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书籍屋 - WTO时代.经理实用手册 -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1-03 02:00:35

WTO时代.经理实用手册 epub 网盘 电子书 下载 全格式

WTO时代.经理实用手册 epub格式下载
WTO时代.经理实用手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0828747
  • 作者:陈鸿剑 
  •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10
  • 页数:348
  • 价格:12.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管理 WTO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03 02:00:35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经理的基本素质、章经理必做的日常工作、经理必学的管理艺术、经理必悟的用人之道、经理的营销策略、经理必具的成功心态、经理必通的处世之道、写给经理的16条忠告等内容。


书籍目录:

章经理的基本素质

第二章经理必做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经理必学的管理艺术

第四章经理必悟的用人之道

第五章经理的营销策略

第六章经理必具的成功心态

第七章经理必通的处世之道

第八章写给经理的16条忠告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WTO时代经理手册》对想步入经理行列的奋斗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己担任经理的创业精英们解难及自我再提升。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微笑迦朵 发布时间:2018-01-24 18:50:10

    2018年读漫008。看过的漫威作品里,本迪斯的几本算是留下比较深印象的编剧,不过这部解散,恐怕无法像本迪斯所说,单独观看,也能体验一种“震撼”,缺少了前后、主副的串联,那股推动解散的力量,无法在单本中支持解散。当然,芬奇的画面,是真不赖。

  • 作者: Jehovahnissi 发布时间:2023-10-29 15:38:36

    这本书适合对六十四卦有初步认知的人,不然读起来就是一头雾水

  • 作者: 秋天的小松鼠 发布时间:2022-03-21 12:26:06

    没有看完,混乱的青春,混乱的家庭背景,混乱的社会环境,那个美丽女孩对青春的挥霍是真的肆无忌惮啊,一种不顾后果不顾一切的豪横,太可惜太残忍了。

  • 作者: Sarah奇幻世界 发布时间:2022-04-19 11:11:03

    作为一个专业的国际教练,这本书挺不错的,四月终于让我读到了一本好书,感恩,书中说了批评性反馈不能促进人改变的原因,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不给批评性反馈。这种刻意练习我觉的挺落地的,书中给的两个谈话的例子也是让我这个做教练的很有感触,同样是对话,教练式提问肯定式对话就是有它的魔力,让人在心理种下一颗改变的种子。

  • 作者: xiongmao86 发布时间:2011-06-16 20:05:34

    不如皮特里的那本动机心理学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做个接地气的经济学人~

    作者:招财大饼 发布时间:2021-02-15 02:34:35

    偶然间看到大刘在星球里留言说可以考虑下自由市场经济学类书籍的共读活动,可惜我不是专业出身,经济学知识也只局限于自学的一点儿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再加上地域限制,找来找去就下着这么一本电子书,书名是《当生活遇见经济学》,豆瓣评分7.3,花了几天翻看了一下,发现还挺有意思的,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吧~

    为什么中东地区那么乱?

    为什么资助了那么多钱,贫穷地区的人们还是不能变富?

    为什么美国的医疗效率这么低,一个小小的手术能安排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后?

    当很多这样的现实问题摆到你面前时,你知道怎么解决吗?答案其实不难,你只需利用一点经济学的思维,你就可以搞定它们啦。那经济学究竟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当生活遇见经济学》这本书,就给出了最好的例证。

    书的作者马克史库森,是一名美国的经济学家,投资分析师和作家,曾经以经济分析师的身份任职于中央情报局CIA,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和金融学,出版的作品有《生产的结构》,《现代经济学的历程》,《经济逻辑》等,都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书籍。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就是他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内容不多,只有300页不到,除了开头提到的几个经济学派之争有点专业,其他的部分读起来也没有那么深奥,都是和日常相关的例子,我们可以跟随作者,通过分析每个案例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一步步发掘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篇文章是很难涉及到书里所有内容的,作者最起码举了十几个案例,有兴趣的可以去知识星球看下共读稿,最近正好开始共读这本书。今天我就简单讲讲其中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关于政府税收的。在美国呆的这几年,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国的高税负,至少明面上的税就有收入税,房产税,消费税,资本利得税等等等等,那个税率高的可真是让人肉疼,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对高税率有意见吧,这应该算是个民生问题,所以,税务的增减问题一直是政府讨论的焦点。

    作者在书中就讨论了政府加税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以及如何避免这种后果的方法。

    政府为什么要加税呢?我们先来看看政府的税收大部分用在了哪里,据统计,有超过60%以上的钱用在了社会退休基金,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如果这几方面的需求加大,那税收就会相应的增加。

    就拿社会福利来说,西方的穷人们有着便宜甚至免费的房子,可以ding qi 从当地的救助组织领到免费食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看起来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事儿,但这只是对穷人来说是好事,对认认真真,勤劳工作的普通人来说却是一个累赘。他们辛苦赚来的钱就这么被政府拿走了,很多人就有了一些这样的想法——反正我的钱要被平均分配给别人,我再努力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要为了赚钱而去做那些要冒风险的事呢?

    再来看看退休基金,这笔钱到了时间就得定期付给退休的人们。但是退休基金的经营情况是非常差的,多年下来资金几乎没什么增值,甚至贬值。随着承诺退休时间的逼近和因为医疗或者其他条件改善而导致的退休人数的增加,社保面临着巨大的给付压力,政府选择了增加税收,以此希望能填补这个大窟窿。民众们就不乐意了——收走的税费放我这儿本来可以获取年化十几到二十几的收益,给政府保管简直就是浪费,而且钱在我这儿,用不了还可以传给后代,放政府那我要是早死就一分钱也拿不到,全归政府了,我为什么要交这笔钱呢?

    于是社会上就多了民众的抱怨,滋生了好多避税甚至逃税的方法,更是催生了地下经济的繁荣。政府税收反而减少,福利资金没有了保障,穷人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以上的案例都涉及到一个激励的原则,如果能拥有更多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大家肯定都愿意努力工作,开拓新产品,新技术,如果税率不高,大家也不会想着法子去少交税,这样政府的税收也不会减少,社会经济也在发展。但政府的过高税率恰恰违背了这个原则。

    所以作者说,只要适当地减少税率,服从激励原则,政府的税收问题就能解决了。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医疗系统的。我的一位美国朋友曾经告诉我过这样一件事儿,她的外孙女在家不慎被烫伤,朋友带她去了公立医院,在医院走廊上坐了大半个晚上都没得到处理,后来她去药店买药自己搞定了。我平时去看病也是差不多,一个感冒发炎,都能给我预约到一周以后,然后我就死扛了一周,一周以后差不多都好了,我也不用去了。。。不得不说,西方的医疗系统是真的低效。

    那为什么低效呢?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供给远远小于需求。

    需求为什么过大,这里就涉及到责任原则,因为在美国看病,基本上是病人去找医生看病,但大部分钱病人不用付,是由保险公司,病人的公司或者国家来承担的,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情况——病人觉得不用白不用,可劲儿用,不用自己掏钱,病人的责任和权利不对等,自然就扩大了医疗需求,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滥用。

    在供给方面,美国也做出了严格的控制。美国医学协会限制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数量,规定不同类医学从业者的服务范围,并且在医疗行业是保险公司定价,同一种服务,不同医生得到不一样的钱。为了表示抗议,有些医生就选择了拒绝和保险公司合作,或者限制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而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医生,因为不用自己付钱,这样就导致供给量减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那医疗效率自然就很低了。

    所以作者建议国家要采取措施让市场决定价格,而不是保险公司;要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他的医疗服务享受是有代价的;并且允许医学院招收更多的学生,增加医生供给量,允许医学从业人员开设基本医疗服务门诊,扩大服务范围。只有这样,美国的医疗系统低效问题才能被真正解决。

    这两个案例到这就讲完了,书中还有不少其他的案例,比如拍卖国债,解决交通拥堵,个人致富,借贷扶贫等等,都非常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呀~

  • 太平洋地区的见闻

    作者:Anne 发布时间:2024-04-02 10:15:38

    “人们有时常说,太平洋之于当代世界,就像地中海之于古欧洲人,大西洋之于20世纪。”

    在开始之前先说一个数据,太平洋上有25,000个岛屿,我知道太平洋上有很多岛屿,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多,这也是我在书中的第一个记忆点。

    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公益性救援组织工作人员,曾经在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参予紧急救援和灾害风险教育工作。

    这本书中就取材于作者2008至2019年十余年间在太平洋地区的旅行以及作为一名救援人员参与救灾工作时的个人经历写就的。

    书中的故事涵盖了太平洋地区的11个国家,而因为岛屿众多,这些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形成了许多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在书中作者的笔下也能够感觉到。

    书中除开后记一共有三个部分:

    风暴帝国:台风、海啸

    海洋帝国:后殖民时期的遭遇

    大洋的过去与未来

    作为一个在内陆地区出生长大的人来说,给我震撼最大的还是书中关于台风和海啸的描写,在那种毁天灭地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真的十分渺小。

    一场台风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带走数以千计的人们的性命,而台风和海啸过境之后的城市重建的工作也十分艰难,因此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时常会发出国际援助呼吁,救援的工作强度常常很大,但同时也是合作和实力的展示。

    看到这些文字描述的我,心中第一时间生出的念头是“对自然的敬畏”,我们对海洋知之甚少,而对于一切的未知,人都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这也是阅读的意义之一。

  • 休谟《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上)》摘要

    作者:江绪林 发布时间:2013-02-18 19:19:47

    【按语:休谟(David Hume,1711-1776)的《人性论: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Being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reasoning into moral subjects,1739-40)》(上)的基本思想或许可以简单描述如下。上卷分析了人类知性: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观念源自印象,是印象的复本,而印象也就是存在或对象;无限可分性的主张是错的,广袤是知觉对象的方式,没有真空;除了观念的直觉比较外,只有因果关系才产生推理,因果推理有三个要素:时空接近、因先果后的次序,必然联系。而分析最终表明,这一必然联系只是重复导致的习惯刺激下的心灵的思想倾向(determination of the thoughts)。没有实体、没有心灵、没有自我同一性,这一切都是想像促成的。因而休谟在哲学的怀疑论和习俗或自然的观念之间造成了严重的分裂。虽然觉得自然才能医治这种哲学病,不过休谟仍然坚持了其怀疑论。他说“一般说来,宗教中的错误是危险的,哲学中的错误则仅仅是可笑而已(Generally speaking, the errors in religion are dangerous; those in philosophy only ridiculous)。”【303】

    休谟常常被推崇,然而,我的感觉,休谟或许并不比笛卡尔伟大,笛卡尔的第三个形而上学沉思中的“观念是表象事物的影像”的思想和Berkeley的存在即感知观念锁定了休谟的基本框架;而休谟对因果性的联想主义解释,仅仅是采纳一种纯粹现象描述方法(或实验性经验观测方法)的产物。也就是说,休谟默认自己的描述是对原初事实的揭示,当然休谟的描述是精细而清澈的;休谟的因果观念并非对传统因果性观念或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的决定性驳斥,而仅仅是冷漠的抛弃。《人性论》初诞时遭受的“死胎”冷遇不是没有理由的。

    一个可能的缺陷是休谟可能忽略了对逻辑和数学知识的本质的探究,这是忽略大陆传统的结果。休谟的实验观察压抑了对数学的讨论,虽然其对直觉知识的简略分析也强悍地触碰了非欧几何的边缘。休谟的另一个特点是完全抛弃了宗教和灵性。这两点都为后来的Kant所关注到。Kant在《纯粹理性批评》中 “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BXXX】 的旨趣或许可以看做对休谟后一个特征的反弹或回应。

    另外一个困难,在于休谟以自己的观念瓦解或重构了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后,休谟的论述仍然实质上依赖于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也就是说,休谟本人的论述也常常依赖传统的因果性、实体和自我概念来支撑【如p19页“感觉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因为他自己新颖的观念是摧毁性的:几乎是说一切都是片片流沙,一切稳固、美好和优雅之物不过是心理想像,犹如死神在沙漠里唤起的海市蜃楼。

    阅读的关文运翻译的商务版简直是无可挑剔。英文参阅2009年the Floating Press版本。】

     

    引论(Introduction)

    Hume说,哲学(和科学)中充满争吵和无知,而“一切科学对于人性(human nature)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即使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科学。…如果人们彻底认识了人类知性(human understanding)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在这些科学中将会作出多么大的变化和改进。”【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7页,下同】因此,休谟要“直捣这些科学的首都或心脏,即人性本身。…在试图说明人性的原理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提出一个建立在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7-7】Hume认为这一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之上。…我们不能超越经验。”【8-9】这里他表现出对大陆传统的漠视,将从培根到洛克的变迁等同于全部近代哲学的进展。最后Hume说,在达到人类理性的最后限度时,应该安心满足;并且指出精神哲学中的一个不利条件:在观察自我时,反思会搅扰心理自然原则的作用,这需要借观察人生和日常生活来解决。

     

    第一卷 论知性(of Understanding)

    第一章 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of ideas, their origin, composition, connection, abstraction, etc.)

    节1 论人类观念的起源(of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知觉(perceptions)分为两种:印象和观念。在刺激心灵时,印象更强烈更生动,“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sensations, passions and emotions)。”【13】观念则“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the faint images of these in thinking and reasoning)。”【13】知觉还可区分为简单知觉和复合知觉。除了强烈和生动程度,印象和观念都极为类似,因此“心灵的全部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和观念两者,”【14】当然复合知觉就未必了,而“一切简单观念和影响是互相类似的。”【15】

    Hume说本书主题就是研究观念和印象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一个概括的命题或第一条原则是“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that all our simple ideas in their first appearance are derived from simple impressions, which are correspondent to them, and which they exactly represent)。”【16】印象总是先于观念,印象是原因。这里Hume还想到了一个特殊的例子说明并非所有观念来自印象:色彩过渡中欠缺的补足,但这例子极少。次生观念可以作为原始观念的意象,但原始观念由印象而来。

    借着这一原则,Hume否定了先天观念(innate ideas),因为观念都来自感官印象。

     

    节2 题目的划分(division of the subject)

    印象分为两种:感觉印象和反省(reflection)印象;后者大多来自观念。发生的次序是这样:“一个印象最先刺激感官,使我们知觉种种冷热饥渴苦乐。这个印象被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仍然存在;我们把这个复本仍然存在;我们把这个复本称为观念。当苦、乐观念回复到心中时,它就产生欲望和厌恶、希望和恐惧的新印象,这些新印象可以恰当地称为是反省印象,因为他们是由反省得来的。这些反省印象又被记忆和想象所复现,成为观念(An impression first strikes upon the senses, and makes us perceive heat or cold, thirst or hunger, pleasure or pain of some kind or other. Of this impression there is a copy taken by the mind, which remains after the impression ceases; and this we call an idea. This idea of pleasure or pain, when it returns upon the soul, produces the new impressions of desire and aversion, hope and fear, which may properly be called impressions of reflexion, because derived from it. These again are copied by the memory and imagination, and become ideas; which perhaps in their turn give rise to other impressions and ideas)。”【19,疑问:苦乐等知觉印象不能直接产生欲望与厌恶等新印象,非要观念来过渡下么?】因为情感和欲望等主要研究对象源自观念,因此先研究观念。

     

    节3 论记忆观念和想象观念(of the ideas of the memory and imagination)

    印象复现于心中有两种方式:较为活泼的记忆(memory)和失去了活泼性的想象(imagination)。“记忆的观念要比想象的观念生动和强烈得多。”【20】记忆受印象的束缚,而想象则不受原始印象的次序和形式的束缚。“记忆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保存简单的观念,而在于保存它们的次序和位置;…想象可以自由地移动和改变它的观念。”【21】

    节4 论观念间的联系或联结(of the connexion or association of ideas)

    想象这一官能能分离和随意结合简单观念。这一结合的原则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经常占优势的温和力量。“产生这种联结,并使心灵以这种方式在各个观念之间推移的性质共有三种: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The qualities, from which this association arises, and by which the mind is after this manner conveyed from one idea to another, are three, viz. RESEMBLANCE, CONTIGUITY in time or place, and CAUSE and EFFECT)。”【22】想像因习惯之力获得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其中因果关系最强。“这些原则就是我们简单观念之间的联结或结合原则,并在想像中supply了那种在我们记忆中几何这些观念的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一种吸引作用(attraction)…必须归结为人性中的原始性质(original qualities)。”【24】不过Hume的说明到此止步,并警告说:真正的哲学家应该约束探究的过度欲望,不然会陷入模糊的臆测(obscure and uncertain speculations)。“满足于经验”实际上是休谟的第一原理。【75】

    观念结合的最重要结果就是复合观念(complex ideas)。“这些复合观念可以分为关系、样态和实体(Relations, modes and substances)。”【25】随后还会讨论下一般和特殊观念。

     

    节5 论关系(of relations)

    一般指把两个观念在想象中联结起来的性质;这里指比较两个观念时所依据的那种特殊情况,“没有联系原则的任何特殊的比较题材。”【25】Hume整理出7种关系:类似;同一(一切具有持续存在的存在物所共有的);时空关系;数量关系;程度关系;相反关系;因果关系。

     

    节6 论样态和实体(of modes and substances)

    “实体观念,只是一些特殊性质的集合体(a collection of particular qualities)的观念。…实体观念正如样态观念一样,只是一些简单观念的集合体。…构成一个实体的一些特殊性质,通常被指为这些性质被假设为寓存其中的一种不可知的东西。”【28】样态观念中的性质则分散,如跳舞、美丽等。

     

    节7 论抽象观念(of abstract ideas)

    Berkeley认为“一切一般观念都只是一些附在某一名词上的特殊观念,这个名词给予那些特殊观念以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使它们在需要时唤起那些和它们相似的其他各个观念来(all general ideas are nothing but particular ones, annexed to a certain term, which gives them a more extensive signification, and makes them recall upon occasion other individual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m)。”【29】Hume认同Berkeley的思想并予以证实。

    哲学家常认同这样的思想“抽象观念不表象任何特殊性质”,Hume认为这是不对的,并说明A、“心灵对于任何数量或质量的程度,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无法对这个数量或质量形成任何概念。”【30】B.“心灵的才能虽然不是无限的,可是我们能在同时对于一切可能程度的数量和质量形成一个概念。”【30】关于A,有三个理由:1.“观念出现在心灵中时,总是具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一个确切程度。”【31,这里有个原理:可区分的则也是可想象区分的】2.印象在数量和质量的程度上是确定的,而观念只是印象的复本;3.不能形成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界限的任何观念。

    把观念应用超出其本性之外,“是由于我们把观念的一切可能程度的数量和质量粗糙地集合起来去适应人生的目的。”【32,对应于B】类似关系,由一般名词或抽象名词唤起伴随者的习惯。“观念在它们的本性方面是特殊的,而在它们的表象方面却是一般的。”【35】因此需要解释的仅仅是那种联结的习惯(habits),Hume只是根据经验和类比给予了一些说明。最后,Hume说明了“理性的区分(distinction of reason)”,诸如区分figure和body、figure和colour等,这也类似于抽象观念的做法。

     

    第二章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of the idea of space and time)

    节1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of the infinite divisibility of our ideas of space and times)

    Hume通过讨论infinite divisibility来开始讨论空间和时间观念。Hume否认无限可分割性,“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任何有限性质所形成的观念都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区别和分离过程,我们便可以把这个观念分割成完全简单而不可分的细小观念。”【39-40,最小观念似乎完全建立在感知经验基础上,未必可靠】Hume相信不可分割的最小点(Minimum)的存在,“如果再要分割,便会完全消灭了。”【40】但由于巨大的东西会被表象为不成比例的小东西,则会推理有比最小的观念更小的观念。

     

    节2 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of the infinite divisibility of space and time)

    “观念是对象的恰当的表象的时候…这就是一切人类知识的基础。”【42,这是对Descartes的继承?】Hume似乎设定最小对象与最小对象的观念是同一的,因为“观念是广袤的最小部分的妥当表象…这些部分永远不会变的小于我们所形成的这些观念。”【42】由此,这里的观念与对象有同样的性质,“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能包含无数的部分,因此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是无限可分的。”【43】在辩护时候,Hume相信Unity(单位)是不可分的存在。

    广袤的推理也完全可应用于时间。时间也由单一而不可分的刹那(moment)组成。

    最后Hume用一个形而上学公设进行了论证:“凡心灵能清楚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换句话说,凡我们所想象到的东西都不是绝对不可能的(That whatever the mind clearly conceives, includes the idea of possible existence, or in other words, that nothing we imagine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45】而我们有一个由完全不可分的部分组成的广袤观念,它不是由无数部分组成的,也不是无限可分的。因此,“广袤可能是符合这个观念而真正存在的。”【46,这形而上学论证啊】

     

    节3 论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of the other qualities of our idea of space and time)

    Hume说,“广袤观念只是这些色点和它们的呈现方式的一个复本(the idea of extension is nothing but a copy of these colored points, and of the manner of their appearance)。…我们就尽可能除去颜色的特点,而只根据那些色点的相同的排列方式或呈现方式形成一个抽象观念。”【47】然后依据类似关系表象更多的观念。

    另一个抽象观念时间“是由我们各种知觉的接续中得来的。….是依据观念和印象的接续而形成的;时间绝不可能单独地出现于心灵,或被心灵所注意。….总是由于可变的对象的某种可以知觉的接续(perceivable succession of changeable objects)而被发现的。”【48】“心灵必然要有某些对象的观念,而离了这些观念,心灵也永远不能得到任何时间概念;这个概念既然不是作为任何原始的独立印象出现,显然就只能出现于某种排列方式、即互相接续的方式中的不同的观念、印象或对象。”【50】

    还有一个重要的论证。广袤观念中取一简单而不可分的点,则不是广袤,而且必须被看做为有颜色的或可感知的粒子的印象。也因此必须把空间或广袤观念看做视觉或触觉的对象。

     

    节4 对反驳的答复(Objection answered)

    因上述论述,Hume的思想是:广袤和时间都是由数目有限的、简单而不可分的观念组成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由于本身是非实在物,所以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像。因此,空间和时间观念…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我们不可能想像一个没有物质的真空和广袤,也不能想像一段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物的接续或变化的时间。”【53】

    异议i. “广袤必然是无限可分的(divisible in infinitum),因为数学点这个理论是荒谬的。”【53,这意味着Hume是数学点的理论?】数学点是非实在物,与其他数学点结合不能形成真实的存在。Hume答复说,存在一个中介(medium),即“我们可以赋予这些点一种颜色或坚固性。”【53】

    异议ii. 广袤由以组成的数学点会相互渗透(penetration),但渗透是不可能的,因此数学点也是不可能的。休谟用Color来防止渗透。Hume说,引起这些异议的是感官和想像在应用于微小对象时的不稳定。

    异议iii.这里Hume说,数学定义与自己理论的符合,虽然数学证明常与之反对。点线面的定义唯有依赖Hume的不可分的点组成的广延概念才是可以理解的。1.认为点线面只是心中观念而不存在于自然界的观念;但Hume说这是荒谬的,因为凡是能清晰设想的东西总是蕴涵可能存在的。2.虽然不能想像没有宽度的长度,但可以单独考虑其一(理性的区分)。但Hume说,这需要假设心灵具有无限能力。而且必须有某个观念作为有限的数量观念的界限,因此点线面的观念不容许再分。

    Hume进而问了一个问题:“一条线或一个面等于、大于或小于另一条线或一个面”是什么意思?【59】只有不可分的点的观念才能恰当答复这个问题,即点的数目的相等,虽然这个相等的标准完全无用,因为感官的脆弱;而主张可分性的数学家则甚至无法设想这个标准。Hume说,“关于相等或不相等的惟一有用的概念,是从各个特殊对象的整体现象和比较得来的。”【61】而这样做常常不能免于不确定和错误。同样的推理也可应用于曲线和直线,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我们不但没有精确的直线或曲线的观念,同样也没有精确的相等或不相等、较短和较长的观念。”【64】“最终标准既然只是由感官和想象的来,所以如果超出了这些官能所能判断的程度之外去谈论任何完善性,那就荒谬了。”【65,这里Hume相当于对几何给出了经验限度的说明】“结论不能超出官能,更不能和它们抵触。”【67】而证明广袤无限可分性的几何证明都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譬如“圆和直线的接触点”问题】。

     

    节5 对反驳的答复(续)(the same subject continued)

    Hume体系的第二部分“空间或广袤观念只是分布于某种秩序中的可见的点…不能形成一个真空的观念”【68】遭遇三种异议。1.vacuum和Plenum的争论都持续很久了;2.容易设想vacuum的观念(Plenum的静止+消灭=vacuum);3.vacuum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否则运动不能设想。

    Hume说,黑暗(darkness)不是一个积极观念,绝对黑暗的观念不等于真空观念。黑暗和运动观念不能给予我们真空观念。Hume做了一个思想实验,“纯粹的黑暗中有一些发光体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物体的光只显示出这些物体的本身。”【71】/人相继触摸物体。这都不能给我们广袤的观念。Hume说,“运动和黑暗,单独地或伴有可触知的和可见的物体,都不能传来一个真空或没有物质的广袤观念,可是它们却是我们错误地假设我们能够形成那样一个观念的原因。因为,那种运动和黑暗对于可见的和可触摸的对象的实在广袤或组合具有一种密切的关系。”【73】而类似、接近和因果常常是结合的原则。Hume还采纳了一种生理方式来解释这儿的类似。

    之后Hume回答三个异议:1.频繁的争议不表明真空观念的真实性;2.充满空气,消灭给眼睛留下虚构的距离;3.运动与被创造效果相同,没有矛盾。最后的回复是,限于人类知性的范围内,“我只要能够根据经验的指示,完全认识了对象刺激感官的方式和对象之间的联系,我就心满意足了。”【79】

    类似地,休谟也反对“认为时间只是某些实在对象在它中间存在的那个方式的学说。”【80,这是后来Kant采纳的看法,因而Hume是客观时间观念】

     

    节6 论存在观念和外界存在观念(of the idea of existence and of external existence)

    这里Hume采纳了Berkeley的思想。关于存在的观念会形成一个dilemma:“存在观念如果不是由一个与每一个知觉或思想的对象联结着的独立印象得来,必然就是和知觉观念或对象观念是同一的(the idea of existence must either be derived from a distinct impression, conjoined with every perception or object of our thought, or must be the very same with the idea of the perception or object)。”【82】“没有任何独立的印象伴随着每个印象和每个观念…存在观念和我们想像为存在的东西的观念是同一的。…存在观念和任何观念结合起来时,并没有对这个观念增加任何东西。”【82-3】

    关于外界存在,“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存在于心中,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发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认识(nothing is ever really present with the mind but its perceptions or impressions and ideas, and that external objects become known to us only by those perceptions they occasion)。”【83】“我们实际上一步也超越不出自我之外(we never really advance a step beyond ourselves)。”【84】

    不过在这一章最后一段话似乎模模糊糊地暗示着某种物自体(thing itself)的想法:“外界对象如果被假设为与我们的知觉有种类差别,那么我们在想像它们是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对它们形成一个关系观念,而并不自以为理解了那些关联着的对象(The farthest we can go towards a conception of external objects, when supposed SPECIFICALLY different from our perceptions, is to form a relative idea of them, without pretending to comprehend the related objects)。”【84,但在页214则说这种不同的外界存在的概念只是谬误】

     

    第三章 论知识和概然推断(of knowledge and probability)

    节1 论知识(of knowledge)

    七种哲学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完全取决于我们所比较的各个观念,一类是可以不经过观念的任何变化而变化的(into such as depend entirely on the ideas, which we compare together, and such as may be changed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ideas)。”【85】前者中,譬如三角形的三角等于两直角,“只要观念不变,这种关系也不变”。【85,这在某种意义上设定了知识在存在论上是有条件的?】类似、相反、程度、数量四种关系完全决定于观念,能够成为知识和确实性的对象,属于直觉(intuition)的范围。但Hume的论述似乎表明程度和数量也只能依赖于经验方法,“相等或任何精确的比例,我们从单独一次的考察只能加以猜测…我们必然只能粗略地决定比例。”【86】这则似乎取消了直觉和感性经验的区分,并没有给予intuition特别的重要性。

    相比于代数和算术,几何学并不完全精确。这里Hume质疑了几何的最初原理“没有两条直线能有一个共同的线段…几何学有缺点,其理由在于它的原始的和基本的原理只是由现象得来的,”【87】触及了非欧几何的边缘。Hume强调了观念是印象的复制的原则,这似乎暗示了Hume认为知识仍然是有条件的。【88-89】Hume此节的论述处理了关于确定的知识与直觉的重大问题,但论述太不详细了。

     

    节2 论概然推断;并论因果关系(of probability, and of the idea of cause and effect)

    时空中的位置关系、同一关系和因果关系却不是由观念决定的。Hume对推理(reasoning)的理解很实验化:“一切推理都只是比较和发现两个或较多的对象彼此之间的那些恒常的或不恒常的关系(All kinds of reasoning consist in nothing but a comparison, and a discovery of those relations, either constant or inconstant, which two or more objects bear to each other)。”【89】“当两个对象及其关系直接呈现于感官之前时,我们称之为知觉(perception)而非推理,在这种情形下,恰当地说,并没有运用任何思想或活动,而只是通过感觉器官被动地接纳那些印象。”【89】同一关系、时空关系就属于这一种;而只有因果关系才产生推理,“我们由于一个对象的存在或活动而相信,在这以后或以前有任何其他的存在或活动。”【89-90】只有与因果关系相关的条件下,同一和时空关系才在推理中应用:时空中的恒久距离、对象的同一,在超出我们的感官印象时的结论只能建立在因果联系上。“唯一能推溯到我们感官以外,并把我们看不见、触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给我们的,就是因果关系(causation)。”【90】

    考察因果关系的观念要追溯到其原始印象。“我一定不能在对象的任何特定性质中去寻求这个印象。…因果关系的观念必然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91】接近(contiguous)关系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时间上因先于果的关系。…把时间完全消灭了。因为,如果一个原因和它的结果是同时的,这个结果又和它的结果是同时的。”【92】 除了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relations of contiguity and succession),考察就不能再有进展了;Hume否认了将cause定义为something productive,因为对Production不能有不同定义,而只是绕圈子。【93,或许其实这里Hume完全否认了直觉的作用,而常常是直觉迫使我们设定因果性的,这是Hume的经验实验方法使然】但在因果关系中还有一种重要得多的必然联系(necessary connection)需要被考虑,单单的接近和接续关系是不完全的。Hume将通过提出两个问题来考察必然联系的本质:1.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存在的东西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2.为何断言:特定原因必然有特定结果(such particular causes must necessarily have such particular effects);因果推论(inference)的本性如何?信念(belief)的本性如何?

     

    节3 为什么一个原因永远是必然的(why a cause is always necessary)

    “事物必然有原因”被设定为一般原理。但这个命题并没有直观确实性(对观念的比较,限于四种关系);也没有理证(demonstrably certain)的确实性,因为不能从其他命题推演出来。此前关于必然性的理证都是错误的:譬如1、Hobbes的原因决定特定时空点;2、Clarke的没有原因就是自因。这“窃取论点,并假设了任何事物没有一个原因是绝对不能存在的”【98】;3、Locke,没有原因而产生的东西是虚无产生的。也建立在同样谬误上;4.结果的观念就蕴含着原因观念。不能表明每个存在先前必定有一个原因。Hume在这里的基本志趣是否定或抛弃传统的原因观念,“真相在于:每一个开始存在的对象是否都由一个原因得到它的存在;而我断言,这一点既没有直观的确实性,也没有理证的确实性。”【99,Hume只是抛弃了传统的原因观念,因为他对循环论证和直觉的放弃是选择性的,而非必然的,当然从他纯粹观察实验的方法来看则很自然。】

    “事物必有原因”这一原理就变成了意见(opinion),Hume会从观察和经验(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中来寻求解释,并将之降低到断言和推断(conclude and infer)的地位。

     

    节4 论因果推理的组成部分(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our reasonings concerning cause and effect)

    因果推理中总混杂着印象或相应的记忆观念【99,Hume这里将记忆观念等同于印象,后面106才理解到原因:需要记忆将恒常结合把握住】。确定原因的存在要么通过记忆或感官的直接直觉,要么通过其他原因的推断,而这些原因最终必须达于某个对象。“惟一能停止我们推断的乃是一个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关于因果的一切推理原来都是由某种印象得来的(all reasonings concerning causes and effects are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some impression)。”【100-101】

     

    节5 论感官印象和记忆印象(of the impressions of the senses and memory)

    要说明三件事:原始印象;向原因或结果的transition;观念的本质或本性。由感官所发生的印象,其“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那些印象还是直接由对象发生,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得来的。”【101,传统的cause概念呀】 记忆较想像有较大的强烈和活泼程度。

    “那种永远伴随着记忆和感官的信念或同意(belief or assent)只是它们所呈现的那些知觉的活泼性(vivacity)。…信念就是感到感官的直接印象,或是感到那个印象在记忆中的复现。只有知觉的强力和生动性才构成了判断的最初活动,并在我们推溯因果关系、根据这种判断进行推理时,奠定了推理的基础。”【104,对推理的一种主观论的界定】

     

    节6 论从印象到观念的推断(of the inference from the impression to the idea)

    “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从一个对象的存在推断另外一个对象的存在。经验的本性是这样的。”【104】发现了对象的恒常结合,“我们就把一个称为原因,把另一个称为结果,并由一个的存在推断出另一个的存在。”【105】

    因果之间的一个新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它们的恒常结合(constant conjunction)。”【105】之后由一个对象推断到另一个对象,“也许会看见,那个必然的联系依靠于那种推断,而不是那种推断依靠于必然的联系。”【106】从印象到原因或结果(对象的观念)的推移“建立于过去的经验之上,建立于我们对于它们的恒常结合的记忆之上。”【106】

    经验借着什么因素产生原因或结果观念的呢?知性or想像、理性、还是知觉的联想(understanding or imagination, reason, association of perception)?

    不是依赖理性的理证(demonstration)或概然推断(probability):我们能设想不同情况,从而不能理证;而概然推断又依赖于类似性假设,而后者来自经验。“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即使在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109】“当心灵由一个对象的观念或印象推到另一个对象的观念或信念的时候,它并不是被理性所决定的,而是被联结这些对象的观念并在想像中加以结合的某些原则所决定的(When the mind, therefore, passes from the idea or impression of one object to the idea or belief of another, it is not determined by reason, but by certain principles, which associate together the ideas of these objects, and unite them in the imagination)。…因此,这种推断是单独地决定于观念的结合的(The inference, therefore, depends solely on the union of ideas)。…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是结合各个观念的仅有的一般原则(I assert that the only general principles, which associate ideas, are resemblance, contiguity and causation)。”【110】还有一种由词到观念的联想也仅是因果结合原则的一部分。

    “我们所有的因果概念只是向来永远结合在一切并在过去一切例子中都发现为不可分离的那些对象的概念,此外再无其他的因果概念。我们不能洞察这种结合的理由。”【111,不能洞察,并不表示没有理由嘛,Hume选择了懒惰或谨守了经验观测方法的禁令】“因果关系虽然是涵摄着接近、接续和恒常结合的一种哲学的关系,可是只有当它是一个自然的关系,而在我们观念之间产生了一个结合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它进行推理,或者根据它推得任何结论(Thus though causation be a philosophical relation, as implying contiguity, succession, and constant conjunction, yet it is only so far as it is a natural relation, and produces an union among our ideas, that we are able to reason upon it, or draw any inference from it)。”【112】

     

    节7 论观念或信念的本性(of the nature of the idea or belief)

    观念是信念的必要部分,信念的差异关涉到我们想像它的方式。信与不信的差别,就直观或理证命题方面,同意(信念)是必然的;而在因果的推理和事实的推理方面,则缺乏绝对必然性,“信念只能给与我们的观念一种附加的强烈和活泼程度。…信念可以很精确地下定义为:和现前一个印象关联着的或联结着的一个生动的观念(An opinion, therefore, or belief may be most accurately defined, a lively idea related to or associated with a present impression)。”【114】Hume还在附注中批评了传统将知性划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做法。“当我们由一个对象的印象推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观念或信念上时,我们不是由理性所决定,而是由习惯或联想原则所决定(when we pass from the impression of one to the idea or belief of another, we are not determined by reason, but by custom or a principle of association)。…心灵的作用总不超出于单纯的概念。”【115】但Hume似乎也偶尔倾向于把信念说成某种被给予的因素,“想像官能自身不能达到信念,所以这种信念就不在于我们观念的本性和秩序,而在于它们被想像的方式,并在于它们给心灵的感觉。…它是被心灵感觉到的某种东西(it is something felt by the mind)。”【117】

     

    节8 论信念的原因(of the causes of belief)

    Hume在人性中确立了一个一般原理(general maxim):“当任何印象呈现于我们的时候,它不但把心灵转移到和那个印象关联的那样一些观念,并且也把印象的一部分强力和活泼性传给观念(when any impression becomes present to us, it not only transports the mind to such ideas as are related to it, but likewise communicates to them a share of its force and vivacity)。心灵的种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于它作那些活动时的心理倾向。…但是那种心理倾向的继续显然完全是依赖于心灵所想像的那些对象。”【117-8】类似关系、接近关系的效果;因果关系也类似的影响。“一个现前印象与因果关系结合起来可以活跃任何观念,结果就产生了信念或同意(a present impression with a relation of causation may, inliven any idea, and consequently produce belief or assent, according to the precedent definition of it)。”【121】Hume追溯到习惯(custom),并将之确立为真理,“凡由任何现前印象而来的信念,都只是由习惯那个根源来的。”【122】

    因此,“一切概然推理都不过是一种感觉。不但在诗歌和音乐中,就是在哲学中,我们也得遵循我们的爱好和情趣(all probable reasoning is nothing but a species of sensation. It is not solely in poetry and music, we must follow our taste and sentiment, but likewise in philosophy)。…对象之间并没有可以发现的联系;我们之所以能根据一个对象的出现推断另一个对象的存在,并不是凭着其他的原则,而只是凭着作用于想像的习惯。”【123】因果判断可以不知不觉地或默默地由经验形成,而不必借助明白的记忆。总而言之,“几万次实验使我们相信这个原则:相似的对象在处于相似的环境下时,永远会产生相似的结果;这条原则既然是借着充分的习惯确立起来的。”【125】

     

    节9 论其他关系和其他习惯的效果(of the effects of other relations and other habits)

    类似和接近两种关系也是思想的结合原则。那为何信念只起于因果关系呢?接近关系和类似关系会帮助因果关系,但“当它们单独出现的时候,它们的影响是很微弱而不确定的。”【129】而因果关系所呈现的对象则是确定而不变的。

    接近关系与类似关系仍能增加概念的活泼性。譬如人们对来世的漠不关心,“乃是由于来世状态和现世生活没有类似关系,因而我们对来世只能形成模糊的观念。”【134】

    “不该只满足于说观念的活泼性产生了信念,我们还必须主张它们两者是同一的。”【136】在注解中,Hume提到想像(imagination)的两种含义:相对于记忆;相对于理性。

     

    节10 论信念的影响(of the influence of belief)

    习惯产生信念的看法或许会招致很多反驳,Hume预应之。

    “人类心灵中生来有一种苦乐的知觉,作为它的一切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推动原则。”【139】苦乐可以通过印象或观念两个途径出现在心灵中。印象最强烈。为了人类的生存,而自然则很巧妙地让观念居于中间位置。“现在存在或将来会存在的那些对象的观念,却会产生比直接呈现于感官和直觉的那些印象较弱的同样的作用。信念的作用就是将一个简单观念提高到与印象相等的地位,并以对于情感的一种同样的影响赋予它。”【139】情感需要信念;反过来,情感也有利于信念。这里Hume顺便提及“以撒谎为业的诗人们”。【141】诗歌中的活泼性总达不到概然推理中的那种感觉。“两者在其感觉方面的重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反省和通则(general rules)发生的。…知性矫正了感官所呈现的现象。”【145】

     

    节11 论机会的概然性(of the probability of chances)

    暂时离开与因果关系相关的推理或信念,考察其他几种推理。

    之前将理性分为知识和概然推断两种。但常识中,因果论证超过概然推断,这里采取新区分,将人类理性分成三种:知识的推理(直觉的观念比较);证明的推理(“由因果关系得来,而完全没有怀疑和不确定性的那些论证”【146】);概然推断的推理,“仍然伴有不确实性的那种证据(By probability, that evidence, which is still attended with uncertainty)。…概然推断也就是推测性的推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在机会上的,一种是建立在原因上的(Probability or reasoning from conjecture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viz. that which is founded on chance, and that which arises from causes)。”【147】

    机会不是实在的,只是原因的否定,“它对心灵的影响和因果关系的影响正是相反。”【147】涉及一种完全的中立(entire indifference)。机会与原因的结合,就得到“一种机会的优势结合的概念。…机会中必然混杂着一些原因,以便成为任何推理的基础。”【148】“机会的大概出现和很可能出现,意味着相等机会在一方面占着多数。”【149】Hume举了个特别设计的骰子(dice;4:2概率)的例子。虽然也使用了原因概念,但本节的分析是真正概率论的。

     

    节12 论原因的概然性(of the probability of cuases)

    原因的概然性都来自同一根源,即观念与一个现前印象的联结。习惯起源于恒常联结,而这个恒常联结是逐步达到纯熟地步的,“在许多情况下,由概然性到证明的逐步进展是不知不觉的(The gradation, therefore, from probabilities to proofs is in many cases insensible)。”【153】

    第二种概然性,即含有相反情况的。“各种结果的相反至少可能不是发生于原因中的任何偶然性,而是发生于相反原因的秘密作用。…结果的相反永远揭露出原因的相反。…哲学家们便定出一条原理说,一切原因和结果间的联系都是同样必然的。”【154】类似过去的那种假设源自习惯;过去经验的意象会保存最初比例。“在这第二种概然推断方面,我们是根据知识并根据反省过去实验的相反情况而进行推理的。”【157-8】建立的原理说:“每当任何一个原因是有许多部分组成…那么那个结果是一个复合结果,并且是由来自原因的各个部分的若干结果的联合而发生的。”【158,似乎第二种概然性(相反原因)与第一种(骰子/不完全的经验)并不互斥】

    “除了由一个不完全的经验和相反的原因发生的这两种概然性以外,还有由类比发生的第三种概然性。”【164】

     

    节13 论非哲学的概然推断(of un-philosophical probability)

    未曾得到哲学家承认的一些概然性。1.根据记忆的事实所建立的论证;2.生动的印象较微弱的印象产生较大的信念;3.推理的环节多少造成的活泼性降低;4.通则或偏见得来的概然性。

    Hume认为4与自己对因果的分析没啥区别。“依照我的系统来说,一切推理只是习惯的作用;而习惯的作用只在于活跃想像。”【171-2】

    “整个看来,每一种还没有达到知识地步的意见或判断,完全由知觉的强力和活泼性得来,而且这些性质就在心中构成我们所谓对任何对象的存在所具的信念。…随着观念的强力和强度的减低,证信程度就减低了。因此,这就是判断和概然推断的本性。”【177】

     

    节14 论必然联系的观念(of the idea of necessary connextion)

    回到被搁置起来的问题:“当我们说,两个对象必然联系着的时候,我们的必然观念是什么。”【178】必然性被归于原因和结构,因此就要考察处于因果关系中的对象。时空上的接近;因先于果的接续;继续考察,“重复作用(repetition)…它产生了一个新的印象,并因而产生了我现在所要考察的那个观念(必然观念)。…给我以必然观念的就是这个印象或这种决定(It is this impression, then, or determination, which affords me the idea of necessity)。”【179】

    为了更详细些,Hume进而考察原因的efficacy、agency, power, force, energy, necessity, connection, productive quality等同义词,并在自己的“印象-观念”框架中去寻找之。Efficacy的观念“必然是经验得来。”【180】如果一切idea都来自impression,则innate ideas是不可能的。Hume用“我们的全部观念既然是由印象或某种先前知觉得来的”,否定了笛卡尔派神才是宇宙的原动力和先天观念(innate ideas)的相关性。 Hume还否定了由自我反省而来的能力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我们身体的运动和我们心灵的思想及情绪都服从意志”【184】,但Hume批驳说,“意志在这里虽然被当作一个原因,可是它和它的结果之间并没有一种可以发现的联系,正如任何物质的原因和它的相当的结果之间并没有这种可发现的联系一样。我们远远看不到一个意志行为和一种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185,我觉得这里Hume未必是对的,仍然是用外部经验观测的方法来自我分析,不符合我们素常的经验直观】“人类心灵对于两个对象并不能形成那样一个观念,使自己能够想到它们之间的任何联系,或是明晰地理解到联合它们的那种能力或效能。”【186】

    类似例子的重复是能力或必然观念所由以发生的来源。但单独的重复并不产生这个观念。“产生能力观念的若干类似例子,虽然并不互相影响,并且永远不能在对相爱难过中产生任何新的性质,可以作为那个观念的范本,可是对于这种类似关系的考察,却在心灵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印象,成为那个观念的真实范本。…因此,必然性就是这种观察的结果,并且只是心灵的一个内在印象,或者是把我们的思想由一个对象带到另一个对象的倾向(Though the several resembling instances, which give rise to the idea of power, have no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and can never produce any new quality in the object, which can be the model of that idea, yet the observation of this resemblance produces a new impression in the mind, which is its real model…Necessity, then, is the effect of this observation, and is nothing but an internal impression of. the mind, or a determination to carry our thoughts from one object to another)。”【190,】“由习惯所产生的由一个对象推移到它的通常伴随物的观念上的那种倾向。因此,这就是必然性的本质。整个说来,必然性是存在于心中,而不是存在于对象中的一种东西。必然性只是…思想倾向(determination of the thought)。”【190-1 Hume极为核心的论述,蕴含了Kant的“人为自然立法”的主观论思想;不过Hume受其方法所限制,也不能在此做出非描述的论断; Hume本来应该止步于描述,并清楚揭示这一点,然而似乎有时候又将描述的结果当成规范的主张了。】

    “能力和必然性乃是知觉的性质,不是对象的性质。”【191】Hume承认这是骇人的结论。一种批评会说,“思想可以说是依靠原因发生作用,原因却不能说是依靠思想而起作用。这就是将自然的秩序颠倒了,把真正是第一性的东西认作第二性的东西了。”【193】但休谟坚持之,并对原因下了一个精确定义:“一个原因是先行于、接近于另一个对象的一个对象,它和另一个对象那样地结合起来,以致一个对象的观念就决定心灵去形成另一个对象的观念,一个对象的印象就决定心灵去形成另一个对象的较为生动的观念。”【195】

    在系论中,Hume说,作用因与必需因、物理的和精神的必然性之间的区分都是没有根据的,只有一种必然性。

     

    节15 判断原因和结果所依据的规则(rules by which to judge of causes and effects)

    一切对象都有互为因果的可能,这里Hume确定一些通则。1、时空接近;2.因先于果、3.因果恒常结合;4.同样因同样果;5-8.复合情况。

     

    节16 论动物的理性(the reasons of animals)

    Hume说,“在我看来,最明显的一条真理就是:畜类也和人类一样赋有思想和理性(no truth appears to me more evident than that beasts are endowd with thought and reason as well as men)。”【201】

    “理性也只是我们灵魂中的一种神奇而不可理解的本能(reason is nothing but a wonderful and unintelligible instinct in our souls)。”【204】

     

    第四章 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of the skeptical and other systems of philosophy)

    节1 论理性方面的怀疑主义(of skepticism with regard to reason)

    这里Hume做了一个惊人的判断,似乎否定了论证性知识:理性常常遭到心理能力的脆弱的干扰,“全部知识就降落为概然推断。”【206,这或许说明Hume缺少对数学和逻辑知识的关注】“全部知识既然都归结为概然推断,而且最后变成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那种证据一样了。”【207】生活中的证据基础是经验和调整,这便导致一种怀疑的可能性,“最后把信念和证据都完全消灭了。”【209】不过没什么人持这种完全的怀疑主义,自然仍然维系,但Hume的动机是说明因果一切推理的基础是习惯。

     

    节2 论感官方面的怀疑主义(of skepticism with regard to the senses)

    “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214】这分为两个问题:“当物体不呈现于感官时,我们为什么还以一种继续的存在赋予它们?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假设它们有独立于心灵和知觉以外的一种存在(Why we attribute a continued existence to objects, even when they are not present to the senses; and why we suppose them to have an existence DISTINCT from the mind and perception)?”【214】

    感官只传达单纯的知觉,如果提示出独立存在,那一定是借助于谬误和幻觉。【215】“内在的和外在的印象、情感…都以其本来面目出现为印象或知觉。”【216】区分三种印象:1.形状运动等印象;2颜色气味等印象;3.对象接触后发生的苦乐等印象。“哲学告诉我们,呈现于心灵前的每样东西只是一个知觉,并且是间断的、依靠于心灵的;至于一般人,却把知觉和对象混淆起来,而赋予他们所感觉和所看见的那些事物以一种独立继续的存在。”【219-220】独立存在借想象而发生。

    被认为继续存在的对象都有一种特殊的恒定性(peculiar constancy);即使在变化中,物体仍然保持一种一贯性(coherence);因此根据现象的一贯性假设对象的继续存在。“我们由感官对象的一贯性和经常结合、推断其继续存在时,显然就是要赋予对象以一种比我们在单纯知觉中所观察到的较大的规则性(regularity)。”【224】与因果推理稍有区别【223-4】

    继续存在的观念先于独立存在的观念,并且产生后者:“尽量掩饰这种间断、或者不如说完全把它除去了,这就是通过假设这些间断的知觉是被我们所察觉不到的一种实在的存在联系起来的。”【226】这涉及4个部分:个体化;间断的知觉的类似;倾向将继续存在赋予间断现象;倾向的活泼性(独立存在)。

    “心灵只是被某些关系所结合着的一堆不同知觉或其集合体,并错误地被假设为赋有一种完全的单纯性和同一性。”【234】“关于知觉的同一性的信念决不能发生于理性,而必然发生于想像。”【237】许多实验可以表明,知觉并没有任何独立的存在,“都依靠于我们的器官,依靠于我们的神经和元气的配置。”【238】知觉的双重存在(“间断的、生灭的”知觉和“不间断的、保持其汲取的存在和同一性的”对象)体系只是一个暂时缓和的办法。【238】“我们可以在一些差异的知觉之间观察到一种结合或因果关系,但是永远不能在知觉和对象之间观察到这种关系。”【239】

    哲学体系与通俗体系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集中注意于我们的题材时,那么哲学的和精细的原则会占到上风;但是我们的思想只要稍一松懈,自然便会发挥它的作用。”【242】双重存在的体系与通俗体系很类似。

    这里奇怪的是,Hume开始表现出怀疑主义的绝望,当他将这种怀疑论指向自身时。他说写作开始时本来是要贯彻对知觉的绝对信任或经验主义,但“坦率地说,我现时觉得我有一种十分相反的意见,我更倾向于完全不信任我的感官(或者宁可说是想像)。…我不能够设想,想像的那样一些浅薄的性质,在那种虚妄假设的指导之下,会有可能产生导致任何可靠和合理的体系。”【245】休谟频于崩溃,并说这种怀疑主义是一种疾患。“我们越深入反省,这种惶惑总是越要加深。”【246】只有忽略才能拯救。

    接下来将考察古代和近代哲学家关于内心和外在世界的一般体系。

     

    节3 论古代哲学(Of the ancient philosophy)

    批评指向古代哲学关于实体、形式、偶有性、奥秘性质(occult qualities)等虚构。分析的基础是Hume阐述的经验知觉论。

     

    节4 论近代哲学(of the modern philosophy)

    “想像是一切哲学体系的最后裁决者。”【253】想像中的两种原则:恒常的必然的;脆弱而不规则的。这里分析了下Locke的两种性质理论。

     

    节5 论灵魂的非物质性(Of the immateriality of the soul)

    得不到任何一个令人满意的实体概念,“这似乎就是可以完全抛弃关于灵魂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那个争论的一个充分理由,并且是使我绝对鄙弃那个问题本身的一个充足理由。”【262】“除了知觉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一个实体是和一个知觉完全差异的。因此,我们并没有一个实体观念。”【262】“关于灵魂实体的问题是绝对不可理解的。”【280】这里Hume似乎从第2节怀疑论的崩溃中坚强起来,说“哲学的主权是应该到处被承认的(It is certainly a kind of indignity to philosophy, whose sovereign authority ought everywhere to be acknowledged…)。”【280】

     

    节6 论人格的同一性(of personal identity)

    自我(self)的同一性和单纯性常被人接受。

    Hume用自己的印象-观念知觉体系来加以瓦解:自我或人格不是印象,而是“我们假设若干印象和观念所与之有联系的一种东西。”【281】但自我观念不能由印象产生,因此,也就没有自我观念。这里Hume表现了一种明智的谦逊:对于确信自我概念者,不与之争论,“我所能向他让步的只是:他或许和我一样正确,我们在这一方面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282】

    “心灵是一种舞台;各种知觉在这个舞台上接续不断地相继出现。…只有接续出现的知觉构成心灵。”【283】区分想像的人格同一性和情感的人格同一性。同一性观念所指的就是“一个经过一段假设的时间变化而仍然没有变化而不间断的对象。”【283】偏见设定了同一性,“虚构了我们感官的知觉的继续存在,借以消除那种间断;并取得了灵魂、自我、实体的概念,借以掩饰那种变化。”【284】“同一性是依靠于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三种关系中的某几种关系的。”【291】而因为“记忆使我们熟悉这一系列知觉的接续性和这个接续性的范围,所以主要是这个缘故,记忆才被认为是人格同一性的根源。”【292】

     

    节7 本卷的结论(conclusion of this book)

    Hume在此做了些情绪化的思考。

    当发现最后原则是因习惯得来的那种心理的倾向时,“该是怎样的失望呢?这样一个发现不但斩断了可以得到满意结果的任何希望,甚至挫折了我们的这种愿望。”【297】“知性…完全推翻了自己,不论在哲学或日常生活的任何命题中都不留下任何最低的证信程度。我们只是借着想像的那种独特的和似乎肤浅的特性,才把自己从这种彻底的怀疑主义拯救出来。”【298】似乎只有在毫无理性和虚伪的理性之间选择。但Hume说,“理性虽然不能驱散这些疑云,可是自然本身却足以达到那个目的,把我的哲学的忧郁症和昏迷治愈了。”【300】

    但哲学与自然的冲突始终潜伏。哲学的胜利只在于愉快心情的再现,而不是理性和信念的力量。Hume建议保存怀疑主义。“Superstition在其体系和假设方面,比起哲学来要大胆得多。哲学对于有形世界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满足于指出它们的新的原因和原则,而superstition却开辟自己的世界,给我们呈现出完全新的景象、存在物和对象。”【302】“我要大胆地推荐哲学,而且毫不犹豫地选取哲学,舍弃各种superstition. …一般说来,宗教中的错误是危险的,哲学中的错误则仅仅是可笑而已(Generally speaking, the errors in religion are dangerous; those in philosophy only ridiculous)。”【303】

    江绪林 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 彼时辉煌

    作者:浅姿 发布时间:2012-05-10 09:00:49

    每个人从幼时渐长,多是走的上学求知这条路,老师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求学时,总有自己欢喜或畏惧的老师,总是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聊起老师的八卦,带着捉狭和偷乐的情绪。

    现在的教育着实艰难,总听见改革不断的声音,所指引的方向却晦暗不明。但教师,一直在教授知识和引导为人两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去的教师》一书,通过大师作学生的回忆以及一些名师自述,展示了一个到半个世纪前的授学风貌和师者风采,也能从中提炼出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

    “沈心工与学堂乐歌”一章讲的是学堂乐歌的科目设置和内容变迁。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学堂乐歌成为新学课程。20世纪初,冯友兰父亲任职总务长的新式学堂是当时张之洞推行新政的一部分,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教授外语,但这位科举出身的父亲还教孩子们唱一种新式歌曲:“天地泰,日月广,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却兴学别无方。”冯友兰晚年的回忆录里这样记录:“我们这些小孩也学唱这个歌,其实也无所谓唱,因为本来没有谱子,只要大声念,再把腔拉长一点,就算是唱了。”

    真正的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的《男儿第一志气高》,乐歌课老师沈心工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此歌,开创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采用日本童谣《手戏》的曲调,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反复填上不同的歌词,开始了学生、也是中国教育的音乐启蒙。

    书里还有一章是讲启功回忆陈垣先生教他教书的事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讲的是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讲的是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采取精神压迫法惩罚学生;“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讲的是要给学生以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这些“上课须知”是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学习的职业素质。近代教育者在约束学生之前,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态度为表率,故不批评学生、但学生自生惭愧,不苛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从被动灌输变成主动求知,如今也是人们找寻的积极的教育方式。

    很多时候,不用刻意追求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形式创新等等,只要一颗真心为学生,一身正气做表率,一生实践得真知,自然桃李满天下。

  • 《超越身体边界》读书笔记

    作者:阿赳 发布时间:2024-02-04 21:04:13


下载点评

  • 格式多(369+)
  • 字体合适(569+)
  • 推荐购买(748+)
  • 服务好(81010+)
  • 可以购买(7108+)
  • 无广告(3510+)
  • 收费(8710+)
  • 差评(7109+)
  • 差评少(8410+)
  • 快捷(599+)

下载评价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1-02 02:00:5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2 02:04:1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益***琴: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2 02:07:1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3 00:24:52 )

    好用,支持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2 03:53:10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11-02 02:53:1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2 04:19:5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谢***灵: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11-02 03:53:11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石***烟: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11-02 04:14:5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辛***玮: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11-02 02:04:4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同作者:陈鸿剑的书籍:


同工人出版社的书籍: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极速背词宝典(第1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历年真题精解及专家预测试卷(第3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极速背词宝典(第4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央机关及省级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物业管理实务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用书·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最新修订版)(根据2014年3月发布的最新大纲修订)物业管理师2015版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用书套装物业管理综合能力+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师2015版教材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极速背词宝典 许建平 主编 工人出版社,【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全脑突破·高考完全解读:高三化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管理” 的书籍:

  • 金融硕士(MF)辅导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在商言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 济群著 了解成功的标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欺诈原理行为解读 [美]杰夫·克莱斯勒 著 重庆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正版图书 无忧售后】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好采购【正版保证】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编预算会计 李海波,刘学华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围术期危机资源管理虚拟仿真教程/方向明/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新华网】认知红利 谢春霖著 知乎大V 深度优化提升脑力 深度工作励志成功书籍个人激励6个维度提升你的认知思考致富 机工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古筝考级曲目大全(初、中级 1~6级)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同 “WTO” 的书籍:

  • 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 济群著 了解成功的标准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梁礼方著银行信息科技手册银行系统架构运维信息化金融科技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中国仲裁制度问题与对策【正版图书,满额减】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事实 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汉斯罗斯林著 思维方式转变大数据逻辑思维心理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六讲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官方正版 假一罚十】费曼学习法 用输出倒逼输入 找到人生定位精英的高效学习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策略 费曼技巧 如何高效学习正版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价值升维——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个案研究/胡晓云/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人口创新力 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 梁建章 黄文政著 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影响观察与研究书籍 人口教育政策 经济理论管理方面的书籍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费曼学习法:我就是这样考上清华的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 世纪谈判:在复兴、入世谈判的日子里 王毅 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版书】 电子书网盘下载 2024 pdf mobi txt



最新书籍