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华龙之宫 上下两册 科幻推理小说 海洋科幻代表作 人类文明2010年代 金字塔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畅销书籍 word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现货正版  华龙之宫 上下两册  科幻推理小说 海洋科幻代表作 人类文明2010年代 金字塔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畅销书籍 word格式下载

现货正版 华龙之宫 上下两册 科幻推理小说 海洋科幻代表作 人类文明2010年代 金字塔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畅销书籍 word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现货正版 华龙之宫 上下两册 科幻推理小说 海洋科幻代表作 人类文明2010年代 金字塔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畅销书籍 word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现货正版 华龙之宫 上下两册 科幻推理小说 海洋科幻代表作 人类文明2010年代 金字塔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畅销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323293
  • 作者:上田早夕里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
  • 页数:616
  • 价格:65.9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小说 小说作品集 综合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0-18 15:40:03

内容简介:

第32回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2010年代日本科幻小说金字塔

宫部美雪、贵志祐介、冲方丁联名赞誉!

数百年后的25世纪,南太平洋超级地幔柱上升,导致海底隆起260米,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人类文明遭到毁灭性破坏。

为了让人类这一物种存续下去,世界各国做出决定:允许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进行人为改造。

人类艰难地渡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分化为陆上民和海上民。陆上民在仅剩的土地和海上都市维持信息社会,海上民依靠名为“鱼舟”的动物船在大海中生活。为探寻共存之道,外交官青澄诚司奔走交涉于各种组织之间,然而这颗星球即将再度经受残酷的试炼,他的理念与一切生物的命运笼罩在终极威胁之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交涉

第二章 亚细亚的波涛

第三章 虚无之壳

第四章 龙宫

第五章 叩扉

第六章 扰乱

第七章 战果

第八章 终宴

尾声

后记


作者介绍:

上田早夕里

出生于兵库县,处女作《火星黑暗交响诗》获得第四届小松左京赏。2010年出版《华龙之宫》(本书单行本)是早川科幻系列J丛书的长篇之一,这部格局宏大的海洋科幻启示录受到评论家、读者的广泛好评,在日本“2010年最佳科幻小说•国内篇”中,以压倒性优势取得第一,并获得第32回日本科幻大赏。其他著作有《深红的碑文》(J丛书)、《利林塔尔的末裔》(早川文库JA)、《宙斯的笼牢》《美月的残香》《鱼舟•兽舟》《黑玛瑙》等。

.

.

丁丁虫,原名丁子承,科幻作家、日文翻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第32回日本科幻小说大赏获奖作

2010年代日本科幻小说金字塔

宫部美雪、贵志祐介、冲方丁联名赞誉!

数百年后的25世纪,南太平洋超级地幔柱上升,导致海底隆起260米,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人类文明遭到毁灭性破坏。

为了让人类这一物种存续下去,世界各国做出决定:允许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进行人为改造。

人类艰难地渡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分化为陆上民和海上民。陆上民在仅剩的土地和海上都市维持信息社会,海上民依靠名为“鱼舟”的动物船在大海中生活。为探寻共存之道,外交官青澄诚司奔走交涉于各种组织之间,然而这颗星球即将再度经受残酷的试炼,他的理念与一切生物的命运笼罩在终极威胁之下……


精彩短评:

  • 作者: Evening_todd 发布时间:2018-09-06 16:38:59

    豆瓣上做广告的方式还是挺独特的,好多大V同时推荐,想必不是什么好书。

  • 作者: 丁丁虫 发布时间:2018-07-22 07:56:11

    出了出了~

  • 作者: 韩雨洛 发布时间:2018-10-16 12:01:53

    上册为了铺设定确实有点枯燥。到了下册,三条线交汇到一起情节便快了起来,一口气就能看完。上田对数百年后的末日世界的描述相当恢弘大气,海上民、路上民、各种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以各自的方式尽力挣扎着。且细节相当严谨细致,绝对值得五星。许多设定深挖一下肯定也很有趣。

  • 作者: ad 发布时间:2018-09-15 02:34:45

    真的很理想化,行文有些轻小说的感觉,搭配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食用更佳

  • 作者: 金皮卡 发布时间:2018-10-22 20:29:46

    读到了刘慈欣味!非常值得关注的日本科幻作者,和大刘的相似点是来源于建立在复杂的科学设定细节上的社会派文科科幻。作者比较厉害的一点是,对应故事里人类面临灾难而慌了手脚地发展各类科技,作者也融入了生化改造、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环境自然选择的失控、对于地质灾难的想像等等的不同种类的元素,但这些不但没有影响阅读体验,反而有机结合出了一个独特的画风。让人感叹,写作这件事,就是得不厌其烦地去研究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行。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TóMadeira 发布时间:2018-11-03 21:26:32

    杨朱部分值得细看

  • 作者: Memento Mori 发布时间:2010-03-23 12:06:53

    我见过很多人,总是不自觉要和双响炮联系起来。

  • 作者: 光杆司令 发布时间:2020-07-18 13:57:12

    编的太烂了。中国人出学外语的书是真的烂。以前学第一本,学一个单元能carry一段简单的对话,天气很好、衣服很衬你、你来我家做客吧、图书馆在哪……现在这本破书学了两册了,一句话说不出,把那些难词和语法一股脑灌进脑海里就有用了吗,傻瓜。

  • 作者: 小白tiny 发布时间:2021-07-08 19:50:01

    这本书相当于把《大国大城》背后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对象揭示出来了,给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这个提法。看陆铭的研究,可能要把基于研究提出的政策逻辑和现实的具体问题稍微分开来看,任何一种基于学术研究的政策逻辑,都会遇到现实的挑战,可能需要考虑的是,这些现实的问题,在学者的观点中,是否被考虑到,他是否有所回应,是否有可能得到改善。陆老师还是在尽力回应的,而且看起来,逻辑上也很有说服力。当然,能提出新视角新问题新的解决方案,是学者的功力,怎么批判采用产生好的实践效果,就是决策的功力了

  • 作者: 葱花花花花 发布时间:2011-12-10 11:29:09

    淮南子已然成为我的枕边书。虽然最初读它,不过是因为几年前仙剑四打到淮南王陵,就顺手从父亲的藏书中翻出来读。年龄渐长,再读便越发觉得文辞优美,览之朗读均心境澄澈。


深度书评:

  • 《华龙之宫》出版纪念 上田早夕里采访实录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13 23:31:33

    《华龙之宫》出版纪念 上田早夕里采访实录

    原稿载于《SFマガジン》(早川书房)2010年12月号,本人试译。

    求别转载,怕遭封杀。

    这次,我们将和出版了《华龙之宫》(ハヤカワSF)的上田早夕里氏一起,讨论创作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尽可能挖掘,这一个个冲击力爆表的设定、这个性十足的角色们的由来,还有对作者具有影响意义的作品又是什么。

    (编辑部)

    ——说起《华龙之宫》这个故事的世界背景,就要提起去年发表在短篇集《鱼舟 兽舟》上的标题之作的<鱼舟 兽舟>。原本这个短篇<鱼舟 兽舟>是出于什么原委创作的呢?到《华龙之宫》成书,这中间又是怎样的历程呢?

    上田:我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是很喜欢海的,我在海运公司上过班(后公司倒闭,转业到医疗相关行业),热衷于潜水,那时我就想着当我达到专业水平了,一定要创作一部关于海洋的SF小说。但是,以刚出道的新人作家这一身份,甩出一部超过1000页的本格SF小说,没有过先例。然而,就在我放弃出版它的2006年,作家井上雅彦突然找到我,拜托我给《进化论 异型收集》 (光文社文库)写篇稿子。听到“进化论”这题目的一瞬间,我便意识到虽然是保留用来写长篇的想法,完全可以套用在这本书上。反正也是不知道能不能成书的点子了,为了自毁梦想一般我在<鱼舟 兽舟>中用尽了为长篇构思的所有的点子。

    幸运的是,这部作品被多方传阅,早川书房的编辑人员也主动联系了我。就此,我开口提出:“我想创作这一类的作品……”竟然被允许了。人生,真是不可思议啊。

    ——这部作品的核心设定之一——海洋区域里出生的海上民,和作为“朋”樽鱼舟之间纠葛的关系,及其背后的秘密的确是冲击感强烈。这样的设定,您是受什么启发而来呢?

    上田:2005年十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新种海洋微生物报告。由筑波大学于2000年在和歌山海岸发现的一种微生物——“ハテナ”(译者表示此物不明!)也在其列。它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分裂时,带有叶绿素的一方会转化成植物,有嘴的一方会转化成动物型生物。至今为止,还从未发现过如此有趣的生物吧。当得我知这条新闻的时候异常兴奋,那么,如果不是单细胞生物,而是更加复杂的生物的话,会引起怎样的现象呢?就这这个问题思考下去,就是后来鱼舟的设定。之后我陆陆续续读了理化学研究所的“RNA大陆发现”相关报告(《Science》2005年9月2日号)和《科学》(岩波书店)2006年5月号(特辑RNA改变生物常识)的记事等,归功于它们设定才渐渐丰富起来。

    不过,《进化论 异型收集》是一部恐怖主题合集,所以需要一些脱离现实的科学的要素。恐怖小说这种东西,就是以此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大动力的。所以,<鱼舟 兽舟>中使用的是掺杂科学资料和奇妙假说,以此来推动故事的技巧。我觉得是否把现实科学和奇妙假说混杂,可以作为分类作家创作特征的一大依据。而这次的《华龙之宫》不是恐怖小说,是单纯的SF小说,采用的是不同的价值观。

    ——本书所描绘的科学现象是,海洋面积扩大、类似白垩季一样的气候、火山活性化,相当的细致写实。作为女性作家也可以对科学有如此厚重的描写,真的是相当罕见啊。感觉上,科学对上田先生来说仿佛非常贴近生活的东西呢。

    上田:从童年起我就喜欢科学相关的书籍,直到现在我还经常读相关书籍。不过,我不是理科系的,不是什么专家,不过是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抱有兴趣,科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样说或许更贴近。

    ——然后,本作中,作为“朋”的人类和鱼舟的关系、主人翁青澄和知性体(AI)助手马克之间的关系,还有比男女结合更亲密的“人与不似人”的性关系这些都陆续登场,让这部作品拥有了非凡的魅惑力。

    上田:人类同伴间的关系在主流文学中已经被写烂了,既然是SF怎么也得写点不一样的东西吧。“人与不似人之间的关系”里,让人感受到蛊惑人心的情色暗示。

    ——原来如此。的确,那些场面的确传达给读者这种印象。接下来,就书中的角色有几个问题。这部作品中,以青澄、知性体马克为首到海上之民的女性首长兹葵苏娜(音译请忽视),这些人物有闪光点、个性突出,故事是不是还会有后续发展呢?

    上田:小说的登场人物是以古典演剧理论为基础创作的。这也是我的出道作,除此之外的方法去设定登场人物的经验我一次也没有过。

    这个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存在矛盾是人类的本质。阅读小说指南的时候,不是偶尔有“人物焦点虚”这样的说法吗,督促大家要注意不要让作品中人物出现与初期设定相矛盾的行动。但是我的观点恰巧相反,产生矛盾的一瞬间便会产生戏剧。从那个人物的本质去考虑这件事,“这个人物为何有了这个不正常的行动,这个行动背后能推测出怎样的心理和真实呢。”考察了这些,是不是能更接近人类的内心呢。

    也正是如此,这次觉得很难把握的便是这知性体助手们。他们不是人类,所以古典演剧理论在他们身上并不适用。如何取得“纯粹的理论性”和 “和人类有相同处的异种族知性体”之间的平衡,便显得很难。但是,存在一个他们无法脱离人类去行动这个大前提,再加上适当使用华丽辞藻去修饰的话……正是这些必须调节平衡的地方,才渗透出作家的个性吧。

    ——青澄仅仅由马克一个AI支持着,到最后都不愿放弃交涉和说服,以一副外交官形象登场。上田先生如何设定这个角色所抱有的官僚职业意识的呢?

    上田:青澄这个角色,应该没事抱有从事官僚职业的理想。“人类应有的样子”这样理想的模板应该是有的吧,可是归根结底也是他们固有的偏执的价值观下的产物。在文中也多次论及,作为官僚他是被打上问号的人类,也就是说应该是被称作是“范围外官员”。 创造性的工作虽说也是很重要的,但做到那个份上,这也不是上层管理者可以忍耐吧。米纳必然会生气,桂大使也会采取行动的。只要是上司都会想办法去阻止青澄。(笑)不过这次我写的是娱乐性质的小说,这个部分就算了吧。书中,说起最正经的官僚,我觉得也就是升冈了吧。

    娱乐小说的使命,就是敢于呈现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端、和现实不同的事物形态,并以反论来将真实传答给读者。读者方也不用拘泥于细节,轻松愉快的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

    ——那么接下来,问些有关上田先生本人的、和一直以来的作家活动的相关问题吧。上田先生在2003年凭借《火星暗 叙事诗》,荣获第四回小松左京奖,并以此出道。创作这部作品的动机是什么呢,是说本来的目标就是作家吗?

    上田:关于这点,过去我在好些地方都有提到过,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的吧。我出生于神户,在神户长大,1995年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使我的家人离世。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体验,让我开始考虑当个职业作家。

    震灾是天灾,人类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天灾产生了,必然同时会导致人灾。我的家人就是在这场人灾中丧失了性命。人灾的时候,会有从受灾地以外的地方流入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导致了本来不必要死的人们,丧失了性命。用“绝望”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那时候的事态,并不为过。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确实是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拼上性命、竭尽全力去救助他人事迹我也是知道的。或许,这是唯一阻止社会对我造成的连续打击的事件了。

    创作诸如这类作品的时候,我的心中都会反复的念着:拜托了,不是人们口端边的人道主义,请再一次去相信人类真正的温和。因为有人曾以行动告诉我:就算那不过是虚构的,也绝对不等同于谎言。包括出道作品,很多作品中我都反复、反复的,直白的叙述着这个信念。

    这一切,我把它写在了《局外人故事集》里,但是在创作那篇放在短篇集里的《小鸟之墓》时,我到触到了一个顶点,或者说瓶颈。所以在考虑接下来去写《局内人物语》,《华龙之宫》可谓是增加了这个过程的趣味性,如何在组织这一设定的限制中去翻转故事……说是组织,但我创作什么好像都会最终落入局外人这一视点呢。我也感到这会是今后自己要面对一大课题。

    ——这部作品,是上田老师在早川书屋首次登场的作品。请问有没有什么与以往不同的尝试呢?

    上田:不用去刻意解释那些科学用语,这感觉还真是不错。就算文章中突然出现“ポストプロべスカイト”(译者表示此物不明!),谁也不会对我生气。(笑)

    再就是,这么多页数(一千三百页)——被允许可以写这么多真的一次也没有过——这真令我欣喜若狂,觉得至今为止,无法表达的情绪,我终于可以轻松愉快的描述了。这次的作品,于其说是以创造一部完美的作品为目标,不如说是想试探下自己所有的可能性都可以延伸到何种地步。所以说,一面对每一项进行确认,一面前行的印象比较深。

    ——上田先生愿意和我们说说您喜欢的作家、作品吗?或者是您受其影响的作品。限定SF。

    上田:和影响自己作品无关,只是喜欢的作家的话……

    国内的SF作家中第一世代是绝对都逃不掉的,尤其是筒井康隆,他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如果说没有遇到筒井康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海外的SF作家中,如果只许说一个的话,James Tiptree,Jr。(早川出过短篇集: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73987/

    SF以外的话,James Ellroy,和Patricia Highsmith对我而言是特别的存在。

    ——非常感谢,那么最后请您给《SFマガジン》的读者朋友们说点什么吧。

    上田:您一直期盼的作品终于写完了。本以为这写完了这部,心灵会获得一段时间的平静。没想到完全相反,一下子又多了好多新的课题。这次,仅仅是完成了刚过标准线的作品。我也再次认识到,前方仍有辽阔的世界,并为此震惊。今后,我想继续创作《末世海洋年代记》。若是有朝一日,能在这个世界设定里与读者朋友们再次相会,也就没有什么比这再美妙的了吧。

    (2010年10月14日)

  • 短暂而永恒的悲哀

    作者:Xberry 发布时间:2018-09-19 13:18:00

    平日里如果经常有关注日式小说、动画、电影的读者,相信一定不会对日本SF(Science Fiction)大赏感到陌生。该奖项于1980年由日本SF作家俱乐部初设立,如今已走过30多个年头,不少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们”也悉数在列,比如宫部美幸《蒲生邸事件》、庵野秀明《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冲方丁《壳中少女》、押井守《攻壳机动队》、伊藤计划《Harmony》等等,可称得上大神云集,星光璀璨,各显神通。而第32回SF大赏的得主,由悦读名品出版公司引进,上田早夕里所著的《华龙之宫》在国内名气虽不如它的前辈们那般响亮亮,其在日本本土的强势口碑依旧不容小觑。

    时间来到25世纪,位于南太平洋底的超级热地幔柱爆发,导致全球海平面骤然上升260米,大部分国家领土被海水无情吞没,现有的人类社会不复存在。巨变之后,幸存的人们渐渐分化出陆上民与海上民,前者继续留在剩余的大陆与海上都市扎根,后者则经过基因改造,同进化出的搭档“鱼舟”一道生活在危险无尽的大海上。未来竟是这般萧瑟荒凉的绝望光景。

    不过区别于好莱坞大片,《华龙之宫》从伊始便没有打算花太多笔墨描写灾难来临时的大场面,而将整个重心放在灾后新格局的构建上——彼时,生物技术突飞猛进,智能助理可与人脑直接相连,且得到大面积运用;人类为了延续生存,甚至还进化出“袋人”、“兽舟”等非人形态;新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奈杰斯、泛亚联盟、大洋洲共同体等组织重新划分社会版图,大量充实详细的世界观设定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沉浸于作者的奇思妙想中。随着剧情铺开,主人公青澄诚司公使不断周旋于陆地和海洋、日本政府与联盟势力之间,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无可奈何的事实: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必然存在斗争。即使经历过翻天覆地的劫难,名为人类的生物居然没有任何长进,依旧喜欢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原地踏步。

    我们的邻居日本向来以“脑洞大开”闻名。本国国土在他们自己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长年经历劫难,不厌其烦地被各方势力毁了一遍又一遍。2006年大火的原创动画《CODE GEASS叛逆的鲁鲁修》中世界超级强国布里塔尼亚开篇即攻打下日本,从此日本也有了11区(片中殖民区号)的戏称。同样的故事题材放到中国,估计鲜少有人愿意去涉及。微博上兴起过一个词语叫作『樱花妹式不安』,用来调侃现今日本年轻女孩在社交网络上迷之繁琐奇怪的规定,好像稍不留神她们就会陷入惴惴不安。虽说仅仅是网友们一时打趣,但我倒认为『不安』这个词意外精准地概括了自二战广岛原子弹以来弥漫于日本人心底的某种情绪——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忧与思考。曾有人开玩笑地指出:“地球不会毁灭,最多全人类完蛋而已。”一旦某一天平衡被外力打破,身为一介普通人又应该何去何从?拨开科技元素的外衣,科幻作品大多数时候其实都在探讨关于人、人性的终极问题,想想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热衷于“毁灭”自家了。

    《华龙之宫》里被称为二次白垩化的现象稳定后,人类好不容易迎来繁荣。然而,人们光速一般好了伤疤忘了疼,各国家联合体之间永无止境地尔虞我诈互相扯皮;官僚主义、政府无能、排除异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根深蒂固的难题使得青澄公使的工作举步维艰,与海上民和平共存变得遥不可及。另一边,计算机预测到大约50年后,超级热地幔柱会再度爆发,届时地表将为炙热的岩浆覆盖,几乎没有生物能够存活下来。在史无前例的天灾面前,一切权力斗争显得可笑无比。不论哪个时期,人类总是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这也许是生而为人的悲哀。

    作者上田早夕里在后记中表示作品中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对此我无比赞同。人的一生很短暂,与其他生命相比,不见得有多伟大;但种族得以延续至今,意味着人类并非真的不堪一击。有人犯蠢,自然也有人为了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奋斗至最后一刻。搭载着智能助理的飞船最后是否按计划找到外星智慧体不得而知,希望的种子已经撒向太空,我们唯有诚心祈祷。

  • 后世纪的生存

    作者:二呆 发布时间:2018-11-15 17:09:53

    “25世纪,海平面上升超过了250米,世界的景象发生了巨变:澳大利亚北分成了两个岛,太平洋上的小国和岛屿早就沉入了海底,进入非洲与中东地区的海水完全破坏了沙漠的生态系统,德国的高层建筑群沦为了凸出在水面上的巨大柱子......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人类文明遭到毁灭性破坏”

    这是日本作家上田早夕里在她荣获第32回日本SF大赏的《华龙之宫》中,给读者引入的一个故事开篇的世界背景设定——如世界末日来临前的紧张节奏,着实让人惊惧。然而这真的仅仅是一个虚无的设定,甚至是毫无根据的危言耸听吗?事实上早在2001年左右,由于世界海平面上升,南太平洋岛国图鲁瓦就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根据百科资料显示、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前后全球海面将上升20~140厘米。我们在普通陆地上生活的人或许感受不到世界范围内海平面上升的严峻程度,但是一定能感知到全球温度逐渐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这一主要的原因和趋势。某种息息相关的危机感,并不空幻遥远的自然理念,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在《华龙之宫》的末日灾难中再度与永恒的自然结缘。

    探究世界末日的科幻文本、电影大片我们并不少见,但是《华龙之宫》并不如电影大片般注重于视觉上的惨烈轰动,也省略了很多笔墨去铺陈末日绝境之时人类的悲凉现状,随着序言的简短介绍后,视线马上就进入了以广大的海洋这一全新空间为主的环境剧变后的新世界——此时早已没有非洲人亚洲人美洲人的土地人种之分的区别,而是分为了海上民和陆上民两派,作者更多着力刻画、探寻的,便是两派人民分庭抗礼、相互谋求以求得生存的漫漫长路。

    这条长路第一步出发之前,需要解决的便是适应现状的改变。

    谁也难以料到,浩瀚无垠的海洋,居然变为了人类必须去适应的生活空间,单单依靠船只的支撑显然不行,人类原始普通的机能体制显然已不符合情势的需要。于是在作者基于想象基础的设定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都不得不通过了允许对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自己进行改造的提案。正因如此,身体结构适合海上生活、能养育出行工具鱼舟的海上民种族诞生了,陆上民依然也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开发出了可以远程协助也可以直接与人类对话的智能助理。国家之分也不复存在,奈杰斯、泛亚联盟、北泛欧联盟等联合体代替了过去的国家,再度迈入了思想交流与权益冲突的轨道。

    海洋被人类驾驭后,便注定从此不再会有平静的时刻,而海洋上生活的人类,纵使进化的再快再神奇,只要还能有其人类的特点被称之为人类而不是无感情的机器人,从基于最简单的生活希冀,到最复杂的欲望扩张,能不经意间展露出最平实的美好,却也处处都能碰撞出人性的复杂和欲望。

    主人公青澄诚司便是在这样的新型局势之下,夹杂在国家命令和人民利益之间,以远洋公馆—“纠纷调解员”的身份,出现、奔波在海上民和陆上民容易引起利益纠纷、甚至是战争的各个角落。以月染为代表的海上民领袖,代表着一大批没有国籍也不愿意纳入日本政府的管辖的船队,便是青澄诚司第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没有国籍没有正常缴税的海上民,便不能正常接种政府提供的疫苗,而此时海上六玉水母传播的病毒,其肆虐之可怕,让没有接种疫苗的很多海上民相继而亡,月染的丈夫、没长大的孩子,还有船队的大批人就这样因此丧命。病毒之魔的蔓延,在关键之时反倒为陆上民和海上民相互的资源争夺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日本政府早就想让这批没有国籍的海上民正式归属自己,而月染希望获取政府生产疫苗的技术,不愿意正式纳入日本国籍,回馈之以海上交易站的一部分收益代替税费。月染非同一般的需求,还有青澄背后隐伏的黑暗势力的干扰,都让夹在其中、要想出合理解决方案的青澄左右为难,而越是看到一点希望前进,越是发现前方埋藏着更多尔虞我诈的阴谋,海上民的生死存亡,似乎早已暴露在统治者的魔爪之中……

    如何生存、如何共存,在强烈的末日氛围下,上田早夕里的文字却弱化了生存欲望下粗鄙的粗吼和咆哮,显现出一种轻小说的风格,平实但不平庸,不厌其烦得围绕着后现代人民生活中暴露的弊端、亟待解决的点点滴滴,以及永恒的物质追求、资源枯竭后人类该何去何从之类的问题,付诸以合理想象中的探索和诘问。人类数千年数万年来是亘古不变、还是瞬息万变的本质之性,在这其中以青澄为代表的陆上民,以月染为代表的海上民,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层次的深意。

    就像是任凭凛冽的北风吹过一般,要若无其事地不断向前。只要不断向前,身体就会温暖,就会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江渡这样说

    ——月染也这样认为

    此番探索,终于是在计算机预测到50年后地球地幔柱将再次爆发———炽热的岩浆会吞噬地表———地表上生活的人类更是难逃一劫后,遭遇了劲敌。几千年几万年来斗来斗去的人类,届时是否可以借助第三方科技的力量强大到对抗天灾?难下定论。唯有如青澄、月染般为人类生存永恒的希望不懈得奔走着、活着,拽紧手心最有把握的活着的温度,才是最为牢靠的现在。

  • 生而为人,惟有战斗

    作者:卡普钦斯基 发布时间:2018-09-19 12:53:43

    据说美国很多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因为建立在真实科技发展层面上的科幻作品往往能给研究者带来很大启发。

    各国文化都有关于世界末日的想象,最著名的2012末日说甚至甚至被好莱坞拍成大片,大赚一笔。但对末日的想象,大多集中在“灭亡与拯救”上,少部分才会深入探讨末日之后世界的样子。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前一段大热的美剧《使女的故事》,讲述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都丧失了生育能力,还保留生育能力的女人被掠夺为“使女”,沦为生育工具的故事。

    从《圣经》中找到依据的“受精仪式”

    里根总统曾说过,"如果法西斯主义会来美国,它将以自由主义的名义来。”那么,当我们面对生存的压力,人性将在何种程度上突破底线?

    以人种传承的名义,个人必须要做出牺牲,但限度在哪里?

    越到末日,压迫越重。

    这位带眼镜,装假牙的女官员明显有《1984》的影子,哪怕人类社会仅剩下一列火车,官僚阶层也从未缺席,相反更加重要。

    最极端的情况,可能就像《雪国列车》里描写的,先知般的列车长,在灾难来临前就造好了永动发动机列车,如方舟般挽救了人类幸存者,但如果地球灾难不是三年就结束,而是三年又三年……可怎么办呢?《雪国列车》讲述了一种可能性:极端等级制。

    人类有关末日的科幻想象多半来自对现实的担心,处在地震带上的日本列岛频繁的自然灾难深刻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理念。日本知识分子对地球板块运动更是极为敏感,悲观看法认为日本列岛迟早会沉没,只是时间问题,建立起上的研究成果及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上田早夕里就是其中一位,在写作《华龙之宫》前,上田已经写过一系列相关小说了,例如中篇《鱼舟和兽舟》等,所以到了《华龙之宫》,其中的很多意向对于熟悉作家的读者来说已经不陌生。

    以下部分有剧透,介意的读者慎看。但崔老师绝不会透露主要人物命运,及故事结局,看了以下部分,你只会读书体验更愉悦。

    上田早夕里笔下的末日来源于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和海啸,海平面上升260米,地球上大部分城市都消失在海面下,现代大工业产物进入海底,导致海洋生态也发生巨大变化,“蔚蓝色的海水”与城市一同消失了,海洋变得更加莫测与恐怖。没办法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在海上建造了城市。连海上城市都没法进入的人们慢慢接受基因改造,更适合海上流浪生活,居住在“鱼舟”上,鱼舟是类似鲸鱼般巨大的生物,人类可以跟它用歌声沟通,人类在它的背上建造“居住壳”,共生于大海之上。为何人类和鱼舟能沟通?因为鱼舟就是人类生出来的!被基因改造过的海上民妇女每次生育都是双胞胎,一个是正常人类婴儿,另一个是鱼舟,鱼舟自出生起就被放入大海,自行长大,长到可以负担起鱼舟任务时,会回来找到自己的孪生兄弟姐妹,这兄弟姐妹就是可以跟它用歌声相认,并且居住在它背上。

    那如果鱼舟的孪生兄弟姐妹死去了呢?鱼舟也不会另找人类伙伴,它就会成为“兽舟”,自己在大海中谋生。若是食物不够,还有可能登上陆地,以人类为食。海上民对兽舟非常宽容,即便兽舟攻击了海上民,大家也只是逃走或者把兽舟驱逐而已,但陆上民对兽舟可没有这么有耐性,一定要围剿杀掉。事实上,路上民不仅仅痛恨兽舟,对海上民也另眼看待。陆上民最经历了最后天崩地裂的灾难后,很快再次组织起政府,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没有大变化。而海上民则自由得多,顶多是为了更好生存,若干鱼舟上的人民自发结成团队,他们不在乎有没有国籍,也不交税。海上民唯一头疼的就是“病潮”,病潮如瘟疫般来来去去,只要染病就会痛苦死去,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定期注射疫苗,而陆上政府就以此为条件要挟自由的海上民归附政府,并且缴纳税金。

    这是本书情节展开的一大矛盾冲突——纳税问题。陆上民政府与海上民的对抗由此展开。

    海上民自然要抵抗,同时也千方百计获得疫苗,其中一部分船队结成很大的社群,首领是一位几十年内 容貌没什么变化的女性,叫月染。她手里掌控者超乎寻常丰富的关于海底情况的资源,靠出卖资源,月染能够保证本社群所有人按时接种疫苗。陆上政府为了让月染团队归附,同时也试图探知月染的秘密,排除主管海陆沟通的部门——远洋公馆的外交官,本书主人公青澄诚司,去跟月染沟通。青澄城司是日本外交官,能力卓越,但不愿意服从政治规则,所以被如贬谪般外派到远洋公馆做公使,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在外人眼里,这是难堪境遇,但青澄诚司本人却甘之如饴,因为他喜欢做这个在他眼里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青澄诚司因为能熟练运用海上民文字,取得了月染的信任,建立了双方沟通的渠道。青澄诚司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外交官只用语言沟通,哪怕再严重的事态,也只能用语言沟通。他坚信,只要大家开始沟通,事情就在解决,可能很慢,但却是各种方式中效果最好的。

    但就在这时,地幔柱再次发生变化,这一次恐怕海平面会再次上升,海底喷出的火焰会烧毁人类大多数城市。这里大家有必要知道地幔柱理论,有人认为地幔柱构造理论是继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说之后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浪潮。地幔柱概念是由J.摩根于1972年提出的,其所根据的事实是:洋底有一系列海山,即呈链状分布的死火山脉,它一端连接着现代活火山,沿此链距离活火山越远,其年龄越老。这被认为是当岩石圈板块运动时,固定不动的地幔柱在板块表面留下的热点迁移的轨迹,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死火山组成的无震海岭。历史上地幔柱的异动会导致地球生态发生发的改变,很多科学家认为,恐龙等古生物的兴盛与灭绝可能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小说就以地幔柱活动发生改变为背景展开。小说中人类即将面对的,将不仅仅是大家能否公平生存的问题,而是人种是否能保存下来。原本就矛盾激烈的海上民和陆地政府之间的斗争一变而为对生存资源的争夺。

    而已青澄诚司为代表的一群人则在思考如何面对大难,既然人类生存下去,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人类文化,最主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人性。因此青澄奔走于政府与海上民之间,一方面保护海上民回避被攻击,一方面在政府高层中寻找支持者,想办法让政府改变政策,停止杀戮。

    小说中科学界对人类大难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改变基因应对极端环境。陆上民有思维辅助系统,海上民则直接从基因角度被改变得更适合海上生活。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掌握在谁的手里?

    《华龙之宫》这本小说有一点很有意思:作者好像对人类的定义比较宽泛:不管你的来源与基因怎样,你有人类语言与思维能力,那你就是人类!相反,如果背离人类道德,那么人类就等于已经灭亡。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无人区》的一句话特别适合用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不是放弃自私,而是人类会使用火”,语言及思维能力,就是人类延续之火。

    另外,这本小说的细节非常丰富,作者简直构建了一整个灾难后重建的人类社会,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小说中有非常多新奇有合理的描写。但其中不变的是行政机关的僵化,社会中官僚风气无孔不入的渗透。主人公青澄诚司是实干派官员代表,为人类未来不懈努力,是非常可敬的形象,但即便是他,很多关键性胜利的取得也因为背靠自己出身的大财阀家族。这貌似也是现今日本社会情况的曲折展现。这让小说的层次更丰富,即便你对科幻题材不太感兴趣,本书也值得一读。

    最后,插一句闲笔:故事时间设置在几百年后,科技竟然没发展到可以移民太空,虽然小说中解释说因为原本的科研成果都沉入海底,导致科技停滞。但既然人类能发展改变基因的技术,对探索太空的科技竟然完全停滞不前,简直不可思议。难道作者认为,地球大难,首先毁灭的人类探求太空的能力?如果真是这样,可太让人失望了!

    不过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生而为人,对地球的眷恋深入骨髓,无论如何都要在地球上坚持下去,我们的生命意识也只有在地球上才有意义。

    也许无论何时,当大难来临,只要人类没有瞬间灭绝,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总会有像青澄,像月染一样的人在奔走奋斗……只要活着,就要为继续活下去而奋斗。这样,当力竭之时,才能平静的迎接死亡。

    生而为人,惟有战斗!

  • 随便写写

    作者:Mint 发布时间:2021-09-19 15:40:47

  • 岩浆龙和侘寂猫

    作者:Zor 发布时间:2018-10-15 20:06:20

    “日剧跑”一直是令日剧迷感到分外亲切的槽点,那种以“一生懸命”为基础展现的对生命的努力,很容易调动感染观众的情绪。

    而令日本文学读者感到分外亲切的,或许是浮现于字里行间的美学向度,以及其独有的宿命当前的危机感。即便常年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日本文学仍然保留着这些本国特色。除了翻译腔的影响外,这些独特的哲学理念是令作品有别于国际其他地区的关键。

    由悦读名品引入的上田早夕里的《华龙之宫》,在2011年获得第32回日本SF大赏。在日本国民对这部科幻作品予以高度肯定的同时,作为国外阅读者,更能从中探到日本哲学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浸入。

    《华龙之宫》的故事围绕着两次末日灾难展开,在数百年后的25世纪,南太平洋超级地幔柱上升,导致海底隆起260米,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人类文明遭到毁灭性破坏。艰难渡过海啸危机后,人类分化为陆上民和海上民。陆上民在仅剩的土地和海上都市维持信息社会,海上民则依靠名为“鱼舟”的动物船在大海中生活。

    严苛的生存环境引发了种种问题,人类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当人类中的一部分致力于寻求共存之道时,这颗星球又将再度迎来一场残酷试炼——热地幔柱再次上升,直接击中陆地板块下方的含水矿物层,高温将矿物层的岩石融化,形成金伯利岩浆,宛如火红游龙一般朝地表喷涌而出,瞬间将地面化为灼热大海。

    由于频繁遭受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等灭顶之灾的“垂青”,日本国民普遍对自然和宿命有着深入骨髓的畏惧,久而久之,也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生存危机以及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

    在作品后记中,上田早夕里提到:

    “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时,我住在神户,也有家人在这场地震中身亡。因此……可以说是基于个人的体验,(《华龙之宫》是)以科幻特有的方式对人类未来加以幻想的作品。”

    由于对灾难有着深刻记忆,上田早夕里在《华龙之宫》中为人类社会设置“岩浆龙”这样的末日灾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刘说过:

    “科幻小说里的末日题材,就像主流文学里的爱情题材一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末日本身就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已经隐含设定。”

    既然末日本身已经隐含在科幻小说体系内,显而易见,能令《华龙之宫》摘下桂冠的,并非大胆设计的“岩浆龙”,而是在“死亡”的重压下,人类所爆发出的“对生命延续的热烈渴望”。作品结尾,人类创造的智能助理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让全篇饱攒的力量在静谧中释放,震颤心房。

    “人类生存下去的概率非常低吧。地幔柱之冬很长很长,也许是以百年单位持续的。人类就算没能适应环境,就这样灭亡,也没什么奇怪的。一切努力也许都会归于虚无。但是,即便如此,那又怎么样呢?”

    凝望着烟灰色的行星,我对阿夏说:

    “他们尽力活过。那不就够了吗?”

    当然,除了“岩浆龙”造成的矛盾冲突外,《华龙之宫》还铺开了一副美学图景。

    2008年,小布朗出版社基于日本三大美学之一——侘寂的概念,发行了一本就叫《侘寂》的图画书。书中塑造了一个叫“侘寂”的小猫,在探寻自己名字真意的旅途中,遇见了各种质朴、不完美的小动物,却领略到了意想不到的美。

    侘寂,简单来说描绘的是“残缺之美”,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

    “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

    而一旦从原有的定义上延展开来,在《华龙之宫》中就能随时随地找到“侘寂猫”的痕迹。

    侘寂美学强调寻求个人的、独特的解答,无论是日本政府外交官青澄诚司、亚细亚海域海上民领袖月染,甚至是青澄的智能助理马奇,都在与政府斡旋、与灾难对抗的过程中,寻找着各自独有的对自身存在的解答。在故事最后,本该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马奇,却给出了全书最强而有力的结论——“他们尽力活过。那不就够了吗?”

    以残缺质朴为基础,侘寂美学将大自然浪漫化,认为人类应当适应于自然。在经历过第一次地幔柱上升的灾难后,无论是陆上民还是海上民,都在努力去适应自然,作者偏爱的海上民尤甚。主角之一的月染不仅身份是海上民,驾驶鱼舟在波涛中往来,本质更是拟似人类——由变异兽舟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偶然诞下的非人生物。为了应对第二次地幔柱上升,国际组织开始争夺月染,希望获取她的身体数据,正是为适应自然变化做出的努力。

    当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侘寂美学的中心——“不完美”。月染不是真正的人类;青澄内心深处有着难以抵御的恐惧;泛亚海上警卫队队长曾·提丰是“绿子”,虽然有着陆上民授予的军衔,却一直是陆上民嫌弃的对象……然而正是这一个个不完美的存在,抱着各自不同的对生命的理解,走向了同一条以挽救人类希望为最终目的的道路。

    “侘寂猫”游走在《华龙之宫》的每一个人物身边,推动它的毛线球,将所有人牢牢绑在了一起,绑在一个名为“生命”的共同体上。

    在书的腰封上,印着这样一句话。

    “在灭亡之前,人类该如何生存。”

    在书中,写满的并不是“人类该如何生存”,而是在寻求生存之道的路途上,呈现出的人类因而为人的本质。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美学思想的影响,上田早夕里将这本质刻画得过于理想、浪漫,但在俗世烦扰里,偶尔不那么“成年人”,在梦想里矫情一回,也无不可。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外汇入门书籍

    作者:cider 发布时间:2011-02-13 14:52:59

  • 生活的翻版

    作者:流浪记 发布时间:2010-04-15 10:50:10

    还不错,也看了蒋碧微写的,感觉她们在写作时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我 还是非常佩服徐悲鸿,诚然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在生活方面还有不少的缺陷,但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大爱、无私、无谓的人,一个人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顽强的创作是让人值得敬佩的,何况他还那么的爱国,所以,尽管他不完美,但还是很让人折服,反之,蒋碧微享乐主义让人想到了现实,真是感叹呀!社会竟然没有变过,从来就是这样的现实,连一代大师徐悲鸿也不能逃过这样的命运!

  • 歌尽桃花扇底风

    作者:连城 发布时间:2012-09-21 21:19:25

    文/连城

    观戏剧史,越剧绝对是最让人感慨的一种。中国古来就惯用男旦,越剧却爱清一色女角,小生老生武生,没有哪一样是柔弱的江南女子演不了的。描眉勾画中,旋舞水袖外,小生更显俊朗,老生愈发清俊,武生则是无限的风流飘逸,哪一样不是中国传统审美里最为动人的一类呢!

    生于江南的人,大多不爱那高亢激昂的京剧,而偏爱这土生土长的越剧。京剧中有着一股不可弯折的硬气,而越剧中则含着一股似水不息的柔情。历经山崩海裂,阿鼻地狱,越剧似涓涓细流,从缝隙间,从空气中,化成溪水,化作浮云,待到风平浪静之时,她又重新汇聚,继续谱写新的传奇。

    昆曲在众文人的呼告声中复兴了,越剧因为贴近民众一直蓬勃不息。徐玉兰、王文娟、尹桂芳们的前赴,赵志刚、王君安、茅威涛们的后继,越剧从未消失。

    手边两本书,竟都是越剧名伶的自传。《我在人世间——越剧皇帝尹桂芳的舞台伴侣李金凤自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这两位名伶,一位是李金凤,一位是王文娟。一种戏剧,两种人生,有着相似的情怀。

    《我在人世间》是李金凤的私人讲述,行文质朴,仿佛闲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叙述年代从李金凤15岁在舞台上表演起到八十年代她转做文职结束。15岁到三四十岁,差不多是一个女人最美的时光。这个眼角带笑的江南女子,在最美丽的时光演了越剧中最美丽的旦角:黛玉、婵娟、崔莺莺、谢云霞……

    李金凤15岁时第一次见到尹桂芳,文中写“客厅门口一位身着淡茄色旗袍,脚着拖鞋。似烫非烫齐肩短发,悠闲静雅地从客厅门口经过”,这幅情景,若能见着,想必是一位散淡中透露着气定神闲的女人。这股气韵,名媛学不来,交际花学不来,只有那在越剧戏台上演遍才子佳人在戏台下历经风霜变迁的女人,才会有。正如王文娟在《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所言,“台上演戏要复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人生参悟至此。

    上扬的眼尾,淡扫的蛾眉,弯弯的眼睛总含着笑意,那是越剧中江南女子的典型形象。粉墨登场,环佩叮当,婉转的身段,在geming的年代,是多么难得的一抹艳丽风景。两本书中都有大量的剧照生活照,或黑白或彩色,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差不多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记忆。

    谁都有旧时光,不是么?

    李金凤的舞台生涯并不长,短短二十余年,演尽了人生悲喜。李金凤年轻扮相靓丽,当年尹桂芳与竺水招分手后,一直没有好的搭档,直到李金凤的出现,两人结下了深厚的舞台情缘。18岁,李金凤临危受命,演出越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18岁的李金凤演出林黛玉,她能懂林黛玉么?”尔后,演出非常成功,成为一时美谈。如今已到花甲的李金凤一直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这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文娟的林黛玉,最众所周知的,是越剧电影《红楼梦》。这也是传播度最高最广为人知的一部越剧了。其扮演的林黛玉,透着“通透脱俗的灵逸之气,诗书浸润的墨香清气”。贾宝玉扮演者徐玉兰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知道传唱了多少年。

    对王文娟来说,林黛玉是她艺术生涯中遇到的最难塑造同时也是塑造得最出彩的一个角色,林黛玉这个形象,将其艺术生命推向了臻至华章。

    细碎往事,一桩一件。本以为名伶的往事,都该像越剧中那般传奇。但生活终归是生活,它没有太多美好脱俗的想象,洗尽铅华,露出的本尊一如我们的母亲,年轻时候也曾风华绝代过,年老之后会在你耳边絮叨……

    荒诞岁月时,李金凤才25岁,相比不少人苦大仇深的叙述,她却十分温和。只记得别人对她的好。王文娟则在书中所言,“人生犹如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沉沉浮浮;而流逝的时光就像沸水,在它的冲刷和激荡下,每个人的生命才最终散发出属于自己的清香。”或许是那温雅的越剧,给了她们这份慈悲的胸襟。

    岁月往矣,如今的李金凤王文娟早已年华老去。越剧“小百花”继续盛放,美丽的容颜不败。歌已尽?歌未尽。唯有这一纸故事,告诉世人曾经的芳华。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8/18/content_365489.htm?div=-1

  • 投资小户型房产的入门手册

    作者:德里奇 发布时间:2010-03-08 02:19:51

    王先生主要投资领域是小户型,所以偏重也在于小户型。自己主笔就可以了,投资类型的书没必要假手于人,原汁原味最营养。

  • “像大地一样辽阔长久的是痛苦”——刘文飞谈《生活与命运》

    作者:到灯塔去 发布时间:2015-12-04 09:56:54

    理想国版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新书沙龙

    2015年9月26日

    单向空间大悦城店

    主讲人:刘文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罗斯利哈乔夫奖、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获得者。

            老实说,刚收到这本《生活与命运》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发怵的。这么厚一本,要看多长时间才能看得完。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要看网上的小说。这本有六十多万字的小说,我看了一个星期。正因为这本书的篇幅太大,可能有必要做一点解释。好在这本书已经有三个序言,大家买到书以后看一看序言,应该也会有所了解。

            有心的读者在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前言、后记、译序或者读后感,是非常有用的。就像去公园或者景点,就是缩微的导游图。读了序言以后,我产生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在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其中也包括俄苏文学作品,到底应该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视角,从哪个角度读这个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前,也就是在五六十年代,我们读苏联文学。七十年代,我们就不读书了,所有的书就不读了。我们回过头想想为什么要读那些书,而不是其他书,实际上我们在受一种东西影响,也就是受苏联人的影响。我们的阅读趣味是完全被苏联人所左右的。到了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所里开学术研讨,还经常听老一代学者说这样的话:人家苏联人都这样说了,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吗?在当时的语境下说这个完全是对的。但现在想想,苏联人关于苏联文学的认识,能完全取代我们对苏联文学的理解吗?如果我们的阅读取舍完全跟苏联人的味道一样,这个问题是很大的。

            回到序言上,梁文道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他对中国的读书界、文化界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序言,我读了非常感动。但是当我读到第三篇序言的时候,也就是罗伯特•钱德勒写的英文导读,我很惊讶地发现两个序中相同的东西太多了。梁文道先生肯定这本书,基本上所有的出发点、角度,跟钱德勒是一样的,甚至包括举的一些例子,比如书被逮捕了,作者却获得了人身自由,比如斯大林格勒巷战,一个苏军战士和一个德军战士被炮弹逼到弹坑里的故事,还有灭绝营毒气室的例子。我不是说梁先生的序言不好,而是梁先生说这本书好,这本书的价值,居然跟西方的读者是一种口径。

            我们最近研究俄罗斯文学发现,往往在西方受到追捧的俄语作品,我们国家才开始认,比如巴赫金、布罗茨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西方有一大批具有深厚人文造诣、深刻辨别能力的知识分子,因为西方自由身份的知识分子已经有好几代人,他们在美国充满自由精神的大学里,确实有趣味,有认知和辨别真伪的能力,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对的。但他们的选择就能代替我们的选择吗?我们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以前听苏联人的,现在听西方人的,他们读什么,我们就读什么。我觉得这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苏珊•桑塔格有一天在伦敦街头逛旧书店,突然看到一本很薄的小书。西方人当时都不知道作者的名字,他叫茨普金,小说的名字叫《巴登夏日》。她在读了小说以后,都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她很快就下了判断,说这可能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她还不说是“之一”。她就在纽约找地方把它出版了,然后这本书引起了极大轰动。我们当然没有桑塔格这种眼力和文化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妨去做。可能别人注意不到的作品,我偏要说这是二十世纪一部伟大的作品;别人都读的,我反倒要看一看是不是真像他说的那样好。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暂时不能影响全世界的阅读人口,但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当然这也很难,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集团很松散,没有相对统一和一致的价值体系,你对别人产生影响就不是集团的力量。这是我们很期望的久远的理想。不管是读者,还是学者、作家,恐怕要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对包括俄语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外国人文著作的接受,我们有时候要多一点自主意识。

            关于《生活与命运》有一句最有力的评价,也是中国的出版者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和命运》是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在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有一部作品可以跟它并列,我想没有更好的广告词。

            有人会说,有些作家很会找概念,比如“战争”与“和平”。我在一个地方讲过这部作品,谈到“战争”与“和平”是整个人类生活仅有的两种状态,不是打仗,就是和平。过完日子打仗,打完仗再过日子。“生活”与“命运”也是一样,也具有非常高度的概括性。生活是个体的,命运是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是高度抽象化、概括化的题目。《生活与命运》、《战争与和平》这种书名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史诗意味,我想在这两部作品之后,作家已经很难找到更好的长篇史诗的名字。

            把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确实有太多可比的地方。首先,题目本身都是很史诗化的;其次,都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一场战争。《战争与和平》写的是1812年反拿破仑的战争。《生活与命运》写的是1942年苏联人反对希特勒的战争。在苏联历史上,只有两次战争前面是加上两个限定词的,一个是“伟大的”,一个是“卫国的”。这两次战争都被称作“伟大的卫国战争”。两部作品分别以这两次战争为对象,结构和写法很相近,都是现实主义的手法,都是很全景的,从前线写到后方,从家庭写到个人,来回交织的。人物也很多,《战争与和平》有八百多个人,《生活与命运》也有五百多个人物。这个作品主要是写的一个家族,《战争与和平》写的是四大家族。以前有人比较过《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为什么是四大家族,为什么不是三个,或者两个。我们做过比较,如果只有两个家族,只有相互之间的来回,三个家族也许可以形成三角恋爱,但关系依然是恒定的,但如果是四个家族,可以延伸很多线索。要写长篇小说,“四”几乎是必须要做的。《生活与命运》主要写了一个家族。但大家别忘了,它写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个主线索下有四个分线索,可以来回交叉。小女儿除了丈夫之外还有情人,线索又很多。

            总之一句话,这两部作品有很多相像之处。但是如果太多地比较两部作品相近的地方,反倒会屏蔽中间的差异。一个作品在另外一个作品之后还能成为名著,一定是它有不同于那部作品的地方。如果写得和《战争与和平》一模一样,第二部《战争与和平》是没有意义的。作家也是一样,你像那个作家一样伟大可以,但如果写得一模一样,第二个作家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两部作品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是在基调上。《战争与和平》是弘扬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颂歌,是很正面的史诗;《生活与命运》主要是悲剧的史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调性上的差异,我们当然可以找出很多原因。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是三十多岁的壮年,按现在的标准来看是青年。格罗斯曼写《生活与命运》的时候是五六十岁,实际是他最后一部作品。而《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在不同的年龄段,人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另外,格罗斯曼写的是比较近的历史,对刚刚过去的现实必然带有反思和审视,更何况他写作的时候是在赫鲁晓夫“解冻”之后,而写作的主题是在“解冻”之前,他亲身体验的东西和后来要审视的东西之间有巨大的意识形态落差。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时,那场反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对它的正面评价几乎已成历史定论,无需他对战争的正义、战争中人的是非善恶再做评价,他的任务比格罗斯曼要轻松一些。

            当然,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这两个人的写作时空是不一样的。托尔斯泰写作的时候,姑且说他是一种自由写作的状态。格罗斯曼尽管已经处在“解冻”时期,但他心里一定会有一个强烈的体会:他是在做某种犯忌讳的事情。他写作的时候未必会想到他的作品一定可以马上出版,因为他那代人有很多都是为将来写作。这是两部作品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写作语境很不一样。

            过头来归纳一下,把《生活与命运》比作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两部作品确实非常相像。我想它们的文学史意义若干年以后会越来越接近。现在还不能说《生活与命运》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一定等同于《战争与和平》,但是它的文学史地位会逐渐走强。最后会不能达到《战争与和平》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以后再看。需要强调的一点:对两部作品做比较的时候,不要被它的相同之处所屏蔽,还要注意中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可能是它更重要的存在意义。

            我们知道格罗斯曼是一个犹太人,我们也知道他在苏联时期是很有名的作家,在卫国战争的时候做过随军记者。这部小说写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我看到俄国的材料上有一句话,说格罗斯曼“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随军记者,从斯大林格勒围困战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他一直是一个目击者。”这个是很厉害的。也就是说他小说中写到的这场战争,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他一直在那个地方。大家不要忽视这一点。他写战争,所有的一切是他自己眼睛看到的,这一点跟托尔斯泰不一样。托尔斯泰写的战争是历史,而格罗斯曼写的是他自己亲历的。

            另外一点,关于格罗斯曼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以前说他是苏联作家,现在可能会说他是Russian writer。不是我们这一行的人很快就把它翻译成“俄罗斯作家”,或者“俄国作家”。这里会有一个问题,因为他是犹太人(在俄国文学中,很多犹太作家不是特别强调自己的犹太身份,但《生活与命运》是一个例外,它完全是站出来大声疾呼的)。我们经常会说格罗斯曼是俄罗斯作家,“俄罗斯”在这里是民族的界定,事实上,Russian writer最好翻译成“俄语作家”,因为他用俄语写作。比如说布罗茨基得诺贝尔奖,是以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所有人都说他是English essayist——他用英文写散文,但美国的教科书上仍然会写他是个Russian poet,我想这个地方绝对不应该翻译成“俄罗斯诗人”,应该是“俄语诗人”。他用英语写散文,用俄语写诗,他是一个美国公民。Russian也好,English也好,既有国家的含义,也有民族的含义,又有语言的含义。

            关于格罗斯曼的定位,钱德勒的序言引了文学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的一句话,说“格罗斯曼是苏联作家中唯一一个把身份变换成俄国作家的人”。“苏联作家”,英语是Soviet writer,西方人用Soviet这个词实际上是有某种贬义的,所谓Soviet writer,你不是真正的作家,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作家,苏联解体了你就没有价值了。Russian writer,尽管在苏联时期你也是作家,但现在我们依然承认你的作家身份。从Soviet writer变成Russian writer,托多洛夫认为格罗斯曼几乎是唯一。没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尽管他是苏联公民(当然他后来被剥夺公民权,这是另外一回事)。他是苏联人,但他不是苏联作家,在苏联时期他就是Russian writer。

            关于格罗斯曼的身份现在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因为他出身和工作过的地方,现在属于乌克兰。乌克兰也有人说格罗斯曼是他们的作家,还有果戈理、布尔加科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乌克兰人说以后写乌克兰文学史,要把这些人都写进去。他们根本不是俄罗斯作家,而是乌克兰作家。俄罗斯人就说,他虽然是乌克兰人,比如果戈理,但他住在彼得堡,他用俄语写作,他也是我们的。加重格罗斯曼身份复杂性的还有一个因素。也就是他当时出生的地方和他后来在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回去工作过几年的地方处在乌克兰东部,也就是乌克兰已经宣布独立的地方,叫顿涅茨克。现在已经不承认它属于乌克兰了。我最近去日本开一个斯拉夫大会,顿涅茨克大学来的人都戴着国徽,到处说我们不是乌克兰人,我们是顿涅茨克人。我在网上很惊奇地看到一个东西,一张很小的照片——苏联人以前非常重视作家,一个作家如果在这个楼里住过,他死了以后就要给他在墙上做一个大理石的纪念牌,上面写几行字,说谁谁谁在这儿生活过,实际上是个小型的纪念碑了。这个顿涅茨克共和国,最近在格罗斯曼工作过的这家医院的墙上,已经做了这样一个纪念牌,上面写着:“著名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曾于1932-1933年在此工作。”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牌子?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要抢这个作家了:以后我这个国家顿涅茨克独立了,那他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作家。

            正如梁文道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我想,读完这部作品以后,所有人都不可能没有一点震撼的原因,是其中提出的良心问题。作品写到两个国家的集中营,德国和苏联的。很多人说他是全世界揭露希特勒集中营的第一人。从时间上看,他看来也是揭露苏联集中营的第一个人。现在一般说到苏联的集中营文学,是说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天》是1962年出的,确实在《生活与命运》之前,但我们别忘了,1961年《生活与命运》就被抄没了,它在1960年就写完了,那个时候索尔仁尼琴还在梁赞当老师。

            但是赫鲁晓夫为什么没有批准这部作品出版,紧接着在第二年就批准了《一天》的出版?而且《一天》是投给《新世界》的,《生活与命运》是投给《旗》杂志,其实《新世界》比《旗》还要激进一些。当然我们可能觉得,《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可能更纯粹一些。其实《一天》在讨论出版的时候,政治局委员好多人都不同意,赫鲁晓夫拍板让政治局全部同意出版。特瓦多夫斯基还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个可笑的场面,说《新世界》杂志做了清样本的《一天》,政治局每个人都发了一本,蓝颜色的封面。出门的时候,每个政治局委员都夹一本这个小说出来,说第二天就要发表。

    格罗斯曼1960年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这个作品公开投给一个官方杂志,而且还是比较正统的杂志?1961年2月,书稿被抄走了。9天以后,没有人来抓他,他就写了一封信给赫鲁晓夫。序言引用了其中几句话,我从网上找到了原文,因为序言中不是特别完整,我翻译出来了,他说:“我请求您还我的书以自由。我请求让编辑而非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特工来谈论我的书,来与我争论。我如今人身自由,可是我花费毕生心血写就的书却在坐牢,这种状态既无道理,也无意义。要知道此书是我写的,要知道我过去和现在都与此书不无关系。我仍然认为我写的是真相。我是怀着对人的爱和信仰写作此书的。我请求给我的书以自由。”

            看到这封信的语气,我能感觉到当时还是一个相当自由的社会。在他写这封信的时候,他一定揣摩到时代的脉搏。他觉得这写封信不会掉脑袋。我们看过索尔尼琴写给斯大林的信,也看过其他作家写给斯大林的信,但绝对不是这样的语气。凭这样写信的语气,是可以掉脑袋的。但1960年的时候已经不会了。所以格罗斯曼觉得作品在那个时候拿出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从对苏联集中营的揭露来说,《生活与命运》跟《一天》差不多,为什么赫鲁晓夫没有选这本书,而是选了《一天》,恐怕还是有其他原因,或者是篇幅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格罗斯曼不仅写了斯大林,还写了更多的东西。苏联文学史中有很多这样的花絮或者典故。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一个东西,是写到在两种极权制度下,人们都非常的顺从,顺从是从哪儿来的。这一段是让我非常震撼的:“在这个时期暴露出来的人类天性最惊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顺从。有时候,前往行刑的地方要排很长的队,等待被杀的人就自动排队。有时候,等待受刑要从早晨等到深夜,在长长的炎热的一天中,已经知道这件事的母亲提前带着水和面包为儿子准备着。成千上万的无辜者感觉到自己快要被逮捕了,提前把衣服和手巾包好,提前和家里人告别。千百万人住在巨大的集中营里,这些集中营不仅是他们自己建造的,而且自己看守着。”极权制度限制人身自由不可怕,更可怕是限制精神的自由。我们可能会简单地说这是奴性。为什么到某一个历史时刻,某一种社会体制下,人就特别听话,任凭某些管理者为所欲为,这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格罗斯曼在苏德两边都看到同样的现象,但是他说,顺从也是不一样的,人在极端的情况下依然面临选择。人有选择的余地。他在里面举了两个例子,我认为代表了他为选择给出的答案。一是被俘的政治犯伊康尼科夫,是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他宁愿自己被德军杀掉,绝对不参与毒气室的修建。他说谁要愿意修杀人的场所,谁就去修,但我不参与这个。第二个是索菲亚,书中一个非常感人的形象,她是一个医生,德国人把犹太人都抓起来送到灭绝营,说谁是医生谁就出列,这些人是不杀的。索菲亚从未做过母亲,她看到她一路上照顾的一个小男孩,她一直带着这个小孩一块儿走进毒气室,因为她觉得必须要有一个人陪着他一块儿死。当毒气慢慢渗出来的时候,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做妈妈了。”她第一次感觉到了母爱。她也可以选择不进毒气室。她为了做一次妈妈,选择进了这个地方,而不去给纳粹做医生。这就是格罗斯曼举的最极端的选择的例子。我想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主题,就是道德拷问。

            相比而言,我无疑更喜欢《生活与命运》,而不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是说我个人的趣味,而不是文学史的地位。如果让我归纳它的总体风格,我觉得就是抒情的悲剧的史诗。抒情和悲剧的东西在这里结合起来。一说到史诗,一定要有思想性和深刻性,这样的内容在书中非常多。在这些段落中,我们既能感觉到它的悲剧性,也能感觉到它的抒情性,也能感觉到它的史诗性。比如这几句:“大地是辽阔的,大地上的森林看去也是无边无际的,其实既能看到森林的头,又能看到森林的尾,可大地是无穷无尽的。像大地一样辽阔、一样长久的,是痛苦。”这是诗人的句子。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它是史诗?就是历史加诗歌,它给你这样的厚重感,又很抒情,又很悲壮,关于个体和宇宙的联系,善和恶、是和非的悖论,格罗斯曼都写得非常到位。

            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柳德米拉不知道儿子已经战死,她去探望的时候儿子已经埋到了坟地里了。她在坟头上待了一夜的时间,这是小说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格罗斯曼写这段的时候,无疑是把他自己的母亲带进去了,他母亲是被纳粹杀掉的。他一直对母亲的死特别愧疚,德军入侵的时候没有把她带出来,《生活与命运》这本书就是他献给母亲的。“在母亲的绝望中出现的那个世界,一时间冲破现实的桎梏、要取代现实的那个世界,又不见了。她的绝望好像变成了上帝,让儿子从坟墓里站起来,让空中布满新的星星。在过去的这几分钟里,世界上只有托里亚活着,其余的一切都有赖于他。但是,母亲的强大力量不能长久地使大量的人群、大海、道路、土地和城市服从死去的托里亚。”《生活与命运》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格罗斯曼经常用现代派的手法,就像现代派诗歌,比如他会写到“钢铁的俄罗斯突然向西方走去”,会说“二十世纪杀死了她的母亲”。比如两位序言作者都写到一点,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伏尔加格勒)有一个纪念群雕,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外雕塑《祖国母亲在召唤》,群雕上刻了一行字,钱德勒说没有人知道是格罗斯曼写的。这行字源于他当时写的战场报道:钢铁的风向他们的脸上吹去,他们依然往前走,德国人感到恐惧,这样的人是活的士兵,还是死人?这样一句话被标在雕塑入口的地方。这样的语言非常的现代派,不是托尔斯泰时期的语言。

            这本书的译者力冈是我的大学老师,当时教我们的文学选读课。现在想来,他到我们学校工作的时候,我已经上大二了,那个时候落实政策,属于最晚的一批。他自己告诉我们,俄罗斯文学他最喜欢的两种风格,一个是带有悲剧感,一个是带有抒情性。译者序言写得非常短,他提到,跟他翻译的《日瓦戈医生》相比,就深刻性来说,他认为这部作品厚重得多。在最后他写道,这部作品和《静静的顿河》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其实悲剧性和抒情性结合得最好的,在俄语文学史上有可能就是这两部作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翻译的话,我想中国的翻译家中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一个译者和作家一样,比较适应某一种风格。译得好的文学作品的译者往往有某些特定的对象。我想力冈能遇到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幸事。他有过被打成右派的经历,他当了那么长时间的反革命,他在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他跟一般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578+)
  • 图文清晰(845+)
  • 已买(894+)
  • 书籍多(636+)
  • 藏书馆(354+)
  • 目录完整(767+)
  • 博大精深(839+)
  • 下载快(659+)
  • 值得下载(566+)
  • 中评(5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5:0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9:2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詹***萍: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40:1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5:5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0:31:1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宫***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0:38:10 )

    我说完了。

  • 网友 相***儿: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0:39:2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孙***夏: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0:36:2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常***翠: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4:4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颜: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0:35:1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同作者:上田早夕里的书籍:


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书籍:

  • 扑克牌算24点游戏技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妆容与形象设计(项化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官方正版 假一罚十】 零基础学用万用表 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 复杂线路设备元件使用方法检测技巧 万用表检测低压电器 万用表电工维修检测使用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变频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变频器故障检修检测技巧教程图解 变频器维修技术电力电子基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变频器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每天5分钟旅游英语口语(口袋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一本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消防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观赏鱼养殖技术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小说” 的书籍:

  • 防风林的外边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魔鬼(草婴译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全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短经典精选系列:迷宫(软精装)(俄罗斯国家奖、凯旋奖、普希金文学奖得主,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独树一帜的女性声音)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鱼王(新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记忆记忆(荣获2018年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项“大书奖”和2019年俄罗斯文学奖“鼻子奖”入围2021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地球尽头的温室(第34届银河奖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失语者 I人专属作家,杀疯了的韩女文学大师韩江《素食者》后调动鲜血与热泪谱写长篇新作!当当独家赠送卤猫亲绘海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模范生的生存法则(韩国第九届青少年文学奖得主黄英美高口碑力作,聚焦国内外青少年群体,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校园日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白发阿娥及其他(人一老,就该被时代抛弃吗?衰老与成长同样惊心动魄!西西的老年人故事集,莫言推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小说作品集” 的书籍:

  • 迷宫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阅读契诃夫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高尔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俄罗斯民族风情的艺术画卷,俄罗斯命运的独特回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卡斯提拉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内奸夙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契诃夫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在迷失国度下被遗忘了的自白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亲爱的小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跨学科视野下的法治发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综合” 的书籍:

  • 球场交际的成功法则(不要让你在高尔夫球场上丧失面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咨询顾问的商业思维:第5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十字军骑士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提问的威力:教练问题全清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超级中层商学院之沟通有结果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美] 葛玫 著,刘昱 译 上海三联书店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我爱你江山美如画(人民日报美文诵读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鲁滨逊漂流记(精装)正版 六年级课外读物 全译本青少版初中小学课外读物世界名著学校配套阅读书籍译林出版社 新华书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2023年四川宁夏贵州重庆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一本通综合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库模拟试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普希金全集(5中短篇小说游记)(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