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周易 (上古)伏羲,(周)周文王 - kindle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26 00:00:02

周易 (上古)伏羲,(周)周文王 kindle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周易 (上古)伏羲,(周)周文王 kindle格式下载
周易 (上古)伏羲,(周)周文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9070311
  • 作者:伏羲 周文王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0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22.4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盒装
  • 开本:8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古籍 经部 易类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6 00:00:0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该书以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为中心,经文、彖传、象传、系辞相随而行,充分彰显《周易》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为了帮助读者朋友易于理解,全书采用了原文、注释和译文的模式,体例新颖、别具匠心,全面、系统地解读《周易》里蕴涵的人生哲理,使读者朋友们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League 发布时间:2011-11-05 19:01:15

    走上站台,总让人思绪万千

  • 作者: 嗦嗦粉 发布时间:2017-07-28 00:37:10

    好像要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 作者: 阿达方 发布时间:2011-10-04 10:29:10

    备课资料。

  • 作者: Alex 发布时间:2013-06-11 05:57:00

    还不错,笔记,可以买一本来收藏。炒作房产的期房与现房的差价,实际上就是套取银行利息和民间借贷利息的差额,而对于囤积炒作大宗商品,实际上就是套取人民币通胀的远期与现期的差价,而游资的过桥资金等等也是钻了中国正规金融没有信用贷款的空子。游资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尽可能的隐身的,大家都关注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在一线操盘的。流动性越是收紧,游资和热钱反而越是集中到房子和农产品上渔利,他们放的高利贷也成为新的流动性和成本支撑,造成农产品和房价流动性反而被炒作。

  • 作者: 查特叽 发布时间:2023-01-20 17:42:48

    挺喜欢王朔的,随便唠唠嗑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偏见,内心很开阔,喜翻!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转】曾亦:文质概念与古礼中的今古问题 ——以《礼记·檀弓》为例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3-04-05 15:21:54

    【提要】今古问题素为经学之基本问题,贯穿了整个经学史的发展过程。今古之争,最初不过文字之异同而已;其后,则表现为章句、条例与义理之争;最后,则归结为对古今制度之不同理解。本文试图由《春秋》公羊家对文、质概念的讨论入手,结合对《礼记·檀弓》的考察,挖掘今古问题在制度方面的表现,从而拓宽了今古问题的基本内涵,并对中国数千年之制度变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关键词】经学;礼记;檀弓;公羊;今文;古文;文质

    来源:原载于《中国经学》第12辑

    作者简介:曾亦,1969年6月生,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撰有《本体与工夫》《宋明理学》《共和与君主》《春秋公羊学史》《董仲舒与汉代公羊学》《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拜礼研究》等专著;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有《清代春秋学汇刊》古籍整理丛书。

    今古问题由来已久,殷周以后,每当王朝革易与社会剧变之际,必有古今之论。然而,经学中的今古问题则要晚得多。赢秦禁止民间私藏诗书,至汉惠以后,始除挟书之律,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先秦古书乃次第发于山岩屋壁之间,而渐现于世矣。不过,当时朝廷博士所习之经籍,以隶字书写,此为今文经;至于先秦古书,则以战国文字书写,此为古文经。今古之分,自此而起。哀帝时,刘歆校中秘书,以今文家所据经典残缺不全,则今、古学所据之经典内容亦不同。今文经本据师弟口授而相传,自无训诂之必要,故今文家专以章句、条例解经;若古文经典则不同,其中多古字古言,虽亦效今文家章句、条例之学,然不得不先之以训诂。可见,今、古学之解经方法亦不同。至东汉章帝时,贾逵发《左氏》长义,以《左氏》长于君臣、父子纪纲,则今、古学之义理亦各自不同。

    汉时公羊家有“孔子改制”之说,以孔子作《春秋》,乃损益虞、夏、殷、周四代旧制,而成一代新制。《春秋》为礼义之大宗,其中种种制度,经两汉诸儒数世之努力,而先后施行于汉世。公羊家谓《春秋》“为汉制法”,诚非虚语。其后两千余年,上自朝廷大典,下至百姓日用,莫非出于《春秋》之制,则《春秋》又“为万世制法”也。晚清今古之争再起,古文家拘拘于文字之考订,力辩“孔子改制”之非。其实,若以通贯历史之态度视之,则儒家当礼崩乐坏之际,以周文疲敝而损益之,实属常理,故康有为谓先秦诸子莫不改制,诚得其实也。至清末民初,虽斗屑之辈,亦莫不以变易古制为事,而孔子为一代大圣,而发改制之论,又何足怪哉!

    今、古学严壁垒之时,盖未有以制度论古、今学之不同者。虽然,公羊家犹有“文质再复”之论,谓孔子据殷法而改周制,损周文而用殷质,此殷周制度之变迁也;又以《春秋》尚质,且以质法通于后世,此周秦制度之变迁也。可见,以制度而论今古之不同,实出公羊之旧说也。汉末,郑玄杂糅今古,遍注群经,据《周礼》言周制,而以凡不同于《周礼》者为殷制,甚至推为虞、夏之制,如是自殷及周,乃有制度之变迁矣。清末,廖平折衷公羊家与郑玄之说,定《王制》为孔子《春秋》之法,而以《周礼》为古文家之旧制。如是,今、古学之不同,又为周制与《春秋》制之不同矣。然而,廖平之后,经学废坠,今古问题亦未见有进一步之深入讨论者。

    廖平以制度别今古,然对其内在之缘由实未能深究,盖据《王制》而不知《檀弓》之重要也。今考《檀弓》一篇,其中所载,莫不论虞、夏、殷、周四代制度之异同,且孔子及其门人高弟之言改制,比比皆是;又颇载当时贤者之论,皆以变通周礼为事。可见,《檀弓》一篇,最与《公羊》相通,惜乎古来学者皆未之察也。不独如此,学者以《檀弓》所载多非儒家言,甚至以为“专为底訾孔门而作”[1],盖不通《公羊》故也。

    一、古今异同与孔子改制

    周秦之际,中国之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即宗法制之瓦解。自此,两世或三世之小家庭遂成为社会之基本单位,而孝道这一家庭伦理始渐凸显出来。孝道,乃血亲间之原则,本施于家庭内部而已。然儒家素重孝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孝道遂越出家庭伦理之范围,至于一切社会、政治之原则,亦莫不视为孝道之所出矣。《论语·学而》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后世政治标榜以孝治天下,正以此也。不过,孝道虽为儒家所尚,然实不起于儒家,盖自生民以来,抑或即有孝道矣。虽然,考诸其他民族,实未有若中国这般重视孝道者。

    早期人类唯依血缘而相抟聚,则孝道之所施,初甚狭隘,不过限于母子间而已。《丧服传》曰:“禽兽知母而不知其父。”非独禽兽,人类初时殆亦如此。盖子女初依母氏而居,唯知亲母,而不问其父。今犹有土著颇存其遗俗,或可推测上古之情形也。其后,夫妻共居,子女乃知亲父矣,虽然,犹谓“父母何算焉”,则虽知亲父,尚不能尊父也。盖儒家言孝道,实兼二义,子女不独亲父亲母,亦当尊父尊母,且以父为至尊,母为私尊,母尊实屈于父尊也。是以儒家言孝道,当兼尊尊与亲亲二义。此二种意义,虽亦见于其他民族,然唯至儒家始能尽揭诸明白。

    是以就孝道二义而言,人类初时虽能孝其亲,不过亲爱其母而已,此乃孝道之至弱者也。其后,至母系氏族晚期,夫妻共居而不复独立矣,乃各为一半而“牉合”成一新的整体,此为个体家庭之形成。至是,子女从父而居,乃能亲父矣,且渐而知父尊于母矣。故因个体家庭之形成,孝道之内涵始为完备。虽然,人类大多数民族皆进化至个体家庭,亦皆知亲亲与尊尊二义,然儒家能强化孝道,至于视为普遍之社会、政治原则,则唯中国为仅见矣。

    《礼运》谓“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盖自天子、诸侯以下,至于卿大夫,各以土地封建其子孙,如是而派生出宗法之制。对于宗族而言,家庭不过其中一分子而已,且宗族中之家庭实不过五世同居之小宗,而统于大宗,故孝道此种家庭原则遂为宗法原则所抑制。考诸《丧服》经传中之尊降、压降诸例,可知孝道尚未能彰显于宗族之中。唯自春秋战国以降,宗法制崩溃,整个社会分裂为小家庭为基本单位之格局,而其中固有之孝道原则始得以伸张。儒家正是有鉴于此种社会结构之变迁,遂将孝道发挥出来,使之成为其整个理论的首要原则。可见,儒家改制诚有多端,然孝道实为其中最大者。

    1.虞、夏、殷、周四代异同

    《檀弓》中颇论虞、夏、殷、周四代礼制之不同。如论棺椁之制云: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易·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而《孟子·滕文公上》云:“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可见,人类葬其亲,实属后起。并且,葬礼初时亦极质朴,故有虞氏不过以瓦棺葬亲;夏后氏稍文,则于瓦棺外加以堲周;殷人又文,以梓棺代替瓦棺,又为椁代替堲周;周人则极文,更于椁旁置柳、置翣以饰其棺椁。棺椁之制,不过蔽尸骨、不朽其亲,而全孝子之心也。四代之制不同如此,郑玄以为,“凡此言后王之制文”,可见,自虞、夏至殷、周,人类社会愈演愈文也。

    《檀弓》又论夏、殷、周三代戎事、丧事之异云: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

    公羊家有“通三统”之说,盖以夏、殷、周所法“物见之色”不同,如是而有三统之异。《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三正以黑统初,正日月朔于营室,斗建寅。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故朝正服黑,首服藻黑,正路舆质黑,马黑,旗黑,大宝玉黑,郊牲黑,牺牲角卵。……祭牲黑牡,荐尚肝。乐器黑质。……正白统者,历正日月朔于虚,斗建丑。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故朝正服白,首服藻白,正路舆质白,马白,大节绶帻尚白,旗白,大宝玉白,郊牲白,牺牲角茧。……祭牲白牡,荐尚肺。乐器白质。……正赤统者,历正日月朔于牵牛,斗建子。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故朝正服赤,首服藻赤,正路舆质赤,马赤,大节绶帻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牲騂,牺牲角栗。……祭牲騂牡,荐尚心。乐器赤质。”而《白虎通·三正篇》云:“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又,《公羊传》隐元年何休注云:“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朔,法物见,色尚黑;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鸣为朔,法物牙,色尚白;周以斗建子之月为正,夜半为朔,法物萌,色尚赤。”古人以“道法自然”,是以三代制度之异,不过由所尚物色之不同故也。观此,则知《檀弓》此说实出于公羊家言。

    就此而言,夏以建寅之月为正,物生色黑,故大事敛用昏,以昏时黑也,而马黑色曰骊;殷以建丑之月为正,物牙色白,而日中时亦白,马白曰翰;周以建子之月为正,物萌色赤,而騵、騂皆赤类也。

    又论殷、周葬冠之异云:

    周人弁而葬,殷人冔而葬。

    《士冠记》云:“周弁、殷冔、夏收。”弁、冔与收,乃三代之祭冠,而非丧冠。古之丧礼,有“即远”之义,盖人死愈久,而渐为神矣,而人之事死者,虽有事生之义,然至葬时,骨肉归于土,而魂气归于天,此时当以敬神之道处之,故葬时乃变丧冠而服祭冠。

    又论冠有缩缝、衡缝之异云: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

    缩缝,纵缝也;衡缝,横缝也。盖古人之冠有辟积,须缝之以相连缀也。孔颖达谓此处所言之“古”指殷以上,而“今”则指周。盖殷以前尤质,无论吉冠、凶冠,皆直缝,辟积少,故一一前后直缝之。周之吉冠多辟积,不复一一直缝,但多作褶而横缝之;若丧冠,犹疏辟而直缝。古时以质故,吉冠与丧冠同,皆直缝;而周则极文,是以吉冠横衡,而丧冠犹直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礼也。

    《檀弓》一篇,除上列数条外,论古今礼之异同者颇多,其中,尤论殷、周之礼不同者为甚。

    2.《春秋》与孔子改制

    虞、夏、殷、周四代之礼固不同,至周秦之际,孔子当礼崩乐坏之时,自当以重建新制度为己任,此孔子所以改制也。后者学者多能认同孔子接续与保存旧文化之功,其实,孔子此种“存亡继绝”之功当与其建立新制度之用心相关。换言之,孔子之秩序重建,绝非仅仅“从周”之谓也,而是鉴于周文疲敝,而折衷往古之制,可谓一新的创造也。公羊家言孔子“改制”,其实质正在于此。

    是以就孔子作《春秋》而言,《春秋》实当一王之法,此为“今”也,至其所欲损益之周制,则为“古”;然周礼虽有崩坏,犹“今用之”,孔子损周文而益殷质,则以周文为“今”,而以殷质为“古”矣;至于孔子所参用虞、夏之制,则尤为“古”也。儒家有“法先王”与“法后王”之辨,后人多聚讼于此,良不明《春秋》改制之说故也。

    孔子改制,又与当时社会结构之变化有关,即西周宗法之崩溃,而代之以两世、三世之小家庭,此为当时社会之基本单位。宗族者,弟道也;家庭者,孝道也。儒家强调孝道,而少言弟道,其社会基础正在于此。

    两千余年来,儒家不断强化孝道,然至晚清以降,或因传统社会结构之变化,或因西方文化之影响,孝道观念始受冲击。盖孝道与个体家庭之形成有莫大关系,正因如此,人类随着家庭之消亡,孝道亦不复必要,反而成为实现大同理想之障碍。康有为《大同书》颇设想了家庭之消亡,且设计种种办法,以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欲彻底瓦解子女对父母之孝道义务。至于西方,则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始终以家庭为社会之基本单位,且常有瓦解家庭之倾向,此西方文化所以高标个体之自由也。因此,马克思主义欲实现西方文化之千年理想,视家庭之消亡为实现个体自由之基本前提。中国人则不同,而以自由不离于家庭,甚至不离于宗族、国家,是以儒家主张之自由,实非个体之自由。

    西方人则欲使其个体实现自由,则不仅摧毁国家,最终亦将摧毁家庭。上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宣称找到了一条通往此种理想的道路,此即标榜其科学性的共产主义实践,然而,共产主义实践在现实中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譬如,文革时妻告其夫、子证其父之种种悖离伦常的行为,正是实施此种理想的实际后果。因此,对孝道的重新反思,多少意味着对不同于西方的人类发展道路之探究。

    关于孔子改制之思想,除《公羊传》外,其它儒家经典亦颇见之。如《论语·卫灵公篇》云: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盖兼取虞、夏、殷、周四代之制而治国,未纯用周礼也。又《八佾篇》云: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据此,孔子能知夏、殷、周三代之礼,此其所以“通三统”也。

    此外,《礼记》之《礼运篇》与《中庸篇》另有两段话,与此相似。《礼运》载孔子语云:“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此言孔子于夏、殷之礼,仅得《夏时》与《坤干》二端。《礼运》盖因孔子之叹鲁,而明以礼治国为急,故郑玄以为孔子“欲行其礼,观其所成”,则孔子实欲取夏、殷之礼以治国。若就“通三统”之义而论,则孔子于夏、殷二代之礼,唯取《夏时》、《坤干》二端以行于今世也。

    又,《中庸篇》云:“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此段明言孔子学夏、殷二礼之意,在于“用”也。然孔子有其德而无其位,故不能显然改周之制,故以周礼为“今用之”,故从周也,此孔子之“法后王”也。至其参用四代之礼,可谓“法先王”矣。可见,孔子之从周,非为复古,实以其无位而不得不随俗耳,然其不从周礼之意亦甚明白。公羊家“损周文用殷质”之说,言之甚明。

    至于《檀弓》一篇,则极言孔子改制之旨,盖未纯用周礼,而多取殷法也。

    《檀弓》载孔子寝疾时之语云:

    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案,殷人殡于两楹之间,而孔子本殷人后,故自梦如此。然后人多因以谓孔子行殷法,如赵商问郑玄曰:“两楹奠殡哭师之处,皆所法于殷礼,未必由周。”

    孔子没,其弟子以三代之礼葬之。《檀弓》云:“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弟子葬孔子如此,盖以孔子改制而兼取三代礼故也。

    又,孔子使其子伯鱼丧出母,后人多以为非周礼,盖孔子能行权,“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至其孙子思,则据周礼而不丧出母。今之《仪礼》谓为出母服期,然朱子以为,此乃“后世沿情而制者”,则孔子使伯鱼丧出母,乃变礼也,若子思不使其子丧出母,实为正礼,即周礼也。[2]宋游桂亦与朱子说同,以为丧出母,乃后世之制。至于孔子丧出母,惟孔子行之而非以为法也,乃礼之变焉。[3]《春秋》尚质,故子虽为父所出,然不绝母子之情,至今犹然,可见,孔子之用质,实通于后世也。[4]

    《檀弓》又云: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古人以神必有所依,盖人生时其神依于肉体,死后,其肉体虽不即坏,犹设重以主之。至葬后,肉体弃亡于阴间,则死者全为神矣,故当迎魂气之反,“速反而虞”,以安其神。此为礼之常,即周礼也。然卫人葬死者,“往也如慕,反也如疑”,孔子许为得礼,郑玄以为重哀戚之情,得礼之本也。孔子改制,尚殷之质,故以人情为礼之本也。

    又云:

    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

    祔者,新死者祔于祖庙也。庙者,神之所居,而以新死者祔庙,盖神之也。死者祔庙以前,犹人也,故以哀戚之情而伤死者;祔庙后,则死者已为神矣,故哀情减而敬心生焉。周人至卒哭而祔庙,盖百日即神死者,然犹未洽于人情也;若殷人至练而祔庙,已十三月矣,则哀亲之情尽矣,故郑玄以为“期而神之,人情也”。孔子重人情,所以善殷也。

    上为孔子之改周制也。至其门人高弟,《檀弓》一篇亦颇载其种种改制之事。

    古代本无为师服丧之礼,然至孔子卒,门弟子以丧父而无服之礼为孔子服丧。《檀弓》云: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孔子为颜渊、子路服丧,比于父为子服,此实改制也,是以孔子卒,其弟子为师服三年,实非礼经,乃弟子本孔子制师服之礼意而改制也。

    《檀弓》又云:“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此实资于事父以事师,恩虽三年,然不为制服。又云:“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絰而出。”弟子虽不为师制服,犹有絰带之制也。

    至朋友死,古亦无服。然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则期内犹哭也。案,为师、为友,皆不见于礼经,故孔子以事师比于事父、事君,以朋友比于兄弟,乃制为心丧而无服。又,“群居则絰,出则否”,则朋友间平时无服,群居则服,盖降于为师服也。又,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然《檀弓》以为,“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则曾子有母丧,不当吊朋友;然曾子答曰:“我吊也与哉!”盖曾子以兄弟比朋友,故为子张服,非吊也,乃丧也。

    又云:

    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悬子曰:“綌衰繐裳,非古也。”

    同为帷堂与小敛之奠,孔门弟子之理解各不同,可见,当时未必有周礼显然可据,故诸弟子各以义起而制礼也。

    又云: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丧服》唯有同父异母兄弟之服,若同母异父,则未有规定。当时鲁人多行齐衰,而子夏从俗,然后儒多非其说。盖子随母改嫁,乃有为同母异父兄弟服之理,然为同居继父不过服期,则为继父之子当不过服大功而已。可见,子夏之论甚乖礼意。宋张载以为,不分别同母异父兄弟与同父异母兄弟,乃知母而不知父,禽兽之道也,故张氏以服大功亦似太过,主张服小功可也。唐《开元礼》即降同母异父兄弟为小功。

    子游之论,盖据继父而论。然子夏之论,或据母而论。马昭云:“异父昆弟,恩继于母,不继于父。”据母而论,则同父兄弟与异父兄弟,其亲同,当服齐衰。游桂以为,“同母异父之昆弟,子游为之大功,鲁人为之齐衰,亦非礼之正也。昔圣人制礼,教以人伦,使父子有亲,男女有别,然后一家之尊知统乎父,而厌降其母,同姓之亲厚于异姓,父在则为母服齐衰一年,出母则不为服,此礼之正。后世不明乎父母之辨,不别乎同姓异姓之亲,既为出母制为服限,则虽异父之子,以母之故,亦当为之服矣。此其失在乎不明一统之尊,不别同姓异姓之亲而致然也。……母统于父,则不得不厌降其母;厚于同姓,则不得不降杀于异姓。夫是以父尊而母卑,夫尊而妇卑,天尊而地卑,君尊而臣卑,皆顺是而为之也。今子游欲以意为之大功,此皆承世俗之失而失之之原,其来寖远而不可复,后世不由其原考之礼节之失,未见其能正也。”[5]游桂甚至以子游之论为不经,遑论子夏从俗之论乎!然不别同父、异父者,实母系时代之遗俗,盖子从母而居故也。

    不独孔子及其门人改制,当时贤者亦颇有改制者。《檀弓》云: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悬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悬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案周礼,士无诔,自鲁庄公诔士而有之。此乃时君之改制也。

    又云: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案,以矢复、以髽吊,本出于方便,后遂因以为常礼。此世俗之改制也。

    又云:

    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据《丧服》,深衣非丧服,既祥后乃得着之;若练冠,则小祥至大祥祭时所着冠,犹丧冠也;既祥后无哭,而主人垂涕洟,稍有哀也;庙者,神主所在,非受吊之所。《丧服》虽无吊人于除丧之后,亦无除丧后受人之吊者。今越人来吊,主人待于庙,深衣练冠,垂涕洟,能得礼之变也。宋陈祥道以为,“丧已除而吊始至,非丧非无丧之时也;深衣练冠,非凶非不凶之服也;待于庙,非受庙非不受庙之所也。文子于其非丧非无丧之时,能处之以非丧非无丧之礼”[6],此论极精。此为卿大夫之改制也。

    至于当时之贤女子,如敬姜,其所改制,亦颇为儒家所称扬。《檀弓》云: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知礼矣。”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帷殡非古礼,自敬姜而有之;亲始死,于礼当昼夜哭,而敬姜哭子不哭夫;大、小敛,当尽陈衣服,而敬姜彻之。凡此,皆礼之变也。

    虽然,当时亦有变礼而为所讥者。《檀弓》云: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公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虽然,《檀弓》亦颇载孔子及门人从周制者。《檀弓》云: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案,隐元年《公羊传》云:“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注云:“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嫡侄娣无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质家亲亲,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侄。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又,隐三年《公羊传》云:“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盖殷人兄终弟及,而宋为殷后,据殷礼而传弟,然宣、缪之相及,宋国因以大乱,《公羊传》乃发“大居正”之论,欲明周礼传子之制为正也。

    此处谓公仪仲子之丧,其嫡子死,当立嫡孙,然其兄子服伯子据古礼而立次子,孔子以为非。此处盖以殷礼为古,而周礼为今,孔子盖从今礼也。王国维以有周一代制度皆出于立子立嫡之制,而《檀弓》将此段置于篇首,可谓有识。

    然此制不独为政治制度,实与当时之社会变革相适应。盖母系时代,夫妻不同居,而子女从母居,则父之财产自当传弟而不得传子。随着个体家庭之形成,子女从父而居,夫妻亦形成共同之家庭财产,此时家庭财产则传子矣。因此,社会领域中小家庭之形成与政治领域中之立子立嫡制,实为同一步骤,未必如王国维所说,乃周公个人之特识也。

    3.文质与古今

    文质概念本出于孔子。《论语》中有数条与此有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鞹,犹犬羊之鞹。”(《颜渊篇》)

    又,《为政篇》云: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何晏《集解》以为,十世、百世之异,乃“文质礼变”。

    又,《先进篇》云: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宋程子论曰:“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言其质胜文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言其文质彬彬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言若用于时,救文之弊,则吾从先进,小过之义也。‘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此之谓也,不必惑从周之说。”[7]又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与从周之文不悖。从先进则为时之弊言之,彼各有当也。”[8]可见,程子亦据《春秋》文质说而解此章也。

    其后,公羊家乃取以论殷周制度之异。

    隐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注云:“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嫡侄娣无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质家亲亲,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侄。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皆所以防爱争。”此以文质论殷、周继嗣法之异。

    隐七年,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云:“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何注云:“分别同母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于群公子也。”殷人子女多从母居,则同母兄弟为亲,《春秋》尚质,故别同母兄弟与异母兄弟也。《檀弓》中子夏据鲁俗而答狄仪之问,以为当服齐衰,则《春秋》或有取于鲁俗耶?

    隐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何注云:“滕序上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先封同姓。”滕与鲁皆姬姓,《春秋》亲亲,故以滕侯序于薛侯之上。

    桓十一年,郑忽出奔卫。传云:“《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何注云:“《春秋》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为一,一辞无所贬,皆从子,夷狄进爵称子是也。忽称子,则与《春秋》改伯从子辞同,于成君无所贬损,故名也。名者,缘君薨有降既葬名义也,此非罪贬也。君子不夺人之亲,故使不离子行也。王者起所以必改质文者,为承衰乱救人之失也。天道本下,亲亲而质省;地道敬上,尊尊而文烦。故王者始起,先本天道以治天下,质而亲亲;及其衰敝,其失也亲亲而不尊,故后王起,法地道以治天下,文而尊尊;及其衰敝,其失也尊尊而不亲,故复反之于质也。质家爵三等者同,法天之有三光也。文家爵五等者,法地之有五行也。合三从子者,制由中也。”其先,董仲舒《三代改制质文》及《爵国》皆以文质论周爵五等与《春秋》爵三等之异。此处何休论之尤详。

    何休于《解诂》中屡发殷质周文之论,今不赘录。然其说不过由师徒相传而得之,考诸汉人议论,实非鲜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据此,殷、夏间之损益,亦一文一质也,其后,虽百世之嬗替,皆文质相损益也。

    而司马迁学于董仲舒,观《春秋繁露》,颇有文质之说。其中,《三代改制质文》一篇,尤为董仲舒论文质之大端。其曰:

    商质者主天,夏文者主地,《春秋》者主人,故三等也。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故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昏冠之礼,字子以父。别眇夫妇,对坐而食,丧礼别葬,祭礼先臊,夫妻昭穆别位。制爵三等,禄士二品。……主地法夏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义节。故立嗣与孙,笃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昏冠之礼,字子以母。别眇夫妇,同坐而食,丧礼合葬,妇从夫为昭穆。制爵五等,禄士三品。

    此以文、质论夏、殷、周三代各项制度之异。

    《白虎通》言文质尤备。《三正篇》论文质之义云:

    王者必一质一文者何?所以承天地,顺阴阳。阳之道极,则阴道受;阴之道极,则阳道受,明二阴二阳不能相继也。质法天,文法地而已。故天为质,地受而化之,养而成之,故为文。《尚书大传》云:“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礼·三正记》曰“质法天,文法地”也。帝王始起,先质后文者,顺天地之道,本末之义,先后之序也。事莫不先有质性,后乃有文章也。

    其论改朔征伐先后云:

    文家先改正,质家先伐何?改正者文,伐者质。文家先其文,质其先其质。

    又论改正不随文质云:

    天质地文。质者据质,文者据文。周反统天正何也?质文再而复,正朔三而改。三微质文,数不相配,故正不随质文也。

    可见,历代制度之异同与变化,汉人多以文、质而析其义。

    至于《礼记》诸篇,凡涉四代制度之异,后世诸家莫不据文质以别之。今据《檀弓》一篇,稍自变量条以明之。《檀弓》云: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据董仲舒《三代改制质文》,“立嗣予子”为文家法,“立嗣予弟”为质家法。

    《檀弓》记合葬之礼云: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孔疏云:“先王制礼,其王业根本,由质而兴,则制礼不忘其本,而尚质也。若王业根本由文而兴,制礼尚文也,是不忘其本也。礼之与乐皆是重本,今反葬于周,亦是重本,故引礼乐以美之。”周人夫妻同居而合葬,种种制度莫不自此而出,周之“郁郁乎文哉”,盖以此出。周人尚文,故合葬焉,此其反本也。

    又记冠之横、直缝云: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

    孔疏云:“古者,自殷以上。缩,直也。殷以上质,吉凶冠皆直缝,辟积襵少,故一一前后直缝之。今,周也。衡,横也。周吉冠多辟积,不复一一直缝,但多作襵而并横缝之;若丧冠,犹疏辟而直缝。是丧冠与吉冠相反。”陈祥道云:“一幅之材,顺经为辟积则少而质,顺纬为辟积则多而文。”则冠之缩、衡,乃殷、周质文之异也。

    又记子张之丧云: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陈祥道云:“子张之丧,门人公明仪为志,不墙不翣,画褚以蚁而葬之,以殷士之礼,何也?殷礼质同,周礼文,质则厚,文则薄,子张之时既甚文矣,故门人从质以救其弊。”

    又论周人名字之例云: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孔疏云:“此一节论殷、周礼异之事。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凡此之事,皆周道也。然则自殷以前为字不在冠时,伯仲不当五十,以殷尚质,不讳名故也。又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士冠礼》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此云‘五十以伯仲’者,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耳。《礼纬·含文嘉》云:‘质家称仲,文家称叔。’周代是文,故有管叔、蔡叔、霍叔、康叔、聃季等,末者称季是也。”殷、周名字讳谥之不同,亦以质、文异故也。

    又论丧葬之制云:

    掘中溜而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方悫云:“凡此,皆殷所常行。殷尚质,故礼之所由本;周尚文,故礼之所由备。生以文为尚,故名字之制,学礼者行乎周道焉;死以质为尚,故丧葬之制,学礼者行乎殷道焉。”[9]

    又论丧事与吉事之异云:

    丧事欲其纵纵尔,吉事欲其折折尔。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

    李格非云:“质胜文,故骚骚;文胜质,故鼎鼎。犹犹,则质不至于骚骚,而文不至于鼎鼎。”[10]

    又论明器之制云: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孔疏:“(曾子)言二代用此器送亡者,非是为有知与无知也,正是质文异耳。夏代文,言鬼与人异,故纯用鬼器送之,非言为无知也。殷世质,言虽复鬼与人有异,亦应恭敬是同,故用恭敬之器,仍贮食送之,非言为有知也。说二代既了,则周兼用之,非为疑可知,故不重说。寻周家极文,言亡者亦宜鬼事,亦宜敬事,故并用鬼敬二器,非为示民言疑惑也。然周唯大夫以上兼用耳,士唯用鬼器,不用人器。崔灵恩云:‘此王者质文相变耳。’曾子说义既竟,又更鄙于仲宪所言也。‘古’谓夏时也,言古人虽质,何容死其亲乎?”

    又论丧事之仪节云: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

    方悫云:“有算则有节,有节则文,无节则质,故谓之节文。”[11]

    又论朝礼云:

    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孔疏:“殷人尚质,敬鬼神而远之,死则为神,故云朝而殡于祖庙。周则尚文,亲虽亡殁,故犹若存在,不忍便以神事之,故殡于路寝,及朝庙遂葬。”

    凡此,足见汉以后注疏家多用文质说礼也。

    4.尊尊与亲亲

    《礼记·大传》云:“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尊尊处理与祖祢之关系,亲亲则处理与子孙之关系,尊尊与亲亲实为家庭中两项基本伦理。又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至于圣人治天下,以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为人道之常,而亲亲、尊尊此家庭伦理为圣人治世之二端。王国维则以为,有周一代之政治制度,莫不出于亲亲、尊尊、贤贤、男女有别四原则,而亲亲、尊尊亦在其中。可见,小至家庭,大至天下,皆不离乎亲亲、尊尊二原则也。

    公羊家以文质论殷周之异,而文质之大者,则周尚尊尊、殷尚亲亲而已。桓二年,何休《解诂》说宗庙、社稷之方位云:“质家右宗庙,上亲亲;文家右社稷,尚尊尊。”又,庄十九年,何休《解诂》释诸侯一娶九女、各以其侄娣从之制云:“因以备尊尊、亲亲也。”徐彦疏云:“备侄所以尊尊,备娣所以亲亲。”又,桓十一年,郑忽出奔卫。何休《解诂》释周爵五等、殷爵三等之制云:“天道本下,亲亲而质省;地道敬上,尊尊而文烦。”又,隐七年,何休《解诂》释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之制云:“分别同母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于群公子也。”其先,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即以夏文法地而尊尊,殷质法天而亲亲,周文亦法地而尊尊,皆以文质与尊尊、亲亲互释。

    其实,董仲舒以前,汉人已有类似说法。《史记·梁孝王世家》载:

    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适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

    其时《春秋》尚未独尊,然汉人议论已颇用其公羊家言矣。

    今且就家庭之孝道而论,实兼尊尊与亲亲二义。中国自汉以后,家庭之规模恒小,不过两世、三世共居之小家庭而已。然春秋以前,家庭之规模当较后世为大。宗法所言之小宗,皆在五服之内,盖以亲亲而相缀属,至六世以外,则亲尽矣,其性质犹后世之大家庭也。小宗之内,或亲或尊,皆可藉孝道而得维系。至于大宗,虽有共同始祖之亲,然皆在五服之外,俗语谓“远亲不如近邻”,可见族人血亲之疏也。族人之间既不复以血亲而相缀属,则推族人之始祖所自出者为宗,族人敬祖,故敬宗。则宗族之内,因血疏而建宗子之尊以统率族人。如是,孝道之外又有弟道,以及由此扩充而来之君道。后世以君臣关系出于父子,然西周时君臣关系则不同,实出于兄弟也。是以《丧服》规定族人服宗子,与庶民为国君服同,皆齐衰三月,盖族人与宗子之间,亲虽不过三月,然尊则至齐衰,犹庶人之尊君也,此等丧服足见孝道之局限,亦可见君道之实质也。

    《丧服传》云:

    是故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诸父而臣昆弟,封君之孙尽臣诸父昆弟。

    盖上古之建国,莫不由化家而来,是以太祖与诸父、昆弟,本自一家也,是以不必臣诸父、昆弟,盖太祖尚能以父兄之身而率其子弟也;至其化家为国,继嗣君以诸父为父所不臣,故亦不得臣,至于诸弟,虽欲以弟道率之,则诸弟因立嫡立长之制,当自疏别于王族、公族,是以不得不以臣之卑而屈于君也。弟道必然为君道,此封君之子所以必臣诸弟也。其下至封君之孙,祖、父之余烈未可尽恃,乃须尽臣诸父昆弟矣。

    是以就一家而言,能以血亲而相属,而尊道不过见于父子、祖孙之间而已,其余则报矣。此尚不出孝道之籓篱。至一族而言,《大传》谓“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族人间虽有百世而婚姻不通之亲,有合族而食之谊,然毕竟疏矣,故尊大宗为君,服齐衰之等,盖非此不足以抟聚族人。至一国而言,君以孤寡自处,其子孙自三代以后则别自为族,不得称公子、公孙矣,遑论一国之庶人乎!是以《礼记·礼器》云:“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尊卑之严如此,盖以其亲疏,而不得以血属,遂不得不尊君至极以率众民也。

    此为君道所自出之弟道,然其尊与父道之尊不同。盖父子之间,以至亲之故,其尊亦出自然。若兄弟之间,亲不及父子,而弟之尊兄,亦难施设。兄弟尚且如此,是以君之于臣,乃至于庶民,非尊之至极,而不足以自尊也;臣、民之于君王,非卑之至极,而不足以尊君也。古代国家如此,至于现代之国家,政府与百姓绝无亲属可言,亲亲之情仅见于家庭,而绝无可能扩充至公众生活,是以政府之自尊又远迈古人矣,而人民虽假以主人之虚名,然其卑亦远逊古人也。然唯其如此,人民与政府始能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至于古代之国家,天子尚能亲诸侯,诸侯尚能亲大宗,大宗尚能亲小宗,小宗之内各以其服相系属,上下用情,则周制虽文,而尊尊之义绝不若现代国家之甚矣。

    诚若此论,群体愈小,且能相亲,则尊尊之义愈弱;群体愈大,彼此愈是疏远,则尊尊之义愈强。凡此,皆出于群体存在之必要。故对于家庭而言,至亲之服可至期,甚而加隆至于三年;然对于宗族而言,族人之间不相为服,故定宗子拟君之服。宗子之尊比于国君,故与庶人为君服同;宗子之亲疏于缌麻,故止为服三月。则宗子之于族人,亲不过三月,而尊则至于齐衰矣。

    然自春秋以降,宗法崩溃,弟道唯限于家庭之内,且无立子立嫡之制以佐之,兄弟不免常相等夷矣,则弟道因宗法之衰而势微矣。若孝道,则实不稍衰也。盖此时小家庭为社会之基本单位,而亲亲原则亦愈见推重。《春秋》损文用质,故厚母弟,以杀世子、大臣为罪,欲君臣间以恩义而相结,皆家庭原则之扩充也。父子之亲遂泛遍化,而子之尊父亦假以解释君臣之道矣。至此,君道与弟道之关系,遂为君道与孝道之关系所取代。

    就亲亲而言,《礼记·郊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此语颇能反映人类更晚近时候的情况。盖人类由从母而居,进而至于从父而居,女子出嫁之前,或未能别男女,至其婚后,则有男女之大防。此时子知其父,父亦知其子,如是而生父子之亲。否则,男子若不能确信其子为其所生,如何能亲之爱之?因此,对男子而言,唯其亲生,始能亲其所生矣。此为人之常情。不独古人如此,今人亦何尝不如此?儒家讲亲亲之义,殆始于父子相亲,非必追溯至母子之亲也。

    《丧服传》云:“野人曰:父母何算焉。”据贾公彦疏,居于国外或城外者为野人,与“都邑之士”相对,盖远于政化也。周礼崇尚等级尊卑,野人居于城外,不为周礼所化,故不知父尊母卑之义。因此,不独今人崇尚男女平等,其实人类早期亦经历过此种阶段,盖彼时唯知亲父,而不知尊父。今日概谓父为“父亲”,孰不知父亦当有“父尊”之名。因此,《丧服传》在解释为父何以服斩衰时,即以为“父至尊也”。

    又,《论语·为政》有这样一段: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关于此段之义,大致有二说。一说以为,人之养亲,若不能敬之,则与养犬马无异。又有一说,古时多以犬马比人子,至今犹然,故人子事亲,当效犬马之劳,至于谄事他人,亦常以此为喻。盖犬能守御,马能负乘,人子亦当如此而事其亲也。不过,此二说皆未能切中此段之实质。

    《孟子·尽心上》上有一段话颇能说明其义,其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赵歧注云:“人之交接,但食之而不爱,若养豕也。爱而不敬,若人畜禽兽,但爱而不能敬也。”又,《坊记》曰:“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今且仅就人情考之,养豕与养犬马不同。养豕者,不过利其肉而食之而已,且人于豕之蠢垢,常怀憎厌之心。若犬马则不然,观今人之畜宠物,则备极亲近,至于溺爱之。至于犬马之视主人,亦甚亲昵。然而,主人与犬马之间,不过极尽亲受,犹小人之态而已。今日西人处父子关系,多以朋友之道视之,则唯取其亲爱而已。是以西方多有老人,无奈子之不孝,乃养犬马而自欢慰,盖犬马之亲犹子之亲,此视犬马若子也。因此,人与犬马之间,亲昵有余,而无敬意焉。人子若仅视其父为“父亲”,而不以为“父尊”,则不论人子养其亲如犬马,抑或自比犬马而服事其亲,皆以亲昵之甚,而不能敬其父矣。观乎日本封建社会,子敬其父,而过于亲其父,至于父之于子,幼小尚能亲之,至其稍长,则多以敬遇之矣。

    二、墓葬、家庭与孝道

    《礼记·檀弓》中关于墓葬的讨论颇多,从中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结构之变化,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儒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即基于家庭关系的孝道。

    孝道本施于家庭内部而已。最初,因子女从母氏而居,此时虽有孝道,当不过孝于其母及其党也。其后,夫妻共居,而子女由亲母而至亲父,如是孝道渐及于其父矣。虽然,西周因封建而有宗法之制,则孝道又常为宗族伦理所屈抑。至春秋中晚期以降,宗族渐趋崩溃,家庭成为社会之基本单位,而孝道始伸张,其后两千余年前,历朝莫不标榜“以孝治天下”,甚而至于国家伦理,若忠君之属,亦莫能与抗矣。

    上古时,人类因血亲而族属。无论家庭,抑或氏族、宗族,皆血缘团体也。人类生时而合族,死后亦不离散,此所以有合葬之制也。合葬之形态有二:其一,族葬也,即同族之人葬于一处,不过非同穴也。此制发端于氏族时代,乃泰古之制也。此时夫妻犹析居别葬,各与其族人合葬。《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族坟墓”之说,《春官》中又有“公墓”与“邦墓”之分,皆谓族葬也。其二,夫妻合葬。后世“生同衾,死同穴”之说,即谓此也。此种合葬起源较晚,大致见于母系氏族晚期,随着个体家庭之形成而出现。族葬不过合葬于一地,而夫妻则合葬于一穴也。夫妻合葬出现以后,族葬继续存在,此即后世之公有墓地,今之农村犹颇有此种制度之阙遗。

    就族葬而言,其墓制当“墓而不坟”,阖族之人皆葬有定所,自无封树之必要。其后夫妻共居而为一体,因夫妻之卒有先后,则孝子必知先葬者之墓,后死者乃得合葬焉,于是既墓且坟,而有封树之制矣。观《檀弓》谓孔子“不知其父殡于五父之衢”,可知封树之制,当出于合葬之需要也。然孔子合葬其母之后,又封之崇四尺,且曰:“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则以墓祭之故而封树矣。自此,墓祭乃成为孝道之内在要求。[12]

    可见,后世墓葬之制,基于两种理由:其一,出于合葬之需要。就此种理由而言,则合葬起源甚早,《檀弓》中推至周初。此时是否有墓祭,则未可知也。其二,出于孝道之需要。就此种理由而言,则必有墓祭矣。然墓祭之起源,当与宗族之有关,大致稍早于孔子时代。

    1.传子与合葬

    《檀弓》以传子制列全篇之首,其中或有深意焉!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以传子制为有周一代礼制之所出,可谓卓识。不过,王氏论传子制,偏于政治制度为言,故以为周公个人之创制,而未见及其当时社会结构之变化。

    就政治制度而言,传子制容或起于周有天下之后,盖周公居摄,欲自别嫌,乃以传子为辞故也。今又有考古家言,以为殷之中晚期已颇施行传子之制矣。若据人类学之说,则传子制之确立久矣。盖远在母系时代,男女异居,男子夜宿女家,而朝归己之氏族,实未尝有共同之生产与生活也。至于子女,必从母居,且常不知其父也。此种情形,实与动物世界无异。《丧服传》谓“禽兽知母而不知其父”,其实早期人类亦然。此时男女既非稳定同居,则必定无共同之家庭财产,而财产多属氏族公有;即便有私有财产,亦不过传予同族之兄弟而已,此殷人所以有“兄终弟及”也。随着人类进入父系氏族时代,男女同居,一起共同生活,一起共同生产,男女不再为独立之个体,各为一半而组成一整体之家庭,《丧服传》谓夫妻“牉合”,即谓此也。于是家庭有共同之财产,子女随父而居,亦能亲父矣,如是传子之制始得确立。

    母系氏族时期,夫妻生时既不同居,死后亦当各归葬于本族,此时盖行族葬也。《檀弓》云: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关于五世反葬的做法,《檀弓》及后世儒家,皆立足于儒家“不忘本”之精神,即从孝道来解释。不过,后人亦有怀疑这条记载的真实性,以为不合情理。然而,且不论事实之真假,此条表明当时人们犹行族葬也。

    又云: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哭。

    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子曰:“周公盖祔。”

    祔,夫妻合葬也。季武子以为,合葬非古制,自周公以来始有之,又举舜事以明之。结合五世反葬之事,可见,周以前多行族葬,而周以后则始有合葬。董仲舒即以殷人乃“丧礼别葬”,而周人则合葬。[13]

    如果我们同意王国维关于传子制的论述,那么,我们不妨认为,人类由族人合葬到夫妻合葬,其实与传子制有着内在的关系,皆起源于个体家庭之形成。因此,殷周之际的变革,从政治制度上表现为周公之创制,而在社会层面上,则早在周公之前,与之相应的一套社会结构已经有了根本变化。周公制礼,不过是个体家庭之社会变化与西周封建之政治行为相结合的产物而已。

    可以说,个体家庭的形成,不仅构成了周礼的前提,而且还构成了以后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前提。正因如此,孔子当周礼崩坏之余,但依然坚持周人之传子制。是以孔子其母死,犹欲将之合葬于其父之墓。

    关于人类由母系时代到父系时代的转变,我们可以分析《檀弓》中如下一段话: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这段话历来分歧很大。首先,孔子、伯鱼、子思三代是否皆有出妻之举。譬如,清代夏炘作《檀弓辨诬》,即否定此说,以为不论在史实上,还是情理上,圣门皆未尝出妻。

    其次,《丧服》规定子为出母服齐衰杖期。那么,这条规定到底是周礼,还是经过孔子改制之礼?譬如,朱子就认为,子思是从古礼,而孔子不过是因“时人丧之,故亦令伯鱼丧之”而已。[14]而且,据子思对孔子“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的说法,显然是指孔子为圣之时者,故能随俗。朱子这种说法,应该是可取的。

    第三,孔子使伯鱼为出母服,而子思却不从孔子,而坚持不让子上为出母服。子思的做法应该符合古礼,即周礼;至于孔子的做法,未必合乎周礼。这就证实了一点,今天我们看到的《丧服》,应该经过了孔子的订正。这与公羊家认为孔子“损周文用殷质”的说法,实属一致。

    最后,为什么孔子让伯鱼为出母服丧?其中是否有礼的依据,还是孔子本人觉得应该对周礼有损益,甚至只是从俗而已?在公羊家看来,孔子对周礼的损益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公羊传》强调的尚质原则,即人情。因为母为父所出,只是父母之恩断义绝而已,至于母子之间,其恩义实未断绝,故缘情制礼,子应该为出母服丧。

    其实,关于为出母服丧的问题,《丧服》中还有一条规定:“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传曰:何以期也?贵终也。”这条规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檀弓》这段话。盖继母非生母,乃嫡母死而父再娶之继室,父卒,继母改嫁而己从之,故为服期。继母尚且如此,若生母改嫁,则更当为服。可见,服不服的关键在于从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母系时代的实质在于,子女从母而居,自当为母服,至父系时代,子女虽从父而居,但一旦因父死母嫁而从之,其道理与母系时代之从母并无不同。因如,当子女不从母嫁时,服不服就成了问题。站在父系时代从父居的角度,子女自当不为出母服。我们从子思那段非常强硬的话语,不难看到周礼背后的父系色彩。虽然,母系时代的残余并没有完全因周礼而清除,从母居乃至从母姓的做法还大量保存下来,甚至一直到两汉,还有大量的残余。然而,这反而成为孔子改制的依据,即把母系时代的这些因素当成了一种最自然的人情,以此来淡化周礼中的尊尊之义。

    当然,周礼中父系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来,毕竟这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譬如,《丧服传》对“出母服期”有一条补充解释:“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传曰:‘与尊者为一体,不敢服其私亲也。’”就是说,只有当出母之子是承继宗庙的“为父后者”时,才不为出母服。对此,《公羊传》中就有不少类似的规定,譬如,文姜弑其夫,其子庄公念母,《公羊传》就提出了批评;卫太子蒯聩欲弑其母,为其父灵公所逐,灵公死,蒯聩子辄继位,而拒其父归国,虽伤父子之情,而《公羊传》犹以为得礼。可见,在儒家看来,血亲虽重要,但若因此而损害了整个宗族和国家时,是可以牺牲的。在西周封建时代,父系的原则其实是与宗族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子思不使其子为出母服,是站在周礼的立场,代表了父系时代的精神。至于孔子使其子为出母服,则是站在损益周礼的立场,以母子关系这种人情因素来淡化周礼的尊尊之义。可以说,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体现了其改制的基本取向,即损文用质。

    2.坟、墓与封树之制

    《檀弓》云: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孔子欲合葬其亲,却无从知其父墓所在,可见,当时封树之制尚不普遍。不过,亦因此表明,正是因为合葬的要求,从而导致了封树之制的出现。《檀弓》又云: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坟与墓不同,墓是为了埋棺藏尸而已,至于筑坟的目的,由上面两段话,可以推知两点理由:其一,合葬的需要,否则,就可能象孔子一样,找不到先死者之墓,也就无合葬了。其二,合葬以后,本无须筑坟封树,然而,孔子又以自己为“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就是说,孔子封树其亲墓,是为了使自己记住亲墓所在,目的显然是为了祭奠。

    盖夫妻别居,死各葬于其氏族,亦不必有封树也。唯至周时,人类结成个体家庭,则生同居,而死同穴矣。然父、母之卒,常一先一后,故于先死者当封树之,以为标识,以待后死者得合葬焉。是以孔子其父死,而无封树,至其母死,而不得不殡于五父之衢,问于郰曼父之母,乃得合葬于防。可见,封树之制实与合葬之需要有关。后世封树其父母之墓,则以孝子之哀思得寄于此焉。

    关于坟墓之制,《檀弓》中还有一种说法:

    葬也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哉?

    这段话是以批评的口吻提到封树之制,因为这个做法违背了墓以“藏尸”的古义。古人对葬的这种理解,应该与土葬这种葬法有关。譬如,对于火葬或天葬来说,就不会有“藏尸”的必要。正因为如此,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也因此不同。郑玄《三礼目录》云:“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显然,这种说法只有放在土葬这种葬法才可以理解。并且,人类普遍都有一个阴阳观念,这种观念与中国的土葬习俗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人非常特殊的世界观,即阴间与阳世的两重世界观。中国人一般认为,阴阳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世界通常不相往来,这种观念其实大量体现在丧葬的具体仪式之中。

    《檀弓》中还有一段话: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在孔子之前,吴国的季札葬其子,即封树其墓,而孔子以为知礼。可见,早在孔子之前,封树之制就已存在,因为它符合个体家庭的要求,甚至可能就是周礼的规定。故《周礼·春官·冢人》云:“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 普普通通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幸福

    作者:画个圈圈诅咒你 发布时间:2009-09-02 10:54:24

    我们都活在现实中,不能期待老天把自己从烦扰、痛苦中解救出来。我们每天都在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但我们是否曾经自问过,这梦想是我们内心真正所追寻的,或只是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追寻的?如果是别人的期望,我们敢于放弃一切,独自去追求内心的需要吗?实现梦想后我们是否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道德、自由、人格?太多的人为名利所累,太少的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这就是人类、这就是社会。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有物质的、生理的、社会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层比一层高级,只有那些能够为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实现而敢于舍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但试问几人能办到。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降临人世的目的只是能够安稳的度过人间的七八十年,不求荣华富贵,轰轰烈烈,只求普普通通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幸福,能达到此我们就是幸运的。

    人有七情六欲,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幻想,抱有一丝梦想。“愿我有歌可长留此间,赞美那天赐的恩宠,使我在人间会相信奇迹,暮色里仍有五彩的长虹”自我安慰吧。

  • 丝路佛境

    作者:雅望天堂 发布时间:2013-03-22 19:46:47

         虽然还没有开始仔细阅读,但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作者布局各个章节标题时的匠心独运,就对文章满心期待,也相信其中的内容让读者思考的同时也会获益匪浅,跟随作者的脚步,探寻丝路上那散落千年的神秘珠玑...

  • 《全力以赴—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手册》读书笔记

    作者:小火柴 发布时间:2013-07-30 06:15:30

    【笔记整理】

    一、 身体能量

    1、休息时间任何人不能谈论公事。

    2、我们往往对某些事情习以为常,如呼吸和饮食,其实这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节奏。

    3、长长地呼一口气会促进恢复。吸气数到3,吐气数到6,你会觉得外界的干扰在远离你,身体、思想和情感都渐渐平复。深深地、平稳地、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你的精力和机敏性,让人变得专注,放松和安静。这才是最基本、最健康的生命节奏。

    4、释放速度慢的食品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能量来源。如,全麦面包,高蛋白食物和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草莓、梨、葡萄柚和苹果)等。

    5、如果两餐间隔长达4—8小时,即便再富含能量的食物也无法保证我们一直高效。

    6、两餐之间的零食,热量应该控制在100—150卡,而且最好是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如坚果、葵花子、水果或半根热量通常为200卡的能量棒。

    7、每天定时喝至少1.8升的水。

    8、如果你吃的食物中,有80%能够提供足够补充精力和健康所需的能量,那剩下的20%你就可以吃你喜欢的任何食品—只要你能控制不超量。

    9、一般人每晚需要睡7—8个小时以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10、工作时间越长,越晚,越不间断,效率就越低,就越容易出错。

    11、下午3—4点左右,我们超日节律和近日节律都进入最低潮。这也是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人们自发养成了下午小睡一觉的习惯。

    12、进入力量和耐力训练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而成效显现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绝大多数人,往往在还没等到效果凸显时就放弃了。

    13、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如果早上不锻炼就是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二、情感、思想、精神能量

    1、情商就是巧妙管理情感,从而促进积极精力和合情投入的能力。事实上,为积极情感充电的关键“肌肉”或能力是:自信、自制、社交技巧和理解他人。其他情感肌肉是,耐心、坦诚、信任和快乐。

    2、太多人因为生气而耗费了太多的精力。

    3、看电视是大多数人放松和恢复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看电视就如同吃思想和情感上的垃圾食品。它可能会提供暂时性的恢复,但基本没什么营养,而且很容易“摄入过量”。

    4、一项有挑战性的身体训练往往是补充积极情感的来源。

    5、人际关系的大问题是缺乏深度交往。

    6、一个人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每天按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而不是去担心别人怎么看他。如果你最认可的两个基本价值观是坦诚和勇敢,那这两方面一定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7、理解他人。如果还没有听完别人的意见就打断他人、仓促作出判断,你又怎么能保证判断的公正性呢?真正的理解他人要求我们往下自己手中的事,至少是暂时抛开。

    8、寻求生活重大改变的人,在持久成功之前,往往都会失败几次。

    9、当保罗觉得有必要对某些工作作出批评时,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所谓的三明治法。首先,他对那个人的表现予以真诚而积极的肯定,接下来,他把他的批评意见表达得像是讨论而非训斥,表示自己的认识也有可能有片面之处。最后,他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结尾。

    10、每天做两次瑜伽,能让人恢复活力。特别是在容易犯困的下午。

    11、一群人每天慢跑2-3次,每次半个小时。12周以后,再对他们进行一系列记忆技能的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年轻人的得分明显提高了,完成测试的速度也加快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当他们停止慢跑后,这些进步几乎立马就消失了。

    12、为精神力量提供动力的关键“肌肉”是—性格,那种遵从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即便这样做需要牺牲自我、历经磨难。那些起着支撑性作用的“精神肌肉”包括:热情、责任感、正直和诚实。

    13、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14、重申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使自己按时结束会议成为可能。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严格按照分配的时间来完成日程安排。有时候时间到了,会议还没结束;我就会停下来解释说,我很抱歉,但我定下了规矩不能让别人等我,我们只有以后多安排点时间啦。我发现,这似乎让那些和我开会的人觉得更多受尊重,这也让他们在执行议程时更有效率。你看,仅仅是承认尊重他人有多重要,就让巴里决心改掉多年来一直逃避的问题。

    15、当出现问题时,他会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究竟相信什么?”然后尽量听从自己的本能反应。他发现,这样做可以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每当他发现自己很轻易就赞同一个观点的时候,就会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是想取悦谁吗?”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以确保他的发言是基于自己所相信的事实。

    16、每当有新问题出现时,她都会停下来问自己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这是需要我亲自做的事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她就会接着问第二个问题:“这需要什么时候完成?我能准时完成吗?”

    三、目标、行动、改变

    1、一个简单而让人羞愧的事实是,我们觉得太忙,没有时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们大多数人梦游似的过完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跟着感觉走。我们承担应负的责任,却很少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2、每天,无论是工作、锻炼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我都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如果我努力锻炼的动机只是为了穿上两年前的裤子,那短期内会奏效,但却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现在每当我踏车时,会有一种出发去远方的感觉,因为我心里想的是坚持、诚信和承诺。如果不把这些和价值观联系起来。我就会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可能 就会放弃。

    3、每天早上回顾自己的主要价值观。通过学习既保持追求卓越的热情,又关心他人,和蔼谦卑,珍妮特开始获得更积极的、代价更低的精神力量来源。

    4、现在所过的生活是否值得我为它放弃那么多。

    5、人们都推崇和同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其中包括诚信、慷慨、勇敢、谦虚、忠诚、富有同情心和毅力。而大家也都拒绝它们的对立面—虚伪、贪婪、怯懦、自负、冷酷、不忠和懒惰。

    6、首先我要言行一致,以行动来体现我的价值观。我要满怀热忱地为信念奋斗,同时孔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工作上,我决心帮助他人成长,拓展能力,更有作为。我要用尊重、友善、体贴来对待生命中所有的人。

    对于个人生活、我心怀感激与喜悦,愿意慷慨地把自己献给丈夫、孩子、丈夫的家人和归亲密的朋友们。我也要照顾好自己,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情感、思想和精神。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感激我所拥有的一切。为他人服务,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权利。

    7、往往自欺欺人是无意识的,它给人带来短暂的放松,却会让人付出长期的代价。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我们欺骗自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自尊—我们的形象或是我们期望的形象。我们觉得最痛苦、最无法接受的现实是:生活中存在那些明显与深层价值观相违背的行为。为了逃避这个事实,我们用尽各种方法。烟和酒暂时掩盖不舒服的感觉,给我们一种良好的错觉。同样,暴饮暴食,纵情声色,甚至一些看似良性的嗜好,如迷恋工作、为他人服务等,也都不过是逃避的方法。卡尔荣格写道,任何形式的上瘾都是不好的,无论是麻醉性的酒精、吗啡,还是理想主义。

    8、那些欺凌弱小的人,往往都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总爱夸耀自己成就的管理者,因担心自己不够格,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他所认识的名人和重要人物。礼貌得体的主妇,无法面对自己潜在的嫉妒,于是微妙地贬低和摒弃身边的每个人。恶的核心缺点不在于罪,而在于拒绝承认它。

    9、我们这样欺骗自己:认定我们的观点就是事实的真相。其实它只是一种解释,是一面我们选择用来看世界的透镜而已。我们常常根据一系列的事实来编故事,然后信以为真,自己却毫无意识。但有些感觉很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的。在某些情况下,事实本无可争辩,但我们却往往赋予它们太多的主观含义。

    10、当我们用太过单一的眼光看自己时, 无论好坏,都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欺骗。只有当我们能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自我。通过拓宽视野,我们可以成为自己人生剧幕的观众而不是和戏本身搅在一起。

    11、我们经常会对那些提醒我们的人敌视,他们让我们看到自己不愿意正视的某些方面,这让人很难接受也非常不快。

    12、只有当我们愿意接受各种真实的自我,才不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13、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最佳程度,就会变得有害。无论是氧气、睡眠、心理治疗还是哲学。当面对现实时,剂量太大会把压垮,甚至弄巧成拙。

    14、想让模式保持活力继续下去,需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没了模式所带来的条理性和明确性,我们总是容易受到生活中紧急任务的压迫,被瞬间的诱惑和我们有意识的意志和自律性局限性所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模式变得太死板、没有变化、直线型,那么最终会导致枯燥、不投入、缺乏激情和创造力。

    15、模式的确切性和精确性,使我们即便在压力下也更有可能坚持执行。

    16、渐进确立行为模式—每次关注一个重大的改变,为转变过程的每一步都制定出可实现的目标。培养自信会让你更有毅力去寻求更具有挑战性的改变。

    【原文摘抄】

    【1】进入力量和耐力训练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而成效显现又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绝大多数人,往往在还没等到效果凸显时就放弃了。

    【2】艾伦决定建立新的模式以便更专注地倾听他人意见,试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交流。开会的时候,他并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先听别人的观点,时不时对他刚听到的东西作个简要的回顾,而不作评判。艾伦发现,在遇到不同的观点时,他没有必要非得赞同他人以表示尊重,这一点让他深受启发。他可以说,“啊,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当轮到艾伦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就会用这样的话来开场:“我有一个新的建议”,或者“我想,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他在发言时,还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艾伦需要完成的目标是,时刻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会给其他人的精力带来怎样的影响。

    【3】当保罗觉得有必要对某些工作作出批评时,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所谓的三明治法。首先,他对那个人的表现予以真诚而积极的肯定,接下来,他把他的批评意见表达得像是讨论而非训斥,表示自己的认识也有可能有片面之处。最后,他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结尾。

    【4】重申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使自己按时结束会议成为可能。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严格按照分配的时间来完成日程安排。有时候时间到了,会议还没结束;我就会停下来解释说,我很抱歉,但我定下了规矩不能让别人等我,我们只有以后多安排点时间啦。我发现,这似乎让那些和我开会的人觉得更多受尊重,这也让他们在执行议程时更有效率。你看,仅仅是承认尊重他人有多重要,就让巴里决心改掉多年来一直逃避的问题。

    【5】当出现问题时,他会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究竟相信什么?”然后尽量听从自己的本能反应。他发现,这样做可以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每当他发现自己很轻易就赞同一个观点的时候,就会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是想取悦谁吗?”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以确保他的发言是基于自己所相信的事实。

    【6】每当有新问题出现时,她都会停下来问自己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这是需要我亲自做的事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她就会接着问第二个问题:“这需要什么时候完成?我能准时完成吗?”

    【7】每天,无论是工作、锻炼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我都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如果我努力锻炼的动机只是为了穿上两年前的裤子,那短期内会奏效,但却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现在每当我踏车时,会有一种出发去远方的感觉,因为我心里想的是坚持、诚信和承诺。如果不把这些和价值观联系起来。我就会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可能 就会放弃。

    【8】首先我要言行一致,以行动来体现我的价值观。我要满怀热忱地为信念奋斗,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工作上,我决心帮助他人成长,拓展能力,更有作为。我要用尊重、友善、体贴来对待生命中所有的人。对于个人生活、我心怀感激与喜悦,愿意慷慨地把自己献给丈夫、孩子、丈夫的家人和归亲密的朋友们。我也要照顾好自己,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情感、思想和精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感激我所拥有的一切。为他人服务,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权利

    【9】往往自欺欺人是无意识的,它给人带来短暂的放松,却会让人付出长期的代价。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我们欺骗自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自尊—我们的形象或是我们期望的形象。我们觉得最痛苦、最无法接受的现实是:生活中存在那些明显与深层价值观相违背的行为。为了逃避这个事实,我们用尽各种方法。烟和酒暂时掩盖不舒服的感觉,给我们一种良好的错觉。同样,暴饮暴食,纵情声色,甚至一些看似良性的嗜好,如迷恋工作、为他人服务等,也都不过是逃避的方法。卡尔荣格写道,任何形式的上瘾都是不好的,无论是麻醉性的酒精、吗啡,还是理想主义。

    【10】那些欺凌弱小的人,往往都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总爱夸耀自己成就的管理者,因担心自己不够格,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他所认识的名人和重要人物。礼貌得体的主妇,无法面对自己潜在的嫉妒,于是微妙地贬低和摒弃身边的每个人。恶的核心缺点不在于罪,而在于拒绝承认它。

    【思考及改进】

    【1】身体能量

    1、(工作与休息)休息时间任何人不能谈论公事。工作时间越长,越晚,越不间断,效率就越低,就越容易出错。

    2、(呼吸)长长地呼一口气会促进恢复。吸气数到3,吐气数到6,你会觉得外界的干扰在远离你,身体、思想和情感都渐渐平复。深深地、平稳地、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你的精力和机敏性,让人变得专注,放松和安静。这才是最基本、最健康的生命节奏。

    3、(饮食)释放速度慢的食品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能量来源。如全麦面包,高蛋白食物和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草莓、梨、葡萄柚和苹果)等。两餐间隔不能长达4小时,两餐之间的零食,热量应该控制在100—150卡,而且最好是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如坚果、葵花子、水果。每天定时喝至少1.8升的水。如果你吃的食物中,有80%能够提供足够补充精力和健康所需的能量,那剩下的20%你就可以吃你喜欢的任何食品—只要你能控制不超量。

    4、(眨眼)一般人每晚需要睡7—8个小时以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下午3—4点左右,我们超日节律和近日节律都进入最低潮。

    5、(锻炼)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如果早上不锻炼就是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2】情感、思想、精神能量

    1、情商就是巧妙管理情感,从而促进积极精力和合情投入的能力。事实上,为积极情感充电的关键“肌肉”或能力是:自信、自制、社交技巧和理解他人。其他情感肌肉是,耐心、坦诚、信任和快乐。

    2、太多人因为生气而耗费了太多的精力。

    3、看电视是大多数人放松和恢复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看电视就如同吃思想和情感上的垃圾食品。它可能会提供暂时性的恢复,但基本没什么营养,而且很容易“摄入过量”。

    4、一项有挑战性的身体训练往往是补充积极情感的来源。

    5、人际关系的大问题是缺乏深度交往。

    6、一个人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每天按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而不是去担心别人怎么看他。如果你最认可的两个基本价值观是坦诚和勇敢,那这两方面一定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7、如果还没有听完别人的意见就打断他人、仓促作出判断,你又怎么能保证判断的公正性呢?真正的理解他人要求我们往下自己手中的事,至少是暂时抛开。

    8、寻求生活重大改变的人,在持久成功之前,往往都会失败几次。

    9、每天做两次瑜伽,能让人恢复活力。特别是在容易犯困的下午。一群人每天慢跑2-3次,每次半个小时。12周以后,再对他们进行一系列记忆技能的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年轻人的得分明显提高了,完成测试的速度也加快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当他们停止慢跑后,这些进步几乎立马就消失了。

    10、为精神力量提供动力的关键“肌肉”是—性格,那种遵从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念,即便这样做需要牺牲自我、历经磨难。那些起着支撑性作用的“精神肌肉”包括:热情、责任感、正直和诚实。

    11、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3】目标、行动、改变

    1、一个简单而让人羞愧的事实是,我们觉得太忙,没有时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我们大多数人梦游似的过完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跟着感觉走。我们承担应负的责任,却很少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2、每天早上回顾自己的主要价值观。通过学习既保持追求卓越的热情,又关心他人,和蔼谦卑。通过此,开始获得更积极的、代价更低的精神力量来源。

    3、现在所过的生活是否值得我们为它放弃那么多。

    4、人们都推崇和同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其中包括诚信、慷慨、勇敢、谦虚、忠诚、富有同情心和毅力。而大家也都拒绝它们的对立面—虚伪、贪婪、怯懦、自负、冷酷、不忠和懒惰。

    5、我们这样欺骗自己:认定我们的观点就是事实的真相。其实它只是一种解释,是一面我们选择用来看世界的透镜而已。我们常常根据一系列的事实来编故事,然后信以为真,自己却毫无意识。但有些感觉很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的。在某些情况下,事实本无可争辩,但我们却往往赋予它们太多的主观含义。

    6、当我们用太过单一的眼光看自己时, 无论好坏,都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欺骗。只有当我们能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自我。通过拓宽视野,我们可以成为自己人生剧幕的观众而不是和戏本身搅在一起。

    7、我们经常会对那些提醒我们的人敌视,他们让我们看到自己不愿意正视的某些方面,这让人很难接受也非常不快。

    8、只有当我们愿意接受各种真实的自我,才不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9、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最佳程度,就会变得有害。无论是氧气、睡眠、心理治疗还是哲学。当面对现实时,剂量太大会把压垮,甚至弄巧成拙。

    10、想让模式保持活力继续下去,需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没了模式所带来的条理性和明确性,我们总是容易受到生活中紧急任务的压迫,被瞬间的诱惑和我们有意识的意志和自律性局限性所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模式变得太死板、没有变化、直线型,那么最终会导致枯燥、不投入、缺乏激情和创造力。

    11、模式的确切性和精确性,使我们即便在压力下也更有可能坚持执行。

    12、渐进确立行为模式—每次关注一个重大的改变,为转变过程的每一步都制定出可实现的目标。培养自信会让你更有毅力去寻求更具有挑战性的改变。

  • 【豆瓣鉴书团】掉进壶里的庄周

    作者:蝶之羽翼 发布时间:2019-08-29 19:13:41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现代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这本创作于一九八九年、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科幻作品,却仍然能在三十年后令读者感到惊艳,不由得判案叫绝,这或许正是《克莱因壶》一书的魅力。

    然而其作者冈岛二人却并不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在本书之前仅有《99%的诱拐》于2007年出版过简体中文;即便是在台湾,也不过五本,且其中两本年代久远。而这多少同这对传奇作家组合的解体有关——冈岛二人其实是井上泉和德山谆一合用的笔名——而《克莱因壶》正是其解体前最后的一部作品。

    此次化学工业出版社计划翻译和出版冈岛二人多部作品,这无疑是大陆读者的一大幸事。关于冈岛二人的传奇经历,虽然井上泉在以井上梦人的笔名单独出道后,有特意出版了一本名为《两个怪人:冈岛二人盛衰记》,但本书似乎仅有日语版。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此次出版的《克莱因壶》增加了由资深推理人、著名书评人天蝎小猪撰写的导读《“二人”世界 一个传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二人合作始末,并对其已发表的作品、作品风格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非常值得一读。

    当然此次简体中文版的彩蛋还不止于此,相比于台版《克莱因壶》,此次大陆版本增加了一篇名为《从结束的地方开始》的解说(下文简称《解说》);而正是这篇似乎是为大陆读者特意增加的“解说”,使得原本已经结束的故事得到了延伸,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精彩和完整,下文中我会就这一点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交织的三重世界

    故事的基本框架很简单,上杉彰彦在大学毕业前参加了《书库》组织的一个名为“冒险游戏书原作征集”,结果因为文章写得太长落选了,但是却被一家名为伊普西隆的公司将其著作权买下,计划将其打造成一款基于名为KLEIN-2硬件的虚拟现实冒险解密游戏。在签订合约一年后,上杉和高石梨纱被邀请去做游戏测评员,然而就在测评的第五天,原本热情很高的梨纱突然提出辞职;而在游戏中一直受到百濑伸夫声音警告的上杉觉得事有蹊跷,恰逢此时梨纱的好友真壁七美出现,二人随后发现梨纱并非单纯的辞职,于是展开了对伊普西隆公司的调查,然而故事最终的走向却将上杉引向了一个有关多重虚拟现实的结局。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故事到后期变得非常的烧脑,原本以为是同一个现实世界发生的剧情,随着剧情的深入开始不断分离,最终形成了多个类似却又有着不同的“孪生现实世界”,使得读者同主人公上杉一样,产生了一种混乱感。因而为了进一步理清整个故事关系,笔者尝试将故事中涉及的几个世界分离开来,如有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及时告知以便更正。

    第一重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世田谷区。

    人物真壁七美及其前男友姬田恒太不存在,姬田工作的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亦不存在,丰浦利是否存在不明。根据《解说》,梨纱因为游戏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疗养院;上杉借由自杀成功回到现实,并故意装疯卖傻,随后也被送往了疗养院,找到了梨纱。二人精神得到恢复后,来到了中国并定居。

    第二重世界:冒险解密游戏世界。

    该世界是基于上杉所写的《脑部症候群》一书创造出的虚拟世界。讲述主人公前往虚构国家莫基玛夫共和国,调查特务月形失踪原因,特务夏目行踪,以及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及其女儿的下落,并对他们进行保护。上杉和梨纱每天三次分别进入这个世界,但只有上杉会听到来自百濑伸夫的声音警告。

    第三重世界:虚拟现实世界。

    该世界是基于井上梦人作品《九重凶间》的设定和现实世界世田谷区创造出的虚拟世田谷区。该世界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又分化出存在差异的“子世界”。

    虚拟现实世界Ⅰ:

    在该世界中,上杉没有接到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捡到了梨纱的金耳环;梨纱因为游戏出现了脑死亡,手提包被人送回家中;梨纱家门口藏有房间的备用钥匙;好友七美因与男友分手住在梨纱家,与上杉联系上后多次打电话过去,答录机留言被人清除。姬田、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均存在;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

    虚拟现实世界Ⅱ:

    在该世界中,上杉接到了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找不到自己捡的金耳环;梨纱当着上杉的面偷偷挂掉车窗上的油漆;梨纱突然提出辞职,并外出旅游散心;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另外,上杉在等七美时有通过电话查看家中的答录机,但是并没有消息,有可能该世界中并不存在七美和姬田。

    虚拟现实世界Ⅲ:

    在上杉发现虚拟现实世界Ⅰ是假的后,对虚拟现实世界Ⅱ进行调整形成的新版本。在该世界中,梨纱的金耳环没有出现掉落;梨纱仍然是测试员,并未离职或死亡;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七美、姬田、丰浦利、咖啡馆均不存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倘若没有此次大陆版的《解说》,此虚拟世界也可视为是真实世界,从而形成开放性结局。

    克莱因壶的双重意义

    在数学领域中,克莱因瓶(即克莱因壶)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曲面,即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事实上,我们平时看到的克莱因瓶图片并非是其真实的样子,它其实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此时克莱因瓶的瓶颈会穿过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而并非像图片上那样穿过瓶壁。只可惜我们所在的世界为三维,因而无法想象出四维乃至高维空间长什么样罢了。

    克莱因壶

    而在本作中克莱因壶具有双重意义。

    其一,它表示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边界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变得模糊不清,使得人们开始变得无法辨明。诸如电影《盗梦空间》、《全面回忆》,都为观众制造了一种现实与虚幻无法辨明的混乱感,而恰恰正是这种混乱感,将作品引向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结局。事实上,在作者增加《解说》之前,本作正是这样一个局面,不少人在读过台版以后,都会像自杀的上杉一样疑惑于到底此刻的他出于怎样一个世界;同时,越是想理清这其中的线索,反而会陷入越来越理不清的陷阱之中。

    同时,诸如《克莱因壶》一书中所提及的,人们可以在虚构的世界尽情的杀人、与他人发生关系,但是当他们模糊了而这之间的界限时,是否会将其带进现实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其二,从故事的设定上看,毫无疑问,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但事实上,游戏世界与两重现实世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杉所写的作品名为《脑部症候群》,是指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开发了一种能控制人脑的芯片;而现实世界中上杉和梨纱恰恰在被K-2控制,并且随着虚拟现实的出现,上杉逐步接受了电脑虚拟出的伪现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被电脑控制”。于是乎看似原本并不相连的多重世界,就如同克莱因壶一般被融为了无法区分的一个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伊普西隆公司的名称“伊普西隆”与希腊字母ε的发音相近,在数学中可表示非常小,这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具有怎样的深意,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新增的《解说》

    虽然《解说》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开放式结局,但是它的出现却从两个角度优化了原作,使之更上一层楼。

    其一,《解说》的出现使得本作更贴近SF推理小说,而非科幻悬疑小说。有些读者提出,小说中所制造出来的混乱感觉颇像变格派作品,而起内容,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隐患也有社会派的影子。但终究这都不是其最核心的特质,作者丢下一堆谜团没有破解,实在很难将其视为推理小说,于是最能彰显推理小说本质的《解说》就此出现了,并且确实回答了不少小说中留存的问题。

    其二,《解说》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解答部分,同时也对原有剧情进行了优化,只不过这所谓的“优化”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看似荒诞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崩坏感,除了自圆其说地将井上梦人拉进来外,还抛出了整栋建筑就是最新的K-3、运用的其实是外星人技术的推论。其中的意外感自不用说,同时伴随着崩坏的惊喜也不少,诸如文中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又如文中提到“(我)以其他的名字持续发表着(推理小说的)评论文字,并乐在其中”,说的会是哪位推理小说评论界的大佬呢?

    最后,还是要感谢推理月报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的这次阅读机会,同时也希望冈岛二人的其他作品能早些与读者见面,超级期待!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966+)
  • epub(91010+)
  • 品质不错(737+)
  • 体验满分(547+)
  • 好评(395+)
  • 内涵好书(786+)
  • 种类多(674+)
  • 情节曲折(774+)
  • 无颠倒(1054+)
  • 藏书馆(865+)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0:41:0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8 11:41:4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7:1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4:0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沈***松: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0:31:2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8:00 )

    强烈推荐!!!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6:0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瞿***香: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7:4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0:42:2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9:1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同作者:伏羲的书籍:

  • 周易(一函三册宣纸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家批注周易(线装竖版 全四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家批注周易 线装16开全4册 文白对照 易经全集周文王周易全书易经全解 朱熹李鼎祚孔颖达等批注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重庆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线订名家批注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上古)伏羲,(周)周文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家批注周易全4册周易全书 易经全书周易译注原文注解白话文译注算卦阴阳风水学入门预测大全64卦奥秘杂说智慧原版中华国学书局线装书正版图书籍 相关系列周易简释周易中华书局周易全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崇贤馆】 手工宣纸版周易全书 正版无删减(一函五册)原著繁体竖排手工宣纸线装书 八卦风水玄学译注注释易经的奥秘占卜算卦与预测学书中国哲学经典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崇贤馆】 手工宣纸版周易全书 正版无删减(一函五册)原著繁体竖排手工宣纸线装书 八卦风水玄学译注注释易经的奥秘占卜算卦与预测学书中国哲学经典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 四柱预测学+四柱预测学释疑+四柱预测学入门 修订本 全三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作者:周文王的书籍:

  • 周易精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家批注周易(线装竖版 全四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手工宣纸线装繁体竖排、一函两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青花瓷 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家批注周易 线装16开全4册 文白对照 易经全集周文王周易全书易经全解 朱熹李鼎祚孔颖达等批注周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重庆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图解周易 【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重庆出版社的书籍:

  • 名师联盟:色彩静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师联盟:色彩静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名师联盟:色彩静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素材照片:素描静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素材照片:实景速写.动态篇1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板书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板书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熊飞素描静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素材照片—实景速写.动态篇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素材照片—实景速写.动态篇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古籍” 的书籍:

  •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菜根谭全集4册无删减原文白话文注解译文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处世三大奇书之菜谭根珍藏版中华国学经典书局正版伦理学书籍完整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礼记选(繁体竖排)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山海经 精装彩图全注全译全解 典藏书籍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珍藏版图解 山海经异兽录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童话上古社会生活百科青少年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黄帝内经全集全套6册原著张志聪集注附白话文黄帝内经图解全本皇帝内经灵柩素中医书籍大全基础理论教材书中华书局 问太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华国学书局图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管城硕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尔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说文解字(全5册)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全本全注全译简体 现代拼音注音,古今音一目了然 初学者看得懂、用得上的经典汉字入门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古文字通假字典(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经部” 的书籍:

  • 周易参同契(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全书 集易经易传译注/预测学的智慧奥秘/易经入门/算卦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正宗 马恒君 著 华夏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正版包邮稻盛和夫的书籍 干法+活法+心法全套3册 阿米巴经营哲学 管理类 三本管理学方面商业思维写给年轻人的忠告自传全集领导力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诗经(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诗经朱子集注本【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诗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邓启铜 点校 东南大学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王阳明传习录(典籍里的中国推荐 全译全注,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原貌重现初始定本,附录并译注王阳明亲自编定的《朱子晚年定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网络创业培训教程(直播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易类” 的书籍:

  • 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汉)崔寔 撰,孙啟治 校注,昌言 校注,(汉)仲长统 中华书局 9787101082265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口义(经部易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正宗 马恒君 著 华夏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外传校注(经部易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易学源流举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正宗 马恒君【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周易 中华书局 正版 原版原著原文注释译注文白对照 周易全书 大全集原版书籍 风水学入门书籍 杨天才 译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线装书系:全本周易(四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易学图解 邹学熹【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易经白话例解 朱高正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