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 mobi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07 17:20:03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mobi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mobi格式下载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9640358
  • 作者:林木 
  • 出版社:安徽文艺
  • 出版时间:2012-01
  • 页数:82
  • 价格:9.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艺术 音乐 打击乐器/敲击乐器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07 17:20:03

内容简介:

林木编著的《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是电子琴入门教程,难度控制在一个升降号之内。《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以课的形式呈现,从 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循序渐进地融入音乐常识和演奏知识,同时配以相应的练习乐曲,让学生既能掌握电子琴的演奏技巧,又能轻松地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从而一举两得。该书内容编排合理、巧妙,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使用。


书籍目录:

概述

一、电子琴常用按钮名称与性能

二、电子琴常用音色

三、电子琴常用节奏

四、电子琴常用指法

五、电子琴键盘与五线谱对照表

六、电子琴自动低音和弦伴奏

音乐常识:中央c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乐曲:中央c歌 爷爷的大钟 莫卡新软皮鞋

第二课

音乐常识:高音谱表上的d1音、e1音

乐曲:抡大锤 火车 玛丽有只小羔羊 雷格泰姆舞

第三课

音乐常识:高音谱表上的f1音、g1音 附点二分音符

乐曲:欢乐颂 下雨了 开球 “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

第四课

音乐常识:八分音符连音线反复跳跃

演奏知识:顺指法

乐曲:小蜜蜂 风笛舞曲 划船歌 五指歌

第五课

音乐常识:高音谱表上的a1音、b1音十六分音符反复

演奏知识:穿指法跨指法扩指法

乐曲:走走跑跑 扩指练习曲 小星星 颂祖国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六课

音乐常识.休IE符和弦C大调 乐句

演奏知识:伴奏键盘单指和弦伴奏C大调自动和弦伴奏

乐曲:在农场里 大笨钟 圆舞曲 粉刷匠 淘气的小黑鸡

第七课

音乐常识:提高八度后产生的新音

演奏知识:缩指 指法

乐曲:红莓果 小杜鹃 缩指练习 老黑奴 轮指练习曲 铃儿响叮当

第八课

音乐常识:降低八度后产生的新音 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

乐曲:生日歌 红河谷 伦敦桥 春天来了 跳吧、跳吧 牧童

第九课

音乐常识:a小调呼吸记号

演奏知识:a小调自动和弦伴奏

乐曲:a小调音阶练习曲 四季歌 樱花 青春舞曲 虹彩妹妹

第十课

音乐常识:G大调 附点八分音符

演奏知识:跳音G大调自动和弦伴奏

乐曲:玩具进行曲 勇敢的鄂伦春 G大调音阶练习曲 幸福拍手歌 摇篮曲

第十一课

音乐常识:e小调

演奏常识:e小调自动和弦伴奏保持音

乐曲:e小调音阶练习曲 欢乐的牧童 喀秋莎 小河淌水 荒城之月

第十二课

音乐常识:F大调

演奏知识:F大调自动和弦伴奏力度记号

乐曲:F大调音阶练习曲 丰收之歌 南泥湾 卖报歌 剪羊毛

第十三课

音乐常识:d小调

演奏常识:d小调自动和弦伴奏装饰音

乐曲:d小调音阶练习曲 翻身农奴把歌唱 哇哈哈 蓝花花 采茶扑蝶

中外乐曲弹奏

送别

世上只有妈妈好

雪绒花

绿袖子

星仔走天涯

哆来咪

孤独的牧羊人

桑塔露琪亚

友谊地久天长

溜冰圆舞曲

多瑙河之波

加伏特舞曲

《梁祝》主题

步步高

月亮代表我的心

橄榄树

月亮之上

隐形的翅膀

红豆

红莓花儿开

道拉基

茉莉花

童年

恰似你的温柔

你要嫁给我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鸭子

潜海姑娘

《天鹅湖》序曲

彩云追月

康定情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小酒窝

北京欢迎你

菊花台

同一首歌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林木编著的《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是电子琴入门教程,难度控制在一个升降号之内。《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以课的形式呈现,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循序渐进地融入音乐常识和演奏知识,同时配以相应的练习乐曲,让学生既能掌握电子琴的演奏技巧,又能轻松地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从而一举两得。该书内容编排合理、巧妙,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使用。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Luffyjun 发布时间:2022-04-03 22:04:25

    怎么讲,朱老师的声音还蛮好听~看完虽然不能成为解梦师但对事物的“意象”多一些了解不是很好吗。咨询中很多人的防御机制很强,如果采用释梦、意象分析、绘画、隐喻等方式来解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精神分析很多都是一通百通,还有注意一点是,任何事物都有多种解释,最起码有好坏两面,万不可单一分析【哈哈,要问我怎么知道,哈哈,当年想考北林的研究生,去见了朱老师,当时塞给他一封信,他以为是钱一开始没敢收,哈哈哈,想想自己真的太2了,不过年轻追梦有什么可笑的呢

  • 作者: 有鹿 发布时间:2015-04-04 02:27:56

    和三十年前所写的,几乎是一样的东西啊……像是去熟悉的店里买了一件新出的春季白衬衫……另外,林少华在后记里面说“第三次甚至留下了一根卫生棉条”,剧透就不说了,那是第一次就留下的啊…….

  • 作者: 皮皮 发布时间:2023-07-13 20:57:47

    JF ALE

  • 作者: 曾良君 发布时间:2012-06-30 17:30:58

    国学心灵鸡汤

  • 作者: 女侠饶命 发布时间:2020-04-14 22:32:12

    贾老师大作 必读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新课标读本,适合孩子更适合家长

    作者:薇薇爱阅读 发布时间:2016-12-22 11:40:22

    文:薇薇爱阅读

    第一次读弟子规是女儿幼儿园发的弟子规的书, 相对于读唐诗, 觉得弟子规更加的朗朗上口, 有一些内容值得借鉴, 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总是很快的。 半个学期下来,弟子规已经背的很熟练了, 有时候晚上在家的时候会跟着孩子读一读, 跟她讲讲弟子规里面的内容的意思。

    《弟子规》成书于清代, 全文1080个字, 作者是清炒的秀才李毓秀,《弟子规》最初成熟时并不叫弟子规, 而是叫做《训蒙文》。后来一个叫做贾存仁的先生修订后,才正式定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内容源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 详细列出了为人弟子者在家、求学、出外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弟子规》将诵读经典与习字、治学、修身融为一体,教导人们勤学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同时《弟子规》言语流畅, 接近白话,读诵时朗朗上口, 有利于人们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能为学习其他景点和文化知识打下基础,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源于《论语》它的中心理论也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 “首孝悌,次谨信”点出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亦即它所要宣扬的主题思想:一是孝悌,二是谨信。

    这本《弟子规全评》, 是针对弟子规的详细的解读, 不仅有关于字义的解读, 还有关于文章句子起源的描述, 文后还增加了一部分深度解读。 作为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一本, 这本书比较适合孩子或者家长们阅读。 关于文后的深度解读的也是一些古人的经典的故事, 看着也有教育意义。 这本书更加多方位的给大家展示了关于《弟子规》的内容, 小朋友的家长也可以挑选一些作为延伸阅读, 给孩子做睡前故事也不错。

  • 卡波蒂的阴郁与凄婉

    作者:齐物秋水 发布时间:2013-03-01 19:41:09

    据说杜鲁门•卡波蒂欠缺虚构的能力,这对于一位小说家而言是个吊诡的缺陷,不过若非此,或许也不会有“非虚构小说”这种文体的诞生(聪明的卡波蒂总要给自己的难言之隐找些回补的)。至于《草竖琴》的创作,虽然还未到作者开宗立派的时候,但其非虚构的本质却是毋庸置疑的,故事的主体来自卡波蒂的童年生活,人物亦自有原型出处。那段早年的经历或许是他最为温暖的时光,以至其标志性的阴郁色彩在《草竖琴》中淡薄了许多,而是增添了如许的凄婉与静谧。

    男孩柯林•芬威克是故事的叙述者,他在父母亡故后,被姨婆韦莱娜和多莉两姐妹收养,生活在大宅院里。后来韦莱娜和多莉因浮肿药水秘方起了争执,在冲突后多莉、柯林,以及黑人女仆凯瑟琳一起离家出走,躲进了树林里一座古老的树屋,不过,这种隐居的生活很快就被外界的力量打破了……

    卡波蒂善于以哥特手法表现社会边缘人物,而《草竖琴》中的多莉、柯林、凯瑟琳,及后来加入的退休法官与少年莱利,在小镇中显然也处于边缘位置,但例外的是,卡波蒂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却并无太多哥特色彩。这表明卡波蒂沉浸在一种回忆的温情中,过往的美好时光将不定的阴霾荡涤一清,温和的刻画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不过尽管如此,对边缘人物的关注于卡波蒂而言却是一以贯之的,而在《草竖琴》中,更是采取了一种戏剧化的形式来呈现。虽然没有更多的背景材料支持,但我猜测,故事的大多情节与元素都是真实的,但隐居树屋及镇上权威人士的声讨与追打大约是卡波蒂难得的虚构,这不仅出于戏剧性的要求,且构成一个隐喻,即社会主流对边缘人物的极度挤压与迫害。

    有如此的隐喻打底,我们方能更好地理解镇上的名流兴师动众对树屋隐居者的讨伐。表面上,众人前来是受了韦莱娜的暗示与鼓动,为她出头,谴责多莉没有服从姐姐权威,竟然以离家出走来抗议。但深究内里,他们暗藏着某种恐慌,是主流社会对逸出生活常规的群落与个体的不屑、抵触乃至恐惧,必欲驱逐之、纠正之、弯拗之而后快。多莉,这位在镇上生活多年的老小姐,胆怯羞涩,从未有逾矩的行为,忽然间反抗大家长——姐姐韦莱娜——的意愿与权威(不肯交出药水的秘方),并以出走为抗议方式,这在镇上是如何石破天惊的事情啊,于世道人心难免是个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当然要负起责任来,于是,出现了群情涌动的场景。这对多莉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但她挺住了,坚持自己所要坚持的,自主性的原则是不可退缩的。有意味的是,三个边缘人(多莉、柯林、凯瑟琳)组成的群落遭到主流社会的挤压之后,不断有声援者加入进来,退休法官、少年莱利,还有坐着大篷车的艾达一家,而他们的共同点,即都处于社会的边缘,或被这个社会所遗弃,或遭遇忽略。这种声援有主动的,亦有不自觉的,实质上是同类的相惜,他们在互相取暖与慰藉。而在其反面,镇上的讨伐队伍即使以韦莱娜之名,却行的是自己潜藏心底的恐惧之实,任何对常规轨道构成威胁的行为,都必须遭到惩罚。这也能解释为何如此一桩小的事端,最终竟出现了一声枪响(虽然未酿成大的悲剧),未免小题大做了。其实就更深一层面而言,是有着未明言的缘由的。

    至于韦莱娜,不论在小镇,还是家族中,都是有影响力的强势人物。她霸道,说一不二,强迫妹妹多莉交出药水秘方,妹妹出走,立刻鼓动镇上的人去追赶,宛如“女领主”的形象跃然纸上。不过,在小说的末尾韦莱娜向多莉的诉说中,我们惊异地发现这位女强人的不为人知处,她的脆弱、她的孤独,使她向妹妹妥协,也是先前明知一个男人的骗子本性却仍然信任之的原因。此时,一位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物,似乎在心理层面与昔时鄙视的边缘群落“同流”了,这是一种矛盾的逆反,却也是人性的幽微所在。

    自《草竖琴》而见,卡波蒂对边缘人物的钟爱,这种爱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而就是切切实实的局中人。他曾经生活在其中,即使以后飞黄腾达亦不能忘怀,细腻地表现于创作中。边缘群落的真实处境无法摆脱阴郁色彩,在《草竖琴》中我们亦隐约窥见,但卡波蒂无法掩饰自己的温情,为畸零人的遭遇加上了许多和美的光线,于是,一切都变得朦胧可人,进入岁月的悠然轮转之中了。

  • 最初是天堂,最后是荒唐

    作者:豆芽 发布时间:2013-06-02 09:12:12

    蛮佩服自己的,那么枯燥的流水账的信居然全部认真看完了。现在倒有点隐隐的期待,林洙还会带来什么“惊喜”?

    从两方面来说说自己的读后感:1,晒信件的行为;2,信的内容

    先说1:对80多岁的老人晒信件这种举动,只能说,so crazy。她想表达什么很清楚,书中其他文章都是陪衬,信中的其他文字也都是炮灰,不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梁思成对她如何昵称,如何渴望吗?好了,我们看到了,“亲千万次”,真是热情啊,怪不得林奶奶回忆录里有写:“他给我的热情超过任何年轻人。”呵呵,证实了之前说的,年轻的身体让梁思成感觉很好。当时还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如此解释有损梁的光辉形象,现在好了,学生心心念念要维护师长形象,师母直接把privacy出版发行,果然是豁得出。

    估计梁思成是绝对想不到这些文字有一天会公布于众的。台湾学者余光中曾说,表达此类敏感话题要注意把握尺度,总不能把床搬到大街上。梁思成在私人信件中肉麻一下没有错,但林奶奶恨不得让隐私人人皆知,以如此高龄,做如此彪悍的举动,不知她有没有考虑过梁思成的体面?学者夫妻中,原配夫妻,恩爱到老的很多很多,有哪个向她这样的?再一次充分理解当年为什么周围所有人都反对梁思成娶她,三岁看到老,不安分的心性果然是始终不变。

    三封信,第一封6月6日,第二封9月21日,最后一封66年2月23日。根据信中内容,可以判断第一封是1963年,因为63年是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在扬州建造鉴真纪念堂。梁思成接受设计任务后去扬州考察。

    第二封是1965年,梁作为中国建筑代表团团长,带团去巴黎参加建筑年会,回国时转道莫斯科。

    大概是中外这类信件看过不少(文人,艺术家们很多私人信件都公开发表了)。我读后的感觉还可以,当然surprise是有的,没想到林奶奶一下子把尺度放得这么大,谁说老年人封建保守的?86岁的老人希望全世界知道她后夫对她身体的热情,呵呵,当初看到她回忆录里写“他给我的热情胜过任何年轻人”,立刻就读懂林洙想表达的意思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梁思成要不顾亲友反对跟林洙结婚,那个最关键的point不是学历,不是才华,甚至不是外表,而是人类最永恒的需要:sex.

    想想看,两人最初的开始:梁思成试探性的一封信,林洙立刻扑进他的怀里.....7年独身的梁,显然很enjoy。所以,两人庆祝登记结婚的方式不是旅游,不是宴请,而是去宾馆开房!(这个细节是林洙某次访谈中亲口说的)开房几天,很令人浮想啊~~~不过也算正常,林洙的其他作用都可以由保姆代替,事实上,他们结婚的62年,梁家有保姆,梁为什么跟她结婚?排除法之后,也就剩下这一点了。(已婚的话,应该懂的)

    因为留意到以上信息,所以对这次的三封信,并没太大意外,只是坐实了之前的推测而已。但这个问题,显然不方便说得太直白,没想到给他们留面子,当事人还不愿意,现在好了,闺房之乐公之于众,以这样的隐私来博关注,找存在感,林洙还真是不服输啊

    为什么会公开这几封信?说是纪念梁思成去世40周年,当别人傻啊?与其说纪念梁,不如说林洙找个由头完成自己的反击。

    反击什么?就是《梁思成林徽因》那套记录片。

    纪录片2010年9月播出(也可能是10月,不太记得清),好评如潮,某种程度上再揿关注热点,梁林一体的伉俪形象深入人心。记录片导演说得很清楚,这部片子是梁从诫托付下拍摄的,这是他作为儿子,希望真实还原父母一生经历,追求的一份心愿。片子如愿完成,可惜梁从诫在播出不久去世。

    这套纪录片最大的特点,是让历史自己说话。其中很少第三者的评论,大量采用了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其中,费慰梅保存的和梁林的通信尤其珍贵,几乎都是第一次面世,通过他们,让人看到了一对更真实,更丰满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形象。因为这些私人信件的公开,梁思成,尤其是林徽因,给人的印象更好,因为那些随意写下的信,记录了他们当时的思想,态度,境况,文如其人,清新隽雅,也不乏灵巧和幽默。

    观众赞赏这对伉俪的和谐,感叹他们遭遇的命运,梁家族人也很满意这部片子,认为是至今所有关于梁林的作品中最靠谱的。在大家的欢心喜悦中,估计林洙是愤愤然不甘心的,所以,她也要吸引关注,怎么吸引?照葫芦画瓢啊,最简单的,你们有信,我也有啊,谁怕谁?

    于是,林洙精挑细选的几封信出版了。不要说什么纪念,更不要妄谈为了普及梁的建筑思想,还“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次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几篇已经出版过N次的文章再排列组合一下,至于“千思百量”么?林洙真正“千思百量”的是选哪几封信吧?出版社认可这一行为,无非是为了博关注,拉动订货量。一个为了收益,一个为了找存在感,当然,收益也是要的,于是梁思成的隐私华丽揭幕。

    现在回头去看,会发现以2010年为线,林洙的态度行为反差很大。之前虽然偶有过线,但总体不至于太出格,10年梁从诫走了之后,林奶奶就象摘了紧箍咒一般的闹腾,种种言行的诉求无非一个主题:林徽因不好,我才是梁思成的好妻子。你们怎么就光提林徽因,不提我?所以,她只好一遍遍自己跳出来找存在感。

    说起来也是80多的人了,经历过那么多,总应该看淡世事,心境平和了吧?怎么还这么不安分?站在公众面前的老人很多,哪个如她这样不知分寸?哦,她的年龄是不能问的,对着镜头矫情地说“那属于隐私”,但是,床倒是可以搬上大街的......之前还闪烁其词,只是暧昧地表达两性欢愉,这次全然突破尺度,到底想怎样?难道,捂着胸口装心痛就是西施啊?有个成语叫东施效颦,就算高中毕业也应该知道啊

    不得不说,林洙这回的举动不仅没为自己加分,反而彻底令自己掉价——那位要为师母讳的仁兄看这里,所有善良的要为林洙留面子的看这里,林洙丝毫不介意大家知道关注她和梁思成的两性互动,次次主动提供细节,而且一次比一次hot,你们今后就不要瞎操心了。我期待着,下一次,林奶奶可以告诉大家,以梁思成常年需要穿铁背心的脊椎承受力,怎么完成全套动作?正常思路下,林洙是主动的无疑,离异有孩的毕竟经验丰富,花样多,所以,真让梁爱不释手啊,如何回报?亲你千万次~~~ ——证据链完整,Bingo!

    好了,下面说说梁。

    信中表现的梁思成与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有距离,但是,我倒能接受。换种思路,以普通人的角度看,就没什么了。说得粗俗点,床都上了,亲下肯定要的,没啥大惊小怪的。以梁64岁的年纪,还有亲千万次的passion,的确是热情啊,呵呵,可惜林洙没生个孩子,否则,现在何至于这么累地为自己辩解?

    不知林洙以什么原则来选信?估计是哪封最肉麻选哪封,她想证明梁对她的渴望,但是,忽略了信件主要内容的筛选。三封信,如果去掉称呼和结尾的私密话,里面有林洙什么事吗?通篇的流水帐,老实说一点不好看,感觉梁思成是太寂寞了,他需要一个听众。与其说梁思成爱着,不如说他需要林洙年轻的身体和倾听仰望的姿态。

    大家也不用诧异梁文风的差异,梁思成毕竟接受过父亲严格的国学教育和长期熏陶,他的这种文章气质上的不一致,宋代就有啦,而且是群体性的,早就有人总结分析过了,具体可以去找宋代文人,散文诗歌的端庄雅正和词的香艳馥丽的比较,同一作者,可以在不同体裁中表现完全不同的两种面貌。当时的社会,散文诗歌是正统,笔下文章面对的是朋友,学生,上司,甚至是皇帝,关乎自己形象。而词与小令等,原本就起源歌台舞榭,面对的是莺莺燕燕,或者家里眷养的侍妾,更多表现是享受,是放纵,是最直白的对女性的欲望。

    梁思成的已经公开的2类私信,不正好符合上面的划分吗?记得记录片里有个细节,梁思成的学生,后来的清华教授回忆说,48年共产党接管北京前,大家讨论要不要走,梁思成说不走,因为传言要被共产,梁说:我就一辆小汽车,他们要的话拿去给蓝苹坐好了。------这句话蛮多只可意会心照不宣的信息,这只是冰山一角吧,男人之间的段子啊,梁思成可是游刃有余的。

    理解了以上,就能接受这三封信中的梁。具有艺术气质的老年男性因为二婚阴阳调和,鲜格格地写了几句肉麻话,也还好啦。再说,还不知道这几封信的出台背景呢,以林洙的个性,难说她有没有对梁思成发嗲要求梁写信取悦他。林洙曾在信里对梁说:“晚上孩子睡了.....我多么多么想念你,无比需要你。我等待着,心灵的这一寒流只有你能把它驱散。”-----什么感觉?想装文艺小清新却忍不住地流露着情欲,大概,这就是他们交流的方式和风格吧。

    把梁思成写给其他人的书信找出来,浏览一遍,脑子里跳出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好了,恭喜林洙,在她的熏陶努力下,把谦逊有礼的大学者,同化为狭隘肉麻的路人甲。境界有差距的2人结婚,林洙的小家子心性丝毫没改,倒是梁思成温和宽容的品质丧失,算劣币驱逐良币吗?

    林洙小聪明有的,但显然不高明。或者说,以前多少掩饰自己去林徽因化的强烈愿望还算认清形势,如今的大尺度,却实在幼稚又胡闹。她以为抛出几句肉麻话就证明梁思成跟她有爱情啦?理工类的顶级学府呆了一辈子,怎么还这么不踏实?还不懂“行胜于言”的道理?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是约会前耐心的等待,是出差归来满满当当的礼物,是日常生活镜头里的抓拍,是十多年细心体贴地照顾,是结婚纪念日的共同庆祝......

    梁对林洙的爱(就随了林奶奶的意,先假设有):是想亲你千万次,是希望你能带给我温暖,是你的孩子喝我一杯水就摔门而出,是如果组织认为你有问题,我们之间就完了,是结婚十年,对你的评价仅仅是“这些年多亏了你”,是去世前想着安排前妻母亲的去处,却没有关于你的任何安排......

    除了涉及性,梁思成有主动表示,其他时候,梁和林洙有啥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互动?如果基于以上事实,林洙还是一味认定她和梁思成有爱情,还有人一味坚持他们之间有爱情,OK,那真要祝愿你以后就获得如此别具一格的,一般人消受不了的“爱情”~~

    应该是2011年吧,面对采访中“如何比较自己跟林徽因”的提问,林洙很不屑地说“跟死人吃什么醋,够不着她”,且不说跟回忆录里矫情的赞美姿态有多大反差,就说你自己一直在争的身份吧,一直觉得大家不够尊重你,不把你这个梁夫人放在眼里,那你总该做得到位点,表现得体些。上面这种话,符合你的身份吗?面对几乎毫无素质可言的刻薄,让别人怎么尊重你?现在更绝,尺度如此大,难道这是学者遗孀该有的姿态?这点上说,林洙还不如下层艺人出生的甘少苏,做为梁宗岱的后妻,两人的开始也是一笔糊涂帐,甘为了拉住梁宗岱这根救命稻草,也很主动地努力过,但甘少苏在回忆录里还算客观地说明情况,梁宗岱死后,她也没用这块招牌折腾什么。

    林洙以为林徽因为什么被人喜欢?单纯因为她是梁夫人?搞搞清楚,撇开建筑专业相关人员,梁思成在普通人群中的声名,还是靠的林徽因。说得不好听一些,在大众传播领域,梁思成是做为林徽因的附件存在的,而林洙,是梁的附件,即:相对“林徽因”这一传播的关键词,林洙是附件的附件,04年你压抑自己的心性,摆正姿态,大家也顺便捧了你一把,你就因此昏头啦?以为可以自立门户,开山纳徒了?一副小人得志的腔调。

    现在林洙这样毫无节制地消费梁,当她把梁思成彻底还原为普通路人甲后,她就会知道,林徽因是她不光这辈子,哪怕下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无关美貌家世,也无关风花雪月,就凭清华建筑系一级教授的职位,就凭李庄时期对营造学社的坚守,林徽因就甩她不知多远。

    林洙的小市民习气和思维境界,根本没领会大家对林徽因喜爱的深层原因,她以为只要爬上梁的床,让他亲几下,就能成为下一个林徽因了?就能平起平坐了?还上电视很得意地说林徽因不是好妻子,因为她不爱做家务。帮帮忙哦,井底之蛙,小家子气到老不散,人家什么出身,有必要自己做家务吗?再说,既然你那么enjoy做家务,怎么文革前一直家里请保姆?

    说林洙幼稚,是她不顾老脸,拿出那么几封信,以为信里的语言肉麻点就代表感情深?用前BOSS的话说:naive,too simple。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算经典了,他们的婚姻真实呢?一直不算太和谐,沈还出轨了,起码精神出轨了蛮长一段时间,身体是否出轨不知道。

    张道藩和蒋碧薇的书信互动让人叹为观止,几十万字啊,而且不象梁思成那样是乏味的流水帐,几乎篇篇情深意切,思浓泣血,结果呢?最后张还是回到了妻子身边,蒋孤独终老。

    老话流传至今,肯定有道理的: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也罢,坏也罢,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也都已经过去了,那么大年纪了,一次次做些不着调的丢份的举动,到底是跟自己较劲还是实在太缺钱?或者,就为了跟林徽因一较高下,争一口气?你索性沉默,大家还可以猜测或许你们是有爱情的,现在这样,报料到这种程度,你让想维护你的人如何操作?一点回旋空间都没有了。

    而且,就看林洙这回的行为,我倒肯定她对梁思成的感情,也算不得多深厚。-------

    男人在社会公众面前,什么最重要?面子。

    谁最有义务和愿望维护男人的面子?妻子。

    再看看林洙都作了什么,真的爱梁思成,会这么不顾他的身份体面,如此无节制地消费梁的声名威望?人家是保护掩饰都来不及,她倒好,起劲地闹腾。

    张道藩和蒋碧微分手后,蒋把张给她的几十万字信件出版发行,这边刚出版,那边张就住进医院,台湾媒体说,张是气急攻心。如果梁地下有知,看到自己那几封信被公开,有何感想?

    来自出版社的营销文案:

    “今年是梁思成逝世40周年,《梁》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之书。书中精选了梁思成最重要的建筑文字,并配有他的家庭相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真的看完全书,不知还会有几个人觉得是向大师致敬?挖个坑让大师跳吧。林洙才不管大师的名声如何,只要她自己的名字又一次出现了,她又有钱进账了,就好了。

    再怎么重要的建筑文字,出版N遍后,边际效用也没多少了,为了博关注,卖弄机巧,这本书的编辑策划太过刻意,甚至到了扭曲的程度:

    居然把“梁”的各种字体都列上了,实在没内容写了吧

    小标题为了统一突出“梁”字,有一节名曰“惊起梁尘”。难道是我出国数年,中文退化了?还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这个词什么意思?除了苍白矫情,没其他想法了

    可怜梁思成,那么光彩照人的前半个多世纪的优秀人生,最后十年,泯然众人。

    说梁思成最后十年泯然众人,不是指他文革中的行为,那些经历很心酸,也很悲哀,当然明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身不由己。我感叹的,是老年的梁思成,面对人性的弱点,终究是糊涂了一回。

    当年梁的再婚闹得议论纷纷,大家不是反对他再娶,只是反对林洙这个人。梁家数十年的老朋友,政治学家张奚若甚至因此与梁绝交。看看如今这位再婚妻子的各种闹腾,太理解当年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了。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林洙的不安分心性,到老不变。

    不说她和前夫程应铨的那笔糊涂账了,就说她跟梁思成的开始吧。林洙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执行力一流。因为离婚,在三年困难时期靠自己养2个孩子不容易,就把眼光瞄准了副部级待遇的梁思成,找个理由堂而皇之登门,而且是晚上,好了,丧偶7年的孤独老人,面对若有若无的撩拨,当然抗不住。3周时间,就真空漏气,一个月之后登记结婚。前后2个月都不到。

    不要说2人之间迸发了天雷地火的爱情,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她在回忆录里要特意模糊关键时间,拉长她和梁的交往过程?(04年回忆录出版后,很多人觉得她隐忍啊,善良啊,但很多当年的知情者看不下去了,清华建筑系的几位梁思成当年的学生,后来是建筑系教授,特意写了本梁思成传,特意注明林洙主动要求到梁家帮忙整理资料的时间。)林洙在自己回忆录里修饰增减的地方很多,甚至很多虚构场景,先不说。林洙那么做,无非想给读者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她和梁思成的感情,是日久生情,温情脉脉。而事实上,他们的结合,只是常见的老教授娶小保姆的模式,扶贫+暖床,各取所需罢了,完全没有可以提升的审美亮点。

    一个需要年轻女性的身体和陪伴,一个需要梁每月400多的工资帮她养家(她自己的收入每月只有20元,再婚后梁思成每月支付80元,给林洙的母亲和2个孩子,2个孩子不在梁家2层小楼住,而是跟姥姥挤在2间小屋里,因为实在太小,林洙的儿子晚上不得不睡在厨房),梁思成当时的副部级待遇让她感觉非常好。本来,这完全没问题,大家都可以理解。看在她文革中那几年的面子上,大家都会尊重她。

    可惜,林洙不满足啊,她不满足只是作为梁思成的后妻,她不满足大家觉得她只是照顾梁的生活,她要告诉大家,她和梁思成是有爱情的,而且是心灵相通的爱情,是和林徽因一样的哦------这就矫情了不是吗?一矫情,各么大家就反感了,一反感,大家就找资料,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林奶奶那么豁得出,不仅年轻时豁得出,如今86岁了,依然如此

    本来他们怎么样都好,无所谓的。但为什么,如今非要洗白自己当初的动机,美化两人的关系?把世俗说成高尚,把虚荣说成伟大。为了多赚钱吗?还是为了发泄数十年来心中的怨气?

    梁思成去世40年了,时代已经翻天覆地,别人原本不在乎你们之间怎么样,偏偏自己一遍遍跳出来作秀,反复折磨公众的感官。

    有时迷信的想,程应铨把她带进清华,自己却弄得这个下场,好算给她垫背吧;

    梁思成文革中期走了,梁的悲哀,梁的保护北京而不得,现在变成了她作秀的平台,也算作了回她的踏脚石。

    自己的2个孩子丝毫不出色,甚至在学者子女的平均线以下,她周围的人个个要么不得善终,要么平淡非常,只有她,多滋润啊!

    真心说一句,那么大年纪了,好好沉下心想想,不要把子孙后辈的福气都折腾光。

    强调一点:我充分理解梁思成的再婚,他当时那个处境,找个人照顾生活很正常,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但林洙不甘心啊,她完全不满足于只被人当成梁思成晚年的妻子,她更痛恨林徽因去世多年,大家还是要把梁思成和林徽因放在一起。所以,她要争,她要砍掉林徽因的贡献,把自己安放在梁思成的身边。其实她和梁的婚姻只有10年,在那之前,梁思成的所有今天被人赞颂铭记的事业都已完成,而且,林徽因都与梁并肩在一起。62年再婚后,在学术上,因为年纪及政治的原因,梁思成除了最终完成营造法式的注释,其他并无所出。66年文革中,反而是因为2篇批判吴晗的文章而引来对自身的批判。--------这样的背景下,林洙出于个人私欲,因为梁思成的知名度,一遍遍跳出来找存在感,一遍遍利用梁思成的文革遭遇搞悲情营销,非要在大众面前卖弄隐私,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的人,不正是她吗?

    梁思成的文革遭遇看得人很感慨,但林洙不厌其烦地,如祥林嫂般的,一遍遍地告诉大家,梁在文革如何如何,真的爱一个人,面对那么伤痛的回忆,谁做得到反复撕开伤口给人看?真的有爱,心会痛的。比如傅聪就说过,他几乎不读出版的《傅雷家书》,完全不敢看,不能看……文革后,伤痕文学兴起那些年,很多人邀请梁家子女写文革经历的,但他们都拒绝了,他们的遭遇很多比梁思成更糟糕。

    为什么只有林洙愿意欢天喜地地反复诉说文革?因为那一段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梁思成如今对她来说,只是个工具。达成她“世俗的上进心”的工具,当年沈从文就评价她“林洙就是爱钱”,作家看人,到底是深刻的。所以,哪怕从整体上看,梁思成的学术成熟期在47年之前,田野调查期主要在30年代,因为北京城保护与高层的冲突55年之前也基本完成,梁思成所有重要的学术阶段,学术成就,完全没林洙什么事啊,但林洙依然强悍地一本本出书,梁思成的那几篇文章,各种排列组合,然后在前言或后记里,尽量抹掉林徽因,换上自己,并且反复告诉大家:我们是有爱情的,我才是他的好妻子,林徽因不及我,她不爱做家务,她后来生病,一直要梁照顾,她的死对梁思成是种解脱……

    林洙文革中非常有限地照顾了梁思成(梁思成68年11月17日住院,一直住到72年1月9日去世,林洙只是每周去医院探望一次,给梁思成带点日用品,71年底,医院下发病危通知,林洙和梁的女儿轮流陪夜,这些,任何一个妻子,都会做的吧,也应该做到,值得大书特书地赞美吗?),有人说她善良隐忍,先不说最初说林洙“善良隐忍”的那位因为脑子抽筋发布不正当言论,被拘留了。只看最近10多年,看看林洙的行为,完全无法认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林洙08年结识了章含之,大概受到了某种启发,她已经不满足于只作为梁思成的后妻存在,她有更大的野心:她要和梁思成一起并肩而立,青史留芳。并且,还要历史按照她希望的那样流传下去。

    04年那本回忆录中,增减删改甚至虚构的地方很多,但因为林徽因的招牌,影响很大,里面很多片断被人反复引用,几乎已成定论,而事实上,只是动机不存的林洙的一家之言。希望,真的如某读者所言:那些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的人,在历史上留不下芬芳。

    --------------------------------------------------900天时间的分割线--------------------------------------------

    以上文字,2年半之前写的,现在回头看,还是把林洙想得太好了,她的行为,真是完全没下限。评价人物,虽然说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但起码要看到真实的完整的山,对着海市蜃楼浪费口水,或者盲人摸象般的偏颇局限,总是不对的,抛砖引玉,先看清关于梁思成以及他再婚妻子的诸多事实吧

    1,梁思成的晚年,再婚后的生活实景,根据新材料:

    https://www.douban.com/note/534558564/

    写得有点长,居然5W字,一些内容放不下了,只好另外开贴,可惜林洙实在档次太低,如果稍微有点学术价值,凭这些材料收集整理和评论,都可以再去申请个硕士学位了,哈哈

    2,林洙几十年来,出版的关于梁思成的书籍情况:

    http://www.douban.com/note/532409891/

    3,流传很广的,据说是梁思成说的一句话:

    http://www.douban.com/note/539661382/

    4,林洙回忆录《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前世今生,整理中……

    2016年2月补充

  • 看得我手心冒冷汗。

    作者:艾薩剋 发布时间:2009-04-10 19:14:33

  • 日瓦戈之死(完整未删版)

    作者:任晓雯 发布时间:2008-08-12 10:32:47

    日瓦戈之死(完整未删版)

    □任晓雯

    一九二九年,夏杪。

    日瓦戈赶早,去索尔达金科夫医院报到。电车出了故障,时走时停。雷电撕破闷热,一街尘土落叶,狂旋出风的形状。坐在车窗边的日瓦戈,感觉昏瞀无力。打不开窗,便往后门挤。他在怒骂和踢踹中,“从电车踏板迈到石板路上,走了一步、两步、三步,咕咚一声栽倒在石板上,从此再没起来。”

    日瓦戈的死亡场景中,出现一位陌生人——穿紫色连衣裙的瑞士籍女士。她和他生命的所有交集,是他坐在电车里,看她在窗外走。她倏而超过他,倏而落后于他。在他倒地死亡的时刻,她重新赶上他,透过人群瞥瞥他,便继续自己的路。“她向前走去,已经超过电车十次了,但一点都不知道她超过日瓦戈,而且比他活得长。”

    这是《日瓦戈医生》主角的死亡。是一场看似意味疏离、情感寡淡的死亡。也是为小说安置的最好的死亡。

    此前,我们曾伴随日瓦戈,辗转于西伯利亚、莫斯科、瓦雷金诺、尤里亚金,经历了一九零五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内战、新经济政策。我们推开文字的门,流连迷途,遍尽曲折,抵达日瓦戈内心,触摸他丰富的情感,对爱和美的渴望,以及在“人比狼凶狠”的时代中,残存下来的温柔怜悯。

    《日瓦戈医生》是一个人的史诗。书写了日瓦戈如何忍耐巨大的苦难,穿过死荫的幽谷,如何在貌似随波逐流的外表下,经历最壮阔的内心风景。战争、革命、迁移,不过是独白之外的背景声。但在死亡一刻,作者忽将镜头拉远,插入一个他者视角。于是,我们从日瓦戈的世界退出来,通过“穿紫色连衣裙的瑞士籍女士”的眼睛,看到路边的围观者,看到底部绝缘体短路的电车,看到熙攘的普列斯纳街,废墟般的莫斯科,蔽败不堪的俄罗斯。倒毙于街头的日瓦戈,在越拉越远的景象中,渺小成一个黑点。

    紫裙女士名叫弗列里小姐,“已经非常衰老了”,也是个几欲被革命和战争毁灭的倒霉蛋。她正为自己的命运奔走。知道路边死了个人,不过是个陌生人。她不在意他的灵魂,也不体恤他的生命。因为她不晓得,世界上存在过一个日瓦戈,就像不晓得存在和曾经存在的万千个伊万、亚历山大、丽莎、索菲亚。她自己和他们一样,终将被历史冲刷而过,湮灭名字和痕迹。日瓦戈死了,弗列里小姐还在往前走。因为时间往前,她和每个活着的人,都在“不可动摇的旨意”中,向各自的生命终点迈进。

    《日瓦戈医生》开篇,并非始于日瓦戈之生,而是始于日瓦戈母亲之死。先描写葬礼,继而追忆母亲身患肺痨。儿童尤拉(日瓦戈小名)“悲从中来”,独自祷告,恳请上帝把她带入天堂。他认为母亲是“不可能有罪恶”的“真正的好人”。希望上帝“不要让她受折磨”。这是日瓦戈对死亡最初的认识。他的人生尚未展开,既已被迫面对终点问题。

    日瓦戈第二次面对死亡,是在十年后,未来岳母之死。“现在已经大不相同”。医科大学生日瓦戈“无所畏惧,生死置之度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不过是他字典里的词汇而已。”人们在安魂祈祷中呼求上帝,使他内心起了质疑,“这是什么意思?上帝在哪儿?”入葬的时候,他继续思考,“艺术永远包含两个方面:不懈地探讨死亡并以此创造生命。”

    年轻人自以为无惧生死,实则是孩子气的傲慢。但把艺术界定为“探讨死亡并以此来创造生命”,却是日瓦戈后来创作诗歌的原则,也是帕斯捷尔纳克书写《日瓦戈医生》的本意。

    雪夜作诗的著名场景,发生在瓦雷金诺。那段时间,日瓦戈完整享有拉拉的爱情,全力投入诗歌创作。然而,有四匹野狼闯进来,“并排站着,嘴脸朝着房子,扬起头,对着月亮或米库利钦住宅窗户反射出的银光嗥叫。”月光雪地间的狼,给日瓦戈投下心理阴影,越来越严重地困扰他,渐渐抽象成“有关狼的主题”。他把它们视作“敌对力量的代表”,想毁灭他和拉拉。他不知道,这抽象的敌对力量,拥有具体的名字:死亡。而在另一次,他则清晰感觉死亡的名字。那是他伤寒濒死之时,在幻像中看到鹿皮袄男孩。他明白男孩是自己的死神,也知道他在帮助自己写作史诗。

    日瓦戈的一生,始终处在生与死的张力之下。这是人类的普遍命运:甫一出生,既已奔赴死亡。瓦雷金诺之夜,充满爱情和诗歌的生命之夜,死亡始终踞伏在窗外,以凄冷的嗥叫彰显存在。夜晚结束了,拉拉离开了。她要在若干年后,日瓦戈的葬礼上,才能隔着生死,重新见到他。

    日瓦戈的遗作中,有一首《哈姆雷特》。帕斯捷尔纳克假借笔下人物,对生命和死亡做出注释。诗歌让人联想《圣经》所言,“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4:9)人生是一场“早有安排”、“难以改变”的戏。生存还是毁灭?他通过哈姆雷特的问题,追索生命的意义,直面死亡的虚无。

     “我孤独,虚伪淹没一切。/人生一世决非漫步旷野。”前一句指向无止无尽的苦难,后一句则是顺服于“不可动摇的旨意”的遥远安慰。帕斯捷尔纳克在苦难之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忍不住发出叹息:“我的天父啊,倘若允许,/这一杯苦酒别让我喝。”

    是的,整本《日瓦戈医生》,就是一声叹息。它是诗人的唯一小说,是小说家的人生概括,也是垂亡人对灵魂的整理。简言之,它是一本忏悔录。

    由奥古斯丁开启的忏悔录传统,是回顾、内省和仰望的传统。很多作家在烛火飘摇的年岁上,都会书写这样一本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历数一生蒙受的恩典;卢梭的《忏悔录》,“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帕斯卡尔的《思想录》,本质也是忏悔录,他放下数学,转而思考最重大的问题:生命和死亡;另一位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假托列文表达观点。意犹不足之下,又写一本《忏悔录》,总结自己与神角力的一生。

    《日瓦戈医生》,正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忏悔录,是他“生存的目的”。他在五十六岁那年动笔。彼时,父亲在英国去世不久。他给亲人写信说:“我已经老了,说不定我哪一天就会死掉。”狼嗥一般的死亡,犹如阴影弥漫。他不管可能的政治后果,不顾文坛朋友否定价值,一定要把这部作品写出来。

    帕斯捷尔纳克自认为,它将“表达对于艺术、对于福音书、对于在历史之中的人的生活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看法。”他在意的不是历史,是“在历史之中的人的生活”。任何时间和空间,脱离了人的存在,都将变得没有意义。时空的纵横轴,只有一个交叉点,那就是人。历史在个体的生命之中。历史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

    日瓦戈不是在时代漩涡里盲目打转的符号,不是藏匿在复数形式下的面目模糊的“人民”,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无名枯骨。恰恰相反,日瓦戈是原点,主角,也是终结。关于他的死亡问题,是整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帕斯捷尔纳克曾借助书中人物之口,挑明这个意图。“历史就是要确定世世代代关于死亡之谜的解释以及对如何战胜它的探索。”“把历史看成人类借助时代的种种现象和记忆而建造起来的第二宇宙,并用它作为对死亡的回答”。

    单个的人构成生活。很多很多人的生活,构成了时代。一个个时代,就构成了历史。帕斯捷尔纳克的书写,犹如向水面投掷石子。在个体生命之外,圈起层层“遥远音波的余响”(出自诗歌《哈姆雷特》)。

    可惜,在漫长的岁月里,《日瓦戈医生》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曾将它误解为政治小说。他们丝毫不在意,作者是个在斯大林打来电话时说“我想跟您谈谈生与死”的书呆子,也不理会作者引用普希金诗句来为自己疾呼,“如今我的理想是家庭主妇,/我的愿望是平静的生活,/还有一大炒锅汤”。事隔多年,赫鲁晓夫才肯承认,如果当年他亲自读过《日瓦戈医生》,就不会发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运动了。

    然而,诗人毕生思考、书写和等待的死亡,早已带走了他。世界的言说失去意义。唯一能在天堂回响的,或许是他为自己预备下的谢幕辞:“别睡去,别睡去,艺术家,不要沉入梦乡。/你在时代的俘虏之中,/身为永恒的人质。”(《夜》)

    写于2015/6/24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338+)
  • 格式多(1086+)
  • 体验好(579+)
  • 中评多(559+)
  • epub(595+)
  • 好评多(7510+)
  • 简单(484+)
  • 值得购买(4107+)
  • 全格式(6108+)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8:2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0-27 12:40: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凡: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2:32:2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国***舒: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2:32:0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0-27 12:32:4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4:27:5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30:5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3:31:1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4:04:3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同作者:林木的书籍: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少儿电子琴演奏(快速入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儿童用五线谱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安徽文艺的书籍:

  • 电子琴教学与辅导/易学通 编者:李俊民 安徽文艺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零基础看图学古筝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贝音乐工坊:文武贝电子琴基础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贝音乐工坊:文武贝电子琴基础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徐超教你弹钢琴(1车尔尼599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徐超教你弹钢琴(1车尔尼599篇)【出版集团正版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味觉钢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徐超教你弹钢琴(1车尔尼599篇)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大元忽必烈(大元中兴皇帝)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大元忽必烈(大元中兴皇帝)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艺术” 的书籍:

  • 消解设计的界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美教室--色块与色彩--色彩静物(紧扣教学 引导实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华书店自营店】葫芦丝·巴乌(七级~十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素描头像联考100%真题实战(心怀目标 百倍努力 实现梦想)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葫芦丝·巴乌(七级~十级) 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与理想形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艺用表情结构(精装版)(全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艺用人体解剖 [英]西蒙伯尔特、[【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裸体艺术 [英]克拉克 吴玫、【正版图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解剖之美:14世纪以来的人体解剖图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音乐” 的书籍:

  • 混音的精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受欢迎的全民健身项目指导用书 街舞(彩图版) 廖亚娟【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表演美学手册,奏出天堂和声【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音频手册:发烧友与录音师音频技术指南 [美]Ethan Winer.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汉字注音意大利歌曲集 陈明正,余伟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66条架子鼓独奏 刘传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轻松自学架子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扬琴当代音乐作品精选(简谱版)(上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华书店自营】成年人简易钢琴教程(新版·五线谱)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尚铭图书】爵士鼓打击乐考级教材7-10级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第二套七至十级专业考试 中国音乐学院爵士鼓打击乐教程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打击乐器/敲击乐器” 的书籍:

  • 非洲手鼓入门一本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从零起步:跟我学弹电子琴(中老年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重修琴学门径 张子胜 著作 中国书店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键盘乐器演奏基础 部分省市职业高中幼儿【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66条架子鼓独奏 刘传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心之光芒 魔力口袋书 美国迪士尼公司【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鼓之道:实用爵士鼓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爵士鼓基础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电子琴教程 麦紫婴【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打击乐教程(一)——大堂鼓节奏与演奏手法训练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