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悦读联播美文精选(高三下) -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22 17:40:04

悦读联播美文精选(高三下)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悦读联播美文精选(高三下) epub格式下载
悦读联播美文精选(高三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359928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22 17:40:0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这么近,那么远 发布时间:2021-05-28 15:49:23

    “《永历实录》,纪传体史书,明末衡阳王夫之撰。原书二十六卷,今存二十五卷。该书详细记载了明朝永历年间大约十六年的史事,对于研究明朝末年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二十六卷(第十六卷佚),明末王夫之撰。主要记载从明永历元年明昭宗朱由榔登基到永历十六年明昭宗被吴三桂弑杀之间十六年的史事。不同于其他“实录”的是,《永历实录》的体例是纪传体,而《明实录》、《朝鲜王朝实录》等则是编年体。其中:纪一卷,列传二十五卷。列传有合传、专传和类传。没有志和表。”

  • 作者: HH.Pih 发布时间:2011-07-17 23:30:39

    照片一般般

  • 作者: Imagine 发布时间:2009-01-13 09:53:36

    一班只有去没有回的末班车,寂寞的不是乘客,事乘务员。

  • 作者: 风沙星辰 发布时间:2017-01-31 22:41:08

    挺真诚的记录,读过苏联二战元帅的几本书,都感觉不错,诚恳真实,不做作。他们都是从血与火的战争中走出来的英雄。

  • 作者: 索莱耶 发布时间:2017-09-21 21:15:54

    翻译练习的好教材!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时间简史》中文版“硬伤”吓人

    作者:海纳百川 发布时间:2009-02-01 09:32:22

    霍金的《时间简史》中文版“硬伤”吓人

    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中文版插图本差错率至少达10/万字

      

      新华社电(记者张建松)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插图本)中文版竟然差错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对照英文版原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本装帧精美、畅销全国的科普图书编校质量竟然如此之差。专家呼吁我国的科普图书质量亟待提高。

       一位资深的业内专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将美国纽约矮脚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原著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文版一字一句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如按照国家颁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文版插图本的差错率至少达10/万字,为典型的“不合格品”。其中,许多差错纯属编校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无可争议的“硬伤”。

      《时间简史》(插图本)是霍金在《时间简史》(十年增订版)的基础上为便于读者理解而重新出版的一本新书。记者从这位专家提供的一份详细的《勘误表》中看到,这本书从英文封面到英文版权页,从霍金所写的前言到全书的最后一页全都有差错。包括在英文排版时将原出版者名称排错、将原作者名排错、将中国的标准书号排错等。正文内容方面的差错尤其严重,既有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方面的错误,也有自然科学名词、科学家译名等翻译上的前后不统一,还有插图、版面格式上的技术失误,甚至将英文版原著中的句子整句“丢失”。

      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在书中屡见不鲜。例如“运动得比光慢”译成“运动的比光慢”,“20世纪”误写成“20本世纪”,“计算机的存贮器”译成“计算机的记忆器”,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掷骰子”译成“上帝不玩弄骰子”,“矮脚鸡出版社”译成“班顿出版社”等。在书后所附的“小辞典”最后一页上,“白矮星”误写成“白矮量”,这个明显的错误早在十年前出版的《时间简史》中文版中就已经出现,经过多次印刷至今没有被发现和更改。

      还有一些翻译上的错误如果不是核对原著一般读者很难发现。如“平坦地球”译成“平坦宇宙”,将“成正比”译成“成比例”,“恒星和星系”译成“恒星的星系”,“引力场”译成“引力”等。相对于英文版原著,中文版插图本中一些数字和年代的翻译也有错误,如书中第26页将“3万米”译成“2万米”,第28页将“13米”译成“100米”,第46页将“早在1750年前”译成“公元1750年”等,这些错误对于真正研究《时间简史》的读者无疑是一种误导。

     

      中文版的《时间简史》(插图本)沿袭了英文版原著的250幅精彩插图,印制也十分精良,但书中的图例序号却十分混乱,不时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有些插图中的英文还没有被删除或翻译。至于书中的标点符号也错误甚多,霍金原著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大多数惊叹号,不知何故在中文译本中被悉数删除。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一读尚书笔记

    作者:老白额 发布时间:2022-01-25 12:27:41

    总述:唐虞夏商周

    唐部:尧,

    虞部:舜-皋陶,

    夏部:禹,太康,启-有扈氏,仲康-胤

    商部:汤-仲虺,太甲-伊尹,盘庚,武丁-傅说,纣-祖伊-微子

    西周部:武王-箕子,成王-周公-微子-康叔-召公-蔡叔子胡-君陈,康王-毕公,穆王-君牙-伯冏-吕侯

    东周部:襄(平)王-晋文公(侯)-鲁僖公-秦穆公

    禹贡:治水之实在治土,治土之实在治人

    可见九州原是大禹治水时便于管理而分设的。每州有二至三条主水,记交汇处为重要城市。疏水之法不但合于治患,亦能加强开发,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故禹行水法,其端的在治民。治民的细节藏在土壤中。禹根据水患的严峻程度,及当地开发程度评定土壤等级,又根据与王畿远近关系,控制力关系,综合其他物产的情况,确定了赋税。不由感叹远古就有如此智慧!

    誓部:杂霸道

    帝舜时三苗叛乱,怒而陈师于彼,却没有用兵,而是听信忠言,班师回朝,反躬自省,转而勤于王政。“七旬,有苗格”;夏桀无道,成汤誓师时用词非常谨慎谦逊,甚至有些笨拙:“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整个誓辞也非常简短,主要内容无非强调自己无奈顺从天命,以顺讨逆。放桀于南巢后“惟有惭德”,实则担忧“以台为口实”。仲虺在政治上仍劝其“缵禹旧服”,但已经开始发表相当肉麻的颂辞:“攸徂之民,室家相庆”。至于周武王三作《泰誓》,篇幅肉眼可见的变长了,甚至高度地格式化。内容也开始向煽动、战术指导等实操层面跟进。《牧誓》作为战地现场的动员,已经是单纯的饯行之语。

    诰部:治乱由卜而礼

    商制崇尚华美,追求享乐,爱好舌辩,国之大事咸决于卜。盘庚迁殷时嘴皮子就非常利索,既有名为自掊实则倒打一耙:“予乃拙谋作乃逸。”又有转移矛盾的一套说辞“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既有以理劝导:“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又有先王加成:“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既大画其饼:“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又有事先承诺:“无有远迩”;既有威逼:“我乃劓珍灭之,无遗育。”,又有利诱:“承汝俾汝,惟喜康共。”迁殷后赶上洪水,盘庚依然强硬坚持:“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叹其志之余也可想而知其迁都的阻力。

    周制克勤克俭,时时惕厉自省,大有深追尧舜之治意。新制礼仪,周而不浮,受到孔子的赞誉。另一方面,《洪范》箕子明确告诉武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可见此时阶级分野已经十分严重。无论是箕子所述的占卜仪式,还是出于自然现象的理解“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或是《周官》对礼仪官制的详察,都使专制不可回头地走上制度化。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臣子的讽喻逐渐从“面刺”到“作诗训”转化,周代尤甚。

    再来看一看臣子们:尧舜之皋陶,汤甲之伊尹,武丁之傅说,直至纣之微子、箕子,如果从后世之见,他们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流派。或许从盘庚半胁迫半欺骗性质的迁都行动,或许从箕子以贵贱之别劝武王,又或许是周公金縢锁书开始,远古从善如流、不拘一格的氏族公社精神已经亡佚殆尽,代之以起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口,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的恶的启蒙。人对权力的欲望越发丧失节制,“礼”被制作成面具,拿来维持一种大家还生存于远古治世的假象。思想被分为流派,被形容为统治工具,帝王再也不能凭教化维持稳定了,继而必须凭借束缚。春秋,就该凭借杀戮了。

    另,君权越是不够强大,天人就越呈现出父母-子女的关系,一种无条件交换关系。《泰誓》将文王之德而非文王比做日月,《诗经》多有咒骂老天的语句。而随君权加强,君王自封为天统人之信使,越发宣扬“天发天杀”之理,人在天的面前地位也越来越低,直至完全成为天的奴隶。

  • 浮花浪蕊都尽

    作者:蓝藻 ~ 发布时间:2021-04-11 21:24:53

    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资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1.

    前几日重读了张爱玲离开大陆后写作的一篇小说《浮花浪蕊》。还记得初读时,并不太理解这个故事,也不知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可当我深夜翻书,想要找点平静淡然读读,不由自主就选择了它。

    与张爱玲其它作品多选用全知视角不同,《浮花浪蕊》有一个叙述者洛贞,故事从洛贞的感知和回忆而来。

    开篇即是写洛贞坐船,船是行在南中国海上的外国货轮,兼着载客。读者刚知道洛贞父母双亡,没上过大学,还没有搞明白她为何独自远行,便因洛贞自己的一段意识流回忆,转到了她离开上海,在罗湖出关入香港的情形。

    南中国海上的货轮,古怪的货船乘客,一九二〇、三〇的气氛,以至于那恭顺的老西崽——这是毛姆的国土。出了大陆,怎么走进毛姆的领域?有怪异之感。恍惚通过一个旅馆甬道,保养得很好的旧楼,地毯吃没了足音,静悄悄的密不通风——时间旅行的圆筒形隧道,脚下滑溜溜的不好走,走着有些脚软。

    这一段描写万分奇异。从货轮,西崽,到毛姆的国土(指香港),到旅馆甬道,旧楼和地毯,如果拍成电影,在诺兰的镜头下,应是一串倒退的事件,时间从洛贞离开香港溯流而上前往更早时间里洛贞过关从大陆到香港的时候。然而这时间的倒流并没有停止,在边境和脚夫告别后,继续倒流,时间回到洛贞从上海去广州乘硬席卧铺,在广州殖民风的旅馆逗留,遇到了想要骚扰她的广东人。时间再一次倒退,倒退到她在上海时,补课遇到盯梢她的人。

    轮船、火车这些正向流动的交通工具,成了逆时间意识的载体。回到现实后不久,洛贞又开始了第二次穿越更漫长时间的回忆。

    因为一个外国水手的搭讪,

    “她不禁想起钮太太那回在船上”。

    原来《浮花浪蕊》其实是要讲钮太太和钮先生的故事。钮先生是个一生靠太太的人,留学时,回国时,投资、盖房子、嫁女儿、社交……就连离开大陆,奔赴香港也是钮太太主意。可是钮先生回大陆卖房子,就再没有回去香港。洛贞带来了他不回来的消息。钮太太中风,一命呜呼。洛贞呢?奔丧时举止乖张,看起来没有什么愧疚感,毅然离开香港,去日本找同学,想着能在战后重建的日本找到工作。

    钮先生和钮太太的故事结束了,不是结束在上海或者在香港,而是结束在洛贞乘的船上。

    上了船,隔了海洋,有时候空间与时间一样使人淡忘。怪不得外国小说上医生动不动就开一张“旅行”的方子,海行更是外国人参,一剂昂贵的万灵药。

    2.

    《浮花浪蕊》收录在台北皇冠出版的《惘然记》。张爱玲在序中写:

    这小说集里三篇近作其实都是一九五〇年间写的,不过此后屡经彻底改写,《相见欢》与《色,戒》发表后又还添改多次。《浮花浪蕊》最后一次大改,才参用社会小说做法,题材比近代短篇小说散漫,是一个实验。

    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于想起来只想到最初获得资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看到张爱玲对这三个小故事的回忆时,我也很震动。《浮花浪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令张爱玲为之牵挂了三十年。

    根据张的友人之子,也是其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的考证:《浮华浪蕊》最早的名字可能是The Shanghai Loafer (《上海懒汉》),所谓上海懒汉就是指一辈子靠妻子的钮先生,最后还要流连在舞厅,活活气死老婆的人。可见这个故事的雏形来自一对曾经携手多年,最终在四九年政治变幻之际相隔一方,生离死别的夫妇。

    钮太太范妮和钮先生艾军之间发生的故事原本可能都是直写,就像张爱玲早期的“香港传奇”一样,也许是中年范柳原和白流苏的事,写出悲怆的离散哀歌,或者是带着反讽味道的南渡北归。

    而经过了三十年的改写后,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一个特别难懂,支离破碎,甚至真相扑朔的残片。这个残片之所以“残”正是因为叙述者(或者说)回忆者洛贞的介入。

    钮氏夫妇是洛贞姐姐的同辈人,而洛贞的这个姐姐比她大一二十岁,年龄上的差距则加剧了这个故事的残缺性。如艾军和范妮坐船回国,范妮和船长私会,是真的还是传言,是钮太太放荡,还是为某种形势所迫?艾军留在大陆因为成分问题被逮捕,释放又被逮捕;艾军没了太太的监控,成天泡在舞厅,似乎又不是为了某个舞女……这些片段都没有写明白。

    张爱玲在1957年写给宋淇夫妇的信中曾说:上海懒汉的故事写惧内的严先生,回沪卖屋一去不回。这个故事出版人评论说是惧内故事的有趣变奏曲,但戏剧性不足。

    张爱玲改了三十年后,由于洛贞这一观者自带的疏离感,故事更加平淡了。范妮得知丈夫留在大陆除了和女儿抱怨,几乎没有情感表现。倒是作者絮絮叨叨夹杂了很多的洛贞在洋行工作的往事,申请出境证去香港的经历和船上遇到去日本投亲的夫妇。

    张曾经自承洛贞的身上有她自己的经历,在我看来她在无意之中也把姑姑的故事写了进去(毕竟张爱玲没有打工的经验,而她姑姑最早就是在洋行里工作,姑姑和洛贞一样也是单身)。

    为何没有把上海懒汉的故事进行更具戏剧性的改写,而是越写越平淡,越写越难懂?应是与张爱玲离开大陆后文风转变相关,她更加倾心平淡而自然的创作。要想进行这样的写作,就不能如早期作品一样把真实材料加工成明亮舞台上的演出。

    如广为读者喜欢的《倾城之恋》原型来自张爱玲母亲的朋友,在小团圆里面是“项八小姐”和“毕大使”。项八小姐是个有双下巴的中年女人,徐娘半老,而毕先生出场就极老。本是一对中年人的权宜结合。

    历经三十年裁剪,钮氏夫妇的故事怕是愈发回到真实故事的本身了。张写过三反的故事,对建国初上海政治斗争在《赤地之恋》中有着详细的描述,不过在钮先生身上,她没有多写,进监狱出监狱和舞厅流连忘返的片段杂糅在一起,让故事呈现本来的面貌。

    想到这些,兜兜转转,我好像明白了开头为何洛贞会有时间旅行之感,这个故事里的洛贞可能就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时间旅行者。这个想法并非为了夺人眼球而妄言。

    张爱玲自己曾在《红楼梦魇》的序中提到过时间机器,

    希望自己可以乘坐时间机器飞了去,到那家人家去找了出来抢回来

    (指传说中被借阅者遗失的红楼梦文字)。

    洛贞之于钮氏夫妇的故事,不过是个不产生任何影响的观察者。她回溯时间,不论是在上海,在香港,甚至在范妮和艾军国外留学的时空内,洛贞只是收集了故事的残片,不对故事本身产生任何的影响,这同时也解释了洛贞面对钮太太之死为什么显得那么冷酷无情,而钮家女佣递过来的奇特红包,包着的硬币就是钮家故事和洛贞故事的结界。洛贞接过硬币,离开香港,犹如喝下了昂贵的外国良药,离开背后的故国和故人。

    张爱玲把自己的故事和让自己震动的他人的故事,也用这枚奇特的硬币叠了起来。

    3.

    “浮花浪蕊”究竟是什么?张爱玲喜欢用典,据高全之在《张爱玲学》中说,此篇名似乎出自苏轼的《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另有一解释指女子轻浮,倒是与钮太太有几分相似。

    苏轼的诗句是为了赞美夏天盛开的榴花,娇艳、成熟,不急于与桃杏争春,倒是能伴人遣怀幽思。榴花最后也零落,何况更轻薄的“浮花浪蕊”了。

    张爱玲的文笔常常被人评论有苍凉之美?什么是苍凉之美?难以一言概括。不过如要加上几个限定词,空间的疏离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必然是其中之二。

    《郁金香》结尾那个敲罄的盲人,《色,戒》里车上插着三色小风车的三轮车夫,《浮花浪蕊》里搭讪洛贞的外国船员……张爱玲总是爱写这些游离在主人公故事外,不相干的人。敲罄的盲人可能多年前,多年后一样路过阮家的阳台;三轮车夫永远在静安寺路和西摩路交叉口等客人;挪威船员想必在船上寂寞惯了总是想着和中国女人说话……

    唯一不同的是《浮花浪蕊》里洛贞也是那个不相干的人,她只是捡起过钮家故事的碎片,在敲打旧打字机时,一不小心碎片都自己流淌了出来。

  • 亲爱的,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作者:MIKA虫子 发布时间:2008-09-07 17:05:00

    《爱你就像爱生命》。

    旅途中,无意间在一家青年旅馆翻到此书的以前版本。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一般爱你。这是一种怎样的深厚情感?好奇之下翻开了第一页。黑白场景,右下角的小图是王小波与李银河,风吹着他们的头发,脸上是幸福的神情,如电影画面的细微情节,安如平日。

    一行清晰文字在两页纸中间静静放着:

        

            “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轻轻的念出声音,一时间无法控制沉溺的情绪,盯着这行字的眼睛里,全是揪心的莫名伤痛。而,这句话说的却是美好的。

    因即将离开这个城市,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跟掌柜借这本书,并担保一定会原物归还。虽这个乐呵呵的中年男子眼神里尽是不舍,还是借给了我。

    这个某个女孩送给他的。他这样告诉我。

    张掖前往嘉峪关的陈旧绿皮火车上,人并不算太多,因是过路车,我们买的是无座票。把偌大的背包放到在吸烟区的地上,就这么坐着。窗外的戈壁蔓延至天际,荒凉的寂静。正式的翻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读着。王小波急切的叙述着自己的情感,话语间尽是对李银河厚实真诚的爱。

                   他说:“你好哇,李银河。”

    在所爱的人面前,他坦然的诉说着最真实的自己。压抑的现实让他嘲讽自己,而这份爱,是他最重要的救赎,亦是坚持自己观念与坦然表达思绪的源头。这浪漫的骑士,把一生中最重的爱放在了这个女人身上。

                

        他说:“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直接并执着。干净的感情。又有谁能面对这样的真挚而不动心呢?爱,与相貌无关,与出身亦无关。精神的共通与支撑能容纳一切。柏拉图就柏拉图吧。默契的精神交流让一切阻挠都变成了稀薄的一张纸。真正的爱,因此而生,也因此无限扩大。

      他说:“你爱我吗?你要教我好,教我去爱大家。你答应么?”

    “为什么在路上就高兴呢?因为活了还要死。两个人在一起不孤单。 要走好长的路呢。走长路两个人好。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爱我。”

        “说实话,爱你爱得要命。你要是讨厌这句话就从这儿撕。”

    猛然间,发现书中夹杂着一张明信片,秀丽的字迹,是出自女子的手。

    “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信中会这样写:如果这句话你不爱听,那么就把这些字,这块撕下吧。 生命中有高潮和快乐,那么就记住这吧。”

    署名是:WENDY.05.3.5.

    看着这张旧的发黄的明信片,感动油然而生。是谁错过了这样的感情?是被忽略了?抑或是被隐藏了起来?拿相机拍下这过往的字句。不禁深叹了口气。这世间,还有多少真挚的感情被错过?或许这样的遗憾每天都在发生吧……发信息给掌柜的,告诉他此事,他亦是感叹,语气里是失落的遗憾……

    那么,如此说来。王小波是个无比幸福的人。他把一生的爱给了这个女子。而李银河,对他亦没有丝毫的辜负。即使小波美好的生命那样的短暂。但也应该无憾了吧。

    合上这被许多旅者翻过的书。窗外仍旧是那荒凉的戈壁。绵绵不绝的势头。玻璃窗上,看见了某个人的依稀脸庞,紧皱的眉头,深邃的眼,挺直的鼻梁,菱角分明的下颚。

       我想说:“亲爱的,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 于连:被误读的野心家,遭背叛的痴情人

    作者:临素光 发布时间:2018-09-03 17:10:17

    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会在结尾的时候,为他流泪,心痛得辗转难眠。

    这不能怪我误解他。近两百年来,有无数读者跟我有相同的误解。因此,我打算梳理一下《红与黑》的脉络,结合作者司汤达本人的经历,为这个23岁死于斩首的年轻人辩白。

    一、于连的原型

    《红与黑》的副标题是“一八三0年纪事”,讲述了主人公于连作为乡下木匠的儿子,相貌俊美,苍白羸弱,不擅长体力劳动,只喜欢看书,因此常常遭到父亲和两个哥哥的打骂。后来向谢朗神甫学习拉丁文,被其推荐到维里埃的市长德·莱纳先生家去当家庭教师。

    在那里,19岁的于连与年近三十的德·莱纳夫人相恋,后来为避免丑闻暴露,也由于德·莱纳夫人的良心谴责,在她和谢朗神甫的安排下,将于连送到贝藏松神学院学习。

    贝藏松神学院的院长彼拉神甫极为欣赏于连,又将他推荐给巴黎的大贵族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于连凭借过目不忘的绝技,以及冷静妥帖的办事能力,深受德·拉莫尔侯爵赏识。而于连也在此期间,与德·拉莫尔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相恋,并使她怀孕。

    迫于女儿的压力,德·拉莫尔侯爵不得不赐予于连贵族的姓氏,并且提拔他当上骑兵中尉。就在于连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刻,德·拉莫尔侯爵收到德·莱纳夫人的信,指控于连是一个色诱贵妇来获得名利的无耻之徒。侯爵大怒,撤销了一切封赏。于连激愤之下,在教堂向德·莱纳夫人开了两枪,随后他被判斩首,上了断头台。

    司汤达写作《红与黑》,其故事原型来自1827年发生的一桩凶杀案,被称为“贝尔德杀人案”。

    贝尔德是一个乡下马掌匠的儿子,羸弱聪明,向当地的本堂神甫学习知识。随后,经本堂神甫介绍,成为米休先生家的家庭教师,后与比他大十一岁的米休夫人相恋,被米休先生扫地出门。后来贝尔德去了德·歌东先生家任职,与其女儿有染,也被解雇。此时他求职屡屡受挫,想重回教会也遭拒,就对米休夫妇心生恨意。他于1827年7月的一个星期日,潜入村中教堂,先向米休夫人、后向自己连开两枪,两人都重伤倒地。最后贝尔德被判处死刑。

    很显然,于连的经历和结局,都贴合贝尔德的人生轨迹。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创作和故事原型是两回事,文学人物与人物原型更是不同的两个人。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贝尔德枪杀米休夫人后,在法庭上将全部责任都推到米休夫人身上,妄图为自己脱罪,毫无悔过之心,可谓恬不知耻。而《红与黑》中的于连,在枪击德·莱纳夫人后,拒绝了一切脱罪的帮助,一心求死。然而,当他得知德·莱纳夫人还活着,竟然喜极而泣。

    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早就挣脱“贝尔德杀人案”的桎梏,展现出充满矛盾、极为复杂的人物魅力。

    二、靠女人上位?靠实力

    不可否认,于连俊美非凡的外貌,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德·莱纳市长家,德·莱纳夫人和夫人的贴身女仆都爱他;在德·拉莫尔侯爵家,眼高于顶的玛蒂尔德小姐也爱他。甚至当他去神学院报到的时候,随便走进一家餐馆或者咖啡厅,都能得到老板娘和女招待的垂青,主动送上近乎免费的晚餐和咖啡。

    晚餐和咖啡倒也罢了,更令人眼红的是,德·莱纳夫人的爱,让他得到免费上神学院的机会;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更让他跻身贵族阶层,获得军衔。

    因此,《红与黑》甫一问世,批判于连靠女人上位的恶评,就从没有消停过。

    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的确由于女人获得成功,但这是结果,却并非他的原始动机。

    于连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他想要功成名就,想要出人头地,想要突破阶层的藩篱。对了,还想要高贵女人的青睐。也就是说,在于连看来,功名和女人是并列的,都是能够满足他虚荣心的方式,但他却并没有将女人视作获得功名的工具。

    事实上,当我们梳理于连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与其说他是靠女人上位,不如说是“靠”男人上位,因为他晋升的关键节点,实际上都来自有权势的男人们。

    于连的第一次身份晋升,是从木匠的儿子成为家庭教师,这得益于恩师谢朗神甫的推荐。

    他的第二次身份晋升,是从家庭教师成为神学院学生,虽然德·莱纳夫人鼓动丈夫出资,但门路仍是谢朗神甫找的,因为贝藏松神学院的院长是他的旧交,而院长之所以一开始就对于连高看一眼,也正是基于此。

    他的第三次身份晋升,是从神学院学生成为大贵族的秘书,这源于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甫的引荐。而德·拉莫尔侯爵不仅将他视为得力助手,也当做晚辈和朋友。

    这些男人为什么都如此器重于连?难道也是因为他的色相?

    《红与黑》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在于连出众的外表下,他能够过目不忘,将拉丁文版《圣经》倒背如流;在神学院的学习中,几乎门门课第一,还破例成为助教;为德·拉莫尔侯爵工作时,他不仅胜任日常事务,还能突破重重险阻,冒着生命危险,为侯爵向国外送密信;他刻苦学习骑术和剑术,甚至能够赢过熟谙此道的贵族公子……

    正如书名所指,于连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如果他穿上红色的军装,就一定要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如果他穿上教会的黑袍,就一定要成为位高权重的主教。

    的确,他野心勃勃,但他的野心也来自他出色的能力。这一点,玛蒂尔德小姐也看出了,就像她对父亲所说,在任何时代,于连都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当然,她也承认,有贵人相助会快得多。

    三、两段截然相反的恋情

    即便已经论证于连不靠女人上位,然而,新的道德谴责又来了:如果他把贵妇的垂青当做满足虚荣的工具,那他对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是真心的吗?是在玩弄这两个女人的感情吗?

    于连初次见到德·莱纳夫人,才19岁,带着一种没有见过世面的敏感羞怯,他的外表又如此柔弱秀美,比夫人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很容易就得到夫人的怜爱。

    而这位夫人虽然是城里小有名气的美人,却并不以此为荣。从十六岁结婚到现在,她历来安分守己,即便对丈夫没有感情,仍然是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对其他男人的追求从不在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位温柔善良、没有阶级偏见的美丽妇人,对从小被父兄打骂、没有母亲的于连,带来了多大的心灵慰藉。

    书中不止一次将德·莱纳夫人比作慈母一般,于连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像她的儿子,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放下高傲的自尊心,问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因为他对上流社会的常识几乎一片空白,而他深知德·莱纳夫人不会嘲笑他,充满安全感。

    显然,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这段恋情,带有明显的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我们稍后还会详细分析。

    不过,玛蒂尔德小姐则完全不同。对于德·莱纳夫人,于连是大着胆子主动出击,而对玛蒂尔德小姐这位侯爵千金,于连一直是敬而远之。

    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于连极为敏感的自尊心。与德·莱纳夫人的温柔善意相反,玛蒂尔德盛气凌人,她仗着显赫的家世和惊人的美貌,将无数追求者视为小丑,对于人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厌烦至极。

    对于这样的人,于连只会竖起厚厚的心墙,不流露出任何情感,以免遭到来自这些上等人的侮辱和耻笑。反而是玛蒂尔德小姐,发觉于连的矜持和克制,激发了强烈的征服欲,主动抓住了他的手臂。

    此时,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恋情,早已在夫人的要求下结束。值得注意的是,这正是于连没打算靠女人上位的有力证据,如果他真有此意,玛蒂尔德小姐绝对是帮他上位的最佳人选,他绝不会这样无动于衷。更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于连对感情近乎笨拙的单纯。

    当于连受到玛蒂尔德的主动邀请,半夜爬进她的房间,在得到她以后,于连心中燃起了对她的强烈爱意。而玛蒂尔德出于一贯的任性骄纵,在确认自己得到于连的心以后,就对他失去了兴趣,还肆意侮辱他低微的出身。

    玛蒂尔德会故意提起其他追求者,于连根本不懂这是最常见的欲擒故纵,为此痛不欲生;当她又一次用最刻薄的语言践踏他的自尊心时,他甚至想拿起剑杀掉这个又爱又恨的女人,然后自杀,实在心碎至极。从于连的反应来看,哪里有半点借助女人上位的情场老手的样子?反而是被这位贵族小姐玩弄于鼓掌间。

    后来,于连终于在一位俄国亲王的点拨下,学会了欲擒故纵,明白了要表现出不爱她,才能够得到她的爱。在这场爱情征服战中,于连靠冷淡逐渐掌握了主动权,然而,他仍然不止一次控制不住自己,流露出对玛蒂尔德的柔情和爱意。

    于连的这两段恋情,对于德·莱纳夫人,是“心灵之爱”,是他灵魂休憩的温柔乡;而对于玛蒂尔德小姐,则是“理性之爱”,是他磨砺意志的修罗场。尽管截然不同,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个女人,都是发自肺腑的真爱。

    四、“不合情理”的谋杀

    关于《红与黑》的结局,不少人都有争议。比如毛姆,他在《巨匠与杰作》中,认为于连与原型人物贝尔德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但司汤达仍然让他和贝尔德一样,枪杀曾经的情妇,这完全不合情理。

    乍看之下,好像有道理,贝尔德因为走投无路就怀恨杀人,并且力图狡辩脱罪,这与他卑劣的性格前后统一。

    然而,于连却并非如此。于连看到德·莱纳夫人的信以后,几乎没有流露出任何过激的感情。只是径直前往枪械店买了枪,潜入教堂,向德·莱纳夫人开了两枪。

    值得注意的是,于连开枪前犹豫了,几乎不忍下手;而案发后根本没想逃跑,束手就擒;在接受审问时一口承认自己的杀人罪行,没有丝毫辩白,只求一死。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德·拉莫尔侯爵收到德·莱纳夫人的信后,撤销了对于连的封赏,却仍然许诺,只要他离开法国,放弃他的女儿,就可以每年给他一万法郎的补贴。这可是一笔巨款,足以让野心勃勃的于连,在任何一个国家东山再起。

    于连为什么要放弃仍然光明的前途,要与德·莱纳夫人一起走上绝路?这还是那个为了出人头地、愿意死一千次的于连吗?这个被毛姆诟病的“不合情理”的情节,答案其实都在那封信中,我摘录信上最关键的几句:

    “先生,您向我打听全部真实情况的这个人,……这个人贫穷而贪婪,靠着彻头彻尾的虚伪,通过诱惑一个软弱、不幸的女人,试图谋求社会地位,出人头地。……他为了在一个家庭里获得成功,其手段之一就是竭力诱惑这个家里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不少人都被德·莱纳夫人的这封信带偏了,跟德·拉莫尔侯爵一样,信中所写正是他期盼看到的,认为于连就是一个靠色相获得名利的无耻之徒。

    然而我们作为读者,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通读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这纯属污蔑。更重要的是,德·莱纳夫人稍后也会承认,这封信是由她的告解神甫预先写好,以宗教信仰的名义,逼迫她抄写下来的,根本不是出自她本意。

    事实上,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那段恋情,可以说是好说好散,没有任何怨恨的成分。当时夫人和于连合演了一出戏,撺掇丈夫把于连打发走,又不能惹人指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出钱供他去神学院念书。导致德·莱纳夫人这么做的最大原因,是她挚爱的小儿子病重,作为虔诚的教徒,她觉得是自己的出轨才受到上帝的惩罚,因此愿意主动终止关系。

    她之所以配合写下这封污蔑他的信,就是想死在于连的手中。她已经承受不住宗教和爱情的双重煎熬,而又不能自杀,只能出此下策。这就解释了,当她遭到枪击后没死,能够不顾枪伤的疼痛,奋力为于连四处奔走托人情,希望用“受害者的宽恕”来为于连脱罪。

    而当时的于连并不知情。德·莱纳夫人是他的初恋,是他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人,他曾说过,与德·莱纳夫人在一起的那段时光,使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幸福。只有在她面前,他才可以像孩子一样卸下层层防备,展露心灵最柔软脆弱的地方,而不担心受伤害和被利用。

    可以想象,当于连读到那封信时,他这样看重的女人,将他如此珍贵的回忆,说成是“贫穷”、“虚伪”和“贪婪”,他是如何万念俱灰。我们可以说,支配于连向德·莱纳夫人开枪的动机,不是愤恨,而是心碎。

    五、于连——司汤达的理想投射

    于连之所以脱离贝尔德的原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显然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从表面来看,司汤达所塑造的于连,在各方面都与他完全相反:

    于连身材颀长,相貌俊美;而司汤达矮胖短腿,圆脸小眼。舅舅曾经安慰年轻的司汤达说:“你很丑,但你气度不凡。”

    于连深受女人欢迎,两个美丽的贵妇人爱他爱得发狂;而司汤达在情场屡屡受挫,他一生所追求的无数女人,大多以惨败告终,就算是他曾得到过的女人,也是一部心酸史:

    例如司汤达勾引过表嫂达吕夫人,每次幽会都要遵守她的奇怪规定,名义上是避开她丈夫,其实是为了避开她众多的其他情夫。

    司汤达还无望地爱过一个丰满布商的女儿,在长达十一年中对她念念不忘,当他终于得到她以后,在背带上幸福地绣上那个甜蜜的时间——九月二十一,中午十一点半。而事实上,她向每一个追求者都是这样慷慨献身。

    他曾经有一个情妇是女演员,为了让她同意跟他去旅行,司汤达东拼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三千法郎,这才让这位情妇屈尊同行。

    另一方面,于连做梦都想早生几十年,这样就可以在拿破仑的军队中,靠战功得到显赫的军衔,改变自己低微的出身。而司汤达本人,却真的在拿破仑手下效力,在1812年,他还追随拿破仑远征俄国。

    不过,即便如此,司汤达和于连渴求功名的勃勃野心也完全不同,无论是在拿破仑的军队中,还是在地方上当官,他都吊儿郎当,只想着白拿薪水四处玩乐,对公务和晋升没兴趣,甚至会因为远调任职的地方太无聊,干脆辞职不干。

    事实上,司汤达之所以在四五十岁时,坐在书桌前写下这部四十万字的《红与黑》,也是因为闲得慌,他年龄大了以后,样貌更糟,也没什么钱,就更找不到女人了。

    是的,女人,这就是司汤达终其一生的最高愿望,准确地说,他追求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司汤达曾经说过:

    “对我来说,爱情始终是最大的事,更确切地说是唯一的大事。”

    表面上看起来,司汤达和于连迥然各异,然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可以看出他们相同的本质。茨威格在《三作家传》中,就认为司汤达是把自己敏感多疑、渴望真爱的内心世界,从自己粗陋的皮囊中取出,放进了于连与之相称的俊美外表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红与黑》中,于连在消除猜疑、感受到善意的时候,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层层戒备的傲慢之下,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他还可以轻易得到女人的关爱,在他成为杀人犯后,还有两个高贵的美妇人对他不离不弃,其中一个甚至差点死于他手。这种动人的感情,正是司汤达终身求而不得的。

    六、司汤达的恋母情结

    在《红与黑》结尾,于连在临死前与德·莱纳夫人冰释前嫌,重新获得那种毫无防备、无比亲密的幸福感,这个情节构思,就要追溯到司汤达的童年经历。

    司汤达7岁时丧母,被严厉的父亲和姨妈抚养长大,这很容易联想到于连也是类似情况。司汤达从小对母亲就有近乎情欲的强烈爱慕,他在自传《亨利·勃吕拉》中写到幼时回忆:

    “我爱我的母亲,……我要在我的母亲身上到处亲吻,……她也热爱我,并且不断吻我。我又回过来那样热情地吻她,她有时竟不得不跑开。我憎恨我的父亲,当他走进来打断我们的亲吻的时候。”

    司汤达这种明显的恋母情结,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于连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又重新将全部爱情转移到三十多岁的德·莱纳夫人身上,反而对更加年轻貌美、更加地位显赫的玛蒂尔德小姐冷淡下来。

    在于连的观念中,即便玛蒂尔德怀着他的孩子,他也认为在他死后,她很快会凭借家世和美貌另嫁一个如意郎君,很快会把他忘了。只有德·莱纳夫人,竟然完全原谅了他的罪行,还会真心为他惋惜流泪,他甚至不得不强行与她约定,让她千万不要因悲痛自杀。

    最终,于连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毫无遗憾地上了断头台。因为他得到世界上最珍贵、最无私的爱情,曾经的他被狂热的野心蒙蔽,没有紧紧抓住,反而要去花花世界闯荡,干一番事业。事到如今,才发现与德·莱纳夫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是已经是他人生幸福的顶点了。

    可惜,于连得偿所愿,而司汤达却没有他的好皮相,也没有他的好运气,他一生中所追逐的那么多女人里,从来没有一个能带给他这样的幸福。

    1842年,59岁的司汤达因中风倒在巴黎大街上,于次日凌晨孤独地死去,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那段著名的墓志铭:

    “活过,写过,爱过。”

    是的,如司汤达所言,他这样“活过”,这样“写过”,也把最刻骨铭心的“爱过”,刻在了于连的墓碑上。


下载点评

  • 赚了(386+)
  • 体验还行(895+)
  • 无广告(994+)
  • 收费(674+)
  • 一星好评(587+)
  • 方便(10107+)
  • mobi(6310+)
  • 图文清晰(689+)
  • 赞(796+)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5:02 )

    好6666666

  • 网友 屠***好: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2:33:31 )

    还行吧。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5:1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29:5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2:28:2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林***艳: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5:07:0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汪***豪: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4:03:46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30:0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步***青: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31:52 )

    。。。。。好


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书籍:

  • 走遍意大利(综合教程)(1)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意大利语讲中国文化(“多语种讲中国”之中国文化系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意大利语语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意大利语B2考前冲刺模拟试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代意汉汉意词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代意汉汉意词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5(练习册)(修订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入门级英语词汇(剑桥英语在用English in Use丛书)(第二版中文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初级英语词汇练习(剑桥英语在用English in Use丛书)(第二版中文版)——全球销量超,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中级英语词汇及练习册+剑桥中级英语语法及练习册(剑桥英语在用English in Use丛书)(共4册网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