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0-07 13:00:03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精美图片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6575796
  • 作者:布宁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4-01
  • 页数:363
  • 价格:1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0-07 13:00:03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主人公阿列克谢·阿尔谢尼耶夫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人、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因此,关于这部作品的体裁,评论界一度众说纷纭。作品发表之初,就有人认定这是作家个人的“自传”,但布宁本人却断然否定了这一说法,强调它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后来,确认这是一部小说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但称它为“艺术性自传”或回忆录的,仍然大有人在。一些作家评传和文学史著作将这部作品视为长篇小说,崇拜布宁的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却把它称做中篇小说,但又认为它和一般的中篇小说有所不同。帕乌斯托夫斯基写道:“我依旧把《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称为中篇小说,尽管我同样有权把它称为史诗或者是传记。……在这一部叹为奇观的书中,诗歌与散文融为一体,它们有机地、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一种新颖的、绝妙的体裁。”当代的一位俄罗斯评论家则说:这部作品“有点儿像哲理性的长诗,又有点儿像交响乐式的图画”。更值得注意的是,布宁自己在《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称这部作品为“笔记”。

如果我们不限于概念的界定和辨析,而是进入文本内部,就会发现上述种种说法都似乎不无理由。《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自传性是十分明显的。作品中含有作家本人的大量传记材料。例如,主人公阿列克谢度过童年的卡缅卡庄园的远景是:“荒漠的田野,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庄园……冬天是一望无际的雪海,夏天则到处是庄稼、野草和鲜花……还有这些田野永远的宁静,它们的神秘的沉默……”这分明就是布宁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叶列茨县布特尔卡庄园的景象。透过作品中关于阿列克谢的外婆家巴图林诺庄园的描写,则不难见出布宁的外婆家奥泽尔基庄园的轮廓。阿列克谢的幼年和童年岁月,考入贵族中学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寄宿于一个市民之家的情景,中途辍学后重返巴图林诺、不久后即得悉自己的诗作和文章首次发表时的喜悦,他前往奥廖尔市、哈尔科夫和克里米亚的最初几次旅行,他在奥廖尔一家报纸当编辑的经历,他那难以忘怀的浪漫史,等等,无一不映现出布宁本人早年生活的踪迹。阿列克谢周围的一些主要人物,从目睹家道中落而无力回天的父亲亚历山大,曾因参加民粹派活动而被捕的哥哥格奥尔基,到性情古怪的家庭教师巴斯卡科夫,他寄宿其中的那一家之主罗斯托夫采夫,再到他倾心和爱恋的莉卡等,所有这些形象都可以在布宁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中寻得与之对应的原型。

然而,《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决不是布宁早年生活的简单复现。作家的生活历程,仅仅是为他撰写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特别指出:这本书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样,只有就其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这一点而言,才可以算是“自传性”的;他本人更愿意把这部作品看做是“虚构人物的自传”。如果说,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场景和事件,都可以在作家的过往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那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实际经历之间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仿佛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布宁夫人维拉·穆罗姆采娃后来才编写了《布宁的一生》(巴黎,一九五八年版)一书。书中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显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体现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虚构的奇妙结合。因此,显然不能把这部作品等同于布宁的自传,而只能认为是一部反映了包括布宁在内的十九世纪晚期俄罗斯部分青年知识者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同时,它又是一部充分呈现出布宁早年的生活印象、感受和体验的艺术作品,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已逝年华的一种深情回望。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其他作家撰写的同类体裁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整部作品不是以记述主人公的经历和事件为主,占据作品主要篇幅的,是主人公的印象与感受。关于这一点,作者其实已通过作品主人公暗示给了读者。小说中写道:早在少年时代,阿列克谢“对事关心灵和生命的诗歌”创作的天赋就已经被父辈确认了。对于“生活”,他的理解也是独特的:“它是一些不连贯的感觉和思考,关于过去的杂乱回忆和对未来的模糊猜测的不停顿的流淌。”当他在痛苦地思考着如何写作时,曾在大街上侦探似的尾随着一个个行人,盯着他们的背影,努力想在他们身上捕获点什么,努力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他确认,自己的写作决不是为了“同专制和暴力进行斗争,保卫被压迫者和贫穷的人们,提供新鲜的典型,描绘社会生活、现代生活及其情绪和潮流的广阔图景”。他还曾这样自问:“为什么我非得要完全彻底地知道某一个人和某一件事,而不写我现在所知道和感觉到的人和事呢?”这一切既是阿列克谢的创作思想形成过程中闪现的火花,也是布宁创作宗旨的表露。整个作品正是将主人公心灵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读者所读到的,也主要是主人公的“不连贯的感觉和思考”、“关于过去的杂乱回忆和对未来的模糊猜测的不停顿的流淌”。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公司

成立时间:1988年

简介: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前身是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编辑部。

译林出版社主要出版面向海外的外文版图书、外语工具书、外语学习教材及学习辅导读物、外国文学作品及外国社科著作、外国文学及语言研究论著等。拥有英、法、德、俄、日等语种较强的编辑力量和年富力强的高水准翻译队伍。

2024年1月11日,译林出版社在北京隆重举行2024品牌盛典暨新书发布会,共话“译起向未来”。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因为小俄罗斯已经没有历史了,它的历史早已彻底告终。它有的只是往事,只是歌颂往事的歌谣和传说,那似乎是一种超时空的东西


每每遇上这样美好的夜晚,父亲往往都会睡在停在院子里的车上,车上装的都是枯草,在枯草上铺个席子当床,天当盖。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和父亲,月儿的清辉弥漫于窗台各处。父亲就这样幸福地酣睡在月光下一整晚。夜是那么美妙,静如止水,在这样的夜晚,有清凉如水的月光,有无垠的墨蓝,铺垫着乡村的美景,田野、树木与花草伴着父亲入梦。我相信父亲整晚都可以睡得香甜,这样的幸福更飘荡在我心中……


我可以从太阳升起直至夕阳落下一直站在画布面前不停地涂涂画画,看着那整片蓝色的天空变成神奇的浅紫色。在酷热的天气里,太阳光线极其刺眼,透过树梢照在地上,有时明暗相间,似乎显得光怪陆离;有时犹如碎玉斑驳四溅,使整个世界流光溢彩。仰望蓝天,整片森林被这片蓝天包围,且照耀得五彩缤纷。我对大地和天空的颜色是从那时才开始有印象的,而且这对此此后的记忆来说具有导向意义。这个源于生活的结论,也成了我生活中意义最深远的结论。这个透过树梢发现的浅紫色天空,我相信,它这一辈子都不会在我的记忆里消失。


难道我这时候就意识到俄罗斯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它是我的国家,和我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我过去的回忆和即将生活的未来都脱不了干系。而我未来的事业也必将在这块疆土上开展,我的事业不管是对于我的灵魂还是对于我生活的品质,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和俄罗斯也是注定密不可分的。


这时候我才真正了解到俄罗斯是我的国家,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不只有我以为的小范围的卡缅卡和我曾生活的那个县城和省城,原来可以升华到一个国家。俄罗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晌午,强悍地进驻到我的生命里和血液里。它虽然在我记忆中是粗鲁和嗜血的,可是它那些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令我震惊万分。


在那之后,罗斯托夫采夫的语气中,时不时会有一种无言的光荣感,究竟他在为什么感到光荣呢?罗斯托夫采夫一家对自己身为真正的俄罗斯人感到特别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俄罗斯人过的是朴素和独立的生活,而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让人向往的东西了,如果只是生活过得朴素,而精神和灵魂却是自由和独立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奢侈的。而在世界各处,那时候的俄罗斯强大到战无不胜,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真正追求自由的灵魂,这也是俄罗斯最值得骄傲的精神文明。实际上这是一个俄罗斯时代,它在这个世界上是富饶、坚固和坦率的代名词。直到逐渐深入这个城市,我才深深地了解到,不只是罗斯托夫采夫才感到光荣,这里大多数的人身上的这种光荣感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不只是在我生存的这个城市,这种光荣感已经成为全体俄罗斯人在那个时代的一种特征,而且这种感觉相当强烈。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以主人公阿列克谢·阿尔谢尼耶夫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人、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因此,关于这部作品的体裁,评论界一度众说纷纭。作品发表之初,就有人认定这是作家个人的“自传”,但布宁本人却断然否定了这一说法,强调它首先是一部文学作品。后来,确认这是一部小说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但称它为“艺术性自传”或回忆录的,仍然大有人在。一些作家评传和文学史著作将这部作品视为长篇小说,崇拜布宁的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却把它称做中篇小说,但又认为它和一般的中篇小说有所不同。帕乌斯托夫斯基写道:“我依旧把《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称为中篇小说,尽管我同样有权把它称为史诗或者是传记。……在这一部叹为奇观的书中,诗歌与散文融为一体,它们有机地、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一种新颖的、绝妙的体裁。”当代的一位俄罗斯评论家则说:这部作品“有点儿像哲理性的长诗,又有点儿像交响乐式的图画”。更值得注意的是,布宁自己在《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称这部作品为“笔记”。

如果我们不限于概念的界定和辨析,而是进入文本内部,就会发现上述种种说法都似乎不无理由。《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的自传性是十分明显的。作品中含有作家本人的大量传记材料。例如,主人公阿列克谢度过童年的卡缅卡庄园的远景是:“荒漠的田野,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庄园……冬天是一望无际的雪海,夏天则到处是庄稼、野草和鲜花……还有这些田野永远的宁静,它们的神秘的沉默……”这分明就是布宁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叶列茨县布特尔卡庄园的景象。透过作品中关于阿列克谢的外婆家巴图林诺庄园的描写,则不难见出布宁的外婆家奥泽尔基庄园的轮廓。阿列克谢的幼年和童年岁月,考入贵族中学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寄宿于一个市民之家的情景,中途辍学后重返巴图林诺、不久后即得悉自己的诗作和文章首次发表时的喜悦,他前往奥廖尔市、哈尔科夫和克里米亚的最初几次旅行,他在奥廖尔一家报纸当编辑的经历,他那难以忘怀的浪漫史,等等,无一不映现出布宁本人早年生活的踪迹。阿列克谢周围的一些主要人物,从目睹家道中落而无力回天的父亲亚历山大,曾因参加民粹派活动而被捕的哥哥格奥尔基,到性情古怪的家庭教师巴斯卡科夫,他寄宿其中的那一家之主罗斯托夫采夫,再到他倾心和爱恋的莉卡等,所有这些形象都可以在布宁青少年时代的生活中寻得与之对应的原型。

然而,《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决不是布宁早年生活的简单复现。作家的生活历程,仅仅是为他撰写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特别指出:这本书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一样,只有就其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这一点而言,才可以算是“自传性”的;他本人更愿意把这部作品看做是“虚构人物的自传”。如果说,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场景和事件,都可以在作家的过往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那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实际经历之间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仿佛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布宁夫人维拉·穆罗姆采娃后来才编写了《布宁的一生》(巴黎,一九五八年版)一书。书中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显示:《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体现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虚构的奇妙结合。因此,显然不能把这部作品等同于布宁的自传,而只能认为是一部反映了包括布宁在内的十九世纪晚期俄罗斯部分青年知识者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同时,它又是一部充分呈现出布宁早年的生活印象、感受和体验的艺术作品,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已逝年华的一种深情回望。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和其他作家撰写的同类体裁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整部作品不是以记述主人公的经历和事件为主,占据作品主要篇幅的,是主人公的印象与感受。关于这一点,作者其实已通过作品主人公暗示给了读者。小说中写道:早在少年时代,阿列克谢“对事关心灵和生命的诗歌”创作的天赋就已经被父辈确认了。对于“生活”,他的理解也是独特的:“它是一些不连贯的感觉和思考,关于过去的杂乱回忆和对未来的模糊猜测的不停顿的流淌。”当他在痛苦地思考着如何写作时,曾在大街上侦探似的尾随着一个个行人,盯着他们的背影,努力想在他们身上捕获点什么,努力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他确认,自己的写作决不是为了“同专制和暴力进行斗争,保卫被压迫者和贫穷的人们,提供新鲜的典型,描绘社会生活、现代生活及其情绪和潮流的广阔图景”。他还曾这样自问:“为什么我非得要完全彻底地知道某一个人和某一件事,而不写我现在所知道和感觉到的人和事呢?”这一切既是阿列克谢的创作思想形成过程中闪现的火花,也是布宁创作宗旨的表露。整个作品正是将主人公心灵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读者所读到的,也主要是主人公的“不连贯的感觉和思考”、“关于过去的杂乱回忆和对未来的模糊猜测的不停顿的流淌”。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melody2222 发布时间:2014-03-27 10:31:41

    Healing story:隐喻+情节+解决方案,帮助失衡行为恢复平衡或完整。

  • 作者: heros 发布时间:2020-03-25 10:00:58

    没有什么干货,还不如看法考。

  • 作者: paper 发布时间:2021-10-03 07:53:25

    读过+背过。推荐。书中花里胡哨的照片挺多,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你学习背单词的记忆方法。做啥事都可以讲究一个巧劲,这本书就是引路人。

  • 作者: huyouyou 发布时间:2018-05-20 19:53:01

    非常好玩,很多题目开始不会,现在都会了。#20180520

  • 作者: Jacky 发布时间:2022-10-18 10:09:47

    可以时时回顾。


深度书评:

  • 至爱之书

    作者:云也退 发布时间:2018-09-26 13:28:57

    至爱书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云也退

    单看简介,真不会去读它,以为是《少年维特的烦恼》下的又一个蛋。再说,蒲宁写的《米佳的爱》,差不多已经把他人生最心疼的一块经验给嚼过一遍:卿本佳人,想找个佳人为伴,无奈缺心眼。大致如斯吧。

    好在还是没有错过。十几万字看完,觉得满眼都是“悲伤”。这应该是我看过的书里,“悲伤”一词出现最多的一本了。蒲宁说,从童年到少年,他就没有不悲伤的时候。在家里,他什么都有,疼他的父母,和睦的兄弟,钱、产业、仆人,亲戚有庄园。可正因为什么都有,他才像被蜂蜜泡软了骨头的一样,伤春悲秋。

    好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害怕失去;家里太舒服了,以至于成了囚笼。他说他记忆里只有夏天,因为家里人总是把精彩的节目都安排在夏季,又是郊游,又是野营,而把另三个相对严酷的季节都挡在家门外头了。爸妈待他也太好,尤其是妈妈,蒲宁没有细写,只说妈妈让他明白养育之恩是报不完的——可想而知,他的心有多重。

    我喜欢蒲宁(在书中就叫亚历山大·阿尔谢尼耶夫)的爸爸。他承担了能承担的一切,蒲宁辍学回家,一门心思写诗,也被他爸爸扛了起来。当家道中落,支持不下去时,这位爸爸让儿子们出去工作,并忠告蒲宁说:你在闯荡中要记住一点,没有比悲伤更大的不幸了。

    作为乡下少爷,小蒲宁读俄译本《堂吉诃德》,读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善待长工、牛奶工、马车夫、仆人们,以一种和平崛起的方式成长为精英。难怪他后半辈子如此仇恨十月革命,难怪他能说出“地主也是挣辛苦钱的”这样愤怒的话来。不过在这本自传小说里,他没有怨言,一刀刀都割向了自己,他痛切地回顾了他那宏远的抱负,柔软的内心,明朗苍凉的诗人情操,是怎样把他变成情场上不撞南墙不回头的loser的。

    它跟《维特》很不一样。20世纪的文学不同了,黑塞的《在轮下》,莫里亚克的《爱的荒漠》,以及蒲宁这本《一生》,一个个想不开的年轻人,都不是维特那类,浑身散发着那喀索斯气息的。他们被自己的敏感美丽地杀伤。蒲宁像在包装一件易碎品,在它周围一张张垫入旧报纸,报纸不起眼,压到密实之后就不一样了。

    他最后一次回到家时,看到乡下的衰败,老屋的失修,惟有爸爸依然在那里,他依然把自己捯饬得整整齐齐,为对抗衰老作令人悲伤的努力。有个晚上,他捏着烟卷,跟儿子说了一番带“哀痛有时,欢笑有时”的意味的话:

    “得了,我的朋友,一切事情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是青年时期的焦虑、悲伤或欢乐,还是晚年的平和与安宁……这话是这么说的吧?”

    那时见到戴骢先生(愿他长寿),他沉着一张经受了文革洗礼的脸容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其实应该译成《阿尔谢尼耶夫的青春时代》,因为它就写到20岁的样子,新版会改。”不过到现在,新版不管是谁翻译,还是“一生”。1982年第一版的封面画很有意思,真就是一个达·芬奇自画像那样的老汉——设计者肯定没看过书。

  • 对蒲宁一见倾心

    作者:一叶舟轻 发布时间:2011-04-04 23:10:01

    林语堂说过“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我想,蒲宁对于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高三时第一次读到他的短篇小说《轻轻的呼吸》,立刻被蒲宁作品中高贵、冰冷的美所吸引;随后经过《金蔷薇》的介绍,第一次读到蒲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看到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就放不下了。

    每年重读蒲宁,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他的文字的感觉,整部小说中,随处可以见到一两处场景、几句话语,让我停顿下来,遐想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于是勾起回忆,过去的某一时刻,自己的生活中,仿佛也有类似的场景,似曾相似的怀旧情景,触动心中某处隐秘的情感。

    说出读者心中所想、却又无从表达的感情,唤起心灵的共鸣,也许,这就是好作家的真正伟大之处。

  • 关于译本的选择

    作者:早晚 发布时间:2018-05-31 15:42:06

  • 能登上这片白云,飘去山巅的天使那里多好!| 选读

    作者:KEY-可以文化 发布时间:2018-04-25 10:23:04

    金色童年的记忆漫游

    选自“双头鹰经典”之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第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

    [俄]伊万·布宁 著,靳戈 译

    “有些东西和事件,由于无知和健忘往往没有被写下来;如果写下来了,它们也是鼓舞人的……”

    我出生在半个世纪前的俄罗斯中部,在乡间,父亲的一个庄园里。

    在我们那里,是没有关于自己的生和死的感觉的。所以很遗憾,人们把我何时出生的事儿告诉了我。如果人们不告诉我,也许我现在连自己多大年纪都不清楚——再说我也还完全没有感觉到年龄的压力——也就是说,我可以摆脱大概再过十年或二十年自己也会死去的想法了。而我要是生长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岛上,我甚至连对自己会死亡这样的事本身都不会察觉了。“瞧,那倒是一种幸福!”我想这么补充说。然而谁知道呢?那可能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不过,难道真的就不会察觉了吗?我们不都是带着死亡的感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而如果不是,如果不曾察觉,自己还会像现在和过去那样爱生活吗?

    对于阿尔谢尼耶夫家族,对于这个家族的来历,我几乎一无所知。一般地说,我们能知道什么呀!我知道的,无非是据徽章图册我们的家族属于“在黑暗年代消失的家族”之列。我知道自己的家族是“显赫名门,虽然它已经没落”,而且一辈子都记得这种显贵地位,并为自己不是出生于不明不白的家族感到高兴和自豪。圣灵降临节这一天教堂邀请我们去做弥撒,“表达对历代所有故人的怀念之情”。这一天,教堂里会响起十分美妙和含意深刻的祈祷声:

    “愿你所有的奴仆,主啊,在你的身边和亚伯拉罕的庭院深处安息吧——从亚当以至现在,我们的祖辈和弟兄、亲戚和朋友,都无私地为你效力!”

    这里说到了效力,难道是偶然的吗?自己与“我们的祖辈和弟兄、亲戚和朋友”有联系,作为当年曾经效过力的他们的后裔,难道会不感到高兴?我们遥远的祖先信守关于“众生之父血统纯正、永不间断之道”的教诲——从终有一死的父母,传给终有一死的后代,以使不朽的、“代代相传的”生命保持血脉、家族的不间断和纯洁,不使它受到玷污——此乃以阿格尼的意志确立的训谕,就是说这条道路不能间断。每个人生来就应该追求血脉的纯洁,每个人都应当回归到自己的家族,去接近至高无上的唯一父亲。

    我的祖先中,想必也有不少是不好的人。不过,毕竟一代代地都促使我的祖先们互相提醒并保持自己的血统: 一切方面都应当不辱自己的贵族门第。那么,怎么来表达我有时看着自己家族的徽记所产生的感情呢?一副骑士盔甲,由铠甲和带鸵鸟羽毛的头盔组成。盔甲的下面是一张盾,而在天蓝色的盾面上,中间是一枚象征忠诚与永恒的宝石戒指。三把十字形手柄的锋利花剑,从上下两端朝着宝石戒指闪闪发亮。

    在取代了我的家乡的那个国家里,许多个城市都像我曾经的栖身之地。它们有过光荣的历史,而现在已经破落荒芜了,变得贫穷,经常处于琐碎无聊的生活中。这种生活的上空,依然一直——而且并非毫无用处地——耸立着一些十字军东征时代的灰色塔楼,和一座巨大的教堂。教堂富丽堂皇的正门世世代代都有神圣的雕塑守卫着,高入云霄的十字架上还站着一只公鸡,它作为崇高的上帝的代表在向天庭呼吁。

    我最初的回忆,是一些有点让人莫名其妙却又微不足道的事情。我记得一间大大的房子沐浴在入秋前阳光的照耀下,从朝南的窗口可以看见太阳照在山坡上的干燥的亮光……仅此而已,只有一瞬间!为什么我的意识恰恰在这一天,这个小时,这一分钟,由于如此无足轻重的小事,如此鲜明地迸发,以至于居然使我产生了记忆?而且,为什么这种意识在那之后立刻久久地熄灭了呢?

    对于自己的幼年生活,我回忆时总是带着忧伤的感情。每个人的幼年时代都是忧伤的: 静悄悄的世界很贫瘠,一颗对生活还浑然无知而与一切的一切格格不入的、羞怯又温柔的心灵,正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幻想生活。人们说童年是一个黄金般幸福的时代!不,那是个不幸的、病态地多愁善感的、可怜兮兮的时代。

    或许,我的幼年时代的忧伤是某些特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实际上,我是在一个十分荒凉偏僻的地方长大的。荒漠似的田野,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庄园……冬天,是一望无际的雪海;夏天,则是庄稼、野草和鲜花的海洋……还有这些田野永远的宁静,它们神秘的沉默……但是,一只旱獭,或者一只云雀生长在宁静与荒僻中会发愁吗?不,它们什么也不关心,对什么都不感到稀奇,感觉不到周围世界中人类总会感到惊讶的那种隐秘的灵气;既不知道空间的召唤,也不知道时间的奔跑。而我,在那时就已经知道这一切了。天空的深处、田野的远方向我讲到了仿佛存在于它们之外的另一个天地,唤起了我对某种我缺少的东西的梦想与向往,使我产生了莫明的爱与温柔,虽不知是对什么人或什么事……

    那时候,人们在哪儿呢?我们家的领地是个村子——卡缅卡村——我们家主要的田庄在顿河左岸;父亲经常离开家到那里去,并在那里住好久。不过田庄的产业不大,奴仆的数量不多。但是,人们毕竟在那里,毕竟还有一种生活在进行。有一些狗呀、马呀、羊呀、奶牛呀、干活的人呀,还有马车夫、领班、厨娘、喂养牲口的女人、保姆、母亲和父亲、几个上中学的哥哥和一个还躺在摇篮里的妹妹奥丽娅……可是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只是那些完全孤独的时刻呢?瞧,一个夏天的傍晚降临了。太阳已经落到了房子、花园的后边,空旷的院子都被阴影笼罩了,而我(世界上完完全全只有我一个人)躺在院子里渐渐冷下来的草地上,张望着无底的蓝天,像注视谁的一双奇妙亲切的眼睛和自己父亲的怀抱那样。一片很高很高的白云飘游着,翻动着,慢慢地改变着形状,消融在这凹进去的无底的蓝色中……啊,多么令人怅惘的美!要是能登上这片白云,乘着这片高得吓人的白云,在这天庭下的广阔空间飘呀飘的,飘到生活在群山巅峰间的上帝和白翼天使身边,该有多好!瞧,我就躺在庄园后面的田野上。傍晚仿佛依然和以往一样——只是这里,低低的太阳还在闪耀——而我,在这个世界上却还是那么孤独。在我的周围,目光所及,到处是已经结穗的黑麦和燕麦,而在秆茎茂密、倾斜的麦地里——有鹌鹑悄悄地生活着。现在它们还保持着沉默,一切都无声无息,只有一只被麦穗缠住的棕红小甲虫开始啾鸣,发出忧郁的嗡嗡声。我怀着怜悯之情救了它,惊奇地打量着它:这是什么呀,棕红色的是什么甲虫,哪儿是它的窝,为什么要飞以及飞到哪里去,它在想什么,有什么感觉?它生气了,一副严肃的样子:它鞘翅下拖着很薄很薄的淡黄色的东西,窸窸窣窣地在我的手指头之间爬来爬去——突然,这些鞘翅的甲壳分离了,伸展开了,淡黄色的东西也展开了——那么优美!——然后,甲虫便轻松而开心地嗡嗡鸣响着飞起来了。它永远地抛下了我,消失在天空中了,同时给我增添了一种新的感觉:离别的忧愁……

    要不然,我便在家里面对自己,依旧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依旧是孤独一个人。太阳曾经照得空荡荡的正厅和空荡荡的会客室整天亮光光的,这时候却已经消逝了,隐没到沉静下来的花园后边去了:现在,只有旮旯里那张老式桌子几条高腿之间的嵌木地板上,还留下它的最后一道余晖红光孤零零地在闪耀——天哪,这种无声和哀伤的美,真是多么折磨人,令人忧伤!夜深了,窗外的花园已是一片神秘莫测的黑暗,这时我躺在暗黝黝的卧室里自己的小床上,而窗外有一颗星星,静悄悄的,总从高高的天空中张望着我……它要我干什么?它无言地对我说了什么话,呼唤我到哪里去,向我提示了什么?

    (选读结束。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 治愈了我的风景恐惧症

    作者:Soraly 发布时间:2020-03-08 00:15:52

    第一百次阅读以本书收尾,还是很满意的。《金蔷薇》+《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语言美的二连击,成功让我对俄罗斯文学燃起兴趣。

    以前我是怕读美文的,我宁愿看平淡无奇的语言,也不想经受看大段大段景色描写神游天外的折磨。蒲宁某种意义上治好了我的景色恐惧症。他的风景描写在本书的任何角落都有痕迹,是很豪横地挥洒自己对景色的描述的。但他的风景是很“活”的。我记得在看《鼠疫》的时候我说加缪的文字特别动态又特别电影,蒲宁也给我这种感觉。景色不是僵化的,而是流动的。视线所及,庄园、老树、天空渐次出现,逐渐成画,再动起来,很神奇。他快乐的时候,火车的风景是快乐的,呜呜叫也是有干劲的;他悲伤的时候,火车在大雪纷飞的夜里不堪重负地前进,老迈而寒酸。夏天的天空是油画,冬天的天空是暗淡和苍白。所有这些描述,都在脑海有其归处,既是美丽,也是真挚。

    蒲宁流亡的背景让我误会他对俄罗斯并不深爱,但他对俄罗斯的爱反而是赤裸的。借着观察他人的评述之口,说过很多次。

    「在那之后,罗斯托夫采夫的语气中,时不时会有一种无言的光荣感,究竟他在为什么感到光荣呢?罗斯托夫采夫一家对自己身为真正的俄罗斯人感到特别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俄罗斯人过的是朴素和独立的生活,而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让人向往的东西了,如果只是生活过得朴素,而精神和灵魂却是自由和独立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奢侈的。而在世界各处,那时候的俄罗斯强大到战无不胜,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真正追求自由的灵魂,这也是俄罗斯最值得骄傲的精神文明。实际上这是一个俄罗斯时代,它在这个世界上是富饶、坚固和坦率的代名词。直到逐渐深入这个城市,我才深深地了解到,不只是罗斯托夫采夫才感到光荣,这里大多数的人身上的这种光荣感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不只是在我生存的这个城市,这种光荣感已经成为全体俄罗斯人在那个时代的一种特征,而且这种感觉相当强烈。」

    这又让我找到熟悉的感觉,是《金蔷薇》里那种感觉,我爱我的国家。虽然我是悲观(乐观)主义者,但我毫不掩饰。这又让我产生一种茫茫然的羡慕。但羡慕什么,我也没想得很清楚。

    语言可是太美了。虽然大力表扬蒲宁的景色也已经提到了,但还是想再提。他对这个世界的链接灵巧又精准,我经常摘录。

    “它们和花园做伴,度过了长青的晚年。”

    “天空和古树不会相看生厌的。”

    「在废弃的花园里的树木,都被砍得稀稀落落的,只留下一些年岁久远的椴树、槭树、意大利白杨、白桦和橡树,孤独而寂静地屹立其中。它们和花园做伴,度过了长青的晚年。它们享受孤独,享受当下,它们在花园里过得怡然自得,姿态挺拔,显得永远是那么的年轻。天空和古树不会相看生厌的。我相信树是有灵魂的,它们有着自己特有的容貌、外形、思想……我在每棵树下游荡,抬头凝视着千姿百态的树枝和树干,观察着每片树叶,想要透过这些去分辨清楚每一棵树,想要通过这些去记住它们。」

    在这种自然但也精巧的充满灵性的美丽的文字里,蒲宁把悲观的、忧郁的气质传达给了我。我始终是慢慢地、宁静地读着这本书。

    现在读书越来越慢了,但想得却多了起来。

    P.S.即使查阅了资料,我至今也搞不清楚本书的自传成分到底有多少,只知道医生的女儿确实只和蒲宁谈了几年恋爱就分手了。即使这个故事是完全写实的描述,也是蒲宁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和他的生活态度、生活状态都没有关系。惊才绝艳的作品也可以出自一个招猫逗狗醉生梦死的落魄贵族之手。他可以坏,但不影响他的作品很好。

    (当然蒲宁也没到坏的程度,应该说是比较不符合现代价值观

  • 重逢

    作者:nevermind 发布时间:2022-09-22 10:21:44

    跟这本书的缘分可以追述到20世纪九十年代,在我舅舅家的书柜里发现了这本书。我从小就是家族里的宠儿,所以敢于直接翻开书柜看书不用担心长辈责骂。只有八岁的我看了开头几页,就记得是作者开头在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当时舅舅家里如日中天,是他们那一代最富有的家族。后来舅舅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我再也没见到过这本书,只记得作者名字里有伊万两个字,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机缘巧合,居然二手书店发现了这本书。·这本1984年出版的书籍想来是舅舅买给大姐读的。人有人的命运,书也有自己的命运。我们终究都是人世间的过客,珍惜自己身边的事物和亲情,有缘自会相遇。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风景不可常驻

    作者:JOE 发布时间:2009-10-21 14:53:52

    嗯,人很容易因为一些小意识而去探索那深不可测的渊源。 看不见的,看见了。 消失的,出现了。 永永远远这样千回百转 没有终点!

  • 我不工作, 只醉心于我热爱的事和保持不断的学习。生活中唯一工作的, 只有我的钱

    作者:晴朗读书 发布时间:2020-11-26 18:29:24

    因为投资书籍还是看了一些,很经典的投资理念,在其他书籍也都有提及,那么就只记录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

    一,找到了我理想生活方式,准确的文字描述:我不工作, 只醉心于我热爱的事和保持不断的学习。生活中唯一工作的, 只有我的钱。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就不由自主的呐喊,哇塞,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呀!

    二, 加深并确定了我的金钱观:挣钱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更快的积累。

    三,解答了一个心中一直有的顾虑: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战争),不管你是将钱存入银行,还是投资于高收益的产品,结果都是一样。但如果灾难没有来临,那么投资收益好的产品能让你的钱更好的增值。

    四,学到了不动产租金收益率 = 每年净租金 / 购买总价 * 100, 优质的投资型不动产可以至少带来8%的年收益率(扣减税收优惠后), 不动产购买价格不能超过租金的12.5倍。如举例所示,在年租金为4万元的前提下,作为优质的投资型不动产,其购买价格不能超过50万元

    五,了解到了要记录自己投资的资产,也会开始着手于记录

  • 为什么善良的普通人会和残忍的体制为伍?丨后记

    作者:后浪漫 发布时间:2022-09-21 17:06:58

  • 沿着女巫的低语前行——读《女巫:不可战胜的女性》

    作者:小岛书单 发布时间:2022-11-03 22:24:05

    当我们提及猎巫,仿佛这已经是久远的中世纪时候的故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几次重大的猎巫行动都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渐渐扩大声势,直至18世纪末,猎杀女巫的行动仍然频繁发生,正如这本《女巫:不可战胜的女性》一书所言,女巫的故事并不遥远,那些被猎杀的女巫不是古人的牺牲品,而是今人的牺牲品。

    原因何在?为什么被猎杀的偏偏是女巫?如果是因为施行巫术,那当时的男巫师为何没有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控告和杀害?如果说是宗教压迫,那又如何解释世俗法庭审判的女巫数量远远超过宗教法庭?

    不难发现,所谓的猎巫运动其实指的正是猎杀女巫。所谓的女巫,指的是会魔法的女性巫师,这些女性大多有过一定的疗愈经验,在西方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她们提供了一定的照护和疗愈工作,而当现代医学兴起之后,女性不被允许踏入这一领域,她们被排除在外,然而她们在疗愈工作中获得颇多好评,这更让男性医师冒火,于是被排除在外还不够,还要窃取她们的研究成果,不止在医学实践上将她们驱逐,还要让她们在医史上失声,给她们编织“女巫”的罪名,将她们推上法庭和刑场,永无翻身之日。

    除了职业之外,单身或是寡居女性被诬告为女巫的占比很高。不难理解,这其实是一种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有力打击。当时女性被各行各业驱赶,她们很难依靠自己在社会上谋生,在德国,手艺人的遗孀不能继承他的技艺,从事他的工作;在法国,法律上规定了已婚女性是行为能力不足的群体。此外,这一时期也正是对女性避孕和流产定罪颇为严厉的时期,很多女巫常被控告谋杀婴儿的罪名,她们身为疗愈师,也会担当助产士帮女性接生,同时也会帮助有需要的女性进行避孕或是堕胎。当时的社会性别分工非常分明,男性从事有偿工作,而女性就应该生养,不管愿意与否,这都是必须承担的义务。女性的身体属于任何人,但唯独不属于她自己,不愿意生养或者帮助别人不生养,这种女性一定是女巫。

    值得注意的是女巫大多为年纪较大的女性,对女巫的污名化,也导致了对年老女性的污名。一方面所谓的巫术,其实也是技术,只有长久的练习才能让她们的技艺炉火纯青;而另一方面,一个老年女性某种程度上能够获得比年轻女性更多的自由,她们更加坚定,也更加容易发出自己的声音。不难发现老年男性往往更容易获得尊重和赞扬,说他们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老年女性却会被指责和诟病,认为她们的白发很刺眼,松弛的皮肤很丑陋,年老女性都是不可理喻的怪物。这是因为男性的衰老被看做可以被接受被理解的,而女性的衰老则不然,一方面这是由于女性评价寿命高于男性,男权社会因此产生的不满情绪滋长;另一方面则是青春崇拜的兴起,关联到“白瘦幼”审美的流行,很容易发现包含在其中的蔑视和偏见。

    与其说是猎巫行动是针对女巫的控告和污蔑,倒不如它针对的是全部女性,当女性选择了靠自己生活,当这个女性选择不生育,当她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那她就是女巫。“女巫”一词的影响绝不只是在历史上,当希拉里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她被称呼为“老巫婆”,但同时参选的男性候选人,他们并不会被称为男巫师,甚至没有一个与“老巫婆”对应的男性称呼,在这一缺失的背后,所流露出来的长久的性别偏见和父权霸权,直至今日,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

    女巫一词,曾经是对女性的污名,而今天,女巫有了新的含义。女权主义者在游行中公然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是那些你们烧不死的女巫的孙女”“颤抖吧,颤抖吧,女巫回来了”,只有人人都成为女巫,人人才能都不再是女巫,将世界翻转过来并不容易,但是女巫的继承者们,让我们沿着女巫的低语前行,牢牢掌握自己的生活。收复失地并不容易,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应得的权利。

  • 【推迷会鉴书团】不治之症的她和平凡的我

    作者:yasha001 发布时间:2019-12-30 10:51:11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6810+)
  • 四星好评(946+)
  • 全格式(597+)
  • 体验差(687+)
  • 博大精深(556+)
  • 引人入胜(578+)
  • 三星好评(758+)
  • 还行吧(666+)
  • 章节完整(474+)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20:5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43:13 )

    五星好评

  • 网友 寿***芳: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7:2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晏***媛: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8:54 )

    够人性化!

  • 网友 相***儿: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6:4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7:05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40:0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8:33 )

    好棒good

  • 网友 师***怡: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0:35:2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同作者:布宁的书籍:

  • 正版 布宁短篇小说选(布宁美文精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布宁中短篇小说选 (俄罗斯)布宁 著 陈馥 译 外国现当代文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布宁短篇小说选(布宁美文精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 暗径集(布宁美文精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俄罗斯]布宁 著,靳戈 译 译林出版社【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布宁短篇小说选 【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译林出版社的书籍:

  •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 第二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代英汉词典 978754476886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皆大欢喜-中英双语( 货号:754476815)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英汉全功能词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代英汉词典 张福基 译林出版社 978754476886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新正版图书 现代英汉词典 张福基 译林出版社 9787544768863蔚蓝书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藏书ABC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爱丽丝漫游奇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1930-2014-世界杯100球星( 货号:754474678)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答案之书(精装)(我的人生解答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