳的答复(续)(the same subject continued)

    Hume体系的第二部分“空间或广袤观念只是分布于某种秩序中的可见的点…不能形成一个真空的观念”【68】遭遇三种异议。1.vacuum和Plenum的争论都持续很久了;2.容易设想vacuum的观念(Plenum的静止+消灭=vacuum);3.vacuum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否则运动不能设想。

    Hume说,黑暗(darkness)不是一个积极观念,绝对黑暗的观念不等于真空观念。黑暗和运动观念不能给予我们真空观念。Hume做了一个思想实验,“纯粹的黑暗中有一些发光体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物体的光只显示出这些物体的本身。”【71】/人相继触摸物体。这都不能给我们广袤的观念。Hume说,“运动和黑暗,单独地或伴有可触知的和可见的物体,都不能传来一个真空或没有物质的广袤观念,可是它们却是我们错误地假设我们能够形成那样一个观念的原因。因为,那种运动和黑暗对于可见的和可触摸的对象的实在广袤或组合具有一种密切的关系。”【73】而类似、接近和因果常常是结合的原则。Hume还采纳了一种生理方式来解释这儿的类似。

    之后Hume回答三个异议:1.频繁的争议不表明真空观念的真实性;2.充满空气,消灭给眼睛留下虚构的距离;3.运动与被创造效果相同,没有矛盾。最后的回复是,限于人类知性的范围内,“我只要能够根据经验的指示,完全认识了对象刺激感官的方式和对象之间的联系,我就心满意足了。”【79】

    类似地,休谟也反对“认为时间只是某些实在对象在它中间存在的那个方式的学说。”【80,这是后来Kant采纳的看法,因而Hume是客观时间观念】

     

    节6 论存在观念和外界存在观念(of the idea of existence and of external existence)

    这里Hume采纳了Berkeley的思想。关于存在的观念会形成一个dilemma:“存在观念如果不是由一个与每一个知觉或思想的对象联结着的独立印象得来,必然就是和知觉观念或对象观念是同一的(the idea of existence must either be derived from a distinct impression, conjoined with every perception or object of our thought, or must be the very same with the idea of the perception or object)。”【82】“没有任何独立的印象伴随着每个印象和每个观念…存在观念和我们想像为存在的东西的观念是同一的。…存在观念和任何观念结合起来时,并没有对这个观念增加任何东西。”【82-3】

    关于外界存在,“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存在于心中,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发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认识(nothing is ever really present with the mind but its perceptions or impressions and ideas, and that external objects become known to us only by those perceptions they occasion)。”【83】“我们实际上一步也超越不出自我之外(we never really advance a step beyond ourselves)。”【84】

    不过在这一章最后一段话似乎模模糊糊地暗示着某种物自体(thing itself)的想法:“外界对象如果被假设为与我们的知觉有种类差别,那么我们在想像它们是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对它们形成一个关系观念,而并不自以为理解了那些关联着的对象(The farthest we can go towards a conception of external objects, when supposed SPECIFICALLY different from our perceptions, is to form a relative idea of them, without pretending to comprehend the related objects)。”【84,但在页214则说这种不同的外界存在的概念只是谬误】

     

    第三章 论知识和概然推断(of knowledge and probability)

    节1 论知识(of knowledge)

    七种哲学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完全取决于我们所比较的各个观念,一类是可以不经过观念的任何变化而变化的(into such as depend entirely on the ideas, which we compare together, and such as may be changed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ideas)。”【85】前者中,譬如三角形的三角等于两直角,“只要观念不变,这种关系也不变”。【85,这在某种意义上设定了知识在存在论上是有条件的?】类似、相反、程度、数量四种关系完全决定于观念,能够成为知识和确实性的对象,属于直觉(intuition)的范围。但Hume的论述似乎表明程度和数量也只能依赖于经验方法,“相等或任何精确的比例,我们从单独一次的考察只能加以猜测…我们必然只能粗略地决定比例。”【86】这则似乎取消了直觉和感性经验的区分,并没有给予intuition特别的重要性。

    相比于代数和算术,几何学并不完全精确。这里Hume质疑了几何的最初原理“没有两条直线能有一个共同的线段…几何学有缺点,其理由在于它的原始的和基本的原理只是由现象得来的,”【87】触及了非欧几何的边缘。Hume强调了观念是印象的复制的原则,这似乎暗示了Hume认为知识仍然是有条件的。【88-89】Hume此节的论述处理了关于确定的知识与直觉的重大问题,但论述太不详细了。

     

    节2 论概然推断;并论因果关系(of probability, and of the idea of cause and effect)

    时空中的位置关系、同一关系和因果关系却不是由观念决定的。Hume对推理(reasoning)的理解很实验化:“一切推理都只是比较和发现两个或较多的对象彼此之间的那些恒常的或不恒常的关系(All kinds of reasoning consist in nothing but a comparison, and a discovery of those relations, either constant or inconstant, which two or more objects bear to each other)。”【89】“当两个对象及其关系直接呈现于感官之前时,我们称之为知觉(perception)而非推理,在这种情形下,恰当地说,并没有运用任何思想或活动,而只是通过感觉器官被动地接纳那些印象。”【89】同一关系、时空关系就属于这一种;而只有因果关系才产生推理,“我们由于一个对象的存在或活动而相信,在这以后或以前有任何其他的存在或活动。”【89-90】只有与因果关系相关的条件下,同一和时空关系才在推理中应用:时空中的恒久距离、对象的同一,在超出我们的感官印象时的结论只能建立在因果联系上。“唯一能推溯到我们感官以外,并把我们看不见、触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给我们的,就是因果关系(causation)。”【90】

    考察因果关系的观念要追溯到其原始印象。“我一定不能在对象的任何特定性质中去寻求这个印象。…因果关系的观念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91】接近(contiguous)关系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时间上因先于果的关系。…把时间完全消灭了。因为,如果一个原因和它的结果是同时的,这个结果又和它的结果是同时的。”【92】 除了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relations of contiguity and succession),考察就不能再有进展了;Hume否认了将cause定义为something productive,因为对Production不能有不同定义,而只是绕圈子。【93,或许其实这里Hume完全否认了直觉的作用,而常常是直觉迫使我们设定因果性的,这是Hume的经验实验方法使然】但在因果关系中还有一种重要得多的必然联系(necessary connection)需要被考虑,单单的接近和接续关系是不完全的。Hume将通过提出两个问题来考察必然联系的本质:1.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存在的东西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2.为何断言:特定原因必然有特定结果(such particular causes must necessarily have such particular effects);因果推论(inference)的本性如何?信念(belief)的本性如何?

     

    节3 为什么一个原因永远是必然的(why a cause is always necessary)

    “事物必然有原因”被设定为一般原理。但这个命题并没有直观确实性(对观念的比较,限于四种关系);也没有理证(demonstrably certain)的确实性,因为不能从其他命题推演出来。此前关于必然性的理证都是错误的:譬如1、Hobbes的原因决定特定时空点;2、Clarke的没有原因就是自因。这“窃取论点,并假设了任何事物没有一个原因是绝对不能存在的”【98】;3、Locke,没有原因而产生的东西是虚无产生的。也建立在同样谬误上;4.结果的观念就蕴含着原因观念。不能表明每个存在先前必定有一个原因。Hume在这里的基本志趣是否定或抛弃传统的原因观念,“真相在于:每一个开始存在的对象是否都由一个原因得到它的存在;而我断言,这一点既没有直观的确实性,也没有理证的确实性。”【99,Hume只是抛弃了传统的原因观念,因为他对循环论证和直觉的放弃是选择性的,而非必然的,当然从他纯粹观察实验的方法来看则很自然。】

    “事物必有原因”这一原理就变成了意见(opinion),Hume会从观察和经验(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中来寻求解释,并将之降低到断言和推断(conclude and infer)的地位。

     

    节4 论因果推理的组成部分(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our reasonings concerning cause and effect)

    因果推理中总混杂着印象或相应的记忆观念【99,Hume这里将记忆观念等同于印象,后面106才理解到原因:需要记忆将恒常结合把握住】。确定原因的存在要么通过记忆或感官的直接直觉,要么通过其他原因的推断,而这些原因最终必须达于某个对象。“惟一能停止我们推断的乃是一个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关于因果的一切推理原来都是由某种印象得来的(all reasonings concerning causes and effects are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some impression)。”【100-101】

     

    节5 论感官印象和记忆印象(of the impressions of the senses and memory)

    要说明三件事:原始印象;向原因或结果的transition;观念的本质或本性。由感官所发生的印象,其“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那些印象还是直接由对象发生,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得来的。”【101,传统的cause概念呀】 记忆较想像有较大的强烈和活泼程度。

    “那种永远伴随着记忆和感官的信念或同意(belief or assent)只是它们所呈现的那些知觉的活泼性(vivacity)。…信念就是感到感官的直接印象,或是感到那个印象在记忆中的复现。只有知觉的强力和生动性才构成了判断的最初活动,并在我们推溯因果关系、根据这种判断进行推理时,奠定了推理的基础。”【104,对推理的一种主观论的界定】

     

    节6 论从印象到观念的推断(of the inference from the impression to the idea)

    “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从一个对象的存在推断另外一个对象的存在。经验的本性是这样的。”【104】发现了对象的恒常结合,“我们就把一个称为原因,把另一个称为结果,并由一个的存在推断出另一个的存在。”【105】

    因果之间的一个新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它们的恒常结合(constant conjunction)。”【105】之后由一个对象推断到另一个对象,“也许会看见,那个必然的联系依靠于那种推断,而不是那种推断依靠于必然的联系。”【106】从印象到原因或结果(对象的观念)的推移“建立于过去的经验之上,建立于我们对于它们的恒常结合的记忆之上。”【106】

    经验借着什么因素产生原因或结果观念的呢?知性or想像、理性、还是知觉的联想(understanding or imagination, reason, association of perception)?

    不是依赖理性的理证(demonstration)或概然推断(probability):我们能设想不同情况,从而不能理证;而概然推断又依赖于类似性假设,而后者来自经验。“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即使在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109】“当心灵由一个对象的观念或印象推到另一个对象的观念或信念的时候,它并不是被理性所决定的,而是被联结这些对象的观念并在想像中加以结合的某些原则所决定的(When the mind, therefore, passes from the idea or impression of one object to the idea or belief of another, it is not determined by reason, but by certain principles, which associate together the ideas of these objects, and unite them in the imagination)。…因此,这种推断是单独地决定于观念的结合的(The inference, therefore, depends solely on the union of ideas)。…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是结合各个观念的仅有的一般原则(I assert that the only general principles, which associate ideas, are resemblance, contiguity and causation)。”【110】还有一种由词到观念的联想也仅是因果结合原则的一部分。

    “我们所有的因果概念只是向来永远结合在一切并在过去一切例子中都发现为不可分离的那些对象的概念,此外再无其他的因果概念。我们不能洞察这种结合的理由。”【111,不能洞察,并不表示没有理由嘛,Hume选择了懒惰或谨守了经验观测方法的禁令】“因果关系虽然是涵摄着接近、接续和恒常结合的一种哲学的关系,可是只有当它是一个自然的关系,而在我们观念之间产生了一个结合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它进行推理,或者根据它推得任何结论(Thus though causation be a philosophical relation, as implying contiguity, succession, and constant conjunction, yet it is only so far as it is a natural relation, and produces an union among our ideas, that we are able to reason upon it, or draw any inference from it)。”【112】

     

    节7 论观念或信念的本性(of the nature of the idea or belief)

    观念是信念的必要部分,信念的差异关涉到我们想像它的方式。信与不信的差别,就直观或理证命题方面,同意(信念)是必然的;而在因果的推理和事实的推理方面,则缺乏绝对必然性,“信念只能给与我们的观念一种附加的强烈和活泼程度。…信念可以很精确地下定义为:和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的或联结着的一个生动的观念(An opinion, therefore, or belief may be most accurately defined, a lively idea related to or associated with a present impression)。”【114】Hume还在附注中批评了传统将知性划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做法。“当我们由一个对象的印象推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观念或信念上时,我们不是由理性所决定,而是由习惯或联想原则所决定(when we pass from the impression of one to the idea or belief of another, we are not determined by reason, but by custom or a principle of association)。…心灵的作用总不超出于单纯的概念。”【115】但Hume似乎也偶尔倾向于把信念说成某种被给予的因素,“想像官能自身不能达到信念,所以这种信念就不在于我们观念的本性和秩序,而在于它们被想像的方式,并在于它们给心灵的感觉。…它是被心灵感觉到的某种东西(it is something felt by the mind)。”【117】

     

    节8 论信念的原因(of the causes of belief)

    Hume在人性中确立了一个一般原理(general maxim):“当任何印象呈现于我们的时候,它不但把心灵转移到和那个印象关联的那样一些观念,并且也把印象的一部分强力和活泼性传给观念(when any impression becomes present to us, it not only transports the mind to such ideas as are related to it, but likewise communicates to them a share of its force and vivacity)。心灵的种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于它作那些活动时的心理倾向。…但是那种心理倾向的继续显然完全是依赖于心灵所想像的那些对象。”【117-8】类似关系、接近关系的效果;因果关系也类似的影响。“一个现前印象与因果关系结合起来可以活跃任何观念,结果就产生了信念或同意(a present impression with a relation of causation may, inliven any idea, and consequently produce belief or assent, according to the precedent definition of it)。”【121】Hume追溯到习惯(custom),并将之确立为真理,“凡由任何现前印象而来的信念,都只是由习惯那个根源来的。”【122】

    因此,“一切概然推理都不过是一种感觉。不但在诗歌和音乐中,就是在哲学中,我们也得遵循我们的爱好和情趣(all probable reasoning is nothing but a species of sensation. It is not solely in poetry and music, we must follow our taste and sentiment, but likewise in philosophy)。…对象之间并没有可以发现的联系;我们之所以能根据一个对象的出现推断另一个对象的存在,并不是凭着其他的原则,而只是凭着作用于想像的习惯。”【123】因果判断可以不知不觉地或默默地由经验形成,而不必借助明白的记忆。总而言之,“几万次实验使我们相信这个原则:相似的对象在处于相似的环境下时,永远会产生相似的结果;这条原则既然是借着充分的习惯确立起来的。”【125】

     

    节9 论其他关系和其他习惯的效果(of the effects of other relations and other habits)

    类似和接近两种关系也是思想的结合原则。那为何信念只起于因果关系呢?接近关系和类似关系会帮助因果关系,但“当它们单独出现的时候,它们的影响是很微弱而不确定的。”【129】而因果关系所呈现的对象则是确定而不变的。

    接近关系与类似关系仍能增加概念的活泼性。譬如人们对来世的漠不关心,“乃是由于来世状态和现世生活没有类似关系,因而我们对来世只能形成模糊的观念。”【134】

    “不该只满足于说观念的活泼性产生了信念,我们还必须主张它们两者是同一的。”【136】在注解中,Hume提到想像(imagination)的两种含义:相对于记忆;相对于理性。

     

    节10 论信念的影响(of the influence of belief)

    习惯产生信念的看法或许会招致很多反驳,Hume预应之。

    “人类心灵中生来有一种苦乐的知觉,作为它的一切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推动原则。”【139】苦乐可以通过印象或观念两个途径出现在心灵中。印象最强烈。为了人类的生存,而自然则很巧妙地让观念居于中间位置。“现在存在或将来会存在的那些对象的观念,却会产生比直接呈现于感官和直觉的那些印象较弱的同样的作用。信念的作用就是将一个简单观念提高到与印象相等的地位,并以对于情感的一种同样的影响赋予它。”【139】情感需要信念;反过来,情感也有利于信念。这里Hume顺便提及“以撒谎为业的诗人们”。【141】诗歌中的活泼性总达不到概然推理中的那种感觉。“两者在其感觉方面的重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反省和通则(general rules)发生的。…知性矫正了感官所呈现的现象。”【145】

     

    节11 论机会的概然性(of the probability of chances)

    暂时离开与因果关系相关的推理或信念,考察其他几种推理。

    之前将理性分为知识和概然推断两种。但常识中,因果论证超过概然推断,这里采取新区分,将人类理性分成三种:知识的推理(直觉的观念比较);证明的推理(“由因果关系得来,而完全没有怀疑和不确定性的那些论证”【146】);概然推断的推理,“仍然伴有不确实性的那种证据(By probability, that evidence, which is still attended with uncertainty)。…概然推断也就是推测性的推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在机会上的,一种是建立在原因上的(Probability or reasoning from conjecture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viz. that which is founded on chance, and that which arises from causes)。”【147】

    机会不是实在的,只是原因的否定,“它对心灵的影响和因果关系的影响正是相反。”【147】涉及一种完全的中立(entire indifference)。机会与原因的结合,就得到“一种机会的优势结合的概念。…机会中必然混杂着一些原因,以便成为任何推理的基础。”【148】“机会的大概出现和很可能出现,意味着相等机会在一方面占着多数。”【149】Hume举了个特别设计的骰子(dice;4:2概率)的例子。虽然也使用了原因概念,但本节的分析是真正概率论的。

     

    节12 论原因的概然性(of the probability of cuases)

    原因的概然性都来自同一根源,即观念与一个现前印象的联结。习惯起源于恒常联结,而这个恒常联结是逐步达到纯熟地步的,“在许多情况下,由概然性到证明的逐步进展是不知不觉的(The gradation, therefore, from probabilities to proofs is in many cases insensible)。”【153】

    第二种概然性,即含有相反情况的。“各种结果的相反至少可能不是发生于原因中的任何偶然性,而是发生于相反原因的秘密作用。…结果的相反永远揭露出原因的相反。…哲学家们便定出一条原理说,一切原因和结果间的联系都是同样必然的。”【154】类似过去的那种假设源自习惯;过去经验的意象会保存最初比例。“在这第二种概然推断方面,我们是根据知识并根据反省过去实验的相反情况而进行推理的。”【157-8】建立的原理说:“每当任何一个原因是有许多部分组成…那么那个结果是一个复合结果,并且是由来自原因的各个部分的若干结果的联合而发生的。”【158,似乎第二种概然性(相反原因)与第一种(骰子/不完全的经验)并不互斥】

    “除了由一个不完全的经验和相反的原因发生的这两种概然性以外,还有由类比发生的第三种概然性。”【164】

     

    节13 论非哲学的概然推断(of un-philosophical probability)

    未曾得到哲学家承认的一些概然性。1.根据记忆的事实所建立的论证;2.生动的印象较微弱的印象产生较大的信念;3.推理的环节多少造成的活泼性降低;4.通则或偏见得来的概然性。

    Hume认为4与自己对因果的分析没啥区别。“依照我的系统来说,一切推理只是习惯的作用;而习惯的作用只在于活跃想像。”【171-2】

    “整个看来,每一种还没有达到知识地步的意见或判断,完全由知觉的强力和活泼性得来,而且这些性质就在心中构成我们所谓对任何对象的存在所具的信念。…随着观念的强力和强度的减低,证信程度就减低了。因此,这就是判断和概然推断的本性。”【177】

     

    节14 论必然联系的观念(of the idea of necessary connextion)

    回到被搁置起来的问题:“当我们说,两个对象必然联系着的时候,我们的必然观念是什么。”【178】必然性被归于原因和结构,因此就要考察处于因果关系中的对象。时空上的接近;因先于果的接续;继续考察,“重复作用(repetition)…它产生了一个新的印象,并因而产生了我现在所要考察的那个观念(必然观念)。…给我以必然观念的就是这个印象或这种决定(It is this impression, then, or determination, which affords me the idea of necessity)。”【179】

    为了更详细些,Hume进而考察原因的efficacy、agency, power, force, energy, necessity, connection, productive quality等同义词,并在自己的“印象-观念”框架中去寻找之。Efficacy的观念“必然是经验得来。”【180】如果一切idea都来自impression,则innate ideas是不可能的。Hume用“我们的全部观念既然是由印象或某种先前知觉得来的”,否定了笛卡尔派神才是宇宙的原动力和先天观念(innate ideas)的相关性。 Hume还否定了由自我反省而来的能力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我们身体的运动和我们心灵的思想及情绪都服从意志”【184】,但Hume批驳说,“意志在这里虽然被当作一个原因,可是它和它的结果之间并没有一种可以发现的联系,正如任何物质的原因和它的相当的结果之间并没有这种可发现的联系一样。我们远远看不到一个意志行为和一种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185,我觉得这里Hume未必是对的,仍然是用外部经验观测的方法来自我分析,不符合我们素常的经验直观】“人类心灵对于两个对象并不能形成那样一个观念,使自己能够想到它们之间的任何联系,或是明晰地理解到联合它们的那种能力或效能。”【186】

    类似例子的重复是能力或必然观念所由以发生的来源。但单独的重复并不产生这个观念。“产生能力观念的若干类似例子,虽然并不互相影响,并且永远不能在对相爱难过中产生任何新的性质,可以作为那个观念的范本,可是对于这种类似关系的考察,却在心灵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印象,成为那个观念的真实范本。…因此,必然性就是这种观察的结果,并且只是心灵的一个内在印象,或者是把我们的思想由一个对象带到另一个对象的倾向(Though the several resembling instances, which give rise to the idea of power, have no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and can never produce any new quality in the object, which can be the model of that idea, yet the observation of this resemblance produces a new impression in the mind, which is its real model…Necessity, then, is the effect of this observation, and is nothing but an internal impression of. the mind, or a determination to carry our thoughts from one object to another)。”【190,】“由习惯所产生的由一个对象推移到它的通常伴随物的观念上的那种倾向。因此,这就是必然性的本质。整个说来,必然性是存在于心中,而不是存在于对象中的一种东西。必然性只是…思想倾向(determination of the thought)。”【190-1 Hume极为核心的论述,蕴含了Kant的“人为自然立法”的主观论思想;不过Hume受其方法所限制,也不能在此做出非描述的论断; Hume本来应该止步于描述,并清楚揭示这一点,然而似乎有时候又将描述的结果当成规范的主张了。】

    “能力和必然性乃是知觉的性质,不是对象的性质。”【191】Hume承认这是骇人的结论。一种批评会说,“思想可以说是依靠原因发生作用,原因却不能说是依靠思想而起作用。这就是将自然的秩序颠倒了,把真正是第一性的东西认作第二性的东西了。”【193】但休谟坚持之,并对原因下了一个精确定义:“一个原因是先行于、接近于另一个对象的一个对象,它和另一个对象那样地结合起来,以致一个对象的观念就决定心灵去形成另一个对象的观念,一个对象的印象就决定心灵去形成另一个对象的较为生动的观念。”【195】

    在系论中,Hume说,作用因与必需因、物理的和精神的必然性之间的区分都是没有根据的,只有一种必然性。

     

    节15 判断原因和结果所依据的规则(rules by which to judge of causes and effects)

    一切对象都有互为因果的可能,这里Hume确定一些通则。1、时空接近;2.因先于果、3.因果恒常结合;4.同样因同样果;5-8.复合情况。

     

    节16 论动物的理性(the reasons of animals)

    Hume说,“在我看来,最明显的一条真理就是:畜类也和人类一样赋有思想和理性(no truth appears to me more evident than that beasts are endowd with thought and reason as well as men)。”【201】

    “理性也只是我们灵魂中的一种神奇而不可理解的本能(reason is nothing but a wonderful and unintelligible instinct in our souls)。”【204】

     

    第四章 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of the skeptical and other systems of philosophy)

    节1 论理性方面的怀疑主义(of skepticism with regard to reason)

    这里Hume做了一个惊人的判断,似乎否定了论证性知识:理性常常遭到心理能力的脆弱的干扰,“全部知识就降落为概然推断。”【206,这或许说明Hume缺少对数学和逻辑知识的关注】“全部知识既然都归结为概然推断,而且最后变成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那种证据一样了。”【207】生活中的证据基础是经验和调整,这便导致一种怀疑的可能性,“最后把信念和证据都完全消灭了。”【209】不过没什么人持这种完全的怀疑主义,自然仍然维系,但Hume的动机是说明因果一切推理的基础是习惯。

     

    节2 论感官方面的怀疑主义(of skepticism with regard to the senses)

    “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214】这分为两个问题:“当物体不呈现于感官时,我们为什么还以一种继续的存在赋予它们?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假设它们有独立于心灵和知觉以外的一种存在(Why we attribute a continued existence to objects, even when they are not present to the senses; and why we suppose them to have an existence DISTINCT from the mind and perception)?”【214】

    感官只传达单纯的知觉,如果提示出独立存在,那一定是借助于谬误和幻觉。【215】“内在的和外在的印象、情感…都以其本来面目出现为印象或知觉。”【216】区分三种印象:1.形状运动等印象;2颜色气味等印象;3.对象接触后发生的苦乐等印象。“哲学告诉我们,呈现于心灵前的每样东西只是一个知觉,并且是间断的、依靠于心灵的;至于一般人,却把知觉和对象混淆起来,而赋予他们所感觉和所看见的那些事物以一种独立继续的存在。”【219-220】独立存在借想象而发生。

    被认为继续存在的对象都有一种特殊的恒定性(peculiar constancy);即使在变化中,物体仍然保持一种一贯性(coherence);因此根据现象的一贯性假设对象的继续存在。“我们由感官对象的一贯性和经常结合、推断其继续存在时,显然就是要赋予对象以一种比我们在单纯知觉中所观察到的较大的规则性(regularity)。”【224】与因果推理稍有区别【223-4】

    继续存在的观念先于独立存在的观念,并且产生后者:“尽量掩饰这种间断、或者不如说完全把它除去了,这就是通过假设这些间断的知觉是被我们所察觉不到的一种实在的存在联系起来的。”【226】这涉及4个部分:个体化;间断的知觉的类似;倾向将继续存在赋予间断现象;倾向的活泼性(独立存在)。

    “心灵只是被某些关系所结合着的一堆不同知觉或其集合体,并错误地被假设为赋有一种完全的单纯性和同一性。”【234】“关于知觉的同一性的信念决不能发生于理性,而必然发生于想像。”【237】许多实验可以表明,知觉并没有任何独立的存在,“都依靠于我们的器官,依靠于我们的神经和元气的配置。”【238】知觉的双重存在(“间断的、生灭的”知觉和“不间断的、保持其汲取的存在和同一性的”对象)体系只是一个暂时缓和的办法。【238】“我们可以在一些差异的知觉之间观察到一种结合或因果关系,但是永远不能在知觉和对象之间观察到这种关系。”【239】

    哲学体系与通俗体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集中注意于我们的题材时,那么哲学的和精细的原则会占到上风;但是我们的思想只要稍一松懈,自然便会发挥它的作用。”【242】双重存在的体系与通俗体系很类似。

    这里奇怪的是,Hume开始表现出怀疑主义的绝望,当他将这种怀疑论指向自身时。他说写作开始时本来是要贯彻对知觉的绝对信任或经验主义,但“坦率地说,我现时觉得我有一种十分相反的意见,我更倾向于完全不信任我的感官(或者宁可说是想像)。…我不能够设想,想像的那样一些浅薄的性质,在那种虚妄假设的指导之下,会有可能产生导致任何可靠和合理的体系。”【245】休谟频于崩溃,并说这种怀疑主义是一种疾患。“我们越深入反省,这种惶惑总是越要加深。”【246】只有忽略才能拯救。

    接下来将考察古代和近代哲学家关于内心和外在世界的一般体系。

     

    节3 论古代哲学(Of the ancient philosophy)

    批评指向古代哲学关于实体、形式、偶有性、奥秘性质(occult qualities)等虚构。分析的基础是Hume阐述的经验知觉论。

     

    节4 论近代哲学(of the modern philosophy)

    “想像是一切哲学体系的最后裁决者。”【253】想像中的两种原则:恒常的必然的;脆弱而不规则的。这里分析了下Locke的两种性质理论。

     

    节5 论灵魂的非物质性(Of the immateriality of the soul)

    得不到任何一个令人满意的实体概念,“这似乎就是可以完全抛弃关于灵魂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那个争论的一个充分理由,并且是使我绝对鄙弃那个问题本身的一个充足理由。”【262】“除了知觉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一个实体是和一个知觉完全差异的。因此,我们并没有一个实体观念。”【262】“关于灵魂实体的问题是绝对不可理解的。”【280】这里Hume似乎从第2节怀疑论的崩溃中坚强起来,说“哲学的主权是应该到处被承认的(It is certainly a kind of indignity to philosophy, whose sovereign authority ought everywhere to be acknowledged…)。”【280】

     

    节6 论人格的同一性(of personal identity)

    自我(self)的同一性和单纯性常被人接受。

    Hume用自己的印象-观念知觉体系来加以瓦解:自我或人格不是印象,而是“我们假设若干印象和观念所与之有联系的一种东西。”【281】但自我观念不能由印象产生,因此,也就没有自我观念。这里Hume表现了一种明智的谦逊:对于确信自我概念者,不与之争论,“我所能向他让步的只是:他或许和我一样正确,我们在这一方面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282】

    “心灵是一种舞台;各种知觉在这个舞台上接续不断地相继出现。…只有接续出现的知觉构成心灵。”【283】区分想像的人格同一性和情感的人格同一性。同一性观念所指的就是“一个经过一段假设的时间变化而仍然没有变化而不间断的对象。”【283】偏见设定了同一性,“虚构了我们感官的知觉的继续存在,借以消除那种间断;并取得了灵魂、自我、实体的概念,借以掩饰那种变化。”【284】“同一性是依靠于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三种关系中的某几种关系的。”【291】而因为“记忆使我们熟悉这一系列知觉的接续性和这个接续性的范围,所以主要是这个缘故,记忆才被认为是人格同一性的根源。”【292】

     

    节7 本卷的结论(conclusion of this book)

    Hume在此做了些情绪化的思考。

    当发现最后原则是因习惯得来的那种心理的倾向时,“该是怎样的失望呢?这样一个发现不但斩断了可以得到满意结果的任何希望,甚至挫折了我们的这种愿望。”【297】“知性…完全推翻了自己,不论在哲学或日常生活的任何命题中都不留下任何最低的证信程度。我们只是借着想像的那种独特的和似乎肤浅的特性,才把自己从这种彻底的怀疑主义拯救出来。”【298】似乎只有在毫无理性和虚伪的理性之间选择。但Hume说,“理性虽然不能驱散这些疑云,可是自然本身却足以达到那个目的,把我的哲学的忧郁症和昏迷治愈了。”【300】

    但哲学与自然的冲突始终潜伏。哲学的胜利只在于愉快心情的再现,而不是理性和信念的力量。Hume建议保存怀疑主义。“Superstition在其体系和假设方面,比起哲学来要大胆得多。哲学对于有形世界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满足于指出它们的新的原因和原则,而superstition却开辟自己的世界,给我们呈现出完全新的景象、存在物和对象。”【302】“我要大胆地推荐哲学,而且毫不犹豫地选取哲学,舍弃各种superstition. …一般说来,宗教中的错误是危险的,哲学中的错误则仅仅是可笑而已(Generally speaking, the errors in religion are dangerous; those in philosophy only ridiculous)。”【303】

    江绪林 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344+)
  • 藏书馆(6510+)
  • 书籍多(7107+)
  • 内容齐全(858+)
  • 五星好评(6106+)
  • 好评(947+)
  • 无盗版(1084+)
  • 无缺页(4610+)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0:27:5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10:3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20:3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6:2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戈***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03:53 )

    特别棒

  • 网友 沈***松: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37:5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0:1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石***致: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1:38:5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同作者:三道手的书籍:

  • 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学习方法 案例解析 从基础到精通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辅导书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新塑封版【当天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官方原版全新塑封】 建筑学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三道手绘 编著 正版书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53783208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建筑学快速设计应试教程 教材 思维训练 案例解析 学习方法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试的辅导书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现货 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 城市规划快速应试教程 建筑知识 道路交通 空间结构 案例解析 设计师快题设计考研考试辅导书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新塑封版本【当天发】【官方原版全新塑封当天发货】风景园林快速设计应试教程三道手绘快题表现系列丛书园林绿地规划图解9787553782508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书籍:

  • 新托业阅读全真模拟试题解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365天旅游英语口语大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观赏鱼图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皮肤真好:皮肤科医生的科学护肤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皮肤真好:皮肤科医生的科学护肤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皮肤真好:皮肤科医生的科学护肤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你皮肤真好 尹志强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 美容美发 978757130637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长辫子老师 小学创意写作 五年有下册五年级5年级上册共2本套餐郭学萍学生课外写作教辅作文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好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刀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刀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考试” 的书籍:

  •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重排版)学习指南(第二册)(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重排版)》配套辅导 同步辅导 考研辅导)英语类专升本,本科辅导,考研冲刺参考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统考知识要点精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雅思官方真题集8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雅思官方真题集14:培训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南大教辅小学生作文起跑线作文初学入门 2年级/二年级 创新版南京大学出版社俞老师教作文 小学生阶梯作文丛书系列好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雅思官方真题集5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年MBA、MPA、MPAcc、MEM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精选600题(20套全真试卷及详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MBA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高分过关攻略成人高考学位英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成人高考 根据2020版大纲 新版 (高中起点) 成考 2023 高起点 物理 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建筑工程类职称考试” 的书籍:

  • 2023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试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备考2024消防工程师2023教辅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前冲刺试卷(2023年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一本通 刘燕,刘建伟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2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技巧与题解(第十五版)(上中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历年真题库试卷环球网校环评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备考2024消防工程师2023教辅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考前冲刺试卷(2023年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年版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城乡规划原理(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与解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规范汇编(第4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 的书籍:

  • 消防考试一本通(2020年版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工程测量实验与教学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建设工程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招标采购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认定辅导教材【新华集团自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年末清仓】2008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临考最后八套题:投资建设项目决策2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年末清仓】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过关必做2000题(含历年真题)(赠20元圣才学习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2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命题点全面解读-《投资建设项目实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圣才教育宏观经济政策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第2版投资项目管理师辅导用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铁道版2014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投资建设项目组织》命题点全面解读(2014)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投资建设项目组织——2008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轻松过关考点题库集粹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建设工程经济备考一本通(2022)左红军 业内大咖左红军教授主编,真题+解析+导图+视频+专属答疑,看一本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