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25 23:00:02

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精美图片

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76729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297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5 23:00:02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为蓝本,同时参考了合规管理国际标准ISO 37301和国家标准GB/T 35770编写而成,为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企业合规师所必需的道德操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教材依据评价标准纲目划分为《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 高级),共三册。该三册辅导教材具有相同的纲目,但初、中、高级合规师在相同纲目下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度及基本能力区间不同。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成立时间:1995年2月

简介:

安徽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2月,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完成转企改制。2011年3月,安徽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大学出版社设有人文社科分社、科学技术分社、基础教育分社、外语图书分社、学术图书分社以及财务与结算中心、营销与发行中心、印制与运营中心等日常运营机构。

安徽大学出版社坚持“服务教育,弘扬学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出版理念,精心布局三大出版板块(中小学教材教辅、高校教材、学术著作与大众读物),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适用于高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系列教材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教育教材与教辅用书。近3年,2种教材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种教材列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2种教材列入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

安徽大学出版社充分依托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古文字研究、古籍整理、唐诗宋词研究、徽学及地域文化等专业领域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唐刺史考全编》《刘文典全集》《诗情画意的安徽》《明清徽皖篆刻简论》《出土夷族史料辑考》《陈垣全集》《楚帛书诂林》《楚系简帛释例》《金代文学编年史》《张英全书》《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上博楚简文字声系(1~8)》等一批学术精品,深受学术界、理论界读者朋友的欢迎。

2014年,安徽大学出版社获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后期资助成果出版基地,是安徽省出版界首批获批的出版社。截至2015年3月,安徽大学出版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安徽省政府奖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2项;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项。

安徽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面向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需求,着力实施差异化、特色化与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求是、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高端出版团队,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的市场引领能力;着力强化选题策划意识、市场导向意识、危机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至上观念,不断提高市场美誉度。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安徽大学出版社牢记出版宗旨,坚持为社会出版更多更好的出版物,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套教材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为蓝本,同时参考了合规管理国际标准ISO 37301和国家标准GB/T 35770编写而成,为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企业合规师所必需的道德操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教材依据评价标准纲目划分为《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企业合规师考试辅导教材》( 高级),共三册。该三册辅导教材具有相同的纲目,但初、中、高级合规师在相同纲目下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度及基本能力区间不同。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Edison 发布时间:2022-09-13 20:43:55

    准4。挺有意思啊!去腾讯动漫继续追了(竟然发现神之水滴,早知道不买实体书了……)

  • 作者: tempo rubato 发布时间:2018-04-21 14:01:17

    文字不高兴看了,扫了图片。赞叹于画家能把寻常之景画出动人之魂。我大概就是那种,到了美术馆里也喜欢看风景画的人

  • 作者: 张兮兮 发布时间:2019-03-27 16:17:56

    拍电影果然是很烧钱的,这些艺术品一般的画作,只不过是电影筹备时期的几张概念图。而且再一次感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强大。中国电影人虚心学习吧!

  • 作者: -染- 发布时间:2016-02-03 09:32:36

    呃……冲动的买了全套……第一本就……这个……冲动果然是魔鬼……

  • 作者: 金舒 发布时间:2016-10-08 09:51:57

    普京从事过特工生涯,好牛。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旅行家传奇,唐荣尧讲述一代名山贺兰山传奇的前世今生

    作者:深海里的蚂蚁 发布时间:2018-03-01 08:30:54

    “旅行家传奇”作为一个新生品牌(其实也不算很新了)成立至今,日益壮大!有人问这也能算一个系列一个书系一套丛书?我想咋不能,理想国不是如此么?有人说该套书品牌力不强。是的,这个品牌还不出名,原因无外乎宣传力度不够。

    “旅行家传奇”书系,目前有20个品种,不可谓不大!所涉猎的门类也颇多,有探险,有行脚,有房车,有航海,有教师,有作家,有沙发客,有摄影师,有情侣,有亲子……我想这很符合“旅行家传奇”这个书系的宗旨,讲述传奇旅行家,讲述旅行家的传奇故事!

    《最欧洲:我的自驾三万里》

    《冒险有瘾:东边蒙古,西边伊朗》

    《遇见格桑花:带着孩子去西藏》

    《在高处遇见自己:我的山水十年》

    《喜马拉雅孤影》

    《遇见喜马拉雅》

    《孤影八千》

    《小驴佳佳:画说非洲》

    《贺兰山:一部立着的史诗》

    《扬帆追梦:帆船自驾环球之旅》

    《陌上花开:因你的注视而幸福》

    《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

    《台湾绝美之路》

    《遇见欧洲,遇见童话》

    《从纽约走到迈阿密》

    《西岭雪:走一步看一步》

    《行走在心灵之间》

    《欧洲不远:101天行走欧洲》

    《在世界,闲停信步》

    《就这样,我睡了全世界的沙发》

    「 更多旅行图书,请关注旅行家传奇系列!」

  • 人人都需要复习一下物理学

    作者:LaoBai 发布时间:2018-04-15 03:49:12

    最适合入门的物理通识教材。

    这是一本大学一年级(或者预科)教材,而且应该是写给非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

    但是,非理工科专业要知道物理吗?

    封面折页上有两位作者和各自家庭的照片,他们来自太平洋大学,我没去查官方学校排名,有人说大概100名左右(某知乎校友)。不过,这本书显然和学术无关。但作为通识教育的一本公开课教材,搞到第八版自然有些道理。

    题外话,“后浪大学堂”出版了一系列这类通识教材,我读过四五种,都很棒。不过貌似小火一把的只有《地理学与生活》,因为我看她又出了全彩印刷版。(其实以我有限的经验,这些美国原版教材本身就应该是铜版彩印的)

    这本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讲道理,联系事实讲道理。只有最简单的公式,但试图讲明白每个概念的本质。有英文原名为证:”The physics of everyday phenomena —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 to physics”

    举个小例子,我家所有人都能答出潮汐是月球引力的影响,但要他们画图详细说明或者回答为什么高潮是一天两次,就无言以对了。我们有太多类似这种“潮汐是月球引力的影响”的知识是靠囫囵吞枣硬背下来的。

    最后,五星推荐给对物理或各种事物原理好奇的人,但如果你是毕业不久的理工科学生,在大一学过各种本校老师编写的《大学物理》,我觉得你有理由冲我翻个白眼。

    补充一个豆列安利一下市面上比较引人注目的物理学通用教材:

    《物理学与生活》

    《概念物理》

    《物理学的概念与文化素养》

    《物理学基础》

    《20世纪物理学》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以上基本遵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吧。和《物理学与生活》最为接近的对标产品是《概念物理》。不过,千万不要被《概念物理》高价精装大开本所蛊惑,我个人还是认为《物理学与生活》性价比更好一些。另外,《物理学与生活》的翻译也更流畅,尤其是非专业论述,即章节背景、历史掌故部分。

    当然,《概念物理》也有其优点,而且如果纠结翻译问题,其实上述教材大多数也都可以买到英文版本或影印版。

    至于《概念物理》,等我有空专门写一篇评论吧。

  • 不要跟鬼吹灯比,天下霸唱脑残粉

    作者:空空如也 发布时间:2015-01-03 11:42:16

    看这本书的时候习惯性的会跟鬼吹灯比,以为司马灰虽然是考古队的,但是祖上都是盗墓的,有蝎子倒爬城的功夫,又认得东西多,一说就是灵异鬼怪的东西,神魔鬼怪的东西随口就来,在人物设置上也和鬼吹灯摸金三人组很像,所有看着看着老让我有种梦回鬼吹灯的感觉。

    可以看出作者很想摆脱鬼吹灯的套路,但是最后没有写出新意,最明显的就是故事性不强,鬼吹灯的时候老是想着后面是什么,但是谜踪之国很压抑,有时就看不下去了,只是为了结局,为了知道绿色坟墓是谁,才支撑着看下去了。

    我记得看鬼吹灯的时候一个人蒙在被窝里,把人吓的,被作者瑰丽的想象惊艳,作为脑残粉,还跑到北京,专门去了趟潘家园,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被鬼吹灯迷得神魂颠倒,以至于后来别人给我推荐盗墓笔记,我看了第一部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太难看了。

    当然这部小说不能跟鬼吹灯一直比,毕竟是一部新的小说。看到这部小说真的是个意外,当年看完鬼吹灯之后,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他的别的书,看了《贼猫》《死亡循环》等,看到这本《谜踪之国1雾隐占婆》的时候,随手就看了,结果学校图书馆只有这一本,我以为没有出新的,就没在意。直到后来看到天下霸唱的作品表,才知道,这本书早都更新完了,于是找出来看,这才把这四本书看完了。

    过程也是有点曲折,离我看第一本书已经过去了两年多,所以记忆有点断层,快忘了第一部讲的啥。总之我认为最佳的观书体验就是一口气读完,这样有连续性,不然被一些因素打断,真的是一件很不爽的事情,顺便一提,当时一口气看完鬼吹灯八部,觉得很爽,结果看的太快,又觉得没什么看的了,又颇为后悔。

    这部谜踪之国据我当年的印象真的是特别精彩,不知道是不是断层的原因,觉得后三部不好看了,尤其是结尾,感觉不知所谓的感觉,千辛万苦找到石碑,上面刻的就是几个数字,就把人镇住了?而且就能镇住绿色坟墓,其他人镇不住?就感觉最后的结局解释实在不能说服人,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不行你就往八部的写嘛,没事,干嘛要在第四部就匆匆结尾,太可惜了。

    最后隐藏的这三个结局,我还是喜欢第一个结尾,胜香邻留在地下,其他三个人都逃出来了,找了份谋生的工作。不然这整个也太压抑了。

    最后,我看出了很多鬼吹灯系列,那个不是天下霸唱写的,是另外一个人写得,鬼吹灯就出了那八部,希望大家擦亮眼睛。

    为看了这四本《谜踪之国》留个纪念。

  • 《2666》:文学中的文学

    作者:胡子(胡续冬) 发布时间:2011-12-26 22:30:19

     《2666》:文学中的文学

                  胡续冬

    (原载《外滩画报》)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史上,都会有一些风云际会、大师辈出的“巅峰世代”,比方说西班牙的二七一代、俄罗斯的白银时代等等,这些“巅峰世代”往往会过度透支一片土地上的文学元气,导致其文学后裔们成为文学创造力相对匮乏的“弱世代”。就西班牙语美洲而言,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两个耀眼的“巅峰世代”(拉美先锋派和所谓“爆炸一代”)极为罕见地连续喷发,在释放出巨大的文学影响力的同时,也让后辈的西语美洲作家不得不置身于一个漫长的文学“弱世代”。

           国内喜欢阅读译介过来的西语美洲文学的人或许都有这种感觉:在所谓“爆炸后”的西语美洲经典作品里,无论是《幽灵之家》、《恰似水之于巧克力》还是《蜘蛛女之吻》、《邮差》,都很难找到上两个“巅峰世代”里像《佩德罗•巴拉莫》、《跳房子》或者《百年孤独》的那种“此书一出,谁与争锋”的霸气,有些作品甚至像是把“巅峰世代”的经典经过拙劣的稀释处理后兑出来的心灵鸡汤版。

           随着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作品,特别是他最重要的作品《2666》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断言,至少在波拉尼奥这个独特的个体身上,宿命般的“弱世代”气场终于消除了。这个生于1953年的强力型作家在一生中反复强调1953年这个年份是“斯大林和迪兰•托马斯去世的那年”,或许他是在暗示,他身上躁郁症式的左翼情结和天启般高蹈的写作抱负是同时从斯大林和迪兰•托马斯那里转世继承而来的,这两股相辅相成的转世魔力造就了他的作品中那种永动机一般的意识形态/审美冲击。

           在波拉尼奥50岁的短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像《荒野侦探》、《2666》里的各种江湖奇男子一样过着自我放逐式的的盲流生活,在智利、墨西哥与欧洲之间,在宅男般的阅读和猛男般的寻衅滋事之间,在蟑螂一样卑微的生存条件和星空一样盛大的写作格局之间穿梭不已。他热爱阅读谱系庞杂的博尔赫斯,但他读的书基本上都是偷来的;他激赏胡里奥•科塔萨尔令现实眩晕化的文学活力,但他比酷爱拳击的科塔萨尔更加好斗。年轻时,他对已是世界级诗歌大佬的帕斯不屑一顾、大加鞭挞,后来又嘲讽文学父辈们的魔幻现实主义“臭气熏天”,讥刺加西亚•马尔克斯“热衷于和如此多总统和大主教深度搭讪”。他极其鄙视有“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称的智利文坛大姐大伊莎贝尔•阿连德,公开宣称她“与其说是作家不如说是个商业写手”,被激怒的伊莎贝尔•阿连德也以毒舌相报,在波拉尼奥病危之时阿连德毫无怜悯之心地说,就连死亡也不会把他变成一个好人。

           波拉尼奥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为了改善窘迫的生计,以惊人的加速度写下了十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是把他推送至全球重量级作家地位的大功率引擎,但不容忽视的,他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诗人。在《2666》的创作笔记中,波拉尼奥提到这部书的叙述者是诗人阿图罗•贝拉诺,这个阿图罗•贝拉诺也是《荒野侦探》的主人公之一,更是波拉尼奥本人的投射:贝拉诺是对波拉尼奥的改写,阿图罗则是波拉尼奥迷恋的现代诗歌鼻祖之一阿尔蒂尔•兰波的法文名字的西语转写。

           波拉尼奥在《2666》中夹带了很多与诗歌相关的私货。他借一个爱读特拉克尔的打酱油学生之口说“只有诗歌还没有被污染,只有诗歌还在商业之外……只有诗歌——当然不是所有的诗歌,是健康食品,不是臭狗屎。”小说中的大学教授阿玛尔菲塔诺一直着迷于一本叫做《几何学遗嘱》的神秘著作,这本书被设定为是一个数学家诗人写的,不知波拉尼奥是不是在以此向他青年时代的偶像、“反诗”的倡导者、智利数学家诗人尼卡诺尔•帕拉致敬。

           理解波拉尼奥的诗人身份对于阅读《2666》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这部小说的叙述策动力和展开方式其实和波拉尼奥的诗歌理想大有关系。波拉尼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和他文学上的“好基友”马里奥•圣地亚哥(也就是《荒野侦探》里的乌利塞斯•利马)发起了一个名为“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o)的诗歌运动,试图以墨西哥化的达达主义精神重新激活法国超现实主义,在他执笔的《现实以下主义者第一宣言》中,波拉尼奥写到“真正的诗人必须持续不断地放弃,(他的关注点)从不在同一个地方停留过多时间,要像游击队战士一样、像不明飞行物一样、像终身监禁的囚徒游移不定的眼睛一样。”回过头来看《2666》,它那蛛网般不断延伸的叙事和繁复接驳的语言正是他的现实以下主义诗歌诉求在小说中的加强版再现。

           《2666》的五个部分,实际上按波拉尼奥生前的构想是五部单行本小说。全书有个表面上的终极大boss,就是深度隐逸范儿的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他的作品在国际文坛如日中天,但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的是欧洲的四个阿琴波尔迪研究者的故事,讲这三男一女之间如何大搞四角恋、如何捕风捉影地跑到墨西哥小城圣特莱莎去围观阿琴波尔迪却又扑空了的故事,这部分令人想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其中对主流国际学界的各种戏仿颇见波拉尼奥的反建制习性。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写得颇有卡内蒂直面内心生活的笔法,在前一部分处于打酱油位置的墨西哥小城圣特莱莎的文学教授阿玛尔菲塔诺跃居到叙事的核心位置,这个理论怪咖一直沉浸在一些诡异的书籍中,同时,随着女性被连环奸杀的恶性犯罪在圣特莱莎愈演愈烈,怪咖也一直在担心自己女儿的安危。第三部分《法特》又把视角移到了一个叫法特(Fate,也就是英语里的“命运”)的美国黑人记者身上,这哥们儿很偶然地顶替别人跑到墨西哥来采访拳击比赛,因为好奇心重,陷进了连环奸杀案的大坑之中,并和前一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教授的女儿搅在了一起。第四部分《罪行》占去了全书的大量篇幅,这部分估计会把很多读者逼疯,基本上全是两百多桩重口味奸杀案的犯罪记录,并且很神奇地把办案人员们的日常生活和对案件的陈述糅合在一起来书写,呈现出德勒兹所说的对抗树状结构的“块茎”形态。在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里,表面上的终极大boss阿琴波尔迪终于出场了,波拉尼奥(或者说阿图罗•贝拉诺)用压缩20世纪复杂历史加黑色幽默的语调,讲述了隐逸作家阿琴波尔迪书里书外离奇的一生,同时也交待了连环奸杀女性案与他的关联:一个犯罪嫌疑人是他的外甥。

           上一段情节概括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完全失效的,因为《2666》的书写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情节、反概述的。它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叙述者如同赫拉巴尔笔下的“巴比代尔”们一样经常不知疲倦、不加节制进行“叙事外溢”,在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节点、任何一个尽管是极度打酱油的角色身上,都能伸展出一大段上天入地、博古通今的无比炫技的“废话”来。这些密集的“废话”涵盖了从黑豹党到林彪、从杜尚到高尔基、从修女索尔•胡安娜到叶利钦的庞杂材质,使得小说在外观上具备和现实世界本身相似的超大容量和无序感。正因此,很多评论者都把《2666》看作巴尔加斯•略萨所提倡的“总体小说”(novela total)理念的最佳实践,它比略萨本人的小说更加体现了“总体小说”那种让文字像癌细胞一样无节制地扩散以复制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世界的愿景。

           《2666》的另一个非常醒目的特点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对文学的自我指涉:书里面的人物很多都是作家、评论家、诗人、记者和形形色色的文学爱好者甚至文学“骨肉皮”,这些人有些是虚构的,有些却是或知名或生僻的真实人物;它的行文中裹挟了大量其他的著作,譬如《胡安娜修女的烹饪书》、《奥伊金斯是阿劳科人》、《欧洲沿海地区的动植物》、苏联犹太作家安德烈的秘密手稿等等,这些著作尽管很多都和作家阿琴波尔迪的全部作品一样纯属杜撰,但其中也不乏僻典;书中还掺杂了很多关于文学的思辨,譬如对科塔萨尔“主动阅读”的调侃、对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的辨析、对“激流般不完美的巨著”的肯定等等。这些虚实夹杂的对文学的高强度自我指涉使得《2666》成为《项狄传》所开启的“元小说”序列中最鲜活的一部,同时,也让波拉尼奥和他所膜拜的博尔赫斯在广博的阅读谱系之外有了更多的相似性: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中通过对虚构作品的评述所达到的“文学的二次方”效果,被波拉尼奥在《2666》这样的大部头中无限放大了,如果说博尔赫斯因为真真假假的“互文性”而获得了“作家们的作家”的称号,那波拉尼奥所书写的就是“文学中的文学”。

           《2666》里面残害墨西哥女性的凶手到底是谁?2666这串数字除了波拉尼奥在另一部作品中给出的只言片语之外是否还有别的解释?在这片宏大的叙事迷宫之中是否有阿琴波尔迪或者阿图罗•贝拉诺之外的超终极大boss?类似的问题读者在阅读《荒野侦探》的时候肯定也会提出一大堆。这些问题不但没有妨碍我们对《2666》的理解,反倒加深了我们的阅读快感——这正是波拉尼奥的诱人之处,他善于将文学书写行为本身变成一个遍布兴奋点的迷局,甚至连作者都可以消失掉,成为“一位仅仅接受一部杰作指示的秘密作家”(这是《2666》的第五部分里一位打酱油的老作家对阿琴波尔迪说的话)。而多年前,波拉尼奥在一首名为《文学漫步》(Un paseo por la literatura)的诗中早就表达过对“迷局书写”的体认:“我梦见我是个年迈、衰老的侦探,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失踪的人们。有时候我碰巧在镜中看到自己,我认出,那就是罗贝托•波拉尼奥。”

  • 内地人传奇

    作者:废人王亮 发布时间:2011-12-17 00:09:46

    契诃夫经常把他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定义为“内地”:一个村庄或小镇,远离象征文明、进步、时尚,代表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大都市莫斯科与彼得堡,在这些地方,生活以一种与人衰老同步的缓慢节奏行进着。那些线条生硬又彼此相像的房子,由伏特加、赌博游戏、私通、附庸风雅的沙龙构成的社交活动,乏味空洞的办公室工作,顽固、保守、愚蠢、充满偏见的小市民邻居以及漫长的严冬一起构成了契诃夫小说灰暗的底色。无论他在描述愉悦、爱情、理想、未来还是希望,一切都在这种底色的映衬下显得黯淡而可疑。

    契诃夫如同一位始终无法忘记画布颜色,而不能全情投入的画家,他的叙述总摆脱不了一种焦虑:生活的一切早已注定,什么都已按部就班、各就各位。叙述显得多余,仿佛是一次无意义的重复,是与事无补的挣扎,是被蒙在鼓里,老生常谈的再来一次。这种虚无的焦虑如同地球引力一样存在于契诃夫大部分的作品中,推动着契诃夫笔下的人一个个走向自己被安排妥当的命运。于是,我们看到,在契诃夫笔下,环境,无论是他一贯热衷、具有高度抒情品质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社会环境的描述,都构成了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和它们彼此应和、冲突构成的结局是众多契诃夫小说隐秘的核心。在《草原》中,笼盖四野、空旷、单调、缺乏变化的草原以及象征死亡,可以遥望但永不可抵达的地平线成为将人彼此孤立神秘但确定的存在。在《第六病室》中,“第六病室”成为了当地乏味、平庸、一层不变生活的缩影。这种焦虑,甚至让他对自己的想象力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防治自己沉溺其中。在《冷血》一文的开头,我们读到了契诃夫小说中少有的,充满奇幻诡谲色彩的氛围渲染,但在下一段,作者就告诉你,那些像螃蟹一样四处攀爬的,只是病弱牛的影子。

    这种对人的生活环境的高度关注,使契诃夫的小说与传统的,十八至十九世纪主流的、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性格变化为中心的一类小说,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的小说明显的区分开来。在契诃夫看来,一个人被生活困扰的内心感受,远比被生活困扰着的人的抗争的行动重要得多。在契诃夫的小说中,处于中心位置的人物并不因他性格的独特、丰富、典型而存在,而是一种与读者的亲近感。契诃夫善于从某个突破口入手,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个人,迅速拉紧读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就被某些东西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让读者对这些人物产生某种莫名的亲近感。这些人,好像是我们的亲友,但更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我们自己,他们感受着我们所感受到的,面临着我们所面临的,被同样的难题困惑而让我们为之痴迷,他像是我们的替身,替我们去小说中受难。

    或因如此,契诃夫不会浪费笔墨来全面描述一个人,他选择模糊化、脸谱化的描述方式,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个农民,一个被流放者,一个马夫,一个商人,这种描述并不会追溯某一个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独特背景,也不会为他今后性格的变化寻找理由,埋好伏笔,而是一种高度概括性描述,一种群像似的素描:

    “她的丈夫奥西普•斯捷潘内奇•戴莫夫是医师,论官品是九等文官。他在两个医院里做事;在一个医院里做编制外的主任医师,在另一个医院里做解剖师。每天早晨从九点钟到中午,他给门诊病人看病,视察病房,午后搭上公共马车到另一个医院去,解剖死去的病人。他私人也行医,可是收入很少,一年不过有五百个卢布光景。如此而已。此外关于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跳来跳去的女人》)

    如此短的篇幅写尽了一位普通医师的一生,仿佛我们与这位普通的医师早就熟悉,无需再赘述一般。而这位朴实、缺乏浪漫细胞的医师在这篇小说中也始终,甚至略带固执地持有着他的“本色”,并最终由此而酿成悲剧。即使是在戏剧作品《三姐妹》中,三位姐妹彼此间的性格差异也不是我们辨识和阅读这部作品所关注的核心。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把情节作为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作用不同,契诃夫笔下的情节发展更多的是带给人物更多的心理体验,更多的内心感受。在契诃夫那里,一篇小说最终抵达的不是人物本身,而是他的境遇,是他对不可避免之物的反应和感受,是他的命运。

    这种对人命运的凝视,使得在契诃夫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尤其是那些内心生活丰富、多变,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幻想的主人公们,无论他们的职业是小职员、医生、军士、大学生、体力劳动者们,在骨子里都有某些彼此相似的性格特点。他们绝大部分时候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通常对生活环境有一种不适应、被排斥在其外的感觉,感觉现在的生活并不合自己的身,希望生活发生改变。但同时,他们又搁于梦想,宁愿将对生活的幻梦留在远方他们憧憬,却并不实践,他们并不质疑自己的梦境,而是对可怜、可悲又渺小的自我能否承担起那种梦境而深深忧虑。他们像是渴望,但无法移动的树,唯一可做的只是紧紧抓住自己所赖以生存的泥土。或许在《新娘》中,契诃夫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娜佳最终逃离了自己的生活。可她在莫斯科的生活究竟如何,却语焉不详,反而是给她以勇气的萨沙的生活以一瞥,痰迹斑斑的地板、死蝇满屋,“有着一种衰退、陈腐的味道”。契诃夫是否用此场景来预示着娜佳的未来,不得而知。

    在小说中,契诃夫这些主人公们的选择被各种偶然的原因而不断搁置,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各自没有实现梦想的理由,并借此聊以自慰,看上去一切正常,每个人各得其所。但在舞台上的演员们匆忙着寻找着自己命运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的导演,作者契诃夫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作者自己并不喜欢的一篇作品《没有意思的故事》或许会透漏些许的答案。据说,契诃夫不喜欢这篇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它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但我觉得可能也和这篇小说对人生悲剧性的认知有关。契诃夫的很多作品,比如《三姐妹》,在很多人看来是名副其实的悲剧,但作者自己却矢口否认,坚称《三姐妹》是一出喜剧,甚至是滑稽剧。我猜想,在契诃夫看来,三姐妹和他们周围人的境遇、苦难,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美好的部分,希望、爱都是人生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况且,这些人物的遭遇使他们看上去更具气质和美感。这就如我们明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终究是会死的,但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并不能抹杀现在生活的乐趣一样。但在《没有意思的故事》中,作者的脚和主人公一起,把一只脚踏入了虚无的深渊,共同面对几乎不可解答的责问。斯捷潘诺维奇,知名学者,学生们的“圣壁”,如同现实中的托尔斯泰,成为一代俄罗斯人的精神领袖,并且和托尔斯泰一样,在老年,人生的尽头,没有获得时间许诺的智慧,反而被生活束缚更紧,并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面对养女,象征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卡嘉(典型的契诃夫式主人公,按照纳博科夫的观点,因为“无所事事”而可爱。)关于希望在哪里的诘问,他无言以对。这种诘问,同时也是契诃夫提给自己的,他勇敢的直面了问题,但无法给出任何让自己信服的答案。这种诘问似乎并不让我们感觉陌生,生活在当代,历经政治谎言、丛林法则、实用主义、一体化程式化生活历练的读者似乎能更明确、清晰地辨别出这种寻找生活意义,寻求价值的诉求,更能体会个体生命无法改变整体环境的悲凉和无奈。契诃夫不是先知,也不是全能的上帝,他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但他知道一定有什么东西出错了,他把小说中的教授永远地留在了生与死交界的那片虚无之地,自己转身回来,朝后,寻找着自己可以确定真实、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之一,就是他所坚信的:“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还是衣裳,还是心灵,还是思想。”从这点考虑,似乎就不难理解契诃夫为什么会喜欢赋予人生某种神秘、尊严体验的《大学生》这样的作品。

    面对虚无,真诚的契诃夫拒绝给出廉价的、自己也不确信的回答。他并不悲观,只是诚实地承认,自己也没有领悟真正的答案。对于他所确定的部分,他并不隐晦。而这一部分中,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都被看成是一种想象的或实际的救赎手段。在那篇杰出的《我的一生》中,契诃夫有意设置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建筑师父亲、工程师父女、地主母女等构成的上流社会;另外一个是由“萝卜”、“小利钱”姐弟们等普通劳动者们构成的平民社会。两个社会的对立是经济的、文化的、社会地位的,但更根本的是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契诃夫借富家小姐玛霞之口,说:“生活里的一切坏事,都是由闲散,由烦闷无聊,由心灵的空虚来的;人习惯了靠别人过活的时候,这一切就不可避免了。”这位富家小姐憧憬着和“小利钱”一起,在一处满目疮痍的农庄里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最终却只成为一出闹剧。“小利钱”最终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体力劳动者,契诃夫对他人生选择给予了少有的直接肯定,“‘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去’。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不会不留痕迹就过去,对现在的和将来的生活来说我们所走的最小的一步路都是有意义的。”毫无疑问,在契诃夫看来,如果说生活变得越来越面目模糊,它的意义和价值变得越来越虚无的时代,人类最基本、最诚实的行为,劳动,成为了填充这些虚无最坚实的填充物。


下载点评

  • 购买多(1045+)
  • epub(566+)
  • 排版满分(375+)
  • 无广告(6910+)
  • 盗版少(564+)
  • 速度快(3106+)
  • 愉快的找书体验(3106+)
  • 赞(978+)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0:4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2:4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0:29:3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18:3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冯***丽: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2:4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1:15:0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1:15:0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步***青: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39:39 )

    。。。。。好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