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梁启超家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少见的。
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
本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001 梁启超简介
010 前言
012 梁启超的儿女们——他们个个成才
▷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
020 致思顺书——人贵自立也
022 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023 致思顺书——吾实厌此社会
024 致思顺书——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025 致思顺书——汝曹不必远念
026 致思顺书——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
027 致思顺书——越南入境如此其难
028 致思顺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
029 致思顺书——而其间却有一极危险之纪念
030 致思顺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031 致思成思永书——汝年幼姑勿责也
032 致思顺书——但做官实易损人格
▷ 贰[1919年12月2日——1922年12月25日]
036 致思顺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037 致思顺书——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038 致思顺书——他事如常,无可告
039 致思顺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040 致思顺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041 致成、永、忠书——汝等不必着急,吾自知保养也
043 致思顺书——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045 致思顺书——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
▷ 叁 [1923年1月7日——1923年11月5日]
048 致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050 致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
051 致思顺书——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
052 致思顺书——只要拾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055 致思顺书——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
057 致思成书——读国学书事
058 致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059 致思顺书——家中大小都好
060 致思顺书——随意写几句
061 致思顺书——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 肆 [1925年4月17日——1925年12月27日]
066 致思顺思庄书——你们走后,我很寂寞
067 致思顺书——把思成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068 致顺、成、永、庄书——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 起来
072 致思顺书——又作一首诗给姚胖子五十寿
074 给孩子们书——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078 给孩子们书——我很想买这所房子,想和你搭伙平分
081 致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082 致思顺书——北大有些人对我捣乱,其实不过少数
083 致思顺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
086 给孩子们书——盼望老白鼻快来
088 给孩子们书——庄庄真是白了许多吗
089 致顺、成、永、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091 致思顺思成书——写给思顺和思成的诗
092 致顺、成、永、庄书——祭文本来该焚烧的,我想读一遍
093 致顺、成、永、庄书——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097 致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地看待
▷ 伍 [1926年1月5日——1926年12月20日]
100 致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102 给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103 给孩子们书——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105 给孩子们书——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
107 给大小孩子们书——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堂,过生日要挨饿
108 给孩子们书——我近来真是无所用心
109 致思顺书——我受手术十天之后,早已一切如常
112 致思忠书——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许多
113 给大小孩子们书——这封信专报告病之肃清
114 给孩子们书——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116 给孩子们书——“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122 致思顺书——小小的病何足以灰我的心
124 给孩子们书——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125 给孩子们书——我很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
127 给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129 给孩子们书—— 天天被王姨唠叨,逼着去睡
130 给孩子们书——“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31 致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132 给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很
▷ 陆 [1927年1月2日——1927年7月3日]
134 给孩子们书——“乡音无改把猫摔”
138 致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141 给孩子们书——万恶的军阀,离末日不远了
144 给孩子们书——现在我要做的事,在编两部书
145 给孩子们书——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变
146 致思顺书——你们看着一定欢喜得连觉也睡不着
148 给孩子们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50 给孩子们书——小白鼻病得甚危险
153 给孩子们书——那小同同已经死了
155 给孩子们书——思永说我的《中国史》诚然是我对于国人 该下一笔大账
157 给孩子们书——总是老守着我那“得做且做”主义
159 给孩子们书——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
160 给孩子们书——我现在心很乱
161 致思顺书——老白鼻平安,真谢天谢地
162 致思顺书——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
163 致思顺书——国内太不安宁
164 致思忠书——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167 致思顺书——我自审亦一无把握,所以不敢挑起担子
168 致思顺书——生当乱世,要吃得苦
170 给孩子们书——这两天北方局势骤变
171 给孩子们书——你们在外边几个大孩子,总不要增我的忧虑才好
175 致思顺书——决俟秋凉后,乃着手工作
176 致思顺书——这病岂不是“老太爷病”吗
▷ 柒 [1927年8月29日——1927年12月24日]
180 给孩子们书——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183 给孩子们书——思永天天向我唠叨,说我不肯将自己作病人看待
185 给孩子们书——我最不放心的是他,偏是他老没有消息来安慰我一下
188 给孩子们书——昨日又得加拿大一大堆信,高兴得我半夜睡不着
190 给孩子们书——你们个个都是拿爹爹当宝贝,我是很知道的
192 给孩子们书——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
194 致思顺书——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
196 致思成书——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
198 致思顺书——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 捌 [1928年1月12日——1928年10月17日]
202 致思达书——总之必回家过年
203 给孩子们书——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
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
205 致思成书——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日记,将所看的东西留个影像
206 致思成夫妇书——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
终生不许他侵入
209 致思顺书——我正天天盼平安喜电哩
211 致思顺书——我生性爱管闲事,尤其是对于你们的事
212 致思顺书——我极舍不得清华研究院
213 致思顺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215 致思成书——我觉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
217 致思顺书——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220 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
221 致思顺书——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
224 致思成书——我在病中想他,格外想得厉害
225 梁仲策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228 梁思成等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 附录
234 为学与做人
241 梁先生北海谈话记
249 1923年梁先生小释“玄学”与“科学”的关系
▷ 后记
252 后记
作者介绍:
梁启超,相信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
梁启超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中史学研究成绩最为显著。他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更早和更多地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他的爱国精神和“变法”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早年受其启蒙,走上了拯救中国、解放民众的革命道路。
两年前,我由于编辑梁启超大公子、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著作《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常常去梁思成先生遗孀林洙先生家里,有机会看了不少梁思成与家人的照片。尽管对学识渊博、胆识过人、思想超前的梁启超有很多的遐想,但第一次见到梁启超的照片,心中还是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除了他那非常硕大的脑门和极为明亮的眼睛,显示出一个人非凡的才华外,最难忘记的是他那犀利的目光,隔着那发黄的相纸似乎立刻就能穿透我的心灵。
之后常常听林先生说起梁启超一家的事,得知梁启超共有十个子女,除了英年早逝的思忠和夭折的“小白鼻”,其余八个儿女全部成才,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不知道在中国,一个家庭里出了三个科学院院士是不是绝无仅有的,但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除了梁启超那过人的聪敏遗传给了他的孩子们外,我想那最重要的就是他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引导。而恰巧在20世纪20-30年代,梁启超先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四个儿女送到国外学习,远隔重洋,他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都是通过信件往来实现的,这也有幸使这些宝贵教育经验以家书的形式得以留了下来。
由此出一本“梁启超家书”的念头立刻在我脑海闪现,幸运的是林先生保存有梁启超的家信有几百封之多。经过林先生的细心挑选,选出了那些关于对子女教育的近一百封信。
当我第一次通读全稿时,我完全惊呆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梁家的孩子如此有出息、如此爱国,答案全在这厚厚一叠家信中。信中表达了一种最特别也是最超前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过时,因为它包含着永恒和经典的做人真理。
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而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最需要的。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最好的知识。为了使得最大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中国最需要的最有用的。而放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
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小的“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
梁启超亲自为孩子们选择人生伴侣,他是个多么“爱管闲事”的爸爸啊!他最得意之作就是长女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和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然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他只是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会喜欢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终身伴侣,而他阅人的本领又是那么厉害。他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得知林徽因的父亲意外离世后,他第一时间在给梁思成的信里写了这样的话:“我从今以后,把她(林徽因)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 梁启超从此承担了林徽因全部的学费,当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在学习上有些跟不上时,感到非常沮丧和痛苦。梁启超在信中写:“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当梁思成在国外的学习中感到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梁启超在信中说:“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我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常常在想,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透露着愚昧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叫“宝贝”“baby”,常常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一时兴起就会在信里写:“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如今的父母能这么直白对孩子表达感情也许还不算多,孩子对父母说些动感情的话也常常觉得难为情,而百年前的梁启超已经这么对他的孩子做了,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使得他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成为了感情丰富、激情澎湃的人。
梁启超在家信中有一句话,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去演讲,他无论是病情恶化还是疲劳不堪,对于做于年轻人有益的事他从来都不推辞。在他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家书》是我编得最辛苦也最幸福的一本书。辛苦是由于我个人学识不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而一直激励着我把这本书做完做好的动力又是因为那家书中字里行间的父爱,那么深厚、那么坦诚、那么温暖,隔了近一个世纪,也同样激励着同为青年的我,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出版社信息:
类型:中央文化企业
成立时间:1999年03月30日
简介: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是 “中字头”的出版机构,直属共青团中央,是以文化出版为主要方式、承担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
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1953年,与开明书店(始建于1926年)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胡耀邦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董事会常务董事。 [1]2003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创刊于1923年10月)合并,更名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2019年1月完成改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吾欲汝以在院两月中取《论语》、《孟子》,温习暗诵,务能略举其辞,尤于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细加玩味。次则将《左传》、《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余日读《荀子》则益善。各书可向二叔处求取。《荀子》颇有训诂难通者,宜读王先谦《荀子集解》。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汝辈小小年纪,恰值此数年来无端度虚荣之岁月,真是此生一险运。
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耳。
向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
但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
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
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你说:“照这样舒服几年下去,便会把人格送掉。”这是没出息的话!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若胸襟窄狭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可言。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你的天才到底怎么样,我想你自己现在也未能测定,因为终日在师长指定的范围与条件内用功,还没有自由发掘自己性灵的余地。况且凡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及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两三年来蛰居于一个学校的图案室之小天地中,许多潜伏的机能如何便会发育出来,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顿一趟,便发生许多刺激,区区波士顿算得什么,比起欧洲来真是“河伯”之与“海若”,那更不及万分之一了。然而令你触发者已经如此,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中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兴趣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最为少见的。
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
本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精彩短评:
-
作者: Expresso 发布时间:2014-10-09 08:44:52
不是当爸爸的,体会不了
-
作者: ZYL 发布时间:2022-06-14 23:35:11
梁公太了不起了,不仅是孩子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老师和朋友。字里行间可爱有趣,总是乐观不弃,随遇而安。头一回看书信集看得如此着迷。可惜当年协和太不靠谱,天妒英才。
-
作者: 初璞 发布时间:2020-02-12 13:45:08
这本写给儿女的家书,虽然都是家中琐碎之事,但全都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拳拳爱心,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和受这样的家庭教育,难怪九个孩子个个成材。有几点想法,如下:
其一感觉梁先生教育儿女并不是一个严父,到是以朋友之角色多说鼓励儿女之语,事业不如意不要紧、学业不成功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修身养性的功夫——人生漫漫不必着急;其二父亲对儿女的爱不遮遮掩掩,从来都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在那个还比较含蓄的时代更是不易;其三不限定儿女的发展,只要是儿女爱的学科和专业都支持,从梁思成问父亲学建筑学有用无用之问题,梁先生的答案甚为哲学。
本想摘录几段先生教育子女的处事哲学,但考虑到太多,就罢手了,想知道的读者去读这本书吧,哈哈~
-
作者: 呐 发布时间:2015-07-27 08:28:09
原只为任公爱儿女觉得萌才看,没想到费心力到这样的程度,羡慕不来,抄写笔记用于自勉。任公文笔多少年后热力并无半分衰退,诚哉一生中国之少年。上周末与熊君从南五环站到北五环寻着任公墓园,庄庄碑后外孙竟是杨念群,真·近代史都是一家子呀。不惑、不忧、不惧,为做人而求学,记着这些教诲TVT(看完陕师大本子觉得这本好槽,光就偷懒连注释都不改这点,中青社能及格就不错了,五星是打给任公书信的来)
-
作者: Showly 发布时间:2017-03-14 09:07:24
梁家儿女多才俊,梁公家教资可鉴。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苏二读书 发布时间:2024-04-04 02:04:15
作为了解刘备生平很全面,刘备是一个挠而不折的一代人物。但一些评价可能因为太按照史书,在现在看来反而有些太片面。
-
作者: 锦心悦读 发布时间:2021-02-09 21:15:09
孩子很喜欢,今天内反复读了很多遍。图画精彩,故事情节简单明快!
-
作者: 桑色白茶 发布时间:2023-05-05 18:29:04
套装里的一本,简单介绍了下审计员的工作,回顾了这段工作经历。
-
作者: 这么近,那么远 发布时间:2020-09-11 09:49:59
“在《知识边缘》中,牛津大学数学教授、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马库斯•杜•桑托伊作者将引领读者开启一场令人深思的旅程。从粒子物理到量子力学,从相对论到宇宙学,从神经科学到人工智能,从集合论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桑托伊进行了一次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的全景探索。”
-
作者: _5yc 发布时间:2022-02-23 19:57:35
即将上这门课。属于看目录就知道讲什么的教材,而且非常浅、非常流于口号,对理论和实践都很没有价值。
深度书评:
-
梁家有训三达德
作者:蓝文青 发布时间:2010-11-24 21:50:26
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端着,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
有此印象,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
而近日,读得一本旧书——《梁启超家书》,忽然发现,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写《少年中国说》的梁任公(启超)曾经这样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参加戊戌变法之前之后,曾经想着君主立宪,而后又支持民主宪政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变,兴趣多变,唯有对他儿女的拳拳爱意从未改变,为了少年中国梦,梁任公仁慈地呵护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导着子女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发展,梁启超的9个儿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当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两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西点军校任十九路军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已经第三个成为院士的火箭专家梁思礼。
家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便可看见梁启超指导时年十九岁的女儿梁思顺学习宪政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国际法,等等,“因思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学不可太急……”,接下来便是给思成思永的“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子弟矣。”
随着儿女们的成长,梁任公说:“人生之旅历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头下畏”“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紧接着,梁任公便开始教导“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人之生也,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则安之若命。”“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梁任公在本书里的文笔很活泼的,古文和白话相间的,亲切动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思顺”,“没出息的小庄庄”“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亲和地与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梁启超是给出了这样的安排,他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启超会问女儿思顺“你的意见怎样呢?”
此书选择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给子女谈为学和做人的书信,后附三篇演讲和谈话录,其实也是总结了梁任公认为为学做人的思想——所谓三达德——即为“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说的:“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皆在于此。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419775165&PostID=28253061&BlogID=150117
-
好爹爹
作者:默之 发布时间:2012-10-30 15:07:46
很早就听说梁公教子有方,通过书信就把子女们调教得个个都有出息。后来看梁思成第二位妻子林洙写的《我与梁思成、林徽因》一书,屡次提到梁公的书信,感觉梁公很是开明,对子女很用心,是个好爸爸!虽然我至今对梁启超也所知了了,只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至于了不起在哪,还真不知道,有待了解。
好吧,从《梁启超家书》开始。。。
关于梁公,有几句名人评语:
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胡适
梁启超是中国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
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吴宓四人,并称
原配李惠仙
家书第一篇就是梁公写给李惠仙的。
大概是梁太表示想去日本,梁启超极力劝说她不要来,原因写得清晰、恳切、委婉,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面两大段我看是忽悠夫人,说夫人您深明大义,既聪明又贤惠又好学(“卿本达人,志气不同凡女子”),总之,他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李惠仙来日本。他还不忘谆谆教诲夫人,你若有空,不妨多读读书(“惟有读书穷理,是最快乐事。有时忽有心得,其乐费寻常所可及也”)。
不过很显然梁夫人根本就不理他这一套。后来有一封写得很长的信,很有意思。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写出了梁为一大家子的衣食温饱、事无巨细地操碎了心;又写出了梁公内心虽然非常想敬重太太,但其做出来的事情却又很摆不上台面,活脱脱显示出一个很挠头的梁公形象。
大概原因是因为大太太好赌,输了很多钱,梁启超赶紧筹钱寄回去,梁寄钱后,很严肃地跟大女儿写信道“当告汝母且不可再投机,若更失败,吾力亦实不逮也。”接着写了寄了多少钱、这些钱要用在什么地方、由谁负责安排等等,可见梁很细心。可太太毕竟是太太,梁虽然对她所作所为甚为不满,但还是处处体现尊重,他跟大女儿说“可以此告慰汝母”,但紧接着又说“但宜力谏汝母,勿再投机,倘再失败,汝叔不允救济,吾亦无法也。”
这样写后,又怕父亲老大人操心,便告诫女儿这封信不要给祖父看。接着继续对女儿发泄:“汝母为投机失败,忧心如焚,殊可怪。汝母何至不达如是。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汝母但专用力教诲汝辈足矣,何必更驰念及此耶,但此后必当戒断(切勿再贪此区区者),不可更为冯妇耳。”
我开始对这个梁太太心生疑惑,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啊?嫁了梁启超,生了几个成龙成凤的儿女,不至于这么不济吧?翻了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一书,疑惑得到了答案:当年梁启超进京赶考,李惠仙的哥哥官至一品,非常欣赏梁启超的文章,不但让梁榜上有名,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了他,可见,李是下嫁了梁是高攀了,所以,梁对太太敬畏三分就好理解了。
不止梁对其敬畏,连黎元洪都怕这位李惠仙小姐。话说有一天,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的车,被黎元洪(民国大总统)亲信金永炎(南京军官学校校长)的车撞了。这个金永炎当时大概以为撞的是普通人家,一溜烟就跑掉了。这可把李惠仙气坏了,跑到总统府,大闹一通,要黎元洪狠狠惩罚金永炎。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撞谁也不要撞梁家公子啊,于是跑去医院看望二公子,正好李惠仙在,当场大大地教训了其一场。金后来又到梁府上去问候,结果又被梁启超结结实实地教斥一番。李惠仙还不解气,再次去总统府找黎元洪,黎“极力替陪一番不是,汝母气亦平了”—— 李大小姐的能量有多大,此事足可见一斑!
家书中李惠仙出现的场合不多,不过通过梁对其欲言又止、礼让三分,以及嗜赌、大闹总统府这两桩事情,足可见虎门无犬女啊!
二房王姨
孩子们称李惠仙为妈妈,称王姨为娘娘,但对娘的感情胜过妈。李惠仙是典型的大家阔小姐,王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劳动妇女。如果知道王姨,是当年李惠仙从娘家带过来的侍女,就好理解王姨在梁家的角色了。
书信中梁倒是常常提到二房,不过大抵都是生活上的琐事,比如:“王姨今晨已安抵沪”、“一切饮食起居皆王姨一人料理”、“王姨即遣来沪,在沪待我归,已租定住宅”、“即当遣王姨来港,候我找招之”。。。。。。正因如此,更显露了梁对大房是敬重,对二房是患难真情。
梁有一封写给大女儿的信,最后提到:“王姑娘近来体气大坏,因为你那两个殇弟产后缺保养,我很担心,她也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分你们许多责任,你不妨常常写写信给她,令她欢喜。”
这信写得真好,表露出一个父亲对子女、女婿、媳妇的关切之情,得意之情,享受之情。。。。。。
极爱大女儿思顺
梁启超对这个大女儿真是很宝贝,这本书中90%的信都是写给大女儿的,对其称呼是“我的宝贝思顺”,当然,很大原因是大女儿确实能在感情上、思想上、以及能力上帮助爸爸。梁启超在信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其珍爱之情,苦闷的时候,他说“呜呼,吾此时深望吾爱女,安得汝飞侍我旁耶?”然后在纸上写满“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
梁也承认自己宠爱大女儿(“吾爱女之名举国皆知,故交相见者,无不问汝,却无人问思成以下”)。
梁是个好父亲,虽然很思念女儿,但处处为其考虑。在欧洲游历,从马赛乘船,经过安南(现在的越南一带)回国,大女儿思顺和夫婿正在那任职,本想赶来见父亲一面,但说“船在安南停泊,约一两日,但汝切勿来迎,费数日之程,挈带小孩,图十数点钟欢聚,甚无谓也。但望汝一年或必归耳。”
思顺再次怀孕时,梁叮嘱其注意身体:“须知你是我第一个宝贝,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这种充满爱恋的话语,只对大女儿说,对其他子女却从没有过,说这个女儿是他上一世的情人,大概也没错吧?
梁有一封信写明了为什么这么珍视大女儿:“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妈妈几次的病,都是你一个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带地送妈妈寿终正寝。对于我呢,你几十年来常常给我精神上无限的安慰喜悦,这几年来把几个弟弟妹妹交给你,省我多少操劳,最近更把家里经济基础由你们夫妇手确立,这样女孩儿,真是比别人家的男孩儿还得力十倍。”
教孩子们为人处世
他教导孩子们“这个当口儿要做到“不改其乐”的工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好一个“不改其乐”,是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改其乐!
他说:“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他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当梁思成车祸发生后,他写信宽慰儿子:“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只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梁常常在信中安排子女读书、就业等事宜,读完后可发现,他真是一个拳拳中国人。当时中国战事连连、政府无能、自己三天两头要搬家,梁作为当时中国举足轻重之人,常常流露出对政局的悲观之情,但他给子女的信从来没有说诸如“这个国家没希望了”,“你们还是留在国外不要回来”等话,哪怕是这样的意思也从来没有,反而是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孩子们学成回来,要做什么才能学以致用。
最典型的是对一个学考古的儿子、一个学建筑的梁思成,他真正是从学以致用、珍惜人才、为国家做点事情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关系,帮他们找不干活还拿高薪坐享其成的工作。
学考古的梁思礼去敦煌(殷墟?记不得了)当时正在发掘的一块考古地方,虽然因为战火连连,路途艰辛,他却认为这样更能锻炼儿子。
学建筑的梁思成可以在清华和东北大学中选择,最后他帮儿子选了东北大学,原因是清华太安逸,不适合刚出来工作梁思成,而筹建中东北大学,
更能锻炼人。
锻炼身体、享受人生乐趣
梁启超向来认为自己性格开朗,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开开心心,不要死读书,要劳逸结合。
他说“来复日(即周末)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并且叮嘱“必须听言,切勿着急”。
梁公说:“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学科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写得多好啊,一位父亲不愿孩子专业单一,希望孩子们兴趣广泛,出发点很简单:享受。
梁公的因人施教
梁公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虽子女众多,但他很清楚自己孩子们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指引,有的是直接要求,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反复宽慰和叮咛,有的是叫大女儿去帮他指导。。。总之,这方面确实是大有可学之处。
1)对大女儿女婿:直接要求,不用拐弯抹角
他指导大女儿的学习:“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
因为大女和女婿是从事外交工作,“国际法实须一学”。梁启超把钱也交给大女婿经营,常常安排他们干这干那,也努力为他们铺路,对那大女婿也是爱屋及乌。
2)对小女儿思庄:小心呵护,不给半点压力
梁启超自觉此小女儿性格内向、勤俭、刻苦(可能天资不够其他孩子高),每次提到思庄,他都极尽宽慰,比如得知女儿考试不及格,他立刻写信道:“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怕思庄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思想压力大,他写信问:“思庄考得怎样,能进大学故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
他要孩子们不要太节省:“庄庄功课样样及格,而且副校长很夸奖他,我听见真高兴。。。你独自一人在那边,好在你已成大孩子了,我一切都放心,你去年的钱用得很省俭,也足见你十分谨慎。但我不愿意你们太过刻苦,你们既已都是很规矩的孩子,不会乱花钱,那么便不必太苦,反变成寒酸。你赶紧把你预算开来罢!一切不妨预备松动些。。。”
庄庄功课比以前多了,爹爹告诉她:“每天要拿出几点钟来,没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实际上是提高(特别)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梁启超对这个小女儿,可谓呵护备至,非常小心地期待她成长,唯恐给她微小的压力,读来令人感动!
3)对梁思成、梁思礼梁兄弟
这两兄弟出车祸躺在医院,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时,他们自己就开始相互取闹,吹拉弹唱起来了。梁公觉得两位儿子天资聪颖,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喜好较多,故不怕对其进行说教施压,直接把自己对其的期待、安排,以及担心都直说出来,和委婉教导思庄的方法完全不同。
梁启超对他们的要求明显高一点、管教明显严格一点、探讨的问题的层次也更高一些,比如:
梁思成提出一个问题:“有用无用之别?”
梁公回答道:“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谈到为孩子们择业时,他说:“你们既已学成,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业能否找到,也很是问题。。。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你们算是天幸,纵今一时得不着职业,便在家里跟着我再当一两年学生(在别人或正是求之不得的),也没什么要紧。。。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相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
4)梁公也偏心
梁公对孩子的喜爱,也有高低不同。比如,极爱大女儿思顺,这不用说了;对思成、思永两个儿子也是颇为器重,望子成龙;对思庄就是以宽慰引导为主,一板一眼的教育为辅。不过,对还是顽童的老白鼻和小白鼻,就不太一样了。
老白鼻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能陪梁启超在工作之余逗乐,所以,梁对老白鼻及其喜爱,而小白鼻因为刚出生,尚处于襁褓阶段,梁直言道:“但我到底没有什么特别喜欢他,直到今天还没有抱过一会哩!我想他若是个女孩子,也许我便格外爱他。”后来,小白鼻因流行病死了,梁启超写给大孩子们的信竟然是这样:“有件小小不幸事情报告你们,那小同同已经死了。。。我倒没什么伤感。。。”我有点愕然,也许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死个小孩很常见,不值得太伤心吧。
其它八卦:证婚人、生病
梁启超居然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征婚人。证完婚回来,梁便开始给儿女们写信,说“今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这封信也写得极好玩,表明了几点:
1. 梁启超不看好徐志摩、陆小曼的婚姻,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2. 胡适为徐志摩说情,我觉得胡适这做得就有点不对了,自己倡导新运动,却不敢休掉原配,迎娶新女性倒也罢了,但却又赞成徐志摩休妻,迎娶离异妇女,唉。。。;
3. 林徽因跟徐志摩绝无可能是曾经恋人关系,因为凭梁启超的地位和才智,当事人不敢不告诉他,他自己更不可能不感觉到,所以,读完这封信,我很明确那些电视剧、小说等都是好事者编撰的罗曼史罢了;
4. 梁公书信中常说到其演讲很受欢迎,到处演讲,我挺疑惑,广东新会出生,国语水平如何,真很好奇啊。
梁启超在家书的后半段,几乎每封信都会提到自己的肾病血尿,大概是不愿意孩子们为其身体担忧,他总是写得很乐观,表示“半年后可以完全复原。。。你们放一万个心罢”,但最后他死于肾病(实际上是该死的医生切错了肾),说明他的病确实不轻。想想梁公,生了一大堆孩子,都送去国外求学,没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身边为自己排解,虽然他自诩学问兴趣广泛,但身体有病、时势糟糕、年纪变大等等,苦闷也是难免的。
他说“思成他们在家十几天真快乐,除了陪我闲谈外,大抵他们总是和十来年惯例一样,以王姨的卧房当俱乐部,在那里瞎谈家常。。。”
生病时想到大女儿:“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想她撒一撒娇,苦痛便减少许多。但因为你事实上既为能回家,我总不愿意说这种话。”大概确实是病很重了吧。
梁启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没有从他的学问和江湖事迹开始,反而是从一封封普通家书入手,窥视了一个大人物的家庭,看到一群活泼可爱、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更看到一位乐观开放、循循善诱、没有端着架子的爹爹,还隐隐约约看到了梁对当时中国人极其大大影响力。。。。。。
-
读《梁启超家书》的一点感触
作者:ohwhat 发布时间:2012-07-29 09:57:00
1,家书把梁启超从一个遥远的、不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个历史符号、文化符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家庭、妻子、儿女、朋友、饮食、起居、疾病、财产、社会活动等等细节,因此而产生的真实性,勾画出了一个“活人”的生活画面。他在信中表现出的慈爱、怜悯、愤怒、恬静、忧虑、童心等等感情,使得这个人血肉丰满真实。不像照片里正襟危坐,也不像正式发表的文章里那么道貌岸然。
2,他处于忧患之中时,即安慰女儿:“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3,有时候并没有太多话要讲,便写:“他事如常,无可告,聊书数行,慰汝远念耳。”他的信,还是写给大女儿的多,一来大女儿大,懂事;而来,大女儿俨然是众儿女的“班长”,可有领头的作用。1928-10-12病中又告大女儿:“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觉得像是若顺儿在旁边,我向他撒一撒娇,痛苦便减少许多。”还是大女儿最理解父亲,和父亲最亲近。
4,家书中也提到一些金钱事情,但多为大额的房产、投资转移、某个子女的教育基金事项等,总的看来,家书所录的1912年~1927年这些年间,梁启超的家境颇佳,同时供养2~3个子女在海外留学,并不感到吃力,日常的工作就是读书、写文、演讲、会客、所任社会职务,也多为虚职。我想,他在家书中表现出的“精神贵族”的状态,也跟他的稳定的经济状况有关。
(当然有人可能质疑,也有境遇窘迫,精神世界也十分富足的例子。这个,我无法反驳,甚至可能承认:梁启超年轻的时候也可能落魄、流离失所,仍不改其志。但上述仅仅是读这本书的感慨而已,并不做广泛的推论。)
5,梁启超的儿子被汽车撞伤,他妻子愤怒肇事者,继而投诉的对象是当时的总统黎元洪,可见这一家人的贵气。若提到传统上的“士绅”与“贵族”,这家人真是不虚了。
6,“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7,1932年11月5日信中,他说士大夫救济天下,和一个普通农夫善治其十亩田所成就是一样的。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我又想到,尽自己力量做事,就是“事业心”,事业心强的人,有时候可能家庭观念弱。常常被批评没有“人味儿”,冷酷无情。若重心放在家庭呢,那么又怎么能做到“尽”自己力量去做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平衡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平衡的好吧。
又,梁启超对待子女婚姻是这样:“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注:思顺),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8,梁启超谈起人生观,就说佛教里的“业”和“报”的概念,是宇宙间唯一真理(呵呵,够言重的吧)。但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抵消的,恶业受完了报,才会算善业的报。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与基督教不同,忏悔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而是要等报受完才灭。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的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佛教说的是涅磐,其实涅磐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梁启超说:“我虽不敢说常住涅磐世界,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这也是因为我比较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9,林徽因的爸爸林长民中流弹意外死亡,为了安慰媳妇林徽因,他说“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列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思成、徽音性情皆近狷急,我生怕他们受此刺激后,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震慑自己,免令老人担心才好。”
10,一封有趣的信,是写替徐志摩证婚。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得,林徽因转而嫁梁思成。但徐志摩竟是梁启超的晚辈加朋友。真是个奇妙的圈子。梁启超又脾气大,不知道是不是气愤徐志摩追求过林徽因,因而在信中严厉批评徐志摩。同时用以警告林徽因吗?——预防万一林徽因还有其他念想(毕竟徐诗人的魅力很大)。
当然,上面只是我卑鄙而毫无根据的猜想。梁启超真正的说法是这样:“徐志摩的新妇是王受庆的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离婚,实在是不道德至极。……。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想对那个人(张注:陆小曼)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甚难),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梁启超对道德、节制、礼防、冲动的理解,清醒而现实。别以为人可以不考虑这些。后面会写到: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这里不详说了,后面说。)
11,关于孩子的前途,他是看得很深的。他说:“思成呢?我就怕因为徽音的境遇不好,把他牵动,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我所忧虑者还不在物质上,全在精神上。我到底不深知徽音胸襟如何,若胸襟狭窄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影响到思成,便把我的思成毁了。……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关于想回国加入北伐军队的思忠,他是很担心的,说:“走错了本来没有什么要紧,聪明的人会回头另走,但修养功夫未够,也许便因挫折而堕落。”
又有信关心梁思成的职业前途,提到梁思成“胡闹”,“他来信一字不提(根本就来信太少),因此我绝不知他打何主意,或者我所替他筹划的事,他根本不以为然,我算是白费心了”。生气完了,还是原谅儿子,仍细细嘱咐大女儿对弟弟“责备他、教导他一下”。对儿子的关切、爱护之情,溢于言表,真是舔犊情深。
12,对整本家书的理解,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至少在梁家周围小圈子内仍然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氛围。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似乎做一个大学问家,并不弱于做一大政治家、或大商人——甚至大学问家更牛。梁启超本人就是读书入仕退引返学术界的过程。在他家庭的氛围中,仍然是非常崇尚知识、文化(当然也并不轻视政治报国、军人责任)。总体上仍然是“文人家庭”,这与历史上的“文人画”“文人诗”的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约100年过去了,反观当下,是一个金钱至上、(以暴力为要挟的)权力至上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读“口述历史”,有穿越时空的超现实感,也许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吧。在梁启超的时代,做商人挣大钱,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入不了他们的眼。在那个时代,尽管社会动荡、战乱频呈,但总体看中国社会的脉络并没有断,中国文化的根还在。再想想,梁启超还接受过光绪皇帝召见呢,尽管他曾是新思潮的引领者,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实际上,民国早期、北洋时代,尽管武人当道,但是对于文人,仍然十分尊重和仰仗,无论谁上台,都不敢怠慢了这些文人,也十分尊重大学、图书馆等等机构。在那个“有文化”的社会,光有钱、有兵,是没用的。
再说回那种“文人气质”,其实所谓文人气质,与相对应的“商人气质”、“武人气质”“庸人气质”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有人受某种熏陶习于这种气质,偏好这种气质罢。在其他人眼中,文人迂腐刻板古怪;而在文人眼中,其他人则流于下品。大千世界,各种气质并无高下,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13,针对梁思成的择业,梁启超想的很深,这背后反映的是梁启超非常注意保持儿子的积极、健康心态和人格。他说:“你们即已成学,组织新家庭,立刻须找职业,求自立,自是正办,但以现在时局之混乱,职业能否一定找着,也很是问题。……暂时随缘安分,徐待机会。若专为生计独立之一目的,勉强去就那不合适或不乐意的职业,以致或贬损人格,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一般青年为生计不得不如此,但你们算是天幸,家庭还可以帮你们一把,也没有什么要紧。写信是告诉你们有点心理准备,就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业,也不要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许他侵入。”这与查理•芒格的观点(《穷查理宝典》,446页)是一致的,查理•芒格说:有种“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常常导致人做傻事。它往往是潜意识的,所有人都难免受其影响。“自我”认为有资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例如自我透支来满足它的需求。妒忌、怨憎、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我认为这是精神卫生。每当你们发现了自怜的情绪,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患上了癌症,也要想到:自怜是于事无补的。总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它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因为自怜是人类的一种标准反应,但是你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摆脱它。(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竞技体育必然有胜利和失败。优秀的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是伴随着大量失败的经历。那么迅速从失败的心理状态中调整出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未来的比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巴萨的球员,也要面临本赛季失败的比赛。普通球迷失望沮丧,但职业球员就一定会迅速调整,这就是心理训练的过程。)
总的说来,两个人说的都是人的精神力、意志力,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承认人并非万能,并非钢铁,并不是能够抵抗任何外界的压力。常常举的例子,是老舍这样的透彻人间百态、世情冷暖的人,仍然抵御不住压力,选择自杀。又或者另外一位乌克兰的书记Stanislav Kosior,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心理崩溃。但是,今天读到这里,转念又想毕竟还是有人在巨大的压力和灾难面前挺了过来。作为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14,在1928-5-13的信里,梁启超再次表达了他对强大人生观的看法:“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何况家庭环境,件件都令我十二分愉快。你们兄弟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家计虽不宽裕,也并不算窘迫,我又有什么忧虑呢?”他说的“纯任自然”,与钱穆引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同一个意思吧。
15,最后一篇文章,是1922年梁启超在苏州的一篇演讲《为学与做人》。这其实反映了梁启超的“天人合一”的人生观,我正想谈谈这种人生观与另一种美国人生观的不同所在。梁启超先提出论点:“大学要学做人!”然后提出:
(1)知者不惑
1)相当的常识
2)专门的职业(行业共识、前人基础)
3)总体的智慧(要磨练“粗浮的脑筋”,变成细密而踏实。遇到繁杂的事情,也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把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2)仁者不忧: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普遍人格的实现。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然则人格主义,就是宇宙即人生,人生即是宇宙(天人合一)。凡能体验“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者,就叫做“仁者”。仁者为何无忧?因为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乎两端,一曰忧成败(名),二曰忧得失(利)。秉承“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何?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周易六十四卦,自“乾”始,而终于“未济”,循环往复。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才真真是失败了。“仁者”看透这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会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的道理。所以《易经》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仁”的人生观,不会忧得失。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会有得失可言。那么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天人合一嘛),不能明确画出界限,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与劳动作为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又有什么可失去呢?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和艺术化的。
(3)勇者不惧
上面两条,还不完备。因为意志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建立意志力,第一要心地光明,如孟子所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需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成薄弱极易,由薄弱变成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了别人的奴役,只要自己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感、欲望的奴隶,那么,真是万杰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然则做到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练的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因此,提到现在的大学教育,对于人格培养、意志力磨练的环节完全没有。剩下的知识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贩卖智识杂货铺,对于总体智慧的养成、判断力的建立毫无建设。除非诸君自救,有何办法?
上面是梁启超的人生观,另一种美国式的人生观,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彼得•泰尔:一位信奉自由意志的硅谷亿万富翁》(
http://laoyaoba.com/ss6/html/77/n-336477.html
)。在这种美式人生观里,就没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了。美国人想的就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世界的科技、文化、经济模式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巨变?历史上哪些年代有这些巨变?我们生活的当下的“变化”,仅仅是些修修补补,还是对人类生活有根本意义的变化?如果我们的社会在最近10年、20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你看看美国人多性急?),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我是个超级天才,SUPERMAN,我发现了上述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这样——BALA…BALA…BALA…”
上面两种人生观,谁能说清楚孰优孰劣?呵呵。
16,《梁启超家书》第二季——梁思成的故事。受到梁启超如此多教诲,儿子梁思成的人生又是如何?毫无疑问他在建筑学界成就斐然。但是娶林徽因为妻究竟是幸与不幸?坚持留在大陆究竟是智与不智?(其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知道流亡海外,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7年反右的时候,写下的言论究竟是不是出自内心?林洙这个人,抛弃自己的右派丈夫,究竟是因为压力下的意志力崩溃,还是本性就是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小人?梁思成丧妻7年之后续弦如此人物,我们应该理解为人之常情,还是斥之为老来糊涂?这一切的细节,已经无从考证,但免不了让读者唏嘘:他的一生际遇一定超出梁启超老先生的预料。
-
是一个和善温暖的好父亲
作者:白蒺藜allright 发布时间:2011-06-30 21:54:50
中共笔下的历史只给这么一个有才学,爱儿女的人扣了一顶改良派的帽子而已。被几个字就盖棺定论的人还有许多,比如李鸿章,比如曾国藩,而他们值得的远远比这多得多,梁启超儿女八个,个个成才,无一人留在外国,可见家庭的爱国影响有多重~~远比那些嘴里含着各种爱国口号,用各种不义之财把妻女送到国外享福的人,有气节,有风骨多了!公道自在人心。
-
梁氏的启示
作者:小鱼聊书 发布时间:2013-04-04 09:57:19
读历史教科书时只知道梁启超是百日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之一,并在这场革命失败后逃亡海外,那时候觉得初高中的历史书对其做法有贬,其实教科书只是当朝当代的一种政治诱导,诱导我们按其历史价值观的逻辑去思考,但我今天看来这确实有害的,对于个人的认知,因为有太多我们不明真相的东西并不像教科书里宣扬的那样。在我心里,历史教科书给梁启超老先生留下了难以修复的阴影,那昏暗的图片里常常的辫子,虽然是清朝人独有的特点,但我对其没有多少好意,更不会喜欢以至于崇敬这样一个人的。
直到我读老先生的《学问之趣味》,这篇闲散之文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开始重新审视在我人生阅历、知识结构里所谓的常识,曾经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常识(并且这些常识是被我们反复强化了以为是正确的东西)根植于内心的害处就是其构成了你我的知识体系,对于世事的判断是依照这个体系来的,我也不得不说,我常常被这样的常识绑架了。梁文道在他的《噪音太多》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他们不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装作什么都看不见;就是用双手去阻拦河堤的缺口,再悲哀地目睹水流不断从指缝间渗出。常识蒙骗了我们的意识,也这般显得无奈,或者也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因为我们不明真相,可恨的就是不明真相不解是非却妄加评论,害人;而无知的常识对于人生诸事的判断,害己。
在《学问之趣味》开篇就这样写道: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那种原先冰冷的形象瞬间化为乌有,一个有趣的老头跃然,从趣味说开去,是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学者的形象通常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然而趣味之人,是不可能整天板着脸嘴过活。那么,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多少是情且真且切的值得我们付出所有闲暇以至于“消遣”了的。文中也有对世人恳切的奉劝: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也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在历史长河里,个人终是渺渺,然而宗亲世代皆成就学问,你难道没有多少好奇吗?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且各有所长。大女儿梁思顺,自幼爱好诗词音乐,编有《艺衡馆词选》,是后世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长子梁思成,这是国人最熟悉的一位,当年曾血泪保北京古城而不成,今天看来其远见卓识令人感慨,同时为京城古建筑因要现代化而被摧毁的惋惜,梁思成是国际著名的建筑学家,据说日本的奈良能够保全跟他有莫大的关系,而其妻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瓜葛在文坛也广为流传,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可惜,可恨的十年动乱,使其受尽折磨和凌辱,含冤离世;三儿子梁思永,著名的考古学家,与梁思成于1948年同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四儿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可惜25岁因病早逝;五女儿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六儿子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研究,与科学院经济所编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七女儿梁思懿,主要从事社会活动,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女儿梁思宁,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九儿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成就斐然,你会发现九个子女中并没有都承袭老先生旧业,而是各个行业的精英。这也折射出了老先生兴趣之广泛,研究之专深。单看其子女的成就,梁启超就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家,我不知道老先生在家里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但我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于学问对于人生的趣味,放任式的任其发展,但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惠及子女后代,这种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突然有一种若为人父,怎么教育后代的思考,或许不用挖空心思去思考教育的方法,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惯性思维,往往也本末倒置,梁启超或许并没有专门地去研究怎么为人父怎么样去教育后代。然而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厚实的底蕴,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沁人心脾的。我想,要教育别人,先要着实好好教育自己。
在中国的社会里,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会对财富有这样一种评价,富不过三代。然而精神的财富,或许是永恒的。
10月28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首任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在北京辞世。尘封的历史,又被吹去表面的灰沙,翻开的是梁氏三代的家族史。梁从诫先生因其显赫的家世而被众人关注,其父梁思成其母林徽因,爷爷梁启超。他后半生献身环保事业,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
梁氏三代,其成就只是后人反观历史得结论的一种考量,然而从当时当代成功学的思维来看,梁氏三代无疑又是失败的:梁启超因变法而逃亡,报国之心未能救国;梁思成血泪保北京古城墙而古城墙被毁,后人只能在史料中哀叹,我们现在也常常想,要是当年北京另立新城,完好保存古城,像巴黎一样,那今天的北京至少不像今天这么“繁华殆尽”后而底蕴渐衰,至少也保存着一种文化的浪漫,梁思成不能,他只能目睹古国的城墙被付之一炬;梁从诫先生致力于保护祖国环境江山,而其晚年只能眼睁睁看着暴发式的经济增长带来先污染后治理的惨淡,深感无奈。
然而先贤的智慧是超越平庸的,虽然掌权者未必明白,但实践最终启示后人,那些曾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哲人,才是最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曾以臭老九的身份排在最后的知识分子,其实是这个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对于社会有一种良知,对社会的诟病不满,并能利用其所学开出一剂良方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梁氏三代无疑是成功的知识分子家族,是能给中国社会拷问良心的谏言者,是能推动社会思考的贡献者。
不管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敬佩,是感慨,梁氏精神里沿袭的那种“不息(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里学习研究的方法第二点)”,那种兢兢业业,不论做什么,都能引领那个行业,这是最值得学习,也是我最为敬佩的。还有,不管你有没有为人父为人母,读读梁先生给子女的那些信件,你或许会发现教育子女的“方法”。
此文是为缅怀梁从诫先生,希望他老人家能含笑九泉。
2010-11-7 早晨
-
喜愛任公者不可錯過
作者:dav 发布时间:2009-10-05 23:41:51
先說書籍,
1.全文收錄。之前看過一些介紹任公給孩子們書的文章,都是摘錄的片言,或者有的介紹任公教育子女的書,將信件內容分類,打散組合。
我個人卻極喜歡這種全文的方式,雖然會夾雜一些家務事、政治事,但未使不是讓我們對任公與子女間交流的瞭解更全面,況且讀原原本本的文字,更能讓我們心貼得更近,好像當面閱讀雖瑣碎卻親切的信件。
2.編者之用心是我最欣賞的,隨便列舉幾點:a. 每封信都有一句摘錄(在頁眉),是該信的總括或亮點,也體現了編者收錄該信的原由;b. 有些信後附有信件中所提事情之結果,讓讀者更瞭然;c. 全書按每年一章的順序,每章後都有一二封任公書信手跡,讓我們如臨其面,如見其人;d.扉頁任公手書“寶貝們都好嗎?爹爹”,簡單的句子真是全書之眼;e. 扉頁背面按長幼列出九個子女,對讀此書非常實用,看前半冊時我經常記不住他們的姓名及大小,常常翻此頁;f. 前面很多照片,讀信時很想看看他們都什麼樣子;g. 書前不僅有任公簡介,還有九個子女的簡介,讀信時看著任公對孩子的期許,比照他們實際的經歷;h. 最後有任公逝世經過二文(我實不忍看)
以上幾點,每樣都是編者用心的結果,是帶著感情地為讀者著想。彙編任公書信,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編者也確是他的好兒媳。
再說內容,
之前我主要是敬佩任公,現在則更增加了一層喜愛。讀其著述、講演,看到一個讓人敬重的學者,但你若要本著同一想法讀其書信,想看看他對兒女開什麼小灶,則恐怕要失望。全書只看見一個父親,一個喜歡稱“孩子們”的“爹爹”,“教訓話“可說是很少,更多的則是與孩子們全方位的交流,在不斷的閒話中,真的不知不覺地愛上這位老父親。我讀書中間不時有些感想,但想還是全書讀訖後再說,現在竟一時忘了,索性大家自己看吧。
先生作文有趣,本來已經寫完了,但一碰到個學術問題,便又滔滔不絕了。即使在病中,也時常”著述之興又起“。
說到先生之死,我一個八十年後之人猶心痛不已,況身受其愛之兒女乎?弟子乎?我雖有不少話想說,但與本身主題無關,也罷了,只說一句:真是庸醫殺人不償命、西醫殺人心安理得。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你不知道那些从小就当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活得有多累
作者:meiya 发布时间:2018-12-19 19:39:13
我认为成功的父母只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孩子小的时候,把他当作孩子。当他长大了,就把他当作大人。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一定会很困惑,“当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是什么意思呢?
是指这些小孩在亲子关系中,当父母的父母,关心和照顾父母的身体和情绪,这个“当父母的父母”还可以扩展为当父母的伴侣。
在之前的《妈妈是超人》节目中,董洁就被网友吐槽把儿子顶顶当成老公。
董洁觉得陪孩子是她俩人的“约会”,自称是恋爱中的女人是这样的。陪孩子出去玩,结果自己一直在试衣服,还一直问顶顶这件怎么样那件怎么样?孩子不理,她就不高兴。她不高兴,顶顶就跑来安慰她。
可是爱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当顶顶跑去玩摄像机了,董洁一直在叫他,说你再不过来我就该哭了。看到孩子没有理会自己,居然伤心地转过头,一副马上就要哭的样子,用各种方式索要孩子的关心,指责孩子不够关心自己,然后孩子只能又回来安慰妈妈,给妈妈擦眼泪,对妈妈说:我陪着你,我陪着你。
在董洁和顶顶的亲子关系中,当妈妈的董洁却一点都不关注孩子,反而让孩子一直关注自己,
她把儿子当成丈夫,从他那里博取关注和爱,同时自己像个小女孩一样,让儿子照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需要,可是顶顶毕竟是只有7岁的孩子,这样的情感责任和负担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这就是颠倒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当父母的爸妈或者当父母的伴侣。
其实我们很多孩子从小就处在颠倒的亲子关系中。
1.有的父母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你看我工作这么辛苦,这么累,你怎么不懂得体贴一下爸妈。”孩子从小就没法当孩子,而是要去体贴和照顾父母,比如不敢出去玩,而是在父母身边帮忙做家务,分担父母的工作。
2.有的父母生养了好几个孩子,经济上和精力上自己又无力照顾孩子,于是让大孩子当小孩子的小父母,于是这个大孩子的童年基本就被剥夺了,一直在照顾弟弟和妹妹。有的大姐或者大哥还要早早辍学,早早参加工作,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或者父母一方有病,身体或者情绪上的疾病,导致有的孩子从小就要承担起照顾生病父母的责任,成了父母的父母。
我不是说孩子不应该分担家务,或者照顾生病的父母,
而是他们有权利做孩子,需要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他们在足够大的时候可以分担一些家务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但不是以牺牲整个童年生活为代价。
3.还有的父母会不停地向孩子倾诉自己生活上的苦恼,情绪上的痛苦,如工作上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等,让孩子承受父母的烦恼和问题,让孩子为自己排忧解难。
有的家庭中爸爸出轨,妈妈经常对未成年的孩子哭诉自己多么受伤,自己过得多么悲惨和难过,丈夫和外面的女人如何联合起来伤害自己。有的妈妈甚至会让孩子和自己去捉奸,或者让孩子规劝爸爸,或者给小三打电话,找小三谈判,为妈妈出头等。孩子自己也承担着学业的压力,还要帮助父母处理家庭问题,往往陷入身心俱疲中。
处理夫妻矛盾明明是父母自己的责任,父母却让孩子卷入其中,只会让孩子受伤。
4.有的父母感情长期不和,常常发生矛盾冲突。每次争吵,父母都会分别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哭诉自己的委屈,试图让孩子评理,站在自己这一边。而孩子总是花很多的时间倾听父母,努力安抚和支持,试图修复父母的关系,但经常无效,还被父母的负面情绪困住,无法动弹。
5.有的家庭有婆媳矛盾,男人逃避不处理,女人拉着年幼的小孩诉苦,告诉孩子恶婆婆如何伤害自己。孩子一边安慰、支持妈妈,一边内心仇恨奶奶。
6.还有的家庭,因为男人常年忙于工作或者长期外遇不回家,女人很孤独很寂寞,女人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什么事情都让孩子分担,什么情绪都和孩子倾诉。
7.还有一类家庭叫做“爸妈不高兴了”。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各种道德绑架,
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或者流露伤心、委屈等不高兴的情绪,给孩子制造愧疚感,以此绑架孩子,孩子则常常需要放弃自己的需要哄父母高兴。
比如,10岁的孩子去小伙伴家玩,没有在家陪父母,父母就不高兴,觉得孩子抛弃了自己。或者孩子在学业上做了一个选择不符合父母的心意,父母就伤心难过了。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高考填志愿填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她的父母就一直在她面前哭,还不吃饭,她怎么哄都没有用,直到她把志愿改成父母喜欢的“经济学”,父母才消停,停止哭泣,露出笑容。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成了任意妄为,无理取闹,随心所欲,爱发脾气的“小孩”,而孩子成了照顾父母生活和情绪,满足父母各种愿望,自制力强大,不断自我牺牲的“父母”。
在这些颠倒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活得很累,很苦,身心俱疲。
首先,他们的童年很沉重,他们被剥夺了作为一个孩子应得的童年快乐。
其次,他们成年后,在关系中会过度承担,背负过多责任。比如,要求自己为别人的感受负责,当别人感到受伤时,会第一时间去安抚对方。
再次,他们还会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
习惯性讨好他人
,
难以表达自己的需要等。
因为从小就当父母的父母,取悦父母,长大后,他们也善于取悦别人。他们还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先去满足其他人的需要。
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他们而言变成很困难的事。他们容易觉得自己的需要是不重要的,而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
最后,
那种因为过度承担造成的内心的无力感、愧疚感、疲惫感会一直伴随和折磨着他。
在心理上,孩子都是爱父母的,他们天然地乐于帮助父母,愿意化解父母的苦恼,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太小了,自身能力也不足以解决父母的这些现实或者情感问题的,他们只会被父母的问题所折磨。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写了七类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其中颠倒的亲子关系属于“不称职的父母”,她谈到这类颠倒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伤害:
“对于身陷角色颠倒的混乱之中的孩子来说,无力感如影随形。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他们所背负的强烈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会一路跟随他们步入成年阶段。他们常常受困于这样的恶性循环:
起初一力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接着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产生负罪感,继而加倍努力地试图挽回局势。这是一个足以耗尽心力的恶性循环,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与日俱增的失败感。
”
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混乱中长大的孩子,内在时常被深深的无力感,生命的无法掌控感所纠缠,且不易摆脱,内心很痛苦,而这些都是不成熟不负责任的父母造成的。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为人父母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义务,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写道父母要承担以下的责任: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要。
•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可是颠倒型的亲子关系中的父母这几条很多都做不到的。他们也许经历了极度缺爱的童年,所以他们的内心还是一个渴爱的孩子,有了孩子后,
他们无法向孩子付出爱,而是向孩子索取爱,他们指望甚至要求子女照顾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本该被他们照顾的孩子,只好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
在一个正常的亲子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角色和应尽的职责,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照顾孩子,孩子会对父母有依赖,视其为自己的安全基地,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变得更有力量和责任感。但颠倒亲子的关系,父母无法承担父母的责任,让孩子也没法好好做孩子,这造成了两败俱伤。
最近有一个亲戚问我:2岁的女儿乖巧懂事吗?
我答:我不需要她乖巧懂事。
他听了非常讶异。
是的,
我不需要我2岁的孩子乖巧懂事,因为她只是个2岁的孩子
。
2岁的孩子就该有2岁孩子的样子
,她会对很多事情好奇、她活泼好动、终日游戏玩耍,偶尔任性、不被满足就会大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我认为成功的父母只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孩子小的时候,把他当作孩子。当他长大了,就把他当作大人。
如果你不幸处在这样颠倒的亲子关系中,你要做的是先让自己幸福:
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确立好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界限,认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 该承担的承担,该坚定拒绝的坚定拒绝,不要再把父母的事情和情绪背负在自己身上。
在人际关系中,学习以健康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结,不自卑不讨好,建立清晰的人际边界,重建稳定独立的自我认同,同时学会照顾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别忘了给自己一些时间像孩子一样玩耍,然后努力先让自己幸福起来!
因为我们每一人都只能且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新浪微博:meiya慢慢来
预约咨询&约稿&商务合作请发邮件到:
luohaiying86@163.com
或添加我的工作微信:
meiyang86(添加时请注明理由)
2018年的咨询费用是300元/小时,2019年将调整为400元/小时,之前的来访者再次咨询依然按照18年的收费标准收费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
-
如果你也喜欢卢梭,希望你可以读完~
作者:Yibo 发布时间:2012-03-23 19:30:15
一个月前,偶然读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一口气读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一个月的读书经历,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从卢梭身上,悟到了很多东西,整理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哪些人应该读卢梭?
如果你敏感、多情,有一颗浪漫的心,你应该去读卢梭。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情的心,对别人来说这是幸福的源泉,对我来说却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一语成谶,卢梭一生的传奇从多情开始,一生的苦难皆因多情累及。世界上最天才、最浪漫的作家也创作不出像卢梭一样的人物,只有上帝才能有这样的杰作。
“一方面是非常炽热的气质,热烈而好冲动的激情,另一方面却是迟钝而又混乱的思想,差不多总是事后才明白过来。简直可以说,我的心和我的头脑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我生性是开朗、坦白的,正因为我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对于人家将感情向我掩饰起来也就疑虑万端;对这样一种天性的人来说,我的苦恼真是太大了,太难以忍受了。”
“平静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是我害怕,无论什么都使我沮丧;一只苍蝇飞过,都吓我一跳,哪怕一句话,我都懒得讲,哪怕一个手势,我都懒得做,我的畏惧和羞耻心把我拘束到了极点,我真想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在我非动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动;在我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有人注视我,我便张皇失措。”
这就是真实的卢梭,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的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害怕自己将来变成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这群人,成功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最终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中国最一流的学府之中,每个人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要成为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思想家;一流的艺术家;我们要成为一代大师。但是,我们却在大学这个地方迷失了,被磨掉了锐气,从沉稳变得浮躁,要么堕落下去,要么急功近利。我们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我们开始变得物质,开始变得琐碎,我们为了一点点利益挣得头破血流,我们开始尝试走捷径,不肯浪费自己的时间,梦想着一夜成名。20岁时的碌碌无为,20岁时的默默无闻,真的能证明我们只能做普通人吗?
卢梭20岁之前都做了什么?
13岁以前和表兄一起读书,和所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天才的地方。13岁时被送到法院事务所学习做“承揽诉讼人”,结果被先生骂做“蠢驴”,因为懒惰和蠢笨,被赶出了事务所。之后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习零件镂刻技艺。在学徒生涯里迅速堕落,开始学会撒谎、怠惰、偷窃。并且偷窃成瘾,经常挨打,“由于经常挨打,我渐渐对挨打也就满不在乎了。后来我觉得这是抵消偷窃罪行的一种方式,我倒有了继续偷窃的权利了。”16岁时,由于不能忍受师傅的虐待,逃出自己的国家,开始流浪生活。然后,为了生存,背弃自己的宗教信仰。随后机缘巧合中,在德·古丰伯爵家中做了仆人,并且有幸受到了重视,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贪玩和突发奇想,再一次出走。在19岁时投奔华伦夫人,长期寄人篱下。
卢梭20岁时的情况要比我们现在的好吗?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思想领域写出了《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政治领域写出了《社会契约论》;文学领域写出了《新爱洛伊丝》、《忏悔录》;教育领域写出了《爱弥尔》;音乐领域创作了《乡村卜师》。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几乎部部轰动欧洲。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不在于天赋。从卢梭的经历中,你能看出他的天才吗?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敏捷的思维,写作对卢梭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我来说,写作是极端困难的。我的手稿要屡经涂抹和修改,弄的乱七八糟,难以辨认。在发排以前,没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誊写过四五遍的。我手里拿着笔,面对着桌子和纸张,就是写不出来东西。”卢梭的成名之作《论科学和艺术》是在38岁时写出的,在此之前,卢梭默默无闻。
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下去?不论是读书、写作,或者是画画、唱歌,坚持下去,卢梭38岁时才崭露头角,我们也不用20岁就一夜成名,不用20岁时就有豪宅名车,不用20岁就美人在怀。5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20年,默默积淀,沉浸下来。有一段时间,我读书非常功利,每读完一本就想要有收获,匆匆读完赶紧换下一本,读了一段时间后,就想要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太可笑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当你开始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一年或者两年就出成果,这样的成果谁都可以做到。你应该这么想,“从现在开始,我决定用1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有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也许一个星期我只能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会坚持下去,绝不中断。”
如果你不知如何去学习,不知如何去提高自己,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知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有几年的时间,我只是作者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可以说从不进行思考,也几乎一点不进行推理。几年之后我就有了相当丰富的知识,足以使我独立思考而无须求助于他人了。”也许你读了一本书之后,没有明显的提高,也许你读了很长时间的书之后,脑子之中仍然是空空如也,不要放弃,可以和卢梭一样,开始的时候不用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有自己的见地,只是简单的去读,作者怎么想你就怎么样想,作者怎么写你就怎么模仿,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你笔下、从你思想中流露出来的东西开始有了自己的味道。我们真正读书的时间也就是从大学才开始,就算你把大学四年的时间全都拿来读书,也就仅仅是读了四年而已,为什么要着急。
当我们成熟起来,不在为了功利的目的去学习知识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的对学问有了爱好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的就不再是简单的一门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拓宽我们的眼界。“一个人只要对于学问有真正的爱好,在他开始钻研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相互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自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往往也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
亚里士多德说,“所有学问都是为了政治学服务。”因为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政治问题,而政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过的更加幸福。所以,每个人除了要把自己钻研的那门学问学好之外,也要对政治学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卢梭说,“我发现,一切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样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早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
如果你一直为金钱烦恼,想要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你应该读卢梭。
“我从来不像世人那样看重金钱,甚至也从来不曾把金钱看作多么方便的东西;金钱本身是毫无用处的,要享受它,必须把它变成别的东西;必须购买,必须讨价还价,必须时常受骗;虽掷千金,难遂其愿。我本想得到一件质地好的货色,但如果用钱去购买,弄到手的必然是一件劣货。我以高价买鲜蛋,结果却是臭蛋;我以高价购买成熟的水果,结果是个未成熟的;我以高价找个纯洁的少女,结果是个淫荡的。我好美酒,但是到哪儿去找?到酒肆去吗?不论我怎样防备,结果我得到的还是伤身的劣酒。如果我非要称心满意不可,那便要操多少心,弄多少麻烦!我必须结识许多朋友,找代理人,送佣金,写信,东奔西走,伫候佳音,而结果往往还是上当。金钱金钱,烦恼根源!我怕金钱,甚于我爱美酒。”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难的是像卢梭一样用一生去坚持,特别是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在财富就在手边的时候,仍然选择过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想跳出芸芸众生的桎梏,如果站在世界面前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你就永远不能让金钱绊住你的脚步。当我们为了面包去创作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匠人。“我的收入是跟我的需要和欲望相称的,是我有可能按照个人志趣选定的方式过幸福而持久的生活。我可以完全走上牟利的道路,让我这只笔不去抄乐谱,而完全用来写作。以我当时已有的、并且自觉有力量维持下去的那种一飞冲天之势,只要我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我的作品就足以是我的生活很富裕,甚至生活的很豪华。但是,我感觉到,为面包而写作,不就就会窒息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我的才华不在我的笔上,而在我的心里,完全是一种超逸而豪迈的运思方式产生出来的,也只有这种运思方式才能是我的才华发荣滋长。任何赶紧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如果你还不懂什么是爱情,错把欲望当成了爱情,你应该读卢梭。
在我们这个年纪,有多少人错把欲望当成了爱情,我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些感官带来的刺激,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有温度的肉体。感官的快乐,永远都只能是暂时的快乐,正如亚当·斯密说的那样,“一旦肉体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对激起他的客观对象就不再欣然赞同了,甚至它的出现常常会使他感到讨厌;他徒劳地到处寻找刚才还使他欣喜若狂的美丽,现在他可能会像别人一样对自己的激情毫不同情。我们吃过饭之后,就会吩咐撤去餐具;我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激起最炽烈、最旺盛欲望的客观对象,如果它们正是肉体所产生的客观对象的话。”激情消退之后,留下的只有厌恶和空虚。
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两个女人在卢梭的生命中占有这最重要的地位,一个是卢梭青年时期的保护人、家长和情人华伦夫人,另一个就是和卢梭相濡以沫数十年最后终成眷属的戴莱丝。卢梭对前者的爱情成分少,尊敬的成分多。在后者那里,卢梭真正的收获了爱情,虽然戴莱丝只是一个女仆,但是他给予了卢梭信任,宽容和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仰视,而应该是两个人平等的对望。真正的爱情应该像卢梭对戴莱丝的评价,“我知道她的心是靠得住的,这就够了。只要她能乐我之所乐,我就与她同乐;当她不能乐我之所乐的时候,我就宁可使她满足,不必求我自己的满足。”
当卢梭已经年迈,开始着手写《忏悔录》的时候,曾经无数次被一段感情感动,这段感情毫无波澜,异常短暂。在卢梭青年的一次旅行中,偶然和两位少女同行,仅仅一天的时间,三人就分开了。但是这次短暂的旅行却在卢梭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我们三人之间的温馨的情谊,胜于更强烈的肉感乐趣,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我们毫无秘密、毫无羞愧地相爱着,而且,我们愿意永远这样相爱。纯洁的品行里有其特有的乐趣,这种乐趣不亚于任何一种肉感快乐,因为不会松弛,不会中断。至于我,对这样一个美好日子的回忆,比我一辈子所享受过的任何快乐都跟是我感动,使我心醉,使我留恋!”,以至于卢梭在后来的日子中虽然备受苦难和折磨,但是从来没有忘却这段美好的时光。真正美好的感情,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可能一瞬就是一生;真正美好的感情,不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可能只是一段平静的旅程;真正美好的感情,不是永远的占有,可能只需要一次目光的交汇;真正美好的感情,不会松弛,不会中断,会在你的生命中永不褪色。
卢梭与华伦夫人:
关于这份感情,我不想多说,不论这份感情是不是不伦,是不是畸恋,我都认为这是一份伟大的感情,感动了我无数次。十六岁时,流浪的卢梭第一次见到华伦夫人,这一眼,对卢梭的改变是一生的,“我与她的第一次会面,第一次交谈,第一次凝视,就令我对她无限钟情,而且对她产生一种永不磨灭的完全的信赖。假使我对他的感情是真正出自爱情——那么为什么这种爱情一产生,伴随着的却是与爱情无关的内心的平静、镇定、宁静、可靠和信赖等等情绪呢?”
十九岁时,从德·古丰伯爵家中出走,开始和华伦夫人近二十年的相伴,“我对她的依恋成为了我唯一的欲望,然而这不是一种疯狂的欲望,可以证明这一点的事实是,我的心灵和我的理智得到了加强。真是的情况是,这种单一的情感吸收了我的全部才智,弄的我什么也学不好,甚至连我尽了一切努力去学的音乐也没有学成功。”
卢梭真正离开华伦夫人之后,很多年之后,华伦夫人来卢梭的住处拜访,时过境迁,伊人不在,卢梭看到了华伦夫人的窘迫和苍老,卢梭的心狠狠的刺痛了,如果没有戴莱丝,我想他会抛弃一切随她走的,再次回到他们曾经隐居的那个小湖旁,过简单的日子,不去考虑世人的想法,相濡以沫,了此余生。“可怜的妈妈啊!她剩下的首饰就只有一个小戒指了,她把它从自己的手指上摘下来带到戴莱丝的手指上,戴莱丝立即就又把它摘下来,再套上了她的手指,同时撒着热泪亲吻着那只高贵的手!这时正是我偿债的适当时刻啊!我应该抛弃一切而跟她走,相依为命,直到她最后一息,同感共苦,不问她遭遇如何。我却没有这么做。由于我被另一份感情分了心,我感到我对她的感情也淡薄了,不能指望我的感情对她能有点好处。我为她嗟叹,却没有跟她走。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内疚中,这个内疚是最热烈、最抱恨终身的。为此,我就理该受到从那时起不断降到我头上来的那些严厉的惩罚:愿这些惩罚能把我的忘恩负义之罪全部抵偿掉吧!这种忘恩负义是表现在我的行为上的,但是它却如此深的刺伤了我的心。” 我想,只要是稍微有点感情的人,读到此处也会凄然泪下吧。
(言有尽,意无穷,希望和大家讨论~)
-
解开神秘西藏的面纱
作者:飞天大萝卜 发布时间:2015-06-22 09:59:24
最近迷上了西藏,旅行了两次后在图书馆无意间发现介绍西藏的书,才知道通过旅行的只解开的西藏的一面。图说西藏古今采用大量的图片还原了多年前西藏至今的发展。以时间为纽带,细述了西藏从史前至公元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及近代西藏的变迁。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解开了西藏政教更替的面纱,让一名旅行者开阔了不同的视野去客观审视西藏,值得推崇
-
她用她的一生写了一部最感人的作品
作者:Harold 发布时间:2020-06-14 18:55:12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天才肯定会拥有感情和财富,而张爱玲作为近代文坛的旷世奇才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两样!
父亲对她的毒打和禁闭,致使她在随后的几十年都没有见过父亲,回过那个曾经囚禁她的家;母亲在她很小时候就在欧洲游学,母爱一直就缺位。虽然和弟弟相伴成长,但是姐弟之间的隔阂导致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十年和弟弟的联系就是聊聊几笔。家庭情感的缺失带来的是终身的不安全感。
爱情的期盼,等来的是众所周知的人渣!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感知细腻的女作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缺钱的窘迫更是如影随形,从在上海的少女时代,到港大的生活,回到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就读,再到美国的颠沛流离。甚至妈妈的最后一面也没有看上,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保留!
我们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故事的结尾。这也许就是世事的引人之处吧!
-
挺适合考试的教材
作者:逆雁 发布时间:2009-09-10 10:03:37
我总喜欢看完书后,就带着耳机一遍遍的听力课文听力。刚开始听不懂,多听几遍就好了。我在网上找到两本书的Mp3,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http://bbs.veduchina.com/showtopic-66081.aspx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08:38:14 )强烈推荐!!!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8:34:54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步***青: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8:34:11 )。。。。。好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8:33:35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林***艳: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08:42:53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08:43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孙***美: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08:44:34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权***波: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9:25:26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42:00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同作者:梁启超的书籍:
-
作文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梁启超家书:领略“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风采【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作文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作文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作文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鸿章 梁启超 著 国学大师梁启超名作 四大传记之一 名家名传 历史人物传记 中国历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出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鸿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鸿章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税法(第6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会计与财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书籍:
-
星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钢琴(新编)1级~6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皇线上考级钢琴演奏自选曲目(六级~八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星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琵琶 阮(1级~10级、表演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圆号(一级~七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圆号(一级~七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电子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民谣吉他(一级~四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马林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马林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二胡(十级、表演文凭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喜欢"梁启超家书"的人也看了
-
首尔扫货全攻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19)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专题讲座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亚瑟.埃里克森的作品与思想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梁启超家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侵权责任利益保护的解释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应用技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工作页一体化)(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相关推荐
-
政工思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宣和集古印史(一函八册):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第一编第二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和父亲季羡林 季承.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1世纪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 CorelDRAW精彩实例课堂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现货 同等学力英语考试大纲第6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用书 第六版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英语辅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绿色发展新理念 绿色供应链 人民日报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4年理想树高考必刷卷 42套模拟卷汇编 政治 强区名校模拟卷汇编 (安徽专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诱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科妮第一次乘飞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五三 八年级 英语完形填空 150+50篇 53英语完形填空系列图书 曲一线科学备考(2020)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客家山歌:认同·发展·嬗变(Hakka Mountain Songs: Identity Devel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商务礼仪:情境·项目·训练(第2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邮轮安全运营管理案例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PNSO恐龙博物馆:中国恐龙2(用科学艺术作品呈现近百年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恐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玉匣记正版增补万全老旧古书玉匣记注评真本完整版原著无删减东晋道士许真人 著耕种气象婚丧嫁娶求学开张出行起造移居看阳宅占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博士论丛 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校正全本增刪卜易 野鹤老人著四库存目纳甲汇刊[一] 古代术数书籍 周易六爻经典入门 爻 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满2件享】《走短的路》——纵横职场少走弯路的秘诀 赵海男 北京仓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功/励志 人在职场 职场人际/职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财商教育 富爸爸 用钱赚钱的活法 实操案例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