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框架:中国经济、政策路径与金融市场 -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23 10:20:02

框架:中国经济、政策路径与金融市场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框架:中国经济、政策路径与金融市场 epub格式下载
框架:中国经济、政策路径与金融市场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745610
  • 作者:高瑞东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9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概况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23 10:20:02

寄语:

朱光耀 何亚非 刘元春 赵陵 盛松成 李迅雷 重磅荐读 从宏观、政策、实体、中美、未来5个角度构建12个分析框架 助力解读高频宏观数据,把握中期政策脉络,抓住长期发展机遇


内容简介:

凭借对数据和政策的长期跟踪分析、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度理解,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宏观经济可预测”。基于丰富的理论、政策、数据、实证和实践积累,高瑞东博士在本书中从宏观研判、政策分析、产业变迁、大国博弈与未来趋势5个角度,构建了12个严谨有效的宏观分析框架,并详述了框架的逻辑推演、关键变量、联动关系、预测模型等。

宏观篇,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宏观调控从逆周期到跨周期的演进路径。

政策篇,包含财政、货币以及利率三个分析框架。

实体篇,涵盖投入产出表、通胀分析框架。

中美篇,站在大国博弈视角解读美国经济与中美关系。

未来篇,集中分析人口、共同富裕以及低碳转型。

本书有助于经济研究者、公共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解读高频宏观数据,把握中期政策脉络,抓住长期发展机遇。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应大国气象,立研究本心

推荐序二  立足中国实践,读懂宏观经济

自序  经济学之旅有感

宏观篇

章  宏观调控框架:从逆周期调控到跨周期调节

一、潜在经济增速出现拐点,带来宏观调控分水岭

二、潜在经济增速下滑阶段,跨周期与逆周期有机结合

第二章  经济预测框架:通过支出法和生产法核算GDP

一、GDP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二、如何通过支出法预测GDP增速?

三、生产法视角下,如何建立GDP预测体系?

政策篇

第三章  财政分析框架:从国家账本读懂中国经济

一、详解财政“四本账”

二、如何构建广义财政支出指标?

三、新发展模式下,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四、财政政策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  货币分析框架:政策路径的观测与预判

一、宏观与市场研究为什么要讨论货币政策?

二、决策者视角下货币政策的权衡取舍

三、投资者视角下货币政策的观测与预判

四、货币信用周期视角下的宏观流动性

五、我国的汇率体系与汇率分析

第五章  利率分析框架: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

一、利率如何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

二、利率市场化与利率体系演进

三、利率走势的观测与分析

实体篇

第六章  投入产出表框架:产业联结与产业链变迁

一、走近投入产出表

二、如何构建产业链全景图?

三、把握产业链变迁

第七章  通胀分析框架:全方位拆解中国通胀指标

一、中国通胀体系的宏微观视角

二、CPI的全方位拆解

三、PPI的全方位拆解

四、客观看待PPI向CPI的传导 

中美篇

第八章  美国经济研究框架:维持霸权与全球外溢

一、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二、美国的利率体系

三、解密美国货币市场

四、美国财政和税收体制

第九章  中美关系分析框架:大国博弈与全局推演

一、中美关系进入百年大拐点

二、如何看懂美国政治版图?

三、中美关系展望:小周期、“小院高墙”和“排华供应链”

四、美国霸权的核心——美元霸权

未来篇

第十章  人口分析框架:全球共振与中国人口红利

一、中国:人口总拐点即将到来,出生下滑趋势难以逆转

二、二战后的全球人口共振和中国的相对红利

三、中美人口力量对比:美国人口红利、美版共同富裕

第十一章  共同富裕框架:全球背景与实现路径

一、为何在这个时点强调共同富裕?

二、为什么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三、要素改革如何推动共同富裕?

四、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共同富裕?

第十二章  全球能源革命:一场政治与经济博弈

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美欧三方如何博弈?

二、新能源革命下,全球未来利益争夺点在哪里?

三、低碳转型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调节变量


作者介绍: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高瑞东博士长期跟踪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和中美政经形势,不仅具备丰富的海外国际组织工作经历,而且具备高校学术研究、国家部委公共政策和外交实战经验。先后任职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参与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中美元首公报磋商。

高瑞东博士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金融时报》和《中国证券报》等媒体的特邀评论员,曾荣获“2021年上海青年金才”称号、国际权威金融杂志《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中国大陆宏观团队第二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经济学之旅有感

2001年,当21世纪的曙光耀现东方地平线,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东方巨人迈着大步走向全球。这一年我作为一名懵懂新人,正式踏入宏观研究的大门,至今已二十一载有余。宏观经济研究从此成了贯穿生命旅程的核心,在大学、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工作经历,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经济的摩擦、社会的运行和世界的变化。本次能够接到中信出版社的邀请,将自己一路以来的心得体会积累成书,实乃幸事。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投资与研究的“术”,同时,我也能通过本书与读者交流如何以经济视角来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道”。

经济一词,源于“经邦济世”,体现的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近年来,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大变局并非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在世界政治格局重塑、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高度突出的时代变局。

本书的思路,亦围绕这一时代变局展开。部分宏观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探寻中国宏观调控从逆周期到跨周期的演变路径。第二部分政策篇,从财政预算体系出发,构建“广义财政支出框架”,深刻把握财政和经济的联动关系。第三部分实体篇,通过供需、盈利、库存三个维度来推演制造业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构建产业链全景图,全方位拆解我国通胀指标体系。

后两部分,我们将视角聚焦于大国博弈和中长期经济因素。第四部分中美篇,从大国博弈角度,对美国政治、经济与中美关系做全局分析。通过剖析美国两党博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演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并且通过分阶段回溯贸易摩擦,构建美国对华政策分析框架。第五部分未来篇,将聚焦于全球人口共振视角下的中国人口红利,探讨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下实现共同富裕,探析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中美欧三方如何博弈。

通读完以上五篇后,读者基本上可以对宏观经济图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宏观经济研究门槛不高,街头巷尾,人人都能对经济形势发表一二见解。但要想有所造诣、取得突破,看到不同于常人的风景,却需要不断攀爬,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全书近40万字,是笔者经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是保持全天候24小时365天对全球宏观形势的跟踪分析,保持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积累。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各位读者初探宏观世界的指南,帮助你们在攀登之时尽量少走弯路。当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经济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皇冠上为璀璨的明珠,只要在旅途中有所感悟,得到对于世界不同视角的思考,就能为人生打上美丽的注脚。每一刻孜孜不倦的思考,可能当下波澜不惊,但终将在某一刹那绽放光华。

从选题到定稿,本书历经两年时间终完成,特别感谢赵格格、刘文豪、刘星辰、陈嘉荔、杨康的贡献,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做全球好的宏观研究,对内服务于提升民生福祉,对外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大国博弈。“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我们虽然只是宏观经济研究汪洋大海中的一支小队,但却希望能够勇攀浪尖,擎一盏明灯,以星星之火,照亮东方巨龙前行的旅程。

借以本书,希望能够将21年宏观研究的经验与各位读者分享,也希望能够得到全国读者的批评指正意见,疏漏之处争取有机会再版时改正。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朱光耀 何亚非 刘元春 赵陵 盛松成 李迅雷 重磅荐读

从宏观、政策、实体、中美、未来5个角度构建12个分析框架

助力解读高频宏观数据,把握中期政策脉络,抓住长期发展机遇


媒体评论

朱光耀,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

经济学家作为沟通资本、实体、政府多方的桥梁,可以在庙堂之外积极有为、建言献策,这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求实、务实、“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高瑞东博士曾经任职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部、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学术研究到国际组织,再到决策部门,后回归到研究领域,始终都围绕着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提升这一核心议题,始终都在为公共服务做出贡献。 

何亚非,外交部原副部长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转折期,动荡、变换、重塑、危机成为描述国际局势的关键词。在债务危机、经济失衡、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无序和碎片化更加凸显,大国关系中竞争挤压合作,烽火四起。中美能否或者如何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原则,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令人瞩目。这本书从全球经济、政治和大国关系的广阔视角,展现和审视世界风云变幻,给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认知和感悟,值得一读。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宏观经济研究应该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将西方的分析工具直接套用到中国,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事实,总结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太一样的地方。从不一样的方面,探寻与经典理论不相一致之处,然后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这本书建立的宏观研究框架,立足中国实际,放眼全球环境,无论是对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解,还是对全球能源博弈的研究,均能从中国当前所处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出发,做出更有见地的解读。

赵陵,光大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格局重塑、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冲击,在此背景下,高瑞东博士根据多年宏观分析的洞察经验,从宏观、政策、实体、中美和未来5个视角,为读者提供了拥有宏观思维视角、掌握宏观分析方法、读懂宏观分析数据的方法论。这本书案例丰富,逻辑清晰,不仅能够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提供宏观策略,为企业经营和个人职业发展勾勒出更大的蓝图,还能够为社会公共事务建言献策。

盛松成,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立足经济实践的分析,对于理解政策运行脉络意义重大。高瑞东博士将多年来探索出的宏观分析研判方法归结于《框架:中国经济、政策路径与金融市场》,形成了一系列研判具体问题的分析框架,进而根据这些框架开展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这本书兼顾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当前与未来,思维视角独特,分析方法缜密,语言叙述清晰,对于公共部门决策者、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者,以及宏观经济的初学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迅雷,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持续推进改革,深入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政策调控方式正由着眼于短期问题的逆周期调控,转向为追求长期目标的跨周期调节。宏观分析思路也应当与时俱进,既要把握过去和现在,也要展望未来。这本书视野广阔、视角独到,跳脱出传统的宏观分析框架,把更多笔墨留给人口周期、共同富裕、能源革命、大国博弈等一系列中长期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市场少见的、独具特色的宏观经济分析书籍。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黑蛮子61 发布时间:2010-08-28 17:11:40

    封面就像盗板一样

  • 作者: 小霏霏 发布时间:2021-12-23 15:35:50

    把观察这件抽象的事如庖丁解牛般细细分解 甚至还有练习题可以巩固 身边有孩子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努力去读懂儿童的世界 对自己关于世界的认知也有帮助

  • 作者: 娜可露露 发布时间:2018-02-13 18:47:26

    插图好可爱喔

  • 作者: shore 发布时间:2024-02-11 23:31:06

    画工和文本都比想象中好,也能补充一些烹饪小知识,感觉作者很爱家乡的美食

  • 作者: 虚构王 发布时间:2022-08-22 21:55:43

    只是有点幼稚。。(只要不是太让人厌恶我都不会给太差主要是真的懒得评什么星级。。)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司马迁的情与意志

    作者:北溟鱼 发布时间:2017-04-26 09:59:00

    读《史记》,时时都有司马迁。哪怕他并非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你跟着他,他叫你,看这个,看那个,他叫你大概看看,他叫你仔细听好,你都亦步亦趋地跟着。篇章终了,你会期待听到他的解读,你会深深回味他的一点感想——太史公曰。

    后世史官觉得这个格式很好用,于是依样画葫芦,也在篇章最后留下传论。讲道理,谈得失。但这是一份工作,要讲“政治正确”,只能戴着镣铐跳舞。班固在《汉书》里写《司马迁传》,几乎原文照搬了司马迁自己写的《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但在《汉书》里,丢掉了重要的一句。司马迁评价孔子的《春秋》,说是“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然而在班固这里,“贬天子”一句不见了。

    甚至,班固在《司马迁传》的传论里,专门批评了司马迁的这种“张狂”。说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班固认为司马迁崇尚道家黄老多于儒家六经,花了许多笔墨来写游侠刺客之类不法之徒,又写了货殖列传讲有钱人怎么发达,这是嫌贫爱富。

    但正因为这种“错误”的意识形态,司马迁以后无来者的共情能力表达了对于卷入历史的人之理解,之同情。“古今”之变,也因此在它一步步走来的时候有血肉,有温度。他写刘邦,游手好闲,爱酒好色,出了事儿就会大叫,咋办啊!然而他也写英雄气概。项羽一箭当胸,射中刘邦。刘邦痛弯了腰,却掩饰说,被射中脚趾了哟!

    他写刺客,写游侠,写倡优,儒家传统里值得、不值得注目的,他都写。在这点上,司马迁不为任何学说摇旗呐喊,诸子百家,读书人与屠狗辈,他有足够大的胸怀去容纳,去理解,去共情。

    他有这样的心气与可能。司马迁虽然是“体制”里的人,但写史书于他,不算公务。司马迁做太史,用他自己的话讲,职责是“掌天官”——管天文历法的官。所以,在《汉书》里,我们看到他出场是与壶遂联名上的一封奏议,建议改历,于是才有汉武帝时候的“太初历”。写历史,写《太史公书》是私活,这样一点腾挪辗转的空间,加上汉初残存的那点意识形态领域的缝隙,让他能自由地取舍官方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古书分“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经典十三经,史是史书,子是成一家之言的诸子百家,而集,是文人的作品。《史记》自然是史部,但它又其实无法分类。它是历史,是看过成败兴亡,经历过风光与不幸的司马迁对于古今、天人的“一家之言”,也是文章家司马迁咏史、述怀的经典散文。

    司马迁写《孔子世家》便去鲁,去曲阜看孔子庙堂的车服礼器,看习礼的儒生,与他们一同讲学,所以他对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仰慕才有比套话更多的真诚;他写《魏世家》写《信陵君列传》就去魏国曾经的都城大梁,看遗迹,依然居住在那里的人告诉他,秦破大梁,引河沟而灌,三月城坏。秦破大梁,不仅是材料里干枯的文字,还是他亲自到达过的场景。

    所以,《史记》当然是历史材料,是父亲司马谈临终前殷殷托付的家族野心,是他作为学问家,眼光、学识与能力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与他的生命实践融为一体的立场。有人叫这种“立场”为“史观”,但在司马迁这里,“历史”已经超过了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是他的经验,也是他对于世界的判断。

    《史记》有一百三十篇,有十篇因为各种原因有录无书,但是从司马迁对于一百三十篇的编排,总可以大概窥探他的“立场”与他的“意图”。本纪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讲“为公”——尧老了,要找继承人,“贵戚及疏远隐匿者”都一视同仁。世家第一篇是《吴太伯世家》,讲“孝”——周太王有儿子三人,太伯,仲雍,季历。季历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的父亲,周太王爱季历,想要他做继承人,太伯与仲雍不忍父亲为难,一气跑到了吴地。列传第一篇是《伯夷叔齐列传》,讲“仁”——孤竹国的国君有两个儿子,都想把王位让给对方,于是结伴跑了。原想定居西岐,武王伐纣,扣马而问,“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也不能力挽狂澜,于是采薇首阳山,求仁得仁,饿死了。

    有时候,他的立场更过于强烈,甚至跑到“事实”的对面去了。现在我们知道,在《赵世家》里留下的那个“赵氏孤儿”的故事,多半是编的,而司马迁,必然看过另外的,更冰冷,也更符合常理与逻辑的版本。赵庄姬策划了赵家的覆灭。她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被赵家人发现,驱逐了赵婴。恼羞成怒而手握权力的公主庄姬告发赵家谋反,赵家倾巢之覆。

    但司马迁的故事里,赵朔被奸人屠岸贾陷害,庄姬留下遗腹子,在家臣程婴的忍辱负重中长大。在这个故事里,司马迁写了一个细节对话,公孙杵臼问程婴,“立孤与死孰难?”程婴说,“死易,立孤难。”这是司马迁的自我表白,关于他为什么选择自请腐刑免去一死。为了意气,尊严去死,自然是高尚的,但高尚而脆弱。忍辱负重可以完成襟抱里尚且幼弱的志向,那就忍。不管咽不咽得下去。

    中国有“写史”的传统,“历史”是对于世道最后的冷酷而公平的批判。法律尚且还要讲“诉讼期限”,但历史是没有的。每一笔下去都是最终审判。所以我们读史书会读到这样的段落:楚共王死之前,心心念念不忘他死后的谥号——历史对他的结论。他招来大臣,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灵”或者“厉”。都是恶谥。哪怕楚共王在以退为进,但起码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在“地狱”的概念尚且还没有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对一个人最有力,也最严厉的申戒是历史。

    司马迁的时代,对于“历史”不大友好。秦朝有一个高效而野蛮的措施,来对付历史手里的利剑——“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到了汉代,承秦制,虽然没有高压政策,却也没有恢复先秦的史官传统。但眼光卓绝的父亲司马谈承担起了这份额外的工作,并且把它作为一项光荣的使命,传给了儿子。作为作者,司马迁的目标是作“礼”的周公,作“春秋”的孔子,是绍明是非,善恶,贤与不肖,德行与规则的准绳。所以,在《太史公书》里,司马迁两次提到了“获麟”——孔子作《春秋》绝笔那年捕获了一头麟,在司马迁的时代,汉武帝元狩元年,这头神秘而寓意丰富的瑞兽又一次出现了。司马迁认为这是对他使命感的肯定与昭明,于是这也是他预备将要搁笔的时候。

    他既然拿了这支笔,便不辜负。

    前些年,各种各样的“某某某说史记”很流行,我也听过。但这些打着讲“史记”旗号的讲座,只把《史记》当做一个八卦故事的一种来源,既不告诉你司马迁为什么要这么写,也不告诉你他怎样把他看见的材料组织成现在我们见到的《史记》篇章。他以怎样的宗旨做裁剪,他一定要带我们去看的细节。一百三十篇《史记》,在“某某某说史记”中,不过是历史故事大全。

    但这恰恰是最买椟还珠的一种读法。司马迁所见到的材料,大多数我们也能见到。《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春秋公羊传》,《左传》(他也许看过也许没有?)诸子百家之言,甚至,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金石碑刻,看到了各种各样出土的帛书简册,睡虎地的秦简,清华简系年……我们拥有甚至比他更多的材料去补充和反驳他的叙述。这是我们用两千年换来的珍贵机会,去逼近他通过裁剪、安排所传达的“意图”。这就是读懂。也是司马迁自己讲过的他等待的读者——“后世圣人君子”(挟时间之便,况且打肿脸充当一会儿)。

    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说书人,是我们后人的无知与敷衍。司马迁,他不提供茶余饭后的八卦材料,他也不等待庸俗。他以不寻常的毅力与忍耐,等待不可能的到来,哪怕他死了再也看不见,他也期待后来的圣人君子读懂他,也读懂他所指向的是非和善恶。

    ~~~~各位客官,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北溟鱼"做烤肉能喂饱上万人那个~~~~~

  • 无限的漫谈,视角的遐想(下)

    作者:Bolin 发布时间:2018-12-26 21:44:27

    8

    下半部分首先出现的,是一位返场选手——库萨的尼古拉。

    前面说过,透视法显示人经由反思的“去中心”如何与“回到中心”相联系,思考上帝无限性所导致的“去中心”会引出人文主义的“回到中心”。而关键是,新得到的中心不再能自称为一个“绝对的中心”。这时候,中世纪人想起了希腊先哲普罗泰戈拉的话:“人是万物的度量。”

    库萨尼古拉标举的正是这一旗帜鲜明的“度量主义”。他认为,已知世界的中心在人类主体,故人有能力创造第二个世界,即概念世界。(《论绿柱石镜》)在这方面,已知世界很像是阿尔贝蒂的画家所创造的世界。“人在自身之中,就像在一个量尺中,遇到了所有受造物。”当我们说1码(yard)等于3英尺(foot)时,度量和身体的关系就变得明朗起来。从一开始,我们就让现象服从于人的度量。

    另一本尼古拉的著作《门外汉论心灵》也被引入讨论。书中假想了一位有学识的演说家,和一位未受教育的门外汉。两者的相遇造成了有趣的争论。演说家确信我们可以牢牢把握真理,门外汉却反对,强调人重新创造的知识与上帝的知识之间有无限的鸿沟。

    无疑,前者代表了傲慢的认知,后者则是谦卑与宽厚。门外汉的思想很能代表作者本身,即人就是进行度量的存在着,理性的动物应当理解为度量的动物。世界并非被简单地给予人,而是基于经验的人类的解释活动。

    这也可以解释“数学何以如此”或“世界为何是服从数学规律”的问题——很简单,正因为理智使得感官经验服从于自身的度量,所以现实可以说是心灵的展开,这样一来,呈现给感官之物就必定带有秩序的痕迹。换句话说,数学世界之所以如此清楚,是因为我们亲自构造了它。当我们研究数学的时候,我们研究的是自己的心灵。

    只不过,他对于数学的真理性仍是有所保留的。数学只不过能把我们引向恰当的猜想:我们会越来越接近那个圆,但毕竟不是圆本身。

    9

    可惜,尼古拉审慎的不确定性,逐渐淹没在文艺复兴的亢奋之中。

    1433年,菲奇诺出生在佛罗伦萨。

    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来说,菲奇诺是一位隐而不彰的关键人物。柏拉图著作的复生,是由他所开启的,赫尔墨斯主义的流行,也要记上他的一笔。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翻译,而这译介又绝非中性,而是悄然融合了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古代的魔法知识,也一并擢升了人在世界谱系中的地位。

    擢升,似乎是人文主义的普遍姿态。要获得智慧,就必须“擢升”。就心灵而言,这意味着自由、自我超越、更开放的眼光、超出时空的限制。在菲奇诺的思想谱系中,神秘主义的篇章《阿斯克勒庇俄斯》和柏拉图的《会饮篇》可以相互映照,沉思性的爱神让位于创造性的爱神。而柏拉图的回忆说也予其以证据——返回自身,人便可得到理性和自然的根据,进而获得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每当我们专注于不受制于时间的东西比如数学时,我们就开始接近这个更高的实在。”

    人的本质,即是对完满性的渴求,而这渴求本身又基于人“能够”把握本质。一种恢复的信心于是出现了,这既是人文主义(古典哲学)的,也是“基督教的”(在何种程度上可称为基督教的)。于是,人与自然也成为“可公度性”的——两者同出一源,故能“暗通款曲”。这一思想,也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自然魔法的基础。

    只是一方面,对意志的强调让世界愈加“活色生香”,另一方面,柏拉图主义中脱离肉体的倾向却削弱着世俗气息。人文主义者究竟该偏向哪边?灵魂还是不是能在肉身中“立地成佛”?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菲奇诺的哲学究竟通往“爱的艺术”,还是“死的艺术”。

    10

    皮科·德拉·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比菲奇诺小了近20岁,只比哥白尼大10岁。他始终是个年轻的天才,去世的那年,他刚刚31。

    皮科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这样的才子多半涉世未深,虽思想飘逸却棱角突兀,一面则难免遭打击报复的厄运,一面或能大破大立,造出一片新天新地。

    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说》中,他连《圣经》都不屑于引用(恃才傲物的典型),而以一位阿拉伯人的话语开场,继以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此子一如挣脱樊笼的小鸟,无拘地议论人的本性,又任性地予以否认。自由赋予他惊世骇俗的遣词之能,以至于在他的笔下,人生来就是自己的立法者,可“按照你的自由意志来决定你的本性”。他把人比作普罗透斯(Proteus)和变色龙,既可沦为尘埃与禽兽,也可沿雅各的阶梯上达天听。

    皮科的确对古代神学和年代久远的知识充满一种景仰,要知道,那毕竟是个崇尚复古的时代。即便他声称自己的事业仍是为神学服务,声称基督教和古代神学系出同源,也无法掩盖那种隐秘的愿望:他要构筑的,是一道“超越于哲学家的纷争之上”的彩虹,并亲手为赫尔墨斯的智慧加冕。

    “我已下决心——不必按任何人的学说发誓——钻研所有哲学大师的著作,细读所有书页并熟知一切学派。”如此狂傲,如此野心,只是,仍如此可笑,如此可叹。

    犹如人本身的一面镜子。

    11

    皮科的宣言并未随着他的早逝而消失。一个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一场关于人的战争已经临近。

    第三部分登场的角色,都是科学史里的常客。

    1543年,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横空出世。然而奥西安德尔的序言,却引发了一场暗战。序言声称,哥白尼并不认为地球真的在运动,日心说不过是假说罢了。布鲁诺见此大骂,序言作者是一头“无知而自负的蠢驴”,开普勒也称这是个“荒谬绝伦的谎言”。至于哥白尼自己,其态度大概在致教皇保罗三世的书信中写明:他旨在声言日心观点的真理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已经不再满足于匍匐于神学或哲学解释的裙摆之下。

    只不过,不应该把当时的人文主义想象得过于气焰张天。它更像是新生的婴儿,羽翼未丰,要求发展,更好的办法是同最具权重的宗教话语“合作”。对罗马教廷而言,他们也乐得拉拢势头正劲的知识分子,毕竟,从中世纪晚期开始就不绝如缕的异端和“宗教左派”,更让主教们头疼。要对付萨瓦纳罗拉(Savonarola)这样的“妖僧”,人文主义者也许是不错的盟友。

    教宗、异端和人文主义,如果再算上地方领主和城市贵族,欧洲破碎的权力制衡和博弈格局,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演进掺杂了太多的现实考量,成为纠缠的乱麻。而哥白尼和教会的关系、主流神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心说”的容忍、人文主义科学家们真真假假的信仰告白等等,从合作导致的“妥协”姿态中,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作者将这一合作而生的产物,称之为“基督教人文主义”。

    12

    哥白尼说,他在地球中心的偏远一隅完成了他的作品。这个远离中心的地方,并不妨碍他获得真理。就像彼特拉克登上山顶,反而战胜了视角的局限性。恰恰是远离常识,有助于我们用精神来度量实在。只有在精神的重构中,实在才会像我们现身。

    这是思想本身的进路。

    然而历史何其复杂,早期支持哥白尼的天主教,随后将其列入封禁名单;而为其作序的奥西安德尔是路德宗牧师,却不妨路德本人对哥白尼的学说嗤之以鼻。哥白尼自己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有限日心体系,会成为无限去中心的“伟大先驱”,他自己也蜕变为一个符号,或象征“不断革命”的精神,或象征持续寻找中心的欲望(本书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交替使用着“哥白尼”)。

    庞杂的历史比纯粹的思想,往往更为吊诡。

    如果说哥白尼和教会的复杂关系仍属于历史性的困惑,那么布鲁诺的命运遭遇的“刻意”误解,却把科学推向了去历史化的神坛。

    布鲁诺在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着重于他戏剧性的死亡。1600年2月17日,他在罗马鲜花广场被公开处决,火刑的仪式感给此事平添了一丝神圣性。当代的科学神话将他奉为先知和殉道者,罗马也俨然成为了新时代的骷髅地(Golgatha)。这一意识形态改造极为成功,以至于当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布鲁诺死于坚持科学的真理——当然,这不是事实。

    在布鲁诺的代表作《圣灰星期三的晚餐》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圣餐仪式极尽讽刺之能事:

    (圣餐礼)的含义是,他们所有人聚在一起把自己变成了一匹食肉的狼,就好像用同一个身体吞下羔羊、孩子或小乳猪。”“(基督徒们)把每个人的嘴用于同一个大酒杯,从而把自己变成了同一条水蛭,象征着同一个团体,同一个兄弟会,同一种瘟疫……”而这一切都好像一场“无关痛痒的水蛭宴会”。

    即便是一名普通的基督徒,恐怕也很难咽下如此刻薄的话语。

    事实上,布鲁诺的反教廷倾向,比这里的简单表述还要严重得多。

    13

    布鲁诺确实出类拔萃,也确实不受人待见。

    他心高气傲,自称“这个诺拉人”(他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对神学思辨的厌倦让他早早背上异端的罪名,被诬陷谋杀,又从罗马逃到了日内瓦。他立刻改宗,归依新教,但随即就攻击新教的学问,这让他再次被众人厌弃。离开日内瓦,布鲁诺又去了法国,尝试回归天主教会未果。他随法国大使去英格兰,卷入关于哥白尼的辩论,由于其学说并不为人称道,他便著文冷嘲热讽。后来他又去德国,四面树敌,还被路德宗开除教籍。最后他去了威尼斯,不知何故惹恼了自己的贵族雇主,后者便向宗教裁判所告发了他的“异端”倾向。

    作者说,布鲁诺一辈子都过着学术流浪汉的生活。看起来,他精神的傲岸和才华的不羁,多少拖累了作为凡夫俗子的肉身。

    才华过盛的一个结果是,他对一切权威都倾向于反对。自恋的情绪满溢于字里行间,“我们该如何向这个诺拉人致敬呢”“这个诺拉人将人的心灵从恶劣大气的监狱中解放出来”“看哪,这个人”(也许尼采也是他的效仿者)……他鄙视数学,认为一个成熟的思想家不应专注于数学这种“智力游戏”。他对哥白尼立场的坚持很难说是基于科学,更像是受直觉支持的宇宙思辨的结果。他也缺乏库萨的尼古拉那样的谨慎,只是宣称,宇宙的无限就是真正的无限。

    在布鲁诺这里,燃烧的激情代替了抽丝剥茧的细致,布鲁诺所擅长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修辞,也遥遥指向数百年后的尼采。

    被逮捕后,裁判所对布鲁诺前后进行了17次审讯。根据当时的记录显示,审讯人员对其宇宙观丝毫不感兴趣,重点都在更加敏感的“政治正确”问题,比如是否信三位一体,是否称赞过异端的君主等等。当然,在哈里斯看来,布鲁诺的宗教倾向和宇宙论思想是分不开的:如果他相信宇宙是无限的,那么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自然会威胁业已建立的秩序,导向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而时间上的无始无终也和《圣经》的线性时间观相悖,违背了道成肉身的内涵。

    道理都没错。但问题是,类似的矛盾,并不是布鲁诺第一个捅出来的。要说对宗教正统的违逆,亚里士多德算不算呢——他的循环时间观是不是和布鲁诺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柏拉图算不算呢——他关于人的理性就能把握真理的言说,如何与人的堕落相协调呢?由此上溯古希腊,异端之多,不胜枚举。

    但诡异的是,怎么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就能和教廷愉快地合作,而布鲁诺却上了火刑柱呢?

    14

    答案只有一个,太作——布鲁诺基本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前面说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廷,业已和人文主义者达成合作的默契。合作并不代表完全一致,但要达成合作,必要的妥协却是不可少的。对于人文主义者,允许其青睐的古代哲学、科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研讨是前提所在;而在教廷看来,合作者信仰上帝,承认教廷的权威则是基本的底线。

    对这一层默契,大多数人还是心照不宣,安分守己的。教廷一方甚至还出了好些鼎力支持人文主义的教皇,如尼古拉五世、庇护二世、朱利安二世、利奥十世,以及本书中屡有提及的保罗三世。人文主义阵营的学者、艺术家和文学家们当然也乐得有金主撑腰,很是顺心。偶有些微出格的,如伊拉斯谟,也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路德宗和教廷的决裂)选好站位。至多如伽利略这样的愣头青,拿教皇当猴耍,也不过是被禁锢了出气,书仍是照出的。

    而布鲁诺不一样,他一出手,就是要掀翻整个教会。

    前面说过,布鲁诺主张无限宇宙的观念,似乎和库萨的尼古拉相似。但两者有一决定性的差别。对尼古拉而言,宇宙的无限乃是受造的无限,不可与上帝相提并论。而布鲁诺对此全不在乎,无限就是无限,还有什么层次之分?而上帝,不过是无限宇宙的本原,甚至宇宙就是上帝,跟基督教人格化的造物主毫无关系。在这一点上,他和库萨的尼古拉分道扬镳,而且也很难说,这是基于自然或科学的考量。

    “道成肉身也没有必要,甚至没有一个位置。”他正是这样告诉审讯者的。关了七八年,审讯十多次,作为阶下囚的布鲁诺却似乎越审越来劲。结果是,他连基督都不承认了,这教基督教如何忍得下他?

    更加釜底抽薪的是,布鲁诺不仅与教会针锋相对,还同人文主义渐行渐远。对泛灵论的极端推崇和道成肉身的否认,最终也让他走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面。在无限的观照下,人类的存在意义愈加显得微不足道。只是,他这一跃的跨度实在过于超前,本来可能来自人文主义阵营的援手,也被他抛到身后了。

    学术流浪汉的悲惨结局,不是没有原因的。

    15

    千呼万唤的伽利略终于出场了,和他的望远镜一道。

    传统科学史讨论伽利略,往往讲他的落体实验、运动学说等等,对天体的观察倒在其次。这里一反常态,单谈望远镜,当然也跟本书的“视角”主题有关。

    作者先说,伽利略的望远镜所见之物,如果属实,的确是对哥白尼体系的强烈佐证,和对传统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强力证伪。但问题就出在“属实”上。人眼所见果真是可靠的吗?至少在柏拉图的意义上,答案是否定的。

    承继了古代传统的哲人,哪一个不会承认信仰(或理性)之光,比堕落的肉身知觉更可靠呢?如此一来,这作为人眼延伸的工具又算什么?哲学家克雷莫尼尼拒绝通过伽利略的望远镜观看星空,难道不是对人的尊严和理性的坚守吗?

    阐释的角度一变,一个科学史上知名的小丑,就成为了守护文化的英雄。

    纵观伽利略本人的言说,其倾向也是很可疑的。有时候,他似乎也反对依赖感官的证据,比如《试金者》中,他为了反驳那些把彗星当做月上现象的人,而比喻自己“更像是一只猴子,它坚信在镜中有另一只猴子”(当然事实证明他错了)。但面对自己的望远镜,他把这当做“神的恩典”,从未有半分质疑,他的《星际讯息》,更是通篇为这项技术发明做辩护。

    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当然,指责伽利略“双重标准”意义不大。天然地倾向于自己的天赋所长,这是人性。与其批判“太过人性”的伽利略,不如努力看清,这项在经验观察和实验设计方面的天赋,究竟对伽利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时出面的,还有与哥白尼论述中的奥西安德尔相对应的,善意奉劝伽利略采取“假说策略”的红衣主教贝拉闵。但伽利略显然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数学家——即便他曾宣称自然之书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他也知道数学的话语权究竟有多少斤两。他拒绝了贝拉闵只做假说的建议,宣称自己声言的正是真理本身——这是哲学家的立场。

    和人文主义者一样,他在宗教话语面前多少也做了让步,只是这一步却没让到位:他承认《圣经》的真理性,但不愿承认《圣经》的诠释者已经把握了这一真理。换句话说,神学家要求科学符合《圣经》的做法不再合法,而必须反过来,让《圣经》的诠释符合科学的事实——确切地说,由他发现的科学事实。

    由这件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伽利略果真没有政治头脑;第二,伽利略对自己的科学话语权相当自信,近乎自负。

    这种自负既体现在他过于信任眼睛的观察结果,也体现于他对于柏拉图圆周运动公理的固守。对于开普勒基于精确观察和演算得出的定律,他无法接受,这和他所宣告的“数学信仰”似乎显得相当矛盾。大概正如作者在章节题目里所说的,伽利略对自己的视角自信得太过,以至于“盲目”了。但在胡塞尔看来,这种“盲目”并非反科学,而恰是科学的核心特质:用数学构造的世界取代现实感知的世界,这不正是近代以来科学的本质特征吗?

    16

    当我们把视角擢升于无限,并使理性之光胜过肉眼所见,离“盲目”便更近了一步。

    在这一意义上,伽利略的“视力”还是太好了。相比之下,作为本书论述之终点的笛卡尔,更能代表科学背后的“现代性”。

    在《指导心灵的规则》中,笛卡尔笃信,我们拥有不受视角扭曲的直觉,通过直觉即能领会事物的简单性质,并以之重建感官经验。但哈里斯也说,通过转向心灵的简单观念来逃离现象的迷宫,暗含这一种危险:与现实脱节。由此,笛卡尔进一步延伸了自己的策略,即科学不应满足于数学模型,而应发展到机械模型——不只是思想的重构,也是实际的重新创造。

    早在笛卡尔之前,培根就对理性主义可能犯的错误进行了一一列举。比如,人的理解力很容易把世界的规则想得太多,很容易赋予抽象物以实在性,也容易把数学等人的创造物视为客观真理。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将自然视为广延实体,从而将几何学和自然哲学合为一体,这样就奠定了数学的合法性。此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怀疑论: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以此为整个哲学和神学体系奠基。

    但作者冷冷地指出,你这论证不成立——甚至于根本就是循环论证。

    于是,问题再次回到了对“实践”的强调。迷失在纠缠的思辨中是无用的,最重要的是去创造,去实践,才能“有我有上帝”。这样一来,笛卡尔对科学的态度似乎就与绝对真理观错开了。他声称大多科学命题只是猜想。当然,对数学证明、物之存在以及一切自明之事,他仍表现出绝对的把握。但绝对真理的推导到何处为止,猜想的范围又延伸到何处?文中似乎未曾言明。

    这时,笛卡尔对视角的反思貌似提供了一个模糊的答案——正如理解一种视角本身就已经超越了该视角,怀有上帝的观念本身,也预设了人的自我超越能力。因是之故,任何自由活动都现实了人的超越性。而“一切人类行为,就其是自由的而言,最终都是不可理解的”(这当然是对自由意志的强力背书——朝向超越性敞开,但我怀疑,这也只是作者的个人阐发)。

    而同时也可以说,无论视角如何擢升,无论我们如何超限无限,自我超越,人的理解力永远也无法像笛卡尔承诺的那样主宰和拥有自然,而只能认识我们所能创造之物——所有的那些语词、概念、逻辑、数学——自然,也包括科学本身。

    后记

    就写到这儿吧。

    近些日子原本就有些身心俱疲之感,加上住处新添噪声,倍加嘈杂,更是雪上加霜。而每周一报告的连续奋战,也让人丝毫不得喘息。有时候我都佩服自己,怎么还能有时间有精力来这里长篇大论,啰啰嗦嗦。

    大概,也还是希望半年的读书有个交代——哪怕是形式上的。

    《无限与视角》这本书,很能代表从现象学切入科学史的论述风格,抽丝剥茧,由史入思,视角的里外转换之间,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当然,缺点也同样存在,比如作者是思路常常就不够清晰,或淹没于过于文学化的炫目修辞,或迷失于缠绕的历史细节,而失了单刀直入的明晰。而明晰不够的结果,自然是说服力的不够。书中的逻辑死角和相应批驳,行文中也大略有所涉及,此处不再细说。

    尽管如此,这本书仍当得起“瑕不掩瑜”四字。从“视角”切入思想史的转变和现代性的形成,算得上独辟蹊径,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在科学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更不用提全书大量的历史细节和旁征博引,哈里斯的治史功力毋庸置疑。

    另外,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序言和尾声中频繁提到的“家园”,与宇宙航行学并举提出的“宇宙心智学”,对一种“后后现代地心说”的呼吁,都在彰显这一思想脉络的影响和气息。尤其,每当看到文中写道“外面肆虐的暴风雪可能使屋内的温暖更加让人惬意”,四年前阅读巴什拉《空间的诗学》的回忆就会浮上心头。两人所用的隐喻,竟是一模一样。只是,四年前的我大概不会想到,在这一隐喻指引我遨游于文学和心理意识中的“孤独感”,剥开了自我深处的隐秘之后,还能再次出发,一点点地点燃步入科学史之门的熊熊炉火。

    冥冥之中,大概总要踏上一条“归家”之路吧。

  • 我看到《物理学之"道"》的精彩片断

    作者:Putin 发布时间:2013-01-13 17:19:37

    这样的一种波包的重要性质就是它的波长不确定,也就是说,在整个图形中,相继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波长分散‘9’的程度取决于波包的长度:波包越短,波长的分散越大。这些情况与量子力学无关,而只取决于波的性质。波包不具有确定的波长。当我们把波长与对应粒子的动量联系起来的时候,量子理论就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波包不具有确定的波长,那么粒子也就不具有确定的动量。这就意味着,不仅粒子的位置不确定,而且它的动量也不确定,前者对应于波包的长度,后者则是由波长的分散造成的。这两种不确定性是互相联系的,因为波长的分散(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取决于波包的长度(即取决于位置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想较精确地测定粒子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把波包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其结果将是波长的分散增大,从而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也增大。

      粒子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之间这种关系的精确的数学形式称为海森伯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的含义是,在亚原子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同时非常准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我们对粒子的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它的动量就越不确定,反之亦然。我们可以决定去精确地测定这两个量中的任一个,但是我们从而也就对另一个量全无所知。我们在上一章里指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限制并不是由我们测量技术的不完善造成的,而是一种原则性的限制。如果我们决定去精确地测定粒子的位置,粒子就完全不具有确定的动量,反之亦然。

      ……

  • Great reference for backpacking indeed

    作者:小肉丸子 发布时间:2011-01-30 18:14:49

  • 想当叱咤风云的文物界泰斗,你至少需要这5般技艺加身

    作者:芸淡风倾 发布时间:2020-07-24 14:51:06

    胆小如我,虽然无法接受各种惊悚恐怖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但对于各种探险,考古类的悬疑作品,哪怕很惊悚骇人,也是分外上瘾上头。

    所以《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等经典系列的作品,我都是第一时间迅速追完,沉浸那个丰富又广阔的世界,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中,不能自拔。

    这本来自95后新锐作家的《宝藏猎手》也是讲述了太爷爷肖乾与

    21

    件珍贵文物惊心动魄的护宝之旅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一名22岁的青年肖乾为了寻找父亲偶然间踏入文物市场,逐渐接触到一个又一个在文物市场上沉浮多年的狠角色:秘密组织哥老会的女接班人,一心靠文物出头的投机分子,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日本文物学者……在时代的洪流中,他凭借着胆识和学问,从无名小卒逐渐坐上了文物界的头把交椅。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这个青年又迅速销声匿迹。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壮观的烟火,耀眼、短暂,黎明到来后,再也找不见任何关于他的痕迹。

    想变身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一)历史知识是打底,最强大脑CPU

    肖乾虽然年纪轻轻,但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他的大脑已然如同一个强大的文物数据库,应有尽有。

    21件文物的探寻和保护过程中,总有具备一双慧眼,才能一眼判断出,哪些是需要保护的国家珍宝,哪些是敌对势力的障眼法。

    有我们熟悉的文物:

    比如,第一章出现的,十二编钟是龟兹国二十位最顶尖的匠人、乐师历时五年铸造的“凤鸣金宫”,专奏帝王之音。

    比如,我在陕西博物馆看过的红山玉龙。

    以及陈列在国家的博物馆中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古代等级森严,金缕玉衣一般只有皇帝才能穿,诸侯多穿银缕玉衣,一般贵族只能穿铜缕玉衣。

    也有我第一次听闻的神奇解读:

    比如黄金面罩,背后牵扯出我们都不了解的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它曾有过非常发达的巫术文化,所以就会有机会流传下来当时非常典型的器物——用于祭祀等的用具。

    比如骠国金佛——一尊缅甸佛像。

    因为作者的博闻强识,我们可以顺着这些古物,再去查询研究背后的故事,更别有一番意思。

    (二)对古籍研究不能少,文学素养必须具备

    1.要熟知各个朝代的字体,不然就是文物界的“文盲”。

    比如黄金虎符翻过来,底部刻着四个篆书小字:“长毋相忘”。

    2.熟悉各种古籍,明白什么是当务之急

    在探险揭秘的历程中,主人公经常遇到很多隐藏着谜底的文字记录,不管是书,地图,机关或者不起眼的羊皮卷。

    就像多方势力争相掠夺的薄薄的墓葬图册里,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它不仅标注了长安城历代的皇陵墓葬,更罗列了传世文物的分布和鉴别。只有真正懂得文物价值的人,去专心勘探挖掘,才能分辨出,哪些文字记录其实比实物更加可贵——因为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实物不能替代的。

    这也引出历史上很多沉痛的悲剧和野蛮的行径,不管不顾的盗墓者,掠夺者,只识得值钱的金银珠宝,不惜毁坏只求更好搬运最值钱的部分。对于拿不走的大量纸质记载,凝聚着古人智慧和文明的古卷古籍,就付之一炬。

    历史之谜,也许就此永远未知了。

    3.了解各种传说和野史秘闻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十八尊者图》的十八位画师在某一天全部仙逝,尸骨至今不知所终。这种看似离奇不可信的故事里,也许就有意外线索和惊喜发现。

    (三)必须是多领域跨界人才,博学的斜杠青年

    1.不仅仅要通晓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更要融会贯通

    比如,书中提到的十字金刚杵,最初是印度战争时用的一种兵器,后来用在佛教里面,代表着降妖伏魔的利器。

    每一次的精准判断,不是源自主人公,曾经背下来一本完全的文物大全,知道它们的所有特征;而是通过各种联想,分析脑海中大量文字性的记录,了解承前启后的渊源,融会贯通,得出一种判断,这是什么。

    也就是说,不是简单的电脑搜图比对,而是经过快速精密分析的人工智能过程。

    2.各个领域,均有涉猎

    专业晦涩的医学,也不例外。

    因为读过上古医术,所以能收获老中医掌门的信任。也因此认识银质砭镰——出自唐代中医用的手术刀。而后续能意外发掘出他的秘密,也是因为对《黄帝内经》的了解。

    作者对《黄帝内经》的另一番解读,颠覆了我对中医的想象,也许我们在反思医学的发展的时候,很多合理性和不必要的伤害实验,真的不应该被当作是理所应当的牺牲和必要的代价。

    (四)鉴假打假青年,也必须会机智地“制假用假”

    在肖乾与多方势力周旋的过程中,机智地迂回,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总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巧妙地识破对方的骗局陷阱,合理利用资源制造障眼法,来拖延时间,保护国宝。

    只有知道真正文物的特征,才能还原,才能鉴别。这都是不能替代,不能传授,只能习得的经验。

    然而,肖乾不只是一个正义的单薄形象。他不仅有民族自豪和良知,更重要的是,他很善良,而且难能可贵的同理心,所以他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偶尔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

    调查天青梅瓶非常奇特的裂纹形状时,意外得知了背后的故事,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不公开这个秘密永远埋藏是最好的选择。

    真正的大家,都具有仁心,明白自己该坚守的是什么,尺度反而松弛有道,尤其是面对物品和人的尊严,价值,也许人性战胜理智,也未尝不可。

    (五)虽然是普通人,但有赤诚火热的心

    不是具备了知识,就可以成为大家。德行在前,专业是其次。

    如果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知识,但是走错了路,就像宫崎为代表的一群人一样,不管是为了文化的延续,自己文明的灿烂和霸权地位,又或者只是为了发财,再或者源于无知和无意识,那么这些知识,会对这些存在了千年的文明的印记,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比如探寻秦岭古村——“如果从民族学的角度追根溯源,这些村落简直是当代的活化石。”然而为了一己私欲,多方国人参与毁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破村子。后来围观的人群,也丝毫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造成了二次毁坏,这都是人为的悲剧。

    这些古迹,熬过了天灾,却躲不过人祸。确实令人唏嘘和痛心。

    学艺先做人,真的是各行各业都该明白的最基础的道理。

    有时候沉浸在这些或虚构,但充满硬核干货的故事里,不仅是种放松享受,也是一种偏门知识的补充。

    每次去博物馆,如果没有那些吸引人的故事,还有他们的前世今生,他们不过是不会说话的国宝。但联想到自己曾经知晓的这些知识和故事,我们就会开启一个庞大无限的世界。

    所以,在《宝藏猎手》的小说世界里,暂时化身传奇人物,也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和提高。

    看完之后,至少下次做穿越梦,可以更丰富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古董局中局》剧照。

    作者:小冒,年读110+本书的资深追剧爱好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下载点评

  • 好评多(3310+)
  • 二星好评(937+)
  • epub(5109+)
  • 种类多(5104+)
  • 中评多(5108+)
  • 在线转格式(4108+)
  • 图文清晰(738+)
  • 体验满分(836+)
  • 品质不错(754+)
  • txt(7310+)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09:23:2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08:43:5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9:53:2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9:53:2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国***舒: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09:53:2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09:36:4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08:40:3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08:42:13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08:40:5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0:0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同中信出版社的书籍:

  • 启动大脑 [英] 东尼·博赞(Tony Buzan) 著,丁叶然 译 中信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启动大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启动大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启动大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启动大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的风格小黑皮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典藏版安徒生童话(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个人贷款考试辅导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个人贷款考试辅导习题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经济” 的书籍:

  • 英汉精算学词汇(第二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拉美研究译丛/面向发展的公共财政 加强收入与支出之间的联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财政与税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世贸组织与中国经贸发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会改变中国经济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与餐饮营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全球化--谁来经营中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系列读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与中国期货市场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 与中国当代农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中国经济” 的书籍:

  • WTO运作指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 与中国当代农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与中国企业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与中国法制建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 学习精要与习题解答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TO与中国企业金融创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世贸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 1 2卷合售 吴晓波【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放心购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茶叶审评师(高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中国经济概况” 的书籍: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潮起:中国创新型企业的诞生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迈向碳中和:中国未来转型路径与产业机遇(系统阐述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全面把握低碳转型下的产业新机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数据要素化100问:可控可计量与流通交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八次危机&告别百年激进 共2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研究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1)-(:趋势与差异)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