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 - txt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20 17:00:02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 txt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 txt格式下载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9590001
  • 作者: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译者 李萍等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出版时间:2017-04
  • 页数:256
  • 价格:165.02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建筑 建筑外观设计 大师作品与思想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0:02

内容简介:

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在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和多瑞安娜·福克萨斯的经营下,已经成为世界上 杰出的建筑公司之一。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编著、李楠编译的《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精)》以丰富的摄影图片和技术图纸详尽地展现了该建筑事务所的出色作品。在过去的40多年中,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通过大量而广泛的项目实,总结出了独到的创新方法。他们的项目多样,从城市设施到机场;从博物馆到文化和音乐中心;从会议中心到写字楼,再到设计藏馆。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在罗马、巴黎和深圳分别设立了总部,拥有170位专业人士,在美国、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完成了600多个建筑项目,荣获了大量 奖项。


书籍目录:

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

新罗马会议中心及“云”酒店

莱克公园音乐厅及展览厅

深圳宝安 机场,3号航站楼

商务花园华沙酒店

前联合部队大楼修复工程

法国 档案馆

第比利斯公共服务大厅

乔治斯弗雷切酒店管理学院

里昂岛

阿德米兰特购物中心入口

第五大道阿玛尼店

采尔购物中心

圣保罗教堂

佩雷斯和平之家

美因茨市场公寓11—13

斯特拉斯堡天顶音乐厅

亚眠天顶音乐厅

德科集团总部

阿玛尼银座塔

新米兰贸易博览馆

纳尔迪尼研究中心及礼堂

法拉利总部及研究中心

香港遮打大厦阿玛尼店

双子塔

涂鸦博物馆入口

公司简介

照片版权信息

项目列表


作者介绍: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家以马希米亚诺•福克萨斯和多丽安娜•福克萨斯为首席设计师的全球性建筑设计机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事务所在国际建筑设计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作品集》是我社策划出版的著名建筑事务所系列中的一部,主要介绍了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的25个享誉全球的建筑作品,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米兰新贸易中心和法拉利研究中心等等,许多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概念图纸都是第一次在出版物中发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M 发布时间:2016-03-31 20:51:53

    张曦那些坐在地上微笑摆造型的各种照是什么鬼……

  • 作者: 有悦 发布时间:2010-09-03 09:46:29

    N年前看的,很鬼魅,印象深刻。署名是古龙,当时知道不是古龙作品,原来是倪匡伪古龙作品?

  • 作者: 狸去 发布时间:2021-05-26 12:48:42

    盗火者

  • 作者: 崔一刀 发布时间:2019-11-24 16:05:57

    故事还是一如既往地吸引人 就是结尾有些仓促了 而且故事起伏的太像一部故事了

  • 作者: 席德 发布时间:2016-01-24 13:02:01

    其中一部分关于自己,所以斗胆推荐下啊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大自然并不残忍,只是无情地不偏不倚罢了。

    作者:Rex Wang 发布时间:2016-02-20 13:48:09

    整本书还是很吸引人的,展示了不少生物案列,用以描述大自然的无情。个人认为第四章写的最精彩。提到的姬蜂幼虫在活体毛虫体内取食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第96页描述的森林中植物为了争夺阳光长到荒谬而浪费的高度。以及福特公司的案例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社会竞争环境下,人们总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有些是赤裸裸的,有些事隐含的,所谓的利他主义,协作和互帮互助都是基因自私性的偶然表现,是在特定场合的基因自私性的延伸,追根究底还是为了基因自身的利益。社会的法律,规则,道德规范试图将人们往理性方向拉,以取得社会的公平和高效率,但是正如自然偏爱和奖赏长得稍微高一点的树木一样,社会总是以某种方式偏爱和奖赏那些偶然巧妙突破法律,规则和道德规范的人,使得他们比遵守规则的人获得额外的好处,从而从整体上瓦解人们最初的尝试。这能解释为什么总有人突破规则或底线,理想很丰满,可是现实很骨感。这是我对《基因之河》的读后感。它不只是一本科普读物,明明是励志书啊。

  • 重解《刚多林的陷落》导言(Introduction):托尔金神话与刚多林的诞生。

    作者:Erio 发布时间:2021-08-13 18:45:20

    说明:1.本文装作学术,实际上逻辑混乱,理解不深,引用格式也不标准。

    2.看起来有点长,实际上全是引用。

    3.个人观点,夹带私货,大佬勿喷。

    4.文不对题,尽请原谅。

    5.感谢

    Leopold Break

    大佬的博客,对我启发巨大

    一、神话萌芽:来自芬兰的启示

    我个人认为,1911年托尔金接触到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并借助C.N.E.艾略特的《芬兰语语法》对芬兰语(属乌拉尔语系芬诺-乌戈尔语族)进行系统学习时,托尔金神话就已经开始萌芽了。芬兰语,尤其是远离文明中心的卡雷利亚乡村的方言对于托尔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酒窖(1)”,有着与整个印欧民族语言大家庭完全不同的源始而异质的样貌:

    它引人入胜,但又令人烦恼,但我读得越多,就越是觉得舒适愉悦......树木会不同寻常地群聚在地平线上,鸟儿会唱起你不熟悉的曲调,居民会说一种起初不知所云的野蛮方言......我希望你会觉得,和这支陌生的民族,和这些新的神灵,和这个由浅薄低俗、声名狼藉、毫无伪善的英雄和令人遗憾地冷漠无情的爱人组成的种族相处一段时间,是件乐事。也许还有一些人会为他们竟不得不离开那片土地而感到惋惜。”(it irritated while it attracted - but the more I read of it, the more I felt at home and enjoyed myself....... the trees will group themselves unusually on the horizon; the birds will make unfamiliar music; the inhabitants will talk a wild and at first unintelligible lingo........you will, I hope, find it jolly to live awhile with this strange people and these new gods, with this race of unhypocritical low-brow scandalous heroes, and sadly unsentimental lovers - some there may be who will think with regret that they have ever to go back from that land at all.)(2)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文化风格,与现代欧洲的文明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样一种风格,托尔金曾经在古英语、哥特语和威尔士语中都有所发现,但是从来没有向芬兰语如此这般的丰富。而真正的神话因素也就蕴藏在这样的风格当中。“语言就是神话,神话就是语言。(3)” 托尔金之所以会如此这般地断言,是因为他已洞察到:语言之根已经在欧洲衰落,而且这一衰落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整个世界语言的普遍命运。当今的语言是神话的疾病(4),神话作为一种源初之思随着工业化历程不可逆转的天命,神话的语言将彻底被那个源自希腊、罗马世界的、在近代成长为一种计算性思维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腐蚀为一种服务于现代知识性大生产的技术语言逻辑所彻底取代。因此他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唤;

    “我们暂时就不要用自己那高高在上的现代思维来分析这些了。相反,我们应当本着平等的原则,努力融入到它们的特殊神韵中去。”(For the moment we are not to apply our superior modern intellect to the analysing of these things. We should rather try to enter into their especial spirit on terms of equality.)(5)

    可以看出喷泉老师在这里翻译的非常恰当,使用了“现代思维(modern intellect)” 与 “分析(analysing)” 来替换原文,精准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intellect一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思 “thinking”有着划时代的分野,intellect特指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知识与思想方式,这个种思想方式是被特定维度所规定、绑架了的有单一指向性的思维,是一种笛卡尔式的:“我思故我在” 意义上的思维:

    在所有这些革命中,最致命的革命就是集中于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命题中的革命。这个我是开启人类中心主义的我,这个思是拷问世界提取功能的思,后面的那个我是有用性的我,这个在是可在可不在的在,漂移的在,在功能需求中随处安置的在(6)。

    因此,毫无疑问这样的思维是计算性和分析性的、具有解析几何性质的。要把一切本不可计算的原则强行地计算为可被人类控制的量。那么语言也就自然的沦为了一个可被利用分析的、传递现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知识的工具而已。芬兰语恰恰就是这个还未走入这样的计算进程的语言,托尔金因此才会对它有着独特的情感,他希望这样一门具有原始性和根基性的语言能够重新给日趋因为所谓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技术社会而衰落的英语精神世界重新带来生机,因此一条语言创造的道路就此开启。

    二,危机诊断:欧洲文明的危机与英语世界的文化荒漠

    对芬兰语言神话的急切渴望背后所表达的实际上是托尔金本人对他所处的语言世界内在缺陷的洞察,这一深刻的历史洞见使他几乎成为的英语世界当中走出时代蒙蔽的第一人:

    1.欧洲文明的双重黑暗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技术文明的降临,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撕裂和失衡,而英国作为欧洲社会现代化的发源地和桥头堡,它所经历的内在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与欧洲大陆有所不同是:作为最早经历现代工业化生产浪潮的国家,英国尽管坐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却迟迟没能在思想上把握现代文明的内在问题。早在十九世纪以前,以帕斯卡尔与荷尔德林为代表欧洲大陆上的思想先知在苏格兰和法国伏尔泰式的启蒙思想家为现代理性王国大唱赞歌时,他们就已经预感到了最可怕的不速之客:属于西方文明内在黑暗的工具理性和虚无主义的降临。到了十九世纪,康德开启的德国古典哲学已经宣告了支撑着西方从轴心时代以来(7)的整个价值体系有着即将崩溃的危险,到了尼采那里:“上帝死了。” 已经成为了既定的现实,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危机与信仰崩溃。除此之外,现代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灾难与社会分化的愈演愈烈与工业社会生产的财富总量成正相关。在这个背景下,以卢梭为代表的反启蒙英雄开始对整个人类的文明社会进行露骨的批判,德法两国陆续掀起了社会主义的浪潮,要求变革现代资本文明。内在的精神荒漠,外在的社会危机使日益繁荣的现代欧洲文明伴随着深重的阴影。内外两层黑暗正逐渐笼罩在整个现代世界的上空。但是19世纪的技术繁荣与经济发展逐步将这一危机和阴影掩盖,民族独立、政治解放、国家统一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了笼罩在阴影上空的乐观主义;也许只有马克思这样的社会批判者或像是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这样的体认现代生活精神危机的沉思者才能 从外在和内在的发现危机:

    战争的恶果之一,是误以为德国文化也在战争中获胜了,这一迷误将是胜利变为彻底的失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8)。

    但到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连像尼采这样的呐喊者都已经销声匿迹,无怪乎在今天欧洲大陆乃至中国的许多学者眼里,英美世界的文化就是肤浅和商业的代名词。技术繁荣、城市繁华、商业进步,财富积累带来的乐观主义已经几乎彻底的将危机掩盖。这样一种乐观背后,是以大英帝国和后来的美帝国的实力作为支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加反思,盲目接纳现代性原则的文化机制,英美世界才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文化工业与知识教育体系,英语才能成为一种世界语言。但是这样的力量和光荣背后实际上是精神世界的荒芜。终于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托尔金诞生的年代,这种危机才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进入到了骄傲的英语世界知识分子的视野当中,但是欧洲文明的灾难已经不可避免。

    2.诊断英语世界

    1904年的托尔金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从萨尔霍尔乡村(夏尔)来到重工业中心、英国第二大城市、素有“黑乡(Black Country)” 之称的伯明翰(魔多)(9)。在这里他首先经历的是西方工业化浪潮带来的环境灾难,其次,是英国国教对他母亲的某种程度上的迫害,造成他母亲的英年早逝,可以说这里是他童年生活第一次破碎的地方。但是他伟大的母亲给他留下了两笔同样重要的精神遗产,影响了他的一生。

    首先,是他对语言,神话和艺术的敏感,她曾教他绘画,书法甚至一度培养他的钢琴技艺(尽管失败了),并且让他接触到了许多古老或异域的语言和神话:

    托尔金四岁阅读,在儿童时期读了大量流行儿童读物:......红色印第安人的故事,乔治·麦克唐纳的《公主与哥布林》以及安德鲁·朗的仙境奇谭,这类书对托尔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拨动了他心中的冒险之前,他尤为喜欢龙的故事......他后来写道:"我在古典文学的滋养中长大,在《荷马史诗》中我第一次发掘出情感层面的文学乐趣。"

    托尔金的母亲在他上学之前就在家中教他拉丁语和法语,但这种两种语言都未对他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八岁那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下,托尔金看到停在铁道线上运煤车上的奇特名称,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威尔士语的魅力。通过阅读历史和神话,托尔金注意到那些人名地名,并为之着迷。(10)。

    其次,是天主教信仰,这一点看似带有一些宗教偏见。但是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托尔金选择了天主教。而在于他母亲梅布尔以操劳,病痛乃至生命为代价使她和他的儿子摆脱了信奉英国国教的托尔金和苏菲尔德家族(梅布尔的娘家)的信仰,为什么摆脱英国国教是如此至关重要的一步?实际上在梅布尔去世的那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阐明了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部分基督新教与资本主义生产的亲和性,而在清教运动后深受加尔文主义伦理影响的英国国教则自然成为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一种宗教意识形态背后有着内在的缺陷,加尔文主义伦理:

    “它不要求信徒遁入修道院、全身心修行,但却要求信徒们对自己的现世生活彻底的理性化。更准确的说,这是一种目的理性意义上的理性化,即为了荣耀上帝的目的对信徒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世俗的职业生活)进行计算和合理化。

    韦伯进一步指出,这种入世的禁欲主义的理论刚好与一种全新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相暗合。在经济活动领域,他不仅高度肯定俗世的职业,而且要求人们以理性的、高效的方式来从事职业活动。他也不反对人们的世俗职业的更换,只要这种更换能够带来更大的成就,增添上帝的荣耀。与此同时,他也不反对合理、合法的盈利,因为财富本身并不就是罪恶,它实际上是上帝所托,选民们的义务是看护好上帝的财物,并增添上帝的荣耀。这样,他就彻底解除掉了传统的基督教加在营利活动上的枷锁,使得资本主义的合理的盈利活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带来的是一种极其严苛的禁欲主义伦理,他反对纯粹的无目的的享乐,抑制消费,强调勤勉、高效的劳动。在文化生活方面,它反对无目的的娱乐,反对任何巫术和迷信,倾向于标准化和齐一化。所有这些都是他与资本主义的精神之间,具有一种高度的亲和性,它对消费的意志限制、对盈利枷锁的解除都直接预示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传统主义的生活方式的胜利,促成了资本主义的理性化的系统的形成。(11)

    最终这种本杰明·富兰克林所标榜的“有钱人上天堂,没钱人下地狱"的伦理观念造成的是:

    禁欲精神应从僧房迁入职业生活,并开始统御俗世道德,故助长近代经济组织的庞大秩序之建立,这秩序与机器生产之技术及经济条件相结合,如今已成为压倒的强制力量,决定生活在这个机构中的个人之生活方式,恐怕直到最后一天化石燃料烧尽为止,还要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12)

    于是乎:

    它不仅带来资本主义盈利者的安心,资本主义劳动者的工作伦理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于贫富差异的接受,更带来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合理化,在现在这个充分合理化的系统已经成为了他的规定者决定的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13)

    因此十三年前某个匿名用户这样理解托尔金和《精灵宝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提醒一句,托老因自己幼年的苦痛经历而阪依天主教,这可以理解,但毕竟是沾染了天主教那些过时教义的局限性,作品也因而少有开明、进取、重个人努力的新教精神。别忘了英美德都是在新教的指引下才发达起来的,而天主教的法、意、西等国却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14)

    我们尽可以羡慕英美德等国,有着发达的资本主义与重个人努力的新教精神,但是这种玩意最终导致的无非是帝国主义或法西斯化的官僚体制和人类的无尽苦难。不仅如此,在英美世界,我们可以特别地看到一片精神的荒漠。

    而天主教与新教相比,吸纳了多元的异教文化,相较于清教保存了更多原始基督教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与托尔金的神话和语文学志趣相融。

    在母亲留下的遗产的作用下,托尔金走上了一条诊断英语世界内在危机的道路,他深感在大英帝国的利益之下,英语文化是如何在衰败的路上遥遥领先的:

    “英语通用令英国文学萎缩的同时,也能在英语完全死亡之前,连根拔起这门腐烂的语言,人们在“莎士比亚语言”的伪善言辞中停留太久(15)......

    这里托尔金敏锐的把握到了莎士比亚作为英国语言或文学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但是这个划时代意义在他眼里大多是负面的。温斯顿·丘吉尔的话:“我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莎士比亚。” 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是什么能让这位右翼帝国主义首相敢于把莎士比亚放在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之上?托尔金的态度可以让我们一窥原因:

    几匹蚂蚁大小的细马替她拖着车子,

    越过酣睡的人们的鼻梁,

    她的车辐是用蜘蛛的长脚做成的;

    车蓬是蚱蜢的翅膀;

    挽索是小蜘蛛丝......

    托尔金感慨“这段描述是莎士比亚和他的蜘蛛所种下的瘟疫”,精灵与童话从此在人们心中留下贬低的形象。(16)

    这句话看似是对莎士比亚的简单吐槽,但是这背后实际上可以让我们体悟出两个时代精灵之间的根本差别。莎士比亚的时代是文艺复兴已进入尾声了的时代。在这里,精灵必须在已经成为世界主体的人类——这一万物灵长、宇宙精华之下。在英语文学界莎士比亚实际上扮演的就是笛卡尔在哲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确定了人类中心地位,将那些古老的具有人性的种族贬损为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昆虫等级的生物,这毫无疑问继承了自罗马世界发源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莎士比亚也毫不回避的承认: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17)

    借人文主义英雄、《哈姆雷特》中的霍拉旭之口,莎士比亚表达了英国人一个时代的精神。在这里由赫罗斯加领导的丹麦人所代表的日耳曼——撒克逊根脉(18)被罗马人的精神彻底地置换了。而罗马人代表这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毫无疑问,当它战胜迦太基人屹立在世界舞台上时,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帝国了(19),甚至连帝国主义这个词都起源于罗马人的拉丁语,这个帝国完成了一个革命性的置换:

    罗马人的经验缺乏神律,体验不到有心脏跳动的神存在,体验不到那个运动者的伟大的现实性,体验不到希腊人在这个鬼使神差的运动面前产生的致命的惊慌失措......希腊人的φυσιή(physis,涌现着的存在)被罗马人翻译成natura(自然).......火山版喷射的希腊精神并不必然的以罗马的方式冷却为实存的空壳......罗马人差不多以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把希腊精神和犹太精神做成一锅夹生饭......罗马人既然不是精神的存在,他们就不具备以精神方式征服精神存在的希腊人和犹太人。罗马人采用的办法是通过罗马帝国支配现实秩序的力量,用精神的希腊人修改精神的犹太人,也用精神的犹太人改造精神的希腊人(20)。

    由此看来,罗马帝国文化的内涵就是这样一种被罗马人阉割的希腊——希伯来文化,它缺乏内在的精神向度,但罗马人却在取得节节胜利,即使帝国走向崩溃,但是伴随着罗马化的基督教的传播,以及罗曼语族这样的语言遗产,这个帝国一直存在于日后现代资本文明的所有帝国当中。莎士比亚代表着罗马人的胜利,这一胜利将以工业革命的方式道成肉身,而它与丹麦人的博弈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

    “......托尔金也感到他的文化之根早已被摧毁、遗忘。但是,托尔金的特点在于,它能够从更广阔的时间尺度上考虑问题,他看出诺曼征服是一个转折点,1066年,征服者威廉的入侵,使得英语在正式场合失去了用武之地,且在文学领域也遭到了长达几个世纪的遗弃,并且从根本上使大量非日耳曼单词融入英语之中。”(21)

    英语就这样成为了一门大杂烩语,操法语这一拉丁语言的诺曼人把罗马人的因素决定性地带入到了英语世界当中,在接下来的数个世纪当中,不列颠岛上发生着原住民的凯尔特语言(22)、盎格鲁-撒克逊为代表的日耳曼语言以及法语代表的拉丁语言持续的融合和冲撞,莎士比亚的出现意味着罗马人的因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意味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从此之后与欧洲大陆上的近亲拉开了原则上的距离,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不惜剑拔弩张的两个民族国家(23)。而诺曼征服以后、英语思想也逐渐以经验性、实证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著称,这便是罗马人强暴撒克逊人产生的后果之一,从此以后培根、莎士比亚、牛顿和亚当·斯密等人成为了英语世界的代名词。贝奥武夫以及更为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精神则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封当中,任由意外和烈火吞噬。

    因此,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得出了这大英帝国工业文明的文化根基,它继承了希腊化—罗马世界的技术理性,除此之外,海洋商业贸易带来的充分发展的市民社会和清教伦理进一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长成。在这样一个逻辑当中,你可以看到以妥协和稳定为特征的立宪政治,可以看到史无前例的开放和自由贸易,可以看到英语在世界的通用和对现代先进技术知识的承载,可以看到英语世界是如何敲开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度的大门。但我们也可看到的是帝国,是奴役,是殖民战争,是精神荒芜,英语文化成为工业生产的要素,成为我们熟知的 “文化软实力” 或 “文化主导权”。

    综上所述,托尔金所说的 “英格兰(英语)没有神话” 的真正内涵才得以体现,没有神话不仅意味着缺乏神话故事,而且还意味着没有神思或 “缺乏神律”,撒克逊人指向神明的神思因为诺曼征服而意外中断,在不列颠土壤之上的撒克逊人才没真正形成自己的神话,只剩下 “一些乏善可陈的庸俗货色(24)”。

    英语世界的精神荒芜最终与整个现代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危机联系在一起,英美世界的文化工业和教育产业将没有神思的资本逻辑推送到全世界,其它民族尽可以相继借着这股现代性浪潮崛起,但必然经历这荒芜之路。

    三、神话创造与出路寻求

    随着托尔金在语言领域深入发掘,英语世界的荒漠化与那个原始而丰沛的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但是托尔金却没有埃利亚斯·伦洛特(25)那样的机会去民间收集口头的神话传说,因为伦洛特时代芬兰的卡雷利亚还有一块前现代乡村保留着源始风貌,但是英国已经在千年前经历了诺曼征服,过早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被彻底摧毁了民间传说的土壤。收集传说已不再可能,那么“次创造” 便是一条新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文学的方法让托尔金在哥特语,古挪威语和古英语当中找到了新的相似性,他发现在他们之后有一条共同的文化根脉,相比胎死腹中的英语世界,哥特人和维京人似乎有着更加丰富的神话记忆,因此他才回在一战期间为“挪威人一切为了挪威辩护(26)”,尽管当时挪威是一个没有战争瓜葛的中立国,从未在现代世界登上过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在托尔金看来它比互相厮杀欧洲帝国更有意义。芬兰人赐予托尔金语言灵感,为日后闻名于 “魔戒盛世” 的昆雅语奠基,而北欧神话又将又将维京人和芬兰人的北方世界与英语曾经所处的日耳曼语言世界联系起来。芬兰语赐予托尔金一种全新的语言结构让他在精灵的语言中摆脱拉丁世界的思维方式,因此 “精灵拉丁语”——昆雅语恰恰是最不像拉丁语的语言,但却在中洲获得了拉丁语在欧洲一般的地位,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托尔金反转英语乃至欧洲文化的尝试。

    最终到了1914年,托尔金的神话创作终于迎来质的飞跃。一方面,《昆雅辞典》正式开工,托尔金从被现代世界技术性语汇遮盖的语言传统中寻找被遗忘的存在,用音转理论发掘甚至可以说创造性的从残缺语言的幸存部分中 “发现” 那些已经失传的词汇:

    他采用所学到的“音转”理论,在幸存下来的哥特语基础上,对相关单词的关联性进行推测,从而“发现”那些失传的单词,这种语言学上的方法类似于地图测绘员们常用的三角测量法,利用这种方法,测绘员可以不用爬上山顶,就测出山高(27)。

    这样一种方法使得托尔金拥有了一种对语汇的敏感性和发觉语言背后根基的能力,于是才有了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在战前最后一个学期快结束时,托尔金从《盎格鲁-撒克逊诗集汇编》(Bibliothek der angelsachsischen Poesie)这是日耳曼学术领域的重要著作,也是古央语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作,有了它,就意味着托尔金在这长长的暑假中,有了最核心的诗歌集可看。托尔金从《克里斯特》(基督)钻研起,这是8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诗人基涅武甫的作品,但他很快下结论,认为这首诗“无聊得可悲”,后来他写道:“这首诗读之令人不快,甚至是一种折磨,因为你从字里行间中,能感觉到作者渊博的知识,他一定听到过(或是读到过)许多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然而,他却把精力用来组织这种贫乏无趣的诗文。”然而,无聊倒给托尔金起到了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他本人想像力的爆发。此外,只要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故事之外还有言之未尽的传说,更是让他心驰神往。在基涅武甫冗长的说教文中,他发现了诸如Éalá Éarendel Engla Beorhtast/ofer middangeard monnum sended,意为“万岁!埃雅仁德尔,天使之光,远在中土九霄,直射万民之身!”托尔金完全被埃雅仁德尔这个名字所倾倒。20世纪40年代,托尔金在他未完成的故事《观念俱乐部论文》中,借人物亚伦德尔•罗德姆之口,说出自己当年的感受:“我感到一阵奇特的发抖,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心窝予里震颤,又好像是突然间从睡梦中醒来。(28)

    于是Earendel和Middangeard (Middle-Earth) 第一次出现在托尔金眼前,他的确有着如此非凡的象征意义:

    1.埃雅仁德尔的北方之根

    日耳曼异教形象当中有大量的与之相关的同根词名称,譬如冰岛历史学家斯诺里·斯图拉松的(29)《散文埃达》当中就出现了Örvandill这一星辰形象,还有中古高地德语诗歌《欧仁德尔》(Orendel),哥特语《圣经》当中的Auzendil等等。总之,在日耳曼语族的各个分支当中都陆续发现了相似的词汇:

    格林提到,在中古高地德语文学中有《欧仁德尔》(Orendel)一诗,同名主角 Orendel 在《英雄之书》斯特拉斯堡抄本中,被称为“所有英雄之前最初的英雄”。这是一个《奥德赛》色彩的故事,Orendel向耶路撒冷出航,沉船后奇迹获救,还在鲸腹发现了刀枪不入的灰袍。在各种转述中,他的名字还有许多拼法,如 Erentel, Orendil, Orentil.除此之外,北欧文学《散文体埃达·诗歌语言》(Skáldskaparmál, Prose Edda)中也提到一个故事,索尔将一位勇士“奥宛迪尔”(Örvandill)背进背篓离开约顿海姆,而Örvandill 的大脚趾露在外面冻坏了。于是,索尔掰下Örvandill的脚趾掷入天空,成为一颗新星,被称为Örvandills-tâ.这个故事虽然耐人寻味,但显然体现了这个名字和星辰的联系。讨论古英语文本后,格林认为,这个名字的发展脉络可能是Örvandill较早,Earendil和 Orendil 较晚,且地区不同;而北欧和古英语文本中都涉及的亮星概念,可能更接近这个形象的原意(30)......

    无独有偶,于2009年新发现的一份哥特语布道文,给出了几乎一致的译法......

    星辰、水手以及海洋均已出现,一种象征着日耳曼精神源头的形象在罗马统治欧洲之后再次浮现,这一形象也必将大有作为。他不仅代表着一种原始的英雄形象,而且还是日耳曼人被古典世界的光辉掩盖的神性,是有着本体论意义的神话象征。他证明了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前日耳曼人早已形成了精神传统,并以诗和神话的形式言说着。在基涅武甫那里,他代表着日耳曼的英雄力量将旭日还原为星辰。

    2.埃雅仁德尔的弥赛亚形象

    O Oriens, splendor lucis aeternae, et sol justitiae:

    啊,旭日,永恒的辉光,公义的太阳:

    veni, et illumina sedentes in tenebris, et umbra mortis.

    求你快来,光照那身处黑暗死荫中的人民。(31)

    基涅武甫的两句古英语诗句直接译自着两句拉丁语布道文,而它又取自《旧约·撒迦利亚书》第三章第八节的拉丁译文:

    Audi, Jesu sacerdos magne, tu et amici tui, qui habitant coram te, quia viri portendentes sunt : ecce enim ego adducam servum meum Orientem.

    大祭司约书亚啊,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当听(他们是作预兆的)。我必使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31)。

    我们可以看出来,替换 Earendel 的是 Oriens,Orientem两个拉丁语单词,意为旭日,太阳,对应的希伯来原文是"צֶמַח”有萌芽之意,指的就是即将出生人世的弥赛亚或基督。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Earendel这一星辰形象比旭日更符合原文 “萌芽” 的星火色彩。但他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在日耳曼人眼里,带来拯救的弥赛亚形象,是一颗星辰;但在罗马人那里最形象变成了旭日,变成了太阳,两者的区别是根本性的:

    这些传奇与绝大多数故事的显著差别,就在这里太阳不是山上的标志,而且次好之物,“太阳之光”[日光之下的世界]变成了堕落世界和混乱有缺陷的景象的代名词(32)。

    托尔金在这里对太阳的理解是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的,因为从柏拉图开始的西方世界,太阳就是完美的理念的代名词,怀特海曾说西方哲学史是柏拉图对话录的注解,而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当中提出的三个比喻又是整个柏拉图对话录的重中之重,而其中的“日喻”又首当其冲。

    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主宰,可见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他也就是他们过去的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33)。

    在这里的太阳规定了一切超验之物,在阳光普照之下的世界是一个理念的世界,在那里一切事物都以最理想的状态存在。而与之相对的是一个代表人类生活的现实的洞穴世界,人们只能看到洞穴墙壁的影子这样的虚假形象,但却把它当作真实之物。而整个西方世界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个理念世界的太阳是现实世界中所有原则的根据所在,人们要求不断认识阳光下的理念,以戳穿洞穴影子的虚假。因此,在罗马人看来,那个代表至真至善弥赛亚一定是太阳,就这样,罗马人用来自希腊的哲学翻译了,也可以说是遮盖了来自希伯来世界的宗教。从此,基督教成为了一个自上而下规定世界的宗教,它不仅与高高在上的僧侣相关,而且还代表着帝国的文明光辉撒向黑暗的非文明世界。柏拉图的理念是一种人让世界按照人的秩序安排的需求,在罗马人这里已经用帝国的秩序和力量置换了柏拉图的道德秩序。因此,崇拜着太阳的基督教也就实际上崇拜着帝国的秩序,之后 “由人规定世界” 的这种秩序,由于宗教改革的发生从僧侣阶层释放到了每个信徒手里,每一个信徒都以自我为绝对的根据把他人当作手段,每一个人都在经营着地自己的生活,却用着那个帝国的方式、扩张的方式。因此,现代的我们毫无疑问地走在这条无限扩张自己的道路之上,我们要求取得绝对的卓越,也即绝对的权力(这里对理解The Fall of Gondolin很关键),所有人要求规定他人也同时被他人规定。在现代世界中已经被切割成原子的个人不可避免地以自我为中心,以他人为手段,把自己当作太阳,把光线当作自身的原则,去支配那些被照耀的对象。但同时又服从于这个不断扩张的社会体系,这就是我们时代的世界的逻辑。它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比以往1000个太阳还亮的太阳的降临(34)。

    与之相对的日耳曼世界是以星辰来理解弥赛亚的,这可以说是一种 “知其白,守其黑” 的思想方式,星辰首先让人想到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但这样的黑暗又不是完全没有光明的漆黑的昏暗,星辰便是这黑暗里的光明,它在这黑暗中闪烁这点微光,但却让我们领会那守侯在黑暗中的事物,暂且可以这么说:阳光照耀黑暗是暴力的,在星辰点亮黑暗却是柔缓的,他恰恰是放弃自身的绝对,顺服于神的原则。在犹太人那里作为人子的弥赛亚不像天父那样暴虐,是真正的顺服者。但这样的顺服不是为了顺服而顺服,而是为了开启一条与太阳—力量—威压的统治原则,倾轧原则相对立的超越力量逻辑的原则。对上帝的信仰,实际上是对人间一切权力的否认,一切帝国的否认。因此在黑暗中守候自身才因此极其重要。而在日耳曼人那里星辰水手,赋予了这样一种弥赛亚意义上的守候以真正的英雄主义:

    驾船追逐太阳的轨迹

    穿行在没有道路的天空,

    直至他的光芒衰老在寒冷的深渊里,

    渴望之烈焰也随之耗尽(35)。

    托尔金在诗歌的结尾,首先描述的是北欧式的悲剧英雄必然失败的命运,在艰难苦寒之中这种必然的失败,被赋予了形而上的意义:它意味着星辰永远无法成为太阳,也正因为没有成为太阳,星辰才守护着自己的有限性。弥赛亚作为人子,以人的身份存在就必然拥有这样的有限性,他因此不是旭日,而是在黑夜边缘航行的启明星般的人物,这便是日后埃雅仁迪尔作为一个神的呼唤者或服从于神律者而成为救世者(弥赛亚)的原因,而不是成为直接战胜黑暗、功成名就的英雄。

    1914年9月24日,随着《启明星埃雅仁德尔远航》一诗的完成,托尔金体悟到了他的撒克逊之根与他的来自希伯来世界信仰中的弥赛亚主义的奇妙共振而开启了神话创作之路,用神话来救渡英语世界的精神荒漠。他不仅成为了英语世界理解现代危机的第一人,而且还必将启发他身后日日夜夜面对着同一危机的所有人。

    四、神话的正式开端:末日灾难——战火中的《刚多林的陷落》

    1916年,伴随着伦敦之会(36)的精神的精神鼓舞,托尔金将面临的是他和挚友们在文化领域中已经感受到的潜藏危机具体的实现——以巨大的灾难的方式实现。这就是毫无意义的一战——一个让TCBS梦碎(37)的抢夺阳光下的土地的战争。而索姆河正是整个战争中最接近地狱和末日的地方。

    那毫无意义的战争彻底打碎了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乐观主义,人们对技术、对进步、对科学尤其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一切希望,在这场疯狂屠杀中完全地破碎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相信现代民主国家可以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而那时它只带来的是毁灭破坏和灾难。这一巨大的落差,彻底地打碎了历史进步的迷梦。由国家保证公正与权利的种种努力终于宣告破产:

    谁被保卫了?那些肮脏、可恶的牟取暴利者。年轻的人不得不倒下,不得不献出生命,只为了那些与精神毫不相干或正向反对的目标,但是那些卑鄙的人却获救了,他们现在正坐在那儿舒适的客厅里,他们中无一人受损伤,而那些挥舞的其他的旗帜,有着那样多的青春、梦想和对精神的希望的人却死去了......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战争的目标像德意志帝国的一样暗淡无光: 有平庸者们强加和承受的一种令人窒息的强制;由宪兵保卫和没有头脑的知识分子来欢迎的一次愚蠢的胜利......(38)

    没错,正是这样的遍布于每一个国家的肮脏的教养人士被保卫了,被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裹挟青年成为了被赋予光荣的牺牲品,这一点,战场另一边的G.B.史密斯也意识到了,没有一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不是刽子手,但他却不是咒骂恶人而是为梦想破碎的青年哀伤:

    当朋友与英雄死亡时,士兵徒自被伤,奸商和行骗者却安安稳稳地坐在家中,不用担心死亡......史密斯在他的诗《致教养人士》却描述了一种启示录般的景象:

    我们是谁?我是谁?

    贫乏粗野的造物,

    生活“压抑”,“灰色”

    一面是死亡,

    一面是羞愧,

    这种斗争,

    岂非使人心伤。

    你强作欢颜,

    直到火起烟腾,

    世界轰然崩塌。

    我们当中,有人死了,

    有人活着,

    为了建设新的世界(39)

    再这样一幅启示录般的末日景象中,我是(在),我们是(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坦克如火龙般登上战场,巨大的战争机器隆隆作响,如失控的列车般带着人类向悬崖边冲去,之前一切对人的存在诸如理性动物或者是国家公民的规定都已经失效,无法给出任何有效答案。托尔金自母亲去世后的精神寄托,这个名叫巴罗人的Fellowship业已崩溃,它的精神也陨落在索姆河的腥风血雨中。于是,一个寄托着 “梦想、对精神的希望” 的城市在遥远的记忆中苏醒,她将面对的是来自索姆河也即我们时代的黑暗:

    作为文学形象,米尔寇的含义远远超过寒冬或单纯代表破坏和贪婪。他所诞生的是1916年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通过大量间谍、浩繁军队、工厂奴隶,“无底恐惧魔法”梦想统治世界,它要让Totalitarianism(为了过审采用英语)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实际上是重工业社会不断灭绝人性,以及通过世界大战彻底割断人类与过去的联系所造成的必然结果(40)。

    于是,刚多林,作为一个城市形象,她象征着中洲世界核心冲突的一方屹立起来了,这里生活着中洲的第一位诗人——传达神的讯息的使者、第一位沉思者也是第一位母亲,除此之外,还有企图占有太阳的微光、因自身创造的骄傲而与神离弃的统治者和即将出生人世的弥赛亚(41)。他们将与我们面对一样的黑暗。

    最终,索姆河的战场终于让托尔金了解到整个时代危机的全貌,这个献给英语世界的新神话因为面对着这个时代的普遍危机也获得了超越民族的普遍性。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涉及未来的泰坦之争,它是这个时代的命运。因此2001年灾难(42)的征兆重现时,才会有人这样解读托尔金:

    我会说《魔戒》的最基本的神话维度,最深层次的结构是一场艺术与魔法的斗争

    I would say in the most elemental mythic demision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in the deep structure ,as it were .We are reading a struggle between art and magic(43)

    艺术与魔法或魅力与机械这个中洲神话的真正斗争最最源初开端处,便是《刚多林的陷落》这个描述象征着艺术与美的城市与那个来自有着深远渊源的也是被去魅了的现代世界生出的危险的庞然大物的斗争,它接应着托尔金对神话源头和对弥赛亚的神思以及与之相对的对帝国的暴虐与现代危机的洞察。因此,托尔金神话在表面上看来的善恶对决获得了不同于以往几乎所有善战胜恶的传奇的深度,它是终极的善恶对决(44),这一对决直到今天还深刻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命运。

    注释:

    1.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25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2.J.R.R.Tolkien, The Story of Kullervo,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5, p. 69

    3. On Fairy-stories

    4.同上

    5.J.R.R.Tolkien, The Story of Kullervo,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5, p. 69

    6.陈春文《

    文明的更替与思想的坐标

    7.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概念,时间大约为公元前八到三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泛指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四位德国哲学家及其学派的思想。

    8.周国平《哲人尼采剪影》,《悲剧的诞生》,第1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9.Blackcountry在英文中的近义词可以是Dark Land,翻译成辛达语就是Mordor

    10.《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12~14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11.张双利《黑暗与希望》,第108页,人民出版社,2014

    1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87页,康乐、简美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张双利《黑暗与希望》,第109页,人民出版社,2014

    14.源自2007年的一个已经被删掉的贴,PDF存档见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oEntULr9Ez6TmCieNB3Ug

    提取码:P9CT

    15.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222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16.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251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17.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5幕

    18.赫罗斯加是盎格鲁-撒克逊古诗《贝奥武夫》中的丹麦国王。

    19.在三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征服迦太基,国内权势集团急剧膨胀导致共和制名存实亡。

    20.陈春文《回到思的事情》,第114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1.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51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22.不列颠岛原住民是凯尔特人的分支布立吞人,操布里吞语,现在演化为威尔士语,康沃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其中前两者对英语影响巨大。

    23.指英国和德国。

    24.J.R.R.托尔金《精灵宝钻》,第11页,邓嘉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5.芬兰民俗学家、内科医生,曾多次前往芬俄边境的卡雷利亚地区收集民间歌谣,于1835、1849年整理出版了《卡勒瓦拉》

    26.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251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27.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16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28.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43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29.冰岛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散文埃达》、《挪威列王传》。

    30.见Leopold Break:

    电影《托尔金》中的中世纪文学

    31.同上

    32.J.R.R.托尔金《精灵宝钻》,第17页,邓嘉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3.柏拉图《理想国》,第201页,刘申丽译,台海出版社,2016

    34.这里指的是核武器爆炸的光辐射。

    35.见树影Daeron大大翻译的:

    Éalá Éarendel Engla Beorhtast

    36.1914年12月12日TCBS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使得该组织最终形成铁四角格局

    37.TCBS杰弗里·贝奇·史密斯与罗伯特·奎尔特·吉尔森均阵亡于索姆河战役

    38.Ernst Bloch ,The Spirit of Utopia ,trans.Anthony Nassar,Meridian,2000,p1

    39.约翰·加思《托尔金与世界大战》,第172~173页,陈灼译,文汇出版社,2008

    40.同上,第215页

    41,诗人指图奥,沉思者与母亲指伊缀尔,微光即迈格林,统治者指图尔巩,弥赛亚指埃雅仁迪尔

    42.这里可以双关,即指911事件,又指《指环王》第一部《护戒使者》的上映,剧中魔王索隆归来。

    43.珍妮特·布隆伯格《魔戒的文学背景》,《魔戒:捍卫西方文明》约翰·韦斯特编,2002

    44.来自文景版《魔戒》封面。

  • 从《小团圆》到《性政治》

    作者:水木丁 发布时间:2009-06-20 12:34:08

    在没看《小团圆》之前,我就有思想准备,这将不是一本令人愉悦的书。有张迷甚至在论坛上发帖说,“非张迷勿读《小团圆》。张迷慎读《小团圆》”很不以为然,一笑置之。我在小团圆出版的第一时间就读了港版,妖哥还很奇怪的问我,你又不是张迷,那么尝鲜干嘛?我说因为我相信张爱玲是一个好作家。所以我希望看到她作品的未被删节的全貌。结果读了《小团圆》,才知道这一次张爱玲果然走的很远了,但它也是一本诚实的书,其实这两个事儿是一码事儿,因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由于诚实而引起的,所以看这本书,还真的需要它的读者有一点坚强的神经。从我个人来讲,我没有任何的不愉快的感觉,因为我喜欢诚实这种东西。虽然他们看上去十分的不美好。

     

    有趣的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最多的不是胡兰成和他的《今生今世》,反而是一个叫凯特·米丽特的女人和她的那本《性政治》,这本书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书,我是在十年前读的,当年给我带来的震撼已经渐渐的被平复,没想到在读《小团圆》的时候,却让我一再发现,张爱玲正是证明了凯特·米丽特的一些理论。在米丽特论证两性政治和阶级的关系中,她写到

     

    “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的等级地位最易引起混淆的地方是阶级领域,因为性地位在阶级可变因素中常常处于一种表面的混乱状态。在一个地位取决于阶级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状况的社会里,某些女性可能处于比某些男性高的地位。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的话,情形就远非如此了。用类比的方法也许更容易说明问题,一个黑人医生或者律师的社会地位比一个贫穷的白人佃户要高。但是种族本身就包括阶级在内的等级制度,但是,种族本身就是一种包括阶级在内的等级制度,它使后者认为他属于上等阶级,正如它可以再精神上压迫黑人专业人员,无论前者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重读这段话,让我意识到张爱玲的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与她诚实的描写出了这样的人的性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错综复杂的联系有关,我不是搞文学研究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张爱玲的出身,应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作家里出身的阶级最高的。她才华出众,也能够自力更生,她身边的女性圈子,她的母亲,她的姑姑,包括她的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表姐表妹,其实都属于这个比较上层的圈子,但纵使是这样,没有结婚的,如她的母亲,和姑姑,包括她自己,以及结婚的她的女性朋友,亲戚,都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的宿命,出了门都是大小姐,大奶奶,二奶奶,但关起门来,这个社会里所有的女人都一样,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承认,没有平等,在痛苦和黑暗中苦苦挣扎,孤独而没有出路。我想这是张爱玲为中国文学做出的一个贡献,因为没有人能够写她能写的真相。贫苦出身的作家,有时候会由于仇恨,同样也是阶级上的局限,使得他们笔下的上层社会的女性,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张爱玲用她的笔白描出了她所熟悉的这些面孔,虽然她对她们包括自己都没什么恻隐之心,但是她至少可以清楚而准确的为人们展示了人们所不了解的那个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让我们再来看米丽特的另外三段话:

     

    “当任何一个人的自我社会信仰,思想观念和传统中被置于这种令人不满的地位时,其结果必然是有害的。妇女每天都在各种场合遇到许多非常微妙的蔑视,如在人际交往中,新闻媒体中,以及行为,就业,教育等活动中。由于这些原因,妇女表现出了一种与那些饱受少数人地位和边缘生存状况之苦的人相同的特征,既妇女遭受的歧视一旦在她们身上被深层意识化,她们便会鄙视自己并相互鄙视。”

     

    “群体的自我憎恨和自我厌弃,对自己和对同伴的鄙视,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是对女性卑下的观点的反复宣扬,无论这宣扬是多么含蓄,最后,女性对此也信以为真。”

     

    “公众舆论认为两者(黑人和妇女)具有相同的特性:智力低下,本能的或官能的满足、原始的和孩童般的情感、想象中的性威力和喜好性事、安于现状、听从命运的安排、精于欺骗、掩饰情感等。这两个群体都被迫采取相同的迁就策略:为了取悦他人而采取讨好的或祈求的举止、研究主人集团易受影响和腐化的倾向、装出无助的样子。”

     

    一边是如此出身良好阶级,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一边是要遭受和所有女性一样的歧视,张爱玲的骄傲和被潜移默化熏陶出来的自我厌弃所造成的矛盾个性一直贯穿着她整个一生的作品之中,假如她只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女人,也许她会对自己身为女人被赋予的种种定义还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识,但她不是。她敏感脆弱而又有坚定有主见,所以这也造成了她骨子里无法妥协。在小《团圆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孩是怎样被这种种微妙的蔑视所包围和影响的,我想张爱玲在这本书里的最大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描述出了蔑视,而是描述出了“微妙”。因为在她那个阶层里,和底层不一样,男人是不会公开歧视女性的。女人之间也不会公开的互相憎恶,但是这种微妙往往是让人更压抑的东西,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反抗,你想反抗它,就必须首先证明它存在,否则就是你自己小题大做。而且你是大家闺秀,你知书达理,也不能撒泼打滚的对抗。这件事,也好像只有她有这个本事和条件能做得到。有人在讨论她和胡兰成爱啊不爱的,我看到的胡兰成,其实和张爱玲生命中的别的男人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如果从《性政治》的这个角度来说,胡兰成是一个职业政客,而且是一个高手,事实上,他在这方面太高明了,已经到了胸中又招,出手无招的地步。比如,他一面承认张爱玲的才华,夸赞她“惊为天人”。一面又不断暗示这个姑娘“你怎么可以这么高?”,自己最爱的是小康那样的女人等等。有人说胡兰成这是一种坦白,但在我看来,这种坦白是有一种政客的狡猾在的,他总是和张去描述小康,真的是出于坦白吗?其实这是在暗示张,男人喜欢的是米丽特所提到的“那种智力低下,孩童般的,本能的,安于现状等等BLA BLA BLA的女人”。我想胡兰成也不一定故意要这么做,这就像妖哥说的那样,真正的高手,出招的时候是无意识的。这种招数对于现在的女孩子来讲当然是不好使的。但是在民国时期,一个在男权家族文化里浸淫了年轻的姑娘对此种暗示立刻会深感惭愧,立刻觉得自己仿佛是不值得被爱一样,所有的成就都不值一提,要想得到这个男人的爱,智力低下是没办法去伪装了,但她可以证明,我也能够和其他女人一样为你做低服小,甚至低到尘埃里。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女人做低服小,本来就是本分。像张爱那样的女人,在她那个时代,她不去顺应这种做低服小的模式,还有别的出路吗?

    其实你很难说这到底算是什么,要说谁骗谁,貌似到也谈不上,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抛开有真正的情感不谈,张爱玲在后来其实是明白了这期间的种种技巧和微妙的暗示其实是一个套。但是这微妙,就像我之前讲过的那样,是让人百口莫辩的东西,所以在胡兰成BLABLABLA的说这个那个的时候,张爱玲也只能选择不做回应,因为微妙的东西根本说不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非常相信张爱玲所说的“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而是要描写“爱情里的百转千回”。可惜很多人,甚至那些爱张爱玲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这句话,因为我相信的是一个好作家在写作上的自觉,她可以跳出自己看待这个事,毫不留情的分析自己。而且写作本身可以带给写作者的解脱和力量。但是粉丝们其实不相信她能够做到。他们看低了她。我想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就是全世界的人都认准了你是某人的弃妇,怨妇。笑,如果张爱真的有咽不下的这口气,我看到不是跟胡兰成,而是跟这满世界一厢情愿的一口咬定她的痴情。除非你能再找个男人给大家秀幸福才能摆脱。在很多人眼里,能证明女人可以平静解脱的只有男人,但偏偏她又没有这样的证据。结果就是你写了是泄愤,不写是深藏在心,骂了是因爱生恨,不骂是无法忘情。当那些所谓懂你的人特别认准了要这么往死里懂你同情你的时候,这种事,基本上也就是没有办法,辩无可辨。

     

    除了男女之间,对女性群体之间互相鄙视和倾轧的描写,也是这本书会导致读者不愉快的原因之一。这种敌意也同样是微妙的,但你无法对它视而不见。我会在一边读的时候一边想到我的身边的女性朋友们,感觉到能够生活在我这个时代而不是她那个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张在书中的某处道出了一两句她对自己写作生涯的困惑和不安,我非常理解,在那个年代,身为女性,想以写作来养活自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性朋友,她们的存在常常给我力量,大家互相帮助,鼓励,作伴,扶持。我们是看SEX AND CITY,老友记走过来的一代,在媒体和影视作品中,很多“微妙的蔑视”还在反复的被宣扬。但是也有另外一股宣传的力量,对女性形象正面的肯定,对女性友谊的鼓励,这种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它使得很多女性开始意识到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的重要。而且在当今这个社会,女性的结盟也是建立在女人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的提升,我们互相已经有能力给盟友提供帮助的基础上。但是在那个时代不一样,女人和女人之间真的就像《性政治》(此书写于七十年代)里所讲的那样,自我厌弃和互相厌弃是一种常态。即便是对自己的母亲,姑姑,也是如此,看看《小团圆》里的女人们,其实张爱玲为那个阶层的女性画了一个群像,长得好看的,不好看的,大奶奶,二奶奶,温柔的,活泼的表姐妹什么的,同学,朋友,其实大家的出路都大同小异。所有的未婚女性都是敌人,所有的已婚女性是另外一种敌人。母亲和姑姑其实都是和自己一样追求独立的女性,但是她们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对立的关系。许子东说,大家都知道男作家笔下的弑父情结,可中国还没有哪个女作家可以这样描写母女关系,他说他不能理解张爱玲为什么会那样对待她的母亲,却对她的父亲如此宽容。我想这也不难理解,即便她的父亲对她再不好,在一个男权社会力,她也认同他作为男人的权利,但是她的母亲则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平等”的,所以她会觉得更是一定要把钱还她。对于他们家族里父母那一辈的人,她是无法去向她的父亲讨要自己的尊严了,也只有向她的母亲。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关系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因素在里面,可惜的是,人们通常只看到某某人很不让人喜欢。这种母女关系其实一直存在,但就像许子东说的,只有张爱玲把它写出来了,这就更简单了。因为女作家通常不希望暴露这些,她们是作家,但也是女人,她们还要嫁人的,这样子写出来,实在不符合女性温婉,善良,宽容,隐忍的形象的。所以哪有几个像张爱玲这样破罐破摔的。

     

    即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整个大海,何况是张爱玲这样的一滴水。我在读完《小团圆》后看了一些评论,很遗憾的是,大多不让我喜欢。人们更多乐于把它当做八卦来看,却对书中所给我们展现的更丰富多层次的世界完全不感兴趣。我有时候会想,人人都说张爱玲很狭隘,却不提人们是怎样见水不见海的狭隘了她。一个好的作家,她不仅仅是属于她的自己,她也应该属于她的那个时代,甚至更久远。也许张爱玲自己本身也许并没有在她的小说中自觉的在心理学,社会学上对自己以及那个时代做更进一步,更系统的剖析。但是她的诚实让她客观上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性政治故事样本。就像卡伦霍耐在她的《自我分析中》说过的那样,人要想往前走,最需要克服的是自己骗自己。中国的文人,最擅长的是虚饰和做作,朱天心说张爱玲的《小团圆》简直是把自己打进了了猪圈里,我只能说她作为一个作家,考虑到更多的是作家自己的面子,地位,虚荣等等。得失心这样重,到底是谁格局小?看看《小团圆》里的那些女人们的命运,那不是把自己打到猪圈里,那本来就是猪圈而已。

     

    有张迷伤心,本来为她叫屈,结果原来她是这样自己作践自己,认为这书是写给胡兰成的情书,要是胡在世时候出版,看到,那岂不是更加的人间失格?真更让人不舒服。其实对于胡兰成这个人,在卡伦霍耐的心理分析理论上也有过一个解释,从心理防御策略上来讲,他属于霍耐所说的“自我陶醉型”人,这种人一生都在致力于维持他们在童年时代接受的那种优越感。他们追求追求的是“通过自我羡慕和行使魅力”来控制生活。他们“笃信(他们的)伟大和无与伦比”,他们利用人,并且“似乎不在乎违约、不忠、欠债和欺骗”。但是他们不是“阴谋策划者,”相反,他们感到他们的需求“如此需要,他们有权享受一切特权”。他们期待得到别人对他们无条件的爱,无论他们如何践踏别人的权利。这样的人在自己的那套逻辑上往往是无敌的,因为他们把自己高高架在云端里,高射炮也休想把他们打下来。想那胡兰成,把这个女子描写的也是好的,那个女子也是好的,其实无非是证明自己更好而已,毕竟金砖垫脚总是比土砖垫脚要更威风的。而《小团圆》其实却是用三个字来对那所谓的“亦是好的”,那就是“好个屁”。都不过是尘埃而已,你也不用说我好来抬高你自己。张爱玲这哪里是把自己打到尘埃里,分明是拽着胡兰成一起下猪圈。不是没有爱,只不过他以为她把他当做神来拜,而她只是把他当成人来爱罢了,如果曾经拜拜他,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权衡过的妥协和顺从,这里面性政治的成分,既现实,又不美好,没有人喜欢看,她有本事讲,很多人没承受力去看。所以看完《小团圆》,我知道她是放下了,年轻时候说低到尘埃里,心理还有端着的东西,现在是真的低到了这种地步,也没什么可放不下了。而那一位到是一辈子都活在自己造神的癔像里,高高的把自己架在云端上,好歹在晚年找了些年轻的女孩子来崇拜他,完全成了长辈的身份,到不容易被戳破。想想看当初其实可能连小康都没把他当神来拜过,或者拜过,最终也是破灭了。可笑,可怜,亦是可悲的。

     

    当人来爱,就当人来原谅。幻灭了,也总懂得了点什么。所以才有了最后那一个梦,醒来后,一笑而过,甚至是乐好久,因为其实都放下了。看到这本书的最后,我心里有点欣慰,是为作者自己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她放下了的缘故。而至于书中种种令人不愉快的东西,那是事实,谁愿意面对也好,谁愿意指责也罢。都只能随读者们去,懂得的人,自会慈悲。

    链接阅读

    《成也张迷,败也张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4fc830100cz64.html

    《张爱玲的大老实》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2445/

  • 我们一起滚雪球

    作者:DoMax 发布时间:2009-07-13 23:13:48

                      —— 读《滚雪球》有感

            巴菲特的一生有如一处风景名胜,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峰回路转,让观者身临其境,受益颇多,回味无穷。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滚动自己的雪球,他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调整坡道以选择积雪皑皑的地方,直到有今日的成就。他所说的滚雪球不只是在赚钱方面,还包括认识世界和结交朋友。

            我将这本巴菲特传记里面的内容粗略地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巴菲特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是他的投资生涯;第三部分是前两部分内容之外的一些可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每一部分包括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由关键词、原文和我自己的简单而粗糙的评论组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天意 ^_^)。

    第一部分:成长历程

            * 内部记分卡 *

            原文: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他将非常有用。我经常这么做……如果全世界的人无视你的成果,那么,你是想被当作世间最伟大,但实际投资记录确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资者;还是愿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能,而实际上确是最优秀的投资者?

    简评:更要在乎自己内心的梦想,而不是他人的看法和要求,你是这种“内部记分卡”的少数拥有者之一吗?

            * 天资聪颖 *

    原文:上课时,沃伦总能记住教授说的话,根本不需要看课本。他记性能好到记住页码,倒背段落,还在老师引用课文的时候纠正老师的错误。他曾对一个老师说:“你忘了逗号”。在会计课上,导师还没有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沃伦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沃顿是一个竞争激烈、学业负担很重的地方,但沃伦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学得很好。

    简评:瞧瞧人家这记忆力,天生的,真是没辙,我们只能主要学习沃伦那些非天才性的部分了。

    * 学习卡内基好榜样 *

    原文:大部分人看了戴尔.卡内基的书后,会惊叹卡内基说的真是有道理啊,然后,他们就把书搁置到一边,全然忘记。和这些人不同,沃伦非同一般地集中精神学习和运用这套东西。他时不时地复习这些想法,并不断加以应用。即使他遭遇失败,忘掉这事,或者长时间没有动用这套方法,他最后也会回过头来重新开始练习。

    简评:知易行难,妇孺皆知。要不,咱先从学习并实践的这本巴菲特传记中的有益内容开始?

    * 强迫症和联盟 *

            原文:当然,支持这一切的不包括霍华德.巴菲特,他因为拒绝支持艾森豪威尔而和共和党决裂。这是自毁政治前途的做法,共和党内对他的支持一夜之间完全蒸发了,他和他的原则被孤立了。现在霍华德的斗争将这三个原则更加深刻地烙在他儿子的心里:联盟是必要的;承诺应该谨慎因为它神圣;哗众取宠的表演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沃伦已经认识到霍华德和利拉强迫症的性格在很多方面使他们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他开始吸收他岳父家的某些风格。他岳父更加人性化,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简评:大多事情尤其是重要事情是需要和别人一起合作才能做成的,妥协自是必不可少的。

    * 专注 *

    原文: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的答案和我的一样!......他几乎不关注商业以外的任何事情——艺术、文学、科技、旅游、建筑——因此可以完全专注于自己的所爱。

    简评:“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吧?

    第二部分:投资生涯

    * 事先得搞清楚交易内容 *

               原文:我们干了大约5个小时--铲啊,铲啊,铲啊,铲啊。最后,我们甚至连指头都伸不直了。干完活,我们去找我祖父,他说,“嗯,我该付给你们多少钱,小伙子们?1角太少了,1元又太多了!”我永远忘不了这刻--我和约翰面面相觑。

               简评:每人铲雪的最高工钱为每小时10美分,居然有如此吝啬的祖父,看来巴菲特的一些习惯也是有家族传统的。

    * 投资三教训 *

            原文: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如果他能更耐心一点,他就能赚到492美元,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还有第三个教训,是关于投资他人资金的。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可能会有人因此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简评:好多沉浮股海十几年的人都不能够领悟到这些,小家伙第一次买股票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真不愧是天才。

    * 复利 *

    原文:“复利”的想法深深触动了沃伦,这很关键。这本书告诉他,他可以挣1000美元。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会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当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形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可以清晰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简评:这是巴菲特赚钱的秘诀,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资产以复利来增长呢?

    * 安全边际 *

              原文:使用安全边际。投资是建立在估计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最重要的是,前进的方法是不要撤退。……一股股票可能是一家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权,而你可以评估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有了安全边际,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尽管巴菲特如此钦佩诺伊斯,他也没有为合伙公司买进英特尔的股票,从而错过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虽然他在困难的环境下已经降低了投资标准--还会再这么做--而他永远都不会做的妥协就是放弃他的安全边际。正是这个特别的品质--如果他不能约束风险,那就会放弃可能的财富—才让他成为沃伦.巴菲特。

    简评:投资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在最坏情况下仍然能够让投资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正是因为沃伦的安全边际理论,他错过了Intel,因为当时有众多这样的小公司,但是也正是因为他坚持安全边际,才成就了巴菲特的伟业。

    * 集中投资 *

              原文:他对分散投资不以为然…他和沃尔特从《穆迪手册》收集数据,沃伦想要知道每一家公司的所有基本信息,一旦他看完这些信息,他就会缩小范围,更认真地研究少数股票,然后将钱集中投注在他认为最好的股票上。他愿意将他的大多数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和购买GEICO股票的做法一样。......他觉得合伙人们应该了解一个新的“基本准则”:“我们远远没有像大多数投资机构那样,进行多样化投资。也许我们会将高达4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单一股票,而这是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我们的事实和推理具有极大可能的正确性,并且任何强烈改变投资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很小。”

    简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还是把大多数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人而异吧,这取决于各人投资水平的高低,这种集中投资的方式更容易让普通人变得一贫如洗。

    第三部分:人生经验

    * 苏珊会照顾好一切的 *

    原文:他开始依赖苏珊,她也一直在努力理解他。他开始体会到利拉.巴菲特的易怒情绪对她儿子的自我价值感造成的伤害,并且开始去修复它。她知道他需要的主要是被爱的感觉,以及从不被批评,而且他还需要感觉到自己在社交方面也会成功。......苏珊认识到沃伦的脆弱,认识到他多么需要有人安抚、慰藉,消除他的疑虑。她越来越多地看出他的母亲对子女们造成的影响。多丽丝受到的伤害更严重,利拉已经让沃伦和多丽丝都深深确信自己毫无价值。除了生意,苏珊发现她的丈夫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充满怀疑。

               简评:正是有了苏珊全方位的照料,沃伦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不问家务事,以致办公室内的壁纸换了三年后他才发现。当然,其中的负面效应也很多,沃伦和孩子之间太少的交流造成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生疏,这是需要吸取教训的地方。

    * 卡内基式激励 *

            原文: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板,从来不发脾气,从来不反复无常地改变主意,从来不对任何人说一句脏话,从来不责骂或批评他的员工,对他们的工作也从来不猜疑,总是充分放权,从不干涉。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很聪明的话,他会做好一切的。查理.芒格说:“沃伦不给人压力,他只是激发别人。”戴尔.卡内基说要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声誉,这样他们就会朝着这个目标要求自己,巴菲特对这一经验十分理解。他知道怎么样激发手下的人实现卡耐基式的伟大成就。......他对员工讲的话大意是这样的:你做得真是太好了,这一点也不会花费你太多的时间,并且也不会太费精力。当然了,你在下一封信中要把它提交给我。因为这项工作正好是你的强项,再找三个人也比不上你。

    简评:先表扬一个人的能力,当然受表扬者一定会精神振奋,全力以赴。当然,你的卡耐基式激励的效果是很难赶上巴菲特的,那么在付出报酬方面就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吝啬了。

    * 双面巴菲特 *

    原文:1991年,《华尔街日报》和《新共和报》都在抨击巴菲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巴菲特总是说自己是美国中西部的代表,出生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家庭,每天都要很早起床为工作而奔波,但另一方面,巴菲特也会经常宴请那些社会名流。......不久有关巴菲特在工作时极度理性甚至偏向冷血的态度与他平凡的外表之间巨大的反差的报道开始见诸报端。人们对于巴菲特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他究竟是那个坐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杯柠檬汁讲故事的和蔼老头,还是那个深谙投资理念的传奇富豪?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主席的巴菲特,现在却大肆宣扬华尔街不过是一个金融骗子们聚集的是非之地,巴菲特到底在干什么?人们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

               简评:如果巴菲特只做一个只管投钱并对公司运营不闻不问的老好人,那他那些命根子美元只会打水漂,这不是在要他老人家的命嘛。

    * 精灵的故事 *

    原文:在我16岁生日那天,出现了这样一位精灵。精灵说,“沃伦,我送你一辆你喜欢的车,你明天造成就可以看到,上面记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崭新的,就是给你的车子。”听完精灵的话,我接着就问,“有什么条件呢?”精灵回答,“只有一个条件,这辆车就是你此生所拥有的唯一一辆车。所以,必须用一辈子。”......人们的大脑和身体正是如此。每个人只有一个大脑和身体,是一生不能改变的。现在,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长期忽视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但是,如果不去呵护自己的大脑和身体,那么,50年后面临的就是健康极度受损的状况,就像汽车一样。

               简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众人皆知,可是有多少人把这话真正放在心上并不断付诸实践的?

    * 卵巢彩票 *

    原文:在那些纤夫当中将会有另外一位比尔.盖茨,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这里,他们命中注定要一辈子牵着船过日子。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的机遇。我们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真实太幸运了! ……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三峡大坝的工程和在神农溪上的那条竹筏,是那些把一生都用在拖曳长船上的小伙子们的命运。这些一直留在巴菲特的心理,困扰着他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和天数的思绪。......我非常幸运,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生那天就中了彩票,有优秀的父母,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这个特别的社会中我得到了特别的恩赐。如果我出生得更早,或者出生在其他国家,就不会得到这样的恩赐。

    简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就于美国,而不是其它地方。还好,我们都也中了“卵巢彩票”,只是奖励的等级不同,至少我们现在没有在烈日炎炎的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且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大家都中了“精子彩票”,是亿万个伙伴中的幸运者,能够降临人世间来经历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

    * 永不止步 *

    原文:尽管他说参天大树只是一个比喻,但自己还是在努力向上生长。他依然期待认识新朋友、完成更多投资、继续多方出谋划策。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他的学识依然远远不够。......他精心滚起来的雪球现在已经非常之大,然而他对待滚雪球的态度依旧。不管度过多少个生日,日历每翻到那一天他都感叹不已,永远都会如此,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从不回望山顶。世界无限宽广,他才刚刚启程。

    简评:巴菲特依然在路上,与这个伟大的同伴一起前进让我们更加踏实和振奋。

    结语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巴菲特,他在不断指引着大家对于财富和人生的追求。我们或许不能成就像巴菲特那般的宏图伟业,但是他的财富人生的确可以给我们提供众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使得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更加的美好。

    我们的人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而巴菲特还在前方不断行进,让我们选择好自己的雪地,跟上他的脚步,一起滚雪球……

  • 那调侃唐僧的人群,有罪了

    作者:宝华 发布时间:2013-03-05 18:46:36


下载点评

  • 书籍多(989+)
  • 下载速度快(478+)
  • 无颠倒(385+)
  • 中评多(736+)
  • 差评(369+)
  • 图书多(7105+)
  • 简单(447+)
  • pdf(678+)
  • 三星好评(8106+)
  • 体验还行(996+)

下载评价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5:4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27:18 )

    品相完美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5:4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国***舒: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2:31:3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谢***灵: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0-27 12:25:29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寇***音: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0-27 14:17:4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0-27 12:26:4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潘***丽: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0-27 12:30:3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0-27 14:34:2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屠***好: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0-27 12:35:56 )

    还行吧。


同作者: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译者的书籍:


同作者:李萍等的书籍:

  •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缩印本)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广西师大的书籍:

  • 快速学会视奏(3适用于英皇考级5级中英双语英皇考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快速学会视奏(1适用于英皇考级1-2级中英双语英皇考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史(晚清-民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史(晚清-民国)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前瞻眼光选专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前瞻眼光选专业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学科学探究(2下专配201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学科学探究(2上专配201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学科学探究(2下专配2017)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学汉字通识课(2上)/小生字大语文 编者:李山川|责编:刘美文 广西师大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建筑” 的书籍:

  • 日本大师智造——服饰店设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清仓!原装!正版!实景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技术1VCD视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解读颐和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路易斯·康的112个建筑(一项创新的逆向研究工程,一本重新认识康的设计图册,一个不容错过的数据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建筑营造图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Wave Propagation Approach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Cooper, Robertson and Partners: Cities to Gardens (Master Architect) (Hardcover)城市园林设计Images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室内软装设计与项目管理(中国高等院校十三五环境设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2册】诗语空间 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 居·有诗 傅蓉蓉 室内设计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建筑外观设计” 的书籍:

  • 路易斯·康的112个建筑(一项创新的逆向研究工程,一本重新认识康的设计图册,一个不容错过的数据库)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世界建筑大师作品点评丛书)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与景观设计系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建筑论关键词与大师思想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阿尔瓦·阿尔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本土设计Ⅱ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2册】诗语空间 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 居·有诗 傅蓉蓉 室内设计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弗兰克·盖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建筑信息模型(BIM)AUTODESK REVIT 2019全专业建模 刘孟良 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建筑诞生的时刻【可开电子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大师作品与思想” 的书籍:

  • 建筑·城市·思想:库哈斯、奥布里斯特中国访谈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密斯·凡·德·罗建成作品全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九周年店庆回馈】【假一罚万】【当天发】【官方原版全新塑封当天发货】萨夫迪 Safdie 建筑大师 摩西·萨夫迪作品全集深度解析图文书籍9787549562442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2册】诗语空间 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 居·有诗 傅蓉蓉 室内设计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 (奥)阿道夫·路斯 著;范路 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蓝天组建筑事务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保罗·安德鲁建筑回忆录 [法.] 保罗·安德鲁 著,周冉,谬伶超,王笑月 译 中信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路易斯康 建筑师中的哲学家(一本涵盖路易斯康哲学思考与实践方法的专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现代建筑的巨匠:赖特手绘建筑图集(1893-1909)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汉宝德: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