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寄语:
全国五仓就近发货80%城市次日达!团购优惠咨询:18340637603
内容简介:
《小水的除夕》是有名作家祁智继《芝麻开门》之后,积淀多年、新近奉献的儿童长篇小说。
《小水的除夕》深情描摹遥远的故乡和飞逝的岁月,讲述了一个少年和他的伙伴们的故事:
放寒假了,四年级的小水
书籍目录:
1 今天放寒假了2 涂改成绩单3 我们的名字4 卡在冰窟窿里5 派出所有没有枪6 在饭店的灶堂里7 打死也不说8 把裤子放上天9 看露天电影10 方老师家藏了人11 刘锦辉要去县里12 快要过年了13
作者介绍:
祁智,1962年8月生于江苏靖江。1983年7月,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做过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员、记者。
1996年10月,到出版社工作。当过编辑、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策划、编
出版社信息:
类型:图书出版机构
成立时间:1984年
简介: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主要出版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对象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儿童文学作品、连环画、科普读物,以及少儿工作者和家长培养教育少儿的辅导读物。建设以来,已出版各类少儿读物3000余种,发行量超过8亿册,并出版《东方宝宝》、《东方娃娃》、《儿童故事画报》、《星漫》、《少年文艺》等五种少儿类期刊和《美术》、《音乐》等教材,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 [1]
获得荣誉
书籍摘录:
方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一手撑腰,一手举过头顶,是他的招牌动作。他在充满激情的时候,就会一手撑腰,一手举过头顶。他不是西来镇人,是靖江城西边的生祠镇人。一个外乡人,在西来镇很有名,受人尊敬。他会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Esdese 发布时间:2022-06-27 17:37:20
非官方编纂而无法律效力
法考教材(非官方)
-
作者: Ying 发布时间:2015-08-16 16:30:06
从哲学角度来讲建筑设计,主体客体关系云云。反正我是没有看懂。
-
作者: 瑚琏 发布时间:2021-07-20 14:35:10
1.把《老》和《庄》联系起来解释;2.把《庄》的前后文联系起来解释;3.每个寓言人物的名字都要拆开来解释一下;4.有些字很难认识,是怎么回事?5.个别注释断句不对
-
作者: Leo____L 发布时间:2014-08-04 22:20:59
总体来说还可以,三分之一是干货,三分之二太啰嗦了...
-
作者: zony 发布时间:2019-09-15 14:50:22
这种结合电影的珍藏图典还是用点心做吧……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每一页都很有趣,每一句都暗藏讽刺,
作者:AMMO 发布时间:2023-10-26 00:01:41
认识冯内古特,还来自于入选《世界禁书百部》的《五号屠场》,当时就被那种荒诞夸张的黑色幽默所吸引,这本《冠军早餐》同样也是类似的风格,只是所讽刺和暗喻的对象变成了当时的社会。
相比《五号屠场》,《冠军早餐》的内容表面要更好理解一点,也更轻松欢乐,随便翻到每一页都可以读下去,都会觉得有趣和惊喜,但是从整本书而言,还是比较跳跃的,似乎很难抓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最核心的东西。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年纪相当老的男人,一个的名不见经传的科幻作家,和一个算是事业有成的汽车经销商,他们随意地回忆,彻底地发泄,疯狂地抱怨。能感受到,在五十岁之际,冯内古特还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悲观和不满,还是在借助文字对抗着荒谬的秩序,这些还是可以读者形成一定的共鸣,毕竟,谁的生活没有点怨气呢,打工人哪有不发疯的,天天想吐槽的心情很多人都会有的吧。
当然,冯古内特的吐槽涉及面更广,内容也更深刻。“人们后来说当初不该没有注意到德韦恩的行为中的危险信号,没有理会他明显的呼救。”缺少关注也许不是发疯的直接原因,但是这句话听上去就感到人心的冷漠和疏离。“这个星球已经被制造业给毁掉了,他们制造的大多都是垃圾。”这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机器甲壳虫是德国人造的。真的甲壳虫是宇宙创世主造的。”可能是关于人和自然的矛盾,就像整个故事是发生在一颗濒死的星球上,毁灭和破败,都是经常能从冯古内特的作品中所感受到的,只不过《冠军早餐》的表达方式更有趣好玩,《冠军早餐》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书中附带着作者亲手绘制的110多幅荒诞插画,看来单纯的写作已经无法满足冯内古特天马行空的想象了,还是想用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表达更多的意味。
最后,原本都接受事业无成的科幻作家突然成名,看似生活富足的商人却彻底疯了,这两种极端的出现,在现在看来,都是对这个追求名利物质的社会的莫大的讽刺,
-
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 《宗教大法官》究竟在讲什么
作者:亲爱的顽皮豹 发布时间:2020-02-14 02:43:25
▲圣经插画《撒旦试探》,多雷作品,讲述了耶稣不为魔鬼所惑的故事
按照木心的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文学的最高峰,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又是陀氏的巅峰。在《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著作中,《宗教大法官》一节的存在,类似于一部独立的“篇中篇”,反映了陀氏最理性,最惊人的宗教思考。平心而论,《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所谓的“悬疑小说”并不好读,用余华的话来讲,陀氏的文字十分“硬”。此处的“硬”,是形容文章的诘屈聱牙,让人读后如坠云里雾里。从这个角度讲,《宗教大法官》就可谓是金刚石一般,硬到人咯牙了。说来也遗憾,许多一腔热诚的读者在此处碰了壁,都垂头丧气的被劝退了。既然《宗教大法官》一节绕也绕不过,读又读不懂,我便忽然有意做一名“掮客”,尝试着去揭掉《宗教大法官》神秘的面纱,牵一牵线,让更多的人能走进陀氏波云诡谲的精神世界。
有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下非文学科班出身,亦非学富五车之人。“栽树”之事本轮不着我做。可每每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颗文学史上的夜明珠,竟如此门庭冷落,便不禁为众生扼腕叹息。人们应该相信,人类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一样,都值得去勤勤恳恳的探索。为此,我决定去“栽树”了,本着热爱人类的初衷。哪怕身手笨拙,最后只长出一根光秃秃的木桩子,好歹也算是一块通向圣殿的指路牌,总会让行路之人少一些迷途风险。每思及此,欣欣然也,唯觉功德无量。
1.将屠刀架在耶稣的脖子上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城市塞维利亚。此时距离耶稣遁世升天已过去了十五个世纪。信仰上帝的民众受教会管辖,依旧炽热的维护着自己的信仰。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十五个世纪太长,又因为没有任何神迹,以至于社会上开始有异教徒出现。教会大权在握,为了维持正教地位和社会稳定,便会在广场上当着万千民众的面,对被捕的异教徒进行“宗教裁决”——活活烧死。那天,在塞维利亚的一座刚刚烧死近百名异教徒的广场上,耶稣降临了。他想来看看民众,带着一些“返乡探亲”的意味,他又重新回到了人间。人们发现了他,认出了他,环绕着他。他向人民显露了慈爱的神力:治愈了一位失明老人,又复活了一名七岁幼童。这时,担任宗教法庭庭长的红衣主教本人路过看到了这一切,令人震惊的是,他并没有和民众一样为耶稣欢呼,反倒是立刻命令士兵将耶稣逮捕,押入大狱。没人敢反抗,毕竟红衣主教权势滔天,民众早已被驯服。
入夜,红衣主教来到大牢看望耶稣,并和耶稣进行了彻夜的长谈。他非常生气,认为耶稣对人世的造访简直就是添乱。他已经做出决定,决定第二天就以惩处异教徒的名义,将其在广场上“宗教裁决”。
这是个误会吗?红衣主教是不是糊涂了?耶稣怎么能被杀死呢?他反抗了吗?诸多疑问扑面而来。后面的所有内容,就是红衣主教对自己行为动机进行的解释。换句话讲,《宗教大法官》的核心,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红衣主教之口所讲述的——为什么耶稣该死。
2.嘘!这是一个秘密
耶稣受试探:(路加福音 4:1-12)
耶稣被圣灵充满,从约旦河回来,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那些日子没有吃甚么,日子满了,他就饿了。魔鬼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魔鬼又领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顶(注:“顶”原文作“翅”)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从这里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他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
陀氏在《宗教大法官》中对上面这则小故事给予了极高的褒奖,评价其神奇,深刻,富有力量。陀氏认为,这则故事将人类历史全部归纳在了一起,并对人类未来做出了预言,同时汇集了人性中所有深刻的历史矛盾,不可谓不伟大。读者觉得不明就里,为此陀在后文中对这则故事进行了高度的提炼,认为其讲述了三件事,即秘密,奇迹还有权威。这三者是人类通向幸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让人类丢掉自由,走向灭亡的死亡号角。在陀氏的眼中,世界如此荒谬,幸福和自由,如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然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请读者想象一下,恋爱中的女孩是什么样子呢?她渴望男孩的爱慕,又希望这爱慕是纯粹的。她们会说,你要爱我,但不能因为金钱,甚至不能仅仅因为美貌而爱我,这种爱太浅薄,以至于不配称之为爱。我要的,是你对我灵魂的爱,无论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无条件的爱。
耶稣之渴求亦是如此。他渴求世人信仰,但这信仰必然要是绝对纯粹的,是出自人们内心自由的选择。在耶稣受试探这则故事中,耶稣只要听从魔鬼的指令,将石头变为面包,那么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收获一大批拥趸。因为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资源,是利益。谁能解决全世界人的生存问题,谁就是万人朝拜的神。但耶稣拒绝了,他深知,这种顺从是被食物收买来的,人类下跪的不是上帝,人类下跪的只是面包。这种被面包奴役了的信仰,毫无自由可言,与上帝的初衷相悖,耶稣不要。
从奇迹的角度讲也是一样。耶稣如果按魔鬼所说,从殿顶一跃而下寻求神之手的举托,这种神迹的出现便能轻而易举的把全人类折服。生活中常常被无神论者拿来反诘的一个问题是,“假如真的有神,那他为何不现身显灵呢?”是啊,人太容易被奇迹奴役了,上帝只要稍稍露出一个脚趾头,全世界的人就都会向他跪倒。可这是自由的爱吗?是上帝想要的吗?耶稣需要的,是人类无需奇迹也能与神同在。
可见,信仰是一件门槛多么高的事啊!人总是秉着交易的本能去看待问题:你给我什么什么,我就如何如何。那假如上帝不能给你利益,也永远不会显灵,你还愿意相信吗?你身边的那位恋人,长相平凡普通,经济也并不富裕,你还会爱他/她吗?仅凭这一份并不单纯,并不自由的爱,绝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就会被上帝拒之门外。
这时,一些虔诚信仰上帝的人觉醒了。他们开始质问,上帝这样做的初衷何在?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被拯救,上帝还是博爱的吗?难道那些为了面包,想看一眼神迹的弱小的人,就不值得被拯救吗?难道说,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上帝本就不打算拯救所有人,他只是想从这些芸芸众生中,筛选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信徒。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震惊了,假如是真的,那他们就窥探到了上帝内心深处的一个天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顺着历史长河注视着人类的世界:众生迷茫了。除了少数决意无条件信仰的人留在了耶稣身边,成为了他们的一员外,剩下的大多数人开始了无尽的征讨,杀伐和造神运动。“谁能给我面包,我就为谁跪倒!”从此,异教兴起,杀伐不断,血流成河,人世乱作一团。
“不能再白白流血了,该救他们呀!”这些悲天悯人的上帝信徒开始觉醒,他们认识到,人类只有被统治这么一条路可走。自由没收,面包分发下去,才是治世之道。
“可怜的人们没法在死后走入天国了,但我们可以筑造人类现世的幸福。”这些人这样想着出动了,他们背弃了耶稣基督,在魔鬼面前下拜。魔鬼的第二次试探,权柄,荣华,耶稣没要,他们要了。他们扯起了一面耶稣基督的大旗,披上红色斗篷,腰中悬挂着一柄利剑,建立起了教会。
他们将万民招致身边,谎称自己就是耶稣的代言人,他们说,“你们跪了我,就是跪了耶稣基督。放心,面包会有的,奇迹也是存在的,只要你们乖乖听话。”他们挥了挥手中的长剑,厉声说道:“再有作乱者,格杀勿论!”。于是,断壁残垣得到修整,刀光剑影也不复存在,社会在有序的统治中恢复了元气,从此国泰民安。有时会有人问上一句,“为什么是耶稣基督呢?”红衣主教慈爱的看着他说,“幸福是教会给你的,所以就只能是耶稣基督。”说完他们意味深长的笑了,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在为上帝保管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3.醉生,梦死
这回明白了吗?上帝布下了一场阴谋,信徒们为了拯救人类,上演了一出“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好戏。
上帝设置的这局游戏难度太大,很少有人能够通关。惨遭淘汰的大多数,只能跟随着教会另谋出路。
摆在人面前的,是一道在幸福和自由之间二选其一的选择题。选了幸福,就要承受身后的地狱之火;选了自由,就要承受现世的饥饿,贫困和无辜的死亡。
陀说,“地上面包的旗帜,你为了自由和天国的面包加以拒绝。”这道选择题荒谬无比,它酿就了人类命运本身的悲剧。
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高瞻远瞩,扼杀了生物本能,以求换取天国的面包。但人类群体永远是短视的,他们渴望稳定,和平与繁荣,他们必然要无可救药的走上另一条黄泉路。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巨大到人类需要一个美丽的谎言,来掩盖住这一悲剧本身。这时,教会手持魔鬼赋予的权柄从天而降,他们表面上是耶稣代理人,实则是卑鄙的“谎言编织者”。他们维持秩序,散发面包,同时还安抚着人们,告诉匍匐在地的万民们,天上的父在等候着诸位。
事实上,连他们自己在内,都再也见不到天上的父了。他们本可以得救,但为了人类他们放弃了。他们手握着权柄,宣扬着奇迹,保守着秘密。他们向魔鬼屈服是悖逆的,可他们的生命又是悲壮的。
这时,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耶稣又降临了。他走走停停,动辄就秀一把神力,享受着民众诚惶诚恐的跪拜。人类通过流血牺牲而建立起来的秩序又出现了一丝丝裂痕,作为教会的掌权者,难道不应该将此人立即逮捕,投入大狱吗?
耶稣啊耶稣,羊群注定要被送入屠宰场,这已经够惨了。活着的时候,你还要来打搅一番他们的安宁,你难道不该死吗?
陀氏眼中的世界可以这样来比喻,它就像是一个运送着培养皿的传送带,培养皿中,温度适宜,泉水甘甜,食物充足,人们在其中过着婴儿般无忧无虑的生活,做着婴儿般圣洁的天国美梦。谁也不知道,传送带的尽头,其实是一张深不见底的血盆大口。在那里,天堂已封路,地狱早满员。
-
出逃
作者:阿薛 发布时间:2011-11-18 12:08:47
一下雨,闽南典型的冬天就浮到感觉层面,地平线之上,阴云之下,不冷不热,空气潮湿,整座城从头到脚散发出一种极度渴望游手好闲的精神盲流气质来。
多半衣食暂且不愁的人开始发梦——
比如想有个可以看到大片天空的落地窗,把床推到窗边睡一天觉。
比如溜到人影寥落的小咖啡馆里要一杯假蓝山,目无焦距翻几页过期杂志。
比如找个荒草即将丛生的老宅,铁观音一盏,檀香一线,以神游物外的状态挠古琴。
比如轻手轻脚走到古寺里,最好雨天香火不旺,青石板被雨水一打光洁无比,和尚做早课,你菩提树下听梵音。
比如再买张动车票,跑去看看鼓浪屿上是否还挤满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文艺的梦想啸聚这1.87平方公里的小清新们。
一直不好意思说,我还就是好小清新这一口的。
那天晚上我和俩姑娘住在没开发的老别墅里,踩竹梯子爬上天台。入夜后的海浪声涌过来,铁皮风灯里的蜡烛,照着空掉的红酒瓶。
大批旅行团撤退后的鼓浪屿的确安静,一场死睡那样的安静。在周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客栈灯光的围剿下,我很恶意地想,不知道今晚又有多少情侣在鼓浪屿上春风一度,从此这个小岛的某个房间就往私人地图插上了一面gif格式的不断冒着小红心的的旗帜。当然,时间久了有可能被另外的记忆覆盖。
天亮之后旅行团导游的喇叭和举高的三角导游旗又开始满岛窜。我趴在老别墅的窗台上,听每隔五分钟来一团的导游说着一模一样的解说词。穿着花布长裙戴着宽沿草帽的姑娘和她们身边端着相机的男伴,一家一家有花有草的小店排队列阵。鼓浪屿一扫夜晚街上只有猫出没的冷寂,拉开闹哄哄的文艺腔。其实挺不错,甜俗贱有甜俗贱的欢乐,没营养但架不住卡路里高啊,要high就扫街吧,要深沉你就慨叹吧,要迷失你就装作迷失吧。
这一天我跟着岛上牛叉的姑娘混,跑工作室里喝茶,跑宅子里看一屋子老家具。午后在人家的音乐室逗一只狗,听一首新曲子。主人说他们正排演平安夜在三一堂唱的赞美诗。我把头靠在高高的椅背上,看见木质天花板的四角,有纤细优美的线条。
回来后我梦见一群鬼把我叫去看他们拍的纪录片——观影室一股老旧尘埃的气味,黑白画面,纪录片里蒋校长和宋三小姐都变成荒诞派的诡异造型。很奇怪怎么会造出这么蒂姆伯顿式的高质量梦境,是不是鼓浪屿那幢破败的老别墅馈赠的记忆电码,我也不知道。
-
海明威的硬币
作者:何大草 发布时间:2011-01-06 09:45:10
一
在我初次撰写本文的那些天,我在校园散步时读到一则讣告,本校一位退休工人在家中去世,享年104岁。讣告特别提到,他生前是一位淡泊、俭朴的老人。我在对他油然升起敬意的同时,也产生一丝惊讶,我从讣告中得知,他与我同居一幢宿舍,而我却对他一无所知,甚至素未谋面。
我由此想到另一条死讯,2002年1月15号,全世界的重要媒体都竞相报道了一条来自古巴东哈瓦拉的消息:
一个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渔民病逝,享年也是104岁。同时配发的,还有他的照片,棒球帽下,一张苍老而快活的脸。一夜之间,这个死去的老渔民成了继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之后,最广为人知的“古巴人”。
他曾创下何种丰功伟绩而能享有如此的哀荣呢?没有,他仅仅是一介普通的渔民,就像我那位104岁的老邻居一样平凡,或者说,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一样普通。
但关键之处也正在这里:富恩特斯恰好就是圣地亚哥的原型。《老人与海》也许是整个欧美文学中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部中篇小说,当它为海明威赢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富恩特斯就和圣地亚哥一起名垂不朽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20年代末,海明威在海上邂逅富恩特斯,后者向他讲述了自己21岁时捕获一条1000磅重的大鱼的经历。这段经历成为一颗种子,植入海明威的体内,在20多年之后,他写出了《老人与海》。如果富恩特斯真是小说主人公原型的话,那么,这20多年的光阴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小说中“枯瘦干瘪”、“颧骨上有些皮癌黄斑”的老头子。
这会使人有些怀疑,《老人与海》的真正主角真就是富恩特斯吗?
1961年海明威吞枪自尽之后,富恩特斯由于过度悲哀而无法出海,从此在家中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讲述自己捕获大鱼以及和海明威交往的故事。这是一项收费服务。今年暑假我曾去泸沽湖旅游,听摩梭末代王妃讲述往事,明码实价是一人二十元钱,富恩特斯的收费想来也应该不低。反正,他以此积累了财富,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靠抽哈瓦拉雪茄、喝朗姆酒和看漂亮的姑娘,又乐陶陶地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最后大概是含笑而卒吧。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不朽”。
是什么东西让这样一个老渔民得享不朽的呢?是文学。
在这颗有人类居住的星球上,文字是最不朽的,比石头都还要永恒。一块石头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成为在山崖上展览千年的神女峰、望夫石,即便在风化、坍塌之后,人们也会借助文字重新塑造或者重新指认。在古代的建筑中,幽州台、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也许是最为著名的,不过我们可以设想,沿着中国的长江、大湖,不晓得曾兴修过多少这样的建筑,它们在时间的风雨和兵燹中沦为了废墟,而唯有幽州台、岳阳楼、南昌滕王阁这样的建筑才得以代代重建,因为李白、崔灏、范仲淹、毛泽东的诗词文章赋予了它们死而复生的神性,换一句话说,它们已经不是登高览胜的土木之身,而成为某种唤醒记忆的道具,和与天下同悲同喜的情怀、故人远去的背影、秋水长天的景色,融汇为了不可分离的整体。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今年冬天我回了一次阆中老家。阆中是一座地道的古城,嘉陵江三面环绕,北边的玉台山腰,也矗立着一座滕王阁,和南昌的滕王阁一样,都出自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之手。据记载,当时南昌滕王阁规模甚小,而阆中滕王阁巍然宏丽,但所不同的是,前者流芳千古,而后者声名不出蜀中,原因很简单,王勃才华横溢的《滕王阁序》写的是南昌。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概在曹丕说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之后,追求不朽就成了中国文人的一个理想和一种焦虑。面对河山的兴废沧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文人看到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土丘”,也体会到能够超越时间而存在的,只有他们为此而吟哦的诗行。
“故垒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歌、文学,就是映照历史废墟和人们心灵的月光。公元1172年,喝醉酒的陆游于细雨中骑驴入蜀,在剑门关口他有过短暂的伫足,阴沉的天空和嵯峨的群山让他有了些眩晕和怅惘。这个一生都在牵挂家国、功名的中年知识分子发出了一个疑问:
此身合是诗人末?
他没有找到答案,而这句诗这个疑问却从此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世文人怅惘和把玩的一个源头。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呢?文学的价值何在呢?就实用性而言,纯文学就跟月光一样,根本就没什么价值。阳光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万物因此而生长。没有月光,生命照样生生不息。但我们可以设想,没有月光的夜晚,是漆黑的,没有梦想的,也许肉体依旧存在,却没有了心灵的位置。文学是为安置心灵而存在的,又仿佛是《红楼梦》中那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它是无用的,却正好用来铭刻虚无的东西:人类短暂的幸福和永久的哀愁。
法国《解放报》曾经向全世界的300个作家提出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写作?”
回答却是完全不同的。说得大点,是为了改造社会,说得小点,是为了讨朋友喜欢。这都没有切入最本质的部分,因为言说的困难,也许是有意的回避,——真正的作家,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记忆而写作的。
记忆是对往事的追怀,它可以浓缩为一首伤感、含蓄的小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可以具有天堂般的长度,比如《红楼梦》、《追忆逝水年华》。在记忆的撩拨下,想像力可以恣意蔓生,无穷无尽,比如福克纳丛林般的南方小说,马尔克斯天马行空的《百年孤独》……文学家总是背对未来、面向过去写作的,这一点恰好与自然科学家背道而驰:科学拥护进化,文学耽溺沉湎。当新时代到来的时,文学家都心怀疑惧,而为记忆中的生活吟唱挽歌。
回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其实只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个老渔民在持续四十天的不走运之后,捕获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但后来成群的鲨鱼赶来把鱼肉啃噬一空,老头子运回岸的,只是一具巨大的鱼骨。就一般的意义上说,这是别人的故事和别人的记忆。但这个认识是初浅的,是皮相,是我们能看到的冰山浮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隐藏在水下的部分,才是这个故事的本质所在,它们是海明威卓绝的叙述技巧、只属于他本人的心灵创伤和无法释怀的个人记忆。
二
海明威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他的文学成就和传奇人生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超级的偶像。在大多数文学爱好者的想像中,他成为了艺术家最完美的象征:叛逆、出走、漂泊、冒险、英俊、有力,喜欢打猎、拳击、斗牛、酗酒和无休止地追逐女人,而且频频得手。他亲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曾身中237片弹片,头上缝过57针,还在非洲经历过两次飞机失事,却写出了五、六部长篇、几十个短篇以及影响广泛的游记、回忆录,并把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1961年7月,当他不堪忍受多种病痛的折磨、灵感丧失的绝望和性无能的焦虑时,就用猎枪打碎了自己的脑袋。这个一生都对浪漫文学嗤之以鼻的男人,最后却让自己的人生永远笼罩在了浪漫主义的光环下。
据说,著名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特里林因自己没有成为一个优秀小说家而到死都忧伤不已。他曾读到海明威酒醉之后草草写下的一封信,为此他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一封满口胡言的信,毫无尊严地自我暴露,无法无天,孩子气,但它所代表的生活却比我所有可能过的任何生活都要美好。⑴
我读大学时的专业是历史,和中文系的同学同住一条通道,他们经常唱歌、跳舞、喝酒、大笑,这和历史系学生的谨慎、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他们何以如此欢乐?
他们说,海明威不就是这么生活的吗?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即便寻欢作乐,也是在做着正经的事情,一是侦探,一是作家。
我听了,感慨他们的话真是十分的文学。
我第一次接触到海明威,是1978年念高中的时候,在一本《世界文学》上看到了他的照片,以及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海明威,这头老狮子》。图文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觉得海明威真是了不起,像他这样做一个作家,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换句话说,海明威之于我,首先是他的传奇,然后才是他的小说。
今天,在我自己增添许多年龄,也陆续写出了一些小说之后,我要说,那些供我们神往和津津乐道的故事,都是外在于海明威的。或者说,他展示给我们的,都只是他乐意让我们看到的表象,而真实的海明威,深藏在表象的后面,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复杂、更内敛、更勤劳,就像一个卑微、敬业的手艺人。
我更愿意这样来理解,海明威不像一头狮子,而更像是一只虎,虎有猫科动物的凶猛,也有猫的警觉、细腻,甚至是温柔。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海明威的散文,他回忆了自己28岁浪迹巴黎时和老年海明威在马路上的惊喜邂逅,也充满敬意地谈到了海明威的文学得失,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海明威的小说是以掌握严格的技巧为支撑的;他从海明威那里懂得了,“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⑵
海明威在写作的日子里,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气虽然凉爽或者寒冷,而一动笔,他就感觉到了暖和。为了“想怎样把字眼儿弄得准确一些,”《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他改写了三十九遍,而《老人与海》的原稿他也校阅了两百多次。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辞里,他谈到了作家劳动的孤独,“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⑶
事实上,一战过后,1920年代,他曾经携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奔赴欧洲,在巴黎度过了他艰苦、清贫的学徒生涯。关于这一部分生活(1921至1926年),他在晚年写成而于死后出版的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中有过极为深情的回忆。那时候,他常在早晨抱着笔记薄出门,去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写作,有时饿着肚子回家,却向妻子撒谎说已经吃得又好又饱。就在那儿,他写下了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小说《在密执安北部》。写作的经过,他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
秋天将尽,巴黎落着黄叶和雨水,他坐在空荡荡的咖啡馆里写着远在美国密执安北部发生的故事,故事里正是同样的坏天气,他写到那些小伙子在喝酒,自己也感到了口渴,就要了一杯圣詹姆斯朗姆酒喝着。后来进来了一个女孩子,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等着谁。她的头发黑如乌鸦的翅膀,仪态十分安详。事隔三十多年后,海明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
“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
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也吝于比喻,但他有两个比喻让我格外难忘:
一个就是上述的例子,把一个女孩比作一枚新鲜的硬币。
另一个在《老人与海》中,他写到圣地亚哥用面口袋补缀过的船帆:“就像一面老打败仗的旗子。”
这是极为克制的海明威终于动了感情的时候。在那个巴黎的雨天,陌生的女孩让海明威心乱,他一边持续地写着,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她,他把她写进了这个小说。后来,他深深地进入了这个小说,迷失其中,不再观看女孩了。直到他写完小说,读完最后一段,他抬起来头来,女孩已经走了。
从这一段记叙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有趣的东西:观察,赋予客观事物(人和事)以主观的想像。以相似的秋风、秋雨、安静的环境,来沟通遥远的两地:在巴黎写密执安北部,会产生一种意外的效果。
《在密执安北部》写一个叫莉芝的女孩同铁匠吉姆恋爱的故事。他们生活在美加边境密执安湖畔的霍顿斯湾小镇,全镇只有五户人家,日子过得清风鸦静。莉芝在史密斯家做女仆,而吉姆在史密斯家搭伙。吉姆是打马蹄掌的,又矮又黑,胡子拉渣,沉默寡言,而莉芝文静、秀气,就像那个坐在雨天咖啡馆的女孩,新鲜得如刚铸出的硬币。但她偏偏爱他,巴望着他来爱自己、疼自己。
秋天的时候,史密斯先生约了吉姆去山里猎鹿,莉芝就想念他,想得睡不着,就像中国古人说的,寤寐思服。
后来他们终于满载而归,史密斯太太跑出去迎接丈夫,而莉芝羞答答地迎接吉姆。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喝了酒,吉姆在莉芝的房子里拥抱和亲吻了她,她吓坏了,因为她这还是第一次被男人触碰。后来,他们去散步,在一个废弃的码头上,吉姆对她对了粗,他说,我要、我要,我要。而莉芝的反映呢,是以微弱的力量反抗着,颤声道,这不可以,这不可以,这是不可以的啊。
但最后,他还是占有了她。接下来,海明威写得更加含蓄和微妙:
码头的铁杉木板又冷又硬,而吉姆重重地压在她身上,他已伤害了她。莉芝推了推他,她被压得这么难受。吉姆睡着了。他老是不动。她从他身下挣扎出来,坐了起来,把裙子和上装拉拉直,并且想把头发弄弄好。吉姆嘴巴有点儿张开,在睡觉。莉芝俯身过去在他脸上吻了吻。他还是睡得很熟。她把他的头抬起一点来,摇了摇。他把脑袋转了过去,吞了吞口水。莉芝哭了起来。她走到码头边上,朝下向水看去。港湾上正有薄雾升起。她又冷又悲,一切都像是完了。她走回吉姆躺着的地方,再一次使劲摇了摇他,看他到底醒不醒。她哭着。
“吉姆,”她说,“吉姆。醒醒啊,吉姆。”
吉姆动了动,把身子蜷得更紧了。莉芝把上装脱了下来,俯身过去拿上装给他盖上。她把上装小心谨慎、干净利落地在他四周掖好。然后她穿过码头,走上陡直的沙土路回去睡觉。冷雾由港湾上穿过树林正升起来呐。
海明威行文的特点是简洁,惜墨如金,但他从不吝啬于细节的描写,甚至可以说,他描写之细,就像手艺人拿刀在木头上一丝丝地雕刻。我们常说“刻画人物”,其实刻画人物就像拿小刀子在木板、蜡版上雕琢细节,细节出来了,人物就让我们触手可摸了。在这篇小说最后的三百多个字里,海明威除了“她又冷又悲,一切都像是完了”这句话,完全不去触及人物的内心,纯用白描,只用莉芝笨拙的动作、吉姆的睡相和升起的冷雾,来曲尽其妙地表达出这个献出或被剥夺贞操的女孩的心乱。如同一幢夜色下的小楼,拉上的窗帘、泄漏的灯光,更唤起我们丰富的猜想。海明威所写到的莉芝的几个动作,只是冰峰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却把莉芝的内心世界作了极为有力的暗示。
这是一种相对古典的写法,和后来盛行、并也被他在《老人与海》中运用自如的意识流手法截然不同。但我们却不能说,这种简练的外在刻画在传达微妙的内心感受上,就输于万语千言的内心独白。李白有一首送别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似乎都是客观描写,没有一句主观感受,而那个送别者的背影和他的怅然,却如在目前,他的怅然就如绵绵流水,没有穷尽。这和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手法异曲同工,都是以减法作画,因为有留白,所以更充盈,它们都属于让阅读者共同来完成的作品。
我曾和麦家讨论到通俗小说和纯文学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前者需要“说”,即把所有的线索、情节、因果都倾尽一空地说出来,唯恐读者不明白。而后者是“不说”,在决定性的情节上,三缄其口,制造含混和暧昧。
二者的区别可以金庸小说和《水浒传》为例,金庸小说是通俗小说中的杰作,但它把一切都说尽了,几乎不再给批评家留下阐释的空间和给读者留下猜测的余地。而《水浒传》却处处都是巧妙的留白,不独让金圣叹的点评可以大显身手,而且也让后世的小说家、戏剧家、批评家甚至政治家跃跃欲试、喋喋不休。1975年毛泽东发动全国人民重评《水浒》,评来评去,到今天我们也没弄清楚,宋江到底是悲剧的英雄,还是狡黠的投降派。还有武松杀嫂、石秀杀嫂,除了最原始的复仇或洗冤动机之外,我们还能隐隐窥见更复杂、更阴暗的心理在作祟。所以试图解密《水浒》的作品,一直就在文学和舞台上花样翻新,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家施蛰存写过一部《石秀》,至今还被视为经典;而七十年代一部为潘金莲翻案的川剧《潘金莲》,虽然肤浅,却也让那位剧作家一举成名。
海明威是“不说”的高手,他的非洲打猎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其中漂亮的一例:
富人麦康伯携妻子去非洲打猎,在狮子袭来时,他表现出丢人的懦弱,全靠陪猎人威尔逊的勇敢、果断才化解了险情。麦康伯太太为此蔑视自己的丈夫,并睡到了威尔逊的帐篷里。麦康伯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胆量,试图在近距离射杀一头巨大的野牛。麦康伯太太坐在汽车上,眼看野牛的角马上就要冲到丈夫的身上,就操枪向那野牛开了一枪,却刚好打死了自己的丈夫。在瞬息之间,她成了一个寡妇和一个笔巨额财产的继承人。
威尔逊好像什么都明白,他夸麦康伯太太干得真漂亮,而他可以证明这是一次误杀。但他同时又恶狠狠说,你干吗不下毒呢?在英国她们就是这么干的。
然而麦康伯太太只是哭泣,不辩解,她的回答只是:别说啦,别说啦,别说啦,啊,请,请别说啦。
小说就结束了。这一枪的确真漂亮,我至今也不明白,这是误杀还是谋杀?马尔克斯说,这一枪是对写作技巧的一个完美的总结。总结什么呢,就是恰到好处的不说。
一个作家能否写出伟大的作品,大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天才,一个是技巧。
说到天才,就很玄奥了,我理解的天才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露天煤矿,随便挖一铲起来,都可以燃烧,比如兰波、海子、曹禺、张爱玲……就创作生命而言,他们都是早夭的。而另一种则掩埋在地底的极深处,需要勇气和耐心才能将其掘出来,比如普鲁斯特、曹雪芹、沈从文……他们一辈子都在写着同一本书或者写着同一个地方,到死也都还没有能写完。这个我们且不去多说它。
而技巧呢,常常是最易为人们误解的,行内的人觉得它深不可测,而行外的人则以为写作仅凭灵感就行了。毕竟,人人都会写字啊,一年级写看图说话,二年级写观察日记,到三年级,如果你心血来潮,就可以创作一个故事了。
听到过一个笑话:在英国的一个聚会上,一个不错的脑外科医生和一个不错的小说家相遇了,在必要的寒暄之后,医生说,写小说真好,我退休之后也去写小说。小说家客气道,做脑外科手术也挺好,我写不出小说时也去作脑外科手术吧。旁边的人都笑了,他们笑小说家的不自量力,脑外科手术,他怎么可能呢?!但真正应该被笑的人是医生,他不知道写出一部好小说需要的技巧,绝不亚于脑外科技术。
而小说家的话,仅仅是文学的幽默,可惜没人能听懂。
写作的技巧既然如此复杂,那应该如何去学习和掌握呢?我以为,即便最天马行空的作家,也不可能羚羊挂角:他总得把作品留在文字里。
有文字,就是有迹可寻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就是对文本的细致入微的研究。马尔克斯说,写作的技巧“是在对其他作家的作品的阅读、再阅读中掌握的。”纳博科夫说得更绝,他强调反复阅读,一直要读到骨骼里边去。我们每个人可能对鲁迅的《祝福》都不陌生,因为在中学的课本上学习过,也都会说它写得好,但要是我问你,它的第一句话是如何写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出来。带着掌握技巧的目的去反复阅读,学会敲骨吸髓地攫取,把它们的好处点点滴滴地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
《印第安人营地》是海明威早期短篇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精湛,情节惊栗,而且触及了贯穿他日后一切作品的主题,这就是“死亡”。他曾在一部描写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说过,“一切故事讲到相当长度,都是以死结束的。”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死亡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呈现的,这使死亡在恐惧之外,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个儿童的名字叫尼克•亚当斯。
尼克的故事海明威共写了二十四个,从儿童一直写到他长成为一个青年。后来,等到海明威自己也长成了一个享有盛名的大作家时,他就把尼克抛开了。
尼克和海明威一样,都有一个当医生的父亲,都随时可能在夜晚去乡下出诊。海明威童年时就有过随父出诊的经历,而《印第安人营地》的故事,正是尼克随父出诊的一次见闻。有人据此认为,尼克的原型就是海明威本人。但更多人的似乎不以为然,因为尼克敏感、脆弱,而海明威叛逆、强悍,后来在巴黎,他曾设法告诉斯泰因小姐,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男人堆里厮混,而且做好了杀人的准备。⑷
但,仅仅据此判断海明威和尼克的相似或截然不同,却是十分轻率的。追溯海明威的童年、家庭以及父母的婚姻,我们会略微惊讶地发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己,的确就是尼克:敏感、脆弱,缺乏安全保障,有着急于被证明的焦虑。
海明威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钢琴教师,她一个人的收入足以养活全家,也许她也因此自负而专断,出于某种奇怪的控制欲,她把海明威和他姐姐打扮成双胞胎,时而装扮成兄弟、时而装扮成姐妹,有两张照片显示,身着女装、坐在母亲怀里的海明威表情异常尴尬和惊恐。⑸母亲的强大让父亲感到很大的压力,也让所有人都压抑,海明威一生都同母亲关系不好,在他父亲于1928年吞枪自杀之后,海明威抱怨是他母亲逼死了父亲。
海明威年岁稍长之后,立刻致力于摆脱母亲的影响,并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证明一件事情: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
他对体力运动和暴力题材的偏嗜,似乎都是围绕着这种证明展开的。当有人怀疑他的胸毛是用胶水粘上去的时候,海明威回敬的方式就是拍了一张泡在澡盆中的半裸照片,发表在报刊上,展示他的胸毛货真价实。
很多年前,我读到过一本外国作家关于母亲的访谈录,吃惊地发现,几乎所有人同母亲的关系都很疏远或紧张,感受不到充沛的母爱。有一位老作家已经年过七十,但他说自己仍有一种孤儿的感觉。与此相反,此前我读过的中国作家写母亲的文章,都无不是饱含着深情和感恩的。我到现在也没想清楚,这种相反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还是由于外国作家更加坦率?
不过,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所有艺术家都有过相同的摇篮,这就是童年的孤独。
在我读过的几种海明威传记中,也没有证据表明他和父亲的关系是亲密的。但父亲带给他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父亲帮助他走近了死亡。海明威在父亲的诊所和随父出诊的过程中,得以观察死亡,同时以他的敏感,他会发现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父亲和他截然不同。父亲是个医生,他对肉体的疼痛和消灭,感觉是麻木、迟钝的,也就是说,死亡这种异常的事件,对他而言也是日常和正常。
但海明威还小,生与死都不啻是世上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就像稚嫩的舌头初次接触到辣椒,那种烧灼感是永远难忘的。他总是用神秘而严峻的态度来写到死亡。但是当他多次在战争和捕猎中出生入死后,他对死亡的态度似乎变得松弛了,最后他像父亲一样,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在这个时候,极端也正是平常。没有哪个作家像他一样,经历过那么多死亡、写到过那么多死亡,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不过是对触及死亡的又一次重复,从前用笔,这一次用枪。
海明威夫人在回忆那两声打飞丈夫脑袋的枪声时说,就像两只抽屉同时被关上了。关上抽屉,这是多么日常的一个动作啊。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都写得精悍、结实,《印第安人营地》只写了尼克在一个晚上的见闻,内容压缩得更加紧密,翻译成中文,也就3300字,以我个人的经验,这样做很容易,但要写得出色,则非常之困难。我有一个短篇小说《李将军》,也是写李广一个晚上的经历,但在一夜之间,同时展开了李广的个人记忆,结果写了他的一生,有一万六千多字,差不多是一个中篇了。中国眼下流行小小说,似乎是王安忆说过,小小说都是些刻意经营的“段子”,算不得真正的小说。我同意这个说法。我也认为像欧•亨利那样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尾而写作的短篇,太匠气而经不起反复地阅读。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每一次细微的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开始于漆黑的夜晚,事情的由来是一位印第安产妇难产,生了两天也没把孩子生下来。尼克为此跟随父亲去印第安人营地出诊,他们乘船经过有雾的湖水,踏过被露水浸湿的草坪,抵达了村庄。产妇躺在双层床的下铺,正发出一阵阵尖叫。
海明威没有直接描写她的痛苦,只提到:
“营里的老年妇女都来帮助她、照应她。男人们跑到了路上,直跑到再听不见她叫喊的地方,在黑暗中坐下来抽烟。”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你却可以体会这尖叫凄惨得多么让人发怵!而她的丈夫躺在上铺,他不能跑,因为他是丈夫,还因为三天前他的斧头把自己的腿砍伤了。海明威没有说明砍伤的原因,应该是心慌意乱吧。尼克的父亲用职业医生的眼光略一判断,就决定给她施行剖腹产手术。尼克不能忍受她的尖叫,请父亲给她吃点什么,让她镇静下来。但父亲这样回答:
“不行,我没有带麻药。不过,让她叫去吧。我听不见,反正她叫不叫没关系。”
这时候,那个始终一声不吭的丈夫在上铺转个身靠着墙,他想必是听到了尼克父亲说的话。接着,尼克的父亲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开始了手术:用一把大折刀切开了产妇的肚子。瑞士作家迪伦马特有一篇叫《嫌疑》的小说,揭露一个纳粹军医在不注射麻醉剂的情况下就给俘虏作腹部手术,是禽兽所为。而侵华日军也曾拿活生生的中国人做实验,在无麻醉的情况下,开膛破肚。“文革”后期,烈士张志新在被押赴刑场枪决前,狱卒为不让她喊叫,竟不施麻醉就用刀割断了她的喉管。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或出于对人类的仇恨,或出于卑鄙的目的。但在《印第安人营地》中,尼克父亲则是在沿着他以为正常的逻辑,在尽到一个医生的职责,他不需要拷问自己的良心,因为他“听不见”产妇的惨叫。这和法西斯的兽行比较起来,显得更加荒谬和可怕。
海明威没有渲染产妇的惨状,他冷静得仿佛尼克的父亲,但是他通过尼克的眼睛看到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乔治大叔和三个印第安男人按住了产妇,不让她动。她咬了乔治大叔的手臂……手术做了好长一段时间。”你可以设想,这是怎样的惨痛,才会迫使一个产妇不要命地挣扎,而且就在四个男人按住她的情况下,还咬伤了其中一个人!手术终于结束了,海明威像是漫不经心地补充道:还需要用九尺长的细肠线把伤口缝起来。
婴儿生出来了,尼克的父亲很得意,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后球员在更衣室里的那种得意劲。他拍拍上铺的产妇的丈夫,揭开蒙着那印第安男人脑袋的毯子:他已经自杀了。这是整个小说的最高潮,可以说压抑的夜色、产妇的尖叫、无麻醉的手术,都是为了抵达这个高潮而作的铺垫,而当高潮到来的时候,海明威不仅一如既往的冷静,而且表现出新闻记者般的精确,其实这正是一切好作家都具有的严峻的克制:
只见那印第安人脸朝墙躺着。他把自己的喉管割断了,刀口子拉得好长,鲜血直冒,流成一大滩,他的尸体使床铺往下陷。他的头枕在左臂上。一把剃刀打开着,锋口朝上,掉在毯子上。
因为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尼克的视角,所以这个男人自杀的动机、过程、他在那个瞬间的念头,都被略去了。海明威借此交给读者的,不仅有疑问,更是那具死了但还冒着鲜血的尸体。每一个细心的读者,都不能不在情感和感官上遭受双重的刺激。他的文字看似无情,所以能让读者伤情,他的冷静近于冷酷,所以他那一刀就像割在我们身上。
我以为,好的小说要有精彩的故事、精致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还要有立场,立场就是价值观、生死观,这是小说的出发点。还要有心灵,心灵就是同情、悲悯。要让立场消失在叙述中,让心灵从字里行间溢出来。还要有感官,这就是“身体”。身体使小说饱满和丰盈。如果结构是脊梁,语言是质地,身体就是血与肉。血肉之躯才会让故事具有暧昧和神秘。海明威成功的短篇小说,都离不开死亡这个主题,而死亡从来不是抽象的,它是身体的消灭,是诉之于感官的刺激,是一刀致命,或者慢慢地腐烂,就像《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患了坏疽等死的男人。
海明威的生死观通过《印第安人营地》的结尾,有过难得的抒情般的流露:在返回的路上,尼克问父亲,“他干吗要自杀呀?”父亲说,“我说不出。他这个人受不了一点什么的,我猜想。”尼克又问,“死,难不难?”父亲说,“不,我想死是很容易的吧。尼克。要看情况。”最后,这个血腥的故事在牧歌般的情景中落幕:
他们上了船,坐了下来,尼克在船梢,他父亲划桨。太阳正从山那边升起来。一条鲈鱼跳出水面,河面上画出一个水圈。尼克把手伸进水里,跟船一起滑过去。清早,真是冷嗖嗖的,水里倒是很温暖。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亲划着桨,他满有把握地相信他永远不会死。
海明威发表这篇小说的时候,大约25岁,对死亡已经抱有既神秘又坚定的态度。他尚不知自己将如何死去,但他一定深信自杀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尼克无可置疑地是内在的海明威,一语成谶,他后来的结局和那个一言不发的印第安男人如出一辙。
现在我们再回头读一遍《老人与海》,我们会发现这个老人和原型之间除了捕获并失去一头大鱼之外,其实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那个故事只是一粒种子,植入海明威的体内,在二十年的时间中,和海明威的成长与失败一起变化着,它和他一道亲历了战争、死亡、几次失败的婚姻,和无法抗拒的病痛、衰老。海明威早年的小说都醉心于写硬汉,他的名言“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成了许多模仿者的信条。但当这个捕鱼者最终从他的笔下现身出来时,他已经成了他本人,开始苍老,开始思考人所不能超越的某个极限。
福克纳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海明威此前的小说人物“仅仅是为了向自己、向对方证明他们能是何等坚强的硬汉”,但《老人与海》不同,“他找到了上帝,找到了一个造物主”,有了“命定”和“怜悯”,“那个老人——他一定要逮住那条鱼然后又失去它,那条鱼——它命定要被逮住然后又消失、那些鲨鱼——它们命定要把鱼从老人的手里夺走”,而“这一切都归于上帝,是上帝创造出这一切,爱这一切,又怜悯这一切。”
海明威素来自大,而对福克纳自然抱有莫名的醋意,但这一回,他对福克纳又褒又贬的评论不置一词,也许他是默认了?回顾他的一生,他早年的小说的确像是少年负气,以逞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男性气概。但当成功和失败都一页页翻过去之后,成功和失败达成了和解,它们合而为一,呈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并非柔滑、滋润如女孩的肌肤,而是实在的生命之核,一面是放纵溺乐、一面是紧张焦虑,一面是刚烈无畏、一面是敏感虚弱……这是海明威短暂的觉悟,这一次,他离上帝最近,他本人才是他小说真正的、唯一的主人公。
海明威是上帝的产物,而他的文学是他记忆的产物,记忆的碎片挤压着他,使他成为一团矛盾着并不断变动着的物质,《印第安人营地》泄漏出他困扰终生的焦灼和秘密:在这部小说中,他预约了死亡。
《老人与海》则让他呈现出一种最完美、和谐的姿态,清澈而又舒缓。
但这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很快就被别的东西覆盖了,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光荣也没能洗净他晚年莫名的抑郁、沮丧。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但记忆让他依然在同她斗争,在回忆录中不依不饶地提到她对他作过的“亲密地伤害”。⑹1961年7月2日,他终于用一把12毫米口径双管英式猎枪把自己的脑袋打飞了,而那位所谓的《老人与海》的原型,却乐陶陶地活过了整个二十世纪。
(本文选自何大草散文集《记忆的尽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注释:
⑴《万象》2003年9期,宋明炜文。
⑵马尔克斯《与海明威相见》,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承认,我历尽沧桑》
⑶三联书店:《海明威谈创作》
⑷海明威《不固定的圣节》,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⑸⑹肯尼斯•S•林恩《海明威》,任晓晋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
时间的尽头,满眼荒凉
作者:王小一 发布时间:2020-07-07 22:02:29
科幻作品中,时空旅行绝对是绕不开的主题之一,而谈及时空旅行,肯定又无法回避这一主题的开山之作——威尔斯的《时间机器》。作者威尔斯,与凡尔纳齐名,是公认的科幻小说之父。所以,
一个科幻迷,绝对不会错过这本书。
这个版本是我第二次读《时间机器》,上一次读,刚好是一年之前。不管是第一次读还是再读一次,这部作品都值得我喜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经典之作,是值得去反复阅读的。并且,再次阅读的体验比第一次更好。
一年之前,我觉得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并没有十分投入。另一方面,阅读之前受到一些简介的误导,以为时间旅行者与维娜之间发生了一个爱情故事,结果读来并非如此,也略有失望。所以总体我认为这部作品与传说中的神作还是有差距的。
一年之后再次读来,发现了很多第一次读没有体会到的细节。这一次也读得更慢了一些,才更体会到开山之作的经典之处。
《时间机器》的故事非常简单,“我”作为时间旅行者的朋友之一,听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驾驶时间机器去到久远未来的冒险。这段冒险分为人类历史和人类后历史两个部分。在久远的未来,人已经分别进化为地面与地下的两个物种:地面上的埃洛伊人,优雅得体;地下的莫洛克人,已经退化成狐猴一般的怪物。然而讽刺的是,支配那个世界的反而是莫洛克人,他们将艾洛伊人饲养如家畜。
世界已早无文明可言,走向更远的未来,剩下的是类螃蟹一样的怪物,更久便是孤寂。
尤其在看过更多更复杂的时空穿越,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不免认为,这个故事已经随着年代的久远,变得有些过时了。尽管如此,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依然感慨于时光尽头的那种无尽的苍凉感。
再次看的时候,时间旅行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一直不认可以硬软这样粗暴的方式来划分科幻,毕竟,这不是为爱鼓掌,哪来那么多非硬不可的理由。威尔斯与凡尔纳是科幻的先驱者,并且人们喜欢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凡尔纳代表的是软科幻,而威尔斯是硬科幻的鼻祖。我想,能有这样的结论,至少他们没有好好读《时间机器》。
于好的科幻来说,人永远是比那些科技更核心的部分,时间旅行只是表达人的一种方式而已。
鉴于作者生活的背景,埃洛伊人象征着贵族,而地下生存的莫洛克人代表着底层生活的人民,阶级的鸿沟加剧了他们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又深化了鸿沟。贵族们自以为占尽了优势便可安枕无忧,却无法预见安逸可以让他们如同牲畜;反噬的底层人民呢,看似掌握了社会的主动权,却已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单看这里,仅仅是消灭阶级对立的政治正确而已。
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更击中我心的始终是更遥远的未来。
埃洛伊人与莫洛克人的世界已毫无文明可言,而往后走的世界更是一片荒凉。第一次我更多的是感慨人之于宇宙的渺小与无力感,就一如最后的苍漠。而再次阅读,我会去想文明的未来,我们星系的未来。正如《呼吸》里所阐述的,不管是文明还是世界,终究会因为熵的递增而归于混沌,但当真正看到那个未来的景象时,依然会伤感与难过。
人类与文明,在宇宙的尺度下显得那么渺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旅行者所看到的荒凉可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必然未来。而我想,不管未来会怎样,人的温情也总会留下一丝痕迹,一如那白色的小花,和不见踪迹的维娜,总会在我们心里留下痕迹。
威尔斯是对未来持消极态度的代表人物,但我觉得他心底仍然带有一丝温情,一如那两朵小花。我禁不住想,时间旅行者后来去了未来的那个角落,他又是否会再遇见维娜。
说到细节,人们总觉得大刘《三体》里关于中性发展的理念很前卫,却不想威尔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想到这点了。还有那两朵口袋里的白色小花,或是未来的博物馆……
这个版本我特别喜欢内页里的插画,但更惊喜的一点是,随附了英文的版本,可惜最近还没有时间去读原文。
等小金鱼大一些的时候,可以考虑亲子再次共读,或者一起读原文。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1-02 13:55:11 )五星好评
-
网友 冯***丽: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11-02 16:21:03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2 13:53:32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2 13:46:30 )好用,支持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2 13:53:40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权***颜: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2 14:47:41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权***波: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2 13:46:48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11-02 13:56:50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潘***丽: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11-02 13:49:57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益***琴: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11-02 14:59:23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同作者:祁智的书籍:
-
祁智芝麻开门成长书系:小水的除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水的除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水的除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水的除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水的除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迈克行动/祁智芝麻开门成长书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祁智芝麻开门成长书系:一星灯火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水的除夕(新)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蚕宝宝上山(注音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祁智“芝麻开门”成长书系-二宝驾到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书籍:
-
小学生百科知识综合测试AB卷阅读QM升级版 小学生6年级百科知识测试AB卷备考入名校小学生六年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二年级)小学生百科知识综合测试AB卷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幼小衔接多功能描红·英语字母描红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幼小衔接整合教材新编幼升小面试一本通一日一练数学启蒙认知看图说话编故事识字拼音教材思维训练上海学前测试真题宝典 英语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初中升高中衔接教材 化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应用题题卡二年级(下)国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家长:小学二年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小学生百科知识综合测试AB卷(全面升级版)二年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版小学三年级日积月累-小学生晨诵午读 上下两册套装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版小学三年级日积月累-小学生晨诵午读 上下两册套装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童书” 的书籍:
-
剑桥少儿英语专项强化训练(一级)(附音带一盘)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华研原版 柯林斯小学英语词汇教材5册 英文原版 Collins Primary Focus Vocabulary 英国小学教材 6-10岁 英文版进口英语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侦探故事11-34册 英文原版小说 Cam Jansen 少女侦探简森 少儿儿童分级读物书籍 英文版英语初级桥梁章节书 David Adler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升级突破(一级)(第3版)(磁带1盒)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同步训练预备级 上册 含盘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课课练(第1级上下附磁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同步辅导教程:一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第1级单词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随课练(二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剑桥少儿英语考前9天轻松复习:三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中国儿童文学” 的书籍:
-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 全4册四大名著小学生版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小学生四大名著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儿童文学6-8-10岁小学生阅读课外书 语文教材同步阅读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西游记连环画儿童版绘本 全12册 四大名著小学生版 小人书老版怀旧中国古典绘本故事书儿童漫画书 中国古典故事书西游记青少版绘本 6-8-10岁小学生阅读绘本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四大名著漫画版 全4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小学生版四大名著少儿版四大名著漫画四大名著小人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一二三年级课外阅读有声伴读故事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四大名著小学生版 全4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彩图版四大名著青少年版写给儿童的四大名著青少年四大名著儿童文学书籍10-12岁儿童读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四大名著小学生版 全4册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青少年版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青少年版无删减版无障碍阅读四大名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四大名著青少年版4册原著全套小学生版非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儿童文学经典名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必 读书老师推荐五年级六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籍儿童读物6-12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三国演义(17彩色漫画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笨狼的故事注音版·笨狼是谁(全彩美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套装共6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米小圈上学记(一年级)耗子是条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成长/校园小说” 的书籍:
-
红星照耀中国人教版青少年八年级读必书目初中生读必课外书七八九年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野芒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米小圈上学记(一年级)耗子是条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男生日记(新版,杨红樱代表作,帮助9~12岁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青春修炼手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米小圈上学记(四年级)班里有个小神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套装第5辑)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女儿的故事(全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姜小牙上学记(套装共4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疯狂学校”全系列16册(礼盒套装)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总有一天会长大——风吹过的夏天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喜欢"【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的人也看了
-
集.欧阳询书好诗:九成宫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11 考研历届数学真题题型解析(数学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Investing In An Uncertain Economy For Dummies(ISBN=9780470401163)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主治医师晋升宝典)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直播时代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华书店自营】小水的除夕(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服装立体剪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托福写作7天抢分笔记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2023秋新A+全程测评卷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人教版同步训练小学4年级上册教材辅导练习册题单元月考专项期中期末冲刺100分测考试卷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怎样接待旅华外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京剧老旦唱腔教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相关推荐
-
9787510070570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文坛故旧录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人生脚本(万千心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企业财税管理一本通 邵永为 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子物理学(上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荒野求生(彩色图解) 户外生存知识旅行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沙发旅行轻攻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图说中国历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新正版图书 孝经图说佚名绘浙江人民社9787534048715 家庭道德中国古代汇海图书专营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李世石儿童围棋教程.进阶篇(下)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儒林外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一本 语文预习笔记+数学思维训练 套装2本 三年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春满乾坤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维尔沃斯花园奇案 中国青年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博目25cm金色透明地球仪摆件 家居摆设 北欧家具装饰创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专科技能培训教程 皮肤疾病与整形美容分册(创新教材/配增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自驾游 本书编写组 中国旅游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新正版】北史(全十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唐】李延寿 撰 著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9787305131592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